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通用9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先做一份工作計劃,開個好頭吧。什么樣的工作計劃是你的領導或者老板所期望看到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政治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1
高中的政治教育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時期,三觀的正確確立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小編準備了高三第一學期政治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你喜歡。
一、學生知識基礎現狀分析:
通過提問了解到部分學生對課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較好,有少政治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高,但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本非常生疏,基礎知識較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極差。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及要求:
1、完成高三全一冊的教學任務、復習高一上下冊和高二的上策;
2、通過政治常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國家、民主、政黨、民族、宗教、國際關系的有關知識,具備一定的政治思維素質。
3、通過高一內容的復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說明常見的經濟現象,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
4、使學生能夠在首輪復習中打實雙基,一步到位,較熟練地掌握好課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答題的技巧,初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繼續完善發展上學期愉快教學方法,充實新的內容,以點帶面,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知識。
2、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與不同的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采用各種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更多的討論,鼓勵學生勇于探討,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4、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精講巧練,培養能力。
5、精選習題,適量布置作業,既要照顧大多數,又要使尖子生吃的飽,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6、認真批改作業,全面掌握教學質量,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培優扶差。
7、每教完一部分內容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檢測,并認真進行教與學的分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章節過關。
8、加強現代教學手段與政治教學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直觀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
(一)教學難點:
1、針對高三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內容及教學目標的要求,實現知識、能力、思想素質的三統一 ,把其中的理論觀點和理論知識與我國當前的政治生活和學生的思想結合。
2、根據經濟常識的學科特點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具體教學內容和課后理解測試以及社會現實的結合。
3、哲學上冊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唯物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觀點的具體運用。
(二)教學重點:
1、政治常識第1、2、3、5課,尤其是第3第5課。
2、經濟常識復習,細、全、熟,夯實基礎。
3、哲學常識中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唯物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觀點。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2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以“友誼的天空”為主題。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被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愿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沖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沖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愿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沖突背后“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三、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3
一、教學依據:
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共規則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標:
學會平等對待他人尤其是處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養成遵循道德、遵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能夠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識,體會平等和尊重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真正樹立起作為一個公民所具有的平等意識,尊重意識。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進而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教學過程
導入:欣賞動畫《鄭板橋飲茶》
動畫中的掌柜在招待客人鄭板橋時為什么會分別用“坐、茶”,“請坐、上茶”,“請上坐、上好茶”?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歸納:不尊重別人的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要尊重他人,禮貌待人,平等待人。
出示課件《屠格涅夫與乞丐》
學生活動:聆聽
思考:
屠格涅夫到底給了這個乞丐什么,使得乞丐這么感謝他?
因為屠格涅夫平等相待乞丐得到的不是金錢但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人格上的平等。
什么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請看新聞播報:重慶市5個小青年在閑逛,大家覺得要搞點新鮮、刺激的游戲。碰見一個蓬頭垢面的乞丐,小青年發現對方有些呆頭呆腦,便將乞丐拽到鐵路旁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人拿繩子將乞丐的雙手反背著捆住,有人揀來爛麻袋將其腰部以上套住……隨后便是瘋狂的毆打,拳頭、棍棒全派上了用場。
? 這些毆打乞丐的青年,等待他們的結果將是怎樣的呢?
這個事件說明了什么?
? 我國憲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金錢、地位、智力、體力、相貌等差異能不能超越人格尊嚴,更不能超越人們法律地位的平等。
我們說平等更重要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義務。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有三種態度:
一是抹煞差別,追求結果的均等
二是強調差別,以此劃分人的等級
三是承認差別,但是不以差別否認人格的平等
教師:分析造成現實中的不平等的原因
① 人們在天賦上存在容貌、智力、體力的差異和出生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差異等;
② 后天的個人主觀努力程度不同、社會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
③ 民族種族的`差異、文化語言的差異、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差異等等,也可能成為歧視的原因。
比方美國現在依然存在種族歧視。(幻燈片)
我們如何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
? 自己的某些優勢,不是自傲的資本;自己的某些劣勢,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 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取長補短,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
活動(有理走天下)
一個老人上了公共汽車,沒有人讓座。售票員請一個年輕人為老人讓座,年輕人無動于衷。站在一旁的小王生氣地說:“你難道不懂得尊老愛幼的道理嗎?”年輕人反問道:“現在都講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樣,憑什么要我給他讓座呢?”
