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時間:2023-05-21 15:55:14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

  一、我校德育滲透的途徑的情況

  (一)學科中有些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向學生傳輸道德文化知識。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占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著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干、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臺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系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4、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系,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系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5、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學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為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反侵略斗爭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跡,解放后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在于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系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說,初中有13門學科,。這些學科遍布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穿3年。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核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復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滲透的方式,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利于學生吸納,并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著比較全面和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學科德育的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目標中,規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目標,并相應地規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為德育的隱性課程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3、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小學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的情況。總體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里僅舉高中數學的課程標準為例作為說明。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

  (三)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我校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學科德育內在聯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為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系,就很容易重復,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綜合實現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于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級面臨著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系。

  2、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鉆研教材中注意發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并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銜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對于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脫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突出表現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可無。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有脫節現象存在。

  二、學科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系。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臺,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后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么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余,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贊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跡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為"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德育滲透,成為共建德育網絡的專家。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2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對整體培養目標來講的;其次是要求每一個教師成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還應每一個學科都應當從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本文擬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對學科教學為什么要滲透德育,怎樣滲透德育及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問題略抒己見。

  一、學科教學為什么要滲透德育?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占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著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干、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臺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

  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系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二、學科教學怎樣滲透德育?

  1、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系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系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2、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僅以小學教學為例,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滲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內容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在“圓的周長”一節,講圓周率時,就應當介紹祖沖之及其偉大貢獻,講他發現的圓周率(355/133=3.1415926)比歐洲人安托尼茲要早一千多年,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如:A、在教學“數”的認識及統計圖表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數據,反映建國以來各行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B、在講授“整數加、減法”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國運動員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運動員奮力拼搏而獲得的金、銀、銅牌數,讓學生算出總數,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在講授整、小、分、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數據計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啟發教育。

  如:據1983年統計,國家培養一個小學生每年花費84元,培養一個中學生每年花費173元,培養一大學生每年花費家2000元。試問: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國家要花費多少錢?

  國家采購的一千克大米,成本為1.92元,賣給居民為一千克0.35元,其余部分由國家補貼。試問你家一年僅大米一項享受了國家多少補貼?全國以2億城鎮居民計算,一年國家共要補貼多少元?

  通過計算,學生自會通過現象看本質,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在講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時,或以通過學生計算其父母現在工資與10年前的工資之比,家中有彩電、冰箱數與全班總人數之比,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

  (3)通過數學內容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對學生進行變化與發展,對立與統一,現象與本質等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發展變化是現象與本質的關系;乘法與除法,加法與減法則體現對立統一的關系。

  (4)通過數學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如數學概念、判斷之準確,推理之嚴謹,數學知識聯系之緊密與精妙,數學思路之豐富與簡潔,數學語言之精當與凝煉及數學學科的整體性、系統性、有序性、結構性等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科學美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如:“三角形”的.概念“三條直線圍成的圖形”,為什么不能將“圍成”改為“組成”?“平行線”概念為什么不能將“在同一平面”五字去掉?為什么說0.與1是相等關系?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明確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觀愿望,通過鉆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設計出恰當的思想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即教書育人。

  三、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系。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臺,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后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么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

  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余,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贊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跡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

  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

  為了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實施切實可行的課程引領策略,使得“德育在學科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體會。

  一、挖掘內容,優化教學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1.認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

  每學期初我們分別召開各年級任課教師會議和學科教研組長會議,探討各學科的德育教育點。語文、社會、思想品德、英語等學科要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通過中國和世界科技發明與發展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勞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質,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明確了各科的德育教育點,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由教務處統一檢查。

  2.注重教學細節,落實每個環節。

  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德育滲透也同樣如此。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課前準備到課上有規矩地回答問題,到作業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們要求教師要在細上下功夫,要高處著眼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細化德育工作,我們要求教師要寫好每本學生作業本的批語,使作業批語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教師要注意規范用語,盡量多使用鼓勵語言。我們還專門對教師的作業布置與批改作檢查,有的老師確實批語寫得很好,學生的作業本不但有等級標志,還有“你做得好極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師也沒有想到”等批語。這樣的批語確實暖人心。對于作業批改不認真,作業量過多的教師我們通過教研組長反映給教師,希望及時改正。為了更好地落實德育教育,我們還組織了七、八年級“綠色作業班”評比。我們還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比如09年12月舉行了以“教研活動課題化”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號召全校教師說課、上課、聽課,使學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細化,落到實處。

