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時間:2024-11-05 09:55:52 王娟 方案 我要投稿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范文(通用14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范文(通用14篇)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

  1、編制目的

  為防止出現地下工程、涵洞、窨井、化糞池等狹小空間施工時人員中毒死亡事件的發生。確保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編制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指導思想

  以構建“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體系為目標,全面提升我委突發事件處置綜合能力和應急管理整體水平,為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3、編制依據

  為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預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護從業人員的身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亳州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亳州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有限空間作業工程的實際情況編制本預案。

  4、組織機構

  4.1成立領導小組

  成立亳州市住建系統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領導小組,開展有限空間作業突發事故的應急指揮、協調和決策,下達應急處置工作指令等工作,小組結構如下:

  組長:市住建局局長

  副組長:市住建局分管安全副局長

  成員:市建筑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市質量檢測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相關機關科室負責人、各縣區住建局負責人、各工程項目法人。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建管科,建管科科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檢查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主要職責為:

  (1)組織落實市住建局決策,協調和調動各相關部門、單位應對突發事故相關工作;

  (2)組織制定、修訂各相關的應急預案;

  (3)負責應對突發事故的宣傳教育與培訓;

  (4)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時上報重要信息;

  (5)負責各相關部門單位突發事故應急演習、演練;

  4.2職責任務劃分

  主管部門職責:各縣區住建部門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單位、監護者職責。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施工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作業負責人職責:掌握整個作業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方可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立即終止作業。

  監護人員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呼叫應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

  有限空間作業者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

  5、適用范圍和定義

  5.1適用范圍

  各項目施工區域內從事有限空間作業和具有有限空間作業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班組適用于本預案。

  5.2定義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6.1檢測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

  對隨時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處理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每隔30分鐘進行分析,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人員;現場經處理檢測符合要求后,項目部重新進行審批并安排繼續作業。

  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必須處于安全環境,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作業。

  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害氣體濃度值等,檢測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

  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檢測時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表AQ-C6-5,見附件1),相關人員簽字齊全;臨時作業或項目檢測設備達不到檢測條件時,必須聘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同樣須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表AQ-C6-5),由檢測單位負責人審核并簽字。

  6.2危害評估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危害評估應依據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12331《有毒作業分級》等標準進行。

  6.3防護設備和防護用品

  在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入口處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在有限空間實施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可采用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GB/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要求。缺氧條件下應符合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要求。

  6.4應急救援裝備

  施工單位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

  6.5其他技術措施

  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至少有兩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間只能容一人作業時,監護人須隨時與正在作業的人取得聯系,做預防性防護。

  6.6作業審批

  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施工單位填寫《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附件2),審批部門審批后方可開始作業。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7、事故分級

  按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分為特別重大事故(Ⅰ級)、重大事故(Ⅱ級)、較大事故(Ⅲ級)、一般事故(Ⅳ級)四個級別。

  7.1特別重大事故(Ⅰ級):發生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事故。

  7.2重大事故(Ⅱ級):發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事故;

  7.3較大事故(Ⅲ級):發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事故;

  7.4一般事故(Ⅳ級):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事故。

  8、預防與預警

  8.1有限空間危險源監控

  各單位對現場危險源的監控主要通過各主管部門及項目部安全管理員對現場施工進行監控,項目部的安全管理員對工程各分包隊伍進行監督控制,各個施工隊伍對所施分項工程中的危險源進行監督、控制。

  8.2信息報告與處理

  8.2.1有限空間作業單位要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脫崗、漏崗,做好值班記錄,如有問題及時通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進行匯報。

  市住建局值班室,保證24小時管理人員值班;聯系電話:;夜間及法定節假日保證應急值守人員在位。

  急救電話:120;火警電話:119;匪警110

  8.2.2各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程序: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施工單位值班室→項目值班室→市住建局值班室→亳州市住建領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領導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職責分工進行救援。

  8.2.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保護事故現場→控制事態發展→組織搶救→疏導人員→調查了解事故簡況及傷亡人員情況→向上級報告。

  9、應急響應

  9.1分級響應

  9.1.1響應分級

  Ⅰ級應急響應行動由各單位應急救援小組組織實施。各單位做好各自分工準備,按領導小組指示響應各自救援行動。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Ⅱ級應急響應行動由各單位組織實施。各單位負責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指揮營救工作,積極動員所屬分包單位、周邊社會力量進行支援救助。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市住建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9.1.2有關部門響應

  根據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的類別,相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本部門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需要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

  9.1.3各單位應急救援小組響應

  各單位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趕赴救援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向市住建局及市政府報告安全生產事故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根據需要通知相關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請求政府協調專業應急力量增援。

  9.2指揮和協調

  各單位應急救援小組根據事故災難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溝通有關部門及請求政府應急機構、救援隊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負責人應組織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安全組織機構人員臨時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9.3緊急處置及救助防護

  9.3.1醫療衛生救助

  及時向事發地附近醫院請求支援,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

  9.3.2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9.3.3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各單位在地方政府、施工隊伍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保施工人員安全撤離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應急狀態下施工人員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9.4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動員作業工程人員、周邊企業、居民等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9.5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成立事故現場檢測小組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檢測、鑒定與評估,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以后此類預防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

  9.6應急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項目部應急救援隊伍在專業救援隊伍撤離現場后經過仔細檢查確認安全后撤離。

  10、信息發布

  事故單位會同有關部門具體負責將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搶救過程、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情況向上級進行匯報后,經市住建局審核向社會進行公布。

  11、后期處置

  11.1善后處置

  各部門、各單位及相關作業部門負責人牽頭組織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11.2事故調查流程

  組織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具體措施如下:

  11.2.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11.2.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11.2.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11.2.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10.2.5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12、保障措施

  12.1應急隊伍保障

  各單位組建專業應急處置隊伍,承擔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任務。

  12.2物資裝備保障

  各單位要建立應急救援設施、設備的儲備、保養等制度,并按需求購置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當發生安全事故后及時組織車輛統一進行運送。

  13、培訓與演練

  13.1培訓

  各縣區主管部門需組織針對應急救援隊伍以及相關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留存記錄,參加人員簽字確認。

  加強應急方面的安全知識宣傳,在板報、標牌等中的宣傳,以加強對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教育,積極組織社會志愿者的培訓,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13.2演練

  各單位根據自身特點,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機構成員在有限空間作業前組織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習。演習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經驗,為實戰中救援做好準備。

  14、責任追究

  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擋行為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處分。屬于違反有限空間作業有關規定的,由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將移交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2

  一、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特征

  有限空間作業通常是指在污水池、排水管道、集水井、地窖、化糞池、發酵池及槽罐、管道、反應塔等內部作業,在這些環境中,作業場地狹小、通風不暢、照明不良、人員進出困難且與外界聯系不便,因此存在一定危險性。由于有限空間體積較小,處半封閉狀態,因此密度大于空氣的一些有毒有害和易燃氣體極易集聚,難以散發,若不采取通風措施,必然造成作業人員出現急性中毒事故。

  溝泥處理中心有限空間包括轉固格柵、進泥池、提升泵池、循環水池及外部配套檢查井。

  二、應急組織機構

  應急救援組長:xxx

  應急救援副組長:xxx

  應急聯絡:xxx

  現場維護:xxx

  現場監護:xxx

  應急救援:xxx

  應急搶救:xxx

  職責:

  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疏散,營救中毒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等工作;及時將現場情況向領導報告,根據安排將傷員送至就近醫院。

  三、應急救援器材

  略

  四、應急處置程序

  (一)應急響應

  現場應急救援組長和應急救援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

  (二)現場聯絡

  報告120急救中心、報警方式:發現人員中毒事件后,聯絡組立即報急救中心,同時到路口等待急救中心醫護人員。

  急救中心為全國統一號碼“120”,撥通電話后應向醫護人員簡明講清楚以下幾個內容:

  (1)報急救中心人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聯系電話;

  (2)發生事件的準確地理位置;

  (3)能夠了解的人員中毒信息,醫護車如何方便地進入現場等;

  (4)耐心回答“120”醫護人員的詢問;

  (5)隨時與急救中心保持聯系以及匯報情況

  匯報方式:發現人員中毒事件后,及時電話通知車間領導,撥通電話后應簡明講清楚以下幾個內容:

  (1)匯報人姓名

  (2)發生有限空間中毒事件的準確地理位置

  (3)能夠了解的人員中毒信息。

  (4)是否報急救中心情況及目前人員情況;

  (三)現場維護

  現場維護人員根據現場周邊環境,利用錐形交通桶封閉現場。封閉現場時擺放錐形交通桶、拉好警戒帶、擺放有限空間作業危險告知牌。

  (四)應急救援組組長:

  現場安全交底及作業人員分工、針對救援環境所涉及相關有限空間危險源進行詳細闡述,并安排各項工作。

  (五)現場監護

  1、現場監護人員應檢查全身安全帶背帶、卡扣、卡扣連接點狀況,并且匯報安全帶背帶是否完好情況,同時檢查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完好情況、檢查呼吸器背托、背帶、卡扣、面罩、氣瓶外觀、氣瓶氣壓值狀況,并匯報設備完好情況。

  2、配合救援人員將昏迷人員送至地面,搬至安全區域空氣流通的地點(注意保護昏迷人員頭部)

  (六)應急救援

  1、救援人員自行穿戴皮衩,由現場監護人員輔助穿戴全身安全帶、佩戴安全帽、呼吸器,栓備用安全繩,自行檢查對講機和手電外觀、電量、通話效果后,做好救援準備。

  2、現場監護人員到空氣流通性較好的`地方開啟氣體檢測儀準備測氣(注:每隔3~5分鐘進行匯報和記錄一次),

  2、救援人員佩戴好正壓式呼吸器,攜帶救援面罩進入有限空間內,為昏迷人員佩戴好救援面罩后,向監護人員索要全身安全帶,監護人員接到消息后,將全身安全帶通過合理方式傳遞給救援人員,救援人員迅速給昏迷人員穿戴好后,及時匯報現場實際情況。

  (七)應急搶救

  搶救人員立刻到昏迷人員處準備救援(心肺復蘇術)。

  在醫護人員未趕到現場時,由搶救人員進行心肺復蘇、人工呼吸,步驟如下:

  1、確保搶救環境安全。

  2、判斷傷者意識,輕拍并呼喚。

  3、如無意識反應,立即呼救。

  4、在堅硬平(地)面上擺好仰臥體位,用壓額提頦法打開氣道,并清理口腔異物。

  5、判斷有無呼吸,用一看二聽三感覺的方法,時間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

  6、如沒有呼吸,先進行人工呼吸,向氣道內吹氣2次。

  7、判斷有無心跳(觸摸大動脈),時間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后5秒注意觀察循環征象。

  8、判斷心跳停止,立即胸外心臟按壓。胸外按壓位置應位于胸骨最下端上方3-4厘米,胸骨的正中區,其次,按壓人員應保持上身前傾,以髖關節為支點,雙臂伸直,垂直向下將胸骨下壓約4-5厘米,然后放松,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次。

  9、胸外心臟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交替進行。按壓10、11、12….20、21….31、32…..39,吹氣1、2…連續操作4個循環后,檢查一次呼吸和心跳,時間10秒:1001、1002、1003、1004…..1010,前5秒檢查呼吸,后5秒檢查脈搏和觀察循環征象。

  10、搶救工作一旦開始,中途不能停止,直到傷者蘇醒或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才能停止。

  四組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完成后,救援人員再次檢查昏迷者狀態,查看昏迷者胸部起伏、聽呼吸聲、摸頸動脈等情況(如果四組心肺復蘇無效、應循環上述心肺復蘇步驟)。

  五、應急處置注意事項:

  (一)強制通風

  1、通風機擺放位置應設置在上風口

  2、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二)自身防護

  救援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系好安全帶,其他配合穿戴人員應仔細檢查設備情況,以防止不必要的原因受到傷害。

  (三)應急照明

  在有限空間內救援照明燈應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燈,照明電源的導線要使用絕緣性能好的軟導線。

