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德育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1
中小學美術教育是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美術教育大綱》而編排的,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指針,以促進中小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目的。因而,中小學美術教育有如下功用。
一、什么是美術?
首先,美術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繪畫、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等。它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一種主要通過人的視覺去觀賞的藝術。所以,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其次,美術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美術作品則是人的內在生活(思想、觀念、情感)的物化形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小學美術教育與語文數學教育教學等同重要。
二、美術的社會功用
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如同其他藝術的社會作用一樣,貼近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繪畫、雕塑供人欣賞,給人們生活帶來美;工藝美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隨處可見;建筑藝術不但供人欣賞,更是人們賴以居住、賴以生存的空間藝術。
縱觀中華五千多年歷史,從彩陶文化、青銅藝術到清代瓷器;從洞窟壁畫到山人;從象形文字到現代書法,美術它都是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是美術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繁榮了美術,由此看來,美術的社會功用尤為突出。
三、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任務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任務包括:指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帶領學生進行創造實踐活動。美術欣賞在于通過觀賞中外美術作品、使中小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美術文化及豐富多彩的外國美術文化,認識美術的一些基本規律及特點,美術的產生和發展概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創造實踐活動包括繪畫和動手制作,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拓寬學生廣闊的視野,啟迪學生豐富的智慧,開發學生敏銳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并有助于中小學語數學科的教學。
四、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功用
1.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社會功用。首先,美術作品產生于社會并服務于社會。新課標《中小學美術教育大綱》對美術的學科性質、功能的規定,作了具體的闡釋,即“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為核心的主旨,為培養全面發展祖國建設人才服務。”闡明了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社會功用,明確指出學生今后必須適應社會而為社會服務。其次,美術教育同其他學科一樣,有它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必然性在于,美術是九年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科,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學習美術繪畫技巧和制作技巧的必修課。特殊性在于,藝術起源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在發展壯大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是人類社會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因此,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社會功用顯而易見。
2.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育德功用。首先,“藝術”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要求和特點,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蘊含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內涵,是時代文化和精神的產物。要培養和造就時代文化的傳承人,藝術教育就要從中小學抓起,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學美術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中外美術作品欣賞,其目的在于讓中小學生了解中外美術的發展概況,中華美術的博大精深和精神實質,用以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他們美好的心靈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例如:欣賞油畫作品《開國大典》使學生們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偉大領袖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欣賞《萬里長城》讓學生感到長城的雄偉壯觀、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建筑藝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通過這樣的潛移默化,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熏陶、情感得到了升華,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此,中小學美術教育也是育德的最好途徑。其次,通過繪畫和手工制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成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例如:畫一幅畫,要從立意、構圖、刻畫、上色這些基本步驟做起,通過制作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藝術家創作一件藝術作品來之不易,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珍愛藝術作品,增強學生對藝術家的崇拜與向往,更重要的是:在勞動實踐中培育了學生的高尚品德。
3.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美育功用。美育,是以培養美的情操和對藝術的興趣為主要任務的教育。而藝術作品則是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活動的結晶。因此,美育是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課題。
首先,中小學美術課本選編了大量的中外藝術作品,使學生有了解中外藝術文化的依據。因此,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藝術欣賞是最重要的美術教育之一。學生通過一件件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到中外文化的差異和各自的特色,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容、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學生心靈的美感、拓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智慧。由此可以看出:美術欣賞就是美育,也是美術教育的重要課題。
