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毫米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9-25 09:16:17 毅霖 教案 我要投稿

《毫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毫米的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毫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

  《毫米的認識》教案 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活動,激活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1米的紙條,直尺,白紙1疊、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身高圖。

  問:你知道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嗎?(量身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齊讀:1米32厘米

  這里面用到了兩個什么單位?(長度單位)分別是什么?(板書:米厘米)

  2、復習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貼出1米紙條。問:你感覺1米比較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1厘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貼出1厘米的紙條。問:你感覺1厘米的長度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厘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導入。

  我們感覺1米和1厘米的長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們要去量課桌的長,用米作單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單位又太小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認識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板書)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認識分米

  1、師貼出紙條,指出:這張紙條的長就是1分米。

  請學生也拿出相同的紙條,問:這張紙條的長就是什么?

  2、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舉例說明。(插座的四條邊、軟盤的邊)

  3、師:分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那么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怎樣證實你的猜測?用直尺量一量紙條。得出結論,板書:1分米=10厘米

  4、判斷:讀:我的文具盒,長大約20厘米,寬大約10厘米。

  你能換種說法嗎?

  5、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畫線段。

  問:1分米可以從刻度0畫到刻度10,還可以幾開始畫?如果從2開始呢?從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比劃給同桌看,讓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7、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計得對不對,還差多少。

  8、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圖,指名回答。

  數一數,米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個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說說米和分米的關系。板書:1米=10分米

  (二)認識毫米

  1、導入。

  師:你能說說數學書厚多少嗎?

  師演示操作方法,學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結論:數學書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為了看得更清楚,老師拿來了一個放大鏡(出示),發現數學書的厚度連一厘米都不到,說明我們還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毫米。板書:毫米。

  3、認識。

  放大1厘米。

  師:在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一些比較短的刻度線,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演示從刻度線0到第一根小短線就是1毫米。

  4、進率。

  一格一格數,數到5毫米時停下,問:這根刻度線有什么不同之處?指出:從刻度線0到這根刻度線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繼續往下數。填空:1厘米里面有()個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了嗎?板書: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覺1毫米比較怎樣?怎樣數比較方便?(用筆尖數)學生數一數。

  5、舉例。

  什么東西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師示范量1分硬幣的方法,學生同桌合作。用同樣的方法量1元硬幣、銀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1)學生測量,記錄數據。

  (2)匯報交流。

  3、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2)床長2()。

  (3)大米寬2()。

  (4)黃瓜長2()。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五、課堂作業

  六、板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學會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在三年級(下冊)學生還將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學習用千米作單位描述公路、鐵路及河流的長度,描述常見交通工具行駛的速度。可見,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舊知與新知的有效銜接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已有認識,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幫助學生明確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

  二、操作與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對物體長度的把握能力。讓學生剪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讓學生找出接近1分米長的鉛筆,借助銀行卡的厚度讓學生體驗1毫米等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像這種概念教學的課堂,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讓學生動手測量,親身經歷,用心總結,才能學得會,辯得請,記得牢。

  《毫米的認識》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4、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明確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要想知道物體的長度,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2、填空

  1米=()厘米300厘米=()米2米40厘米=()厘米

  二、教學新課

  1、活動——測量書本長、寬、厚,認識毫米

  ①師:今天我們就用尺子來測量一下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把測量的結果匯報一下,測量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②學生測量

  ③匯報,生:××厘米還多了幾個小格。

  ④師:像這樣的.小格在尺子上還有嗎?觀察這些小格,你發現了什么?(每個小格一樣長)⑤師:這一小格的長度我們也有一個單位——毫米,(板書)

  你能用手勢表示1毫米嗎?(毫米是長度單位里比較小的單位)

  “當測量的長度還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

  2、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①師:觀察你們的尺子,你能發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生自由發現,引導學生發現1厘米=10毫米(板書)

  ②練習

  2至3厘米之間是()毫米?

