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范文(通用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1
為了我村貧困戶的增收速度,落實好我村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使群眾增產增收,經村委會干部和貧困戶走訪見面,進行引導,特定出我村20xx年扶貧實施方案:
一、項目建設的實施原則
1、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專款專用到戶的原則
2、根據我村的實際情況,采取自愿,村上指導,項目自選,落實到戶。
二、項目建設的`內容及規模
1、果蔬大棚建設地點:三解村北堡子、西堡子。占地面積:20畝,共建17個大棚
2、分別在三解村三組、七組、十組打扶貧機井三眼。
3、扶持養殖業12戶,養羊144只。
三、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
1、果蔬大棚17個,17戶,單棚造價19228元(后附大棚平面圖和單棚概算表),總投資312375元。貧困戶自籌142375元,以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需政府每戶扶持8000元(其中7戶蘑菇大棚每棚補助8200元)共計137400元。
2、養殖12戶,養羊144只,總投資144000元,養殖戶自籌67200元。國家扶貧資金每只補助400元,共需國家扶貧資金57600元。
3、扶貧井三眼,分別在3組、7組、10組實施,單井造價55000元,總投資165000元,群眾自籌6萬元,需國家扶貧資金補助105000元。
四、項目建設時間:
35天(20xx年11月1號至20xx年12月5日)
五、社會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不但可以為本村貧困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促進本村的農業產業化,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六、結論:
該項目以本村土地資源、氣候條件、人力資源為依托,利用新技術實施標準化生產,經濟上合理,并且立項依據充分可靠,設計和籌資方案合理。項目建設實施后,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是國家扶持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好項目。望上級部門給予批準實施。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2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x市發〔20xx〕x號)和《關于開展結對幫扶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方案》(x市辦發〔20xx〕x號)文件要求,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x州是農業大市,貧困村大多地處丘陵山區,發展農業產業是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扶貧立足貧困村、貧困戶的資源稟賦和生產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充分發揮農戶主體作用,通過3—5年的努力,進一步培植壯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使70%的貧困村加快培育發展能帶動貧困戶脫貧、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產業,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支持貧困戶參與農業產業發展,使70%的有產業發展愿望、有一定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二、產業選擇
(一)產業選擇的原則
1、堅持主導與特色相結合。圍繞所在縣域、鄉域已形成的優勢主導產業,確定產業發展重點。也可以根據自身產業發展基儲資源稟賦條件,選擇發展前景好、綜合效益高的特色產業。
2、堅持長效與短平相結合。既注重培育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項目,又要兼顧發展果樹、茶葉等周期較長、長期受益的產業。
3、堅持種養與經銷相結合。在引導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發展種養業的同時,因地因戶制宜,支持有條件的家庭從事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電商等產業。
(二)產業發展的重點
1、高效經作產業。按照適銷對路、品種優良的原則,引導貧困村合理確定主栽品種,大力發展蔬菜、茶葉、白蓮、煙葉等特色經作種植,臍橙、油茶產業扶貧專項方案另發,培植壯大一批產業專業村。支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發展適度連片規模種植,推進農業產業標準化基地建設。鼓勵大戶帶動、加入專業合作社等途徑,扶持貧困戶直接發展高效經作產業。
2、優勢畜禽產業。按照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三區”規劃,確定產業發展布局,重點發展牛羊、家禽、生豬等優勢畜禽產業。發揮各類農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采用“公司+農戶”、封閉式委托養殖等模式,扶持貧困戶從事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鼓勵推廣生豬土法低成本養殖技術,扶持貧困戶養殖黑豬、藏香豬等特色生豬品種。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肉牛、山羊產業,注重扶持一些貧困戶適度擴大黃母牛養殖。通過大戶或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家禽養殖。
3、特色水產產業。大力發展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常規水產養殖,積極發展鰻魚、鱘魚、生態甲魚、刺鲃、斑點叉尾鮰、棘胸蛙、泥鰍等特色水產養殖。對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的貧困村,積極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發展家庭漁常充分發揮x南氣候、生態、水質等優勢,培育種苗繁育大戶,吸納帶動貧困戶參與水產苗種養殖。
4、休閑觀光農業。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挖掘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積極創辦農家樂、QQ農嘗美麗田園等休閑農業業態。鼓勵城區附近、郊區、景區周邊的貧困村、貧困戶建設優質蔬菜等配套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發展農事體驗園、采摘垂釣園。引導貧困戶開發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產,實現游購娛吃住行多環節獲利增收。
5、農產品流通業。引導有能力的貧困戶直接從事農產品經銷、電子商務和種養相關配套產業。支持農業生產和流通企業發展訂單農業,通過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批對接等產銷銜接模式,推動與種養基地、貧困戶形成穩固的購銷關系。
6、農業品產地加工業。引導貧困戶發展分級分類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實現優質優價。鼓勵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發展規模農產品的烘干、儲藏、包裝,引導發展精深加工,實現多層次轉化增值。
7、高效林業產業。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村新造速生豐產林、短輪伐期用材林、珍貴樹種以及毛竹豐產林。積極培育林下經濟,重點發展林果、林茶、林糧、林藥、林菌等林下種植,林禽、林馴繁、林蜂等林下養殖利用林地面積。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主要種植桂花、紅豆杉、羅漢松、梅花、茶花等。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實施低質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質量;實施水源涵養林、鄉村生態風景林、長珠防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改善生態環境。
(三)幫助選準產業
1、所在鄉鎮黨委政府、結對幫扶單位及工作隊深入調查研究,根據貧困家庭人口、資源、技能、意愿,幫助選擇好能夠帶動覆蓋多數貧困戶的主導產業,于6月底前制定出農業產業發展方案,明確具體產業以及產業布局、規模、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措施等。
2、結對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和結對干部幫助有勞動能力、有發展產業意愿的貧困戶選準產業項目;引導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在依法自愿的基礎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流轉、入社托管、作價入股,參與產業發展,從中獲得收益。
三、政策措施
(一)扶持政策
1、扶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農業產業。對開發擴大蔬菜、茶葉等基地,具有一定種養規模,輻射帶動貧困戶較多的貧困村,傾斜安排項目資金用于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根據貧困戶發展產業的類型、規模等,在貸款、貼息、種苗補助、綜合獎補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扶助。
2、鼓勵貧困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支持貧困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形式與其他農戶組建合作社,按規定分紅。在貧困農戶自愿的基礎上,鼓勵流入方優先流轉貧困農戶的土地。對流轉其它農戶土地的貧困戶和對流轉貧困農戶土地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嘗種養大戶等,符合補助標準的,在享受流轉一般農戶土地補助的同時,增加50元/畝的補助。
3、鼓勵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嘗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幫助實現就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嘗種養大戶可優先享受“財政惠農信貸通”政策。對帶動貧困戶20戶以上的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在符合項目申報條件的前提下優先安排,并且按貸款金額3%的標準給予貼息,貼息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省級龍頭企業優先推薦申報省農業產業化項目;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江西省著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的.,一次性分別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對市級龍頭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申報省級龍頭企業。對帶動輻射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嘗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方面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對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的,享受相關補助政策。
4、積極鼓勵貧困農戶以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各種經營主體發展產業。鼓勵貧困農戶以土地、林地、產業發展資金入股農業企業。鼓勵貧困農戶組建、加入各種農民合作社。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創辦家庭農(林)常鼓勵貧困戶與其它農戶合作,實行聯戶經營。引導支持貧困農戶到農(林)企業就業。鼓勵貧困農戶與企業合作發展產業。
