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精選1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
《靠自己去成功》是劉墉專門寫給女兒的書,在這本書中,劉墉和女兒真是無所不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鮮活的語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讀來頗具興味。而綿藏其中的是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
這本書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后,劉墉發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
劉墉很懂得“避而后談”。在“談獨立”這一章節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敘述中不難發現,父親并未因此與女兒發生正面沖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應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著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后進,以理服人的“戰術”可以說百戰不殆。
劉墉還懂得“換位思考”。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于他們人生閱歷、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著”里,作者并為因“代溝”而與兒女發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蘊涵著作父親的一種態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就覆滅在愉悅的氣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鍵問題。“換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著許多師長的藝術。《靠自己去成功》閃耀著愛與智慧的光輝,是一本能給予我們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書。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2
余老師書的序言開頭是一句希望之語,即“我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滿智慧”。
印象中,教育各級主管部門對“教師群體”現狀,多有“恨鐵不成鋼”要求,各類名家或專家論及“教師群體”,往往多為“專業水平不如人意”感慨嘆息,社會上普遍的教師關注,多糾結在教育教學方法、技術和效果上,少有關注教師生活、生存現狀。你一聊社會地位的落差和待遇,周圍就有人用“師德”和“奉獻精神”來壓你,讓人覺得氣短,不敢抬頭。久之,政府、社會、主管的領導們和廣大的教師群體,仿佛都有點“施虐”和“受虐”的病態心理。
勾起牢騷之語,是因為余老師關注教師工作的同時,還記著教師們的生活。“希望每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充滿智慧”,一句親切的叮囑,讓人心頭一熱。當我們談論教師這一職業,或談論教育事業的時候,首先要關注這一個個“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愛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態等等,都需要互相的`關注、關心、理解、幫助。教育教學是一份充滿“愛”的工作。試想,普通老師生活缺乏穩定,對自對人對社會的心態調整不好,能期待他們平靜而清醒地走進教室嗎?教育是“育人”的事業,“育人”首先要“育師”、“育己”,然后才能“育學生”。“一流的教師”才能育出“一流的學生”。由此,無論是從學校、還是社會和國家層面看,教師是第一位的,有全社會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滿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師的成長,生活和工作是分不開的,生活中樂觀、有情趣、自我認同感強的老師,在學校里肯定自信、積極,有個人魅力。同樣,許多工作優秀的教師,他們對生活現狀的理解和對未來的追求充滿幸福感。所以,許多名家、大家優秀的表現和出色的成績,除了用專業理念技術去解讀外,還可從其生活中的個人性格、品質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師的《致語文老師》一書,其長者、智者的風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學,也是個人迎難而上的成長修煉,這修煉的過程,有堅定的目標,有系統的規劃,有艱苦的執著,有挑戰的智慧,有說不盡的苦樂滋味,有沉甸甸的收獲。其修煉的智慧之語,既可心引領我們認真地工作,也可以啟發我們用心地去生活。
我們無論是自愿,還是巧合從事了教師這個職業,注定了此生與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虛幻神奇的道德評價,因為職業的特點,我們的生命歷程真的有些特別。我們需要(應該)掌握更多的文化,我們有機會站在人類思想的前沿,這是我們有時清高的原因;我們肩負著文化傳承和思想播種的責任,我們的工作與其說是教育教會學生,不如說是熏陶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現在和未來,往大了說,我們的事業真的能改變命運和世界;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豐富思想和鮮活情感的學生,我們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復,我們每個教育教學的細節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和人文個性,我們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戰;我們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需要吐故納新,才能與時俱進,很少有職業像我們這樣需要終生修煉和成長。
凡職業,都需要為了生活,從事教師職業也需要“養家糊口”,這點標準不一,爭議不斷;凡職業,都需要有敬業的精神,都可以經營成事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不論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極致。從古至今,“狀元”總是鳳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個人都會有的,為難的是,成功需要面臨各種挑戰,不是每個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堅持下去。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3
當我第一次翻開《病隙碎筆》的時候,目光停留在了每一章節的前一頁,那是史鐵生先生創作這本書時的手稿,字跡清晰流暢。彼時我就堅信,這將是一份禮物,一份俯視著平凡人生的禮物。
周國平先生在解析書名的時候這樣講到:“體況惡化,寫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時間在受病折磨和與病搏斗,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筆,而且縫隙那樣小得可憐!”不得不承認,對于史鐵生本身,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存在。在生命行走的路上,在那些像海綿一般的歲月里,他擠出了智慧,這種智慧,是從疾病的深淵中迸發出來的血液。
《牧靈圣經》的扉頁有這樣一句話“我給你們一條新的誡命: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這是上帝對他的追隨者的希冀,亦或者叫作命令。這是信仰的力量,如果上帝真的可以像他所訴說的那樣愛著他的子民,那這世上又何談災難而言?