  二、學習交流,真情奉獻。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它將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生命,這也是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向深度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今年3月還邀請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張人利校長來我校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學科德育教育,培養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討,使老師們獲得較大的收獲。

  三、專題研究,深化滲透。

  在各學科教學滲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進展的情況下,考慮到語文學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礎,故我們決定在語文學科方面搞專題研究,從而把學科滲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們全體語文組老師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學生在交流隨筆中默默成長。

  我們語文組老師每周布置學生一至兩篇隨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老師們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學生對隨筆交流非常感興趣,主要原因是這些隨筆都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寫照,隨筆的交流成了他們思想的一種交流,甚至成了一種獨特的班級文化交流。有的同學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沒有贏得同學的喜歡,相反是令人討厭,決定改正;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在家中的良好表現,開始意識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應該;也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開始意識到自己逃避困難是不正確的;還有許多學生寫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師多說,在學生自己的交流中,學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響。

  2.課前演講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又一方法。

  我們語文組老師善于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活動。比如開展課前的一分鐘演講。記得江英老師班有一次課前演講,一女學生建議講講同學上網吧、看電視的問題,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學進了網吧。但學生有顧慮,怕講了真話后,她點到名的上網吧學生會被老師批評。江老師同意學生只要講的是真話就不批評,結果那次演講,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為她了解了同學們真實的想法。不過老師也發現上網吧和看電視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如果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語文課上,江老師就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網吧、電視對中學生利弊談》,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以為改變人的行為必須首先改變人的思想,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會有良好的行為。

  3.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生動活潑,學生參與面廣,結合綜合活動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級上冊有一個“我愛我家”的綜合活動。我們語文組老師覺得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機會。老師們讓學生回家找老照片;讓學生以采訪的形式訪問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長經歷,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來。采訪結束后,全班同學在課堂上交流。記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講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講自己家庭的快樂事等。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淀,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寫作,在活動中讓他們體會到要愛自己的家,要愛自己的父母,要愛曾為自己付出的所有親人,使德育教育在無形中得以實現。

  4.把德育教育融入試題。

  比如針對學生中喜歡用手機、穿名牌,無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現象,有次中段檢測時,九年級備課組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

  有兩只老虎,一只在籠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籠子里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換位置,但不久兩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饑餓而死,一只因憂郁而死。從籠子里走出的老虎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許多時候我們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別人有手機自己也想擁有;看到別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總是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請以“其實我很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認識。不少于600字。

  教師以評價作文為由,趁熱打鐵地進行了班級演講比賽“其實我很幸福”,讓學生感知幸福,珍惜擁有的幸福。

  學科德育工作在我們學校還只是屬于起步階段,所做的工作還沒有形成系列,還有在學科德育的評價方面我們還沒有真正啟動,如何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是我們要積極探索的,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我校課程引領策略的實施,促進學校校風建設,促進學校各種特殊色工作的發展,真正使我校成為精品學校。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4

  過去的一學期我主要擔任初三畢業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探討課堂教學時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畢業班的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的。

  1、德育與數學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密切相關、無處不在的。與德育方面的的知識在數學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在講提高率方面與國民經濟有關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學會愛國自強、自立的精神。

  2、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本,切不可脫離課本,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數學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

  3、數學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很多應用題都含有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 施教學,在傳授數學知識、培養數學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學、練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并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并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后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并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后,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在教學中,既要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讓我們時刻銘記但丁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彌補智能的缺陷,而智能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5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系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于動腦,然后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系起來。

  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么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于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如在導學《淺水洼里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洼里的情景后,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么做?然后再觀看小男孩撿魚的情景。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動物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6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三點。

  一、找準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于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課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于喧賓奪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7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展。如何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一位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教學內容,將三熱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始終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放在首

  位,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謳歌黨的豐功偉績,贊頌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應該包括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課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

  初中植物學,動物學的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教育;生理衛生中的計劃生育教育;每本書都有進行三愛教育的極好內容。例如,我在講生物的變異內容時,詳細地介紹了中科院袁隆平等科學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長期的繁殖和選育,成功培養了多個高產而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從而激勵學生愛國,愛科學。

  二、有的放矢,聯系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指導他們的樂趣和苦惱,摸清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是當前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由此出現兩種傾向,認為升入好的大學無望,厭學情緒嚴重;成績好的學生,目標瞄準中考,只知埋頭苦讀,很少關心國家大事。兩種傾向出現了對生物課不同程度的不重視,前者認為反正自己學不好,因而學習無動力。后者表現為學習時的死記硬背,缺少學習的靈活性。這是生物教師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8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

  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