5、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基礎上,按照資金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的原則,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市級以上涉農項目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安排。
(二)扶持措施
1、加強農業技術培訓。以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為重點,分類別開展“聯合”、“訂單”、“定向”培訓。加強扶貧技術服務隊伍建設,建立畜禽、漁業、水稻、經作、觀光農業等市、縣級產業專家庫。創新技術服務方式,采勸科技特派團”、“特派員制度”、“結隊幫扶”等形式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
2、做好市場信息服務。分層次建立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手機信息或QQ群服務平臺,及時、精準推送農時農事、價格行情、農產品市場信息等,優先為貧困戶在x州三農網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積極牽線搭橋,引導推動貧困村參與農展會、網上銷售、農超對接等各類平臺,多種形式促進產銷對接。
3、構建利益鏈接機制。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嘗種養專業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通過適合的經營主體使特色產業最大限度地覆蓋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工商資本進入產前、產后環節,把農村生產領域更多地留給貧困戶。讓農戶通過加入專業合作社或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形成購銷關系穩固、利益聯結緊密的聯結機制。
4、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培育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水平。探索對貧困村、貧困戶技術幫扶的新模式,依托傳統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借助社會性技術服務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技術幫扶。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扶貧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作用,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強化工作調度,積極協調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有序有效推進。
(二)抓好政策落實。市扶貧領導小組制訂產業扶貧的具體扶助政策和產業資金管理辦法,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政策實施公開公正,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嚴禁挪用、套用資金。市、縣有關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
(三)營造濃厚氛圍。加強宣傳發動,利用標語、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和網絡媒體等多種手段進行全面、廣泛的宣傳。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加強經驗交流,總結、宣傳一批典型,營造齊力抓好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濃厚氛圍。
(四)強化績效考核。縣、鄉兩級分別將農業產業扶貧納入對鄉、村扶貧工作考評內容;把結對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干部幫扶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農業產業情況納入精準扶貧的工作內容,推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深入扎實開展。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3
一、年度目標
緊緊圍繞貧困戶、貧困村的農業產業發展,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以農田水利為保障、以新型經營主體為紐帶,抓重點、補短板,通過建基地、打基礎、強科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重點工作
(一)加快融入農業優勢產業。堅持“區域、流域、全域”布局,圍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布局,倡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五小經濟園(小禽園、小菜園、小藥園、小茶園、小魚塘)”等庭院經濟,帶動貧困戶融入區域優勢農業生產的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產業扶貧效果。鼓勵貧困戶緊靠都市近郊、依托星級鄉村旅游線路、發展創意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創建農業主題公園2個、美麗休閑鄉村2個。建設或提升產業特色鮮明、加工水平較高、設施裝備先進的現代農業園區8個,帶動當地80%的貧困戶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新建初加工設施43座,新(改)建糧油基地6萬畝,新建茶葉基地4萬畝,改造提升茶葉基地萬畝(xx縣、xx縣、xx縣各萬畝),新(改、擴)建年出欄規模生豬500頭、肉牛100頭、羊300只、家禽只以上的畜禽標準化養殖場68個,改擴建水產養殖示范基地2個。通過“特色產業+農業就業”的模式,帶動1萬戶貧困戶自主發展農業產業或務工參與農業生產,年增收節支3000元。
(二)提升農業產業基礎水平。堅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統籌協調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宜機化”改造,大力推廣適宜丘陵山區糧油生產和特色產業發展的各類農機裝備,促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為貧困群眾增收節支拓寬渠道。啟動20xx-2021年高標準農田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萬畝)建設,完成20xx-20xx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帶動40個貧困村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貧困戶生產成本。補貼農機具1000臺(套)以上,新增農機動力萬千瓦(每區縣各萬千瓦),新(改)建提灌站10座(每區縣各2座),提高貧困戶的農機使用率;
在xx縣建設發酵罐容積不低于100m3,存欄不少于300頭豬,配套沼渣沼液農田消納面積不少于60畝的農村沼氣工程種養循環項目1處,受益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60元。
(三)加強農業科技支撐。開展肉牛飼草和中藥材等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探索解決貧困戶飼草和川明參生產問題。把貧困戶優先列為高素質農民培訓對象,今年培訓高素質農民2690人(含省級調訓),打造12個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展示窗口、基層農技人員指導服務、主推技術示范推廣農民(貧困戶)的教育培訓農業科技示范基地(xx區、xx區、xx縣各2個,xx縣、xx縣各3個),每區縣各推廣應用農業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5個以上,提高對周邊貧困戶的'輻射帶動能力。
(四)完善構建帶貧機制。堅持建立長效帶貧機制,一是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財政補助等方式,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進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農業社會服務化,與貧困村、貧困戶,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業主+貧困戶”等組織方式,完善“持有資產+保底收益+效益分紅”的聯動發展、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讓貧困戶參與、分享更多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全市創建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xx個、家庭農場省級示范場7個。二是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扎實開展清產核資,支持將項目資金形成資產量化給集體經濟組織,培育運行機制健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1000個,通過村集體經濟收入使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0元。三是以區縣為單位建立帶貧主體目錄,加強產業扶貧風險監測,將參與產業扶貧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主體作為風險評估的主要對象,聚焦生產、加工、經營、帶貧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等重點領域,系統評估生產經營、帶貧能力等方面主要風險,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決策咨詢、項目管理、產品銷售、技術支撐、保險保障等風險防范措施,加強業務培訓,增強干部群眾產業扶貧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
(五)搭建扶貧產銷平臺。對五個貧困區縣的農產品進行質量監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97%以上,監督抽查不合格樣品查處率100%,推介“xxxx翡翠米”等優質農產品品牌4個以上,持續推廣“xxxx”“巴食巴適”等區域公用品牌,全市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超221個。組織涉及貧困戶農產品的企業參加農博會、市(州)長品牌農產品推介會、農產品產銷對接、迎春大聯展等展示展銷活動,在各類展示展銷平臺推廣特色優質農產品240個(次、件)以上。倡導申報使用“xx扶貧”集體商標,號召全社會優先購買,推動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直接采購貧困村、貧困戶、“xx扶貧”產品。引導“益農信息社”“供銷e家”等電商平臺開設“xx扶貧”標識產品銷售專區,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和貧困戶增收。
(六)注重精準識別成果運用。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協調扶貧、人社、民政、財政等相關部門,采取外出務工、提供就業崗位、發展產業增收、低保兜底、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財政補助等措施,釋放疊加效應,鞏固或提升已脫貧萬人的年人均收入。對未脫貧的759戶1942人建立臺賬進行動態管理,使之年人均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不愁吃穿。優化駐村農技員、產業發展指導員、農業技術巡回服務小組和農技專家服務團,提供產業扶貧亟需的精準指導和咨詢服務,增強貧困村產業發展科技支撐能力,對依靠農業產業脫貧的貧困戶實現農業科技服務力量和技術精準幫扶全覆蓋,技術到位率達到95%。駐村農技員要配合貧困村村兩委制定20xx年貧困村村農業產業實施方案,每個貧困村培養或鞏固農業產業示范戶1-3名。協調人社部門,對因缺技術致貧的x萬戶貧困戶提供農技培訓等支撐;
對主要致貧原因是缺技術的xxxx戶xxxx人,常態化進行農業產業規劃、技能技術培訓和跟蹤指導服務。
三、資金籌措