史鐵生巧妙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說:“上帝不許諾光榮與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但可怕的是在這個滿心功利的時代,我們的希望何在?當所有人拿著金錢和一顆所謂虔誠的心走進寺廟,向神明祈禱,而又有幾個人祈禱的不是光榮而是希望呢?我們都堅定地認為希望就在自己的內心,甚至說走進廟堂就是體現了一種希望了的話。那信仰與名利的天平就已經傾斜地頹然不平了。
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時代關于信仰的定義已經不再是它本該有的樣子。史鐵生用另一種方式,通過信心解讀了關于信仰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與此同時,周國平先生卻這樣解讀了這些文字:“任何一種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根本困境為出發點,它作為信仰的資格也是值得懷疑的。”
毫無疑問,我支持前者的觀點,至少在現在看來史鐵生用筆作足,已經用他自身的信仰行走過了他的人生。而這種信仰的開端,是沒有以任何根本困境作為出發點的,就像他自己闡述的那樣“不斷地苦難才是不斷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所以,在信仰的問題上,我們的根本觀點應該是從什么時候看起,看了多遠?
如果就困境而言,上帝無疑是公平的,諾貝爾用“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這樣一句話形容人生。我想,再也找不出任何文字能比這十六個字更恰當地解讀生命了。自身對于自身而言,本來就是一種限制,一種突破不了的瓶頸。所以,上帝給了所有人根本的困境,只是每個人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羅曼·羅蘭說:“以死來鄙薄自己,出賣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間最大的刑罰,最大的罪過。寧可受盡世間的痛苦和災難,也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他對信仰的作用做了高度的肯定,但問題在于當我們真正面對我們所信仰的東西時,卻手足無措,甚至無法完整地表述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信仰還只是頭腦中的一顆小芽,從未開花。
還是史鐵生說得好:“路的沒有盡頭,便是他遙遙地總在前面,保持著希望永不枯竭。”這是前人懇切的話語,希望永遠是和信仰并存的。如果沒有希望而空有信仰,那無疑是一個空殼,或者說沒有信仰而只有希望,那也僅僅是一種空想罷了。最可怕的是,這個我們熟稔的生命中,總有一些人既沒有希望,也沒有信仰,那“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么,此結局是可盼的.!”(莎士比亞《生與死》)。對于信仰,料必大多數人抱著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態,也正是由于這種誤解,信仰漸漸成為了有思想的人的標簽。墨西哥有部老電影叫做《美麗的秘密》,它提到:“如果失去自我,你的抗爭結果注定是失敗的。”毫無疑問,自我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資本,當開始正視自我所存在的價值時,人生、感情、關愛,還有思考都不再是更高一層人生價值的體現了。
“只要你往前走,他總是給路。”行走和道路是同一種存在,但天堂與現實總是有著永恒的距離,如果對于每一個步伐都充滿了膽怯,那就不僅僅是距離的問題了,那是沒有了希望,心中就根本不存在天堂。“理智本身是一種信仰。它是一種確定自己思想和現實之間關系的信仰。”(切斯特頓語),就信仰最初的樣子來講,它是一種限制行動的行為準則,對于史鐵生而言,它更是讓他直立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想走的雙腳。
沒有人能像史鐵生那樣勇敢,他的身體是殘缺的,但思想卻始終馳騁在無疆之域。這或許是對信仰最有血有肉的詮釋。“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我與地壇》),如當我發現他手中的筆就是他信仰的具象時,我不由得感到膽怯,能有多少人能把一種信仰表現的這樣恰當得體,并與死亡抗爭呢?