請你幫小王講出反駁那個年輕人的道理。
年輕人對平等的理解是錯誤的。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主要是指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尊重與平等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之一,人們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但這與尊老愛幼并不矛盾,尊老愛幼、關懷弱者,如關愛老人、小孩、殘疾人等,也正是尊重與平等待人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
對于老人等一些特殊群體我們習慣上把他們稱為弱勢群體。那么什么是弱勢群體?包含那些人呢?(幻燈片)
有時候我們也是弱勢群體。所以我們更要平等對待、尊重 弱勢群體
如何正確對待身邊的弱勢群體?
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平等就是不因對方能力的強弱、社會地位的高低、條件的好差等高看或輕視對方,而應完全把對方看成是與自己有同等權利的人。
有時候需要幫助的人就在我們身邊。
本課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真正的去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通過播放《愛的奉獻》來貫穿本課“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主題。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4
第一階段:二輪復習(20xx年2月7日至4月30田)
一、指導思想
以教材為基礎,以考綱為準繩,滲透新課標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劃分專題,以熱點帶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找準熱點和教材的交合點,有的放矢組織學生復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答題規范化的訓練,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二、學情分析
我校本屆有14個文科班,人數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雖然通過第一輪復習,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但存在的問題還相當多,具體表現在: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從主觀題的回答中反映出部分學生的答案要點表達不準確,常有遺漏,對知識的分塊結構不明,常有方向性的錯誤出現,丟失得分點。
2、對材料的解讀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從所給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準確無誤的確定答題方向,找不到解題的切入點,形不成完整的解題思路;分析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3、對選擇題的解答缺少理論分析,命中率不高,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真正理解,處于一種是懂非懂的狀態。做選擇題還有少政治生在靠碰運氣,因而出現考試分數時高時低,波動較大。
三、具體措施
1、備課
第一、扎實備課。這是第二輪復習效率能否提高的關鍵。備課要做到:備到考點、備到知識網、備到結合點、備到易混點、備到設題角度、備到思維和方法。認真學習和研究《全國新課標考試說明》,結合新課改及今年山東省高考使用全國新課標卷的新要求,研究考綱規定考試的性質,內容,形式及試卷結構,考查的知識范圍,考試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點,明確每個考點的本質,了解考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復習的方向,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變化點,吃透新增點:如經濟生活中的計算題的考查和課本中的一些重難點。
(2)重視不變點。(即對一些沒有變化的重點不能忽視)。
(3)對《說明》中能力要求、內容和樣題要認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優化教學過程。集體研究、精心設計專題復習教案,深思熟慮推敲課堂教學語言,精心選擇專題訓練試題,仔細批閱及分析考試卷。
第三、認真研究“兩課”(復習課和評講課),精講精評、突出方法,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復習課要做到:
(1)系統性:滾動復習,知識前后銜接,疏理歸納成串;
(2)綜合性:縱橫聯系,知識內外交叉,多角度、多層次:
(3)基礎性:著眼雙基,中檔為主,面向多數;
(4)重點性:突出主干知識,詳略得當:
(5)發展性:傳播方法,指導遷移,學會自學;
(6)啟迪性:深挖教材,發散思維,多角度考慮問題;
評講課要做到:
(1)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
(2)診斷性:診痛析因,指點迷津,傳授方法,診防結合;
(3)輻射性:以點帶面,畫龍點睛,舉一反三;
(4)啟發性:啟發思維,點撥思路,發散開拓。
2、上課
(1)注重讓學生參與,積極調動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動耳,真正讓學生去“感知”,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2)培養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訓練:一是審題訓練,要認真審讀材料及設問要求,特別要注意設問的規定性條件。二是信息篩選的訓練,要找準關鍵詞,它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三是尋找試題與已有知識關聯點的訓練,這是解題的依托。四是語言表達的訓練,要恰當地用學科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五還要注意訓練答題的速度,合理安排時間。
(3)科學指導,立足學科內綜合,夯實基礎,加強能力提升,強化落實。要構建知識網絡。復習時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重視網絡化復習,注重學科內經濟生活、哲學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聯系和綜合。
第一、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對課本知識進行全面的整理。
所謂“點”是指最核心的知識點,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線”是指尋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間的內在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從屬的。通過整理,可以將這些看似孤立的“點"串接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面”是指在“點”和“線”的基礎上,通過拓寬知識,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變得豐滿和具體,即要努力把書讀“厚”。
第二、消除弱點、盲點,狠抓增分點