依托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農田建設項目、省級現代農業項目、發展工程項目省級財政農業公共安全與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等項目,預計20xx年農業產業扶貧專項投入資金xxx萬元,其中中央資金xxxxx萬元、省級資金xxxx萬元、企業(業主)投入xxxxx萬元。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4
一、項目區及項目概況
(一)項目區情況
項目共涉及幸福村、聯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個村,重點發展區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縣城關鎮東部,距縣城3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06.288°,北緯27.479°,東面是新壩鄉關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總面積6.34平方公里。東西地勢較高,地貌以山間盆地為主,海拔900-1000米之間。小洋溪水庫位于金豐村中央,村民生活飲水以山間挖井蓄泉水為主。全村有耕地342畝,林地6500畝,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為主。
(二)項目區建設概況
項目所涉及的四個村共有貧困戶313戶847人,其中:低保戶245戶530人,占貧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需民政救濟67戶,199人。項目村總勞動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力845人,小學文化程度勞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勞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力108人。目前輸出的勞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勞動力都閑置在家,勞動力較豐富。
項目村重點發展區幸福村金豐組農業總產值374萬元,其中:農業238萬元,牧業136萬元,人均純收入2760元,農民純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18.2%。目前沒有屬于村集體、村民的企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42畝;糧食播種面積343畝;糧食總產量483.75噸,人均占有糧食450公斤。豬存欄數672頭;豬出欄數583頭;家禽存欄數1980只,家禽出欄數1200只。
幸福村金豐組村級公路3公路,橋3座;東南面還沒有通公路。飲水困難戶135戶375人,飲水困難牲畜310頭(只),無自來水,農戶自己在山間挖井取泉水飲用。
二、目標任務
(一)目標
項目實施1年后,受益農戶戶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
(二)任務
以貧困戶增收為目的,著力提高勞動者素質,開展農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一戶一人,開發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通村公路建設以及人畜飲水安全,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
三、項目建設內容
(一)產業發展
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圍繞以肉鵝養殖為主的產業化發展,創建種鵝養殖基地,開展農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一戶一人。
(二)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通村公路建設以及人畜飲水安全,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為扶貧開發創造條件,打下堅實基礎。通過發展種養殖業、勞務經濟等產業,帶動就業,解決剩余勞動力。
(三)農村社會事業
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干部理論水平,修建村級綜合服務站、群眾綜合活動室等,做到醫保、低保、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對象全面覆蓋。
四、項目建設標準及建設方式
(一)產業發展項目
走“循序漸進、優勢先行、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種養加配套、農工貿一體”的路子。以養鵝為主導,養牛、禽、勞務經濟為輔助,帶動果蔬產業發展,使之形成畜(鵝、牛、禽)――沼(沼氣)――果蔬――畜良性循環發展,即鵝牛禽糞便用于發展沼氣,沼氣廢料作為肥料發展經果林、糧食、蔬菜,糧食秸桿又作為牛的飼料來源。
(二)基礎設施項目
使自然村通公路,擴大黔西北民居改造范圍,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范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農村沼氣池建設力度,修建飼養肉鵝所需的圈舍及其配套設備。
(三)社會事業項目
做好送科技下鄉、農民技能培訓、村級遠程教育、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
五、資金籌措及投資概算
(一)資金來源
項目投資規模:295.8萬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扶貧資金186.354萬元,地縣財政資金79.866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9.58萬元。
(二)投資概算
1、補助標準:
(1)修圈:現標準為25元/O(包括新建圈舍、廢棄圈舍改建、搭建簡易圈舍)。
(2)種1畝草養50只鵝,1個平方按5只鵝喂養。
按技術部門測算,1年可出欄3槽,每只鵝出欄時在7~8斤左右,每只鵝純收入在20元左右。
2、產業發展
購置鵝苗:43500只×26元/只=xx31000元
精飼料:43500只×4.5公斤/只=195750公斤
購買精飼料:195750公斤×2.4元/公斤=469800元
3、基礎設施
修建圈舍:8700平方米×120元/平方米=1044000元
4、種植飼草
種植飼草:870畝×360元/畝=313200元
六、建設任務
(一)產業發展
完成43500只肉鵝的飼養及其相應的出售等工作。
(二)農村社會事業
依托村級遠程教育中心播放戶、科技示范園,強化農村適用技術宣教工作。
七、項目進度安排
1、種植飼草870畝:20xx年3月――20xx年4月
2、圈舍8700平方米修建:20xx年4月――20xx年5月
3、購置鵝苗43500只及發放時間:20xx年5――20xx年7月
4、整合項目完成時間:20xx年12月
八、項目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完成后將為項目村的受益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飼養鵝4.35萬只,每只鵝重4―5公斤,每公斤按15元計算,一年三次出欄計算,預計新增產值880萬元,受益農民純收入約87萬元左右,戶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
(二)社會效益
規劃項目的實施,從農民群眾出發,針對貧困農民缺資金、少技術、市場經濟轉變觀念等原因,使他們靠扶貧項目,發揮他們的自我創造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達到脫貧致富目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三)生態效益
項目的實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地改善了項目村的生態環境,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九、項目管理
(一)資金管理
1、縣成立“試點資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遵循“大扶貧”理念,按照“來源不亂、渠道不變、分頭實施、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4篇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4篇
2、成立縣農業產業發展投資公司,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加大農業產業發展投融資力度,用以支持農戶貸款貼息、農業產業保險、建設農村專業市場、培育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引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安排投資超前實施內項目,爭取發展時間。
3、通過稅收、土地等優惠條件,引進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為貧困戶提供技術、能力培訓和資金支持,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貧困戶脫貧門路。
(二)物資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二是建立專戶專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嚴格保障制度,保證財務人員的工作獨立性,避免領導干擾
(三)建設管理
1、紀委監察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2、審計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和資金審計。
3、建立群眾監督制度。
①是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對所有項目的資金、物資、工程管理、投工投勞等都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②是充分發揮群眾監測評價的職能,加強過程群眾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
③是制定鄉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
(四)檔案管理
項目規劃辦公室對項目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辦公室設專人負責檔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工作管理工作。歸檔的文件材料包括紙質、照片、光盤等各種載體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組織措施
1、成立城關鎮黨委、政府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由書記、鎮長分別任組長、副組長,并明確分管領導負責抓此項工作。
2、強化村級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共青團、民兵組織的作用,形成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管理體系。
(二)宣傳措施
采用多種類型的訪談方式對各種類型農戶貧困情況、存在困難、發展思路及意愿進行了解。同時對農戶調查情況進行核實,基本掌握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項目意愿等情況。
(三)項目發展管理責任狀
由城關鎮人民政府與項目村簽訂項目發展管理責任狀。
(四)建立服務體系
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跟蹤,有計劃開展一些適用技術專業課培訓,對缺乏技能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使規劃有足夠的人才保障。
(五)運行機制(大戶、聯戶、合作組織、中介機構、企業、市場目標等)
組織科技示范戶、規模種養和各類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進行重點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態養殖示范園形成“基地+養殖大戶+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5
