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時間:2022-10-26 17:25:18 惠嘉 規劃方案 我要投稿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范文(通用17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范文(通用17篇)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審判工作的價值追求發生深刻變化,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應全面開展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審判效率。

  一、提高重視,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

  二、加大投入,構建高標準信息工作平臺

  我院在20xx年為四個基層法庭接通了光線,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網連接,為審判工作構建了高標準的信息化工作平臺。近年來,訥河法院對信息化建設加大投入,從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籌資金40萬元,用于公判庭建設,一個數字法庭建設,整體改造機房,辦公樓綜合布線,安全監控,審委會系統建設,多功能會議室(含視頻會議室)建設。院內建設了網絡專線,與法庭、上級法院間實現了網絡互聯,建立了訥河法院網站,保證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運轉。

  三、強化落實,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轉變觀念,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種辦法,切實提高法院審判人員、行政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認識,解決思想上存在的誤區,清除思想障礙,更新觀念,制定并落實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健全信息化管理機構,開展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提高辦公、辦案效率,認真履行法院審判職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權威。

  二是加大對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高技術、高投入的現代化基礎建設,購置大量硬件設備、開發軟件系統,必須要有足額的經費保障。我院將通過制定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保障制度,爭取財政撥一點,辦公辦案經費擠一點,千方百計,力爭信息化建設資金及時、到位。20xx年,該院共購置了新電腦45臺,庭長以上人員全部實現手提電腦辦公,實現了人手一臺電腦的目標。

  三是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切實加強干警技術應用培訓。為了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一方面招聘和培養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把技術精通、有責任心和熱愛法院事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充實到法院中來,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技術人員發展的空間,保證信息技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有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努力提高全體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質。另外,通過定期不定期由專業技術人員給全院干警授課,使全院干警熟練掌握局域網操作的基本技能、軟件使用,切實提高干警的綜合素質。

  四是加強網絡建設和應用,建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在日常辦公、辦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統一運用電子化設備,特別是庭審速錄、立案錄入和檔案管理。除此之外,網絡的安全性是法院計算機局域網的生命性,安全的網絡是我們進行應用的基礎。為此還要求加強保密工作,通過對法院審判業務案件內容數據庫進行加密處理,保證審判信息數據的安全,并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

  五是加強各類應用系統軟件的開發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經使用了審判業務管理系統、干警考勤系統、電子檔案系統等,正在開發和完善局域網、立案錄入系統、庭審速錄系統等等,逐步改變了以往資產管理混亂,資產不明,資料不全,數據不準的現象,切實提高了政務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四、放眼長遠,做好信息化建設前景規劃

  首先,繼續加強法庭建設,自籌資金40萬元,為四個基層法庭的審判庭購買審判臺及旁聽桌椅,并設計背景墻,鋪設地板。

  其次,完成機房、審委會以及多功能會議室的改造。進行樓體綜合布線,并且完成四個基層法庭和本院的監控系統建設,并對接。實現四級語音聯網。

  再次,狠抓制度建設,落實獎懲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礎,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據。要把現行管理規范和網絡運行程序有機結合起來,建章立制,對信息化建設運用規范化,從制度層面對操作運用提出明確要求,為確保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把各部門和干警支持、協助法院信息化建設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納入各庭室的年終目標考核,并實行“一票否決”。信息化網絡建成后,將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審理、執行期限和審判監督,后勤管理、車輛管理、人事管理、業務協作、社會服務等各項具體考核指標,按照平常個人業績錄入的基本數據,從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評干警中的成績或錯誤等數據,進行量化考核,并記錄到個人檔案。

  根據訥河市委政法委信息化建設的總要求,結合審判管理工作的實際,對現代化信息管理,最終實現“無紙化辦案”,訥河市法院有一個初步構想。即:依托一個平臺,圍繞一個中心,實現四大目標,結合訥河市法院的大工作特色,把信訪、執行、審判無縫式連接,力爭通過一年的努力實現上述目標,使訥河市法院的信息化水平達到全省一流。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2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現狀。近年來,我區食品安全各部門不斷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系統,部分信息系統還在規劃中。如:自治區衛生廳已建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國家級)、食品安全事故上報網絡(國家級)、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正在建設食品安全風險預測預警與溯源系統;自治區商務廳已建成生豬屠宰監測系統,正在建立生豬屠宰視頻監控系統,規劃建立食品安全應急指揮系統;自治區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許可登記系統和食品檢驗信息錄入系統;廣西出入境檢 驗檢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妝品信息通報核查管理系統、進出口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風險預警快速反應系統、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劑和原輔料使用備案管理系統;自治區質監局建成了金質工程食品生產監管系統、食品生產許可網上審批系統,正在建設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數據報送溯源監管系統。

  (二)存在問題。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未統一規劃布局。 目前全區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普遍未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機構,沒有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未做到統一的受理和處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全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累計14750萬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僅為20xx萬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門信息化系統之間沒有實現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應急聯動能力薄弱。商 務、工商、質監、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已經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統一般局限于本部門的許可登記、信息備案、現場監控等。信息化系統功能單一,互不兼容。

  二、建設目標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建設功能完善、標準統一、信息共享、 互聯互通的自治區、市、縣三級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設食品安全輿情監測系統、投訴舉報協同處置系統、應急處置指揮信息系統和覆蓋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豬肉、蔬菜、酒類產品、 保健食品等品種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匯集全區各 類食品安全信息,實現各部門、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 對食品安全實施科學有效監管。

  三、規劃布局

  自治區建設全區統一標準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食品安全輿情監測系統、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處置系統、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系統、實時監控系統(試點)和食品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縱向上與國家級相應的系統對接,下與市、縣級平臺(系統)聯通;橫向與相關部門的子系統建立聯系,整合現有各部門信息化系統資源,實現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共享。由自治區食品安全辦統一協調、規劃建設、監督管理。各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整合現有資源。市、縣(市、區)相應建設本級平臺(系統)。

  四、工作任務

  (一)建設食品安全信息平臺。由各級食品安全辦負責組織平臺建設。平臺設計為分布式的應用平臺網絡,由1個自治區級平臺、14個市級平臺和109個縣(市、區)級平臺組成,縱向每級節點與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建立橫向聯系網絡。平臺建設充分考慮各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現有系統的兼容和對接,以及數據的融合,為現有系統留有接口。自治區級平臺重點承擔綜合管理功能,匯集來自全區各類食品安全信息,提供決策、分析支持,同時也作為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全區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建成后可以 實時開展風險預警、風險交流、信息發布,有關數據實時入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撐作用。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二)建設輿情監測系統。由各級食品安全辦負責組織建設。通過運用搜索引擎技術、文本處理技術、視頻掃描技術、手機短信平臺以及人工監測等手段,重點開展對網絡、報紙、電視、廣播、雜志、手機短信等的輿情監測,收集國內外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評估預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專家建議等動態信息;查閱專業期刊和文獻,密切跟蹤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評價等研究成果。實現多角度食品安全輿情信息監測、采集、智能分析、處理、預警、上報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動態》、區內外、國內外食品 安全形勢分析等。在自治區食品安全辦的統一協調下,建設自治區級輿情監測中心系統,各級有關監管部門建立分系統,自治區級與各級分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通過系統,充分了解公眾 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重點,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動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實施有效監管措施和輿論引導。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三)建設投訴舉報協同處置系統。由自治區食品安全辦負責組織建設。明確承擔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受理工作機構和相應職責,對外增掛“自治區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受理中心”牌子,落實人員負責相關工作,啟用全區統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協同處置系統,并與工商 12315、質監 12365、商務 12312 等部門舉報系統對接,實現全區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的“四統一”, 即統一受理頁面和編碼、統一受理標準、統一分類處理方法、統一信息報表和數據分析格式,確保“統一受理”數據和“分口辦理”數據能夠實時銜接。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 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四)建設電子追溯系統。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手段的建設,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建立以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豬肉、蔬菜、酒類產品、保健食品等產品在生產、流通、存儲、消費各環節的追溯系統,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點食品品種領域。整合各監管部門現有系統,充分發揮各監管部門的技術優勢,通過推行食品標識和食品生產檔案電子化、推進食品索證索票購銷臺 帳電子化、建立生產環節重要數據報送溯源全覆蓋系統、網絡終端食品信息查詢和投訴系統等技術手段,實現對重點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實現追溯系統的數據和信息統一歸集到自治區食品安全監控機構。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工信、財政、農業、商務、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五)建設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系統。在衛生部門已建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食品安全事故上報網絡、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正在建設的食品安全風險預測預警與溯源系統基礎上,建設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系統,收集與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學評價廣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狀況和隱患,提出針對性的措施,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衛生廳,協同部門為自治區工信、農業、商務、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入境 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六)建立實時監控系統(試點)。在南寧市青秀區餐飲服 務單位開展電子化實時監控試點工作。建立餐飲服務試點單位的 電子地圖,安裝數據采集客戶端軟件和監控攝像頭,實現實時監控,并逐步推進。

