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長城謠》教案

時間:2023-01-26 14:16: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長城謠》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城謠》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城謠》教案

《長城謠》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感悟,獲得審美愉悅。

  2、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會欣賞詩歌,更好地品味詩歌。

  3、在學習詩歌中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4、學習會仿寫詩歌。

  【教學流程】

  一、以“境”導讀

  1、有一種情感,曾經流淌文人騷客的筆端,像涓涓的細流匯成的江河。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吟唱)天上一個月亮,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現在,

  鄉愁是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是一種什么的情感?(鄉愁 鄉思)

  2、作者簡介

  席慕蓉,臺灣女詩人,1943年出生于重慶,祖籍內蒙古,長在臺灣,20世紀八十年代回故鄉。

  二、以“法”引讀

  1、你們以前讀過詩嗎?讀詩有什么方法?

  2、先學生讀,再教師范讀,讓學生作比較,誰得更好?好在哪里?

  學生給生字注音,學生討論劃分節奏,教師巡視指導,然后集體解決難點。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薦學生朗讀。

  三、以“情”賞讀

  1、你認為應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

  2、教師范讀

  ⑴學生關上課本,體會詩的感情。(思鄉)

  ⑵從哪些詩句可看出?(第三節)

  ⑶要做夢,須入睡;無眠,則未入睡。那作者說“無眠的夢”,不矛盾嗎?如何理解這樣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鄉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鄉。)

  四、以“議”品讀

  1、詩的感情如何表達呢?(借助具體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輪讀,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陰山下 月色 黃河 長城)

  3、為什么要借助長城?有何深意?(組織學生討論:因為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長城是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長城作者的心靈深度更是故鄉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教師朗誦第一節,學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這種愛國之情非常非常的濃烈,你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第二節)

  6、自由朗誦第二節詩,說說要讀出什么樣的味來。

  7、比賽朗誦,互相評論。

  五、以“聽”背讀

  1、學生推薦一個學生來范讀,其他同學關上課本聽讀,準備背誦。

  2、學生背誦。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們教室聽課,你想跟她說些什么?提些什么問題?

  六、以“仿”創讀

  1、假如要我跟她說,我想說下面的話,同學們想聽聽嗎?那下面我說了,你們把你們自己當作席慕蓉,那想又會跟我說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讀了你的詩,我為你濃濃的故鄉情節打動了,我也想學寫一首詩,你能幫我指點點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寫作要求。

  ⑴詩句形式:

  ⑴盡管……

  盡管……

  你……

  ⑵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將“⑴⑵”連起來寫,也可以分開來寫,也可以寫一句二句。

  ⑶要傳達一種感情。

  ⑷要有具體可感的事物。

  2、學生朗誦自己的作品,師生賞析。

  【板書設計】

  板書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長城謠》反思

  《長城謠》在教學重點的把握上注重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生能力,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對席慕蓉詩《長城謠》的思想感情與藝術手法進行初步鑒賞,學生在自主探究、相互討論中了解《長城謠》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兩個方面的強化:

  一、重在情境創設和誦讀中感悟語言藝術的美學特色。

  新課標在各學段都強調“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課前用董文華演唱的《長城長》導入及本節課最后環節的用生活中有具體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用《長城長》來創設情竟,導入席慕蓉詩《長城謠》。優美的音樂與聲情并茂的朗讀帶,立刻把學生帶入了《長城謠》的意境氣氛中,全詩的感情基調在這種美學欣賞中已潛移默化地傳達給了學生。

  二、注重以語文課為本,擴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教師要求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長城”意象的各類傳說、詩歌、名句、成語、歌曲等和作者的有關生平事跡,學生找到的從秦始皇到歷朝各代詠長城的詩文、講長城的故事、感受到的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生存發展、戰爭與融合中的民族文化心理過程史。可以說,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子孫的心血,而學生上網找到的有關作者的生平事跡更有助于學生對《長城謠》的欣賞,通過這堂課讓學生看到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當然這堂課也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還不夠,有些問題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復,讓學生模棱兩可。可想而知教改路還很長,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探索。

《長城謠》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長城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2、學習詞語:脊梁、兒郎。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幼兒搜集有關長城的資料。

  2、童謠錄音、掛圖。

  活動過程:

  一、說說長城

  1、你去過(或聽說過)長城嗎?你心目中的長城是什么樣的?

  2、幼兒看掛圖,聽老師介紹長城。如:長城是什么時候建造的?秦始皇為什么要造長城,多少人造的長城,長城有多長,長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首有關長城的兒歌《長城謠》

  二、欣賞童謠

  1、放錄音,請幼兒欣賞

  2、提問:“脊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長城是誰造的?“好兒郎”指誰?