為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我縣扶貧攻堅目標,打贏三年脫貧攻堅戰,確保我縣困難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如何幫扶困難群眾發展畜牧產業,確保困難家庭一年一增收,最后脫掉貧困帽子,結合全縣畜牧業發展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屇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五年決戰同步小康”戰略部署,按照“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原則,按照“瞄準對象、因戶施策、扶持到戶、責任到人”的要求,結合全縣各鄉鎮貧困家庭養殖傳統,扶持一批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有效增加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總體要求
按照《中共蓮花縣委、蓮花縣人民政府關于蓮花縣“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推進產業扶貧“2345”工程的要求,養殖產業扶貧主要是做好“2345”工程中的“2”,即幫助具有養殖傳統習慣的貧困農戶家庭發展家畜、家禽兩項養殖業,到20xx年底,使貧困農戶人年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以上,通過養殖產業扶貧力爭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并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
三、基本原則
(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科學發展原則。本著可持續發展、項目能長久發揮實效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擇和確定產業項目。
(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重點推進,發展主導產業原則。按照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要因勢利導,注重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每個鄉鎮要確定一個主導產業,集中發展,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到一鄉一業。
(三)堅持科技扶貧應用原則。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幫扶行動,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建立科技人員、良種良法直接到戶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形成人、財、物直接進村入戶的科技扶貧新模式。
(四)財政支農資金精準投向原則。確保扶貧政策、資金投向貧困村、貧困戶,實行精準投放,形成的資產直接量化到村落實到戶,增加貧困農戶的財產性收入。
(五)堅持產業扶貧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要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融入到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中去。
四、主要工作舉措
1、開展摸底調查工作,做到精準核查。各鄉鎮、各掛點村單位對全縣已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一次大走訪活動,了解基本情況,做到“六清楚”即家庭人口清楚、貧困原因清楚、幫扶措施清楚、幫扶項目清楚、幫扶責任人清楚、年內脫貧收入清楚。各鄉鎮、各掛點村單位通過調查,幫助愿意從事養殖產業脫貧的貧困戶選擇養殖品種,上報到縣農業局建立詳細的幫扶檔案。
2、開展畜牧獸醫技術送科技下鄉活動。深入開展農技人員送科技下鄉活動,縣畜牧局組織成立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小組,赴各鄉鎮指導廣大養殖戶開展技術指導、防疫、消毒、監測等工作,并落實免疫密度和質量。
3、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活動。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從事生豬生產和家禽生產等產業開展技術培訓,重點培訓常見動物疫病診斷、用藥原則及常用治療技術等內容。省里重點進行養殖專業戶進行素質提升培訓。
4、落實好各項養殖產業扶貧財政扶持政策,并對貧困戶進行實物供給進行幫扶。縣財政落實好養殖產業扶貧財政扶持資金,縣畜牧局組織落實好母豬保險和理賠、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各項惠農政策。在春、秋兩季期間,結合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向幫扶對象進行疫苗、消毒藥等實物供給幫扶。
五、各養殖品種效益分析
實施“2345”產業扶貧工程,“2”代表扶持一批貧困戶發展家畜、家禽兩項養殖業,重點發展雞鴨鵝和豬牛羊等家庭養殖業,經市場調查,現將各養殖品種效益分析如下,供各貧困農戶參考選擇。
1、按農村散養方式養殖土雞,飼養周期為1年,體重達到4斤/羽出籠,飼養成本大約為50元/羽(雞苗3元、疫苗5元、獸藥5元、飼料30元、其它7元),銷售價格為30元/斤,每羽凈利潤為70元。
2、根據蓮花血鴨消費習慣,按農村散養方式養殖肉鴨,飼養周期為2個月,體重達到2.5斤/羽出籠,飼養成本為25元/羽(鴨苗1元、疫苗2元、獸藥2元、飼料15元、其它5元),銷售價格為15元/斤,每羽凈利潤為12.5元。
3、按農村散養方式養殖蓮花白鵝,飼養周期為1年,體重達到8斤/羽出籠,飼養成本為50元/羽(鵝苗10元、疫苗5元、獸藥5元、飼料25元、其它5元),銷售價格為12元/斤,每羽凈利潤為46元。
4、按農村土養方式養殖生豬,飼養周期為1年,體重達到250斤/頭出欄,飼養成本為1000元/頭(豬仔500元、疫苗20元、獸藥50元、飼料400元、其它30元),銷售價格為10元/斤,每頭凈利潤為1500元。
5、按農村放養方式養殖肉牛,飼養周期為2年,體重達到600斤/頭出欄,飼養成本為5000元/頭(牛仔4300元、疫苗50元、獸藥50元、飼料500元、其它100元),銷售價格為20元/斤,每頭凈利潤為7000元,每年利潤為3500元。
6、按農村放養方式養殖黑山羊,飼養周期為1年,體重達到50斤/頭出欄,飼養成本為500元/頭(羊仔200元、疫苗20元、獸藥50元、飼料230元),銷售價格為30元/斤,每頭凈利潤為1000元。
六、扶貧資金保障
按照全縣20xx年脫貧人員任務為7800人,折算戶數為2600戶,各貧困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養殖品種脫貧致富,根據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600以上的目標,每戶需年收入13800元,至少每戶應養殖土雞200羽、肉鴨1200羽、鵝300羽、土豬10頭、肉牛4頭、黑山羊14頭。估算每戶所需扶貧啟動資金15000元,幫扶資金通過財政幫扶和農戶自籌的方式予以解決。
財政資金對各扶貧對象通過“以獎代補”方式予以補助,各貧困戶因地制宜選擇好養殖品種,先行用自籌資金購置種苗及相關養殖設施設備,各幫扶單位和幫扶人員不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和扶貧效果檢測,并按月建立詳細的進度報表,年終經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后,達到預期幫扶效果的.貧困戶,按每戶3000元標準進行補助,通過一卡通形式發放到貧困戶手中。全縣預計需扶貧補助資金780萬元。縣財政應針對貧困戶所養殖品種的市場價格趨勢,建立市場價格風險保障基金200萬元,以保障各貧困戶因市場價格波動因素所產生的養殖風險。貧困戶自籌資金可以經金融部門協調,通過農村信用社貸款方式予以解決。20xx年和20xx年參照20xx年幫扶政策繼續實施。
七、時間安排
1、摸底調查階段(2月-3月初)。統一部署,結合全縣畜牧產業工作實際,組織制定畜牧業產業扶貧工作方案,由各鄉鎮政府牽頭,組織各掛點駐村單位、鄉駐村干部、各鄉鎮畜牧獸醫站進村入戶,詳細調查貧困對象基本情況、確定扶貧產業、選擇養殖品種,并建立詳細的幫扶檔案。
2、宣傳動員階段(3月份)發放廣大群眾深入學習各級關于精準扶貧各項文件政策和工作會議精神,對畜牧業產業扶貧進行動員部署。
3、組織實施階段(4月-10月)。對畜牧業產業扶貧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扶貧資金、將每項工作任務細化到各掛村單位和責任人,明確活動開展和完成時間。及時做好工作進度匯報,做到工作有計劃、有部署,有總結、有宣傳。
4、總結驗收階段(11月-12月)。由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縣財政局、各鄉鎮組成驗收小組,對各鄉鎮扶貧對象畜牧產業扶貧成效進行驗收,并對幫扶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總結,進一步提高畜牧產業扶貧工作水平,為下一年幫扶工作打下較好基礎。
八、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蓮花縣“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縣農業局成立蓮花縣“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組織領導小組,由農業局長任組長,成員由局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總體部署、組織協調和督導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局辦公室,辦公室負責活動的工作銜接和協調工作。
2、廣泛動員部署。廣泛動員各界力量,整合各方面資源,積極組織各級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科研、教學、行業協會、合作社、龍頭企業以及廣大養殖場戶參與到蓮花縣“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來,突出工作重點,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
3、注重總結宣傳。充分利用報刊、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大蓮花縣“奮戰三年、脫貧攻堅”工作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在全農業系統和廣大養殖場戶中掀起脫貧致富的新高潮。及時總結成效以及好經驗、好做法,挖掘典型、突出亮點,不斷總結和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機制,建立健全畜牧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6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靈璧縣委靈璧縣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精神,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工作的發展,培育具有靈璧特色的扶貧支柱產業,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依據靈璧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關于出臺靈璧縣扶貧工作1+N配套文件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特色種植業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及基本原則
(一)目標任務
按照“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和貧困縣摘帽”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2496”脫貧計劃,實行“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每年使500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產脫貧,到20xx年,共1500戶、5000人通過特色種植達到脫貧的目標。通過駐村扶貧工作組幫扶和產業扶貧的實施,到20xx年,使全縣每個從事特色種植的重點貧困村都有一個主導產品能帶動村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穩步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體經濟收入年均5萬元以上,全村達到脫貧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貧困戶為主。充分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引導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但同時要充分發揮村兩委作用,激發農民自身活力,積極參與產業發展,堅決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發揮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調動貧困戶積極性,引導貧困戶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自主選擇發展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既要重視“輸血”式扶貧,更要重視“造血”式扶貧。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當地條件、資源狀況,因地制宜地選擇效益好、見效快、能帶動貧困農戶致富的優勢產業,科學客觀分析產業現狀、資源優勢,找準發展重點和突破口,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已有的主導產業,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構建產業發展體系。正在培育的產業,注重技術培訓和市場開拓。