所謂“弱點”是指學生在復習和測試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薄弱環節。“盲點”是學生認為可能不重要的內容,在多次復習后仍然沒有注意到的內容。在高考復習中,解決這些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于這些“弱點”不能輕易放過,而學生的“盲點”往往需要老師的指點才能消除。消除“弱點”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對做錯的題目,要分析做錯的原因。一般來說,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對知識點的掌握還沒有完全落實造成的;二是審題方面的問題: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就可以使復習做到有的放矢。
3、訓練
(1)注意訓練的針對性,提高訓練的實效性,重在梳理解題思路。
在高考復習時,進行適當的訓練無可非議,但關鍵是這種訓練要有針對性,要抓重點。所謂“針對性’’就是針對前面所講的“弱點"和“增分點”的訓練。對于一些重點問題可采用從幾個角度來梳理解題思路的方法。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及時評講和總結,尋找相關內容思考、判斷和答題的規律,這樣以提高復習效率。
(2)加強客觀題訓練。學生普遍反映,選擇題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這是因為高考的客觀題降低了難度,試題的知識覆蓋面廣,同時又減少數量,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主觀題的解答,充分發揮整卷的選拔功能。這就需要第二輪復習要在客觀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準”。從審題,思維品質等出發,組織幾次客觀題的專項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近年來高考試題從總體上來看,基礎性強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強能力考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讓“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讓重視分析、思維靈活、學習潛力大的“上來”。
(4)突出“三多”訓練。“一題多問,層層遞進”是高考命題的又一特點。復習中,要多練“多問題”,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訓練,多做結論的發散訓練。
(5)突出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訓練。試題敘述稍長,很多學生就摸不著頭腦,抓不住關鍵,從而束手無策。這在文科的閱讀分析題、計算題中較為普遍,其原因就是閱讀分析能力差。解決的途徑是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審題,分析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強化變式。
四、資料使用
自己組編一些資料,同時參考各地的模擬試題進行精選并優化重組,使題目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精選精練中提高成績。
五、復習進度:(略)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5
本學期我校政治教研組將以新課程標準,新教學觀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引導全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同時認真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使他們盡快熟悉業務,盡快成長,增強政治教研組的整體實力。我們將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虛心的師德品格,高效務實地開展工作,力爭使我校政治學科教學質量有一個質的提高。
一. 加強理論學習,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工作
1.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認真領悟新課程的核心理論,并真正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去。
2. 本學期將指導新教師認真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以及考試說明,讓他們了解高考政治學科的命題特色,以及對學生的各種能力要求。要求新教師盡快掌握高中經濟,哲學,政治學的教學內容.以使他們能夠高屋建瓴,更好的駕奴教材。
3. 認真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各種繼續教育和各種形式公開課,示范課.并認真做好筆錄,以便在校教研活動時間能相互交流,借鑒其他兄弟學校老師的寶貴經驗。
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研組整體水平
1. 強化、細化考核要求,促進新教師不斷進行理論學習,自我反思,勤于總結.本學期將制定《政治教研組新教師常規考核細則》,使新教師明確知道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做些什么,應該準備些什么?在理論學習,相互聽課,交流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以實現學校提出的“一年合格,兩年成熟,三年成為教學骨干”的奮斗目標。
2. 加強常規檢查和調研活動,本學期將建立政治教研組調研機制.我們將組織老教師,邀請學科分管領導,對新教師進行聽課,并對課堂教學進行課題評議,及時反饋給上課老師,讓他們及時地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不斷取得點滴進步。
3. 重視老教師的傳,幫,代和對新教師的指導工作.我們將充分利用老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的寶貴資源.請他們對新教師的每一堂課進行具體的指導.把他們的`經驗以講座的形式向全組老師的別是新教師做介紹.同時,要求老教師定期開展示范課,以供新教師學習,借鑒.。同時配合學校的“青藍工程”建設,我們還將進行老教師和新教師之間的師徒接隊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江支武(師)------鄒有福(徒), 趙曉燕(師)---周林(徒)
三. 強化課題研究,貫穿于教研組工作過程中
一個主導教研組的課題,往往決定著教研活動的方向,價值,深度和實效.本學期我們的課題研究要著重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必須有較高的價值.所選的課題要符合當前課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符合素質教育,深化學科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2.必須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應與教研組成員的實際水平(知識,經驗,研究能力等)、現有的教學相關條件以及有關材料與掌握情況相適應,能夠達成預定目標:三,必須有較大的開放性,使教研組成員都有自己的專長空間.本學期,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下列有關課題的研究:
1. 由江支武老師負責,趙曉燕老師參與的省級課題《政治學科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2. 由江支武老師參與的,由教研室主持的常州市重點課題《讓學生道德品質在體驗中升華》。
3. 教研組積極申報新一輪市級以上的課題。
當然,課題僅僅是教研組的活動載體,一個再好的課題,如果沒有扎實,有效的過程研究,那也只能成為一種裝飾.所以,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必須切實注重過程管理,做到期初有計劃,人員有分工,研究活動有資料,學期末有總結反思。
四. 公開課安排.