  三、童謠對唱

  幼兒自由分成兩組,對唱童謠。

  長城謠

  長城長城長長

  筑起一道城墻

  長城長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頂天高,

  多么長,萬里長。

  要問長城是誰造?

  中華民族好兒郎。

  活動反思: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參與語言,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展的水平卻取決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后天的學習、鍛煉、應用。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城謠》教案3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表現的主題,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

  2、學習朗讀詩歌,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詩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基本思想。

  難點:學習詩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長城謠》,長城圖片

  提問: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長城呢?

  長城簡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防北邊匈奴,調動軍民上百萬人筑長城,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給予修繕,連貫為一,西起今甘肅岷縣,北靠陰山,東至遼東,俗稱“萬里長城”。明代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擾,前后修筑長城十八次,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城是是我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體系。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堅強意志,長城內外各族人民在無數次斗爭和長期交往中,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為它們賦詩作畫,在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增添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篇章與畫卷。

  過渡:長城,對我們每個中國人來說最熟悉不過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無論是身在祖國還是異鄉,它始終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席慕容的`《長城謠》,再次諦聽游子的鄉音。

  二、介紹作者:席慕容;寫作背景

  三、字詞快餐

  焉(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

  四、朗讀節奏訓練(聽錄音,說說朗讀詩歌應注意什么?)

  盡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盡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樹你的風

  敕勒川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

  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五、整體感知

  全班同學朗讀全詩,思考并回答問題

  1、這首詩的主題意象是?

  2、抒情主線是?

  六、詩歌賞析

  (一)理清結構,分析每小節講了什么內容?

  (二)學習第一節

  1、你從簡潔質樸的文字里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飾“長城”這個抒情意象的詞語。

  為什么說長城是”無情“、”冷眼“的?

  (三)學習第二節

  1、長城為什么會使詩人唱不成聲,寫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節表達了詩人對長城的什么情感?

  3、”萬里的軀體“,”千年的面容“分別指什么?

  (四)學習第三節

  1、“敕勒川,陰山下”是出自哪首詩的?它和作者有何關系?與長城、黃河又有何關系?

  2、這首詩的主題意象是長城,為什么又寫到了黃河?

  3、詩歌結尾寫黃河“流進我不眠的夢中”,既然“不眠”,又何來的“夢”呢?說說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討論)這首詩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長城,作者為什么要用第二人稱來寫長城?

  (六)小結

  (七)作業

  1、背誦《長城謠》

  2、完成練習冊的相關內容

  板書設計

  長城謠

  席慕容

  第一節,審視歷史,凸現長城的滄桑

  第二節,借助長城,傾訴滿腔的熱忱思鄉之情

  第三節,依托夢境,流露深沉的鄉思

《長城謠》教案4

  教材分析

  這是人類音社高中《音樂》課本第一單元第二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音樂要素節奏、旋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以及中國歷史歌曲《長城謠》。通過學習,使學生對節奏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目的

  明確學習音樂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賞和學唱聲樂作品《長城謠》入手,引導學生運用節奏和旋律知識,體會和感受其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感性體驗和理性知識相結合,更多地從音樂的表現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1、 學習音樂要素的知識的重要性,了解節奏和旋律要音樂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

  2、 有重點地簡述節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并作必要的解釋和提問。

  (二) 欣賞音樂作品《長城謠》

  1、 導言:運用節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節奏的組合和旋律線的進行,在音樂作品中表現出的不同情感。

  2、 簡介作品:歌曲《長城謠》是流行于我國抗戰時期的一首優秀作品,劉雪庵曲,潘孑農詞,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農所編電影劇本《關山萬里》中的主題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發戰爭,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卻風行全國。寫法上和《孟姜女》一類傳統民歌相近,具有濃厚的`敘事特點,典型的五聲調式。

  3、 播放歌曲錄音后,請學習講述歌曲表達的基本情感(悲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賞,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結構,旋律線進行的要求。

  5、 請學生作分析作品的具體回答(宮調式、四樂句、單二段體曲式結構),學生分析歌曲旋律線的進行,并作不同旋律線表達不同情感的比較。

  6、 教師小結:上行旋律往往表現高漲、激動、緊張的情緒,有漸強的趨勢。下行旋律可將緊張的情緒松馳,表現出抒情、寧靜、悲傷的情感,有漸弱的趨勢。平行的旋律則有沉思、敘事的意境。