再小的空隙,也是有光芒的。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人能向正確的方向走去。大家都太倉促了,從一開始就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死亡。讓我們將時光退回到創作這本書的年代,那時史鐵生的病情被確認轉為尿毒癥,終至三天透析一次。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他寫下了這種文字,因為他不懼怕死亡,不懼怕痛苦,我想,整本書里的每個字都是有聲音的。它們或深沉,把疾病帶給他的痛苦用一種平和的方式娓娓道來;或淳樸,用常人無法理解的樂觀向上,訴說著他強有力的人生領悟。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4
這個由人組成的社會上,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家事、背景、資質、境遇等等都在社會上出任一個角色,給自己訂立一個位置、一個生活方式、一種幸福的方式,然后就做著,最好能樂在其中,從而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這就是大多數人的人生的意義吧。
當我們擁有一個溫暖但規則的環境,我們可能會膩味,就象對甜蜜的食物。從而想追求些放任、改變的東西,沒有規則框框的東西,讓心性放任表達的東西——所以,我們有文學、有藝術、有唱歌跳舞電影電視等等精神食糧。就象風箏,放出去了還是要回來的,必定我們是人,人有基本需要,如果你不循規蹈矩地做你該做的事情,你就可能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比如吃、穿、住、配偶、孩子等等,這些個東西平時你不會太在意,但一旦失去卻是真的不行。
的確,這個社會有極少數對基本需求完全漠然的神一般的人物,相信這類人物跟常人有本質的差別,天生的差別。他們負責犧牲自己的`常人幸福,創造杰出的精神食糧,這樣大眾的人生就不會太過貧乏。
比如藝術家,與常人思維不同,他們有強烈想表達的東西,但又困擾于自己的人的肉身需求:“叫我來說吧。我猜想你是這樣一種情況。一連幾個月你腦子里一直不想這件事,你甚至可以使自己相信,你同這件事已經徹底絕緣了。你為自己獲得了自由而高興,你覺得終于成為自己靈魂的主人了。你好象昂首于星斗中漫步。但是突然間,你忍受不住了。你發覺你的雙腳從來就沒有從污泥里拔出過。你現在想索性全身躺在爛泥塘里翻滾。于是你就去找一個女人,一個粗野、低賤、俗不可耐的女人,一個性感畢露令人嫌惡的畜類般的女人。你象一個野獸似地撲到她身上。你拼命往肚里灌酒,你憎恨自己,簡直快要發瘋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藝術家脫離尋常越多,藝術成就越高。所以,大凡成就卓越的藝術家都是精神病,如畫家梵高、音樂家舒曼。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說過:“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總之,天才異于常人,他們過著瘋狂的日子,創作出瘋狂的作品。
天才或常人,各自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各得其所。毛姆大概是把藝術比做月亮,把常人生活比做六便士,文中有對畫家的前妻、兒子世俗行為的諷刺挖苦,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畫家為了藝術不再是人,成為神,而那些妻子、兒子還是人。沒有、也不應該有什么道德對錯之分。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5
跟崗培訓期間,宋老師送給我們的書中有一本是《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我如獲至寶。
讀《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是讓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啟發的是錢夢龍老師的導讀藝術部分,即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理論與實踐上,錢先生都展現出一副“舉重若輕,行云流水”的姿態,真讓人神往。錢先生是一個在語文教學上有大抱負的人,經過孜孜以求的努力,經過寂寞與痛苦,他終于達到了一種高度——“舉重若輕,行云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輕輕一措手,實已蘊涵深厚內力,能將理論與實踐如此出色地結合,確實讓人嘆服。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結果,但對學生的影響都是終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對教師的責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心靈上的關懷,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懷,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獲得充分發展,讓心靈之花充分地綻放。
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是如此之快,我們教師就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多一些探索,讓教學方法、教學情景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學中,少一點權威,多一分民主;少一點統一,多一分個性。少一分歧視,多一分尊重,讓學生生命更鮮活。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活動空間,讓其擁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動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主動去迎接挑戰。
作為老師平時要經常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要每個同仁都認同你確實也是比較難的,但不管如何,這些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個什么法,明天發明個什么模式,這些其實是非常可笑的,而發生在具有較多知識的語文教師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們常常在不自覺中就犯了這樣的毛病,以后應引以為戒。錢先生也一直強調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過多的爭執,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別人在概念上對他的“導讀藝術”的指責,正如他自己說的,能把學生教的聰明了,這樣的教學法就是好方法。這實在是舉重若輕的一句話,是高手的“四量撥千斤”。所以,像錢先生這樣從教學上升為理論高度固然是好,但假如暫時達不到這種境界,也不要硬要弄個什么名目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改革的立場。扎扎實實地教書,能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錢先生說:“我是一個精神上的長途跋涉者,我的腳下永遠是起點。”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以此勉勵自己。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6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
通常,我對舊事或名著都是不太感興趣,但是,自從我讀了這本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后,我對名著的觀念就大大地改善了!