第四周 周 林 價值規律
第五周 鄭麗萍 因果聯系
第六周 潘 東 發展的觀點
第八周 江支武 高考第一輪復習
第九周 鄒有福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第十二周 趙曉燕 第一輪學習復習
另外,兩位教研師還將面向全校各開設一節示范課.
五、推進教研組工作信息化建設,組建教研組資源庫
本學期我們將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充分發揮年輕教師信息技術強的優勢,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組建我組的資源庫.把平時自己動手做的或者是在網上下載的有用的課件、練習、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組教師學習、借鑒,以便資源共享。
六、 教師競賽:
1. 10月份,江支武老師將參加省級課題比賽活動。
2. 本學期,將組織全組成員參加學校組織的優秀教案評選活動。
3. 新教師將參與學校新教師匯報課競賽活動。
4. 指導要求每一位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活動。
七、 學生活動
1、 指導學生認真收看《午間新聞30分》,教會他們把獲得的時政信息與課本知識有機聯系起來。
2、 高一年級在10月份將組織一次市場調研活動,并進行調研報告的評比。
3、 高二年級將在十一月份組織一次政治小論文競賽。
4、高三年級將在十二月份組織依一次農民收入狀況及分析的社會調查報告的競賽活動。
總之,由于我校政治教研組的構成具有年輕化的特征,我們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斷的學習,扎實的工作來彌補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將在市教研室的關懷下,在學校行政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我校政治教研組的整體水平,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提升政治學科的生命力。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6
一、活用政治教材——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支撐點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材是根本,它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學生學習的拐杖。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在既定的框框內跳舞。學生要著眼于教材,在有限的知識架構內觀察、分析現實世界。因此,活用政治課教材,是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支撐點。
1、要做到活用教材,必須要尊重教材,解讀教材。尊重教材,意味著尊重教材編寫、編排的意圖,這就要求從整體上明白該教材想教給學生什么,某一課、某一框、某一目意圖教給學生什么,課與課、框與框、目與目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的。解讀教材,要求對教材的知識結構要詳細了解,做到“深人淺出”。因此,構建高效課堂,必須研究教材的知識內容及其編排意圖。優秀教師和平庸教師的最大區別就是,優秀教師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非常簡單,平庸的教師常把簡單的內容教得非常復雜。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對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距。因此,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可能設計出最合理、最科學的指導學生探索、研究、學習知識的過程,才能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走的彎路,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
2、要做到活用教材,必須要駕馭教材,超越教材。尊重教材不等于只唯教材。用教材教,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學習化加工,使“教材”進到“學材”,讓教材本身所承載著的知識內容、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功能釋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根據課程標準和考綱,駕馭教材,超越教材。
例如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三課《感受文化影響》,本框題共有三目,分別是“文化影響面面觀”、“潛移默化的影響”、“深遠持久的影響”。如果根據課本安排對學生講授在邏輯上有點混亂,知識點不夠突出,而且學生難以把握。縱觀本框題內容,實際上講述三個問題:一是文化影響的來源,二是文化影響的表現,三是文化影響的特點。在講授時,本人結合課程標準和考綱要求,對教材目題結構做了如上的適當調整。學生對知識點一目了然,邏輯結構清晰自然,知識目標落實較好,課堂效率也很高。
二、巧設問題情境——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它將直接決定課程的效果。巧妙的問題情景的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意識,使學生進入探究者的“角色”,推動教學進程向預定方向發展,完成知識的建構和自我發展。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課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巧設問題情境,是教師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以下方面:(1)設計的問題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切不可為片面地追求激發學習欲望而離題萬里。(2)在創建問題情景時,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層次、生活經驗、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等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的基礎之上,創造性地為學生創設啟發性較強、能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問題情境。注意角度和方法,要一針見血,又不失趣味性。(3)問題情境設計應當難易適度。問題情境設計是為了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推進對知識的深層次思考。問題情境設計過于簡單,無助于學生積極思維;設計難度太大,會使學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
例如,在講授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三課《感受文化影響》時,本人結合學校剛剛舉辦的校園體育節、藝術節來巧設情境。同學們參加了體育節、藝術節的哪些活動,有何感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為什么?給你什么啟示?結合同學們身邊的鮮活的事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情景來講解,學生覺得很親和,很實在,打破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假、大、空”的誤解,積極性很高,也很快就對文化影響的來源、文化影響的表現及文化影響的特點有深刻的理解。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妙設課堂活動——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通過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各種才能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直觀的感受、體驗抽象的知識,探究知識,歸納和總結知識,獲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實現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巧妙的課堂活動設計,不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是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妙設課堂活動,是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在創設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以下方面:(1)課堂活動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為實現教學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它直接制約著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實施。創設課堂活動要緊緊圍繞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展開。(2)課堂活動應當貼近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終歸宿,教育的內容必須盡可能地貼近生活、接近生活、融入生活。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課堂活動的創設要貼近生活。(3)課堂活動的創設是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的,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因此,課堂活動應當精簡,不能過于復雜,時間不能太長,一個活動一般以3-5分鐘為宜,有多個的以10分鐘內為宜。否則,就會喧賓奪主,適得其反,與新課改的“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的指導思想相背離的。
例如講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時,根據班級同學來自不同家鄉,并且還有幾個少數民族的實際,本人在課堂前10分鐘左右時間來了場即興的“曲苑雜壇”,讓來自不同省分、不同民族學生,用自己的方言(民族語言)即興表演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如粵劇、黃梅戲、民歌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讓學生直接感受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精設練習作業——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的強心劑
