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一、摘要:
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后、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課題。
二、關鍵詞:
學生,就業,經濟,發展
三、正文:
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學生納入其列,隨著近年來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xx年212萬、20xx年280萬、20xx年333萬、20xx年413萬、20xx年495萬、20xx年559萬、20xx年610萬、20xx年631萬、20xx年660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xx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并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么嚴峻,如此龐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后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于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么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后就業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
...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
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
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了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于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么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并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斗,都會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么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于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贊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煉能力、展示才干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干、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干,勇敢拼搏,艱苦奮斗,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局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后并沒有被斷了后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煉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
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群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干,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著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那么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么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和較為深入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在山東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做了調查。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后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調查過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閱相關資料計算后發現:城鎮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說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系,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么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后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么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后,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后,對于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后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并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閑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了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床,接著到教室自習,然后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東大學的自習教室里,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在大四考研失敗后,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里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么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沖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盡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說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于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愿,其戶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臺,使戶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沖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說,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于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著落,經濟拮據,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住在學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么,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么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干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后,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后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里的圖書館、閱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群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占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群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于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據,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里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沖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覺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
對于以上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注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注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后。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愿隨著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臺以后,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以此為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沖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為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類型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為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于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于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于戀愛開支,7%的則用于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于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持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為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兼職盡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盡早了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通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信息、校外媒體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為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說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信息,學生們更希望通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于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系的工作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為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于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說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煉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獲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于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為。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系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為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卷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脫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后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范,這就為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咨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群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咨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置,為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為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里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了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一、大學生為什么要創業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峰期,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為在今后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就業的主流,成為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為此,選擇創業,具體有以下幾點:
1、處于“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2、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于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3、給別人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這種心態,認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于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為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并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
4、成功人士的觸動。比爾.蓋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并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為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5、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于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里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大學生創業有以下優勢:
第一,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三,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四,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
