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內容簡介編輯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以成立于漢,并最終在隋唐演變為科舉制的察舉選官制度的七八百年變遷歷程,作為研究對象。書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國政體下的特權分配與權力斗爭,以及作為帝國官僚來源的知識群體的動態,作為制約察舉制變遷的三個主要動因。由此出發,對大量相關史料進行了考訂梳理,在此基礎之上,對察舉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現形式、相互關系及變遷,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闡述。從而對這一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向科舉制的演變,提供了一個獨具特色的解釋。
作者簡介編輯
閻步克,1954年生,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專業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著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從爵本位到官本位—— 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譯著《官僚制》、《帝國的政治體系》,及論文90余篇,論文集3種。
目錄編輯
引言
第一部分 兩漢時期
第一章 儒生、文吏與“四科”
一、察舉諸科的淵源推測
二、儒生參政、“以德取人”與察舉制之成立
三、 “四科”之考析
四、察舉與任子
附錄察舉諸科雜考
一、尤異與高第t
二、文無害
三、察廉、廉吏與孝廉
四、西漢秀才歲舉的推測
第二章 “授試以職”與“必累功勞”
一、“授試以職”考述
二、“以能取人”
三、儒生與文吏的沖突與融合
第三章 陽嘉新制
一、陽嘉新制考述
二、陽嘉新制的來源
三、等第與黜落
四、黃瓊“四科
五、 “以文取人”
第四章 漢末的選官危機
一、選官的腐敗
二、“以名取人”
三、“以族取人”
第二部分 曹魏時期
第五章 曹魏察舉之變遷
一、特科與歲科
二、“貢士以經學為先”
三、“四科”與“明法”
四、郎吏試經與學校課試
第六章 “名實”問題與“清途”的興起,
一、名實本末的對立
二、崇本責實之對策
三、從“黃散”看“清途”的興起
四、“清途”與選官格局的變遷
第三部分 兩晉時期
第七章 晉代察舉之變遷
一、察舉特科
二、秀才對策制度
三、察舉考試之等第和任用
四、其他科目
五、學校試經人仕制度
附錄魏晉的散郎
第八章 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
一、九品中正制與“清途”的配合
二、兩種選官傾向的沖突
三、察舉科目與鄉品評定
附錄甲午制始末
第九章 察舉的低落
一、察舉人仕者的社會成分
二、應察舉者之仕途發展
三、察舉的低落
第四部分 南朝時期
第十章 南朝察舉之復興及其士族化
一、察舉與學校的復興
二、察舉學校入仕之途的士族化
三、“主威獨運”與“安流平進”的新平衡
四、突破門第限制的努力及其局限
附錄南朝“二學”考
第十一章 南朝策試制度及科舉制的萌芽
一、南朝策試制度
二、“以文取人”的進一步強化
三、與舉主關系的松弛
四、自由投考的萌芽
第五部分 北朝時期
第十二章 北方政權對察舉制的采用
一、十六國與北魏對察舉制的采用
二、“門盡州郡之高
三、魏、齊策試制度
第十三章 官僚政治的復興與察舉制的關系
一、官僚政治的復興與士族政治的衰落
二、考試制度對門第限制的突破
三、“有秀才之科而無求才之意
四、武功、吏能與文學、經術
第十四章 科舉的前夜
一、北朝察舉中科舉制的萌芽
二、北朝學校中科舉制的萌芽
三、科舉制成立標準的討論之評述
四、科舉的成立
第十五章 結語
一、理性行政因素
二、特權分配與權力斗爭因素
三、知識群體因素
四、必然性與合理性
上一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 下一篇:新刑訴法刑事和解制度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相關文章:
我國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04-26
半個世紀的農村制度變遷04-30
關于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幾點認識04-27
制度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04-30
房子的“變遷”04-08
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制度變遷04-29
美國農業保險制度變遷的經濟學分析04-30
察傳原文及翻譯02-26
察傳原文及翻譯04-08
洞天察地的魚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