  責任單位:南寧市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

  (七)建設應急處置指揮信息系統。由自治區食品安全辦負責組織建設。在食品安全監控機構的.整體框架下建設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區、市食品安全應急指揮中心,建立全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處置聯動網絡平臺和自治區、市、縣三級食品安全應急指揮與處置系統和移動指揮應急系統,包括應急通訊、圖像監控、風險監測、預警發布、問題產品緊急核查與召 回等模塊,具備信息傳輸、綜合研判、指揮協調、資源調配、視頻會商、輔助決策和總結評估等功能,實現全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指揮決策能力。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農業、商 務、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八)加強人員培訓。通過“走出去”和“走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員到區外學習考察,請專家到廣西來進行講課、培訓,與區內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區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訓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信息化專業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

  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 牽頭部門為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協同部門為自治區農業、商務、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和廣西出 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

  五、工作進度

  (一)20xx-20xx 年。

  1.在正在建設的 12331 投訴舉報中心的基礎上,建立全區食 品安全投訴舉報協同處置系統。

  2.建立自治區級輿情監測系統。

  3.建立自治區級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指揮信息系統。

  4.初步搭建自治區級食品安全信息平臺。

  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系統。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

  (二)20xx 年。

  1.完善全區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協同處置系統,覆蓋自治區、 市、縣三級。

  2.完成輿情監測系統建設,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

  3.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指揮信息系統,覆蓋自治區、市兩級。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覆蓋自治區、市兩級。

  5.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系統。

  6.完善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

  (三)20xx 年。

  1.完善全區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協同處置系統。

  2.完成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指揮信息系統建設,覆蓋自治區、 市、縣三級。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設,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

  4.完成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

  5.建設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實時監控系統。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組織協調全區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工作,各級食品安全辦承擔日常工作。 各監管部門明確食品安全信息化專兼職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程 序做好項目的調研和可行性論證。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資金財政投入保障機制。自治區食品安全辦要會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科學測算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資金,積極向國家申請項目資金,爭取給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更多支持。自治區財政要落實好國家項目配套資金,合理確定自治區與市、縣財政分擔比例。

  (三)加強督導檢查。制定詳細的建設方案和驗收方案。各地各部門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評指標,加強對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檢查和督導工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3

  一、現狀分析:

  校區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處縣直小學,隸屬師范附小統一管理。學校按照省級規范化學校標準建設,占地50畝,建筑面積13380平方米,設計招生規模36個教學班,1620個學生席位。現有15個教學班,531名學生,36名教師全部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電腦人手一臺,均外接互聯網,所有班級均新上高標準觸控一體機和實物展臺,學生微機室一個。其他教學、辦公設備逐步招標采購之中。

  二、發展目標:

  1、盡快完成各種教學、辦公設備招標采購,創造高標準的`信息化建設條件;

  2、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學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發揮現代教學設備功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4、培養高素質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創建信息化建設特色學校。

  三、工作措施:

  1、協調縣教育局和招標辦,三月份進入錄播室招標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裝調試。

  2、和有關公司合作,安裝信息化校園管理系統,組織教師培訓,實現內部管理、家校聯系、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網絡化運行。

  3、盡快完成會議室、多功能報告廳設備設施的招標采購,為教學研討、交流、培訓創造良好條件。

  4、邀請教育局電教站領導來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進教學設備、現代信息化條件下課題教學改革、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開展相關專題培訓。

  5、配備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育教學專業書籍,創建教師個人博客,倡導實現學習型、研究型個人專業化成長。

  6、舉辦信息化建設微論壇,開展信息化教學業務研討。

  7、舉辦信息化優質課評選,以賽代練,典型帶動,培養一批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設備的高素質教師。

  8、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上級信息化技能比武,學習優秀教師和先進單位的典型經驗。

  9、選取部分班級,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試驗,加快學習信息技術現代化步伐。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4

  為了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御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效能,錘煉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爭取學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學校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盡管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與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或者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仍然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學校的正規課程的學習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將積極探索學校正規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將研究學生活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領域。

  二、主要任務

  1、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網絡的管理與維護。加強班級多媒體設備的管理與使用;辦公室計算機、打印機的使用,培養教師對信息化設備的規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識,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

  2、建立一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平臺,把現網站的教育、教學、科研資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實教學資源。

  3、及時更新學校數網站。改善目前學校網站信息更新慢的狀況,嘗試在年級和學科中培養一批老師及學生在統一協調指導下,對網站相關模塊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頻率。

  4、建設校長管理平臺,通過相應的管理模塊,實現學校各管理部門利用網站后臺管理,及時發布、更新學校各類管理信息。

  5、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完善教師網站“我的空間”,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網上交流平臺,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創建學習環境和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

  三、基本目標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園網站,更新添置辦公設備。

  2、加強軟件建設。豐富改進學校主頁并定期更新,使學校網站形成較為豐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強應用,服務教學。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開展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四、網絡管理

  1、 加強對校園網絡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2、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絡運行高效、有序。

  五、繼續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與維護,更新學校現有網站

  學校網站經過幾年的積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著問題。本學期將進一步在學校網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臺如何進一步完善等方面,聽取意見,進行修改。

  六、協助學校各部門開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各項活動,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

  協助各部門開展具有部門特色,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整合活動。學校各部門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部門間相互協作的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獨立的分支,任何一個活動都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動,其實就是學校各部門間相互默契配合的體現。信息室在整個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參謀,指導部門負責人合理選用信息技術,充分恰當體現學校的信息技術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5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建立科學化管理體系,促進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的重要舉措,是適應辦公、辦案現代化發展趨勢的選擇,對于提高法院現代化建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結合我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建華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要在院黨組的直接領導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兩高”法院的總體規劃,結合本院的實際,以網絡建設和應用為切入點,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推進本院的信息化建設。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強化向科學要質量,向科學要效率的發展理念,以達到常規辦公無紙化、審判記錄無筆化、流程管理自動化、檔案管理電子化的工作目標。