其二,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中小學生對美術產生了興趣和愛好,對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奠定基礎,為中小學生繪畫和手工制作提供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借鑒這些經驗來進行美術實踐活動。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2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環節,雖然每班每周只有兩節課,和學生接觸的時間不多,我還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美術教育教學的目標之一。我們祖國擁有豐富的藝術遺產,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尤其是欣賞課,如三四五年級的《珍愛國寶》系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教授《中國畫》時,我告訴同學們,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只有中國才有的,這個畫種用筆、墨、紙、硯及繪畫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國的愛好者爭相學習。并通過欣賞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畫家的作品,讓學生了解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學習積極性。
二、熱愛生活,弘揚民間傳統藝術
對于各地區的美術教師來說,掌握一些民間工藝美術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間工藝美術的鑒賞能力,對教育學生了解民間工藝美術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繼承和發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很有現實意義。例如,在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教學中,通過對作品的賞析,使學生感受到美無處不在。如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舊光盤,一根柳條,一團泥巴,幾個貝殼,幾張紙片等,在勞動人民手中都被賦予了藝術生命。這些風格各異的藝術蘊藏著勞動人民永不竭止的創造力,濃縮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給人以極強的審美感染力。啟發了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教師可鼓勵學生就地取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作。既使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顯得稚拙、天真、不成熟,也耐人尋味。也是這種“真”與“拙”恰恰在情感傳達上流露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與信心,再現了人性中的天真和意趣。
三、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生態環境日漸惡化,不可再生資源日趨枯竭。因此,環境保護
成為當今世界談論最多的話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是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
在繪畫課中利用范畫進行教學,能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環境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在教學《小鳥的家》這一課時,我準備了兩張漫畫,第一張畫的是:地面上有許多樹樁但沒有一棵完整的樹,就連剩下的最后一片樹葉,也早已枯黃得殘缺不齊。然后,上面飛著一群可愛的小鳥,它們正在傷心地流著淚。看完這張畫,我提了一個問題:“小鳥為什么會這樣傷心?”學生們都搶著問答:“樹都被砍光“小鳥的家沒有了。”接著,我又出示第二張畫,畫面上是一片樹林,但這些樹一棵棵都耷拉著腦袋顯得無精打采,眼里充滿了無限的惆悵,似乎在等待什么。有幾棵樹已被蟲子咬得千瘡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樣子。沒等看完這副畫,學生們都已坐不住了,個個都想為這張畫添畫些什么。他們很明白這樹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通過這兩張漫畫的欣賞,使學生更加形象更直觀地了解樹和鳥的關系,以及鳥護樹,樹養鳥的道理,從而使學生懂得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意識。
四、教育學生寓德于美、寓德于愛。
因為愛,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這種愛與創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在教學中,通過課程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愛、表達愛。如,學習《做賀卡》時,讓學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們的老師。尊重老師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贈送昂貴的禮品,用自己親手制作的賀卡也可表達這份情感,禮輕情意重呀!我讓學生談談平時該怎樣尊重老師,通過討論,學生漸漸明白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和同學和睦相處等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因此這一節課同學們都特別遵守紀律,作業質量也很高。再如,教授《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課,通過欣賞我和我的小伙伴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感受世間的友誼偉大,認識到人人都生活在愛中,同學們要珍惜這份愛,用愛心去對待家人、老師、同學總之,教育學生尊重老師等長輩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小學美術教育對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潛在作用,如“涼水泡茶慢慢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質得到提高,靈魂得到洗滌,品質得到升華。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3
對于正處于思想道德形成和發展中期的中學生來說,無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的滲透,這種滲透總是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特別是在藝術學科中,由于它與豐富的直觀形象直接相關,它涵蓋了道德關系、情感關系、認知關系、行為關系,使該學科的德育滲透更加廣泛和具體。藝術教師本人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和行為產生影響。問題是,這種教育和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有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發展,有利于社會,甚至有害。即使是思想道德修養良好的教師,如果不把握德育程度,不能正確運用教育原則和方法,這種教育的結果往往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從教學的具體實踐出發,我們試圖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我是基于以下原則:
1、藝術教學不屬于德育。它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教學中不能占主導地位。只有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才能滲透到這種教育中,使藝術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師要把握德育的位置、內容和時間。
2、教師應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教師培養學生在藝術教學中的各種素質、言行和意志。孩子們對事物的理解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和指導。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的窗口,必然會引起他們的高度關注。教師要特別注重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養,樹立良好的榜樣。
