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總結
小學科學學科的主要特點表現為:教材內容多科性,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科學課又是一門課內課外結合很強的課程等。因而,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必須是多樣化的。在科學課中采用電教手段,由于它直觀形象,能動能靜,在一定程度上把某些事物的現象和運動過程真實或模擬地投影在銀幕上,從而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這就大大方便了教學。實踐證明,隨著電化教學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它可以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與掛圖、標本、模型等教學儀器相比,電化教育手段有它的獨特的優點。取電化教育手段之長,更有利于教學。下面就如何在自然課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手段,突破教學難點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增強感知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不感興趣;而電教手段能變抽象為直觀,化虛為實,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如講《校園里的小動物》一課,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后,能否在眾多的動物中判斷出哪些是昆蟲,這是教學中的難點。以螞蟻為例制作一組抽拉組合片,通過演示,將螞蟻的頭、胸、腹部位分開,學生很容易看出螞蟻的身體由三部分組成。學生通過表象獲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實體"有機地聯系起來了。再投放幾組動物投影片,學生能很快識別出哪些不是昆蟲。在情境中引發了興趣,烘托了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里既學到了知識,又突破了《校園里的小動物》一課的難點。
二、運用電教手段,強化教學的立體感
在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時,電教手段具有較強的作用。它有大小互換、虛實互補、零整拼裝、動靜結合和遠近交替的特點,可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立體感,生動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在教《校園里的植物》一課時,在畫有植物莖和葉脈畫面上裝一片可抽動的膠片,只要輕輕抽動膠片,就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植物根的水(紅色)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紅色)緩緩流動的情景。教師連續演示兩次,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
三、巧用電教,培養能力,提高質量
電教媒體通過形、聲、色來傳授教學信息,增大教學容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在講《自然界里水的循環》一課,文中有插圖。下雨是學生們熟悉的自然現象,但形成"雨"的原因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于是教學中出示組合折疊片,向學生演示"雨"形成的過程,然后分組由學生親手操作,學生在一片"下雨"了的聲中完成了實驗。而后教師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儀》的實驗,收錄機配有輕松愉快的音樂和"嘩嘩"的下雨聲,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培養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學生們紛紛表示:"老師,等我們長大了造一個大降雨器,好讓家鄉年年風調雨順。"在巧妙的電化教學中,既發展了學生動手、動口和動腦的能力,又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理想教育。
四、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藝術
小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以使教材結構、教師教學結構和學生思維結構相吻合,反之,則教學效果差,事倍而功半。在教《水的溶解》時,三年級學生觀察能力不強,物體的溶解過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將裝有少量溫水的燒杯放在投影儀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錳酸鉀,邊攪拌邊指導學生觀察其溶解過程,全體學生都親眼目睹,順利地突破了一堂課的教學難點。教師變口授為演示,既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恰到好處地運用電教手段,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藝術,為培養"四有"人才奠定基礎。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08-23
科學教學總結08-10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范文通用05-30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總結05-23
科學教學總結范文06-16
科學下冊教學總結05-21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08-25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4-01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總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