  (三) 學唱歌曲《長城謠》

  1、 學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認識到的三種旋律線的進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強弱趨勢。

  2、 教師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將結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為上行旋律556132|1------|| 試唱,請學生作不同旋律線進行表達的情感比較(上行更激昂、高漲)。

  3、 教師歸納:旋律要素對音樂作品的作用和影響。

  (四) 音樂作品中節奏的分析和比較

  1、 試分析歌曲中第二、三樂句節奏的松緊,對情感表達的作用和影響。

  2、 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草橋結拜”和“抗婚”兩段樂曲片斷,請學生作節奏的比較認識。教師可將兩段樂曲的節奏的松緊,作反向調換試唱,學生再作比較,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節奏在音樂中作用的認識。

  3、 教師小結:表現婉轉、抒情、優美沉思的情感,節奏比較松,音的時值長一些,音與音連接較松馳。表現激動、緊張的情緒,節奏緊密,音值短的,音的連接緊湊。

  (五) 教學總結

  音樂要素節奏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節奏結合和旋律的進行,表達情感是不一樣的。學習音樂要素,了解其在音樂中的表現手法,會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并從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長城謠》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長城謠》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通過歌曲練習表現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發聲和吐字。

  課時: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約10分鐘)

  (1)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 。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3)聽歌曲范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2、學習新歌(約30分鐘)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

  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

  B、請學生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聽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師范唱,也可聽獨唱錄音)。

  D、調查了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請學生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

  B、學生讀節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奏時要注意節奏的樂句。

  C、 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奏。

  (3)學習歌曲的曲調。

  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

  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后一邊作“用手勢表現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

  (4)學習歌曲的歌詞。

  A、聯系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

  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

  (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

  3、小結(約5分鐘)

  (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

  (3)指出下一節課的任務或課下的樂器練習任務。

  注:本教案(摘自《音樂課標解讀》案例)。譜例、基本節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線未轉摘。

  簡評:

  這節課里,采用“學歌詞和學歌譜相互交替”學習新歌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來說,按照“綜合——分析——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新歌的學習,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后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新歌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先學歌譜,后學歌詞”的模式,比較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規律。

  在學習歌曲曲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后難”,切實可行。用類似于指揮動作的單手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習讀譜與身體動作相結合。這些都有利于提高讀譜的效果和減低讀譜的難度。

《長城謠》教案6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的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現代詩,了解其特點。

  3.朗讀詩歌,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兩首詩的教學均按照傾聽配樂詩、反復誦讀、分析探討藝術特色的程序進行,在第二課中增加了一個詩歌朗誦會,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高其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與熱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體會詩境之美以及作者強烈的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

  教學突破: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作者的資料,準備詩歌的配樂朗誦帶或錄像帶。

  2.了解詩歌朗誦的相關常識。

  學生準備:

  1.預習詩歌,反復朗讀,準確認讀文中字詞。

  2.自選一首現代詩,作好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導入《長城謠》

  1.傾聽,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指導朗讀,分析詩歌表現手法

  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手法

  3、導入《一片槐樹葉》

  3.傾聽,了解作者資料

  一、聆聽配樂詩,了解背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人課文,展示一些與作者或與詩歌相關的圖片、幻燈片,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其的感性認識。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現代作家艾青的詩歌,這節課我們將共同賞析一首由現代女詩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懷詩《長城謠》。首先請聽這首詩歌的配樂版。板書課題。

  1.觀看幻燈片和圖片,在配樂中欣賞詩歌,對其形成初步認識。

  2.師:對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學有什么了解,有誰愿意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師補充:席慕蓉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這也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

  2.跟隨教師提問,積極回答問題,就所了解的知識對作者做基本簡介,并聽取老師補充介紹詩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

  二、體會詩歌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詩歌,啟發學生探尋詩歌的寫作手法。

  1.按教師要求多次朗誦詩歌,體會詩歌韻律節奏,對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印象,詩歌所表現的內容以及要表達的感情,并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說明。

  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

  3.師:長城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征,朗讀了全詩后,有誰能告訴大家作者是通過哪些詩句表達了對祖國對故鄉的一片深情?抽學生回答,檢查學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評講。

  3.認真思考問題。

  生: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萬里的身軀。

  4.導人課后思考與練習二,分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4.用心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5.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

  5.聽教師評講,細細品味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

  (第2課時)

  總第34課時

  一、導入《一片槐樹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了席慕蓉的《長城謠》之后,接下來我們將讀到一首愛國題材的現代詩,它就是我國當代作家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先來聽聽詩歌朗誦。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這首詩的感性認識。板書課題。