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劣勢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后曾有過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專業如何如何,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大多也只是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像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部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的東西,相反,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卻能切進入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三、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實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組織保證。20xx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并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征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大學生創業還有“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的啟動。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創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應屆畢業生,憑創業計劃書,或到西部邊遠地區從事科、教、文、衛工作,都可向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會申請資助。此外,還有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項目的啟動。據悉,該項目是由中央國際聯絡部、國際勞工組織等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以在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以選修課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實踐參加者:張宇翔
時間:20xx年x月x日
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一直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對于大學生來說與就業緊密聯系著的就是專業的選擇,專業選擇的對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就業結果的好壞,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專業的選擇越來越迷茫,總是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亦或是熱門專業之間徘徊。同時,這也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問題。
短短的幾天,去調查了我們當地的上一屆的大學畢業生,了解到了很驚人的消息:大多數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幫忙做服務工作。雖然在談話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她們會找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會讓自己的大學學歷白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但是我覺得事實確實有些殘酷。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用多維視角和發展觀的思維審視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不難看出現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是發展中、前進中出現的。清醒地分析、科學地把握會找到多渠道解決的方案。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尤其因近幾年應屆畢業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而顯得更為突出了。
關于近年來日益引起政府、社會與學界廣泛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觀點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覺或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而就業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領域,需要真實、可信的事實材料和同樣可信的客觀分析作為基本地需要。根據有關調查表明對于工作與專業的對口程度的估計,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對口率明顯高于專科生的層次。另外對就業信息來源渠道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畢業生從學校獲得的就業信息依然是占主導地位的,從學校獲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從專門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獲得的比例是11.4%,從親戚朋友和熟人介紹的信息中獲得的是10.5%,與用人單位直接談話中獲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談會上得到信息的是8.8%,從新聞媒介廣告上獲得的是4.2%,從企業的招聘廣告中獲得的是3.8%。
一 、當前大學生專業選擇趨勢
(一)盲目選擇,由于應屆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沒有從自身出發,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熱門專業或是父母的要求來選擇自己的專業。
(二)會因為所謂的性別問題而忽視或放棄選擇某些專業。由于舊思想的束縛,認為某些職業只適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棄自己喜歡或或被需求的專業。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一些行業不再僅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對于護士或是秘書這些職業不再僅僅是女生享有的特權,男生也同樣可以從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對于電子行業或是機械等一些其他的行業女生也同樣可以做,也會很受歡迎。
(三)有些同學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隨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問老師,有老師幫他選擇了自己以后的方向,這也是比較盲目的。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和特點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可以看出一些關于大學生就業現狀特點。
(一)女生就業難度大于男生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見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明顯低于男生,面對就業壓力,有相當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認為用人單位選拔不公正導致自己求職難。
(二)理工類簽約情況好于文科類
根據調查結果,理工類畢業生“已簽約”比例為33.9%,“有意向但尚未簽約”的比例為35.6%,而文科類學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分別只有29.6%、14.8%,都明顯低于理工類學生。因為如此,相當一部分學生
(三)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對口個工作。
在調查中有對被調查者提問到: 對于“您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和您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的回答,肯定“對口、吻合”的只有26%;選擇最多的是“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沒關系,卻是我的愛好和特長”,有9%;根本沒有關系的有22%。
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選擇“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新職業不斷的推陳出新和老職業的內涵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很難像以前一樣定位在某一職業方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開始適合從事軟件開發、經營和維護,或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隨著職業發展也可以從事IT咨詢、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非技術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數據分析員、生產研發,甚至投資分析等職業同樣適合他們。智聯招聘網的CEO劉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畢業,在耶魯學的法律,從事過風險投資,現在做了企業老板。
(四)實踐經歷、“干部”經歷讓畢業生加分不少
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工作實習,同時又擔任過學生干部,那他在求職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參加過實踐實習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9.1%,無實踐、實習經歷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僅有13.6%;擔任過學生干部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6.1%,未當過干部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只有24.0%。
(五)多數學生就業心態趨于理性
在困難的就業形勢下,多數大學生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環境做出正確的認識和評估,自動把薪酬標準降到合理區間。
三、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方面高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與社會的實際需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規模效益與個性化培養之間存在著深刻矛盾,學校的評價標準與社會的標準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觀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上大學的家庭成本也比較高,學生和家長的投資回報期望高,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白領、粉領等工作環境好的地方就業,不愿從事條件艱苦的基層工作。 大學生個人原因如下:
(一)、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個人期待,或者說就業預期,主要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的一種估計和預測,涉及對收入水平、就業地區和就業單位等方面的要求、預期和選擇。大學生的就業預期通常建立在大學生對自身能力素質及就業市場兩方面因素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并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理性程度,影響大學生求職的行為和結果,最終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狀況。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一般都能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市場狀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形成較為理性的擇業行為。薪酬一直被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根據此次調查的統計結果,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六成以上(66.10%)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間。
(二)、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1.就業能力仍有欠缺。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
2.社會經驗普遍不足。
3.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有待拓展。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系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盡管特定的社會關系網絡影響了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總結:對于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要越來越慎重,不能因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變,當然在專業已選而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也需要采取措施來彌補。將這一問題與大學擴招直接聯系起來可能具有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說服力,但實際上是對人口因素的一種消極認識。還有在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時,應避免將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作為確定各專業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和標準,而應確立有遠見的國家文化戰略,并使大學教育包括專業設置服從和服務于這一長期目標。
學院:機械與汽車服務工程 姓名:張宇翔
班級:11汽服3Z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每年七月大批的應屆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擠上就業的獨木橋。20xx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xx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495萬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從企業HR和個人兩方面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3528份個人問卷及225份企業問卷。參與調查的個人中,58%為工作經驗小于2年的新人,21%為20xx屆畢業生。
225家企業中有61%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民營企業也比較多占到23%。個人反饋方面,同樣來自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較多,但是比重相當,各占了39%。具體分布數據見。
進一步分析參與調查的個人信息,參與者學歷分布如圖2。
調查發現一,制造行業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較多,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樂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是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心高氣傲”,不是企業“拿過來就能用”的現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業中,應屆畢業生占所有員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體比例分布如圖3。
對企業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制造行業(包括加工制造、汽車、消費品、化工/能源/礦產、出版/印刷等)是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在不到40家應屆畢業生比例超過20%的企業中,有22家屬于制造行業。就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比較樂于“栽培”新人,占到了這些高應屆生比例企業中的74%,高于樣本總體分布水平。
為什么企業不愿意更多聘用應屆畢業呢?以下為HR們錄用應屆畢業生時的主要顧慮。其中“培訓時間長”是HR們決定少錄用應屆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圖4)。
調查發現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互聯網是最好的渠道。
機會不多,合適的招聘、應聘途徑是關鍵。調查顯示,企業HR和應屆畢業生都偏愛互聯網招聘(網絡招聘),其次是針對性的校園招聘。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熟人介紹(企業內部推薦)則是機會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種方式(圖5)。
