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在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1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于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xxx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2
一、調查內容、對象及其研究方法
1、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專業、性別、生源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共計100份問卷。
3、調查方法:本次調查內容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問卷》,運用網絡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各個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能夠比較合理的反映江夏學生的基本幸福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中發現,年級的不同顯著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男生。性別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別人說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選擇承擔。男生所面臨的壓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對未來有著較高的抱負。作為即將畢業的在學生,大部分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找一個好工作。然而,雙向選擇、公平競爭、自主擇業的市場化人才配置機制給在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大三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學習的功得性使他們對未來期望很高,卻有對未來迷茫。
三、總結與建議
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本質,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與創造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業余生活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切實加強與父母問的溝通和交流,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宜人、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3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真正的強大不僅在于它的武器裝備,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國民對它的認知度。而決定這種認知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NHI——國民幸福指數。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管理者、經營者,我們這個群體對國家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未來。抱著這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秉著實事求是、不懼艱苦的態度,我們設計了這份調查問卷,在暑假做了數量大、區域覆蓋廣的“大學生生活幸福指數調查”,憑借得到的豐富、詳細、真實的數據,和之后認真的總結、分析,最終得以窺見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4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
二、L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幸福的影響因素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在對L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濟體系使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二)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5
學院:XXXX學院
姓名:XX 班級:XXXX 學號:XXXX
近日我小組進行了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活動,全體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次調查活動當中,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任務,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務,找資料,搜圖片,統計數據等,下面就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大學生主觀體驗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感、生活和未來預期。從個體自身的發展來講,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從簡單的學校生活到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過渡期,也是他們完成學業和完善學業的關鍵時期。從社會大環境方面來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各種競爭空前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對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得至關重要。
調查對象:這項研究的總體是北京地區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交大在內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對結果進行匯總,并且一項一項的認真統計,雖然數據量很大,依然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客觀的說調查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北京地區各個高校的學生對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覺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和幸福程度。
調查內容:
1) 性別 2) 性格
3) 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4) 對未來目標 5) 幸福主要關聯因素 6) 戀愛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為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總結:
1,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與父母關系特別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幸福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3,不少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
4,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充實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
5,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與幸福關系緊密,在現在這個商品經濟充斥各個角落的社會,這點的確很讓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不是很幸福,或者說一般幸福。 調查結果分析: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有幾大素,即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境。其中,人際交往與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費上差異顯著次之,專業、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大學生都常有幸福的體驗,但是幸福指數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覺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不幸福。說明大學生這個群體整體是健康的,大學生群體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群體。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關系
眾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有個好的家庭環境,這樣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與父母的和睦程度,調查顯示,只要是和父母關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國者,先治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6
【摘 要】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感和幸福觀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幸福感和幸福觀,使高等學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是目前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幸福需要及他們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尋大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調查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
二、L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幸福的影響因素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在對L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濟體系使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二)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7
摘要:
幸福指數是人們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目前西方很多國家紛紛研究并計劃設立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指標,使它與GDP一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大學作為大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對于其成員——大學生的幸福感,理應給予關注和重視。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家庭、婚戀、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對幸福的追求歷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狀況,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我們五人小組從性別、年級以及整體三方面入手,展開了系列調查。并基于調查,提出增強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研究影響他們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使大學生對幸福有更深遠的解讀,從而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這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2.調查對象:本校大學學生,其中低(一、二)年級20人,高(三、四)年級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總體感覺等自我評定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對目前狀態是否滿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匯總并獲取了所有有效被調查的學生基本資料,如性別、年級等。
調查過程及預想:
由于時間匆忙和實踐經驗不足,我組成員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經過討論,確定了問卷試題。并對四十名大學生(其中每年級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因為人數較少,對于所得數據也許會有所偏差。預先估計,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來源于就業壓力和學習中的困難。調查后,又經小組成員共同統計,得出結論。
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滿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滿意的占15%.上述數據表明有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狀態總體上持滿意或肯定的態度,而有3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的滿意程度處于中等偏下的態度。
對大學所選專業及以后就業預想32.5%的人表示對自己專業滿意,而17.5%的大學生則處于茫然狀態,40%的人則認為專業不滿意對未來就業表示堪憂。這說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并且對未來的發展抱有悲觀色彩。
對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關系、生活成就、人際關系、經濟狀態、精神空虛、現實理想差距、沒有戀愛、沒有參加團體活動(可多選)分別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從中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中,就業壓力首當其沖,其次是學習壓力,再者生活品質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追求幸福做過的努力(可多選),80%的學生表示樂于關心他人,75%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努力學習,45%的學生勤于交友,獲得幸福。只有12.5%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志愿者讓自己獲得幸福。