  5至6厘米之間是()毫米?

  3厘米=()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①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

  ②集體交流

  ③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為單位的?

  三、課堂小節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我們生活中的1分硬幣,電話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能力訓練點: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教具、學具準備: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探究新知

  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厘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數一數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還能怎么說?(10毫米=1厘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匯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認識分米

  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么?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厘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厘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厘米)

  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鞏固練習

  量一量彩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桌子高()從家到學校500()

  橡皮長30()文具盒厚4()樓房高30()

  小組活動:借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周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匯報方法。

  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案 4

  教學內容:

  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教學重、難點: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教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這么長,1毫米是這么長,(教師比劃),你們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一數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一數,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一數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小結: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和畫線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對準左邊端點,然后看哪邊的刻度確定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長?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單位量長度或者畫線段要怎樣做?

  五、作業

  練習十五第4題。

  《毫米的認識》教案 5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匯報交流1厘米=10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毫米的認識》教案 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請同學們猜一猜,沈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自己的身高并板書。

  談話: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畫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再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要求:明天就是三八節了,老師制作了一張賀卡,你知道這張賀卡的長和寬各是多長嗎?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張賀卡,用尺量一量。(長20厘米,寬10厘米)

  講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就先來認識分米。(板書:分米)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長呢?我們大家一起看著尺子數一數,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間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還能找出1分米嗎?

  學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組織交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只要是10厘米長就是1分米)

  (2)畫一畫。

  談話:你們能畫出長1分米的線段嗎?請同學們在紙上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畫好后,小組里的同學互相檢查。

  提問:畫長1分米的線段要注意什么?(沿著直尺的邊,從0畫到10;兩個端點不能漏了;畫好后要標好長度)

  談話:請同學們用拇指對準線段的左端,用中指對準線段的右端,比畫一下,看1分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3)說一說。

  提問:你們能說說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嗎?(學生舉例)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幾分米嗎?小組合作在米尺上數一數,并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組織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分米。

  (4)量一量。

  談話:用米尺來量一量課桌和椅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大約各是幾分米。

  學生測量后,組織交流。

  2、認識毫米。

  (1)談話: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提問:那數學書的厚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

  提問:在量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數學書的厚度不滿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準確地量出數學書的厚度,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單位——毫米。下面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

  (2)談話: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談話: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出示放大了的尺)這里為了讓大家看清楚,老師把刻度放大了。(師生共同從1數到10)

  談話:剛才我們數了從0~1這1厘米間有10毫米,除了這個1厘米外,你還能找到另一個1厘米,學著剛才那樣,用鉛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嗎?

  反饋: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數的結果。也就是說10毫米的.長度和幾厘米一樣長?(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談話:再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談話:請同學們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大約是1毫米)

  談話:那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

  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長或厚大約是1毫米,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可能想到:銀行卡、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4)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老師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你能說說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嗎?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看出橡皮長35毫米的?

  結合學生回答,講解:5毫米的地方有一根比厘米刻度線稍短一點的刻度線,因為它在5毫米處,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稱為5毫米線。

  再問:這根回形針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兩位新成員:分米和毫米(完成課題板書),還知道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為了使用方便,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小明的日記。

  談話:學習了數學知識,就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3)班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記錄了為媽媽過生日的事,想看看嗎?

  出示:

  20xx年3月7日晴

  明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為媽媽買些禮物。一早,我從2()的床上爬了起來,到衛生間,拿起1()長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飯,急忙來到超市。超市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一走進超市,我就看到了滾著烤的肉腸,每根都長約1(),真饞人!逛了一會兒,我選了一條媽媽最喜歡的小方巾,邊長約是5()。我付了款,高高興興回家了。

  提問:小明不知道括號里應該用哪個長度單位,你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2、量一量。

  談話:請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在小組里討論一下,選哪個單位合適,然后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和鉛筆的長度大約各是多少?填在練習紙上。

  四、課堂總結(略)

  《毫米的認識》教案 7

  【學習內容】

  新課程人教版第21—22頁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在這節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設計理念】

  鑒于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過程與方法: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自我體驗達成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單位,形成表象,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相信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吧!《西游記》里面猴哥孫悟空有一樣非常厲害的法寶,你們還記得是什么嗎?

