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希望了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我們需要調查清楚情況,調查結束以后,還需要寫調查報告。那么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教育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1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于是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次調查采用采訪法。通過采訪,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71%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6.4%。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于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很多學生愿意留在家鄉建設家鄉,為家鄉人們過上幸福生活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學內容有些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尤其是小學從三年級開英語課,但很多小學校里英語老師數量太少,導致老師工作量太大,出現了“一人多課”的現象。一些老師竟教全校學生的英語,可見工作量之大!由此導致教師不能安心工作
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縣、鄉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愿鉆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很多骨干教師不愿意呆在農村,調至鄉鎮或縣一級教育機構,這是因為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發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據調查,76%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就學生資源而言,學生基本上出了課本教材沒有課外書可供閱讀,學校里也因自身經濟、書目價格太高等原因無法大量購進閱讀書目供學生閱讀,這就導致閱讀視野很窄,
4、家庭問題
在西部農村,父母為了維持家庭這種開支,相當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由于隔代的關系,爺爺奶奶們大都很寵孫子孫女,對他們溺愛有加,這對孩子的成長,性格的形成都極為不利。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較為普遍的現象是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調皮,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他們,任他們由著性子來,一位有一個6歲小孫子的老人說:“沒辦法,爸爸媽媽沒在家,我們根本管不住他。”
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
三、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于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
第二,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并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
第三,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靖遠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2
一、小學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某某小學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小學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小學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后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并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某某小學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初中,為初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某某小學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后,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學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布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于或高于重點學校。
2、理順關系、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盡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并按規范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某某小學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松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松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于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余時間。
三、今后的設想和建議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并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某某小學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某某小學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某某小學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學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后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初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并舉,提高某某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學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為依據,按照《小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范有效地進行,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
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
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4、要健全聽課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小學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某某小學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小學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此外,要對某某小學實施嚴謹的英語教育:首先,要充分認識英語入門的重要性,緊迫性;其次,實施英語教育是‘三個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緊制訂開課規劃;最后,必須認真研究教學策略。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3
一、教學教研工作現狀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踐,教育觀念逐步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得到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在呈現出新的面貌。然而,就總體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課程改革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課程改革發展不平衡。
具體表現為城鎮與農村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咎其原因,一是地理條件及設備設施的差異,導致了大部分城鎮學校的發展優于農村學校;二是由于管理水平、改革意識和教師素質的差異,使客觀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存在較大反差。
2、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大。
通過大量的聽課調研,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灌輸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師生間的互動僅限于簡單的“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無價值問答,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空間小,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學習這些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則很難見到。這一現象在農村小學相當普遍。
3、教研活動開展不力。
首先,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多為聽課、評課、說課的"三課"活動,除此之外難以見到其他活動形式。
其次,活動實效性差。活動前目標不明確,方案不具體;活動中參與程度低,交流質量差;活動后缺少總結歸納,對改進教學的作用不明顯。
再次,活動的次數不足。少數學校在教研活動的次數上沒有達到基本要求。
對策與建議
加強學習,深化認識。
新的《義務教育法》中,已明確指出"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家鼓勵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等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可知,對于實施新課程、推行素質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種教學研究層面的要求,現在則已成為一種法律的規定,必須在教學工作中貫徹執行。