  (四)脫離危險區域

  發現有限空間有受傷人員,用安全帶系好被搶救者兩腿根部及上體穩步提升,使患者脫離危險區域,避免影響其呼吸或觸及受傷部位。

  (五)保持通訊

  救援過程中,有限空間內救援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救援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

  (六)緊急救護

  1、救出傷員對傷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

  2、迅速撤離現場,將窒息者移到有新鮮空氣的通風處。

  3、進行人工呼吸(心肺復蘇)救護。

  4、呼叫“120”急救服務,在急救醫生到來之前,堅持做心肺復蘇。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3

  泰山石化倉儲二期工程項目目前施工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階段,主要控制點的是罐區內的施工作業和油漆防腐的罐內噴涂施工。針對以上兩個施工控制點特制定以下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預案。

  一、本預案是針對施工中各種不同的緊急情況所制定的,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而且可以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進行,防止因行動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混亂而延誤事故,從而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施工中的緊急情況是指具有突發性,造成或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較大經濟損失的各類建筑工傷事故。

  二、成立施工緊急情況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協調工作。領導小組總指揮由項目經理負責落實,若總指揮外出,由項目執行經理擔任副總指揮給予落實,當副總指揮不在的情況下,由現場技術負責人進行落實。實施救援工作的展開,具體人員安排詳見應急預案組織機構。

  三、當在受限空間施工作業中發生高溫的各種緊急癥狀情況時,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本預案。在第一時間分別向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120”救護中心求助,并向公司、總工會等相關部門通報情況。緊急情況發生后,還應不間斷的向有關領導、部門反饋后續情況。

  四、在施工中緊急情況發生后,項目部即視情況成立救援現場指揮部,由項目經理擔任事故現場總指揮,并成立以下領導小組:

  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經理部。

  1、保障小組

  夏季施工過程中,因受限空間施工位置狹小,勞動強度大等方面的影響,給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來了諸多不便。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與生命、財產安全,為作業人員營造一個有保障、舒適的環境,在作業人員發生高溫不良反應時,由組長立即組織該組成員,對事故人員進行轉移、與控制,增加罐內通風排氣等措施。使應急行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提高行動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損失。

  2、信息聯絡小組

  由組長負責了解人員傷亡情況和經濟損失及緊急情況影響范圍,每天組織收集天氣溫度狀況,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對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態發展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及有關部門的聯絡。

  3、安全保障(警戒)小組

  對撤離區和安置區內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員擔任組長并組織隊員負責對險情發展狀況進行監控,防止影響施工工期,并對各班組人員加強安全教育,以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且組織現場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以預防惡性事故的發生以及一旦發生事故時如何將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

  4、現場醫療救護小組

  當事故發生時,由組長組織組員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負責在第一時間對傷員實施有效救護;并及時向醫院轉送。救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進入事故發生區搶救傷員;指導危害區內人員進行自救、互救活動;集中、清點、輸送、收治傷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并組織實施。

  5、后勤保障小組

  由組長負責組織調集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督促檢查各項搶險救災措施落實到位。

  五、安全技術要求:

  1.按照泰山安全管理手冊,必須辦理受限空間作業票方可施工。

  2.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患有職業禁忌癥及未成年者嚴禁從事受限空間作業。

  3.罐內受限空間作業時必須增設通風排氣設施,增加照明力度,每次施工完要及時清理罐內施工后的垃圾,以免產生粉塵對人身危害。

  4.噴涂作業人員必須配戴好個人防護勞動用品,罐內噴涂使用的高壓管,必須無破損,槍口不準對著人,罐外必須設監護人,作業人員不準在罐內抽煙,以免產生爆炸。同時作業人員可以采用時間段的施工作業,即在罐內施工一段時間,可以適當出來休息一下,這樣可以防止作業人員中暑。

  5.拉到罐內的`電源必須與罐體隔離措施,焊工在罐內作業必須佩戴好勞動防護用品,須與焊件保持絕緣,各區應配置消防器材。

  六、各類緊急情況發生后,需調集的主要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物資。主要物資及人員職責安排如下:

  1、人員、物資準備:

  項目部物資的購置由辦公室負責,主要藥品及醫療救護器具如下:

  (1)、藥品:腹瀉藥、消炎藥等治療藥品及仁丹、正氣水、菊花茶、降火涼茶、綠色保健食品等。

  (2)、救護器具:救護汽車、毛巾、藥用藥箱等。

  2、施救方法:

  1、輕度患者

  現場作業人員出現頭昏、乏力、目炫現象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防止出現二次事故,其他周邊作業人員應將癥狀人員安排到陰涼、通風良好的區域休息,供應其涼水、濕毛巾等。并通知項目部醫療救護人員進行觀察、診治。

  2、嚴重患者(昏倒、休克、身體嚴重缺水等)

  當作業現場出現中暑人員時,作業周邊人員應立即通知項目部,并及時將事故人員轉移至陰涼通風區域,觀察其癥狀,以便于醫療人員來臨時掌握第一手醫治資料。項目部應根據具體情況,由應急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防暑降溫預。并立即組織救護人員親臨現場對事故人員進行救治。癥狀嚴重者,在項目部醫療設備無法救治的情況下,應第一時間轉移到最近的醫院進行觀察、治療。并上報公司。

  七、善后處理工作:

  1、根據事故“四不放過”原則,認真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采取針對性強的防范措施,加強對各班組的宣傳、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做到每人都懂得保護自己;懂得救護他人。總結經驗教訓,杜絕同類事件的發生,具體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組在施工現場設置溫度計,并對每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收集、處理,然后上報項目部防暑減溫保障小組,依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2)、當室外氣溫高于39℃時,項目部應對各班組進行施工降溫專項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組停止現場施工作業。

  (3)、后勤保障小組應能隨時保證作業人員現場的飲水、緊急藥品。

  (4)、由防暑降溫應急救援機構依具當年的氣溫情況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員作息時間表”避開每天氣溫的最高時間(11:00~15:00)段進行施工作業。經項目部討論,特制定本項目部夏季(依據本市歷年高溫月為7月~9月)施工作息時間表,具體如下:

  上午:7:30~11:00

  下午:15:00~18:00

  遇趕工期或其它特殊情況需加班時,再做另行通知。

  (5)、項目部對各班組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作業人員對各種情況的應緊處理能力。加強對夏季施工安全宣傳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受限空間安全常識,提高作業人員在實踐中的應變能力與處理能力等。

  (6)、項目部內部設置醫護人員,加強項目內部的醫療救護宣傳、保障人員的生命、營造一個人性化的施工現場。

  八、應急恢復、重新進入

  當應急恢復后,重新進入之前必須對危險區進行評價,并且應對事故進行分析,待危險區已確定安全時方可進入現場,繼續操作。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4

  一、前言

  為了規范我單位的管理,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減少人員財產損害,增強應急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制定本預案。

  一)通訊聯絡電話

  醫療急救120、警察110、火警119

  組長負責事故現場的搶救,掌握現場事故情況和人員安全情況,確定現場的救援決策;各組員協助組長的工作,組織搶救隊員實施搶救工作。

  二)應急物資與設備職責

  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疏散,營救中毒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等工作;聯系醫療部門,及時將傷員送至就近醫院;及時將現場情況向日常辦公室報告,做好傷情記錄。

  應急救援器材:呼吸防護用品(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

  二、有限空間的安全生產

  如發生事故后,必須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啟動各有關應急組織,根據對危險目標潛在危險的評估,按各有關處理方案有條不紊地處理和有效的搶救搶險是控制事故,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得麻痹大意,盡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關鍵。搶險人員應服從統一指揮,并根據事先擬定的搶險方案,在做好個人防范的基礎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時排險、搶險、消滅事故。

  加強對各救援小組人員的培訓、演練工作,使每個人懂得搶險工作的重要性,并使每個人都掌握應急救援、心肺復蘇術、人工呼吸等基本搶救技能,一旦發生事故出現傷員,首先應做好自救互糾工作,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定期對有限空間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救助與自救的學習,防止突發事故時因為盲目的救助造成二次事故的發生。

  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的審批制度,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職責。以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夠責任到人。

  作業負責人職責。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終止作業。

  作業者職責。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

  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

  監護者職責。應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

  三、有限空間事故的分類與救助

  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監護者應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

  1、窒息事故的搶救

  窒息事故者的搶救主要是確保其呼吸的通暢。調整事故者的姿勢,將患者的頭部盡量往后抬,使得他頸部緊緊繃直,這樣做時,一手放在患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額頭往后推,這個動作通常會使患者的嘴自然張開,如果抬起頭部使得呼吸道通暢了,患者開始呼吸,就保證事故者的`姿勢使其慢慢恢復常態。否則繼續進行強迫空氣進入肺中的步驟,俗說就是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通過他的嘴迅速強制吹兩三口氣入他的肺中,觀察患者胸部的動作,看空氣是不是進入了他的肺。如果胸部隨著強迫吹氣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經通暢了。如果還沒有起作用,即可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繼續進行強迫空氣進入肺中的步驟。

  2、中毒事故的搶救

  2.1硫化氫中毒事故

  對人的危害主要是經呼吸道吸收。可出現流淚、眼痛、眼內異物感、畏光、視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熱感、咽干、咳嗽、胸悶、頭痛、頭暈、乏力、惡心、意識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臟損害。重癥者可出現腦水腫或肺水腫。極高濃度(1000mg/m3以上)時可在數秒鐘內突然昏迷、呼吸驟停,很快出現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樞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閃電式中毒死亡。

  由于硫化氫事故的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建議作業人員或急救人員在不明硫化氫濃度時,應佩戴氧氣或空氣呼吸器等隔離式防毒面具。這是最有效的防止硫化氫中毒的方法。進入硫化氫的密閉容器及空間應先通風或用空氣置換,并應先測定氧含量,然后測定可燃氣體、有毒氣體等。凡有產生硫化氫的設備和系統裝置,必須設置風向標,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作業人員及周圍群眾應向上風口疏散。有硫化氫及其裝置的場所,應配備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當硫化氫含量超過20mg/m3的安全臨界濃度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不允許單獨行動,并要有人現場監護。

  此中毒事故者在發現時就要在第一時間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時做好勞動者的安全衛生培訓工作,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2.2CO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是有害氣體,對人體有強烈的毒害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時,使紅血球的血紅蛋白不能與氧結合,妨礙了機體各組織的輸氧功能,造成缺氧癥。當一氧化碳質量濃度為12.5mg/m時,無自覺癥狀,50.0mg/m時會出現頭痛、疲倦、惡心、頭暈等感覺,700mg/m時發生心悸亢進,并伴隨有虛脫危險,1250mg/m時出現昏睡,痙攣而死亡。有時根據碳氧血紅蛋白(COHb)來評價室內一氧化碳低暴露水平對人體的影響,3~11歲兒童COHb平均飽和度為1.01%;12~74歲不吸煙人群為1.25%。但成年不吸煙人群中4%的人COHb超過2%~5%。室內污染所致COHb飽和度只有超過2%,才會影響心肺病人的活動能力,加重心血管的缺血癥狀。

  對于CO的中毒事故者,應迅速將其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松開衣領,注意保暖,密切觀察意識狀態。在等待運送車輛的過程中,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入肺內導致窒息。為促其清醒可用針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無呼吸則需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但對昏迷較深的患者,這種人工呼吸的效果遠不如醫院高壓倉的治療。同時呼叫救護車,隨時準備送往有高壓氧倉的醫院搶救。因此對昏迷較深的患者不應立足于就地搶救,而應盡快送往醫院。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絕不可停止,以保證大腦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腦神經不可逆性壞死。

  3、爆炸性事故搶救

  此事故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如遇到爆炸時,應面背爆炸地點迅速臥倒,如眼前有水,應俯臥或側臥于水中,并用濕毛巾捂住鼻口。距離爆炸中心較近的作業人員,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離現場,防止二次爆炸的發生。當爆炸發生后,應立即切斷通往事故地點的一切電源,馬上恢復通風,設法撲滅各種明火和殘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員在事故發生后,應統一、鎮定地撤離危險區。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區。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處進行人工心肺復蘇,不要延誤搶救時機。對有明顯燒傷的即可送往救助醫院,以免延誤救治的最佳時機。