練習作業,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所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是鞏固和強化課堂所學知識必須具備的教學環節。但練習作業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則,反而會在學生中造成逆反心理,產生厭學情緒,成為高效課堂的絆腳石。因此,精心設計和布置練習作業,適應不同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余地,不僅使學生有效地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在練習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加深對課堂講授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精設練習作業,是構建高效政治課堂的強心劑。
教師在布置練習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數量要適中,避免“超載”,質量要高,難易度適用,并且設置一定的選做題,可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做。練習作業的布置,要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練習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練習作業;不布置重復性練習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練習作業;不布置難、偏、舊、怪練習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練習作業”,要避免“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疲于應付——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疲于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習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天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構建和諧高效的思想政治課堂。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7
一、班級情況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一年級3個班的政治課。據了解學生的基礎不是太差,只要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就不認真學習,成績較差,但一般在嚴格的督促下都能改正。
二、教材分析
初中一年級思想政治課,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是一門德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這門課程教材由前言和五課組成,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三、指導思想
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四、教學目標
根據現代教育精神突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育人要求和學會關心到21世紀教育主體,引導學生確立尊重、關愛、責任的基本價值目標,引導學生珍惜初中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主動把握自我、發展自我。引導學生品味生活、做情緒的主人,學會拒絕不良誘惑,了解自我保護的措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做生活的主人。
五、主要措施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
3、課堂上要求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4、以討論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并鞏固知識。
5、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8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教學技能和科研寫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具備從事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
②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正確分析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初步能力;
③了解黨和國家關于宣傳、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針、政策與法規;
④掌握本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文獻檢索、資料查閱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⑤具有寬厚的文化修養和良好的審美修養,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
⑥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具有較扎實的雙語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具備在中等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組織課外活動和從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知識,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法學或教育學學士
四、學程時間安排
全學程共208周。其中課堂講授128周,教育實習6周,社會實踐(勞動與軍訓)6周,畢業論文6周,復習考試16周,寒暑假44周。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 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市場主體、企業、股份公司、股票、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義;闡釋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闡釋企業依法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破產、兼并是必然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結合《公司法》學習企業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成為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后如果申辦企業、公司,至少先準備這些條件,也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通過結合《證券法》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與股票有關的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學會運用基本知識、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通過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教學,加強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懂得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4、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研究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虧損與企業經營者的關系,懂得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經營者,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觀察、說明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論學習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改革、效率、競爭、法律意識。
教材分析(一)
一、知識結構:
第一節:。主要有四個框題。首先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和企業法人,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了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紹公司的含義、特點和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然后從一般企業過渡到特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概括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必須搞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后回答如何搞活國有企業,重點分析了企業兼并和破產這兩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措施。本節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系采取從一般到具體、從整體到個別的方式,層層引申出教學內容。
一、企業及其分類
教材分析(二)
二、知識分析:
1、關于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
(1)市場主體:
①:市場主體的范圍既包括獨立的個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現的企業、團體、機構;
②:市場主體既包括盈利性機構,如工廠、商店、銀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機構,如學校、醫院、各種社會團體等,還包括一些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婚姻介紹所等;
③: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④:與市場主體相對應的市場客體,指市場上交易的各種商品和服務。
(2)企業:
①:企業的概念:
②:企業兩大特征:①以贏利為根本目的。這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社會團體的根本標志,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②獨立的經濟組織。非政治組織或社會團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③: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④:企業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根據這一條件,總廠下屬的分廠、總公司下屬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業的范圍之外。
(3)關于企業法人,主要懂得企業法人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盈利性是企業法人最主要的特點及其與自然人的區別:
2、公司:
對學生來說容易把公司與企業混淆起來,教師可從幾方面進行講解:
(1)含義:
(2)特征: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經濟組織,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設立必須由法律做出統一規定或經由國家行政機關批準;②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這是公司作為企業區別于其他類型企業的顯著特征;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④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地位: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制企業雖然在數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們卻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市場經濟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4)企業和公司的關系: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凡是公司均是企業,但企業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眾多企業形式中的一種;
3、我國公司的法定形式:應該講清楚以下幾方面:
(1)按照不同的標準,公司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如西方一般有: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2)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詳見重點、難點)
(3)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講清兩個問題即可:
①含義。指出:這種公司形式比較適合各種中小型企業。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4)關于股份制:
①是一種公司制度,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其突出特點是財產方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過這樣一種組織形式,不同財產關系可以達到內在結合;
②按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兩種形式:一是有限責任公司,它是少數產權的結合,特點是不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許多產權的聯合,特點是股票經批準可以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企業倒閉只賠股票);
③我國的改革實踐證明:
a:股份制能夠容納不同發展水平的生產力,兼容不同性質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產力迅速聯合成集約生產力,形成一個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體,通過發揮整體效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股份制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產社會化程度高的企業與生產社會化程度低的企業合股。著名的企業如:長虹、海爾、瀘州老窖、一汽奧迪等,都是大型的國有控股公司,其凈資產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達40%。
b:股份制是一種能夠主動運用社會資本力量,同時接受社會資本大眾的監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發展資金緊缺,而全國城鄉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資的愿望,因此,企業籌集國內資金的潛力是很大的。通過股份制,發行股票,為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提供條件,同時,由于國家和集體控股,可以擴大公有資產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
④“十五”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一內容的引入,有助于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改革的意識。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見重點、難點)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見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三)
三、重點、難點:
1、?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
2、關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這一內容主要講清三個方面:
①:定義。
②:特點。①公司的運作是通過發行股票。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②責任承擔方式:股東與公司有著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③是一種企業法人。
③: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圖):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票對發行的企業來說,是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是債務;對持股的股東來說,是一種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對居民來說,用自己閑置的資金購買股票,是一種投資;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但可自由轉讓或作為抵押品;
關于“購買股票為什么能獲得收入”?一般來說,股票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來源于企業利潤。因為,公司用發行股票籌集起來的錢擴大生產,股息是其獲得利潤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有可能派發股息,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破產了,股東不但沒有股息,反而要承擔手中股票金額的責任,即賠本,這就是購買股票的風險;另一部分來源于股票價格升值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預期股息:預期股息越高,股票價格越高,兩者成正比;二是銀行存款利息率:它與股票價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結合具體例子進行分析。應向學生說明:我國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變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供求關系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投資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變動、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等。(如911后美國股市的波動影響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選擇股票這種投資方式時,至少要考慮: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估計預期股息;當年銀行存款利率,只有當預期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時,購買股票才是一種明智的.投資選擇;要把握機會,事實買進或賣出;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價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額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額只是表明投資入股的貨幣資本額,是固定的,而股票價格是變動的,通常總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額。
我國現有的股票交易場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
這一問題實際是本節的總結,從課程目標看,它是本課唯一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從現實看,是由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作用以及現狀決定的;從學生的思想認識看,在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解決學生認識上困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把握,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講情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的三點表現;
①:注意區分: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導——國有經濟(權重概念,引導事物發展方向)
支柱——國有大中型企業(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講清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何界定?