這本《城南舊事》是寫英子、惠安館的瘋子——秀貞、爸爸、媽媽、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小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的得先叔、和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這些生活中的人,都陪著英子度過一個幸福與傷感的童年,也陪著我們這些小讀者體會20的老北京的一絲絲溫暖。
林海音的'這本書是充滿著懷舊的感情,童年時的話語中,似乎包含著一層層情緒,書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條,慢慢的流水、緩緩流過的歲月,所有的一切,合在一起,恰恰就是一首優美而含蓄的詩歌。
這本作品是由五個部分構成的: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落了,全書都是以英子——一個稚嫩的小孩微妙的記憶力,去寫整本書。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后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著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為本書畫上句號……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7
德國高中教育以其嚴謹的教學傳統、豐富的課程選擇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作為一名學生,我有幸在這所學校中度過了三年的時光,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學習體驗和感悟。
德國高中的課程設置非常豐富,涵蓋了各個領域。我所在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除了傳統的學術課程,還有許多選修課程和實踐活動。例如,我們有一門名為“全球問題”的課程,它關注全球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引導學生們從全球視角思考問題。這種多元化的課程設置使我在學術上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德國高中的教學嚴謹而深入,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通常會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使我學會了如何批判性思考,并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德國高中的校園文化充滿了尊重和包容。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也能尊重他人的意見。這種文化氛圍使我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尊重他人,并從中獲得了豐富的社交經驗。
在德國高中,我還學會了如何獨立生活和學習。學校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設施,包括圖書館、實驗室和運動場等,這些都有助于我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學校也提供了豐富的課外活動,如藝術節、體育比賽和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使我有了更多接觸社會、了解世界的機會。
回顧我的德國高中學習之旅,我深感收獲頗豐。這里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生活態度、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塑造。我期待著將我在德國高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帶入我的未來生活和學習中,成為一個更加獨立、自信和有責任感的人。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8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沒有貼郵票,也沒有寫寄信人名字的信。蘇菲不斷收到艾伯特的信,因為他的問題使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開。后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從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樹立的哲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課主要認識了羅盤、火器和印刷術這三大發明和它們的作用……蘇菲運用了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的知識,想要解開這些謎團。可是,事實和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剛拿到書的時候,我隨便翻了以下,整本書都是字,連一幅插圖也沒有。我心想:這本書怎么可能在歐洲暢銷三百萬冊呢,不看就知道,一定很枯燥。但花時間看的時候,發現書中的話就像動畫片一樣展示在我的眼前,很多部分我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在看到蘇菲進入少校的小木屋時,我很奇怪一個少校的房子干嘛要建在那么遠的地方;在看到漢密士開口祝席德生日快樂時,我感覺非常不可思議;在看到席德的爸爸知道女兒在監視他卻仍然給她買東西時,我十分感動,盡管他是一個少校。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既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哲學家。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和工作。他或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死后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派的始祖。雖然他長得很丑,但是非常的和藹可親。我之所以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哲學家,是因為柏拉圖是他的學生,也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同時也是夢的世界。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9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聞名兒童文學作家“陽光姐姐”伍美珍寫的書,書名是《外號像顆怪味豆》。