對現在大學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27.5%的人認為忙碌而充實,60%的人認為普通平淡,7.5%的人覺得不滿意,與理想之間有一定差距。這間接證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并不很滿意。因此加強大學的教育體系以及改善大學活動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開心時解決不幸福能力,40%擅長解決,15%不擅長解決,而45%的大學生不知道是否具備此能力。這些數據很鮮明地反映了我們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問題的能力。
對于覺得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點(可多選),97.5%的人選擇了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87.5%的人認為幸福的人應該努力奮斗,72.5%的人則選擇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學生都認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數的人也都認為只有樂觀的心態是不夠的,需要后天的努力來實現幸福。
對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學生打100分,12.5%的大學生打80~99分,67.5%的大學生打60~80分,17.5%的大學生打30~60分,0%的大學生低于30分。
注:此結果真實有效,且從整體來看,與預測狀況基本符合。
總結
綜上所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感覺自己的生活還算幸福。而讓大學生對自己感受的不幸福進行歸因時,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歸因風格: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如就業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運氣不好,社會競爭激烈,課余生活單調等;另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歸因于內部因素,如人際關系太差,主觀努力不夠,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精神空虛等等。在內因與外因之間,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導致自己不幸福的內因排列在最前面,這反映了大學生對于幸福認知的一致性,同時也說明個人努力、明確的生活目的感,對精神世界的明確的理解、預測和內部的控制對于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樂感對生活質量高低的影響是不容質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生活充滿樂趣。然而,面對同樣狀況,不同的大學生的快樂感程度卻有所不同。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態以及自己追求決定的。比如有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后前程似錦,有的大學生覺得可以養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極心態。由此可見,一個天性樂觀豁達、凡事易于滿足、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未來的人相較于具有悲觀的心態的人的幸福感要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個人所特有的內在心理特征,是影響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內在原因,也是影響一個人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原因。從問卷調查他們對幸福進行的主觀定義中,我們進行總結認為人格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越來越強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們似乎顯得無可奈何。寒窗十幾載,好不容易擠進大學的校門,如今就要走向社會,面對父母的期望,面對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偏差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不幸福感的產生也因此而生。
就業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一方面也來自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平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和諧的心理狀態,從心理上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減少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3.重要的生活事件會引起幸福感的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響了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當大學生遭遇掛科,失戀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抑郁、悲觀、無助等消極情緒,導致幸福感降低。但個體的幸福感一般不會長期下降。同時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認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會使幸福感提高,最終其幸福感會穩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標。調查表明,無論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都把生活目標作為影響自己幸福觀的因素。并且在對自身的不幸福歸因時,認為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是導致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目標,大學生會整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而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對自身的判斷,使自己對生活更加迷茫,從而帶來循環效應,加劇了大學生的煩惱和負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5.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不可否認,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個人幸福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正確幸福觀的物質前提。一個生活在物質匱乏社會中的人,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不可能會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對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覺,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質財富應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別比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這與男女生未來的社會角色有一定關系。調查中,只有17.5%的人為自己的經濟狀況煩惱。應該說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在此方面的關注度應該會增加。
如今的大學生現在所持幸福觀點中容易把吃喝玩樂、揮霍金錢與幸福混為一談,幸福價值觀偏頗。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是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沖擊和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對正處于人生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無不憂慮地看到,大學生群體在幸福價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似有抬頭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幸福就是吃喝玩樂,幸福就是為所欲為、揮霍金錢,甚至有人癡迷那種"不修今生求來世"的錯誤觀點,對身體和物欲的滿足成為學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這些觀點否認了幸福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和創造來獲取、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努力拼搏的過程。學生體驗幸福的過程、態度和情感不正確,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對大學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議:
1. 要重視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與其他因素相比,主觀幸福感更多的依賴于人格。例如個人的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標。外傾性的人能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幸福,培養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喜歡并相信自己,恰當的認同和接納別人,能夠理性的面對和接受現實。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斷地汲取知識,知識可以讓人聰慧、充實更能體現自身素養。
2. 積極的改善社會關系,尤其是舍友關系和朋友關系。要能正確處理得到社會支持與付出社會支持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一個集中反映。它關系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因此通過擴大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觸人群,改善人際交往關系。
3. 職業生涯規劃。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幸福指數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大學生希望在畢業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應該盡早的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并據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不斷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讓自己充實、自信,提高幸福指數。
4. 休閑。要學會在忙碌的學習中分出想當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上的休閑。例如參加體育鍛煉,看電影,參加社團活動,聽音樂,參加志愿服務等。這些工作都能增加個人的身心健康。
5. 培養積極情緒。情緒是人們看待和處理事物的一個放大鏡,好的情緒總是作為一面積極的暖色鏡來加工所面對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經常去聽、看、經歷一些能夠激起積極情緒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漸漸的處于一種良好情緒的循環圈中,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對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議:
中國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僅影響其個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取向,所以社會各方要給予共同的關注,并做好其協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視增強其自我效能,讓同學在價值展現時,體現快樂,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估計和期望,提高學業成就,而學校應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中的積極因素。去感受生活,體驗幸福。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扭轉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此外,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和幸福。大學生作為沒有經濟獨立的群體,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親子關系密切,更能體驗幸福。
我認為。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發展方向、對社會實踐認知的啟蒙期,此時可塑性極強,如果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取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從人的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個性發揮與中國大力提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讓同學們去積極地奮斗,而把艱苦的過程轉化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8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04-17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04-27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8篇01-20
幸福感調查報告01-12
幸福感悟作文02-15
幸福感言句子11-09
結婚幸福感言12-18
大學生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大學生調查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