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可是讀書筆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1
今天起開始閱讀錢穆先生的《中國思想史》一書。此書是1950年應張其昀之約而寫,于1951年完稿,1952年出版,1977年作增添校訂再版。
此書主要概述了中國歷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義,時間上是從春秋中晚期到現代,分為44個條目。這本書只有280頁,這對于整個中國思想史而言,肯定是比較簡略的,本書只做扼要提示和點撥。錢穆著作中可以作為本書參考書的,多達十多種。所以,要想進一步研究中國思想史,就可以參考錢穆的其他專著,像《國史大綱》《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系年》《四書釋義》《墨子》《惠施公孫龍》《莊老通辨》《陽明學述要》《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以及《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等書,而單篇論文則可參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這部《中國思想史》,僅僅是上述這些著作的“賅括而綜合的敘述”。
錢穆治學主張會通,所以研治思想史,他說應注意通史及文化史,故上述著作如果不能一時遍讀,那就至少要讀《國史大綱》和《中國文化史導論》這兩本書。另外,也要注意旁通西方思想。
本書的寫作風格是,力求簡易通俗,可是由此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對各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之處,不容易快速了解。那怎么辦呢?錢先生給出建議,最重要的是“細心玩索”,不要著急,循序漸進,“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節是一節,明得一句是一句”。這看起來不是太慢了嗎?其實如果反復研究玩味思考,長期積累下來,自然就會豁然貫通。這一點正是朱熹教人讀書的方法:“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識得訓詁文義分明為急。自此反復不厭,日久月深,自然心與理會,有得力處。”
錢先生認為,思想可不僅僅是文字,思想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思想是有生命的。在例言中,錢先生說:“無思想之民族,決不能獨立自存于世界。思想必有淵源,有生命。無淵源無生命之思想,乃等于小兒學語,不得稱之為思想。”本書例言寫于1977年,對于當時的中國思想界,錢先生認為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兒學語之病,也就是沒有思想,因為思想失去了淵源也就失去了生命。要改變這一現狀,那就是去追溯中國的思想淵源。這也是錢先生寫作本書的目的:“指示出中國思想之深遠的淵源,抉發出中國思想之真實生命。”
讀了這本書,讀者會有哪些收獲呢?錢先生說:“學者由此窺入,明體可以達用,博古可以通今。”對于中國的現狀,對于民族的.未來,將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尋覓出路。
最后錢先生提醒讀者,“切勿以知道一些舊公案,拾得一些舊話頭,即為了事”。就像朱熹所說:“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卻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又有一種,則一向泛濫,不知歸著處,此皆非知學者。須要熟看熟思,久久間,自然見個道理,四停八當,而所謂統要者,自在其中矣。”錢穆解釋說:“讀書即心急要求統要,此是心不寬。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見出統要來,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實此等統要與天理,仍只是己見耳。但放開心,不責效,又易泛濫;一書看了又一書,一物放過又一物,到底心中還是無所得。故看書須熟看熟思,盡在此書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朱子學提綱》“朱子論讀書”)
既然講思想史,那就先明白什么是思想?錢先生開篇即引佛經的話:“有生滅心,有相續心。”一般人都有生滅心,就是一會兒想這,一會兒想那,并不總是持續地專注地想某一個問題。只有很少時候能做到持續而專注地思考某個問題,這個時候,才算是有了思想。而有的人,對某個問題長年累月地反復思考,甚至付出畢生的精力去研究思考這個問題,他們便是思想家了。那么,什么問題,是我們最關注而又最不容易得到確定答案的呢?恐怕要數宇宙問題和人生問題了。這不僅僅是一兩個思想家關注的問題,而是眾多思想家關注,而且往往關注對象不同,談論的方向不一,結果不一致,于是形成了思想史上的派別。