  教師:對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變長,還可以變短。現在猴哥一聲令下:“變長!”,就變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說:“變短!”這是多長啊?金箍棒變短,變成1厘米。

  金箍棒再變短,變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還沒到1厘米,這究竟是多長呢?開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毫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介紹毫米: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單位——毫米來表示。字母表示為:mm

  2、學習毫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教師: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教師: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為1厘米中間有1,2,…,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練習:金箍棒再變長,讓學生看看數數現在是多長。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紹我找的身份證的厚度,內存卡的厚度,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1理解毫米的長度單位。

  師:怎樣用手表示1毫米?

  6、動手操作:

  (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

  (2)測一測數學書的長、寬、厚。

  三、鞏固與提高

  1、量一量:回形針,釘子

  方法:想對準0刻度,再看終點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斷了尺子,沒有0刻度時,應該怎樣測量呢?

  測量時,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測量結果則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3、測量薄荷糖盒的長度。

  四、回顧總結,加深理解。

  1、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厘米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1厘米=10毫米

  3、測量時,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五、課后練習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們二年級認識厘米之后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測量建立表象,然后結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對他們的認識進行檢測,進一步鞏固毫米在他們腦中的影象。

  《毫米的認識》教案 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分米與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活動中經歷測量物體的過程,體驗分米、毫米的產生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2、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合作探究等數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感知,正確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比一比誰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約長多少、猜一猜大約有多厚等活動,培養學生自覺估測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正確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直尺、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引入新課

  小兔拔蘿卜:(讓學生體驗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二、觀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認識毫米

  1、觀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再說說自己的發現。(每個1厘米中都有10個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請每位同學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長度,并用手勢比劃比劃。

  4、再任意找出兩個數,數數它們之間有幾個小格?并把它記下來。

  (有可能出現: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發現了什么?(板書:1厘米=10毫米)

  6、學生量1分硬幣的厚度,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7、猜一猜:大概幾頁書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驗證。

  8、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單位。

  (小結:測量比較精細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確的時候一般用毫米作單位,如:手表的零件,測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單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這樣的物品。(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認識分米

  1、小兔繼續拔蘿卜:測得蘿卜的長是10厘米。

  2、誰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書:10厘米=1分米)

  3、國際上把10厘米規定為1分米。從剛才老師的敘述中你聽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從哪兒到哪兒,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畫一條1分米的線段,同桌相互驗證。

  6、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用手勢表示時教師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導)

  7、先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長度,再比劃驗證。

  8、比一比誰的眼力好: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分米?

  9、小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綜合實踐拓展應用

  1、同桌合作:喜歡量身上哪個部位都行,并把它記錄下來。

  2、估一估: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戲:我來說,你來比。

  4、改正數學日記中的錯誤: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來到衛生間,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臉后,吃完早飯匆忙上學去。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學校。老師上課了,我拿起14毫米的鋼筆和4米厚的練習本認真地作起了筆記。

  四、總結回顧強化新知

  (1)本節課你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學了長度家族四兄弟后,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就要選擇合適的單位。

  (3)用手勢比劃比劃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4)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以量一量整個蘿卜的長度。

  《毫米的認識》教案 9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2)床長2()。

  (3)大米寬2()。

  (4)黃瓜長2()。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別是()、()、()、()。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2、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一根黃瓜長2()

  一支粉筆長8()一本數學書厚8()

  一張課桌高7()一幢大樓高20()

  教室門高2()一支鉛筆長約2()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毫米的認識》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并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尺,軟盤。