  四、結語

  對于事故的發生要冷靜的處理對待,嚴格按預案的分工與救助的方法進行第一時間的救助。對于有限空間作業要嚴格落實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審批制度,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監護人的職責,不得疏忽,麻痹大意,對此造成事故的一定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本的立定,主要是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掌握事故處置程序,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本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并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本應急預案自編訂之日起施行。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5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保障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及企業財產安全,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及時報告、以人為本、統一指揮、逐級負責、處置高效。

  1.4適用范圍

  裝備公司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需要實施應急救援時,適用本預案。

  2.應急組織和職責

  公司成立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應承擔相關職責,各單位應成立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指揮機構。

  2.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管理部,具體負責有關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協調指揮工作。

  2.3相關部門要相應成立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管理小組,明確應急管理責任落實。

  3.救援報告

  3.1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責任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逐級報告應急救援小組組長。

  3.2接到報告應當根據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救援,并及時上報裝備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

  3.3遇有人員傷亡等事故時,現場作業人員應當根據需要采取防護措施,并立即通知當地急救、醫療衛生或者公安消防等部門申請救援。

  3.4救援報告的主要內容:

  ⑴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站名)、事故相關部門和人員。

  ⑵作業人數,傷亡人數、性別、年齡以及救助情況,是否涉及其他人員傷亡。

  ⑶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⑷需要應急救援的其他事項。

  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等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補報。

  4.現場處置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處置程序必須嚴格執行《鄭州鐵路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辦法》以及國家相關規定的要求。

  4.1各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配備相關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訊設備、救生梯、安全繩索等必要的應急裝備和器材。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應當掌握相關應急預案內容,并確保每位應急救援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實戰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2有限空間作業中發生事故后,監護人員及現場其他作業人員應當立即報警,不得在無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進入搶救,應急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搶救過程中應至少留守一人在有限空間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4.3救援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基本的`急救和心肺復蘇術,每個救援機構至少確保有一名人員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復蘇術技能,還要接受作為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所要求的培訓。

  4.4救援人員應具有在規定時間內在有限空間危害已被識別的情況下對受害者實施救援的能力。進行有限空間救援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⑴告知每個救援人員所面臨的危害。

  ⑵為救援人員提供安全可靠的個人防護設施,并通過培訓使其能熟練使用。

  ⑶無論作業人員何時進入有限空間,有限空間外的救援均應使用吊救系統。吊救系統須符合將每個作業人員均應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繩索應從頭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證明從身體側面也能將工作人員移出有限空間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況下,可使用腕套,但須確認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選擇。

  4.5人員脫離危險區域后按以下程序執行:

  ⑴現場急救極為重要,救護人員應立即使發生事故人員迅速脫離作業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有條件時立即給予吸氧。現場急救人員應有自救互救知識,以防急救者進入現場后自身中毒。

  ⑵當事故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時,已休克、心臟或呼吸已停止時,救護組應立即采取人工胸外按壓心肺復蘇法(心臟擠壓使心肺復蘇)等方法進行搶救,在送往醫院救治過程中,人工胸外按壓心肺復蘇法不得停止,若事故人員能自行進行呼吸,應立刻進行吸氧,并應保持事故人員處于放松狀態、保持事故人員的體溫。

  ⑶現場急救。當事故人員脫離危險區域后,應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救護。如情況嚴重,應迅速向“120”急救中心及“119”或送就近醫院搶救。

  ⑷注意事項:急救要盡快進行,不能等候醫生到來,在送往醫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急救方式:人工呼吸法;胸部擠壓法。如果事故人員呼吸停止,而且心臟跳動也停止,則須同時實施上述兩種急救方法。

  4.6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各工作組和成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并及時移交事故調查組。因應急救援需要改變事故現場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當做出標記、繪制現場示意圖、制作現場視聽資料,并做出書面記錄。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相關證據。

  4.7事故救援完畢后,現場指揮部應組織救援人員對現場進行全面檢查清理,進一步確認無傷亡人員遺留,拆除、回收、移送救援設備設施,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現場的調查。及時組織開展善后處置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恢復正常秩序。

  5培訓演練

  5.1相關部門定期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掌握必要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

  5.2定期組織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應急演練,并對演習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6

  一、演練目的

  為加強本公司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護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結合本公司維修清理等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次演練。

  二、演練時間

  20xx年4月8日(9:00-11:00)

  三、演練地點

  料倉內

  四、參演人員及職責

  參加人員:(制粉人員)

  楊xx(后勤管理人員)

  鐘xx(安全負責人)

  楊xx(安全員)

  xx(人事行政主管)

  張x(生產經理)

  王xx(南線主任)

  孔xx(北線主任)

  康x(行政專員)

  職責:作業人員:趙x

  監護人員:郝x

  負責人員:竇xx

  現場指導:鐘xx

  現場監督:xx

  后勤保障:李xx、

  應急司機:趙xx

  五、擬演練的內容

  制粉員工在20xx年4月8日要對公司料倉的內壁附著粉料進行清理,在履行有限空間作業的一系列手續后作業,在作業過程中突發休克,面對這種突發狀況而采取的.一突發預案相應措施。

  六、演練步驟

  1、檢測

  應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方法用蠟燭法:再有限空間內點燃一只蠟燭,觀察一段時間,看其火焰是否熄滅,熄滅則表示空氣質量不佳,需繼續通風換氣。然后再次檢測。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

  2、危害評估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危害評估應依據《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20xx)、《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xx)等標準進行。

  3、通風

  在這次演練作業過程中,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存空氣流通。

  4、防護設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

  本次演練應該給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照明設備、通訊設備(對講機)、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安全帶,安全帽,防塵口罩,護目眼鏡)。

  5、演練前培訓內容

  (1)、講解作業審批制度,嚴格執行經作業負責人批準后方可作業;

  (2)、學習“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作業開始前,對危險有害因素濃度進行檢測;

  (3)、合理安排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4)、指導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安全帶(繩)、等防護用品;

  (5)、必須安排監護人員。監護人員應密切監視作業狀況,不得離崗;

  (6)、指導員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警,嚴禁盲目施救;

  6、開始預案演練

  (1)、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對要進入的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符合安全要求后,作業人員趙開成進入該作業場所;

  (2)、剛剛下入料倉時間不久,趙開成突然暈倒,郝靜發現趙開成暈倒后立即通知監護人員竇亞中,竇亞中知悉后立即向安全員報告,并報告給在車間經理鐘海建;

  (3)、安全員及鐘海建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本公司《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并按預案實施每一步驟.立即組織人員前往現場查看,了解情況后安排人員進行心肺復蘇;

  (4)、安全員了解情況后通知公司醫護人員并報告給應急副組長,應急副組長接通知后報告應急組長;安排附件作業人員在附件設置警戒標志;

  (5)、公司應急車輛司機通知后,應急車輛到達;

  (6)、臨時救護處理完畢,將趙開成抬上應急車輛送往縣醫院救治;

  8、演練結束

  (1)清點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作業人員的準確人數;

  (2)、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特殊情況下搶救其他作業人員和非作業人員。

  9.演練總結報告

  本次預案,檢測準確,啟動及時,各人員都能堅守崗位,各盡其責。各種救援設備準備充足,救援及時,快速。沒有出現盲目施救的情況,避免了發生二次事故。各部門配合默契,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這次演練非常成功。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7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

  (1)在有限空間實施焊接等作業時,由于使用的工器具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焊接產生的有毒、有害煙塵等),可能影響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出現中毒、窒息等嚴重事故。

  (2)進入金屬容器、特別潮濕場所、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等有限空間內作業中,電動工具或照明設備違反安全規程規定使用電壓大于12V以上的電源,或未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或接線箱(板)帶入容器內使用時,易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

  (3)進入有限空間進行作業前,誤用氧氣進行通風和吹掃,致使實施電焊等明火作業時,火勢失控引起火災。

  (4)有限空間內作業條件比較復雜,如進入設備內部等進行維修檢查的過程中,作業人員的誤操作極易造成機械傷害事故,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執行作業票制度,并進行安全確認。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

  進入其內部時,可能發生危險。

  1.3.出現的征兆

  (1)人員誤操作。

  (2)使用的工機具存在隱患。

  (3)相關人員職責不明確、安全技能低下。

  1.4.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可能導致觸電、火災、機械傷害、中毒窒息等事故造成人員受傷、致殘、死亡等。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應組織機構

  本現場處置方案的應急自救組織機構設置如下:

  成立現場指揮中心,

  2.2.工作職責

  2.2.1.崗位員工職責

  (1)發現有限空間內發生事故,應立即高聲呼叫求救;

  (2)立即在有限空間外判斷事故類別;

  (3)報告班組長或現場指揮長;

  (4)接受并執行現場指揮長的指令。

  2.2.2.班組長職責

  (1)接到員工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進行確認;

  (2)將確認后的信息上報指揮長,組織本班組員工,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組控制能力,立即上報公司應急指揮部;

  2.2.3.指揮長職責

  (1)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

  (2)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3)立即報告急指揮部;

  (4)接受和執行應急指揮部的指令。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1應急救援

  應急救援分為:自救、無需進入救援、進入救援。

  如消防和急救人員不能及時到達現場而組織救援時:盡可能采用非進入救援;救援人員未經批準,不得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救援;以下情況采取最高級別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救援:有限空間內有害環境性質未知;缺氧或無法確定是否缺氧;空氣污染濃度未知。

  3.1.1自救:由于危害的緊急性與急迫性,并且進入人員最清楚其自身的狀況與反應,通過自救方式進行撤離比等待其他人員的救援更快、更有效,同時,有可避免其他人員的進入。因此,進入作業的過程中,如果作業人員發現缺氧或檢測儀器出現報警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迅速撤離。

  有限空間內中毒和缺氧事故的.受害人員,在能夠和勉強自理的情況下,要立即選擇正確的避災路線,迎著新鮮風流的方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3.1.2無需進入的救援:當作業人員失去直覺,上方作業人員通過系在進入作業人員身上的全身式安全帶和安全繩,將作業人員拉出作業場所,在地面采取有效心肺復蘇術等措施進行救護。

  3.1.3進入式救援:由于作業人員無法自行離開危險場所、無需進入救援失敗時,經現場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采取進入式救援。

  救援方法如下:向對作業環境不間斷送風,檢測人員持續監測有害氣體濃度,進入救援人員佩戴正壓式呼吸器、通訊器材進入有限空間,隨時向地面負責人報告情況,將作業人員拖出有限空間,急救人員對受傷人員采取心肺復蘇術,直到專業救護人員到現場受傷人員接受專業救護后方可停止心肺復蘇術。

  3.2強制通風

  根據測定結果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等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3.3自身防護

  應急救援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系好安全帶,以防止受到傷害。

  3.4應急照明

  在有限空間內救援照明燈應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燈,照明電源的導線要使用絕緣性能好的軟導線。

  3.5保持通訊

  救援過程中,有限空間內救援人員與外面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救援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

  3.6緊急救護

  救出傷員對傷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

  3.6.1人員骨折、出血事故

  a)保護現場,向應急小組匯報。

  b立即對傷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毛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塊、雪糕等降溫物品,不得在斷肢處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

  c)快將傷者送醫院進行防感染和防破傷風處理,嚴重時撥打120求救和送附近醫院急救,斷肢隨傷員一起運送。

  3.6.2中毒窒息事故

  a)初步分析

  現場應急指揮負責人和應急救援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

  b)快速檢測

  使用檢測儀器對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氣的含量進行檢測。無檢測儀器可以使用動物檢測法或蠟燭法進行檢測。

  ①動物檢測法:在進入有限空間前,先往有限空間內放入雞、鴨、鴿子等動物,觀察一段時間其情況,若生命體態正常則證明有限空間空氣沒有問題,反之則有問題,需繼續進行通風換氣。然后再次檢測。

