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專題突破教案:古代詩詞鑒賞(下)
一.詩歌分類 按表達方式,詩歌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贈別詩、悼亡詩、愛情詩等。 敘事詩——有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如《石壕吏》《賣碳翁》《陌上桑》《木蘭詩》,有的還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環境,如《孔雀東南飛》。 抒情詩——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懷(即詠懷詩,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和托物言志(即詠物詩,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中以石灰自喻,表達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即歌詠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詩———特點: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說理,耐人尋味,富于理趣。主要寫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繪中說理)——形象、生動、有趣 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朱熹《觀書有感》(問君哪得清如許……)、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淡妝濃抹總相宜)。 ②議論說理——議論與形象描寫相結合,多用比喻等修辭法。 如: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議論相結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注意】 1.讀詩時要"想詩"。詩中的道理,如鹽溶于水——“體匿味存,現相無相”,要細細品味。 2.詩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來,其理趣要用辯證觀點分析詩句,“思而得之”。 3.一般詩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議論相結合。有的詩還把議論與敘事、描寫、抒情相結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二、怎樣鑒賞詩歌 (一)知人論世,了解詩人所處時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創作風格,更好了解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詩序和詩歌后注釋) 如李綱《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贊頌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作者李綱是跨越兩宋的抗戰派領袖,為相時頗有政績。因為被投降派所排斥,屢次被謫。《病牛》便是他罷相后在鄂州所作詩歌。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詩人風格補充】 1.三曹——蒼涼雄健。 2. 陶淵明——田園詩之大家。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表現不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謳歌田園風光,把美麗樸素的田園風光與黑暗污濁的仕途生活加以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虛偽。親自參加生產勞動,接近勞動人民,歌頌勞動。在《詠荊何》、《讀山海經》中,詩人通過對古代英雄戰斗精神的頌揚,反映了詩人自己反抗黑暗現實的思想,表現了他“金剛怒目式”的一面。說明他沒有忘懷現實,也沒有放棄他的偉大理想。 3.陳子昂——其詩開一代詩風,其中《登幽州臺》最為出名,抒寫不遇之悲愴,蘊含自信自負,情懷壯偉,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之偉大孤獨。 4.張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 王昌齡——詩歌具深厚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詩風雄健渾厚。 6.高適、岑參——詩風雄渾奇拔。岑參寫邊塞風物雄奇瑰麗,寫人物豪情奔放。 7. 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表現山水田園之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寧靜平和心境。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其山水詩既有雄渾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的山水畫面。更多見的是融詩情畫于一體而清逸雅致、表現物即我、我即物的莊禪境界的山水詩。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 8. 李白——飄逸灑脫,豪邁奔放,其詩抨擊時政,憤世嫉俗,表達懷才不遇、希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詩歌具浪漫主義色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艷,想象瑰麗而變幻莫測;樂府和歌行寫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噴涌而出。其山水詩的顯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個性化。有時充滿逍遙游的精神和超塵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詩,帶有濃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悶的處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個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 杜甫——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詩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以詩寫歷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詩人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稱作“詩史”。 10.李賀——靈心善感,詩風的憂郁激憤。詩歌充滿青春樂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斕且組合密集。 11. 白居易——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秦中吟》、《新樂府》,抨擊黑暗,針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是中唐 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的主張。詩風平白清新。 12.杜牧——詠史詩的大手筆,歷史與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詩風含蓄綽約。 13.李商隱——詩風清麗俊逸,開拓朦朧、幽約之美麗、令人回味無窮的境界。 14.賈島—— 其詩以清奇幽峭見稱,詩風蕭瑟悲愁。 15.張九齡——委婉蘊藉。 16.韋應物——清新典雅。 17.韓愈——詩風氣勢磅礴、奇特新穎。 18.元稹——詩風艷麗淺近。 19.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 20.李煜——詞風傷感細膩。 21.歐陽修——詞風清麗明媚。 22.范仲淹——詞風蒼涼悲壯。 23.蘇軾——曠達豪邁,開拓豪放派詞風。 24.柳永詞風——纏綿悱惻,開拓婉約派詞風。 25.黃庭堅——詞風自然流暢。 26.秦觀——詞風情真意切。 27.李清照——詞風婉約凄切,表現閑適與愁苦。也有金剛怒目式的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28.楊萬里——詞風新鮮活潑。 29.陸游——詩風雄渾奔放、明朗流暢。一生“位卑未敢忘國憂”。也有愛情詩和悼亡詩傳世。 30.辛棄疾——詞風氣勢雄壯。一生力主抗金,成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詩。 31.姜夔——詞風精心刻意、清妙秀遠。 (二)把握詩歌題材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詠史詩——借題發揮——對史實“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多用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 思路:歷史的人或物——描寫古今的盛衰之比———表達主旨。 ①借古諷今——勸諭統治者借鑒歷史,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抨擊時弊。 ②懷古傷今——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悲嘆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歲月瞬息變幻,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憂患意識。 ③借古抒懷——寄托對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況,抒發豪情壯志,或自傷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功業未就鬢發已白。 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 (特別注意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詩人身世之間相似點,相似點常見于學過的課本。) 2.詠物詩——托物言志,詠物 “不即不離”,狀物“似與不似”——由形寫神,物我一境——所寫似物非物,意在寫人——寫時曲盡“物”之妙處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詩歌中所表現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與詩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詩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達詩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贊美或批判社會上某類人。 ③借物喻理——.勸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詩人寫時“只取一瓢飲”;詩人性格、經歷各異,故同詠一物,詩歌主題可能有差異。但因文化積淀,不同詩人對同一“物”的吟詠,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詩歌具體的意境) 如王勃《詠風》“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來去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借“風”而起興,結句表達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要在詩壇上引領風騷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義舉例】 松——傲霜斗雪,剛毅堅強,不畏艱難,高潔,正直、堅貞,不諂媚權貴。具有高風亮節。 梅——堅強,,高潔、超逸、傲岸,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寫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陸游《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虛心勁節,不隨流俗、不畏風霜、剛直不阿、寧折不彎、孤高剛勁。 菊——卓爾不群,堅強、、堅貞、高潔、寧死不變節(如宋人鄭思肖《寒菊》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隱者形象。 蘭花———樸實與純真,不事雕琢,有卓爾不群、寧靜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純潔,君子似的風范,勇士似的氣概。也喻堅定不移的氣節和情誼。 但陳子昂《感遇》(其二)詠蘭:“蘭若生春夏,蘋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鳳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首聯【高考語文專題突破教案:古代詩詞鑒賞下】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方法總結11-08
中秋節詩詞鑒賞07-21
古典詩詞鑒賞之白居易篇05-12
馬嵬古詩詞鑒賞11-17
七夕古詩詞鑒賞11-03
王安石夢古詩詞翻譯鑒賞09-21
中秋節的古詩詞鑒賞01-04
音樂鑒賞教案02-15
疫情下的高考寄語11-03
成人高考語文必背的古詩詞(精選28首)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