  2、學生準備:彩紙條,剪刀,1分硬幣,電話卡或銀行卡。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談話:(演示課件)有一次課間,幾個小

  朋友在一起討論什么兵器最厲害。紅紅說:我覺得寶劍最厲害。明明說:不,我覺得孫悟空的金箍棒最厲害。它能伸縮,可長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長到1米,甚至幾百米、幾千米,還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提問:在剛才他們的談話里,你能找出一些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嗎?(米、厘米)

  引導:對!我們已經學過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板書: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畫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嗎?1厘米呢?我們測量教室門的高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好?量一枝鉛筆的長度該用什么單位呢?

  [說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些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通過復習舊知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孩子們熟悉的神話人物孫悟空又能讓學生覺得有趣,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設疑:(課件演示)紅紅又問了一個問題:要是金箍棒縮得比1厘米還短,或者比1厘米長但比1米短,又該怎樣表示它的長度呢?

  指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長度單位的知識。

  二、探索實踐

  1、認識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請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長邊和短邊大約各是多少厘米?(學生回答)

  介紹:一般來說,文具盒長大約是20厘米,寬大約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條)10厘米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板書: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請同學們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學生齊讀:10厘米是1分米。

  (2)認一認。

  引導:請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從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不管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提問:你手上的尺全長大約幾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體驗。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畫出1分米。我們現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一人比畫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畫得對不對。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說明:讓學生大膽估測,并把估測與實際測量相結合。通過在直尺上數一數、徒手比畫和估計彩紙條上1分米的長度,從借助測量工具到直接估測長度,逐漸加大了難度,有利于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和意識。雖然學生估計的1分米并不十分準確,但只要是較接近的,都應予以鼓勵。]

  (3)畫一畫。

  ①要求:你能用尺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紙上。

  ②交流:你是怎樣畫的?請學生用實物投影展示匯報。

  ③引導:(邊說邊畫)1分米我們可以從直尺上的刻度0畫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從刻度1開始畫起呢?如果這樣,應該畫到哪里呢?為什么?如果從刻度2、3開始畫呢?

  [說明:讓學生知道用直尺畫1分米的線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進一步理解分米與厘米的關系,又利于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④小結:只要畫滿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組內相互說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再組織全班交流。

  (5)數一數。

  引導:(出示米尺)誰來數一數,1米是多少厘米?是多少分米?你是怎樣數的?又是怎樣想的?(板書:1米=10分米)

  (6)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同桌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說說分別接近幾分米。(也可以先讓學生估測一下,再進行測量)

  [說明:學生估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估測再進行實際測量,有利于學生增強對實際長度的感知,培養估計能力。]

  2、認識毫米。

  (1)引導: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學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完成課題板書:分米和毫米)

  (2)小組學習。

  ①出示學習步驟。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你在尺上找出來。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是多少毫米。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請你找一找、量一量。

  ②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

  [說明: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因此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還較弱,所以出示了具體的學習步驟。這樣,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與討論,從而理解毫米的含義。]

  ③匯報:通過小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1厘米中數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3)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教師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學生互相比畫,并用一分硬幣進行檢驗。

  (4)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互相說一說。

  三、總結

  1、提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米和厘米,我們已經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說明:在教學中已經通過對直尺的觀察,初步溝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總結能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2、提問:那么現在再來看看前面紅紅提出的問題,要是金箍棒縮得比1厘米短該用什么單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長呢?(分米或厘米)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圖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啟發學生用不同方法確定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先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再組織交流,啟發學生說清楚選擇的理由。必要時,可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自由判斷,再啟發學生通過實際測量驗證猜想。

  《毫米的認識》教案 11

  學習內容

  教材第21-2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五第1、2、5題。

  學習目標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會用他們做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米尺;

  學生: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卡、小棒等。

  學習過程

  一、出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關長度毫米(板書課題)。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如上,(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過渡語:要達到本節課的目標,還靠同學們的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同學們認真自學,下面看自學指導。

  二、自學指導

  1、認真看21-22頁內容,先看第21頁情景圖,拿出自己的書像他們一樣估一估,你的數學書長、寬各是多少,請標出來。

  思考:當測量物體長度時,不夠整厘米的部分怎樣表示?認真觀察第22頁圖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里有幾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樣表示?