3、市場導向,效益優先。發展扶貧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扶持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科學客觀分析資源承載能力和市場發展空間,合理確定產業發展規模。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立足市場需求,突出扶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堅決杜絕“面子工程”、形式主義。
二、重點工作
(一)突出發展特色農業
1、積極發展專用糧食。壓縮玉米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青儲玉米、鮮食玉米,調整小麥種植品種,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大廟、漁溝、馮廟、韋集鎮、向陽等鄉鎮要大力發展青儲、鮮食玉米示范。楊疃、尹集、澮溝等鄉鎮要加強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聯系,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小麥。
2、提升特色產業。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示范引導和政策扶持,大力提升蔬菜、小雜糧、林果等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恢復部分花生、馬鈴薯種植面積。靈城、漁溝等鄉鎮擴大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面積,加快生產經營模式的升級。韋集、黃灣、婁莊等鄉鎮要抓好對黑花生、鮮食小花生、高油花生的推廣示范,實現花生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虞姬要抓好辣椒、馬鈴薯等作物的脫毒、提純、復壯,打好虞姬辣椒品牌,恢復馬鈴薯種植。尤集、朝陽、下樓等鄉鎮要積極挖掘和培育晚秋黃梨、水果梨、池藕等產品的產業開發。“三縱三橫”沿線地區要抓住道路沿線實施森林增長工程的有利時機,抓好林下種植中藥材、林下養殖等種養新模式。楊疃、尹集等鄉鎮要依托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抓住有利時機調整種植結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規模種養基地。
3、鼓勵發展新興產業。探索發展花卉、苗木、葡萄等新興產業,培育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抓好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技術扶持力度,加快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步伐,提升新興產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年內新建15個百畝以上花卉、苗木規模種植基地,全縣建設新興產業基地5萬畝。
(二)積極發展品牌農業
1、鼓勵培育新的農產品品牌。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培育品牌,以品牌開拓市場,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積極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引導和創建新的農業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5個,注冊農產品商標10個,積極指導培育2家企業爭創建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推進特色種養殖產品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
2、發揮現有品牌的引領作用。加大對現有農產品品牌的整合和開發力度,重點扶持市場競爭力強、開發潛力大、經濟效益顯著的農產品品牌,扎實推進“荷金來”、“康美達”、“瘦八仙”、“靈南生態”等農產品品牌的統一包裝推介,做好做強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讓品牌帶動貧困村的產業競爭力提升。
(三)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地膜等,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以戶用沼氣和沼氣工程項目實施為依托,推廣“畜-沼-果”、“畜-沼-菜”、“大棚-沼氣-蔬菜(水果)”等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開展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實施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建設,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和無害化排放,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財政資金扶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對開發擴大蔬菜、瓜果等基地,具有一定種養規模,輻射帶動貧困戶較多的貧困村,傾斜安排項目資金用于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基礎上,按照資金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的原則,將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等涉農項目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安排。
(二)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元化服務主體,扶持農機、植保、農資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種植中的經營管理問題。引導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是提高新時期農民合作化程度,解決發展特色產業距離市場遠、產品銷售難的有效途徑,也是貧困戶盡快實現脫貧目標最為直接的辦法。一要對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場進行培育和規范管理,將支持重點放在與廣大農民聯系緊密、運作良好,尤其是能夠真正帶動當地農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經濟組織上,將有名無實的“空頭”合作社逐步淘汰。二要支持、鼓勵條件成熟的地方創辦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使農民在發展產業時能夠通過“抱團合作”方式減少投入、規范管理、降低風險、提高效益。三創新利益鏈接機制。支持適合的經營主體,使特色產業最大限度地覆蓋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工商資本進入產前、產后環節,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貧困戶就業和創收途徑。按照“土地租金+股份+務工收益”的基本模式,讓農戶通過加入專業合作社或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形成購銷關系穩固、利益聯結緊密的鏈結機制。
(三)強化科技支撐、創新服務方式。圍繞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加大農業科技協作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加快推廣農作物優質高產品種和高效栽培模式、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適合貧困地區特點及需求的良種良法。探索對貧困村、貧困戶技術幫扶的新模式,依托農技推廣機構,借助社會性技術服務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技術幫扶。分層次建立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手機信息或QQ群服務平臺,及時、精準推送農時農事、價格行情、農產品市場信息等。積極牽線搭橋,引導貧困村參與農展會、網上銷售、農超對接等各類平臺,多種形式促進產銷對接。
(四)加強領導,確保特色種植產業扶貧工作落到實處。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強化工作調度,積極協調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有序有效推進。二是明確責任。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協調整合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產業扶貧實行屬地負責制,黨政主要領導要把握重點,親自協調、親自調度,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發展扶貧產業,幫助扶貧對象脫貧。三是強化績效考核。把特色種植產業扶貧納入對主管部門、鄉鎮、村扶貧工作考評內容。把結對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干部幫扶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情況納入精準扶貧的工作內容,推動產業扶貧工作深入扎實開展。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7
一、主要條件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事關千家萬戶和子孫后代的健康,是一項民生工作,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國際竟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相繼頒布實施,從制度上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佛子山鎮是我市水稻主產區,產地環境優良,早稻、中稻、晚稻都有種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較強,栽培水平較高。
二、實施內容
建立安全農產品(水稻)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收割,統一加工,統一生產技術規程。
三、實施目標
建立安全農產品(水稻)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探索適合我市的安全農產品(水稻)生產技術,使生產的水稻質量安全達到或超過國家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四、實施地點及規模
安全農產品(水稻)生產試驗示范基地建立在佛子山鎮方場村,面積100畝。
五、實施措施
1、成立項目技術小組。為了項目工作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公司成立由分管種植技術的領導任組長,項目示范村負責人為副組長,技術人員為組員。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同心協力,順利開展。
2、加強項目技術培訓。采取室內培訓與現場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物培訓相結合,發放資料與巡回指導相結合的辦法,促進試驗示范基地各項技術全面落到實處。