  二、組織領導

  院成立強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院長徐江

  副組長:王玲李洪海趙廣平楊連洪王麗華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辦公室負責信息設備建設和維修、網站建設和管理、協調軟件開發、信息技能培訓、推廣系統應用,訴訟文書檔案和司法服務等相關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及其他業務庭按相關職能進行日常管理和應用。

  三、加強培訓,提高技能

  我們將采取集中培訓和部門培訓、單獨培訓、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培訓。堅決轉變工作忙沒時間學、歲數大不愿學的觀念。堅持領導帶頭鉆研學習、帶頭實踐應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門培訓、單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立體式開展全員培訓工作。

  領導小組將不定期對信息錄入等相關信息化建設情況隨時檢查,20xx年開始每周通報信息化錄入情況,并將通報結果納入本院績效考評。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兩天時間對全院進行全員考核。

  四、有關要求

  1、領導帶頭學習利用信息化技術。黨組成員、各部門負責人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必須帶頭學習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術,以榜樣的作用帶領全院盡快走上信息化建設的軌道上來。

  2、法院全體工作人員要努力學習盡快掌握信息化錄入技能,并使之應用于審判工作中。

  3、對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影響審判工作的院黨組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批評教育直至停止辦案。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6

  為加快推進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以下簡稱“金保工程”),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政辦[]40號)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進一步提高對“金保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電子政務核心平臺之一,涵蓋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市場兩大子系統,具有支撐業務經辦、公共服務、基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的功能。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要求和信息化相關規劃,大力推進“金保工程”建設,基本形成了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的工作格局,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公共服務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體系、網絡、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區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的逐步擴大,促進就業、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社會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實行,以信息化手段對大量業務提供高效支撐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進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對改進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優質社會化服務、加強基金有效監管、提高宏觀決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縣、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金保工程”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工作任務,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適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社會保障、人力資源開發、勞動就業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務,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硬件設施等資源,依托州政府電子政務內網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網,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分步實施。

  2、統一規劃,規范運作。堅持規劃先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按照規范設計、規范招標、規范建設的要求,實行“金保工程”獨立運行,系統內部信息耦合,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強管理,監管并重。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分級負責、分級管理、監管結合、同步推進。統籌考慮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機制等方面建設,早做謀劃,早定方案,及早運作,同時做好同財稅、銀行、保險及郵政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協調溝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4、省級投資,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設主要采取省級專項資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結合,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方籌措資金。省級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網絡等相關設備配置和全省各項業務統一軟件的開發與實施,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主要用于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辦公場所、機房建設和通訊中心與所屬各業務經辦機構聯網通訊線路租賃費用,以及系統運行維護和項目管理費用,地方配套資金1000萬元(其中州本級200萬元,五縣各160萬元),按照分級承擔的原則,各縣配套資金由各縣財政承擔。

  (二)工作目標

  進一步完善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平臺建設,依托省政府電子政務內網實現“金保工程”省、州、縣三級主干網絡,并逐步延伸到鄉鎮、街道、社區;完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全省統一應用軟件的實施,逐步實現“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設基礎上,從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全面完成項目建設工作。項目實施范圍按照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建設要求,建成覆蓋全省、聯通城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網絡。

  (三)主要任務

  1、網絡系統建設。加快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平臺建設,實現省、州、縣三級主干聯網。縱向省數據中心上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數據中心,下聯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終端逐步延伸到鄉鎮、街道、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站;橫向專網系統內省級數據中心核心平臺、州、縣通訊中心平臺聯接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醫療保險業務經辦機構、就業服務經辦機構;專網系統外聯接地稅等相關部門和銀行、醫院、藥店等相關業務單位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

  2、應用系統建設。根據社會保險五險合一核心平臺業務應用軟件架構及指標體系要求,按照全省數據大集中的原則,整合完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應用。利用備級社會保險業務經辦機構、醫療保險業務經辦機構現有局域網硬件環境,完成社會保險五險合一、居民醫保、新農保及社會保險關系異地轉移接續等全州統一軟件開發與實施,加快推進全州社會保障“一卡通”進程。根據人力資源市場業務應用軟件架構及指標體系要求,拓展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系統應用,利用省州縣職業介紹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現有的局域網硬件環境,實現全州聯網,完成全州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系統業務應用軟件實施,加快全州就業服務信息化管理步伐。

  三、實施步驟

  (一)建立工作機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設由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網絡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州、縣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各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成立項目管理機構,制定實施方案,抽調得力人員,積極開展工作。

  (二)制定規劃方案。結合各地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科學編制項目建設規劃和方案,進一步完善相關軟件等信息系統,根據政府采購程序合理安排項目資金和配置硬件等相關設各及軟件開發。

  (三)組織開展調研。從人社、財政、發改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調研小組,赴五縣開展金保工程建設情況調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設現狀,為具體組織實施奠定基礎。

  (四)分類分步實施。按重點地區和重點業務,分地區、分類、分步實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統業務運行工作;年底,完成項目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務分工

  金保工程建設是全省的一項重點工程,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各相關部門、單位要從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的高度出發,重視金保工程建設,利用我省給予資金補助的有利契機,著力推動金保工程建設,確保按時、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具體分工如下:

  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負責全州“金保工程”建設和實施工作,負責調研、規劃、設計和建設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負責全州社會保險、人力資源市場兩大子系統各項業務全州統一應用軟件的實施及項日培訓工作;負責全州數據大集中核心平臺的管理和數據聯網及各業務監測數據的上傳;負責與外網地稅、銀行數據大集中州級系統的聯網;指導、檢查、督促各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系統運行管理。

  州發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項目建設規劃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內容,對新增建設部分調整項目建設計劃,落實項目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各項工作。

  州財政局按項目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項目建設資金安排,督促項目建設單位抓緊做好項目硬件設備、軟件開發等政府采購工作,檢查、監督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各縣政府負責落實“金保工程”配套資金、辦公場所、機房建設、配備相關人員,確保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牽頭落實本地區社保、醫保、就業各業務經辦機構局域網與主干網的聯網;負責指導、檢查、督促各業務經辦機構信息系統運行和業務管理工作,以及系統維護工作。

  各級社保、醫保、就業經辦機構配合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做好“金保工程”各項業務需求方案編制;按照國家和省核心平臺指標體系及各項業務全州統一應用軟件運行要求,做好業務數據整理、數據上線等相關工作;負責信息系統業務運行、管理及局域網維護工作;負責與外網醫院、藥店等單位聯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網絡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和協調“金保工程”建設工作,并加強對各地“金保工程”建設的具體指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將“金保工程”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全州“金保工程”項目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各縣要成立相應“金保工程”項目建設組織協調機構,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二)政策保障

  1、統一管理。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遵循統一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明確建設目標和重點,結合部門的特點和需求協同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資,發揮最大的功能效益。

  2、確保投入。將金保工程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投入規模。對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從資金源頭上避免重復建設和重復投入。

  3、規范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及省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標準進行建設。

  4、加強培訓。開展金保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建立健全規范的培訓與考核制度。要根據金保工程的建設,分層次、分階段地開展各種專項培訓,有效地推進應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設考核制度。將金保工程建設納入各縣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調動各地各部門推進金保工程應用的積極性,保證全州金保工程的整體推進和目標的全面實現。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7

  法院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傳統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轉變是法院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法院工作層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信息化工作重在建設,根本在推廣應用,具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審判管理網絡化。適應審判流程管理的需要,利用訴訟管理系統,對每一起案件,從立案、審理、結案、評查、執行、歸檔、統計等各個環節都在網上運行,通過程序設定和對應輸入審判要素的規定,實現對案件的全過程監督、全方位管理,實現外網和內網的有機結合。