接下來,就是什么是中國思想史?這很簡單了,作為一個有文化有歷史的民族,在長久的歷史過程中對宇宙人生等問題的思考意見,不斷延續的過程,就是民族思想史,中國民族的思想史也就是中國思想史。放在世界范圍內,中國思想史也只是世界人類思想史的一個派別而已。
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2
1895年,既在中國政治史上是重大的歷史轉折,也是中國思想史的巨大分野,是中國思想史發展脈絡陡然一變的開始之年。
曾幾何時,日本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都是作為“島國蝦夷”而存在的,它受到中華文明的浸潤和輻射,尤其是在中國上層政治人物和知識分子記憶中,對日本始終是無端鄙夷和居高臨下。即使中國遭到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攻擊,門戶洞開,即使中國人已經注意到日本人“效仿西法”,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但中國人始終沒有把對日本的警惕提高到對西方警惕的高度上。
直到1894年,一貫自居天朝上國的清王朝無論在陸上還是在海上,都被島國蝦夷徹底擊敗了,天朝上國的尊嚴灑了一地。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簽訂城下之盟,無端鄙夷突然變成了痛徹心扉的憂郁激憤和恥辱無奈,這深深地刺痛了所有中國人,時人發出了“以中國之全力受困東隅,國將何以為國”的嘆息。從知識分子到政府官員,從保守人士到洋務官僚,人們痛心疾首。“窮則變”,直到此時,在慘烈卻無奈的現實面前,中國人才徹底醒來,“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則甲午一役始也。”自強才真正成為朝野上下的一致觀念,成為社會輿論的核心問題。
在自強成為社會共識的語境下,如何“自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對待異質文明的沖擊,當時人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是采取普遍主義態度,自動向西方靠攏,主動與西方的技術、文化和價值觀并軌,尋求與西方相同的工業化發展方向和追求實力生存法則,簡單說,就是全盤西化。一是采取民族主義態度,只有實現民族強大,才能在世界秩序內維護自身的獨立主權和主流文化。在當時的國難之下,中國人一方面急速向西轉,拋棄傳統舊學,轉向追求西洋新知,西方文化在中國空前擴散。另一方面民族危機也刺激起了中國人的民族憂患意識,顛覆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在這種思想背景下,近代中國人對西方和日本人懷有又愛又恨的矛盾態度。
關于救亡和啟蒙的關系,學術界爭論了數十年,迄今尚無定論,這是個難以達成共識的論題。其實對這個問題的體會和討論從甲午以后就開始了,由于中國社會的.復雜性,這個問題一直無解。當時的人只能邊走邊嘗試,摸著石頭過河,盡量在這二者之間尋求平衡。正當維新變法如火如荼地展開僅僅三年,一場政變打斷了探索的過程。
迄今為止,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還是在協調自強與啟蒙的關系,還是在西方社會發展的軌道上迂回前行。既要追趕西方工業化的步伐,又要盡量保持傳統文化的存續傳承。所以,從這意義上說,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始于甲午戰爭。這條道路將走向何方?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中國思想史》不僅告訴你歷史史實和歷史困境,還引導讀者對照歷史,反思現實,為現實困境求索解決之道。這樣就使書籍的生命力并不囿于過去,更在關照現實。
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3
“無思想之民族,決不能獨立自存于世界之上。思想必有淵源、有生命。”錢穆先生認為當時社會的思想界,正不幸犯了一小兒學語之病。這本書的主旨就是為了指出中國思想之深遠的淵源,激發出中國思想之真實的生命,以達到明體達用、博古通今。
