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四合一”課例:10《組歌》—《浪之歌》(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 10、《組歌》—《浪之歌》(教案) ■設計者:武穴實驗中學 張賽珠 ■ 審訂者:陳水明 庫治華 09年4月12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掌握、積累相關字詞,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作品的寫作背景。 B、學習在朗讀中有意識地把握詩文節奏,體會并表現詩歌情感。 C、理解詩歌主旨,學習借物抒懷的表現手法。 D、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與創作的熱望。 2、過程與方法: 在詩歌閱讀教學的基本過程中逐步掌握詩歌閱讀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詩意的追尋,認識“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 1、在誦讀品析中,理解文章感情,把握文章特色。 2、在模仿想象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蘊。 教學準備: 學生提前預習《浪之歌》,按要求完成《預案》。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1、談話式導入 2、明確學習目標: (1)學習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情感 (2)學習品味鑒賞詩歌,想象仿寫詩歌 二、自學指導 自學提綱與學法指導(一)——誦讀感知 聽讀全文后生對照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師巡視輔導。 1、聽讀,交流感受。 《浪之歌》聽起來是一首怎樣的歌?(提示:用一兩個詞概括感受) 《浪之歌》給人的感覺是 2、自讀,分析形象。 說說你感受到的海浪形象,她有什么特點?(提示:用“ ”劃出最能表現海浪特點與形象的詞句,好好讀一讀。) 3、研讀,體會感情。 借海浪之歌作者想表達什么感情?(提示:結合作者的生平背景資料②③段讀課文思考) 附:⑴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兩首。他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的中堅和代表。 ⑵紀伯倫雖然出身于黎巴嫩,十二歲隨母親去波士頓謀生,15歲他被送回故國,18歲因思想激進,創辦呼吁民間疾苦,被認為帶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驅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國,因此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美國。 ⑶他是位熱愛祖國、熱愛全人類的藝術家。在詩《朦朧中的祖國》中,謳歌畢生苦戀的祖國:“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動的心臟。”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 愛與美是紀伯倫作品的主旋律,文學與繪畫是他藝術生命的雙翼。 自學提綱與學法指導(二)——品讀鑒賞(自主讀品后小組交流) 4、品讀,鑒賞特色。 用“~~~”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段,美美的讀一讀,細細的品一品,仿照示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提示:可從畫面、意境、形象、情感、語言、用詞、修辭等角度品味) 示例:我喜歡的句子是“我隨著碧海丹霞……那么過分熾熱”。因為這句話表現的畫面很美。想想,碧綠的海浪,彤紅的霞光,銀白的浪花,金色的海岸,再加上浪花的奔騰飛躍,天光云影的徘徊留戀,色彩鮮艷,動靜相襯,多美的畫面啊!而后一分句表露的感情也很美,浪對海岸的理解與體貼表現得含蓄而委婉。) 我喜歡的句子是“ ”,因為 三、探究交流 生展示誦讀、理解、品鑒等學習成果,互相交流探討 師點撥、引導、鼓勵并板書。 四、當堂訓練-----想象仿寫 這首散文詩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稱,抓住浪的特點,運用擬人的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藝術地描繪了浪花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他對自然、生命、祖國真摯的愛。請模仿這種寫法,以《__之歌》為題寫一兩段散文詩,表達自己的情感,要求抓住事物的特點。 (提示:如可想象自己為路燈、星星、露珠、陽光、風、云、鳥、花兒等,還可具體考慮萬物的關系,如花兒與蝴蝶、鳥兒與天空、小草與大地等) 生仿寫,師巡視引導,當場交流。 五、小結鞏固【語文“四合一”課例:10《組歌》—《浪之歌》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樹之歌》教案01-10
語文優秀課例觀課報告(精選11篇)07-22
課例研究心得10篇11-22
小學語文樹之歌教案01-07
中班體育教案 《踏浪追浪》01-22
課例研究心得11-22
《組歌》的優秀教案設計08-25
體育活動教案《踏浪、追浪》01-09
小學語文優秀課例觀摩課的心得體會04-27
小班音樂活動交流課例吹泡泡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