  ②蠟燭法:在有限空間內點燃一支蠟燭,觀察一段時間,看其火焰是否熄滅,熄滅則表示空氣質量不佳,需繼續通風換氣。然后再次檢測。反之則證明空氣質量良好。

  c)根據初步分析和快速檢測結果判定應急救援方式

  3.6.3觸電事故

  a)脫離電源

  首先要立即切斷電源,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切斷電源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立即切斷觸電者所觸及的導體或設備的電源。二是設法使觸電者脫離帶電部分。

  b).現場急救

  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后,發現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醫護人員到達之前,應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醫生到達。對已恢復心跳的傷員,千萬不要隨意搬動,以防心室顫動再次發生而導致心臟停跳,應該等醫生到達或等傷員完全清醒后再搬動。

  4.注意事項

  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施救人員做好自我防護,系好安全繩、穿好防護服、戴上呼吸器,確保自身安全后方可施救。救護者也應注意救護中自身的防墜落、摔傷措施。救護人員登高時應隨身攜帶必要的安全帶和牢固的繩索等

  4.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a)應根據事故情況,選擇合適的搶險救援器材和工具。

  b)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設置臨時照明燈,以便于搶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誤進行急救的時間。

  c)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①應急救援時,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先搶救受傷人員。

  ②應急救援時應注意,防止事故擴大。

  ③應急救援人員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現場,參加應急救援行動。

  ④不明情況絕對不能冒險進入

  ⑤必須對受限空間進行長時間的強制通風,稀釋有毒有害氣體。

  ⑥施救人員應視自己能力大小進行,對超出自己施救能力的險情要及時地向外求救。

  d)現場施救注意事項

  救護人在進行物體打擊人員救治時,必須進行傷員傷情的初步判斷,不可直接進行救護,以免由于救護人的不當施救造成傷員的傷情惡化。

  e)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

  f)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救援過程中,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進行。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8

  為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立出能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有效地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和應急機制,保證企業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事故的影響和損失,根據本單位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由于本工程施工有限空間作業僅限于井下作業,故本預案主要針對下井作業。

  1、指導思想和目的

  為了加強井下作業現場事故的應急搶險能力,提高井下作業事故應急處置反應速度,控制事態蔓延,降低損失程度,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2、應急處理的基本原則

  (一)本預案井下作業應急處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組織原則。

  (二)本預案在實施應急處理工作中實行以人為本、及時處置、損失最低的原則。

  3、適用范圍

  本預案內容適用本工程施工人員下井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

  井下作業是指進入封閉或半封閉的溝、池、管道、井坑等危險場所,可能發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中毒和缺氧窒息的'作業。在本公司具體包括涉及進

  水泵房、曝氣沉砂池、回流泵房、所有閥門井及放空井等在內的作業環節。

  4、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檢測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管理處應嚴格執行“先通風、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

  對隨時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井墻破除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每隔30分鐘進行分析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人員;現場經處理檢測符合要求后,管理部重新進行審批并安排繼續作業。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必須處于安全環境,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作業。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害氣體濃度值等檢測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

  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檢測時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附件1),相關人員簽字齊全;臨時作業或項目檢測設備達不到檢測條件時,必須聘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同樣須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附件1),由檢測單位負責人審核并簽字。

  危害評估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管理部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危害評估應依據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其他技術措施

  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至少有兩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間只能容一人作業時,監護人須隨時與正在作業的人取得聯系,做預防性防護。

  5、應急處置機構設置及職責

  公司設置井下作業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孫雪松

  副組長:高哲飛

  現場指揮:作業現場負責人(作業隊現場職務最高者)

  組員:現場監護人員

  參與部門:生產技術部

  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職責:

  負責組織井下作業事故的應急事故處理,在下井救援人員須身強體壯,不能酒后下井,必須佩戴安全繩及空氣呼吸機,并且井上至少仍有兩人以上的監護人員時,方能下井實施營救。

  救援人員下井后,應迅速用安全繩拴住中毒人員,并通知井上監護人員及時拽出井底。

  6、現場醫療救護

  中毒人員拽出井底后,應急處置小組立即組織人員將其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并根據傷情采取適當的措施救護受傷人員。

  中毒輕微者連續深呼吸數次;呼吸停止的,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忌進行口對口呼吸,以壓胸法為宜,再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急救;

  實施現場心肺復蘇

  1)首先用拳頭有節奏地用力叩擊其前胸左乳頭內側(心臟部位),連續叩擊2-3次。拳頭抬起時離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擊的力量。叩擊后,心臟受到刺激,有時能恢復自主搏動;

  2)若脈搏仍未恢復,則應立即連續做4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再做胸外心臟按壓;

  3)一人施行心肺復蘇時,每做15次心臟按壓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

  4)心臟按壓以每秒鐘1次的速度進行,連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為每5秒鐘做1次,連做2次。如此交替持續進行;

  5)兩人合作進行心肺復蘇時,同樣先連做4次人工呼吸;

  6)隨后,一人連續做5次心臟按壓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續進行,不要兩人同時做。速度同上;

  7)做人工呼吸的人,應時時注意檢查傷病員的頸動脈有無搏動或有無脈搏。若傷病員原先放大的瞳孔開始縮小,臉色好轉,出現脈搏,開始自主呼吸,說明搶救成功,可以暫時停止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觀察心臟搏動情況,隨時準備再次進行搶救。醫療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工作人員應積極配合,服從專業人員安排搶救。

  7、應急通信聯絡

  醫療救護電話:120

  項目經理電話:

  生產負責人電話:

  醫院地址:309醫院;

  路線:北五環

  北五環黑山扈路醫院電話: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9

  為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學生因上課下課擁擠發生踩踏意外事故以及迅速、有序、高效處理好學校踩踏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學生密集出入時防踩踏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預防踩踏事件工作以保護學生安全為目標,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按照統一指揮,分部門分班級負責的原則,針對學生上下樓梯時人數密集,本著以預防為主的工作原則,確保師生安全。

  二、成立防踩踏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師

  預防學校踩踏事件工作辦公室設在教導處,姚永勝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陳珍珠老師兼任副主任。

  三、辦公室工作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制定應急預案和落實各項措施,完善工作機制和應急保障系統。

  2、學校行政領導要識別容易出現踩踏的風險所在,重點防范,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守秩序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3、學校行政領導要經常性地對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以及場地、房屋和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要確保走廊、樓道的'暢通。

  4、辦公室印制全校教師通訊錄,并定期核對電話號碼,所有行政、班主任、值日人員確保通訊錄中能有一個電話暢通。班主任要在身邊常備家長通訊錄。

  5、學生密集出入時,每樓層安排一名少先隊干部維持秩序:略

  (備注:樓梯站崗隊干要督促大家按秩序、不推搡、握扶手。)

  四、班主任和教師職責及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要求

  1、各班主任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行,不要擁擠,防止踩踏等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對有這樣現象的學生要給予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錯誤行為。

  2、上下樓梯的教師要對學生上下樓梯故意打鬧等不良現象給予制止,防止擁堵現象的發生。

  3、學生在經過樓梯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時,所在教師要及時組織疏導,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4、一旦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值班教師或所在老師要馬上報告學校領導,同時根據傷情撥打120急救電話,組織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處理。

  5、教師都有責任教育學生遵守學校規定,特別是對上下樓道應該注意安全的問題要經常講,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6、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在場的教師和領導要注意按照應急疏散指示、緊急鈴聲進行合理正確的疏散學生。

  7、未依法履行安全職責,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或違反本規定的,經校行政會議的認定,由學校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罰。因瀆職、失職或者管理失控發生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由有關上級部門和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應對踩踏事件處置預案

  發生事故后,目擊者要立即向領導小組反映,領導小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所有成員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同時,迅速撥打電話報警并向中心校報告,請求援助。報告應該包括以下信息:事故發生的時間與地點、程度、危害;已采取和準備采取的應急行動。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0

  本著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認真落實學校消防安全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切實做到學校消防安全無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一、防范措施

  (一)成立學校消防領導和工作小組

  1.制定消防應急預案。

  2合理規劃消防疏散路線。

  3.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

  4.組織學校師生進行消防演練。

  (二)安全教育

  1.學生上下樓梯按疏散路線貼右側有序行走。

  2.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時,值班教師提醒學生做到“十不要”:不要太快;不要推拉前面的同學;不要擁擠;不要嬉戲打鬧;不要手插口袋;不要揀拾物品;不要彎腰系鞋帶;不要從高處往下跳;不要順扶手下滑;不要中途急停。

  3.疏散時,值班老師要立即到達值班崗位。

  4.疏散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撤離。

  5.教師要清楚滅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并熟練掌握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6.教師掌握消防四懂四會。(四懂:a.懂得崗位火災的危險性;b.懂得預防火災的措施;c.懂得撲救火災的方法;d.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四會:a.會使用消防器材;b.會報火警;c.會撲救初起火災;d.會組織疏散逃生。)

  (三)安全檢查

  1.教學樓內按要求配置標準的消防器材。定期對消防栓、滅火器、應急燈、疏散標志等器材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并做好記錄。

  2.樓梯間不能堆放雜物,保持消防疏散通道暢通。

  3.定期檢查各室場的電器、線路等的消防安全隱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維修,保障安全。

  4.實驗室內的化學藥品、放射性物品,要有專室專柜和專人妥善保管并在明顯部位設有警示標志。

  5.教室的前后門確保能及時打開作緊急疏散用途。

  6.教學樓內不能使用氣壓鍋,使用液化氣時必須嚴格消防安全要求。

  (四)預案培訓:

  1.滅火組:

  a.了解學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

  b.了解電及煤氣管道鋪設的線路;

  c.了解學校內樓房裝修材料的性質;

  d.清楚學校所有消防設施的放置地點;

  e.了解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

  f.了解火的'走勢;

  g.清楚逃生路線。

  2.警戒組:

  a.熟悉逃生路線,以便疏導他人逃生;

  b.在警戒線負責攔阻無關人員進入火災現場。

  3.救護組:

  a、熟悉急救箱內設備和藥品的使用;

  b.熟悉逃生路線4.疏散組:

  a、了解學校報警設施和廣播所在地;

  b、了解學校內樓房裝修材料的性質;

  c、清楚學校所有消防設施的放置地點;

  d、了解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

  e、了解火的走勢;

  f、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

  二、應急預案

  (一)火警處理程序:

  一旦發現火災,要遵循小火滅火,大火逃生的原則。如遇大火首先組織學生疏散,立即撥打119報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教師撲救。

  (二)領導小組及職責:

  當某處發生火災時,全體人員應保持鎮定,及時報警并迅速依據任務分工和組長的命令擔負起搶救工作。

  1.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各級部主任加班主任

  職責:指揮各小組做好疏散、滅火、救護等工作。

  2.疏散組:

  職責:組織師生按指定路線有序撤離。

  3.滅火組:

  職責:迅速切斷配電箱總電源,利用現有消防設施組織滅火。

  4.警戒組:

  職責:劃定警戒范圍,攔阻無關人員進入火災現場。

  5.救護組:

  職責:對受傷師生進行必要救護。

  消防與醫護人員抵達現場后,除部分教師參與配合外,其余教師維護學生秩序,以免影響或妨礙搶救工作的進行。

  三、火災原因調查

  火災發生后,學校要積極協助公安消防機關查明火災原因。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1

  為加強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有限空間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災等重大安全風險,有效遏制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發生,促進全省(河北省,下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圍

  針對近年來頻繁發生有限空間中毒窒息、燃爆火災事故,確定此次整治重點是輕工行業:包括造紙、食品及食品添加劑加工、油脂加工、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酒類制造、紡織印染、皮革鞣制等涉及有機廢料處理的企業;其它行業包括焦化企業、高爐工藝鑄造企業以及市政工程、污水管網、污水處理企業。

  二、工作目標

  通過集中整治,摸清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災風險的有限空間底數,建立健全安全監管臺帳;有限空間涉及的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災風險要素得到全面辨識和管控,通風、監測、監控等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裝備等全部按要求落實到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全部培訓上崗,有限空間本質安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全省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燃爆、火災事故及死亡人數大幅下降,有效遏制較大以上事故。