③:運用一些具體數據、示例,說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貫穿在三大作用的講解過程中);
④:講清國企改革的意義、現狀和目標:
運用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落實則是明確國有企業對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現實意義。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這一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難點,也是易錯點,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講清楚“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經濟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經濟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標準上,還要講清四個關系:
第一: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消耗的關系。應當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可能減少勞動消耗。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偽劣產品,雖然減少了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二: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的關系。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在于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在于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以較少的勞動消耗,生產盡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高;
第三:企業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企業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經濟發展速度快,但勞動產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生產消耗大,則經濟效益不高。企業經濟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因為,經濟效益好意味著利潤相對就多,獲得的利潤用于改善職工生活,能提高勞動積極性;用于改進技術,擴大生產,能增強生產能力,這些都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速度。
第四:企業利潤、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利潤是指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它不同于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企業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未必好,因為,利潤總量與經濟效益之間關系有三種可能:①利潤總量增長不如產品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說明經濟效益降低;②利潤總量增長與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一樣快,則說明經濟效益沒變化;③利潤總量增長比產品成本總量或資金總量增長快,則意味著經濟效益提高,這時候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是提高,也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這兩者之間又有密切聯系:企業如果不贏利就談不上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利潤一定高。贏利是目的,提高經濟效益是出發點,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活勞動消耗的減少、人力資源的節約,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必須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可見,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有密切關系,但又不能劃上等號。
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對企業來說,經濟效益是衡量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只有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
對社會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對國民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依靠科技,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是現代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徑。
因為:①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兩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對比:(表)
②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必要性:可以節省資金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資金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緩解我國經濟發展資源不足、資金嚴重短缺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從根本上抑制需求過旺和成本攀升,有助于防止財政赤字,消除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的能力。總之,只有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才能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才能避免經濟大幅度波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③企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但并意味著企業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因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是用企業的大小和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來衡量,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資產重組,正是符合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這一點是從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當然,管理本身也是一種科學,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進的科技手段。因此,如果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目的的話,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這兩種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目的,則基本上是一致的。
5、關于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企業的兼并和破產只有感性認識缺乏理性認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企業兼并、企業破產概念。從理論上讓學生懂得: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一種必然的經濟現象,也是我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②兼并意義和作用。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和劣勢轉化為優勢。優并劣,是基本原則。因此,企業的兼并無論對國家、對社會、對兼并和被兼并的企業來說,都是有利的。
③核心:“強強聯合”。通過聯合或兼并實行橫向經濟聯合,形成規模效益。這是當前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根本措施;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經濟探索,生產社會化日益提高和國際競爭加劇的客觀要求。
④企業破產又稱企業倒閉,這一經濟現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破產倒閉企業產生的諸如企業職工下崗增多等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對于這一問題,可以結合教材“想一想”欄目中的問題,從三個方面去認識: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和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二:實行企業破產制度,可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激活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在破產風險的壓力下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實行企業破產制度,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及時淘汰落后企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還可以運用漫畫“救死”說明:兼并和破產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單純地靠“輸血”來保護那些經濟效益差的企業是不行的,必須引入競爭,實行優勝劣汰,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在分析時注意比較兼并和破產,不要把二者混淆。
⑤兼并和破產的目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⑥小結:
積極性: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兼并、破產一批素質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而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和行業集中,將促使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必然性:價值規律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通過平等競爭發揮自己的作用,兼并和破產是公平競爭的結果,反過來又會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
法制性:企業兼并是一把“雙刃劍”,處理不好會拖垮優勢企業,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市場經濟法制性的要求辦事。我國頒布《破產法》規范企業的破產和兼并;
整體性: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一項關系到國家和個人的整體性工程,給企業及職工眼前利益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要搞好下崗再就業工程,保證社會穩定。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有關政治教學的工作計劃12-30
高三政治教學個人工作計劃-政治計劃08-20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01-02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11-26
政治備課教學工作計劃08-24
政治組教學工作計劃10-28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03-01
政治教學個人工作計劃02-18
政治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10-06
政治教學工作計劃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