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優(yōu)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 1
朋友們:
相信大家對天門山并不陌生。1999年11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完成了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溶洞的壯舉,天門山的名字一下子走進了世人的視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門山的風采,今天,你們終于如愿以償!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并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并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guī)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氣象獨特,門洞奇絕,植被豐富,歷史悠久,是歷史文化與佛道文化的神秘載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為了加快張家界旅游開發(fā)的進程,天門山正處在規(guī)模的開發(fā)建設中。有的景點尚未正式開放;世界最長的天門山索道以及天門山寺正在籌建之中。
那么,天門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覃功炯先生認為是“漏斗”溶蝕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天門洞東側地形微向西傾,西側地形微向東傾,向斜的核部正對天門洞道。東西兩壁為兩條走向320度左右節(jié)理所切,同時有一條走向40度的節(jié)理在天門洞處與其相交。洞頂的兩處巖溶漏斗也對巖溶過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順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動,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順著地層的層間裂隙朝著向斜的核部匯集下流,長期不斷的溶蝕過程使局部崩塌,最終使兩組溶洞并為一體,形成了天門洞。但是,也有人對此產生異議:天門洞照此理形成,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塊巨大的平臺,這些巖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嗎?所以說,天門洞的形成至今還是未解之謎。(天門山寺)天門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稱云缽庵、靈泉院、嵩梁堂,明代時,因擇址不當而屢遭風摧又常遭水荒,才將天門山寺從東部山頂遷移至此。以前這里古木參天,濃蔭蔽日。
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進門為大佛殿后面有觀音堂,兩邊六間平房,最后一棟是祖師殿,規(guī)模宏大。民間概括為“三進堂、六耳房,磚墻鐵瓦鍋如壙”。山寺原建筑十分講究,飛檐翹角,雕龍畫鳳,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薩等。還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鐘一口,一座七級石塔和一個大化錢爐。據碑刻記載,自清乾隆至民國五年的163年間,天門山寺共修葺過七次,香火曾盛極一時,湘鄂川黔邊境十多個縣的信徒絡繹不絕,都來這里進香拜佛。現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規(guī)模地修復天門山寺,昔日的繁華又將重現。(龍頭巖)這叫龍頭巖。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巖面臨百丈懸崖。據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后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巖是觀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臺。明代岳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小山歷盡到高峰,萬仞天門咫尺通。仰望蓬萊紅日下,遠瞻廬阜白云中。蒼崖突兀松杉古,曲經迢遙馬跡空。欲造最高峰上立,飛騰須是仗天風。(赤松峰金水池)這個小水池,長約1.3米,寬0.6米,深僅幾公分,無論怎樣干旱,池水終年不涸,據說這是遠古時期神農皇帝的雨師赤松子煉丹的金水池。北面絕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頂時有云霧繚繞,像灶膛升起的青煙,相傳是赤松子煉丹用的灶。前人有詩:“荒煙杳露處,昔有仙人處。遺跡留丹灶,還疑常來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電洞,傳說赤松子煉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還要借助雷、電才能達到一定的火候。(野佛藏寶處)天門山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兒,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謎,代代相傳,沒有人破解。一是天門洞開之謎,二是鬼谷子顯影之謎,三是山頂翻水之謎,四是野佛藏寶之謎。傳說這大櫸樹下就是當年野佛藏寶處。清光緒《永定縣鄉(xiāng)土志》“天門山”篇有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佛為闖賊余黨,事發(fā),削發(fā)為僧,竟逃天誅。”野拂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準備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但形勢急轉直下,農民軍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終于憂患成疾而逝。據說,臨死前,他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并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盜、香客和天門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門朝拜,實際上是為偷窺地形,尋找寶藏,但都空手而歸。財寶究竟藏在哪里?始終是個謎。
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 2
天門山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qū)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又名云夢山、方壺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主峰米,1992年7月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fā)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里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DD新遂邊陲特別區(qū)。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天子閣)朋友們,登樓之前,不妨先讀讀門口這塊《天子閣賦》。大家注意,這塊匾額豎畫大師關山月先生書寫的,1998年5月20日,年過九旬的關山月先生登上天子閣后,神思飛越,笑不絕口,欣然為閣題字。以后,他作了幅張家界長卷圖,在香港展開,轟動香港。有人評價說:關山月晚年藝術輝煌是在張家界完成的。
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 3
天門山古稱云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qū)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 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 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 天門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余米。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巖層向 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巖石破碎崩塌,最終于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qū)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
天門山是國家5A級旅游區(qū),更有著“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湖南新瀟湘八景、中國自駕游百強景區(qū)、中國網民最關注的十大景區(qū)”等多項榮稱。
天門山獨特的喀斯特臺型地貌舉世罕見,為四周絕壁的臺形孤山,幾公里之內高差達到 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山頂部分相對平坦,面積達2平方公里,山頂森林覆蓋率達90%,奇石異木繁多,擁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珙桐群落,一年四季野趣盎然,宛若絕美的空中花園。1992年7月,天門山被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為張家界的第二個國家森林公園。詩人王心鑒《步天門山》一詩稱:“幾回夢里久徘徊,清風十里踏花來。步步天階通銀漢,茫茫云徑繞翠崖。幽谷氤氳藏古剎,畫屏嵯峨徙蓬萊。且沐煙霞入奇境,已然澄心近瑤臺。”
【天門山景區(qū)導游詞】相關文章:
景區(qū)導游詞01-13
浙江景區(qū)導游詞06-09
黃龍景區(qū)導游詞02-05
湖南景區(qū)導游詞02-14
重慶景區(qū)導游詞05-01
小浪底景區(qū)導游詞06-28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02-14
5a景區(qū)導游詞04-18
景區(qū)導游詞14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