  2、觀察1毫米的長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6分鐘后比誰能準確的運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師:自學時,比一比,看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學競賽開始。

  三、先學:

  (一)看書(看一看)

  學生認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自學。

  過渡:學完的請舉手,指一名后進生,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1厘米=()毫米,(錯了其他同學糾錯)板書1厘米=10毫米

  (二)檢測(做一做):課本第22頁“做一做”

  1、后進生上黑板做,其余學生寫在書上。

  要求:字跡工整,坐姿端正。

  2、師巡視,發現錯例,準備二次備課。

  四、后教

  (一)更正

  師: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錯誤的可用不同色粉筆更正。

  (二)討論做一做

  看填空,認為對的請舉手。錯的說出錯在哪里?

  (1)通過剛才的練習,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讓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法。

  (2)教師小結: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先寫整厘米數不夠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幾個小格就是幾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較小的長度單位,一般在測量比較短的'或小的物體要毫米做單位。

  五、鞏固發展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1、2題。(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測量的準確性,讀數是不是正確)

  2、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作業:同步練習第9頁1,2,3,4,題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課后反思: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深究興趣,創設情境,足進了遷移,是學生很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教學中我收集了電話卡,一份硬幣,身份證,一次性杯子。這物體的長度。厚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指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在比劃,“1分米”和“1毫米”時制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毫米的認識》教案 12

  復習內容:書本第101——102頁期末復習第9——12題。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感性體驗。會確定位置,從而鞏固學生已有的對平面圖形的直觀體驗。

  2、通過觀察、測量、語言描述等,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

  復習重點:長度單位的適當選擇和方位的確定。

  復習難點:能流暢地用語言描述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是和數學有關的。比如辨別東、南、西、北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學的路線,比如物體的測量等。今天的復習就和這些內容有關。

  二、方位復習

  互動1:書本第101頁第8題

  1、講述:小華、小軍、冬冬、小芳住在同一個城市。他們的家如圖所示。

  出示“期末復習”第8題的情境放大圖。

  2、指一指圖中的八個方位。

  認清了八個方位,認一認圖上有哪些地方?

  3、能說說小朋友家與學校的關系嗎?

  談話:看來小朋友對方位掌握的.不錯。你們能說說其他地方相互間的關系嗎?誰來說,說對了,全班小朋友送給他掌聲。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個小朋友上學的路線比會說嗎?小組里可以先說一說,過會我們全班交流。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路線,全班交流。

  :說得真不錯。

  三、長度單位復習

  互動2:書本第101頁第9題

  1、提問: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學了些什么長度單位嗎?

  (1)根據學生說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說一個長度單位,你們能很快用手勢表示它的長度嗎?

  (3)你們知道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說各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談話:明確了這些長度單位的長度,我們要選用這些長度單位來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的嗎?

  2、出示書本第101頁第9題:

  一塊橡皮厚12(),一張方桌高8(),旗桿高9(),一枝鋼筆長16()。

  學生獨立填寫,全班核對。并說明理由。

  3、:在填寫長度單位的時候,一定要在腦海中回憶這件物品的實際模樣,再從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測量復習

  互動3:書本第102頁第10題

  1、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對長度單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請你們觀察這兩幅圖。

  出示第10題,瓷磚和課桌圖。

  2、提問:你在圖中觀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觀察到的數據填入括號?