  2.聆聽配樂詩,對詩歌形成初步感知。

  3.介紹作者生平及創作經歷,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4.聽教師介紹詩人的生平,由作者的經歷初步感知作者在詩中傾注的思鄉愛國之情。

  5.請學生課后反復頌讀這首詩,在下節課。我們作為重點評析。

  6.傾聽,課后作頌讀練習。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四、本課小結

  本課的教學從播放配樂詩朗誦人手,讓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來進一步體會詩意,最后教師指導分析詩歌的藝術魅力。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第一詩段鉤勒

  第二詩段抒懷長城愛國思鄉之情

  第三詩段感思

  現代詩兩首

  (第3課時)總第35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組織朗讀,分析寫作手法

  1.反復朗讀,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于法

  2、組織詩歌朗讀會2.詩歌朗誦競賽

  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朗讀詩歌。

  1.多次朗誦,講究節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2。師:通過對詩歌的朗讀,同學們對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和抒發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請個同學來給大家講一下。讓學生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感受。

  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深切眷戀之情。

  3.對學生的回答做評價,并做一些補充說明。

  3.聽取老師評講,加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4.指導學生細讀詩歌,探討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與藝術特色。

  4.仔細思考,共同探討詩歌的藝術特色與寫作手法。

  5.總結全詩的藝術特色、寫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

  5.聽教師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并體會學習。

  二、詩歌朗誦會

  1.師:詩歌是一種非功利性的、表現人類心靈世界的、富有創造性的文學樣式,它較其它文學更嚴謹、純粹和精微。而了解和豐富文學藝術,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的最佳途徑和切人點則是誦讀——反復朗讀。詩歌素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朗讀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靜止的詩活動起來,變成聽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畫面,能將我們很快地帶人詩的意境,去領略那搖蕩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為了激發同學們誦讀的熱情,提高朗讀的技巧,我們特地舉行這次朗誦會,希望同學們好好發揮,認真體會,最后有所收獲。

  板書:詩歌朗誦會

  2.抽學生講述在詩歌朗誦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將內容梗概板書。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談論自己所知道的在朗誦詩歌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板書)

  生:朗誦時應掌握節奏、重音、停頓等技巧,做到字正腔圓,注意與一般讀書的區別。

  生:要充分理解詩人的感情,正確把握詩歌的中心思想,盡可能做到“替詩人朗誦”。

  生:根據詩歌的形象,進行大膽想像與聯想,既能“替詩人朗誦”,更能“抒自我情懷”。

  3.宣布活動開始,作好主持工作。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充滿感情地朗誦自己所選的詩歌。

  4.讓同學自由發言,評選最佳朗誦者。

  5.對優秀者予以肯定,總結同學的表現,列出優缺點。

  6.讓學生就詩歌的朗誦技巧自由發言或提問。

  預計問題:

  生:教師,朗誦詩歌的關鍵是什么呢?

  生:怎樣理解詩歌的形象?

  生:老師,詩歌形象自古傳承下來的文化含義是什么意思?

  師:理解詩歌的形象是朗讀詩歌的關鍵,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實際上都有另外一種涵義,就是我們常說的寄托意義。只要看到甲——形象,就會聯想到乙——寄托意義,甲乙兩者是聯在一起的。譬如:松柏寄托堅強,月亮寄托相思,楊柳寄托惜別,秋風寄托悲涼,春風寄托喜悅,荷花寄托高潔。

  7.肯定活動,提出希望,結束活動。

  練習設計

  1、為下列詞注音釋義。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些微 蟬翼

  2、為什么1片“薄薄的,干的,淺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全世界最的一片”?

  教學反思

  1.通過對這兩首詩歌的教學,教師應該認識到不能光把語文看成是一門工具學要突出這一學科的文學性、情感性,這就要善于利用其學科功能,適時激發學生習熱情,培養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用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學生智均大門,引領學生走出語文學習低迷的境地。

  2.詩歌的教學主要靠學生自己在反復誦讀中用心體會,教師不必做繁瑣的講在重點處加以指點即可。

《長城謠》教案7

  教學目標

  一.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二.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二.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長城謠》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 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 當場成誦!

  五 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靈活機動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長城謠》教案】相關文章:

《長城謠》音樂教案08-25

《手指謠》教案03-29

‘教案’天上謠教案01-02

大班手指謠教案03-07

現代詩兩首《長城謠》《一片槐樹葉》教案12-08

小班語言手指謠教案02-15

手指游戲《手指謠》教案03-05

盧溝謠音樂教案02-13

《長城》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