3、落實各項技術措施
(1)、產地環境
產地周圍5km、主導風向20km以內無工礦企業污染源,農田土壤、灌溉用水、大氣環境質量應符合NY/T391的規定;產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澇保收;稻田耕作層深厚肥沃,通氣性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機質含量高,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2)、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雜交晚稻品種五優308。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
(3)、肥料施用準則
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不超過1:1;化肥也可與復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天進行。
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和生物肥料;嚴禁使用未經發酵腐熟、未達到無害化衛生標準的.農家肥料和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有機肥料和礦質肥料等。
安全排水期7天。
(4)、農藥使用準則
允許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和微生物源農藥以及礦物源農藥中的硫制劑、銅制劑;有限度地使用部分低毒和中等毒性有機合成農藥。
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和對稻米產生異味以及對水生生物毒性大的農藥。
每種有機合成農藥在水稻一個生長周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嚴格控制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確保有機合成農藥在稻米中的最終殘留量符合NY/T419的最高殘留限量要求。
安全排水期5天----7天。
(5)、有害生物控制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出發,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
4、整理匯編資料,做到有專人整理,有專冊歸檔,對項目的所有情況實事求是的作出總結。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8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新鄭市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推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市場二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控體系為保障,以推進市場準入制和加強市場監管為主要抓手,確保我市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組織機構
由市政府牽頭,整合行政管理資源,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長侯國俊為組長,農業、工商、質監、環保、衛生、食品藥品、水產、商務、公安、財政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新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確立聯席會議制度,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政策制定、工作協調、重大決策及檢查考核等。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
三、建設目標
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市場準入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質量追溯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通過整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覆蓋全市,全力提高我市農產品品質,確保人民身體健康。
四、工作任務
(一)構建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從20xx年底開始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由城區向鄉鎮、村,由蔬菜豬肉向所有農產品逐步展開,對進入中心城區市場的批量農產品堅持“凡進必檢”,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站檢測合格并規范標識后方能進入市場,不合格的產品依法禁止銷售。
1、入市免檢制度。對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食用農產品,并與基地種植相符的實行入市免檢制度,憑認證證書和專用標志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外地進入我市的農產品,持有農產品安全檢測合格證明的,可以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國外入境上市農產品憑入境檢驗檢疫證書入市經銷。
2、索證抽檢制度。對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品和實行定點屠宰并取得檢疫合格證的畜產品,實行索證抽檢制度。憑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近期產品檢測合格證明和畜產品定點屠宰印章、檢疫合格證可以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無近期產品檢測合格證明的,進行現場抽檢,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3、現場檢測制度。對來源于非認證基地的農產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認證的產品,實行現場檢測制度,由市場開辦者檢測合格后,允許進入市場銷售。凡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目錄的農產品,按有關規定,予以正確標示或標注。
(二)、構建市級和生產基地、市場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體系
1、完善監測體系。力爭用三年時間,建立由市檢測站和生產基地、企業、農貿市場、農產品超市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檢驗、檢測制度,形成農產品生產者、經銷者和市場開辦者嚴格自檢、委托社會中介檢驗檢測機構檢驗、執法機關監督抽檢相結合的檢驗檢測機制。
2、加強質量檢測。農產品質檢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職能加強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配送中心以及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畜產品定點屠宰企業的產品質量抽檢,建立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和定期公示上報制度,定期分析市場農產品質量規律,公示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信息并接受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抽查。任何單位必須提供相關的資料和便利條件,不得拒絕檢查或不提供檢查人員所需的相關資料。
3、完善檢測制度。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配送中心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畜產品定點屠宰企業等要強化自我檢測機制,加大對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的投入。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必須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自檢制度,在產品上市前進行農藥殘留速測自檢,從生產源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及農產品配送中心開辦者必須建立農產品質量驗證、檢測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告示制度,設立農藥殘留檢測室和專業檢測人員,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按照市場準入制度進行銷前驗證與檢測,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農產品,委托有資質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進行定量檢測。
4、強化檢測隊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畜產品定點屠宰企業質量檢測人員,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業務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三)構建不合格農產品報告和安全追溯體系
1、實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身份編碼識別管理制度。按照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性編碼規則》要求,制定完善本轄區農產品產地編碼規則,隨時補充完善編碼,提高編碼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加快編碼的普及應用,逐步實現生產者在每批上市農產品上應標明產地編碼,以便追查農產品產地來源和生產者,并將產地編碼作為農產品追溯的重要依據,更好地為我市農產品順利進入各地市場服務。
2、推行標識管理。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點,逐步推行產品分級包裝上市和產地標識制度。對進行市場準入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率先實行農產品標識掛牌銷售。標識牌要注明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產品質量等內容(標識牌的制作、發放由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安排)。
3、實行農產品生產、銷售登記、記錄制度。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生產基地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保鮮)到市場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記錄;經初級加工、有包裝的農產品,生產(加工)者應當在產品包裝物上標注其產品的加工單位和原生產基地;生產者在生產中要嚴格農業投入品合理使用規定,記載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防疫、檢疫情況;逐步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通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時有效的追溯發生問題的環節和責任。
(四)、構建規范的市場流通體系
1、積極推行農產品“場地掛鉤”工作。加強市場與生產基地或生產者的銜接,在認真核實確認已有“場地掛鉤”基地數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引導、扶持力度,擴大和增加“場地掛鉤”基地的數量、規模。加強對“場地掛鉤”基地的督導檢查,推進企業或基地嚴格自律。外地進入新鄭市場農產品,首次進入新鄭市區時,必須到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材料包括,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證書、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聲明。在備案的基礎上,經營者每次還應隨車攜帶產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該批次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證明,并接受抽檢和監督。鼓勵"場地掛鉤"基地與我市市場建立銷售供應協議和相互信任的關系,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建立相對穩定的產銷供求關系。協議中應規定:批發市場對進場交易的車輛以雙方認同的方法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市場有權處理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對多次檢測不合格的商戶有權依照協議采取退出機制;對不服從管理的商戶有權依照協議禁止其再次入場經營。