剛開頭我對這本書并不是多么感愛好,可是看了幾頁后我就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這本書中的兩個故事是圍繞某學校學校一年級一個班級里不同性格的兩個女孩來寫的。
第一個故事的仆人公名字叫陳佳佳,她是一共性格自卑,不愛勞動,體形肥胖的女孩子,同學們給她起了一大堆外號:肥肥,肥妹,除減減…… 班里許多男生欺侮她,或者罵她,可是她卻無力抵抗,而且她的學習也不好,常常被老師批平。在家里媽媽為了讓她減肥,嚴格掌握她的飲食;為了增加她的數學細胞,媽媽去兒童培訓中心給她報名學單簧管。開頭的時候她并不喜愛,后來他們班要參與大合唱競賽讓她伴奏,結果她的演奏得到了老師和全體同學的欣賞,并且和班里最強的“女生四人組”和好了,從那以后她開頭學著理解別人和寬容別人,最終找回了自信和友情。
其次個故事的仆人公叫胡晶晶,是班里“女生四人組”成員之一,她是個很美麗的女孩子,由于戴著眼鏡和牙套,所以同學們給她起外號叫“四眼鋼牙妹” 。胡晶晶的媽媽喜愛帶她去參與伴侶聚會,在一次聚會上,她熟悉了鄰班的一個男生,她的麻煩也開頭了,好伴侶懷疑她,鄰班的同學給她造謠,她都難過的`哭了,不過經過了一段時間
之后,一切又恢復了正常,就像胡晶晶自己說的“這就是成長的痕跡”。
我喜愛陽光姐姐寫的這本書,更喜愛書中的兩個仆人公。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想有伴侶,要想得到別人的敬重和喜愛,就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學會理解別人,包涵別人,改正自己的缺點,還要有一顆樂觀進取的心。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0
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里的故事都是平行的,平等的,沒有主次之分,不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讓人放不下,想要一口氣看完,他的這本書就像一杯茶,急不得,一天一個篇章,慢慢品味才有回甘。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平時愛沉默,交談中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淡淡的一個“嗯”字,你以為他木訥呆傻。其實,他的腦海里有許多的一閃而過,他的`一個“嗯”字是為了告訴你:
我在。
這個世界總會有那么一些人,心中有愛,但很少言語。看過很多部動漫,聽過許多次的我喜歡你,但很少聽到我愛你,后來聽室友說,日本的人們一生只會說一次我愛你。或許,就像他們口中的我愛你一樣,他們長時間的不言語,是因為看中說出每一句話的分量,一句話,即一個承諾。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送給荔枝的導航儀中茅十八的一聲聲,陪著她笑著穿過大街小巷,然而只有到了特定的地點:稻城,他才打開情感的門閘,不徐不緩,深情的吐露真心。
等待,有一天,沉默的那個人會為你下定決心開口說上一生的情話。
這個故事,萬變不離母題:愛情,但從小到大,看了那么多的電影、電視劇、動漫、小說,已經產生抗體,一般的故事很難打動人了,但這個故事還是讓我的心里泛起了漣漪,忍不住寫下前面那幾段話。不是尋常的女主角視角,而是以一個旁觀的男性來講述,這樣你看到的世界便不一樣了,更加清明。這個故事打動人還有一個原因:真實。這是發生在作者身邊的故事,雖然經過藝術加工,變化為文字的形式,但并不會影響它的真實性,真情實感自然動人。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1
弗蘭西斯·培根作為英國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想改變社會現狀。青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用寫作拯救人類的思想,一生從未放棄。《培根隨筆》融入了他一生經驗的五十八篇文章,播撒向國家,走進了世界。
《培根隨筆》在政治、人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辯證的討論,面對身邊的社會問題,他尖銳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間表現出他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急于改變黑暗的夢想。一個愛國、平等、正義、熱愛生活的形象在我們眼前逐漸高大著,我們的內心也強大起來。
其中有幾篇文章對我有較大感觸。在《論帝王》中,面對這個崇高而不可觸犯的人,他并沒有畏懼,也沒有花言巧語。他用客觀公正的態度談論了帝王的.原則與做法。他主張約束君王權力,限制帝王欲望,同時對帝王的下屬進行了分析闡述。他的侃侃而談無時不讓人為他的智慧所屈服。
在《論美》中,培根的看法更是獨特。不管是當時還是現代,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消退,不少人對外貌不滿,甚至為此失去信心,但培根說:“天生容貌勝過粉黛胭脂,而優雅之舉又勝過天生容貌。”培根喜歡一切自然的事物,認為做善事使人更美。這對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很大啟發。
厄運是人類最恐懼最厭惡的東西,但培根在《談厄運》中卻提到厄運的好處。“厄運中也不乏種種慰藉和希望”,經歷了一生大起大落的培根,被挫折磨練得更加成熟勇敢,厄運會給一個人帶來好的一面,與厄運斗爭過的人,善的德行更顯著,被打磨后的人生才會露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芒。
培根在洶涌的時代潮流中顯得渺小,然而他的思想成為永不褪色的章節,他睿智的大腦和慈悲的心時刻激勵著我們,鼓舞著世界人民去進行正義斗爭。培根對善的詮釋感化了億萬人民心中的良知。這就是他語言的力量。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2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向往的。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3
