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教案
《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自傳的基本寫法,學會寫自傳。 2、能力目標:閱讀文本,理解沈從文的寫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情感目標:閱讀《從文自傳》《沈從文傳》,把握基本事實,了解沈從文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學習自傳的基本寫法,學習寫自傳。 三.教法和學法: 1、朗讀法。2、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基本要求 1、閱讀《從文自傳》《沈從文傳》,把握基本事實,了解沈從文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2、閱讀文本,理解沈從文的寫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閱讀沈從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從文的創作思想,從而全面地認識沈從文。 4、學習自傳的基本寫法,嘗試自己寫自傳。 二、專題研究指導 1、文本研讀 本文是略讀課,閱讀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揣摩重點詞句含義的能力,體會文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自己設題自己答疑的能力。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通過閱讀,著力于情景再現,進入沈從文在湘西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本文節選部分是《從文自傳》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記錄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時代的蛻變與成長,既有天真好奇的鄉野童年,也有胸懷抱負與經歷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實而生動的再現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時以湘西為背景,展示了湘西的人民性情的強悍與民風的淳厚,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和神秘新奇的情趣。 本文屬于文學性傳記,用散文筆法寫成,敘述與描寫并重,故事性較強,閱讀時應多留意其取材的用心與文字的質樸。這一特點在節選部分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體現得更為明顯,可以參照題型設計中的【能力訓練】來理解。 為了更進一步理解文章,最好能自己“讀出問題”,通過閱讀文本,了解沈從文對待人生的態度,尋找其在文中的暗示,并試著摘引文中相關語句來分析。如: ⑴文本“保靖”部分最末一自然段說:“我們各人都知道行將有一個機會要來的,機會來時我們會改造自己變更自己的,會盡我們的一份氣力去好好做一個人的。應死的倒下,腐了爛了,讓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憂樂活下去。”這段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 此時的沈從文離開沅州,他在常德無所事事的呆了一段時間后,又跟著熟人到了保靖呆了大半年,后來仍是投身到軍營,在自稱“湘西王”的湘西巡防統領陳渠珍身邊做書記。曾經有過做將軍的理想,這時候理想在沈從文身上大概已經消蝕殆盡,只抱有將來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念頭。軍營生活讓這句話充滿了“盡人事,聽天命”的意味,沈從文那種達觀的順遂自然的態度,也指引著沈從文后來的整個人生。 ⑵“轉機”部分第11自然段中“好壞我總有一天得死去,多見幾個新鮮日頭,多過幾個新鮮的橋,在一些危險中使盡最后一點氣力,咽下最后一口氣,比較在這兒病死或無意中為流彈打死,似乎應當有意思些”這幾句又可看出作者思想認識上的什么轉變? 沈從文初見生死變幻的無常,對于人生的意義,下了結論。對他而言,探求未知就是有意義的人生。新鮮的事物,新鮮的經歷,新鮮的感受才是最有意義的。而更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是他那種為追求有意義的人生而不顧一切,奮力一搏的勇氣與氣魄。 通過對整體的把握和對細節的分析,相信我們對本文的文字特點,沈從文的寬厚性情會有更親近的認識。 2、關于《從文自傳》 《從文自傳》和他的另一部分傳記體作品《記胡也頻》是最先為沈從文贏得了聲譽的兩本書。《從文自傳》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份很好的傳記材料。首先總是描述給予沈從文寫作和生命給養的湘西古城;追溯其先祖時,作為苗人的祖母也是必被提到的一員;作品有大量篇幅描寫沈從文幼年因反抗私塾的刻板和壓抑而逃學、騙人;其少年時的行伍生涯也是傳記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相對于各類他人所作的傳記,這是一份可資參照的原始資料。 《從文自傳》不僅真實地揭露了沈從文20世紀30年代的自我選擇和自我認知,也鮮明的體現出他成熟思想精神的特征。他運用自己最擅長的鄉村生活的題材,以“鄉下人”的視點關注的形態,表現了自己重塑民族傳統的責任。沈從文一生執著的眼光,可割棄的情結,自明于心的責任,都在這一部自傳中有所表現,所以,了解《從文自傳》對于理解沈從文創作中的主題走向、人生意蘊以及敘述模式,都有重要的啟示性意義。 第二課時 一、學生學法指導 1、從文體入手,認識并體會本文與教材中與其他傳記的異同。本文是自傳,傳主和作者是同一人。