3、德育滲透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生活實踐及其對真、善、美的簡單理解基礎,結合周圍的各種現象,將德育滲透巧妙地融入統一的教學過程。他們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對立,遵循循序漸進、激發學習興趣的原則,注重生動的積極引導,注重培養兒童的基本道德素質、健康興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健康人格精神的發展。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4
在現階段的素質教育改革及實施的浪潮中,德育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學中,要緊緊圍繞德育目標,讓德育滲透于美術課堂中,這樣的美術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下面結合實際,就小學美術教師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把美育和德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體驗中
美育具有動情性特征,教師可以利用其感情語言優勢與德育的理性灌輸說教優勢,互相補充來積淀學生的道德素質。美術是一種偏于視覺藝術而不是客觀事物簡單的再現,大多數學生觀賞作品時,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審美層次上面,很難體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們心靈上所起的聯結思想。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讓兒童“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這一新理念,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創設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豐富的藝術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工藝課在課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這就包含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何教育學生珍惜使用材料的節儉。我一般采用談論的方法,讓學生發現生活中材料的美,并利用材料。我提倡低耗佳效,現實習慣結合中滲透德育教育。
2、在美術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要教育好學生,我認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樹立傳統美德的教育意識,把德育教育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備課時要挖掘教材中滲透點;講課時要突出滲透點,找到知識與美德教育的結合點。例如,在給五年級學生上美術課,第六課:《做個胸卡送老人》時,課前,我組織學生與爺爺奶奶進行交流、溝通,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況,在上課時,我提問學生對家里的長輩的`基本情況的了解,有的侃侃而談,有的就回答不上來,這樣無形之中就能使對家里長輩關心不夠的學生有慚愧感,就能容易向有關心長輩的同學學習,增強了傳統美德教育的自覺性。
3、美術課中展示繪畫作品時,深入進行德育教育
美術繪畫作品中很多涉及到中華民族歷史傳統美德上的小故事、近代革命史上的戰斗英雄、雷鋒的畫等,我在上美術課的時候,充分利用時機,展示這類題材的畫,并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為畫中的故事所激勵,從而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5
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關鍵要找準德育滲透與知識傳授的最佳結合點,教師所講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說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美術學科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四個學習領域,每個領域德育滲透的重點也不相同。如在造型表現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德育品質;在設計應用教學中,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良好品質;在欣賞評述教學中,用優美的藝術形象陶冶學生的情操;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利用學科間的整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托,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下面我就在美術課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在引入教學中,培養學生做有道德的人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是一把人生幸福和諧的金鑰匙,全文雖然僅有1080個字,360句,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概括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它內容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從“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六個方面,強調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教我們先學做人,后學做事,也就是先培養德行,后學習知識技能,這完全符合國家“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學習踐行《弟子規》,是奠定學生完美人生的基礎,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所以,我把《弟子規》作為每節美術課的課前引入內容。通過課前誦讀《弟子規》,學生心靈得到了凈化,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了他們辨別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造型表現中,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德育品質
“造型表現”領域是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在造型表現的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細致、嚴謹、認真的品質。首先,教師要有德育意識,小學美術教材中繪畫課較多,有的.課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顯而易見,有的則并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找準德育滲透與知識傳授的最佳結合點。例如:教學生認識方形的造型特點“四條直邊,四個直角,方方正正”,引申出做人也要站得直,行得正,堂堂正正,穩穩當當;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創作進行細致的輔導,學生畫出了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如《獻愛心》《讓我過來幫幫你》《我給媽媽捶背》等很多有德育題材的作品,在繪畫過程中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設計應用中,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良好品質
“設計應用”領域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在設計應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品質。例如:《布藝溫馨》在教會他們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制作時,教育他們要愛物惜物;《中國結》是設計課中比較典型的一課,學生通過親手制作中國結,對祖國的民間藝術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一節好題材的美術課同時也是一節好的德育教育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在欣賞評述教學中,用優美的藝術形象陶冶學生的情操