  2.庭審活動科技化。不斷提升對審判法庭的科技含量,充分優化和整合信息網絡資源,依托數字化監控體系和現成的網絡基礎,建成科技審判法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上法庭”。科技審判法庭是一個集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化音視頻技術、多媒體圖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平臺,構建成一個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可視性好,能適合各類證據舉證的庭審證據展示系統。它能夠進一步拓展科技在審判工作中的應用范圍,使審判工作的各個環節納入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形成一個暢通的信息環流,構成了法院各類資源齊全、充分共享的應用平臺。

  3.人事管理數字化。為了科學識別人才,建立開發《法院人事管理和評價系統》,對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基本情況等要素以文字和聲像方式存入微機;建立測試題庫,采用人機對話的方式,對干警的綜合素質、智能特點和工作能力量化測評,測評參數作為任用干部的客觀依據之一,初步實現人事管理定性與定量的結合,為法院干警的分類管理、使用和定向培養打下基礎。

  4.機關辦公無紙化。推行“網上辦公”,充分利用網絡空間,積極發展電子政務,取消紙質文件的內部發放。各種材料的起草、簽發、印制和政務信息以及下發通知、安排任務全部在網上運作、公布,全面實現辦公無紙化,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節約辦公經費,降低辦公成本。另外,建成GPRS移動辦公系統,外出人員可以利用GPRS終端通過法院單獨的APN訪問本院網絡,進行移動辦公。

  二、增強信息化建設核心競爭力

  第一,制定長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設保障機制。人民法院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應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有長效機制,使這項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一是增設機構,充實人員。為保證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人民法院應增設信息化專門機構,有專門的技術隊伍。這就需要各級法院協調和解決機構和編制問題。二是加強信息化知識培訓。隨著法官職業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法官學習培訓應增設信息化應用和網管人員的`培訓。要結合人民法院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應用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應用層次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開展培訓,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術隊伍。三是制定運行信息化的相關制度和程序。建議上級法院制定統一運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運行程序、法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運行程序,應該形成一整套運行的規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設法爭取地方財政給予經費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設是法院物質裝備建設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局域網建成后,對網絡的維護以及易耗品等的開支,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做后盾。然而,基層法院經費本來就緊張,要在有限的經費中拿出錢來用于網絡建設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對信息化建設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議上級法院應爭取政法專項資金,每年對信息化建設進行投入和改造。這樣基層法院也就容易與地方財政進行協調。

  第三,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加大網絡安全監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電子商務,它涉及到很多審判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系統安全方面,面臨著多種威脅與挑戰。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在安全性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技術人員的專業化技術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現安全方面的漏洞。雖然上級法院信息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內網與外網之間采用物理方式隔離,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采用邏輯方式隔離。并不惜成本對內、外網采用物理方式隔離,主要還是考慮要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員對網絡安全問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基層法院應根據上級法院的要求,針對法院系統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法院網絡安全標準,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這是審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和踐行“三個至上”指導思想的需要。應不斷探索審判數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現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機制,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開展提供創新的手段、平臺和載體。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8

  一、基本情況

  華容縣北景港中學現有教學班15個,教職工96人,學生739人,學校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各種功能教室一應俱全。

  信息化建設基礎方面,20兆寬帶網絡進了校園,每個辦公室和教室都有網絡接口,并且都能夠上網;每個教室都裝有一體機,實現了“班班通”,教師在每個教室都能進行多媒體教學;學校建立了擁有一整套設備的多媒體教室,有1個學生計算機室,臺式電腦50臺,本期為教師購置手提電腦78臺。

  學校現有教師75人,98%的教師具有信息高級技術證,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本科學歷教師55人,占教師總人數的74%;中學高級、中學一級職稱教師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師能夠獨立制作課件,應用多媒體教學。

  二、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設規劃》,把教育信息化建設放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確保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凸現出巨大優勢。

  三、建設目的

  實現學校管理數字化,校園教育信息化,確保計算機及其網絡成為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工作和學習的基本工具,發揮教師利用信息化應用技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為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和管理創造必要而充分的條件。

  四、組織領導

  (一)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謝圣桂

  成員: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發、唐創、鐘磊彬

  向陽、王大偉、肖必星、姚建民、薛為宏、張夢陽。

  專家指導小組:縣技術中心技術員

  (二)工作小組:

  (1)管理應用創新推動工作組:

  施湘平:負責全面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查。

  唐創:負責“學校教育信息化平臺”、“領信教育業務管理平臺和學校管理平臺”等電子OA管理系統的建設。協助人員:張夢陽

  ①平臺模塊數據的上報,平臺新增模塊及更新學校各類基本數據

  ②教師個人空間的建設管理。含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習培訓及心得體會、工作成績、教學經驗、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教育資源。

  ③各項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學教師信息化應用考核細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電子化管理和質量監控(電子備課的指導)。

  ④建立教師試卷分析系統。

  ⑤加強教師培訓。在“領信教育”平臺上開通教師技術培訓專欄,分層次對教師進行操作系統、常用軟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使用等培訓,內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師崗位技能、資源利用、教學平臺應用等方面為主。

  (2)教育教學應用創新工作組:

  肖必星:負責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網站教學教研資源的收集。協助人員:張夢陽、洪權遇

  ①由學校優秀教師建立名師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課堂、專題課堂、名師課堂”開展網絡教學教研活動。

  ③開辟“同步課堂”加強校本培訓。建立各學科教研組空間,負責收集、整理、審核、上傳學科資源。

  鐘壘彬:負責班級管理、學生教育資源的收集。

  ①加強網絡化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網絡校園文化活動。例如:網上主題征文活動、網上主題征畫比賽、學生網上論壇、網上板報、班標等各類班級評比活動。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臺實施“家校溝通”服務,使學校為學生家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順暢的服務。同時設立“親情電話”“綠色電話”為留守學生與父母溝通服務。

  (3)服務應用創新工作組:

  夏勇:負責硬件建設和經費籌措、后勤管理資源的`收集。協助人員:姚建明

  王大偉:負責學校網站的建設維護。協助人員:薛為宏

  向陽:負責學校信息技術設備的維護,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五、建設內容和步驟

  1、通過市縣級信息技術培訓考核的教師占總數的95%以上、通過送培和校本培訓實現。

  2、通過送培方式使網絡管理員和信息技術專兼職教師均須通過教育局的專業培訓后上崗。

  3、高起點建設校園網絡,使校內主干速率達到20Mbps,桌面終端連接速率不低于獨享2M。

  4、采用寬帶光纖連接互聯網。

  5、建設具備以下功能的校園網,連接校園內所有計算機,并在每個教室和辦公地點,以及校內其他公共場所均設有網絡終端。

  (1)能夠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如:Internet連接訪問代理文件傳輸Web瀏覽

  通過上級教育信息網中心網站建立電子郵件系統

  校內BBS和CHAT在市或縣教育信息網上設立主頁和虛擬空間(或主機托管),并保持更新維護。

  (2)能夠通過網絡實現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行政管理:包括會議管理、單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發布、政務信息發布、政策法規查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維護單位的人事信息等。

  學籍管理:包括班級管理、學籍注冊、獎懲管理、分班管理、升級管理、統計查詢、報表打印等功能模塊;

  招生管理:招生計劃、入學報到等;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教學計劃、課表安排、補課調課等;

  考試管理:考試安排、補考安排、成績管理與分析等。

  (3)建有圖書自動化系統

  圖書管理系統:圖書/期刊的采購、編目、流通和查詢、檢索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

  電子閱覽室:使讀者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圖書館購置的各種光盤數據庫和電子出版物,同時可以上網瀏覽;