自傳和一般人物傳記大致都有個共性:童年對一個人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由于自傳的獨特性,即自傳存在程度不同的主觀因素,使自傳呈現更加復雜而豐富的色調。自傳在表達人物個性時較多之間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因為自己寫自己,對自身的經歷和當時的內心活動,總比別人要了解,寫起來較方便。這是自傳寫心理活動的優勢,也是本文的一大特點。閱讀時要注意體會文中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對人物個性表達的作用。另外,本文是作者30歲時寫的自傳,記錄的只是他從1902年到1923年20年的經歷,這也是區別于其他傳記的獨特之處。 2、從語言入手,揣摩作者的寫作心理,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作品的特色。 課文節選自《從文自傳》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節選部分有兩大優點: ⑴對往事細節真實生動地描寫,逃學、毆斗、看街景、游水、行伍生活等,處處洋溢著童趣、童真,輕而易舉就勾起了我們對曾經擁有的孩童世界無限懷念和向往。 ⑵抒發的感情真誠感人,不寫自己的品學兼優、勤奮用功,而是如實地展現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滿了閱讀和學習“生活”這本大書所得到的歡欣鼓舞的生命體驗,表現了對自然和生命無比好奇和熱愛以及泰然面對一切殘忍和苦難的生活觀。 閱讀本文,要仔細體會“思考與探究”第2題里的主要語句,體會從文字里透露出來的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 3、從感情入手,理解并感悟沈從文自傳中蘊含的深情。 閱讀文章,進一步了解童年的逃學生活和青年的坎坷經歷對沈從文產生的影響。以常人的眼光看,30歲作自傳未免太早,而事實上,沈從文寫自傳,是借以從過去的經驗中重新發現自我,以應對未來道路上的挫折、苦難和挑戰。他把所經歷的苦難當作生活的恩賜,看作生命流動過程的必然。正如文中所說:“好壞我總有一天得死去,多見幾個新鮮日頭,多過幾個新鮮的橋,在一些危險中使盡最后一點力氣,咽下最后一口氣,比較在這兒病死或無意中為流彈打死。似乎應當更有意義些”。 沈從文自己認為:“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等于買櫝還珠,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我們在閱讀文章時,不要只關注其筆下湘西的奇異的風土人情,而要從文字里讀出作者“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亦慈亦讓,不折不從”的精神(張允和語),理解柔情似水的文字里蘊含的性格和對自然深沉的熱愛。 4、有條件的話,建議通過閱讀《從文自傳》和沈從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從文的創作思想,從而也更全面地認識沈從文。 在《從文自傳》的末尾,沈從文簽上大名“沈從文年二十歲學生湖南鳳凰人”后,就開始了他慢慢且不可預知的在京求學之路。這一步跨出去,開始了他此后無法逆轉的生命歷程,同時也意味著他擺脫生命的自在狀態,從一般的“鄉下人”中間脫蛻而出,匯入“五四”開始的中國新文化、新文學的歷史洪流。19世紀30年代初,沈從文確立了自己的寫作風格,有了明確的自我認知。在此自傳完成之后的第二年,他寫出了創作巔峰時期的代表作——《邊城》。 不少評論家覺得沈從文擅長寫景,且晴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也有評論家認為好就好在沒有深度,因為沒有深度的“看”風景,其實就不為一般的社會價值所局限,這樣也就拋棄了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萬匯的動靜之中“看”。一次眼光看風景萬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寬容,看到的歷史也就不是戰爭、王朝更迭之類的東西,而是千百年來凡夫俗子們的哀樂、努力和命運。它們代表了更為現實逼真的生存和價值。 在沈從文的“湘西系列”小說中,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一幅幅寧靜純樸的田園詩般的湘西人民風情畫,同時又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各得其樂的人生理想。 二、課堂練習題設計 【知識積累】 1、將正確的讀音和書寫填在括號內。 瑯瑯( )上口 強hàn( ) kuíleǐ( ) ōu( )斗 xī( )落 竹篙( ) 鱖( )魚 縫罅( ) 擘( )畫 zhēnzhuó( )( ) 謄( )錄 yōng( )腫 2、分別列舉符合下列文體分類標準的沈從文的其中一部作品。 ⑴短篇小說集( ) ⑵中篇小說( ) ⑶長篇小說( ) ⑷論文集( ) 3、填空題。 自傳,是( )的文章。在敘述方法上,可采用( )法和( )法,《從文自傳》就是采用( )法來寫成的。 【能力訓練】 閱讀“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一節,回答下列問題。 1、 這一小節標題為“【《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教案】相關文章:
生活的恩賜03-20
生活的恩賜05-06
生活的恩賜作文02-07
生活的恩賜作文(通用40篇)05-17
上帝的恩賜作文12-09
這,也是生活02-18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12-20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10-14
恩賜樂游園宴應制,恩賜樂游園宴應制張九齡,恩賜樂游園宴應制的意思,恩賜樂游園宴應制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