調查發現三,雙向選擇:畢業生要“專業對口”,HR重“個人能力”。
從學校出來,應屆畢業生們大多(65%)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卻有著清晰的挑選第一家公司的標準。針對我們列出的6個主要考慮因素,應屆畢業生們做出了如下選擇(圖6):
“專業對口”是被選到最多的條件,其次“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應屆畢業生們比較看重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的因素。但是,當被問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內容與你畢業前期望的一致嗎?”,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別很大”,選擇“一致”的比例僅占7%。
專業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專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位電子技術行業的HR經理在接受電話訪談時如此說。“學習能力”正是越來越被企業所看重的“個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還有“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認為“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圖7)。
在這一調查反饋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選擇“畢業學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發現很多的HR吃過“招名校”的虧,他們往往抱怨名校的學生“自視過高”“容易跳槽”。他們也表示在2、3年的培養后個人能力優秀但是出處平平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干”。
調查發現四,應屆畢業生“心浮氣躁”,離職率高。
“離職率高”也是HR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比較大的顧慮。“培養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投入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遠見,在1、2年中沒有被提拔就改投門戶了。”參與調查的HR按照“年畢業生離職人數÷年錄用畢業生人數×100%”計算了自己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失率。該數值小于5%的企業不到一半,27%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流失率大于20%,超過30%的達到18%。
再來看看應屆畢業生給我們的信息——56%的反饋問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過3年的僅占8%的比例。進一步了解他們選擇離開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沒有個人發展機會”和“薪資水平低”是促使他們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個原因(圖8)。
聽到這樣的聲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給與這些年輕人的關注還不夠?或者應該更多了解一些他們的發展需求,盡量創造機會。
調查發現五,應屆畢業生薪資,由學歷決定。
由于應屆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且發展潛力差異巨大。企業在給畢業生定薪時,學歷仍然是一個常規的決定因素。表1為參與調查企業提供的各學歷水平應屆畢業生主要薪資段分布。單位:人民幣,千元。薪資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為不同的學歷應屆畢業生支付的薪資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可見同學們在學校里多花的時間企業也給與了認可。當然,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對薪資的期望也有著明顯差異。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無論學歷均高于他們獲得的實際薪資,如圖9所示。而期望與實際落差最大的是大專學歷(42%)和碩士學歷(22%)。
調查發現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可在一年后獲得加薪。
萬事開頭難,學生們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薪資條件。不過,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企業(本次調查反饋的比例為100%)會在一年后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加薪幅度超過10%的比例高達61%,更有21%的企業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業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特別的加薪策略。從個人方面反饋的比例來看,也有4成的受訪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過10%,其中15%的人獲得了超過50%的加薪。
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氣十足的應屆畢業生熟悉本職工作、了解職場規則,足以讓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潛質。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實實的新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一致贊賞,企業也一定會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實在短暫,但是這一年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講卻尤其重要,很多工作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這一年中學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在這里,我們要請那些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不要那么輕易地就因為薪資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就決定跳槽,而是去認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帶給自己什么收獲。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三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 ,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學愿意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關心的占9%,了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于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于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并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并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于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于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余同學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后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回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后的就業觀之間的沖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于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后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愿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為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并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缺乏時效性。
關于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于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局限于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多,以及高學歷人數的增多,當代求職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的影響,人才堆積,職業上崗比例失調,導致就業難上加難,真是應了一畢業就失業。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求職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漂族越來越多。針對該問題我們隨機調查本院學生對就業問題準備得如何,對將來就業前景的態度,并且將數據總結處理,發現以下幾點:只有xx%的學生有一直關注就業前景,幾乎沒有人想要創業因為需要資金門路關系,xx%的人選擇要繼續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專生認為畢業實習需要關系人脈,專業成績倒是其次。少部分學生認為個人素質很重要,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能否充分的準備就業對當代求職大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決定你是否能在將來的社會生存中勝出。對你將來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問卷調查
(1)調查范圍:xxxxxxx
(2)調查目的:了解xxx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到未來的就業情勢。
(3)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鏈接地址
結果表明本院學生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不是很好,大多數求職大學生都不能充分地準備就業,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雖然政府在不斷地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群,那只是一點皮毛而已,供不應求的現象依然存在。求職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的求職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于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么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么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求職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求職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求職大學生。這將是應屆求職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從整個國家來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國有企業的大量職工下崗待就業,同時,農村富余勞動力正在向非農領域轉移,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樣一來,給求職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2、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畢業生在就業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包括地區結構、專業結構等。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
高校要建立求職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并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4、加強對求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地就業。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對求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讓他們知道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好哪些準備。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形式上,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不要把就業指導課拘泥于課堂,要采用多種形式,如請一些優秀企事業人士做報告,開設模擬招聘活動,還應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組建網上論壇,讓師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
5、求職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
目前就業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競爭,求職大學生要把就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職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另外,求職大學生們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
總之,能否解決求職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此問題,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市場,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更新就業觀念。同時,求職大學生也要及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調查報告執筆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一、調查方式及范圍:
本次活動主要采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于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沖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于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制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于制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于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于制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類型,雇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占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x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范圍。
2、不愿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愿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范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復呼吁,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于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制造業就業中已占682%,在建筑業中占798%。這幾個數據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
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了解和認識。