  3、自己先獨立完成,并想想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4、匯報。

  小朋友們不僅自己會填,還能用理由來說服人,真不錯。

  五、畫線段練習

  互動4:書本第102頁第11題

  1、談話:小朋友們會填了,會說了,你們會畫嗎?請你們先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再畫一條35毫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相互檢查。

  2、學生操作,同桌檢查。

  提問:畫線段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觀察:哪一條線段比較長?

  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為什么4厘米的線段要比35毫米的線段長些嗎?

  六、數角、找角練習

  互動5:書本第102頁第12題

  1、出示第12題第一小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共有幾個角?

  2、你能為圖中的直角畫上標記嗎?

  學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問:有幾個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兩個角是什么角?

  4、教師出示第二小題。

  現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圖中的三個直角嗎?

  5、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6、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

  七、學習歸納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毫米的認識》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常規: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直尺、卷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購物卡、銀行卡、各長度的小金箍棒等。課前:播放西游記主題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甜甜小朋友特別喜歡孫悟空。有一天,孫悟空就來到他的夢里(課件演示孫悟空圖片),甜甜和他學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生:喜歡

  師:孫悟空有一件特別厲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課件演示金箍棒)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甜甜的夢里,來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二、新授:

  (一)復習舊知

  師:(課件出示金箍棒變短)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拿著金箍棒的孫悟空

  師:老師手里也有這樣的一根金箍棒,讓我們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

  生;大約1米

  師:找兩個聽講最認真的同學上來量一量到底有多長?(師板書:1米)

  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單位來表示1米呢?(師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二)講授新知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觀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變短了

  師:現在在學具中找到這根金箍棒,先估計一下到底有多長?

  生:大約1厘米

  師:動手量一量是多長?

  生:不到1厘米

  師:這根金箍棒變得特別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準確地測量他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師板書: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誰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生演示

  師: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課件演示)

  師:我們以前學過,尺子上有好多的線,這些線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線。兩條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兩條短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說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樣這樣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師:你現在會指了嗎?下面在小組內指一下。誰愿意上來指一下。

  師:現在每人從學具盒中拿出1分錢的硬幣,然后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一分硬幣,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約是1毫米。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覺?

  生談體會

  師:1毫米特別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或者厚度大約是1?(學生說出10張紙的厚度、電話卡的厚度等等

  師:現在你打開練習本,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5毫米的線段,再畫出一條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思考你有什么發現?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課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師:現在,我們能不能準確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長度?

  試一試。

  生演示測量的方法(生上講臺測量: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數一數一共有7個小格就是7毫米)

  師:像這樣比較短的物體我們來測量時就用毫米來表示,老師這里還有一根,誰來測量一下。

  師:仔細觀察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多少?

  生1:2厘米3毫米

  生2:23毫米

  師:看來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既可以用2厘米3毫米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我們接下來看一看孫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變化?(課件演示)

  師:你看到了什么?(又要變成1分米長了)

  師:這會是哪一根?請你在學具中找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這節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dm)

  師: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動手量一量

  生:10厘米

  師:1分米就是10厘米(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借助這根小金箍棒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分米(生說,師補充一次性紙杯、直板手機等)

  總結長度單位:

  師:請看黑板我們在研究金箍棒的長短時,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厘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邊說,其余同學用手勢表示)

  是引導簡單分析它們之間的進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師:我們以后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

  生:在測量非常短的物體時用毫米,比較短的用厘米,比較長的用分米,長一些的用米。

  認識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

  請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實物展臺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學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師: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記住它們的關系。

  1米=10分米

  10分米=1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孫悟空給大家出的題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體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錢的硬幣的厚度

  ()毫米

  ()毫米

  數學課本的長度

  ()分米

  ()分米()厘米

  2、八戒聽說我們學習了這么多長度單位,他也來湊熱鬧了,瞧,這是八戒學完長度單位之后寫的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穿上22mm的鞋。吃過早飯,我走了6米來到學校,進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數學書準備上課。課堂上老師用大約長76dm的粉筆在長30厘米的黑板上寫字。