  三、重點內容

  (一)提升風險管控等級。納入整治范圍的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必須按照《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對有限空間重新開展一次系統辨識,確認風險并登記建檔,完善有限空間基本信息。涉及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涉爆粉塵的有限空間,一律按照重大風險等級實施重點管控,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有限空間管理第一責任人。企業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精準辨識,進行評估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管控措施,制定專門管控方案和應急預案。

  (二)實施風險要素監測。企業自行組織或聘請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對本單位原料、生產工藝、設備設施、廠區布局等進行認真分析研究,特別是結合污水處理工藝與設備,得到各類有限空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以及濃度、數量等參數,并依據量化指標,制定完善相關制度規程,實施精準化管理。同時,要將檢測評估結果、精準化管理措施等內容,及時更新至有限空間風險告知牌,便于一線職工獲取和使用。

  (三)強化風險管控措施。對日常處于完全封閉狀態的污水處理池等有限空間,必須加裝強制通風裝置,必須在內部適當位置加裝監測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系統,并將監測參數和監控視頻聯接至操作室或休息室內,進一步加強動態管理。有限空間內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的,通風、監測、照明、監控等設備要符合防爆要求。要嚴格門禁管理,嚴禁擅自進入或者檢測不合格進入封閉式有限空間。

  (四)規范現場作業管理。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災風險的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建立嚴格的審批、審查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必須經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批同意,制定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經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審查通過后方可實施。不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企業,必須聘請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對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進行審查。實施作業必須落實監護和應急措施,組織作業前培訓,告知作業人員存在的風險、安全作業規范和應急措施,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規定,對有限空間氧含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作業。作業過程中,必須采取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并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或連續檢測。

  (五)嚴禁盲目實施救援。企業要根據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發生有限空間作業險情后要按應急預案規定實施科學救援。同時,企業必須深刻汲取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擴大的慘痛教訓,要把事故案例作為安全警示教育學習資料,宣貫到每一名員工,讓每一名員工都知曉盲目救援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熟練掌握有限空間事故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堅決杜絕盲目施救事故的發生。

  四、實施步驟

  專項整治時間為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部署,調查摸底(20xx年8月1日至9月30日)

  1.召開動員大會。各市、縣(市、區)要按照分級監管的要求,組織召開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有限空間專項整治動員大會,將整治內容及要求傳達到納入整治范圍的每家企業,聘請專家開展專題培訓講解。各市安委辦要派人參加所屬縣(市、區)的動員大會,匯總召開動員大會情況形成書面材料,于8月31日前報省安委辦。

  2.全面調查摸底。各地及各有關部門要對照整治范圍,按照職責分工,對相關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確保不漏一家,組織企業認真全面辨識本單位有限空間并建立臺賬,對企業上報的臺帳進行復核后,填寫《有限空間匯總表》,于9月30日前報省安委辦。

  3.開展現場指導。各市、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整治工作計劃。各縣(市、區)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開展調查摸底的同時,由監管執法人員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開展現場指導,切實解決好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問題,確保企業按照整治方案的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開展工作。

  (二)自查自改,集中整治(20xx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1.對標自查自改。各企業對照專項整治重點內容,對照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責任和時限,組織開展有限空間風險要素辨識、檢測,細致排查隱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監測、監控、應急處置手段。沒有相應能力的企業,要通過市場化服務方式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指導,由技術服務機構幫助做好有限空間條件確認、隱患排查、制訂整改方案、實施整改、檢測評估、應急演練等工作。20xx年11月底前,各企業將自查自改情況報屬地監管部門備案。

  2.健全管理制度。各企業要按照風險管控要求,進一步完善與有限空間作業相關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主要包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作業審批制度、通風檢測制度、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外包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應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

  3.開展裝備普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于20xx年11至12月期間,對本行業領域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企業,開展通風、檢測、照明、通訊、應急救援裝備及個體防護用品為重點的安全裝備普查,對未按規定配備相應安全裝備的企業,要責令其限期配備并按相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期滿未按要求配備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三)驗收考核,全面總結(20xx年1月1日至3月31日)

  1.認真組織驗收。各地按照分級監管的要求,組織企業或者聘請專家開展整治驗收,逐一對納入整治范圍企業的.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驗收,填寫《有限空間驗收確認表》(附件2)。省安委辦將對各地驗收情況進行抽查。

  2.嚴格工作考核。將有限空間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列為對各市和有關省直部門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采取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執法檢查和督導,通過查企業倒查各地各有關部門履行安全監管職責情況,并將日常督查、執法以及事故情況作為考核重要依據。

  3.全面進行總結。各市以及有關部門要及時將每個階段的工作情況報省安委辦。專項整治工作結束后,要對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情況進行全面總結,于20xx年3月底前報省安委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對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相關協調機制,組織應急管理、住建(含市政、城管等)、工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將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整治列入重要日程,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并經常深入一線開展檢查督查,督促企業認真搞好自查自糾。所有納入整治范圍的企業,要做到動員部署到位、責任落實到位、監督檢查到位,確保專項整治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二)落實主體責任。提升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把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為專項整治的核心。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將整治方案和工作部署要求傳達到每家企業,采取多種措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全過程參與整治工作,督促落實各項管控措施,確保整治取得實效。專項整治期間,發生有限空間事故的企業,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嚴肅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堅持統籌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專項整治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教育培訓、應急處置等有機結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督促企業完善相關制度規定,改進安全設備設施,細化崗位操作規范,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標準化運行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質量提升。對有限空間作業整治責任不落實,不積極開展整治,工作不認真、走形式以及驗收不合格的企業,相關的標準化創建、“雙控”機制、誠信等級評定等一律不得通過,并依據省政府2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嚴厲處罰。

  (四)加大執法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全生產法》《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等,以重大事故隱患、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風險控制為重點,將執法檢查貫穿專項整治始終。檢查中,發現企業有限空間辨識、檢測、評估存在遺漏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要立即下達停產整改指令;對排查治理不認真、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依法給予上限處罰;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業,堅決提請本級人民政府予以關閉。同時,按規定將有關執法信息及時予以公示,將典型案例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

  (五)強化宣傳培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有限空間宣傳教育作為強化安全監管的一項重要措施,要深入調查研究,針對有限空間的管理要求和實施有限空間作業的特殊群體,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教育方案,廣泛宣傳有限空間安全知識,全面系統開展教育培訓。要根據有限空間的管理特點,特別是針對廣大作業人員文化低、流動性大、管理松散的實際情況,編制通俗易懂的教學資料和安全作業手冊,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要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具體負責有限空間管理的負責人為安全教育第一責任人,涉及到的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教育培訓,掌握有限空間作業知識和作業能力后方可上崗作業。要保證所有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每年至少培訓一次,實施作業前再進行一次安全告知和崗前培訓。企業未開展教育培訓或者相關管理人員、作業人員不具備有限空間管理知識的,必須責令企業停產整頓,依據省政府2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以安全管控措施不落實實施高限處罰。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2

  1.總則

  1.1目的

  為及時有效處置公路隧道內的突發公共事件,提高全省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協調水平,確保迅速、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搶險、救災修復工作,保障公路的安全暢通,保護司乘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湖北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湖北省公路交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湖北省安監局公安廳交通運輸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隧道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鄂安監發【20xx】34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預案,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省普通公路隧道內發生的大、中、小型車輛交通事故、危化品泄漏、火災、設備設施故障等引發的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預警發布與信息報告、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工作。

  2.工作原則

  2.1預防為主,防救結合。堅持預防和應急相結合,提高全員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預警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裝備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2以人為本,生命第一。始終將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最終目的,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優先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各級公路管理部門應成立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本單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實行分級響應、分級負責、上下聯動、部門聯動,明確責任人及其指揮權限,落實崗位責任制。

  2.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強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實現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

  2.5資源整合、協同應對。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人員、資金、設備、物資等進行有效整合,保障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正常進行。加強各部門間密切協作,發揮各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在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突發事件聯動處置機制。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科學決策提供正確的依據。

  2.6依靠科技,提高素質。采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處置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二次事故;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干部職工應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綜合素質。

  3.應急指揮體系

  應急指揮體系由隧道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監控中心、應急工作組構成。各市州公路管理部門參照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3.1應急指揮部組成

  3.1.1為加強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防御和處置能力,省局成立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省公路局局長

  副指揮長:省公路局副書記、紀委書記、副局長、質量監督長

  成員:各處室主要負責人。應急指揮部下設應急辦公室,應急辦公室設在安監處(應急辦),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應急指揮部負責落實及督促其他部門應對公路隧道安全生產工作。

  3.1.2應急指揮部職責

  (1)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應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指示,部署全省普通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檢查落實情況;

  (2)統一指揮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掌握現場應急救援情況,協調現場應急救援行動;

  (3)及時了解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情況,分析、研判事故發生的規模及可能帶來的損害后果,制定并組織實施搶險救援方案,防止引發二次事故,發布啟動本預案命令;

  (4)根據事故等級,視需要成立臨時專家組,開展事故調查和提出善后處理意見;

  (5)召開成員會議,通報事故情況,宣布處置救援方案,分配工作任務;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提供應急保障,調度各方應急資源等;

  (6)現場指揮、協調、督導各小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檢查處置救援方案執行情況,隨時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7)當應急處置工作由上級應急指揮部門統一指揮時,按照上級應急指揮部門的指令,執行應急救援行動;

  (8)向上級匯報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9)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3.2應急辦公室

  應急辦公室是應急指揮部的應急工作機構,其職責如下:

  (1)組織起草、修訂全省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相關制度、辦法;

  (2)負責全省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的接收、核實、分析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提出報告和建議;

  (3)組織協調各應急工作組工作;

  (4)傳達、執行應急指揮部的各項決策、指令,并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

  (5)根據應急指揮部和應急工作組的要求,負責應急處置的具體日常工作;

  (6)負責收集、匯總隧道交通事故信息及應急工作組、現場工作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的相關信息;

  (7)負責組織局機關各部門研究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運行機制和隊伍建設,組織指導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

  (8)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3監控中心(應急指揮中心)

  應急狀態時監控中心在應急指揮部領導下開展工作。其職責如下:

  (1)實施24小時值班接警工作;

  (2)接收、處理上級和應急協作部門的預測、預警信息,跟蹤監測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信息,實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

  (3)負責信息系統通信保障工作,負責突發事件預測、預警支持系統正常運行工作,負責通信保障工作;

  (4)協助應急辦公室收集、匯總隧道突發事件信息及應急工作組、現場工作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的相關信息;

  (5)充分利用各種專業手段實時發布預警信息;

  (6)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應急工作組

  應急工作組由省局指揮部內相關部門人員組建,在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具體承擔應急處置工作。應急工作組分為六個應急工作小組,各組人員名單由應急辦公室擬定,應急指揮部審定。各組人員應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當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行動時,應急工作小組成員由組長召集立即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組長因故缺位時由應急指揮部指定人員擔任。

  3.4.1綜合協調小組

  由應急辦公室負責人任組長,安監處、黨委辦公室、辦公室有關人員組成。

  (1)負責起草重要報告、綜合類文件;根據應急指揮部和其他應急工作組的要求,統一向本級及上級報送應急工作材料;

  (2)按照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向社會通報公路隧道突發事件影響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3)負責組織有關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

  (4)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2交通秩序小組

  由路政負責人任組長,路政施救、養護應急及有關部門人員組成。

  (1)根據現場的范圍和交通情況,協助交警和120急救人員及時搶救傷員,疏散人員和車輛,擺放控制性警示標志;

  (2)協助交警及時實施對隧道道路的監控、應急封道、分流、清障施救和恢復交通等工作,提出車輛繞道方案并組織實施;

  (3)預留救援車輛通道,用于清障車輛進入事故區域,將事故車輛及時拖離現場。同時以事故車輛為中心,在事故現場來車方向500米以上由遠及近連續設置警示標志。

  (4)維護搶險現場等候車輛及行人的秩序,組織、協調疏通隧道突發事件導致的道路堵塞,配合公安交警部門及時做好疏導交通或單幅雙向通行等工作;