2、逐步實現具有追溯標識的農產品和包裝規范的'品牌農產品進場。各市場要積極引入具有追溯標識的農產品和包裝規范的品牌農產品進場交易,對有追溯標識的農產品進場交易予以優惠。
3、實行農產品質量公示制度和優質農產品的推介制度。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以及超市的開辦者,應在場內顯著位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示牌”,讓市民了解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管理信息。公示信息應包括,農產品質量抽檢情況,場內經營戶違規行為查處情況。并向市民推介優質農產品及生產基地。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經營單位的定期審核與監督檢驗,定期推出一批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及經營單位,向社會公布。
4、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建立市場質量安全責任告知承諾制度,農產品市場開辦者、商業零售單位對進入本市場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負有監督管理的責任,應當配備專職農產品質量管理人員,建立農產品流通檔案,開展檢測檢驗和組織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等,應當就經營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負責,向行政管理部門做出承諾,保證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的要求。
5、鼓勵無公害農產品規模經營、集中配送、凈菜上市。在市內從事無公害農產品集中配送的單位或個人應先到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發放無公害農產品配送經營通行證,再向工商行政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建立無公害農產品配送綠色通道并確保暢通。
(五)、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推行不合格農產品的責任追究和退出市場流通的機制。積極開展對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農產品配送中心的例行抽檢工作,對查出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農產品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集中銷毀;對違反規定,擅自銷售未經檢測、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或疏于管理,玩忽職守,弄虛作假,造成市場和超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失控、后果嚴重的部門和責任人,將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依法追究其責任。
2、對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經營者的處罰。對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外埠基地,新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將通報當地省級主管部門,由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該基地進行整改。對本市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基地或企業,農業局要對該基地進行整改。對連續三次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或企業將在一定時期內禁止進入市場;商業零售單位經營的農產品,凡連續三次抽檢均有不合格農產品的,將實行停業整頓或責令退出農產品經營市場,并在新聞媒體上予以公布。
3、加大對農業投入品、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要嚴格種子、種畜禽、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和經營準入條件,依法加強監管;嚴格執行已公布的停產、禁用和限用的品種、目錄和范圍,對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農業投入品的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嚴厲打擊制售、使用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部門定期組織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檢測,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符合安全標準。
(六)、構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
加快制定我市各類農產品安全生產標準,指導各農產品生產基地按標準化進行生產。建設一批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創建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努力打造出省級名牌、國家級名牌農產品。以建設示范點的方式逐步推開,到20xx年,力爭我市大宗農產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普遍實行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基本達到無公害要求,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達到95%以上,“三品”標識率達到80%以上,主要名特優農產品98%達到國內同類產品質量標準。
(七)、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體系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情況,迅速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案,將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把損失降到最低。
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將另行行文制定。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誠信體系建設作為加強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各級農業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分工合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進一步規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行為,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經營秩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目標任務
20xx年全面推進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力爭年底前,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管理系統和服務系統,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評價分級管理模式,力爭將60%以上的“三品”生產企業(合作社)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及農資經營單位的整體誠信水平。
1.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合作社)分批納入誠信體系建設范圍,使參與誠信體系建設的企業(合作社)達到100家以上;
2.A、B級企業(合作社)達到80%以上;
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96%以上;
4.禁用農藥、獸(漁)藥和有毒有害物質在食用農產品上不得檢出;
5.誠信檔案完整規范。
三、工作內容
(一)完成企業信用信息采集和歸檔管理。對入選的農產品生產和經銷企業進行信息采集和歸檔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檔案樣式詳見附件1)。信用信息包括:
1、基礎信息。是指企業、合作社登記注冊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企業類型、經營范圍等信息。
2、資信信息。包括:企業取得的資質等級、資格審批、資格核準、審核、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及其年檢、年審情況,對企業專項或者周期性檢驗、檢測、檢疫的結果等信息。
3、良好信息。包括: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受到市級以上行政機關表彰的、通過質量標準認證或者產品被列入國家和省市免檢范圍的、被認定為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或知名商標等信息。
4、警示信息。包括:企業發生重大質量、安全生產事故的、未通過法定的專項或者周期性檢驗等行政機關和有關部門認定有違法行為受到處罰記錄的記入警示信息。
(二)開展質量信用評級。按照《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考核表》(詳見附表2)中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評價內容要求,組織對農產品企業(合作社)進行綜合評價,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等級。對參與企業(合作社)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年終按標準進行綜合評價。每個企業(合作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總分為100分,按分值對應從高到低評出A、B、C、D四個質量安全信用等級:每個方面每個小項都有對應分值。綜合評分在90分以上為A級,80至89分為B級,60至79分為C級,59分以下為D級。A級為誠信,進行簡化監督,每年2次;B級為守信,進行常規監督,每年4至6次;C級為基本守信,進行強化監督,每年6至10次;D級為失信,進行相關處罰,不合格農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流通。對獲得A級的企業,在政策扶持上給予優先考慮、優先評級,連續2年評定為A級企業的授予“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企業”標牌,并在新聞媒體上公示。對確定為C、D類誠信等級的企業(合作社)提出警示,由技術評審小組負責幫扶整改。對已取得A、B級誠信的企業(合作社)如發現有違規行為,立即取消誠信稱號,并在農網上公示,本年度內不得參與誠信等級評比。
(三)開展失信懲戒。對連續兩年以上被評為D級的企業,按照《市20xx年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方案》要求采取“黑名單”制度,在“誠信網”上予以登記,終身不得涉足農產品生產經營行業。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終身不得參加系統信用評級。
四、任務分工
1、各縣(區)農業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資經營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檔案的建立,信用信息的收錄以及誠信檔案的動態管理。