  (4)具有電子教學實施系統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體教室;

  網絡備課與授課系統:建立以學校教學軟件和課件素材等構成的本地化特色資源庫,為教師通過網絡進行備課提供便利條件,并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在學校資源庫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積累、優化機制,為學科整合提供平臺基礎;

  (5)建有多媒體教學資源制作系統

  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提供網絡化平臺,讓教師能利用網絡的優勢,在網絡上制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系統:包括開發工具和設備,可進行多媒體信息的加工制作。

  (6)與學生、家長、社區溝通的平臺建設

  采用“領信教育平臺”方式,實現與學生、家長和社區的信息溝通。

  (7)以“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為平臺,建立教師個人空間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須安排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網絡日常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并制訂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條例。

  六、經費保障:

  爭取上級支持為主,自籌為輔。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9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21世紀將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根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現制定20xx年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大力推進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推動我校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現代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2、以“教科研”為先導,高標準、高質量實現信息化建設。

  3、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建設原則。

  4、堅持“突出重點、分層推進、注重實效”的工作方法。

  三、組織機構

  成立東升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萬其兵校長任組長、楊開正任副組長),負責統籌規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

  組建東升心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小組(組長由盧娟),負責師資培訓、技術咨詢與服務。

  四、工作目標

  1、20xx年春季開學,五、六年級全部開設信息技術課。

  2、20xx年4月,要高標準通過教育現代化創建驗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術培訓體系。“十五”期間,完成一輪全體專任教師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推進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將統籌規劃,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著眼未來,以信息化建設作為占城鎮中心小學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加快全校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在經費籌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建立多渠道資金籌措體制。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小組要強化超前、科研意識,指導好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要站在科教興國、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制定優先發展的戰略,加大投入,下大決心,花大力氣,采取有效措施,盡快實現學校教育信息化。

  2、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模式。

  從技術應用的初始階段轉向整合階段,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向深層次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落腳點。

  建立獎勵機制,制定相應措施,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堅持“樹立典型、開展活動、全面推動、注重提高”的原則,加快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進程。每年開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評優課、示范課等活動。繼續做好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培養一批典型,以點帶面,力爭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專題報告、研討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創造機會,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學習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課題帶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教學實踐探索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證研究和學生使用計算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兩方面進行研究,逐步形成師生互動、協作自主的多樣化整合模式。

  3、加強教育信息資源的研究,依托市級資源庫,采取多種方式開發教育資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資源庫,爭取成為市級教育軟件開發基地,注重信息資源的科研和應用研究,不斷提高資源應用效益。

  4、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管理,充分發揮其功能。

  要選派責任心強、業務強的管理人員,負責管理、維護和設備設施使用工作,不斷完善設備設施的安全使用、維護保養等管理制度,建立網絡系統和設備設施使用、維修檔案,確保所有設備設施正常運行。

  建立健全信息資源評審和監管制度,信息化建設指導小組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術素質培訓,形成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網絡設備設施管理隊伍,一定要加強對網絡設備設施檢查力度。

  要組織學生學習好《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文明、網絡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網絡教室對學生開展直觀生動的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征文、知識競賽、網上論壇等主題教育活動,注重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安全上網,增強學生自覺抵御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網絡道德規范。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0

  一、建設我院信息化控制中心;

  該中心主要供系統管理員值班監控系統運作,及時處理各類系統問題。同時,如實際工作中需要,可臨時改為重大事件或任務指揮控制中心,供院黨組指揮調度使用。因此,建議提升中心機房系統數據備份能力,購買相應的設備,構建控制中心信息化工作環境。

  二、配置專門技術人員

  法院系統在運行中,需專人專門維護處理系統及操作人員反饋的各類信息。同時,對各部門出現的系統運行故障,需及時進行維修處理。目前,我院僅有一名系統管理員,無法進行輪替,一旦脫崗將嚴重影響法院系統的正常維護工作。因此,建議增加專職系統管理員1至2名。

  三、加大信息化調研力度,為法院審判管理進行深層輔助

  根據多方調查,各地法院均高度重視信息化與審判工作的結合配套。在我院日常工作中,實際審判業務對信息化解決方案需求日益增加,需進一步加大信息化與審判管理調研力度。為完成該項工作,需具有審判業務和信息化技術的'雙向人員。目前,我院該類人員僅有一名,考慮我院今后該項業務需求不斷增大,僅一人遠遠未能滿足實際需求,建議從我院選調一名書記員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以滿足該項需求。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1

  根據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三年建設規劃,我校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大資金投入,構建教育信息化的硬環境。

  1、校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深入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全校共有8個班級,有學生253人,目前學生機僅有22臺,生機比例嚴重不達標,我校教職工24人,計算機11臺,師機比例達不到1:1.學校為了推進信息化工作進程,保證信息技術課程的正常進行,學校將積極申請各項資助,籌備資金,進行購買計算機,保證學生上課人人有機。

  2、校園網。高速教育網絡覆蓋到每個教室,“班班通”覆蓋每一個班級,但是,利用率較低,設立各項激勵制度,鼓勵大量應用多媒體教學。

  3、計算機教室。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運行較慢,無法實現教師主控、電子登錄、文件服務和網絡控制等功能,死機現象嚴重,需要盡快進行系統更新。

  4、學校進一步建立健全資源庫,每一學科每學年上傳資源不少50次。方便老師們查閱資料、在學校局域網內的資源共享。

  5、“人人通”平臺及一課一名師,一師一優課活動大力推進,保證每學年曬課每學科不少于50節,資源上傳沒人不少于20節。

  二、加強軟件建設,提高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

  1、強化信息技術課程。

  我校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開齊開好信息技術課,把信息技術課納入正式課程,每個年級每班每周一課時。我們著力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2、構建信息化平臺

  網站建設:學校主頁設的中心等欄目,做到定期更新。使之成為學校信息發布的平臺,師生交流的平臺,學校檔案積累的`平臺,師生個人成長記錄的平臺

  三、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適應教育現代化的師資隊伍。

  1、加大對教師進行全員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所有在職的教師,均參加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

  2、我校在職教師90%以上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為計算機網絡資源與教育教學相整合,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證。

  3、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學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賓奪主。

  信息技術無論多么優越,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即課堂中學生應永遠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信息技術只能是起了輔助教學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他們之間是互相協作的關系,而不能相互替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的課堂教學,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互相協調,相互促進,絕不能濫用,絕不能喧賓奪主,取代學科教學。

  4、圍繞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標制作教學課件,優化教學設計。我校教師基本實現了備課時,圍繞學習主題展開,篩選信息,巧妙安排,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給學生有利于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和資源,優化教學設計。

  5、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師生是共同的學習伙伴。針對部分教師及學生計算機知識相對貧乏的問題,我們從學習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加強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重視信息技術課程這三個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四、強化機制,確保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確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長期、有效、健康地開展,學校將制定信息化工作長期規劃和近期計劃,形成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建立網絡管理制度,明確職責、權限,學校落實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加大軟硬件設施的投入資金,將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情況跟教師的評優評先、職稱晉升掛鉤。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2

  為貫徹教育局印發《定邊縣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件精神,為了全面推進我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爭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發展,新的跨越。結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學校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盡管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與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或者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仍然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學校的正規課程的學習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將積極探索學校正規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將研究學生活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領域。

