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帝》教案及說課
《黃帝》教案及說課 教學要求: 認知: 1.知道黃帝,炎帝是華夏族的祖先。 2.知道黃帝及周圍能人的發明創造,知道我國在黃帝時代已具有相當的文明水平。 情感: 1.通過興趣小組的協作探究學習,對自己的探究成果有喜悅感、自豪感,感受到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我國的古老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他們進行愛民族,愛祖國的教育。 能力: 1.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各種形式收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能與小組成員協作學習,共同承擔并完成課題研究。 3.根據探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養成不斷反思的習慣。 學習形式:小組協作討論學習。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上網查詢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收集有關黃帝、炎帝的小故事,或者黃帝時代的有關資料。 推薦書目:少兒版《上下五千年》、《百科知識叢書》 推薦網站:中國基礎教育網 www.cbe21.com 一、 創設情景, 確定探究課題。 1.歌曲《中國人》導入,談話。 2.智力游戲: 你知道中國人還有哪些別稱嗎? 3.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4.啟發:翻書P60頁,默讀課文,思考:學習這課,我們應掌握、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5.學生交流,確定探究課題 A. 為什么說我們是炎黃子孫?(或黃帝、炎帝怎樣創建華夏族的?) B. 黃帝及周圍的人有哪些發明? 二、 成立小組,確定探究任務 1.形成協作興趣小組。 2.選擇感興趣的課題(確定一個)。 3.進行探討,可以用課文之中的內容說明,也可以用收集的資料進行說明。 4.小組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5、 成果交流,得出結論 (一)交流第一個問題。 1.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2.小結,課件演示“華夏族的形成過程”。 3.女生齊讀P60第一塊。 (二)交流第二個問題。 1.學生交流。 2.練習、CAI演示、“看圖填空”。 3.小結:為什么黃帝和炎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文明之祖? 4.男生齊讀P61第二塊。 三、 拓展升華 1.為什么中國人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自豪? 2.結束語。CAI演示:“黃帝陵”紀念郵票。 板書: 我們的祖先——黃帝 涿鹿之戰→華夏族 發明:造車、修室、樂律 造字、養蠶繅絲……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1、 教材分析 《我們的祖先――黃帝》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社會第三冊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祖先和早期文明》中的第三課,本單元是小學社會課“認識祖國”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社會教學大綱(試用)》規定,使學生“知道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是人類發祥地之一。……知道華夏族祖先黃帝、炎帝。……”教學大綱的規定要求,對本單元教材教學內容的選定,起著主要作用。本單元教材根據大綱的總教學目的和具體知識內容要求,設置了三課。《我們的祖先――黃帝》是其中的第三課。本課主要包括“黃帝”和“黃帝的發明”兩個部分,主要介紹黃帝及其與炎帝部落的結合,黃帝及其周圍能人的發明創造,使學生知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 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黃帝,炎帝是華夏族的祖先。 2.知道黃帝及周圍能人的發明創造,知道我國在黃帝時代已具有相當的文明水平。 情感: 1.通過興趣小組的協作探究學習,對自己的探究成果有喜悅感、自豪感,感受到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我國的古老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他們進行愛民族,愛祖國的教育。 能力: 1.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各種形式收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能與小組成員協作學習,共同承擔并完成課題研究。 3.根據探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養成不斷反思的習慣。 4、 教學方法 社會課對小學生來講,既陌生又好奇,陌生的是那些跨越時空的歷史,好奇的是歷史的傳奇、遠古的神秘。面對孩子們的渴 求,單憑一本教科書,教師的一張嘴是遠遠滿足不了的;再則,在新基礎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個只會把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落伍。所以,本課的教學中,要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課前,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收集有關黃帝、炎帝的資料,來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采取“小組協作討論學習”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 5、 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確定探究課題。 播放歌曲《中國人》,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帶著滿腔的激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另外,一改過去那種教師出具問題,學生尋找答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你認為,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交流,師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成立學習小組,確定探究任務。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為了讓學生不要把學習看成令人生厭的苦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從本課的教學任務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形成協作興趣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 (3)成果交流,得出結論。 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各種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見,并幫助、引導學生如何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對所選擇的學習內容進行補充、驗證。形成新知識,實現創新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4)拓展升華。 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在一張紙精美的郵票中,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他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明白祖國的振興與發展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