  (5)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3現場勘查小組

  由養護負責人任組長,路政、養護人員組成。

  (1)確定事故現場安全后,根據現場路產損壞實際情況,按照由外到里、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巡視現場,確定現場范圍,進行勘查檢驗、調查取證;

  (2)檢查隧道質量狀況及附屬設施受損情況,確定維護方案并展開作業;

  (3)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4通信保障小組

  由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任組長,相關處室人員組成。

  (1)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做好上傳下達、請示報告等工作,確保信息聯絡暢通;

  (2)做好和公安交警、消防部門和120急救中心等相關單位的聯系工作;

  (3)負責電視電話會議通信保障工作;

  (4)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5后勤保障小組

  由辦公室負責人任組長,財務處、辦公室有關人員組成。

  (1)負責應急狀態期間24小時后勤服務保障工作;

  (2)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4.6總結評估小組

  由副指揮長任組長,應急辦公室及有關人員組成。

  (1)對突發事件情況、應急處置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進行總結和評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并向應急指揮部提交總結評估報告;

  (2)承辦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綜合協調小組、交通秩序小組、現場勘查小組、通信保障小組指定專人負責與現場工作組溝通聯絡,協調應急工作,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匯報情況。

  交通秩序小組、現場勘查小組、后勤保障小組在公路隧道突發事件預警狀態或應急響應行動終止時自動解散;綜合協調小組、通信保障小組、總結評估小組在相關工作完成后,由應急指揮部宣布解散。

  4.預警預防

  4.1預警與預防原則

  本著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處置的原則,建立完善的預警和預防機制,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風險分析、預警、預防工作。

  4.2預防

  (1)加強路況信息及安全宣傳,努力提高民眾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文明意識,普及安全常識,消除公路隧道安全隱患;

  (2)加強公路隧道安全行駛的宣傳,在隧道相應位置設置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的標識標牌,及時變更信息提示內容;

  (3)要建立完善公路隧道安全監視系統,實現實時監控,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4.3預警行動

  (1)應急辦公室接到公路隧道突發事件報告后,立即以電話形式向局應急指揮部通告隧道突發事件信息;

  (2)加強監測措施,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工作,并將應急處置準備工作情況上報應急辦公室;

  (3)監控中心跟蹤監測隧道突發事件信息,隨時向應急辦公室報告最新情況。

  (4)應急辦公室全面掌握事態發展趨勢,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提出具體處置意見,為決策提供依據。

  4.4信息報送和處理

  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值班制度、信息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公布道路重特大事故報告電話。

  4.4.1信息報送原則

  遵循“迅速、準確、真實”的原則,在第一時間報送公路隧道重特大事故的有關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件。死亡事件必須以快報形式逐級上報應急辦公室。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可直接報至應急指揮部。各級應急救援機構之間,必須保證24小時人員通訊暢通。

  4.4.2信息報送程序與時限

  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應急信息實行第一時間報告制,交通部《交通運輸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理辦法》中規定的有關公路突發事件和險情應在30分鐘內將信息以書面或電子郵件形式報省局應急辦,1小時內報省廳和省政府應急辦,2小時內報部應急辦,并進行電話確認。

  4.4.3信息報送內容

  應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如下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情況: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信息來源;事件起因、性質、基本過程、已造成的后果以及影響范圍和事件發展趨勢;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信息報送單位、聯系人和聯系電話等。對于情況不夠清楚、要素不齊全的信息要及時核實補充內容,并將后續情況及時上報。對突發事件處置的新進展、衍生的新情況要及時續報,特別重大事件的處置情況信息應每日一報。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要進行終報。

  4.4.4突發事件現場信息采集

  事發地公路管理部門應急機構、現場工作組負責突發事件現場信息的采集和報送。

  信息報告的主要方式是電話、網絡、傳真、手機短信及其他通信手段。

  需要重點采集的信息包括:

  (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肇事車輛單位、型號、車號;肇事駕駛員基本情況;死、傷人員的情況;公路隧道損毀情況;

  (2)事故的簡要經過;

  (3)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影響范圍及發展態勢,可能會引起何類次生事故或衍生事故;

  (4)事故救援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到達現場進行處置的單位、人員及組織情況,已經采取的措施、效果,已發出的援助要求和已開展救援活動的時間、設備、聯系人等。

  4.4.5信息處理

  應急辦公室負責公路隧道突發事件信息分析工作,追蹤事件進展,及時掌握最新動態,將事件分析結果報送應急指揮部。重特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信息報告同時上報省政府應急辦和廳應急管理機構,并通報有關單位。

  5.應急處置

  5.1預警級別的劃分

  按照應急啟動級別從高到低設定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個響應等級。特別嚴重(Ⅰ級)、嚴重(Ⅱ級)、較重(Ⅲ級)、一般(Ⅳ級)四個響應等級,并分別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加以表示。

  5.1.1Ⅰ級(紅色)啟動標準

  因隧道內運輸危險化學品發生嚴重泄漏,致使隧道無法安全通行的;隧道內發生火災造成無法通行的;發生嚴重影響隧道運營安全、并造成人員死亡、短時間難以恢復正常工作秩序的突發事件;以及社會安全事件。

  5.1.2Ⅱ級(橙色)啟動標準

  隧道內發生特大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嚴重影響隧道運營安全、并造成嚴重傷害的安全事故。

  5.1.3Ⅲ級(黃色)啟動標準

  隧道內發生小型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擁堵的,并造成人員受到傷害的安全事故;當氣象部門發出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預警信息的;隧道進出口出現濃霧、大雪和沙塵暴等惡劣天氣,或雪后隧道進出口路面積結冰的;隧道附屬設施遭到破壞,喪失正常使用功能的。

  5.1.4Ⅳ級(藍色)啟動標準

  隧道發生一般交通事故,無人員傷亡,未造成交通擁堵的。

  5.2應急響應

  5.2.1啟動程序

  當公路隧道突發事件達到Ⅰ級響應條件時,由省局應急指揮部啟動特別嚴重級應急響應程序,并上報省廳備案。當應急響應條件達到Ⅱ級(含)以下響應條件時,由市州應急指揮機構宣布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程序,并上報省局備案。

  5.2.2響應行動

  (1)應急指揮部或應急指揮機構應立即組織交通秩序小組、現場勘查小組和通信保障小組趕赴現場,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發生,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2)交通秩序組根據現場的范圍和道路交通情況,協助120急救人員及時搶救傷員,疏散人員和車輛,擺放控制性警示標志,待公安和消防部門到達后,積極配合公安交警實施交通管制、預留救援車輛通道,用于清障車輛進入事故區域,將事故車輛及時拖離現場。同時以事故車輛為中心,在事故現場在來車方向500米以上由遠及近連續設置警示標志。配合交警封路或分流,明確分流路線。若發生火災,應第一時間通知消防部門,并指派專人引導,積極配合消防部門完成火災施救工作。

  (3)現場勘查組根據現場路產損壞實際情況,按照由外到里、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巡視現場,確定現場范圍,進行勘查檢驗、調查取證;

  (4)總結評估小組及時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上報應急辦公室,應急辦公室接到上報信息后立即報送指揮長。

  (5)當事態發展超出應急處置能力時,立即上報上級部門請求支援。

  5.2.3響應終止

  5.2.3.1Ⅰ級響應終止

  由省局應急指揮部采取如下程序終止響應:

  (1)應急辦公室根據掌握的事件信息,確認險情排除,道路恢復通暢,現場搶救活動已經結束,突發事件得到控制和消除,受危險威脅人員安全撤離危險區,向應急指揮部提出Ⅰ級應急響應狀態終止建議;

  (2)應急指揮部在同意終止后,終止Ⅰ級應急響應,明確提出應急響應終止后續處理意見;

  (3)應急指揮部解除應急工作狀態,應急辦公室負責在2小時內通知各相關部門恢復正常工作;

  (4)必要時綜合協調小組負責向社會宣布Ⅰ級應急響應結束,說明已經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以及應急響應終止后將采取的各項措施

  (5)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善后工作。

  5.2.3.2Ⅱ級(含)以下響應終止

  市州應急指揮機構根據掌握的事件信息,確認險情排除,道路恢復通暢,現場搶救活動已經結束,突發事件得到控制和消除,受危險威脅人員安全撤離危險區,由第一負責人決定終止響應。

  5.3處置措施

  5.3.1預案啟動后,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及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專業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處置。省局應急辦要迅速了解、掌握事故發生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涉及或影響范圍、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發展趨勢等,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和督促事后報告及總結工作。

  5.3.2加強與交警等部門的協調與聯動,配合交警實行交通管制措施。加強道路巡查,隨時掌握路面信息。配合消防部門做好施救工作;

  5.3.3及時將所轄路段的事故情況、道路通阻信息、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5.3.4要加強與相鄰路段部門的聯系,保持與其經常的溝通,互通路況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相互支持與配合;

  5.3.5當事故嚴重程度超出本級應急能力或目前已有應急人員、物資、設備不能滿足應急處置需要時,報請上級部門給予支持。

  6.應急物資與設備保障

  各市州、縣市區應建立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統籌考慮轄區專用設備的配備。制定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設備配備計劃,按《湖北省公路交通應急物資儲備管理暫行規定》(鄂路安【20xx】157號)的要求,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與管理,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隧道管理與應急處置的科學化、智能化、制度化,與業內相關資質企業建立應急救援合作關系,拓寬應急物資設備保障渠道。

  7.附則

  7.1責任與獎懲

  7.1.1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7.1.2對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及時地給予宣傳、表彰和獎勵。

  7.1.3對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職責、不按規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不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出現瞞報、誤報、漏報、遲報等情況,造成人員傷亡和重特大經濟損失的單位和有關責任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通報批評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對其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員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7.2補助和撫恤

  對因參與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搶險救援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7.3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是全省公路行業應對公路隧道突發事件的專項預案。應急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提出改進意見,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本預案,經應急指揮部審定,上報省廳備案。下列情況,本預案應進行更新:

  7.3.1本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做出調整或修改,或國家出臺新的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

  7.3.2原則上每三年組織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7.3.3根據日常應急演練和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行動結束后取得的經驗,需對預案做出修改;

  7.3.4因機構改革需要對應急管理機構進行調整;

  7.3.5應急物資及設備的數據資料應每年更新一次。

  7.3.6有關部門根據形勢變化和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和更新相應應急預案。

  7.4制定與解釋部門

  7.4.1本預案由省公路局制定,并負責解釋與組織實施;

  7.4.2各有關職能部門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

  7.4.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8.附件

  應急響應指南

  為了更好地實施隧道應急救援,隧道救援區段進行了合理劃分。救援區段的劃分不僅要考慮隧道事故影響范圍、通風排煙控制、救災設備的位置、救援隊伍的駐地,而且要考慮人行通道、車行通道以及逃生通道的位置,為明晰響應行動,現以東西向隧道突發事件時的應急響應指南如下:

  Ⅰ級響應(危化品事故、大、中事件應急響應)

  8.1危化品事故應急響應

  8.1.1危險品事故的前方的車輛正常駛出隧道。

  8.1.2發生危險品事故車輛的司乘人員立刻下車,利用隧道內的緊急電話或手動報警器報警。

  8.1.3監控中心接到報警后,調整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指示器,并且通過有線廣播系統向隧道內的人員發出警報信號,封閉隧道交通。

  8.1.4監控中心向單位值班領導報告。

  8.1.5監控中心向交警、路政和當地環保部門發出求救信號。

  8.1.6交警或路政趕到事故現場后立刻疏散被困車輛,引導被困人群撤離隧道,若事故現場有人嚴重受傷,現場交警或路政人員電話求救120.