錢先生于先秦諸子之異同說的十分明白,孔子之后,楊墨反孔,孟子歸孔。孟子思想之貢獻在其性善論。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所謂人人皆可為堯舜,然可為堯舜與是堯舜卻有分別。錢先生于此言道:人人皆可為堯舜,非人人是堯舜,孟子道性善,是就其趨勢而言,其內自有一番人文演進在其中,人要想成堯舜,卻需人之努力有為才可為堯舜。此一分別,真是不得不明。與孟子同時或稍早有楊墨,揚子主為我,墨家主兼愛。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兼愛,無君無父也。墨家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別愛,視人之父若其父是兼愛。若從人生界看,固見人生有差別相;若從宇宙界看,則人生將只見平等相。然而人處人生中,真能視人之父若其父乎,人之情感發乎內心,由內心向外不斷擴充,如圓般,有中心,有遠近親疏,因此不煩多論,墨家之思想不能久行于世明矣。孔子后有莊子思想頗與孔子不同,然莊子乃智者非仁者,其思想能多注意到宇宙界,與儒家殊途,以宇宙界觀人生,則只見死與生之隔絕,物與我之有分,人生處處受限制,不免流于消極。錢先生說莊子之書乃衰世之書,可謂至論,此后中國治世則儒術用,衰世則道家興。
對書中問題的認識:韓非子的是與非錢穆先生在本書中所提出:戰國時代的思想是極為活潑的……而韓非的立場則太過狹窄,他的觀點也太過淺近,他只從統治階級的偏面利益來衡量此種分歧復雜的思想界之是非,那自然要全無是處。他對韓非的評價可謂是過大大高于功,認為其思想偏激;僅知君主,不知民眾;強調嚴刑峻法。最后錢穆先生對其的'評價乃為:“先秦學術思想,由韓非來做殿軍,那是中國思想史里的一黑影,一污點。”可謂是對其嗤之以鼻。
錢穆先生于先秦諸子之異同說的十分明白,孔子之后,楊墨反孔,孟子歸孔。孟子思想之貢獻在其性善論。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所謂人人皆可為堯舜,然可為堯舜與是堯舜卻有分別。錢先生說道:人人皆可為堯舜,非人人是堯舜,孟子道性善,是就其趨勢而言,其內自有一番人文演進在其中,人要想成堯舜,卻需人之努力有為才可為堯舜。這樣的分別,讓人一目了然,深有感悟。
書中論佛學的中國化即佛學與宋明理學之關系也很精彩,魏晉南北朝時期,世道衰亂,人心消極,思想界空虛,佛學遂得以傳入,談到這一時期,書中特別提出一個人,即六祖慧能,錢穆先生說其思想乃中國的宗教革命,確實如此。佛教講出世,六組卻將佛學拉回到人世間,所謂修行何必在山林,在家亦可,此與中國傳統儒家學說已很是接近,然而雖一線之隔,卻毫厘千里,佛學終究教人尋個涅槃、清凈,與中國傳統思想有所不同,卻可謂佛教之中國化。由佛學轉為中國之新儒學,即宋明理學,孔子言仁、孟子言心性、宋明新儒學特提出一理字,所提的字雖然不同,然卻是一脈相承,理字只是對以前儒學之擴大與更精更細微的闡述。
最后錢先生提醒讀者,“切勿以知道一些舊公案,拾得一些舊話頭,即為了事”。就像朱熹所說:“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卻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又有一種,則一向泛濫,不知歸著處,此皆非知學者。須要熟看熟思,久久間,自然見個道理,四停八當,而所謂統要者,自在其中矣。”錢穆解釋說:“讀書即心急要求統要,此是心不寬。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見出統要來,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實此等統要與天理,仍只是己見耳。但放開心,不責效,又易泛濫;一書看了又一書,一物放過又一物,到底心中還是無所得。故看書須熟看熟思,盡在此書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
【中國思想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探索04-30
論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對象05-01
走向多元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題討論)思想的位置--重審思想史邊界04-26
專業選擇經驗 中國思想史方向介紹05-07
《管子》之法對中國法制思想史的貢獻04-30
走向多元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題討論)文學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04-27
芻議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生態觀04-28
學術性與可讀性統一的當代中國哲學思想史-讀《當代中國哲學思想史》05-01
思想史的復習教學04-30
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百年研究史略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