2、繼續加強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操作層面的研究,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1)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一是在備課階段加強對目標的研究。要能夠將數學學科的總目標和學期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并從目標的育人功能出發,去選擇實現目標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否則,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的教學將是一種盲目的教學。
(2)處理好“四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四維目標中,前一個目標屬知識技能目標,后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程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屬于“過程性目標”。傳統教學只重前者,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只重過程而不重雙基落實的現象。兩種作法都偏離了課堂教學的正常軌道,都不利于課程改革的正常推進和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牢固樹立課程與結果并重的意識,并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與相互促進。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①創設有效的情境。一是趣味性和問題性的統一。通過趣味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創設情境的本質所在,因此,教學中可用掛圖、語言、故事、比賽、游戲、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出各類情境,但要注意避免只重趣味性、淡化問題性的作法。
②讓學生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習數學模仿學習、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們應當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既要看到傳統教學中過于偏重前兩種方式對學生發展的消極作用,也要看到其效率高和示范性強的積極作用;既要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習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也要明確其適用條件和范圍。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再去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靈活選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③處理好三個關系。
首先是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的關系。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創設、提供了必要的學習情境和條件后,對于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探索或合作交流去解決的問題,要敢于放手讓他們去自主探求發現,在這種發現的過程中去收獲知識、發展能力和體驗成功的;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容易由學生自己發現(較隱含的)或沒有必要讓學生自主發現(如規定性的)的知識,則可以采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即教師在關鍵處進行突出重點和提示規律的講解,否則,將出現無價值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課改初期,很多教師反映他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段時期過去,學生的成績不升反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
其次是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即在合作學習之前,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是處理好操作實踐與理性思維的關系。
④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發展。一是評價時要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二是在評價中,尤其是過程評價中,既要體現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又不能使評價復雜化;三是要明確書面考試仍然是一種最客觀、最有效、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的評價方式。
3、扎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為了切實解決前面所述的若干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只有深入扎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深入開展校本教研要突出“以校為本”的特征。活動中要從本校本班的學情出發,對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規的“三課”活動之外,還應增加專題研討、集體備課、經驗交流、總結反思與課題研究等形式;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
(2)積極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①師——師交流。一是開展校內的結對幫扶活動,尤其要加強已有新教材使用經驗的教師與本期才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二是邀請優秀教師上示范課。 ②校——校交流。即通過開展校際之間的教研交流活動,達到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③積極參加各級公開課、觀摩課聽課活動。通過參加校級、縣級、市級的各種優質課觀摩活動,吸取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自己對新課程的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方法技能。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4
前言:
音樂與我們每一個人的關系實在太密切了,人文素養又與我們“人的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音樂傳播的渠道有很多,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音樂,這些音樂將會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教師有效的運用音樂課堂中的教材針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動學校的發展,將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線的音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驗,根據課改理念,深刻的感受到新課程給我們的音樂課堂、音樂生活、音樂工作帶來的變化、生機和活力。
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社會、家長、學校更多的關注了孩子的.音樂技能,對于音樂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卻是忽略的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普遍重視的是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精神世界的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一直是兒童藝術教育中相對薄弱,甚至被冷落的一個領域,人文素養的開發和培養將直接影響孩子的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
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本市各鎮部分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家長。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面向全市各鎮,寄、發調查問卷共300份,收回問卷200多份,從中隨機抽取了100來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1、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家長對這個課題的四種態度
調查表明,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家長對在小學音樂中培養人文素養表示贊同占68%;比較贊同占30%;可有可無占2%;不贊同0%。
2、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家長對在音樂教育中培養人文素養效果的評價
調查表明,小學音樂、藝術教師認為效果非常滿意的占10%,認為較滿意的占36%,認為一般的占38%,認為不滿意的占16%。這表明,小學音樂、藝術教師的工作還是任重道遠,教師將要進一步探討音樂教育的有效性。
3、學校對音樂教師工作的支持態度
調查表明,學校對音樂、藝術教師工作非常重視的占18%;比較重視的占68%;不重視的占14%。可見,絕大多數學校對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端正的。
4、學校音樂、藝術學科制度建設
調查表明,認為學校音樂、藝術制度是健全的占12%;基本健全的占54%;不健全的占28%,完全沒有制度的占6%。這表明,學校對音樂、藝術學科的制度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5、學校對音樂、藝術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
調查表明,學校對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培訓經費投入較多的占13%,投入一般的占44%,投入很少的占38%,完全沒有投入的占5%。著表明,對小學音樂、藝術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不同學校差異較大。從總體看,仍然缺乏足夠的經濟保障和支撐。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11-08
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03-20
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04-27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3-10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3-07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6-09
最新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4-29
小學體育教育調查報告04-27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4-20
小學生教育調查報告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