  二、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劉建軍

  副組長:陳 鵬 賀 東

  成 員: 王 鋒 孫雪峰 張振華

  三、建設目標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校園網、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師生計算機 。

  2、加強軟件建設。爭取2013年建好學校網站并配備專人定期更

  新,使學校網站形式較為豐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資源庫。也能成為我校師生交流的新平臺。2014年我校要建成縣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力爭2015年我校要建設成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的目標。

  3、加強應用,服務教學。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開展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4、 加強校園網建設。

  (1) 宣傳了解。

  讓教師了解校園網的功能及其對教育教學、課件制作與傳輸、資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讓教師受其?誘惑?,享其?便捷?。

  (2) 加強管理。

  制訂校園網管理制度,堅持?為教學服務?的原則,做到定期維護、不斷完善。(如軟件的升級等),確保校園網暢通。

  (3) 實踐應用。

  5、對全體教師進行全員化培訓。

  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培訓力度,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術水平的教師隊伍。

  四、建設任務

  1、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局域網的優化配置。采用適用的網絡管理軟硬件,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辦公室構建無線網接入設備,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

  2、學校將成立一個信息室,為學校的信息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不斷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形成學校齊全、規范的信息化實驗規章制度,納入我校績校考核管理中。

  3、進一步發揮我校的辦學特點,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探索實現?三維四步?教學與現代教學模式的整合。根據課改推進的需要,完成學校網吧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網絡資源。同時,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學校將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實驗室、遠程教育實驗室。

  4、建立一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平臺,把現有的教育教學、教研資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實教學資源,形成師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機的整合,具備校本特色,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的資源網站。優化組合學校現有的多媒體、音視頻資源信息儲存,爭取和學校教育平臺整合,為師生提供快速查詢下載的服務。

  5、建設學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網站的同時,再建設幾個主題站和班級主頁、個人網頁的'鏈接(以市、縣學科帶頭人為主的站)。為保障學校網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狀況,嘗試在年級和學科中培養一批老師及學生在信息中心的統一協調指導下,對網站相關模塊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頻率。

  6、建設校長管理平臺,通過相應的管理模塊,實現學校各管理部門利用網站后臺管理,及時發布、更新學校各類管理信息,提供學校公共基礎數據查詢、信息檢索等服務,初步實現學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動化,提高協作效率。

  7、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完善教師網站?我的空間?,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網上存儲、網上交流平臺(網絡公文包),使課件管理、文件傳輸、師生交流的網絡化變為現實,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創建學習環境和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

  五、網絡管理

  1、 加強對校園網絡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2、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絡運行高效、有序。

  六、加強信息技術與德育的整合,促進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應用

  學校網站建成后,專門成立德育專網,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網絡,整合了學校學生會、政教處、學校法制專題,同時在網上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借助博客討論開展的視頻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討論回復,通過網絡以動漫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以網絡電視臺的形式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新探索。我們將要更加扎實得配合政教處各項工作的開展,落實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應用,探索信息技術與德育的深層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信息化整合這一契機,努力爭取上級部門對學校德育信息化的認同,并借此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七、協助學校各部門開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各項活動,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

  協助各部門開展具有部門特色,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整合活動。學校各部門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部門間相互協作的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獨立的分支,任何一個活動都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動,其實就是學校各部門間相互默契配合的體現。信息室在整個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參謀,指導部門負責人合理選用信息技術,充分恰當體現學校的信息技術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3

  一、信息化環境的建設方案

  (一)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1、計算機配備方面:保證學生上課每人一機;教師備課用機達到每人一機。

  2、中小學教室多媒配備方面:現在學校已經實現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室基本能夠實現電化教室、微機室的功能。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的部分機房進行改造,使多媒體教室建設工作達到要求。

  3、寬帶網絡校校通建設方面:基本實現“校校通”工程的目標要求。加大校園網的建設,同時,注重發揮校園網在教育管理和教學中的應用。營造最佳的網絡環境。

  4、網絡安全建設方面:建立健全完備的網絡安全制度和技術措施,避免各級各類網絡事故的發生。

  (二)加強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設

  1、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一名同志專人負責,實行包保責任制,確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要緊扣“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師生”這一根本的原則。中心的工作人員更應該提高認識,樹立為教育教學服務這一根本思想;應該增強責任意識,嚴格操作程序和作業規程,模范遵守國家有關的網絡法規;應該自覺遵守學校有關的制度,如采購制度、維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斷地改善服務的質量,提高服務水平。

  (三)加強教師信息素養建設

  強化管理人員、師生與家長的教育信息化意識,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轉變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的觀念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管理人員在信息化建設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須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建立合理且逐步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并組織實施,給予人財物的支持,讓每位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及家長都積極參與,有機地融合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提高信息化水平,熟練運用網絡及應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學習資源建設方案

  (一)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資源庫及其平臺。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為此,建設一個資源充足、種類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種類與學校教學實際不相適應,資源內容沒有校本化、管理無序,可利用性較小,使用效率較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為此,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管理,注重調查研究,征求廣大一線教師的意見,特別是應著重研究校本資源

  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系統。目前應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年內完成原有的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2、應逐步開展案例、課例庫建設,應著重理清現有的各類文本資源、課件資源、音像資源的管理目錄,在此基礎上新增案例、課例庫。目前,我校的校本視頻資源非常缺乏,應著力開展此項工作,為建設“國光網校”做好前期的準備。

  3、著重資源庫與教師的接口、平臺建設,以實用、易用為原則,做到每一類資源都有相應的用戶界面。著重加強校內資源“點對點傳輸”研究與建設,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

  4、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庫使用的培訓,做到人人會用資源庫,天天使用資源庫,真正發揮資源庫的效用。

  5、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設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區。

  6、鼓勵教師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優質教學資源,并將各類教育教學資源整合。通過互聯互通,突破現有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和教學條件限制,使全校都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加強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薄弱課程資源建設,解決開程開不齊和教學水平低下的問題

  (二)實施“數字校園”工程建設。大力推進中小學“數字校園”達標建設,爭取完成學校“數字校園”工程建設任務。

  (三)加強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工程。積極籌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依托網絡資源服務平臺,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共享,加強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所有教師和學生建成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

  三、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

  建設“數字化校園”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教育教學和學習的效率,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為此,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精心組織,大力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模式的探索研究。經常性地印發有關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論文、案例和教學設計,營造學習的氛圍。并在全校范圍內征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爭取每年出版一冊校本的研究論文集。

  (二)與教務處聯合,凡是校內公開課、研討課都必須進行現場錄像,以充實學校的課例庫,每學期對這些課例進行評選,優秀者予以獎勵。

  (三)近期內著重對原有的與現代教育技術有關的幾個課題的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調整,提出下階段的研究目標,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應全力配合,確保為這些課題的研究者提供所需的研究、實驗環境,保證這些課題能順利開展并按期結題。

  (四)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形成新技術、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推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功經驗。實現“班班通、人人會、堂堂用”的目標。每名教師必須利用多媒體設備上課。必須保證每周上課節次為周課時總數的80%以上,每周班級利用信息化設備上課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組織學生、教師填寫好使用記錄上報學校。分管電教領導每周要對“班班通”學校進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寫好檢查記錄表,計算出學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學校分管領導每周要對全校所有班級進行不少于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寫好檢查記錄表。

  四、培訓方案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大引進與培訓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養的領導班子隊伍、專業能力強的技術骨干隊伍、認真負責的電教管理員隊伍和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等“四支隊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努力建設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心。應深入調查與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培訓方式,重點應立足“以用促學”的方針,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調動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絡管理員的積極性。科學合理地解決好信息技術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認定問題,同時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績效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內容。