  8.1.7醫院接到求救信號后,立刻安排相關科室做好救助準備,同時出動120救護車輛趕往事故現場。

  8.1.8120救援車趕到后救助傷員,并立刻撤離返回醫院。

  8.1.9環保部門趕到現場后,分析危險品類型,提出處理方案;有關專業部門處理事故現場。

  8.1.10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由環保部門檢測,確定滿足衛生標準后,再通知現場救援指揮部。

  8.1.11指揮部向交警、公路等部門下達處置指令。公路部門通過監控中心通知路政、養護部門進入隧道處理現場,并檢查可否恢復通車。

  8.1.12若可以通車,則監控中心恢復隧道交通。

  Ⅱ級預案(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響應)

  8.2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響應

  8.2.1左線

  (1)事故點前方的車輛駛出隧道,發生事故的車輛亮起警示燈。

  (2)發生事故車輛的司乘人員或發現事故的隧道巡邏人員,通過緊急電話或手動報警器向監控中心報警。

  (3)監控中心接受報警信號后通過監控系統確定事故發生點及事故類型。

  (4)監控中心通過廣播系統、隧道內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燈等告知司乘人員隧道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阻止事故點后方車輛行駛。左線事故點后方的可變情報板顯示“前方發生事故”,事故點后方的車道指示器改為紅色警示燈,右線除進出口警示燈為紅色外,其余均為綠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封閉左、右線交通。

  (5)監控中心報告隧道值班領導、交警、路政,同時報告信息中心。

  (6)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橫通道之前,則交警、路政通過右線進口將車停放在右線事故點后的橫通道附近,徒步穿過該橫通道趕往事故現場。

  (7)120急救部門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救護車趕往隧道,并通知有關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8)交警或路政趕到后打開隧道東口和西口活動護欄,交警、路政在隧道東西口活動護欄處、隧道口、事故點后車行橫洞附件及事故發生點指揮交通。

  (9)監控中心確認交警或路政趕到現場后,改變隧道內的交通信號指示器和可變情報板。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左線事故點后可變情報板改為“緩慢行駛,撤離至右線”,右線交通指示器除進口處為紅色外,其余均為綠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可變情報板改為“撤離隧道”;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左線可變情報板顯示“請按次序退出隧道”,事故點后除進口處外的指示器均為綠色,指向隧道進口。

  (10)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左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通過事故點后方車行橫洞進入右線,正向駛出隧道口。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左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1)120急救車趕往隧道西口,急救車輛進入隧道左線并駛向事故發生點進行救援,救援完畢后掉頭原路返回,通過活動護欄到右線或通過事故點后的第一個車行橫洞進入隧道右線返回。

  (12)養護、維修、路政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檢查設施完備情況,并將檢查情況報告給隧道監控中心。

  (13)隧道監控中心發出恢復隧道交通的信號。

  8.2.2右線

  (1)事故點前方的車輛駛出隧道,發生事故的車輛亮起警示燈。

  (2)發生事故車輛的司乘人員或發現事故的隧道巡邏人員,通過緊急電話或手動報警器向監控中心報警。

  (3)監控中心接受報警信號后通過監控系統確定事故發生點及事故類型。

  (4)監控中心通過廣播系統、隧道內外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燈等告知司乘人員隧道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阻止事故點后方車輛行駛。右線事故點后方的可變情報板顯示“前方發生事故”,事故點后方的車道指示器改為紅色警示燈,左線除進口警示燈為紅色外,其余均為綠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封閉左右線交通。

  (5)監控中心報告隧道值班領導、交警、路政,同時報告信息中心。

  (6)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橫通道之后,則交警、路政進入隧道右線事故發生點。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橫通道之前,則交警、路政從隧道東口通過活動護欄逆行進入隧道左線。將車停放在事故點后第一個橫通道附近,徒步進入右線事故點,交警和路政如果發現現場司乘人員受傷需要救助,立即報告值班領導,并向當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門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救護車趕往隧道,并通知相關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8)交警或路政趕到后打開隧道東口和西口活動護欄,交警、路政在隧道東西口活動護欄處、隧道口、事故點后車行橫洞附件事故發生點指揮交通。

  (9)監控中心確認交警或路政趕到現場后,改變隧道內的交通信號指示器和可變情報板。如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右線事故點后可變情報板改為“緩慢行駛,撤離至左線”,左線的交通信號指示器除隧道進口為紅色外其余均為綠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可變情報板改為“撤離隧道”;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右線可變情報板顯示“請按次序退出隧道”,事故點后除進口處外的指示器均為綠色,指向隧道進口。

  (10)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右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通過事故點后方車行橫洞進入左線,正向駛出隧道東口;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右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1)120急救車輛趕往隧道西口,通過活動護欄,急救車輛進入隧道右線并駛向事故發生點進行救援,救援完畢后掉頭原路返回。

  (12)養護、維修、路政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檢查設施完備情況,并將檢查情況報告給隧道監控中心。

  (13)隧道監控中心,發出恢復隧道交通的信號。

  Ⅲ級預案(小型交通事故應急響應)

  8.3小型交通事故應急響應

  8.3.1左線

  (1)事故點前方的車輛駛出隧道,發生事故的車輛亮起警示燈。

  (2)發生事故車輛的司乘人員或發現事故的隧道巡邏人員,通過緊急電話或手動報警器向監控中心報警。

  (3)監控中心接受報警信號后通過監控系統確定事故發生點及事故類型。

  (4)監控中心通過廣播系統、隧道內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燈等告知司乘人員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點后方的可變情報板顯示“前方發生事故減速慢行”,事故點后方第一個車道指示器改為紅色警示燈。

  (5)監控中心報告隧道值班領導、交警、路政,同時報告信息中心。待路政到達后,打開事故點后的第一個車行橫洞的卷簾門。

  (6)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橫通道之前,則交警、路政從隧道右線經事故點后的第一個車行橫洞駛向事故發生點。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交警路政則從隧道東口進入隧道右線,并在隧道西口活動護欄掉頭進入隧道左線,駛向事故發生點。交警和路政在隧道東西口、活動護欄、事故點及事故點后的車行橫洞處執勤,如果發現現場司乘人員受傷需要救助,立即報告值班領導,并向當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門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救護車趕往隧道,并通知有關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8)若事故發生在最后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監控中心打開事故點前方的第一個車行橫洞,供120救護車掉頭使用。若事故發生在最后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路政打開隧道東口活動護欄,供120救護車掉頭使用。

  (9)交警及路政在120需要掉頭轉向的地方和事故點維護交通秩序。

  (10)120急救車提高隧道西口進入隧道左線駛向事故點救援后,若事故發生在最后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在事故點前方第一個車行橫洞掉頭進入右線,經隧道西口撤離,若事故發生在最后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在東口活動護欄掉頭從右線返回。

  (11)養護、維修、路政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檢查設施完備情況,并將檢查情況報告給隧道監控中心。

  (12)隧道監控中心在情報板發出恢復隧道交通的信號。

  8.3.2右線

  (1)事故點前方的車輛駛出隧道,發生事故的車輛亮起警示燈。

  (2)發生事故車輛的司乘人員或發現事故的隧道巡邏人員,通過緊急電話或手動報警器向監控中心報警。

  (3)監控中心接受報警信號后通過監控系統確定事故發生點及事故類型。

  (4)監控中心通過廣播系統、隧道內外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燈等告知司乘人員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點后方的可變情報板顯示“前方發生事故減速慢行”,事故點后方車道第一個指示器改為紅色警示燈。

  (5)監控中心報告隧道值班領導、交警、路政,同時報告信息中心。

  (6)交警、路政從隧道東口進入隧道右線駛向事故發生點;交警和路政在隧道東西口、活動護欄、事故點及事故點后車行橫洞處執勤,如果發現現場司乘人員受傷需要救助,立即報告值班領導,并向當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門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救護車趕往隧道,并通知有關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8)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監控中心打開事故點后方的第一個車行橫洞,供120救護車掉頭使用;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路政打開隧道東口活動護欄,供120救護車掉頭使用。

  (9)交警及路政在120救護車需要掉頭轉向的地方和事故點維護交通秩序。

  (10)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120急救車輛通過隧道左線,經事故點后第一個車行橫洞駛進隧道右線事故點救援,救援后經隧道西口撤離;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120急救車輛通過隧道西口進入隧道左線,并在隧道東口活動護欄掉頭駛進隧道右線,救援后經隧道西口撤離。

  (11)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前,則左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通過事故點后方車行橫洞進入右線,正向駛出隧道口。若事故發生在第一個車行橫洞之后,則左線被困車輛在交警指揮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2)養護、維修、路政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檢查設施完備情況,并將檢查情況報告給隧道監控中心。

  (13)隧道監控中心在情報板發出恢復隧道交通的信號。

  Ⅳ級預案(一般事件應急響應)

  8.4一般交通事故救災應急響應

  (1)隧道監控中心發現或接受報警信號厚街,確定事故發生點及事故類型。

  (2)通過廣播系統、隧道內外可變情報板、交通信號燈等告知司乘人員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點后方的可變情報板顯示“前方發生交通事故、減速慢行”,事故點后方第一個車道指示器改為紅色警示燈。

  (3)監控中心報告隧道值班領導、交警和路政,同時報告信息中心。

  (4)事故處理完畢后,養護、維修、路政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檢查設施完好情況,并將檢查情況報告隧道監控中心。

  (5)隧道監控中心接到報告后,若已正常則恢復隧道交通信號。

  8.5隧道雨雪、霧應急響應

  (1)大霧情況下,隧道外情報板發送“大霧天氣、減速慢行”;隧道內出口發送“隧道外霧大、減速慢行”。

  (2)在小霧情況下,隧道外情報板發送“天氣有霧、減速慢行”;隧道出口發送“隧道外有霧、減速慢行”。

  (3)在大、中、小雨的情況下,隧道外情報板發送“雨天路滑、減速慢行”;隧道內出口發送“隧道外下雨、減速慢行”。

  (4)在雪天情況下,隧道外情報板發送“雪天路滑、減速慢行”。

  8.6隧道附屬設施應急響應(隧道停電應急響應)

  (1)中控人員發現停電后,立即停止巡邏車前往隧道預警,并切換可變情報板(隧道停電注意安全);

  (2)通知交警、路政、施救車、急救單位前往隧道口預警,通知監控中心;

  (3)及時聯系供電部門,了解停電原因和大致來電時間;

  (4)隧道電工接到雙路停電的信息后,立即進行自發電供電,配合巡邏人員做好預警工作后,在配電房內監視供電系統,隨時準備來電切換;

  (5)巡邏人員在接到通知5分鐘內帶上必備器材(錐形警示帽、閃光燈)穿反光背心,駕車前往現場;

  (6)巡邏人員在20分鐘內在規定位置按要求完成設置臨時警告標志、限速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急行慢行;

  (7)停電期間加入巡查力度,預防隧道內各類突發事故,保證執勤時的人身安全;

  (8)恢復供電后,配電房立即恢復隧道正常供電,巡邏人員撤除各類臨時標牌,監控室切換信號燈、可變情報板為正常通行模式,防滑隧道正常通行。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3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處置本市各類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城市安全運行,編制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以及《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條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條例》等。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洋山島港區市級基層應急管理單元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應急處置,可參照本預案相關規定執行。

  本預案所稱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是指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和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引發的,或因橋梁隧道設施性能退化導致的設施損壞(包括主體結構、路面系、附屬設施及附屬管線損壞等)及由此導致的次生事故。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響應、聯動應對,以人為本、快速處置。

  2、組織體系

  2.1領導機構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本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市政府是本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市應急委決定和部署本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務由市應急辦負責。

  2.2應急聯動機構

  市應急聯動中心設在市公安局,作為本市突發事件應急聯動先期處置的職能機構和指揮平臺,履行應急聯動處置較大和一般突發事件、組織聯動單位對特大或重大突發事件進行先期處置等職責。各聯動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聯動先期處置工作。

  2.3市應急處置指揮部

  重大、特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視情成立市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指揮實施事故處置和救援工作。總指揮由市領導確定,成員由相關部門、單位和事發地所在區縣政府領導擔任,市應急處置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置需要就近開設。

  2.4職能部門

  市交通委是主管本市市政設施的職能部門,也是本市處置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的責任單位,綜合協調本市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職責是:

  (1)動態掌握橋梁隧道運行狀態,及時組織收集、研判、報告、通報橋梁隧道預警信息和運行事故信息。

  (2)會同市應急聯動中心組織、指揮、調度、協調各方面應急力量和資源,采取必要措施,對相關橋梁隧道運行管理單位下達指令,實施聯動處置;必要時,協助區縣處置橋梁隧道運行事故。

  (3)組織實施公共交通的緊急調度,并協助疏散人員。

  (4)會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事發地及周邊區域道路的交通組織及時發布交通誘導信息,減輕事故對交通的影響。

  (5)對事故現場周邊水域實施警戒和通航管制,維護相關內河水域的航運交通秩序。

  (6)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應急處置情況和后續措施。

  (7)對受損的橋梁隧道設施組織檢查、評估和修復;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做好事故調查、評估、總結等善后工作。

  2.5專家機構

  市交通委負責組建處置橋梁隧道運行事故專家咨詢組,為處置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提供決策咨詢建議和技術支持。

  3、預警預防

  3.1信息監測

  3.1.1市、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各橋梁隧道設施運行管理單位,利用現有的橋梁隧道運行安全監測體系,結合日常檢查、檢測和養護,并依托公安、交通、地震、氣象等部門現有的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監測網絡,及時開展橋梁隧道運行狀況監測和風險隱患排查。

  3.1.2完善橋梁隧道運行事故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信息的綜合分析與評估,提高相關預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3.1.3在氣象災害及重大節假日、重要會議和重大社會活動期間,由橋梁隧道設施運行管理單位加強橋梁隧道運行狀態的監測和預報工作。

  3.2預警級別與發布

  3.2.1根據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和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對橋梁隧道設施運行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及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本市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的`預警級別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和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1)藍色預警:橋梁隧道結構受到輕微損壞或附屬設施受到一定損壞,預測相關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響。

  (2)黃色預警:橋梁隧道結構受到一定損壞或附屬設施損壞嚴重,威脅到人員安全,預測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較大影響。

  (3)橙色預警:橋梁隧道結構受到嚴重損壞或附屬設施損壞極其嚴重,威脅到人員安全,預測區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響。

  (4)紅色預警:橋梁隧道結構受到極其嚴重損壞,極有可能發生橋梁隧道坍塌,嚴重威脅到人員安全,預測大范圍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嚴重影響。

  3.2.2預警信息發布

  市、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預警信息發布工作,依托現有預警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政務微博、微信、手機短信、智能終端、電子顯示屏等,在一定范圍內及時發布。預警級別可根據需要作出調整。重要的預警信息發布后,及時報市政府總值班室備案。

  3.3預警響應

  進入預警期后,市、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市應急聯動中心、有關區縣政府和相關單位,可視情采取以下預防性措施:

  (1)準備或直接實施相應應急處置措施。

  (2)根據需要,對相關橋梁隧道采取封閉、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提供必要的繞行線路提示,并通過道路通行指示牌、電臺廣播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布。

  (3)必要時,做好相關區域內人員疏散和車輛轉移的準備。

  (4)組織有關應急處置隊伍和專業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并視情動員后備人員。

  (5)調集、籌措應急處置和救援所需物資及設備。

  (6)對相關橋梁隧道采取臨時性工程措施。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預防性措施。

  4、應急響應

  4.1信息報告與通報

  4.1.1一旦發生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有關單位和個人可及時通過“110”向市應急聯動中心報告,也可通過其他方式向市交通委、事發地所在區縣政府或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4.1.2相關部門和單位接報橋梁隧道運行事故后,應當及時相互通報。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要在半小時內口頭、1小時內書面,將相關情況報告市政府總值班室;特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或特殊情況發生后,必須立即報告。

  4.1.3一旦出現事故影響范圍超出本市行政轄區的態勢,應當依托與毗鄰省市的信息通報協調機制,由市有關部門及時向毗鄰省市相關主管部門通報。

  4.2響應等級

  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應急響應分為四級:Ⅳ級、Ⅲ級、Ⅱ級和Ⅰ級,分別對應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當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在重要地段、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和重要會議期間以及涉外、敏感、可能惡化的事件,應當適當提高應急響應等級。

  4.2.1Ⅳ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1)重大運行故障或相關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響;

  (2)現場重傷1-2人;

  (3)現場造成少量人員受傷;

  (4)橋梁隧道設施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可能為1000萬元以下。

  4.2.2Ⅲ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1)橋梁隧道設施損壞,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較大影響;

  (2)橋梁隧道主體結構損壞或附屬設施損壞嚴重;

  (3)現場死亡1-2人;

  (4)現場重傷3-9人;

  (5)現場死亡與重傷合計3-9人;

  (6)橋梁隧道設施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可能為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

  4.2.3Ⅱ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1)橋梁隧道主體結構嚴重破壞,區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響;

  (2)現場死亡3-9人;

  (3)現場重傷10-19人;

  (4)現場死亡與重傷合計10-19人;

  (5)橋梁隧道設施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可能為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

  4.2.4Ⅰ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1)橋梁坍塌或隧道塌方等事故導致橋梁隧道主體結構完全破壞,嚴重影響大范圍道路和水域交通通行且態勢可能進一步惡化;

  (2)現場死亡10人以上;

  (3)現場重傷20人以上;

  (4)現場死亡與重傷合計20人以上;

  (5)橋梁隧道設施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可能為1億元以上。

  4.3應急處置

  4.3.1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相關的橋梁隧道設施運行管理單位應當在判定事故性質、特點、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的基礎上,立即組織有關應急力量實施即時處置,開展自救互救,防止事態擴大。市應急聯動中心應當立即指揮調度相關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搶險救援,實施先期處置,采取必要措施,營救遇險人員,控制并消除危險狀態,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市交通委和相關聯動單位應當按照指令,立即趕赴現場,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和處置要求,快速、高效地開展聯動處置。處置過程中,市應急聯動中心要實時掌握現場動態信息,并進行綜合研判及上報。

  4.3.2涉及人員生命救助的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救援,現場救援指揮長由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現場最高指揮員擔任。無人員傷亡或人員生命救助結束后,現場指揮長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現場最高負責人擔任,指揮實施專業處置。根據橋梁隧道管理權屬和屬地響應原則,由區縣視情成立現場處置指揮部,對屬地第一時間應急響應實施統一指揮,總指揮由事發地所在區縣領導擔任,或由區縣領導確定。現場處置措施如下:

  (1)事發地所在區縣公安機關立即設置事故現場警戒,實施道路和水上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維持社會治安,防止事態擴大和蔓延,避免造成其他人員傷害。

  (2)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門應急力量迅速營救遇險人員,控制和切斷危害鏈。衛生計生部門負責組織開展對事故傷亡人員的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

  (3)及時清除、轉移事故區域的車輛和船只,組織搶修被損壞的橋梁隧道設施,根據專家意見,實施加固、維修等工程措施。

  (4)必要時,組織疏散、撤離和安置周邊群眾,并搞好必要的安全防護。

  (5)加強道路交通組織和現場指揮,發布必要的繞行線路提示等信息,將事故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4.3.3一般和較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由交通、公安等部門啟動相應等級的響應措施,組織、指揮、協調、調度相關應急力量和資源實施應急處置。

  4.3.4重大和特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響應措施,并視情成立市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調度全市相關力量和資源實施應急處置。事發地所在區縣、市交通委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立即調動相關應急隊伍和力量,第一時間趕赴事發現場,按照各自職責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應急處置。

  4.4人員防護

  參加現場應急救援的人員應當加強個人防護,落實搶險和控制事態發展的安全措施,避免發生次生災害和事態擴大。

  4.5信息發布

  4.5.1一般、較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信息發布工作,由事發地所在區縣政府或市交通委負責。

  4.5.2重大、特大橋梁隧道運行事故信息發布工作,由市政府新聞辦負責,市交通委提供發布口徑。

  5、后期處置

  5.1善后工作

  事故責任單位和交通、公安、衛生計生、民政等部門要及時做好受傷人員救治、救濟救助、家屬安撫、保險理賠及設施修復等善后工作。

  5.2調查與評估

  應急處置結束后,交通、公安、安全監管等部門和單位要對事故發生的原因、性質、影響范圍、受損程度、責任及經驗教訓等,進行調查、評估與核實。

  6、應急保障

  6.1隊伍保障

  進一步優化、強化橋梁隧道運行事故專業應急處置隊伍的建設,配備相應的專業施工設備,積極開展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應急演練。

  6.2交通運輸保障

  橋梁隧道運行事故發生后,由公安部門及時對現場實施交通管制,根據需要組織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根據需要,及時組織相應的交通運輸工具,滿足交通運輸保障應急需要。必要時,可緊急動員和征用其他部門或社會交通設施裝備。

  6.3裝備物資保障

  進一步加強橋梁隧道運行事故專業處置物資保障工作,完善信息數據庫,并明確其類型、數量、性能、儲備點和調度規則等。

  6.4通信保障

  由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為處置橋梁隧道運行事故提供應急通信保障。

  6.5經費保障

  按照市政府有關處置應急情況的財政保障規定執行。

  7、預案管理

  7.1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交通委負責解釋。

  7.2預案修訂

  市交通委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評估修訂本預案。

  7.3預案報備

  市交通委負責將本預案報交通運輸部備案。

  本預案定位為市級專項應急預案,是本市處置橋梁隧道突發事件的行動依據。各區縣政府和本市相關部門、單位可根據本預案,制訂相關配套實施方案,作為本預案的子預案,并抄送市交通委備案。

  7.4預案實施

  本預案由市交通委組織實施。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為5年。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14

  為了加強有限空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保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本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一、應急響應組織

  1.1應急指揮部:應急現場負責人為指揮部主任,主要負責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的決策指揮和組織協調。

  1.2救援人員:由現場負責人指揮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緊急轉移人員受傷者和被困人員。

  1.3警衛人員:負責現場安保,查看現場安全情況,并協助進行現場應急處理工作。

  1.4現場醫療救援人員:應急醫療救援人員應隨同進入現場進行救援。負責傷員的初步搶救和安全轉運,并及時將傷員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

  二、應急物資供應

  2.1裝備設備:各種探測、監測、救援、生命保護類裝備設備。

  2.2消防器材:消防噴淋設備、滅火器、自給式呼吸器、氣體檢測儀等。

  2.3應急救援物資:救護箱、應急藥品、照明設備、通訊設備等。

  三、應急預案實施

  3.1現場情況評估:該公司有限空間負責人確認事故發生后,應緊急聯系應急指揮部,并報告有限空間人員、設備和物品的情況,以便在救援過程中提供必要的信息。

  3.2現場應急處置:現場負責人應通過各種通訊手段,與應急指揮部保持通訊,并指揮救援人員按照預案進行組織行動。

  3.3現場排除危險:由救援人員負責為被困人員提供呼吸保護以及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救援人員先行進行氣體檢測,如果發現有有害氣源泄漏,應立即采取遏制措施。

  3.4疏散程序:現場救援完成后,現場負責人應組織疏散所有被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離開現場,清理現場。

  四、注意事項

  4.1應急人員應該在事前接受必要的培訓,了解有關設備和救援程序,以保證救援責任的履行。

  4.2在現場工作的人員必須戴上適當的呼吸器、防護服和防護手套,以防止有害氣體的.吸入和帶菌。

  4.3在救援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特別是必須確保救援人員和被困人員的安全,避免次生事故和交叉感染。

  4.4為保證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必須加強現有應急預案的修訂和修改,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內容,并加強應急演練,提高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有限空間事故應急處置方案】相關文章:

有限空間事故處置方案08-13

有限空間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精選22篇)07-18

有限空間事故處置方案范文(通用6篇)08-08

有限空間現場處置方案09-06

有限空間應急方案07-27

有限空間作業應急處置方案范文(通用11篇)08-28

事故應急處置方案(精選7篇)06-21

地坑有限空間處置方案(精選7篇)07-08

有限空間應急作業方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