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瑞·達利歐《原則》讀書筆記
晚上好,童童。
剛收拾完,現在開始看書,今天的書還是《原則》。
22:13
……仍然沒看完(已經躍躍欲試想看下一本了)
寒意自小腿向上,緩慢、堅定地攀爬,直至整個身體都被籠罩進冬之女神的冰冷吐息里。
才在桌前坐了這一會兒,意志早就逃進被窩里一萬次。低頭看看今天記錄的頁碼(約等于昨天的兩倍),我感受到一種深摯的痛苦。
做人何苦為難自己。真的,何苦來著。情真意切地搖頭.gif
慈善比我想象中難做。捐錢并不比賺錢容易,一丁點也不。
窮人、不幸的人太多了,當你的能力只夠勉強幫助其中幾個人時,你憑什么去判斷,去挑選出,誰更值得拯救呢?
也許最終結果是,你幫了一個,然后沒幫成的其他個,都成了今后日子里,你良心上沉甸甸的負擔。
沒有人是救世主,即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如果考慮到子孫后代該怎么維持富足的生活,也只能由衷地感嘆,再多錢都不夠花。
這個富足不是說一生什么都不用干,而是至少每個后代都能享受充足的醫療和教育,在開始職業生涯時,擁有一筆啟動資金,不用像祖輩這樣,完全白手起家,太過辛苦地打拼。
這大概是人的共性。
無論多么成功的人,倘若他們年輕時吃過很多苦,盡管理智明白沒有這些苦也成就不了他們,在為后代做打算時,只會盡可能地想辦法,讓后代不要像他們那樣,走得這么辛苦。
對于公司的管理者來說,怎么給一個職位找到最合適的人選,怎么讓每個人都能來到自己最適合的職位上,是一件值得慎重考慮的事情。為此做再多心理測試,囊括各個維度的考量,都是相當必要的。
最近我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了一些“類似情境的重現”。有一些問題,我前幾年遇到過,當時我手足無措,采取了最糟糕的應對方式(也許)。
當我再一次遇到這些問題時,沒法不感到難過。
我在想,難道我以為的成長從來都不算是成長,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會重復遇到這些問題。
這種想法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由于我遭遇過這些經歷了,或多或少算是有了點經驗,這一次,我處理得比之前好一點點。
我真的很想說我處理得好多了,但實際上我應對得還是,蠻糟糕的,糟糕得對自己感到憤怒。
今天讀到的章節,正好是講這個內容的。我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什么。看得有點出冷汗。
“對自己感到憤怒”,其實是因為理性在對本能生氣。
大腦里面有兩個“我”,理性的那個我,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行動,但如果沒控制住(陷入狹隘,被情緒支配),就會放任動物本能的那個我撒野,做出理性的我絕不會做出的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當了自己的豬隊友。
理性的我知道,證明一件事情正確,遠比證明“我的意見正確”要重要。
而且追求個人的正確,在很多時候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完美的人,沒有永遠不犯錯的人,但是由于教育,文化,潛移默化地感染,我們好像都公認了,承認自己的錯誤,暴露出自己的弱點,是一種很難堪的行為。尤其是當著很多人的面。
團隊本來是在討論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有兩個人表達出了相反的意見,通常大家就會認為,其中肯定有一個人是錯的。
然后事情就會莫名其妙轉向面紅耳赤地爭論,誰才是出錯的那一個。
偏離了討論的初衷。
實質上,這個時候,如果這兩個人的知識儲備量,判斷的眼光是差不多的,那么根本就沒有繼續爭論下去,分出對錯的必要。
保留分歧,繼續圍繞中心議題,討論下去就好了。
我需要訓練自己,面對和我不一樣想法的人,不是去闡述我的想法有道理在哪,而是先去問對方,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依據是什么,思考的過程又是怎樣。
千萬別順從內心被冒犯的不快,保衛領地一般維護我的答案,這不是動物世界。答案錯了又怎么樣?
一味困守自己的內心世界,要求別人來理解你,卻不去理解別人,最后你只能聽見自己一個人的想法,你會喪失很多,更加清晰地看見這個瑰麗世間的機會。
打開頭腦,去聽,去認真理解別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別人是怎么的一個思維回路。
在要求別人理解你之前,先去嘗試理解別人。
每個人的思考通路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特別擅長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盲點。
還是那句話,你永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理解別人的思考,是一個很好的發現自己思維盲點的方法。
犯錯是痛苦的,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大部分缺點可能是改都改不了的,意識到了也沒法把自己改善成完人。
但這份痛苦,從來都是饋贈,而不是懲罰。
至于饋贈的分量,就看我們能從中發現多少可以彌補的點了。
有些缺點可以自己改過。
有些做不到的可以記住,以后在這些薄弱方面不要依靠自己的判斷,去找那些值得信賴的人,詢問他們的意見。
一個人是不完美,一個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團隊,互相彌補,卻能做出很棒的產品。
還有,不要覺得只有你痛苦。
每次感到痛苦時,都要好好地告訴自己一遍。
不要覺得,因為你不成功,不夠富有,不夠有權勢……總之因為你沒有什么什么,所以你才這么痛苦。不要去猜想那些看似什么都有的人,就一定沒有痛苦。
慘淡的現實是,無論你到達了什么階段,往上,往上,再往上。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痛苦和掙扎之處。
生命不息,痛苦不止,人和人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放輕松,你最近的快樂指數很有可能比某個國家領袖還高點兒呢。
盡量透明地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不要害怕別人的意見和可能會有的指摘……說是這么說,這一點我覺得超級難做到啊。
但我明白這一條的必要性。我遇到過類似的選擇。
不把真實想法表示出來,就不會直面最真實的反饋。平時藏藏掖掖,盡可能委婉地表態,看到別人的回復,才發現“哦好像有一點是我沒考慮到的”,反正也沒說出來,還可以偽裝自己沒犯錯誤。
全攤開來說明白了,錯誤會分外一目了然,想掩飾也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把責任背起來,并且記牢了下次別犯。
不要抱怨你無法控制的東西。這簡直是一個可以無窮無盡貌似“正當”地宣泄負面情緒的黑洞,一旦開啟,就會把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拋得一干二凈。
總有些外界的不利因素存在,既然都控制不了了,還說它干什么呢。這個道理很多人在很多書里講了很多遍,總之萬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我”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記錄幾本書: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
戴維·伊格爾曼《隱藏的自我》
愛德華·威爾遜《人類存在的意義》
查爾斯·都希格《習慣的力量》
丹尼爾·平克《全新思維》
最后一句話,說給你也說給我自己,“你最需要的勇氣不是驅使你戰勝別人的勇氣,而是不管其他人對你有何冀望,你始終堅持做最真實的自我的勇氣。”
晚安,童童。
希望明天是個溫暖的好天氣。
【瑞·達利歐《原則》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我們身邊的達利作文08-11
從瑞吉歐環境創設獲得的啟示05-30
達利與弗洛伊德的關系論文04-30
多媒體與瑞吉歐主題探究的新思考04-29
瑞吉歐課程與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論文05-02
達利園蜂蜜綠荼的奇遇_小學作文05-04
葉肥豐瑞達在岷歸上的應用效果04-28
歐瑪嘉寶安瑞吉:慶典15周年05-03
歐利坨子火山巖油藏原油特征及成因分析04-27
瑞吉歐中國化的教師角色的塑造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