  (二)以考試為切入點,長期堅持對教職工進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但應逐步改變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方面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網絡安全和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

  (三)組織部分基礎好的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與學習。強調以用促學、自主學習,加強過程的監督,加強交流與研討;除了過程的監督還應重點考核學習的效果,要求參與學習的成員每學

  年都應開一次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討課,每人每學年應撰寫一篇有關的教學設計或論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實現教師具備利用平臺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信息化授課及應用信息化平臺參與教學、科研與辦公的操作能力;信息技術教師具備信息技術授課、課件制作、網絡環境維護、系統軟件使用與維護等操作能力,參與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

  校園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化工程,絕非一揮而就。我們應當在不同時期適時地從全局出發分析學校信息化建設實際狀況,以應用為根本目的,對前期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進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滿足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需求。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4

  一、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校園網工程

  在千兆校園網的籌建設計時,我們首先考慮三個選擇,一選擇1000M以太網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選擇設備與性價比,設備有3COM、聯想D-LINK、清華紫光等,我們選擇中檔的聯想D-LINK交換機、朗訊的光纖和超五類雙絞線,三經過投標篩選選擇一家有實力的公司(技術力量強、施工好、售后服務好、工程造價低)。

  總之,建設校園網要考慮到網絡實用性和今后的擴展性留有余地,因為網絡技術發展的很快,現在有100Mbps交換以太網,再過不久可能就會有10Gbps交換以太網,或更新的帶寬的網絡。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個浪費,以后1000M網絡的設備會大大地降低。到那時1000M網到桌面所花的費用相當干現在100M網到費用。

  二、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我校從1985年開設了電子計算機教學,從當時的純計算機語言(編程)教學,發展至今的應用型教學,從當時的AP-II機分組上機操作,發展至今擁有人手一臺的586以上的機型硬件環境。十幾年來信息技術教學逐步規范、完善。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開發智力,受人以漁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素質教育。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把信息技術教學根據不同內容劃分為理論講授、上機實踐、課外活動三種形式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理論講授:根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理論講授作為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課時的比例應遠小于上機操作實踐。理論的.講授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上機實踐:上機操作的能力的訓練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導、示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室中安裝了網絡教室軟件,實現了廣播、臨控、演示等多種功能的教學手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啟發學生創新探索,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

  課外活動:課外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應分程序設計和應用技術兩大類進行輔導。程序設計課外活動與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相結合;應用技術的課外實踐應把計算機當作信息處理的工具,讓學生在整合學科的所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和信息交流活動。如創作美術作品;譜曲或合成音樂;設計賀卡、電子信箱、公益廣告、網頁;通過Inter進行信息傳遞,資料查詢等等。

  兩年來,我校在組織學生參加省中學生計算機乖有考試均取得較高的通過率和優秀率,在課外活動方面組織學科競賽,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網頁制作賽中也取得顯著的成績。

  三、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視加快硬件建設和信息技術教學外,還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圍繞著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設計、構建主體性教學模式進行教改實驗,并以點帶面,逐步推進。近幾年來還以語文四結合為突破口探索各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根據主體性教學的總課題,各學科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提出相應的思路,如語文學科把整個教學進程劃分為材料感知、問題討論、新知探求,歸納遷移四個有機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提出教學三個原則:

  1、"三給"原則,即給問題、給材料、給時間;

  2、教學法、教能力原則;

  3、媒體選擇的原則。數學學科提出教學程序,即:

  1.疑難情境;

  2.確定問題;

  3.提出假設;

  4.推理;

  5.驗證,并進行了"問題解決"課堂教學設計研究;提出要以興趣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提倡在活動中學習;采用發現式教學。化學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學生好奇心;

  2.思路讓學生講;

  3.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4.化學實驗為學生主體參與提供了大量機會;

  5.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

  4、制作適合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課件;

  5、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中,構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通過教改實踐,這幾年來教師所制作的課件及觀摩課在全國、省、市評比中也頻頻獲獎,教改實驗初顯成效。

  雖然我們在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這只是起點,我們將繼續不斷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實現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5

  一、指導思想

  根據市、區有關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發展的實際需求,以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和整合為核心,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結合我校現有的校園網基礎資源及人力資源,把握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堅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層發展,積極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二、總體目標

  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學校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學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現代化教育設施和教學特色優勢,以科研為先導,以德育為動力,以教學為中心,明確創建標準、強化創建過程、突出應用、注重發展,積極創建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學校。

  三、規劃

  (一)、硬件及平臺建設

  1、生機比達4:1,師機比達1:1。

  2、學校建成一批多媒體網絡活動室和網絡教室,提高對學生的開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學生)空機不空。

  3、學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學習平臺。

  (二)、資源建設

  1、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市、區、校三級教育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形成相應的激勵機制。

  2、加強本校教育資源庫的開發和建設,具有良好的質量,形成一定規模。

  (三)、應用水平

  1、建立學校網站,有高質量的學校主頁、班級主頁、教研組主頁、師生網頁等。

  2、通過校園網絡,實現學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4、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學生主動學習和個性化發展提供有力的學習工具。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專項研究課題,成效顯著;在形成學校特色基礎上,積極帶動周圍學校共同發展。

  (四)、師資隊伍

  1、網管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堅持持證上崗。

  2、中青年教師100%通過信息技術培訓,網絡學習和備課成為教師自我進修的一種重要手段。

  (五)、網絡安全與制度建設

  1、及時建立網絡管理制度,確保網絡安全暢通;應用適當的軟件,嚴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對師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提高他們對不良信息的判斷和自覺抵制能力。

  3、學校通過制定工作計劃、建立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等方式,確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4、經費保證。

  5、學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發展,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的激勵評估制度。

  四、推進策略

  (一)、優化教育資源,推動教育信息化

  1、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應用環境,提高使用效率。寬帶教育城域網使學校獲取外界資源變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師手中的電腦提高其利用價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學校逐步投入,不斷完善校園網絡中心設施設備,添置專業web服務器與非線性編輯系統。另外,根據發展規劃,要更新原來教師使用的辦公用機。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設。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體軟件)資料建設是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規劃方案《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我們將繼續做好音像資料目錄的編英借閱工作。開展好自制電教教材的評比工作,鼓勵教師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課件。建好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音像資料、教學素材、多媒體課件等,實現網絡化發布與管理,不斷充實校園網絡資源。

  3、做好網絡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學校網站的維護與更新。加強對師生進行系統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確網絡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對網絡定期檢查維護,確保網絡安全暢通。網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設好、開發并完善在建欄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聯隊伍和信息送交制度,開辟教育教學信息專欄,讓復合型網站成為教師信息庫、備查處,展示學校素質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強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應用素質

  1.全校教師掌握基本計算機操作及在網上查找資料的能力,35歲以下青年教師能進行課件制作及具體網絡的基本技術。

  2.逐步實現教師無紙化辦公。以熟練運用校園網管理平臺、學校資源網進行教學工作與開展科研工作。

  3.明確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要求,鼓勵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制作計算機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革和實驗。提高教師應用計算機的意識和能力,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4.以學校為基地,在教師制作課件的實踐中、在運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及能力。促進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結合,大面積地提高教師的能力,為全面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導,開展區域性教改實驗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徑。探索網絡環境下互動教學新模式,啟動以建構新型師生關系為目標的互動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積極開展運用網絡實現教與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校與社區互動的試點研究。

  6.尋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開展探索網絡環境下互動教學新模式的實驗,在已積累的相當數量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整體規劃、校本建設、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思路,通過“自創課件、網上下載與市場購買相結合”等措施,系列性地、專題性地集中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