2、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指導縣(區)農業部門建立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誠信檔案。
3、市農委農業執法支隊負責指導縣(區)農業部門建立農資經營單位誠信檔案。
五、工作程序
(一)農產品企業(合作社)提出書面申請。在宣傳和培訓工作的基礎上,農產品企業(合作社)根據本行業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量化評分的基本內容,對企業(合作社)自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硬件設施等進行初步自查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向所在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領導小組辦公室,下同)申請,提出申報相應的級別。
(二)監管人員現場監督指導。縣(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農產品企業(合作社)申請后,安排監管人員對企業(合作社)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和摸底調查,掌握企業(合作社)的現狀,指導企業(合作社)加強軟、硬件建設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檔案,嚴格管理,規范操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到位。
(三)技術評審小組進行現場評審。縣(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現場檢查結果,對符合評審條件的,組織技術評審小組深入農產品企業(合作社),按量化評分標準進行考核評審(要求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參加),并向企業(合作社)反饋評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限改意見。完成現場考核評審工作后,在5日內寫出技術評審報告,報市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審定。
(四)等級認定和公示。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接到技術評審小組的報告后,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進行審定,將審定的`A、B級企業(合作社)報市農委。市農委組織有關人員對縣(區)評定的A、B級企業(合作社)進行核查,對確定為A、B級企業(合作社)的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由市農委下發認定文件,認定結果報有關部門備案。
六、工作步驟
1、部署準備階段(20xx年4月)
各縣(區)農業部門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成立領導機構,制定本地區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1)誠信檔案建立。各縣(區)參照附件1提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檔案樣式》,確定5-10個農產品企業(合作社)開展試點,進一步完善量化評分標準,理順工作程序,完善檔案管理,總結試點經驗。
(2)信用信息錄入。各縣(區)農業部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及時收集和錄入各監管對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
(3)信用等級運用。逐步建立農產品和農資經營單位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制度,對守法誠信單位要給予正面宣傳報道、并在資金和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傾斜;對違法失信單位,要及時提示、警示其信用狀況,通過失信曝光、分類監管和市場退出等手段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對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要實行頂格處罰;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4)誠信檔案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檔案為永久性保管檔案,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建立誠信檔案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加強對檔案的動態管理,確保信用信息真實有效。
3、總結提升階段(20xx年12月)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重點總結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檔案,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標準、信用評價、信用征集、信用運用等工作,推動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深化。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已列為20xx年度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區)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內容,各縣(區)農業部門要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同時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技術評審小組,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等級的考核評審工作。
(二)加強監督管理。要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規范,強化監管管理,將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治劣與扶優、監管執法與技術指導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對企業(合作社)進行風險分析和誠信等級評定,形成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加大硬件設施投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三)加大檢查指導。各縣(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委屬相關單位要加大對誠信體系建設工作的檢查力度,進行跟蹤指導和服務,對發現的問題要指導相關單位整改落實,確保誠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效果。
(四)加強輿論宣傳。委屬各相關單位和各縣(區)農業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宣傳活動,積極倡導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合同、守信譽、依法經營,在行業內逐步形成“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良好氛圍。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 10
為貫徹落實《韶關市促消費行動方案(20xx-20xx年)》(韶府辦〔20xx〕41號),營造濃厚春節節慶氛圍,進一步活躍節慶消費市場,推進便利消費、實惠消費、熱點消費和安全消費,滿足群眾春節購物需求,市商務局決定舉辦20xx年“年貨節”促消費活動,全市重點商貿企業、商業綜合體多方聯動,促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實現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確保活動有序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月1日至1月24日
二、活動主題
買年貨,迎新春
三、活動內容
以歡度新春為主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大眾參與的原則,按照“突出節慶、聚焦熱點、打造平臺、引領消費”的工作思路,圍繞滿足春節市民消費需求,組織開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主題促消費活動,廣泛開展宣傳,打造市、縣聯動的多層次、全方位促消費平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韶關“年貨節”品牌。
(一)20xx年“年貨節”促消費活動啟動儀式。1月11日,舉行20xx年“年貨節”促消費活動啟動儀式,展示“年貨節”品牌,擴大活動影響力。
(二)鑫金匯廣府廟會。1月11日至1月24日,在鑫金匯休閑購物廣場開展“福澤韶城·迎春轉運”鑫金匯廣府廟會,打造廣府美食區(50家全國及本地特色小吃)、福旺年貨區(50家精品品牌年貨、傳統年貨、本地土特產及水果)、財旺花市區、新春服裝區、歡樂兒童區等五大活動板塊。
(三)20xx年新春年貨購物節。1月4日至1月20日,在西河全民健身廣場開展20xx年新春年貨購物節,打造設計品牌折扣區(國際品牌男女各類服裝、服飾、精品皮具、皮鞋、手表、香水等)、商品潮流區(各類服飾服裝、精品皮具、化妝品、玩具、日常用品、家電等)、食品展區(各類包裝食品、休閑食品、紅酒、飲料、茶葉、土特產、特色小吃等)等約250家商家參展的三大展區。
(四)20xx年迎春花市。1月15日至1月24日,在華南農產品交易中心開展“國潮盛世·韻味華南”迎春花市,打造傳統花街、美食薈萃、創意年貨、漢風集市、最sharp車展、游戲嘉年華、必買服飾城等七個“傳統+新潮”的特色街區。
(五)乳源小鎮迎春花市。1月11日至1月24日,在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小鎮開展集“年貨、春聯、非遺、民俗歌舞”為一體的迎春花市,打造花市、美食、年貨、車展等四大展區。
(六)商超促消費活動。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商貿企業在春節期間,舉辦以折扣讓利、滿額減價、特賣專場、年貨大街等形式豐富的.促消費活動。
(七)油品促銷活動。鼓勵全市加油站利用春節期間車輛使用率高的有利時機,開展加油送劵、滿額送劵等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
(八)精品夜市·年夜飯。以打造“夜韶城”為主題,鼓勵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在春節期間,組織商家開展豐富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打造美食名吃、年夜飯、體驗娛樂、文化休閑等消費場景,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滿足百姓多元消費需求,吸引更多人流消費,促進夜間經濟繁榮。
(九)線上促銷。鼓勵有意愿的電商平臺和電商企業積極開展線上促消費活動,拓寬我市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韶關特色農產品上行。
(十)消費扶貧。鼓勵各類展會促消費活動開設扶貧產品專區,組織扶貧產品積極參展,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品牌影響力,助力扶貧產品熱銷。
【農村產業規劃管理方案】相關文章:
農村產業規劃的方案(精選10篇)10-28
農村產業規劃的方案(通用5篇)10-20
農村產業規劃方案(通用5篇)10-20
農村產業規劃的方案范文(精選5篇)10-29
農村產業規劃方案范文(通用5篇)10-19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方案(通用5篇)10-20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具體方案(精選5篇)10-20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方案范文(通用5篇)10-20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具體方案范文(精選5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