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后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于以后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度比較少。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3.大學生的職業期望還是比較高。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班級:XXX班
小組成員: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真實了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后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調查對象:學生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學生是處于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為比較符合,31.11%的認為為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為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為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群帶關系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群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說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松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么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愿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說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著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著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并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xx元的范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于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于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二、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么,學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于,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于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墻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說,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后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是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業觀念,但正確不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學校在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業觀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否值得自己去堅持和努力,這樣,無形中便矯正了不良的就業觀念,讓大學生走上的事一條正確的就業之路
5.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著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癥和社會恐懼癥,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為,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 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啟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于畢業生處于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
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已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么?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后,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x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畢業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畢業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畢業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波及范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沖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畢業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
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畢業生。畢業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x、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畢業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畢業生就業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畢業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一、經濟危機下畢業生就業問題剖析
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x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x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畢業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x社會科學院發布的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X年底,將有100萬名畢業生不能就業,X年還將有592萬名畢業生畢業面臨找工作,畢業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二、綜上我們分析得出畢業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兩點
1.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畢業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畢業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畢業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畢業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畢業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并未告訴自己的女友,只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后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的大學是作什么的?我們為什么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煉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畢業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畢業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
由此可見,畢業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供過于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畢業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畢業生的方向及畢業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我國的gdp當中,第一,第二產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第三產業占的比重較少。同時,我國又以出口商業為主,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小商品為主,而這些產業并不需要這種高素質人才。國外恰好相反,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相當發達,正是這中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對畢業生這種搞素質人才,才會大量要求。所以國外的畢業生的需求無法滿足當前畢業生就業要求。所以,畢業生就業問題尤為突出。電子產業,管理業都好似第三產業的范圍,而這些產業正式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大的產業。X年的就業報告分析中調查社會對不同畢業生的需要,大專生占49、16%,本科生占65、52%。研究生占66、66%。研究某一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業所熱衷。在專業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別是工商管理、電子信息、經濟、機械、外域、土建、醫藥、法學、交通運輸、化工、制藥。第三產業仍是前列。
X年由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襲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著百年歷史的銀行相繼倒閉。這場危機同樣波及到了x。我國的市場經濟由于開放度有限,所以受損程度有限。不過,這次危機同樣給x帶來了很x動。我們多年以出口商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顯現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訂單急劇減少,企業虧損嚴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停產倒閉,農民工提前返鄉,由金融危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影響了畢業生就業。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不準備招聘人員了。所以,打部分畢業生面臨無業問題。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賣肉等等。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畢業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三.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究著應對畢業生就業難的各種方法
1.從畢業生主觀的自身角度出發:
畢業生應努力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同時,端正就業心態。
2.從客觀角度講:
畢業生應了解各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與社會多接觸,了解社會需求,關注各類就業動向,從而對癥下藥,為自身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與奮斗目標。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底的深淵,只有選擇面對,際遇才會眷顧我們,我們才能看見明日的曙光。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xx下階層時差時說將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為工作重點來做。x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畢業生們交談。可見,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著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并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可以奏效的。我們必須結合x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畢業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于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并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于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后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并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艷說,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借大學生目前對于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后,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后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后,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說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著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艷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后,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后,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于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于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艷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并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并不適合于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于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并不可取。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于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于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2-03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29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04-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8-10
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9-23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2-24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28
當今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4-26
文秘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18
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