樹立用心的心態,摒棄負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堅持正向能量,還有什么困難會困擾我們呢?我想這也就是理查德懷斯曼教授撰寫《正能量》的初衷,書中的正能量就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我比較喜愛心理學,書中講到的數十個案例和實驗,對于我并不陌生,我印象較深的津巴多監獄實驗和治療抑郁癥的額葉切除手術,都就是從心理學電影中知曉。電影《死亡實驗》就就是根據津巴多監獄實驗為基礎改編,這個科學實驗,找來二十個普通良民,隨機分成兩組,八個獄卒十二個囚犯,來模擬一周的監獄生活。
開始時大家嘻嘻哈哈,之后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后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泄個人情緒、最后組織實驗的幾個科學家都被“獄卒”們抓了起來,項目負責人被殺。看完電影后,我感覺渾身冰冷,心里空空的,我開始反思社會主角,大部分獄警一開始,所謀求的也就就是一點尊重而已。
當尊嚴遭到蔑視,獄警開始反擊,各種體罰、暴力輪番上演,社會主角進入意識層面,真真假假參雜其中,人性中惡的`本質彰顯出來,原罪、本罪,我們一向在救贖中生存,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惡就是真的嗎?
我一向認為人性本善,應對實驗的結果,我啞口無言,想法被擊打得粉碎,人性就是發展變化的,劇中“獄警”伯瑞斯原本膽怯、自卑,最后竟然變得十分殘忍,這種性格的轉變,我個人覺得就是自卑,隱藏的“自我”,在獲得權力后,瘋狂的利用手中權力,欺壓他人,借已證實自己的權威,證明自己的成功,或許美國大兵虐囚事件,納粹和日本軍人在戰場的表現,正如這個實驗所揭示就是對身份認同和權力的服從。
培養用心情緒,踏上幸福人生。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4
牧羊人其實是在玩一個叫做《樹林養成方案》的運營類嬉戲,人家沒有家人,總得干什么用來打發時間,所以一玩就玩了大半個世紀。這嬉戲比“種菜不如偷菜”的農場還簡潔,就一個勁地埋種子。牧羊人樂在其中,道理和我們虛擬種菜的“樂在其中”的原理是一樣的:滿意人的建設欲。 這就是借林務官之口所提出的“幸福的真諦”。
幸福是有份量的。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牧羊人的艱辛。埋了20萬顆橡樹種子,最終剩下1萬有用的。那么大的荒地,硬是花了一個人的半輩子才轉變了荒地的狀況。但是這份轉變是值得的,只要荒地變成桑田,無論代價有多大。幸福就是存在著變化之中,假如沒有“轉變”,一切就沒有意義。正因是困難給我們帶來的`沉重,我們所體會到的幸福才有重量。
“單純不等于沒有
“牧羊人的簡樸生活是幸福的”,在影片最終,對此人作出了蓋棺定論。我是這么理解的,動機單純的生活可以造就幸福。但是生活還是要有追求的。所謂i“清心寡欲”并不是無欲,孤獨的牧羊人雖說生
讓知識帶有溫度。
活單調,但是他的生活還是有動力的,有盼頭的。他總是盼著這塊土地能夠蔚然成林。對牧羊人不時地贊美道:“優秀的人格”“純潔的心靈”,而提到戰斗政治等世俗話題時的口吻是帶有厭惡和鄙視的,這讓我等俗人情何以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人生在世,總有世俗羈絆,為情所困,為錢權雖累,為生活所操勞,莫非就錯了嗎?不行能個個種樹吧,以改造大自然為人生唯一的終極奮斗目標。所以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年月中,我們不能被這種詩歌般的田園生活所迷惑。舒適和詩意最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當真正究竟那里的時候,就會像從美夢中醒來一樣,還是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5
《堂吉訶德》是一本有意思的書,它由西班牙天才作家塞萬提斯創作,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堂吉訶德,由于平時里讀了許多的關于騎士的書,因受其影響而經常把自己當做騎士,到處去游歷,經常為人打抱不平,但卻又經常弄得笑料百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
他會把自己的那匹瘦得不能再瘦的那匹馬向別人炫耀說是一匹千里名駒;他還會把大風車看成了一個巨人,還宣布要與其戰斗;他自己做了一個紙頭盔,并且把他當作是世界上最堅固頭盔;他把一個面貌丑陋的農家女想象成了公主……凡此種種,無不給讀者們呈現出了一個滑稽,有趣的人物。
主人公堂吉訶德在書中的形象是活靈活現的雖然有點神經質,但他的身上還是有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在書中,他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和挫折,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越挫越勇,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如果說堂吉訶德的故事是一個悲劇,那么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于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堂吉訶德臨終的一番話與其說是所謂的清醒倒不如說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凄涼,諷刺與無奈。
我想每一個讀過《堂吉訶德》的人,都會嘲笑唐吉訶德的.不切實際,說他總是瘋瘋顛顛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他另人發笑的一面,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他另人敬佩的那一方面,他嫉惡如仇,面對自己的"對手",他總是光明正大地進行挑戰。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想堂吉訶德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當今社會正在漸漸地消磨殆盡。