  7.在教育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中,廣大教師要形成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氛圍,培養一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理論的新型師資隊伍,形成覆蓋各科、自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改的骨干教師群體。

  (三)抓常規,充分發揮裝備設施效益

  1、進一步抓好電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現有設備的維護、保養,技術室定期進行維修、保養。鼓勵教師借用,及時做好登記,期末進行檢查、考評。

  2、進一步抓好班級設備的使用。宣傳發動全體教師用好網上電教課登記系統,科學、合理、規范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每次用后及時做好記載。定期公布使用情況統計,教師完成電教課的數量將與教師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掛鉤。

  3、進一步抓好專用教室的管理。加強計算機網絡教室管理。實驗室要做好實驗器材的保管,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制定好各年級實驗計劃,認真填好《實驗紀錄》,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圖書室除了要做好借閱記載外,要開展各種評比活動,加強校、班兩級圖書室(柜)流通,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信息技術教研組要加強學生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認真上好信息技術課,讓學生學習和使用上網瀏覽、收發郵件、文字輸入等技能,組織興趣濃、基礎好的學生開展電腦作文、電腦繪畫、網頁制作等趣味活動,培養和發展特長學生。

  4、根據學校工作整體計劃要求,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并在學校年度(學期)工作計劃中,對信息化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健全信息化設施使用、管理、維護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發展,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的激勵評估機制。

  (四)抓科研,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信息化對現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提出了嚴峻挑戰。網絡教學的嘗試實踐則能加快現有教育思想與教育模式的根本轉變,能為教師進修和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便捷的工具與場所,使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到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上來。我們要利用好江陰教育區域資源的優勢,利用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示范校的優秀資源,大力研究,敢于嘗試,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結合課程實際,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積極嘗試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學實效。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6

  為使我鄉廣大農民朋友及時、準確的掌握覆蓋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相關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奔小康,根據《xx縣20xx年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精神,現就推進我鄉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1.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以中心村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有效推進農村地區通寬帶建設,促進農村電腦、電視、電話進一步融合,逐步提高農村居民計算機擁有量,提高農業領域計算機應用水平。

  2.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信息化機構進一步完善,信息服務專家隊伍更加壯大,信息處理、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服務機制更加靈活有效。抓黃沙坑村、高峰村2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

  3.農民信息化意識進一步增強。結合縣里開展“信息技術鄉村行”活動,組織好農民培訓工作。新發展農村信息中心戶15戶。

  二、工作內容及措施

  (一)夯實農村信息化基礎。

  1.推進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通信企業聯動,采取“政府貼補一點、企業優惠一點、農戶支出一點”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村信息中心戶15戶,對20xx年確立的農村信息中心戶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具體做到:2個行政村信息服務站建設標準達到100%、7個行政村各確立一名村信息員。

  (二)完善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

  1.按照縣農業信息中心的要求,我鄉成立農村信息化工作小組,由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農村工作組人員為成員。硬件要求:有固定場所、有信息服務設備、有信息宣傳電子顯示屏或投影儀、有專職信息服務員;軟件要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績效考核辦法。

  2.大力推進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按照省信息化辦“五個有”標準(有固定辦公場所,有計算機、打印機、電話等信息服務設備,有上網寬帶,有信息服務員,有長效管理制度),抓好2個行政村信息服務站的.建設。逐步延伸建設其它形式服務站,鼓勵在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新農村建設社區活動室、萬村千鄉農家店等場所中建立信息服務站(點)。將農村信息服務站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資金獎補范圍,加大與通信企業的合作,提高建設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聯制度。整合現有涉農信息資源,以村級信息服務站為切入點,對接縣農業信息中心,通聯農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和廣大農戶。

  4.進一步提高“三農”信息工作水平。要樹立農業農村工作宣傳與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農業農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機信息發布平臺,及時向農民發布準確、實用的生產生活信息,全面提升為農信息服務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為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1.加強信息資訊和發布平臺建設。由鄉統一組織實施,以村為主,建立果業、蔬菜、茶葉、油茶、生豬、家禽、水產、其他等8個農民手機號碼、農民固定電話、農民寬帶賬號數據庫,采取短信、自動語音外呼、網頁推送等形式,根據季節和農事發送不同的農業科技信息。

  2.加強信息的交換與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溝通、交流和交換制度。每月定期召開信息員通聯會議。全鄉信息員要根據季節、氣候、病蟲害的變化,及時報送相關信息,每月最少報送一條。信息報送郵箱:xx。

  (四)進一步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1.協助做好“信息技術鄉村行”活動。在全鄉2個有信息服務站建設任務的行政村協助開展“信息技術鄉村行”活動,開展好培訓活動。

  2.加強農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要結合新型農民培育及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等活動,加強對農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各村信息服務站指導農民上網,通過大力宣傳信息致富典型激發農民自主獲取信息的愿望,增強農民的信息意識,提高農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

  農村信息化是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新成就、達到新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結合實際,把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有關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構建資源整合、各方聯動、共建共享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機制。

  (二)強化資金投入。

  鄉財政要適當安排農村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務站、手機短信平臺、農村信息化人才培訓等工程建設。鼓勵和支持其他企業加大投入、積極參與,逐步形成政府和各類企業共同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機制。

  (三)加強鄉村信息員隊伍建設。

  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各村要結合實際推薦一名信息意識較強、寫作水平較高、工作踏實的同志為信息員,于8月8號之前將本村村信息員名單報鄉農村信息化工作小組,由鄉里匯總后報送縣農業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篇17

  為了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御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效能,錘煉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爭取學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學校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盡管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與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或者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仍然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學校的正規課程的學習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將積極探索學校正規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將研究學生活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領域。

  二、主要任務

  1、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網絡的管理與維護。加強班級多媒體設備的管理與使用;辦公室計算機、打印機的使用,培養教師對信息化設備的規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識,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

  2、加強信息報送組織

  (一)向局信息科報送的'信息由各部門統一組織,領導審核,并制定相關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編、審核、報送機制,報送的信息要履行嚴格的核簽手續,確保信息質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專人作為局信息科信息聯絡員人選,具體負責信息報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形成學校齊全、規范的信息化實驗規章制度。

  4、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完善教師網站“我的空間”,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網上存儲、網上交流平臺(網絡公文包),使課件管理、文件傳輸、師生交流的網絡化變為現實,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創建學習環境和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

  三、基本目標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園網站,更新添置辦公設備。

  2、加強軟件建設。豐富改進學校主頁并定期更新,使學校網站形成較為豐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強應用,服務教學。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開展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四、網絡管理

  1、 加強對校園網絡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2、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絡運行高效、有序。

  五、繼續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與維護,更新學校現有網站

  學校網站經過幾年的積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著問題。本學期將進一步在學校網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臺如何進一步完善等方面,聽取意見,進行修改。

  六、協助學校各部門開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各項活動,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

  協助各部門開展具有部門特色,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整合活動。學校各部門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部門間相互協作的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獨立的分支,任何一個活動都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動,其實就是學校各部門間相互默契配合的體現。信息室在整個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參謀,指導部門負責人合理選用信息技術,充分恰當體現學校的信息技術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精選10篇)06-14

信息化2.0建設規劃方案(精選21篇)11-27

信息化建設方案08-18

信息化建設方案07-14

信息化建設方案集合05-18

學校信息化建設方案05-15

高校信息化建設方案10-18

信息化教室建設方案02-28

團隊規劃建設方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