“欣賞評述”領域是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在欣賞評述的教學中,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多種欣賞方式,引導學生用幼小的心靈去感受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優美和深沉。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思想品格,養成愛清潔、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了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在綜合探索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6
美術教學一直是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階段,培養德、智、體、美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深入校園,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育、德育教育是各學校關注的重點。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在學習方式、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同,更符合德育、美育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左右均衡”,兩手抓德育、美育教育,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德育為先,開展全方面德育教育
1.以圖畫欣賞引入德育內容。
在美術教育中,圖畫欣賞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列舉大量經典圖畫,使學生充分領略圖畫大師在創作、繪畫過程中的特點、風格。在現階段德育教育中,圖畫欣賞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一課的《繪畫中永生》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名的畫,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在圖畫欣賞中,教師可以簡單介紹這些作品的構思、色彩布局等,并簡單向同學介紹上述作品的創作背景。在同學欣賞作品時,教師可以向同學介紹達芬奇的生平,并結合信息化設備播放與達芬奇相關的視頻。播放視頻后,學生了解到達芬奇在生物學、工程學、美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好奇。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同學們,達芬奇的作品是不是非常優秀呢?”在得到同學的答案后,教師做進一步引導:“達芬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與其日常努力是分不開的,他能充分利用每一秒時間學習、工作,那么同學們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同學們就會陷入沉思,分析自己目前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正確認識自身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
通過教學,學生不僅能欣賞優秀美術作品,更能認識到自身在時間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實現德育教育。
2.開拓學生思維,滲透德育思想。
開拓學生思維是現代美術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引入大量積極讀物,在開拓學生思想的同時滲透德育思想,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八年級(上)《歷史的畫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借助《開國大典》等具有代表性的圖畫,再結合當前社會關注的“9.3閱兵”等,從網上獲取與抗日戰爭相關的視頻,并引發學生思考: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中,中國軍民是如何戰勝外來侵越者的呢?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地雷戰》等紅,激發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思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有關愛國主義思想的學習中。學生經過學習,能在感嘆國家快速發展的同時,知道當前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偉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實現愛國精神教育與傳播。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當前社會熱門的話題激發學生興趣,并根據電影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愛國主義思想。
二、美育為輔,開展全方面美育教育
1.引入課本內容,重視美元素傳播。
在美術教學中重視課堂內容與課本內容的結合,在充分理解課本內容的同時,使學生對美術元素有更深刻的了解,最終掌握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形體美等。對教師而言,美術教材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美,使學生通過教材接受美育教育。
在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七年級(下)《線的魅力》教學中,教師可引入著名畫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要求同學發言,分析這幅畫中的向日葵哪一朵最漂亮、為什么。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詳細觀察《向日葵》這幅畫,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向日葵線條變化等判斷這圖畫的獨特藝術美。最后,教師可以總結這幅書畫作品中的特點與要求,分析美在這幅畫中的具體體現。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教師根據課本“線條”的要求,引入凡高的《向日葵》,讓同學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后期討論與分析,加深同學對特殊美的認識。
2.以生活為媒介,探尋生活中的圖畫美。
圖畫源于生活,為更好地開展美育教學,教師需要以實際生活為原本,將具體生活引入課堂中,淡化“美”這種抽象概念對學生認知的影響,使“美”具體化、生活化,有利于進行美育教育。
以《從心底接觸自然》教學為例,在這堂課上,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接觸大自然,通過繪畫、攝像等方法將生活中的自然美記錄下來。在美術課上,教師邀請各個同學上臺發言,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并分析這個作品中的美的.元素,如高山、藍天白云、翠柳小河等。在課堂上,教師完全將時間交給同學,讓同學之間通過互相討論加強對美的認識。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對本堂課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先根據同學們的作品,介紹自己對生活美的認識;再根據教育大綱要求,簡單介紹未來同學尋找生活美的方向,并對其中注意事項進行分析;最后明確追尋“美”時的基本方向,使同學能在正確方向上接受美育教育。
通過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尋找“美”,并對“美”這種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確認識,實現了美育教育。
學生的學習道路就像走獨木橋一樣,忽視左邊、忽視右邊都不能順利走完獨木橋,而德育、美育作為“一左一右”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重視與傳播,對初中美術教師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確認識到時代賦予自身的使命,通過積極優化教學方法,實現德育思想、美育思想的傳播,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簡單討論初中美術教學中德育、美育教學的相關內容,對教師而言,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年齡、性格特點等因素對教學成果的影響,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在未來工作中重視對微技術的應用,以多種渠道實現德育、美育思想傳播,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文體藝術),20xx(05):145.