  你感覺八戒的日記寫的怎么樣?我們一起幫他改一改。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還有哪些收獲?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師小結:今天,我們進入到甜甜的夢中,通過研究孫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實,孫悟空的金箍棒不僅能變得很短,還能變得很長很長(出示課件),這時候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呢?同學們可以研究一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下課。

  《毫米的認識》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提高估測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難點: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會用毫米做單位實際測量。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釘子(1個)、大米(1粒)、黃瓜(1條)、1米長的繩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頭飾。

  學生準備直尺、米尺、卷尺、紙條(3分米長)、橡皮、鉛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來參加體檢,它們高興地看到自己長高了。

  課件出示:小獅子自豪的說:我長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說:我也長高了!學生看電腦課件,小獅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學生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請學生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的長度。

  可是小豬身高1()、小雞身高10()該怎么填呢?小豬的身高是1米、小雞的身高是10厘米,他們的身高還可以用一個相同的長度單位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

  [評析:借助動物量身高的情景,喚醒學生對米、厘米的認識,通過讓學生用手比劃,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從小豬、小雞的身高引出要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自然貼切。]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長。介紹10厘米。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2、說一說1分米等于幾厘米。畫出一條長是1分米的線段。

  組織學生說出長大約是一分米的物體,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紙條,估一體紙條的長度。組織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繩子,讓學生估測大概有多長。組織學生驗證猜想,并在尺子上數一數,1米有多少分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電腦課件:小豬高1米,小雞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們的身高用同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學生把小豬的身高轉換成10分米,小雞的身高轉換成1分米。

  [評析:通過學生用手比劃,看直尺、數、畫、量物體的長度,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二)認認毫米。

  1、引入毫米。

  (1)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厚多少?讓學生量書的厚度,部分學生表現出困難(不滿1厘米),也有學生已對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認知。

  (2)那為了量出這本書厚度,你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新的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其實你們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評析: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量一量時又發現不夠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組織交流。

  (1)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請你畫出1毫米的線段。說說你對1毫米的感受用手勢來比劃一下。

  (3)請你任意選擇尺子上的`相鄰兩個數字即1厘米中間數數有幾毫米,為了方便數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尖指著數。

  學生交流從同學生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現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評析:這一環節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畫毫米在交流中歸納新知。學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學習的輕松和快樂。]

  3、體驗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說一說,排一排。

  (1)請4名學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介紹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學過的長度單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這么長(用手勢表示)。

  (2)介紹完之后,請4個長度單位按順序排一排。請下面的小朋友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評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介紹4個長度單位,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加深學生對4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和它們的大小關系。

  5、利用資源,課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幣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學生發現1元硬幣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導:對于不是整毫米數的物體如果我們想得到更精確的結果,你們是否又會產生一個新的愿望呢?

  介紹: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比如微米、納米,同學們可以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尋找更多的知識。

  [評析: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指出新的問題,激發他們探尋課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識無止境。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自生探索創造了機會。

  三、實踐應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題)。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加深鞏固對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題)。

  學生在活動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是否選用了合適的長度單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題)。

  先幫助學生回憶每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短,放手讓學生填哪個單位比較合適。再拿出實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題)。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評議。

  四、課堂總結

  圍繞今天的學習內容,你能提出那些問題考考你的同學?還有什么疑惑想提出來?

  《毫米的認識》教案 15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具:課件、米尺、學生尺、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

  (1)學生分組活動。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2)跳繩長2()。

  (3)課桌高7()。(4)粉筆長75()。

  (5)別針長34()。(6)小紅身高120()。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2)一根繩長15分米。()

  (3)一塊橡皮厚1米。()(4)10分米=1厘米。()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毫米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1-1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8-28

《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案04-25

《毫米的認識》07-28

《毫米的認識》教案15篇01-2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案02-28

小學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05-01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設計04-27

小學數學教案:毫米的認識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