這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書,它主要是講了唐吉訶德的冒險,把生活中一些不可能的事集中在一起,最稀奇的是,塞萬提斯總有一些不可思議,稀奇古怪,別人想不到的念頭。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6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你知道這句名言出自誰之口嗎?它就出自赫赫有名的英國哲學家、作家兼科學家的弗朗西斯。培根之口。說起培根的名字就要想起他的《培根隨筆》,今天我讀完了這本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深有感觸。
這本書中重點寫了培根對人生、死、財富、健康以及萬物的看法,詳細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也顯示了他的主張,推崇科學、發展科學、崇尚知識。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求知》和《論美》了。《論求知》一篇中說到:”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會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呆子。“就是說要求到真知,就不能太慢,可是如果只是從外表、形式上的求知,那是欺人自欺。但只會照著書本上所寫的那樣辦事而沒有思考創新的只是一個妄想的呆子。培根就是讓我們用心讀書,不要只存在于形式,但不可照搬原書,要學會靈活運用。
《論美》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培根說:”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食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自己形體上的美要勝過任何打扮裝飾,但你的談吐優雅之美更比形體之美要美得多,這種美并不能直接看見,而是要長時間觀察才能發覺,這是本身的一種美。所以培根教我們做人不但要注重外表,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一種內在的品德高尚的美,內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讀《培根隨筆》,讓培根帶你遨游精神世界!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7
早在高一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應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濕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我,同情自我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我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沒什么好推脫的,自我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我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并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于關系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可是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 18
《正能量》這本書就是理查德·懷斯曼所寫的心理學巨作,它告訴我們堅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懼。那么到底什么就是正能量呢,科學的解釋就是:以真空能量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質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質為負。而在《正能量》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正能量指的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本書作者理查德。懷斯曼嚴謹又趣味十足地闡釋了“表現”原理與正能量之間的“親密”關聯,揭示了什么樣的行為模式能夠影響人的信念、情緒、意志力。它透過一系列的訓練方法,提升我們內在的信任、豁達、愉悅、進取等正能量;規避自私、猜疑、沮喪、消沉的負能量。
本書在簡介中明確提出只有改變才能提升正能量!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例如創造快樂的情緒你就會感到幸福;像一個百萬富翁一樣的思考你就會奇跡般的致富。既然如此我們就應怎樣改變我們自己呢?本書的第三章中就為我們帶給了對抗負面情緒獲得心理健康的方法。我們要消除疼痛、憤怒和焦慮,就要表現的'堅強和勇敢。
實驗證明:表現的強壯有力能幫忙人們趕走不好的情緒,激發體內的正能量,而抬起下巴確實能夠讓人鼓起勇氣。我們要學會釋放怒氣,表現的簡單平靜,從而激發出用心正向的能量。正因透過表現的咄咄逼人而降心中的怒氣釋放就是不對的,并且可能會使狀況變得更糟。事實上,有一個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就是表現的彬彬有禮,舉止平和。
透過本書的閱讀,我明白了如何用行為改變性格,如何變得更加自信。我準備運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閱讀《正能量》,受益匪淺!
【高中語文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范文05-01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6篇)01-01
高中語文作文04-29
高中語文作文05-07
高中語文比賽說課稿02-21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03-01
高中語文《哈姆雷特》教案02-14
高中語文教案04-25
高中語文作文開頭05-06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