[2]王景艷,黃小華.德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xx(08):143-144.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7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要把從前所實施的專業美術教育轉變為生活美術教育。新課改后的美術教育有提供其他學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價值,這些教育價值所導致的結果將構成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部分,幫助他們更好地享受生活、創造生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沒有美術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術教育的價值與德育的本質要求——給教育者帶來終身的幸福,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在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思想不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且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美術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德育的形成和培養可以有多種形式,我依據自己所教美術課的學科特點,由視覺的直觀形象入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引發道德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美術課程的設置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大領域,德育內容也針對不同領域課程的設置特點有所不同:
一、在欣賞、評述課中通過欣賞美術作品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通過欣賞中國畫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對不同地域、風俗的藝術作品以寬容、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
品德結構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教育者只有不斷解決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之間在發展方向和水平方面的矛盾,才能促使品德結構中諸多成分全面和諧地發展。如:在上《敦煌莫高窟》這節課時,大部分學生都抱著隨便看看的態度,有的學生大概瀏覽一下之后就不想再看了,但是當他們聽完我講敦煌莫高窟的故事及藝術價值后,他們開始仔細欣賞了。當他們聽到我講述發現敦煌寶藏及文物四處散落的過程時,全班學生表情激憤,有的學生感漢道:“怎么就那么笨!竟然會讓外國人跑到我們國家來搶東西!我們也去把被盜的文物搶回來!”……聽著學生們的發言,我不禁感到非常欣慰,他們的話雖然稚嫩,但是一顆顆炎黃子孫的愛國心卻已經表露無遺。順著學生們要把文物搶回來的思路,請學生來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中國落后的原因,最后總結出: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國家就會落后,落后就會“挨打”,學生們的神情表明他們要努力學習的決心。這堂課不僅是一堂藝術欣賞課,更是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學生們都收獲頗多。
學生們在欣賞《搗練圖》時,有同學笑話唐代婦女太胖,但在他們認識到我們祖國高度發達的文明和我們祖先高超的技術時,他們臉上寫著自豪。這種自豪的表情同樣出現在學生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時,學生們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同時也認識到保護祖國文化遺產,人人有責。
再如,在上《格爾尼卡》課時,一打開書本,就聽到有學生在說:“畫的什么東西?象鬼一樣,我都可以畫出來!”全班學生哄笑起來。稍停片刻,學生們漸漸安靜下來,我接過剛才的發言說:“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幅畫的?你們見過被炮彈炸過的尸體嗎?”學生們的表情凝重起來,我介紹了當時的背景,請學生們探究課本中的問題。最后,我請學生們探討“為什么會有這次戰爭?”在學生們各抒己見中,我們達成了共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不但了解了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更認識到理解尊重不同文明對世界和平與安寧有著重要使用。
二、在造型、表現課中喚起學生更微妙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認識、熱愛本民族的文化,為今后的文化傳承與交流打下基礎
培養學生的耐心,磨煉學生意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發展個性。我在教學生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學生認為外國畫比中國畫好,中國畫太簡單,幾筆就畫好了,仿佛誰都可以成大師。而外國畫要畫像,技法很難。面對這種思想,我把學生分成兩派進行辯論,一派認為中國畫好,一派認為西畫好,在辯論中,學生們逐漸認識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歷史背景產生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爭論許多學生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驕傲、為我們祖先創造的杰出藝術而自豪,他們都開始愿意嘗試用毛筆、墨汁、宣紙畫畫了,那認真程度讓我對祖國的藝術前景充滿信心,這節課改變了學生以往對中國畫的誤解,增強了學生對我們民族傳統繪畫的理解、認識和熱愛。
版畫學習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意志的過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看完我的演示,該他們動手時,有很多學生卻選擇簡便宜操作的圖案完成作業,有的學生看到偷懶的學生的作業以后,也放棄初衷,拿著半成品的作業來交。還有的學生畏難情緒較為嚴重或者是不自信。針對學生們的這種心理,原計劃的課時因這些變化而稍稍延長了些,在作業講評時我先談他們作品的優點,再提要求。針對不同的問題單獨輔導學生完成作業。學生們面對修改的作業明白了“任何成功背后都有加倍付出的努力,誰也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的道理。
三、在設計、應用課中培養學生的公德及環保意識,加強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學習中養成樂于助人、做事認真負責的好品質
如:在《大家動手做條龍》的課前準備中,我要求學生們準備學具。上課時卻有部分男生什么也沒帶,一個人不帶紙杯將影響一個小組的制作,組里帶紙杯的同學非常生氣,堅決要求換人。我批評了不帶學具者,但強調了團結互助的精神……終于,一條條龍制作出來了,沒帶學具的學生顯得比以往勤快許多,忙著收拾桌子、撿地下的紙片兒,打掃衛生十分賣勁。小結的時候,學生們的總結非常全面,為那些沒帶學具的學生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美術課,同時也讓龍的精神逐漸扎根在每一個龍的傳人心靈之中。
四、在綜合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塑造學生們美好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精神,最大限度的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在《宣傳品的設計制作》課中,各小組分工明確,就連平時調皮的學生也沒時間說怪話了,不太擅長畫的同學就配合畫畫的同學制作,還有些女同學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宣傳品中加入花邊、布貼,非常新穎別致,平時不愛動手的學生在這節課中也盡力配合其他同學進行制作。濃濃的團結友愛精神充滿了整個課堂,我們共同感受著這美好的時刻。
【小學美術德育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01-02
小學美術活動總結03-24
小學美術培訓總結03-07
小學美術教學總結03-29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總結11-22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簡短07-10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范文05-19
小學班級德育工作總結01-27
小學美術總結(精選24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