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匆匆,一學期又很快過去了,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們教研組的每一位老師工作勤勉踏實、積極進取,我們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從規范入手,以構建活力課堂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組語文教學水平及語文教學質量。一學期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簡要小結如下。
(一)有效備課,扎實上課,努力構建活力課堂
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我們教研組成員能立足課堂,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學規律,努力實現理念與實踐的統一、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形式與效益的統一。
1、有效備課。充分利用每次集體備課的時間,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備課做到“四突出”:突出對教材的理解,務必正確、全面、深刻;突出對方法的選擇,既要選擇教法,又要選擇學法;突出對練習的設計,練在重點處、難點處、疑點處,力求有趣味性、層次性、多樣性;突出對班上后進生的關注,讓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教學設計追求“同中求異”,注重教學后記、教學隨筆的實效性。
2、扎實上課。磨課做到:結合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結合課題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廣應用;結合現代技術,注重教學手段的創新。評課做到:上課教師說課、聽課教師議課、骨干教師點評。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思考,人人發言,人人受益”。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成員人人都能上好集備研討課。張婭莉老師我們上了一節展示課《作文指導課》,張老師對作文指導的準確把握,有效取舍;教學設計的獨到精要,深入淺出;寫作方法的適時滲透,及時小結,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六月份,張婭莉老師、李瑞峰老師、駱霞老師上了集備研討課《各具特色的民居》,課前,本教研組的成員一起說課,鉆研文本,探討教法。第一次試教,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教研組的李老師和潘老師立即給出很多中肯的建議,如要加強朗讀的指導等。第二次執教,李老師又帶領本教研組的成員一起評課,議課,指出教學存在的不足,在所有同事的幫助下,第三次執教這課時,教學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大家不禁感嘆:磨課是很有必要的,集體的智慧是不容小窺的。
(二)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
因此本學期,我教研組老師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們各班又成立了“圖書角”,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即能獲得一個書博士。另外,我們還經常利用語文課,班會課,綜合課開展“好書推薦”“佳作賞析”等讀書活動。這些活動都很好地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19周,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同時,也是了解孩子們課外閱讀的成果,我們六年級教研組開展了課外閱讀知識競賽以及好書伴我行中隊會,五個班的學生人人參與,我們把機會給予每一個孩子。經過激烈的比拼,有五十個孩子脫穎而出,被評為讀書小博士、讀書小碩士。事實也證明了,那些獲獎的孩子正是那些平時愛讀書的孩子。
引導學生廣泛地課外閱讀,這一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責無旁貸地要繼續把這一工作做好,引導我們的孩子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我們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仍有一些暫差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馬虎;在優秀學生的培養上,花得時間也不多;課堂上,一些學生思維還不夠跳活躍因此,今后我們還將繼續立足課堂這一主陣地,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爭讓每一個孩子愛上語文,享受語文,享受祖國的語言和文字。這是我們六年級教研組所有成員共同的心愿。活動主題:享受朗讀培養語感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教研概要: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地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反復地進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認識。這樣,學生對言語的感受就會逐漸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而培養學生這種對語言的靈敏、全面、深刻的直覺能力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小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具體措施:
1、語感的培養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果。在上課時適時地指導、點撥、啟發,可能這樣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悟”,語感也自然會流露于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饒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這些構成畫面的語言更適宜培養形象感。
2、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無論哪種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讀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想象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
三、總結:
語感培養有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閱讀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感受讀的樂趣,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于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位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創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寬度、厚度以及溫度,使文本在想象與體驗中成為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學生的心靈。真正地讓學生有感而發,以我口“讀”我心。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3-16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4-26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4-26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語文總結07-19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1-18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7-22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6-27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1-12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