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時間:2023-01-02 18:50:25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精】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期中考試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

  這次期中考試過去,我現在還是覺得自己有一些不足,高一階段的學習還是非常珍貴的,平時在學習當中,在平時的學習期間,我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這次的期中考試,我還是覺得有很多的問題,我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這對我也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但是我還是有一些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所以成績出現了很多不好,所以我應該要好好的總結反思一下。

  高一的學習同時也是比較緊張的,自我步入高中之后的,我就非常在乎這一點,這讓我感覺非常的有必要,學習方面的積累,確實還是感覺應該要遵守相關的規定,接下來也應該合理的去做好,考試結束之后我現在還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讓我感覺很有動力,這是我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的,我也總結了一下這次的考試,我確實還是需要維持好的狀態,這也是我應該要好好去調整的,對于這一點我也應該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這次考試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我也感覺非常的有動力,學習方面,我也是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好的,這也是對我專業能力的提高。

  我也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的,我也渴望能夠在接下來能夠做出更好的成績來,無論是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要認真維持下去的,有些事情確實是應該要認真去鉆研,高一的學習我還是需要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一點,這對我個人能力還是有著很大提高的,期中考試的學習確實還是需要繼續去做好,這也是接下來我應該要去維持好的,高中階段我還是非常認真的,這次考試主要就是數學和物理考的非常的糟糕,我自身也是有非常大的壓力,我真的感覺非常的不好,我應該要好好的去糾正自己,高一的學習也即將結束了,這第二個學期也已經過半,我確實應該要好好地去安排接下來的學習。

  這個學期后面的時間,我也一定不會辜負了老師的期望,我會認真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落實好相關的規章制度的,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要去糾正的,這次考試結束之后,我也一定會做的更好一點,總結這次出現的問題之后我也是感覺很好,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當中能夠保持做的更好,我覺得考試成績出現問題,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對待,所以我一定會讓自己去接觸更多的知識。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2

  1、收復新疆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戶。

  2、新疆危機: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

  3、“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并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②戰略方針“先北后南,緩進急戰”。

  ③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

  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

  (見課本第15頁自由閱讀卡,見課本13頁畫像。)

  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鴻章都是洋務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在對待外國侵略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對外國侵略勢力主張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將領,左宗棠認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禍及內地,因此,他堅決主張出兵新疆,驅逐外患,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3

  本次歷史試卷題目偏難,但仍然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并且能與當今社會聯系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又很注重靈活運用,不過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在材料分析題中部分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二、審題不清,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三、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記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所以憑印象就做錯了。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許多原因在于我講解的時候,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要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中考試后,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象。

  六、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4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于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后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5

  期中考試結束了,卷子陸續發了下來,并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好,一個個紅色的分數十分扎眼,那些錯題也大多是不該錯的。有的是沒讀清題意,提筆就寫,大意失分;有的是讀題后沒分析,想當然地寫出答案,大概意思雖然對,但一些言語答非所問,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題了照樣扣分。

  哎!可憐的思品卷子,要不是這個小錯誤,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數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場上便慌了手腳,思考半天仍沒有答案,結果就又丟一分;有的因為字不會寫而扣分,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的錯誤,看來以后還要把好字詞關呀。

  還有就是歷史的閱讀題了。閱讀題所占分值很大,題型也多種多樣,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讓談自己的理解和總結概括,談理解的題我最不能寫的全面,結果許多的半對出現在我的卷子上;至于總結類的題,我總不能把它寫得十分簡潔,也抓不住要點,寫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是總結,而是擴寫,寫的比原文還長。所以我以后還要加強閱讀訓練,不論是看課外書還是學課文,都要試著提煉出它的主要內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堅持下去我的閱讀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強課外閱讀,這樣有利于我擴大知識面,對我的作文也有好處。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6

  一、教學情況總結

  1、很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于以后的積累與復習。

  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后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后,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幾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后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后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采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兩本練習冊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實驗班適當做稍難題,在周測時適量出一些高考題或高考模擬題,提升能力,拓展視野。

  平行班以練習冊上的題為主,要求學生全做,教師祥講。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范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原理內容及運用;全球化、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6、在期中考試前制定了詳細的復習計劃,把主要知識點按復習日期列表,下發到每個學生手中,強化學生背誦。

  二、期中考試分析

  1、成績方面:

  總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實驗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變。

  單科最高分:一年10班盧成媛90分。

  2、存在的問題:

  ①學困生的提質

  ②基礎知識記憶

  ③進度過快

  ④語言歸納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質措施

  1、在完成余下的教學任務時,放慢進度,邊講邊鞏固

  2、把練習冊的基礎題弄透,加強實驗班的基礎知識教學。

  3、繼續制定詳盡的期末復習計劃。

  4、做好差生提質工作,采用一幫一的措施,教師及時檢查督促,課堂多提問,課后個別輔導。

  教學相長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共同進步,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調整,以達到和學生共同發展。這需要教師不斷的反思。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7

  一、考試分析

  (一)成績匯總:

  九一班應考人數為56人,班級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僅2人,無80分以上者。九二班應考人數為52人,班級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無80分以上者。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分為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兩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題,總分40,為基礎型試題,涉及第一、二單元,共十一課的基礎知識點,按具體題型可劃分為:事件類、人物類、時間類、文件類,概括起來也可看作是對歷史事件的經過之考察,皆是直接檢驗學生對一、二單元中所提重大歷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從學生的卷面來看,做正確的平均只有9道題,這反映出一個嚴峻的現實:學生連最基礎的知識掌握程度還沒有五成。這里面不排除有些同學根本沒認真對待選擇題,只三、五分鐘便搞定了這20道題,倉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觀來講,還是學生的基礎太過薄弱,這是通過本次考試我發現的最大的問題。

  而后者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最大的軟肋所在,通過平時的了解,我得知很多學生一見這種題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腦中僅存的那些知識也便全不見了蹤影,接著就是滿篇的信口開河,想當然地涂鴉而作,甚至材料于不顧,只是憑感覺答題,結果,雖然是都答滿了,但失分也極其的多,這次考試也不例外,兩個班的學生在本大題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題,平均得分卻僅有10分,許多同學都是個位數,在翻閱兩個班的試卷后我發現其中的一個問題:不注意審題、馬虎圖快,對于畢業班的學生而言,現在說他們不知道做題前應該先仔細審題也不現實,所以歸結起來,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的態度有問題,除此之外,對于此種題型缺乏一定的訓練和做題技巧也是導致這類答題得分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閱卷感想:

  但就試卷而言,反映了兩大問題:第一、基礎薄弱,尤其是對于最基本的事件經過掌握遠遠不夠;第二、態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題的基本能力。針對這兩大問題,我的感觸如下:

  首先,對于整份試卷,學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觀念,從卷面分數設來看,材料分析題所占分值較大,所以幾乎所有同學都將答題的重點放在了其上,而對于選擇題,只是草草地揮筆而成,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足夠的時間審題,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答題技巧(即三個“缺乏”),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須是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量的儲備是,而大部分學生的真實狀況卻是恰恰相反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就難度而言,選擇題要較之簡單的多,試卷的布可以說是先易后難,可我們的同學往往一拿到試卷就往難度較大的材料分析題里鉆,說重了,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夠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對于選擇題,第一,以題型而論,我主張讓學生放棄“時間類”的題,因為歷史事件很多很雜,完全記清楚每個事件的具體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對于即將應考的畢業班學生而言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平時用不著刻意去記憶,那考試的時候怎么辦呢?既然這類題考試中不會超過三個,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棄嗎?不是!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答題技巧排除法,此法不僅適用于“時間類”的題,其他類型的題在無法確信答案時也可采用,因為選項里面必然有一至二個是明顯錯誤的,最常見的就是“世紀”不對,譬如“一戰”是二十世紀的事,那應該是19××年,而有的選項會是18××年,或是20××年,顯然可以排除,這時候一般會剩下兩個選項,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么需要學生快速翻閱整個試卷,搜尋有關“一戰”的其它題,尤其是材料分析題,如果有,看里面的時間,然后在選項中尋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經給出有關“一戰”中的某一事件發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選擇題中考察“一戰”爆發的時間,如果有選項給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么就應該排除。第二,“事件類”的題其實就是歷史經過的主要構成,這類題學生作答不好,歸咎于我的教學策略,之前一直把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的分析和講授上,而對于“經過”言之過簡,強調更是不夠。

  二、教學反思

  (一)上半學期教學回顧

  1、授課方面。在本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了一、兩課我就感覺到一個問題學生對于本冊書所講的世界史相當陌生,不論是重大的事件也好,還是著名的人物也罷,我在課堂上一說,下面的學生一臉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課后談話中得知,幾乎所有的同學在世界史和中國史之中,都鐘情于后者,對世界史沒有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其后的講課中,不得不對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做大量的擴充,以便能夠讓大部分同學明白,所以往往覺得一周三節課時間太不夠了,所以課堂之上往往留給學生的時間極少,可以說是滿堂灌,這就減少了復習提問和強調重點的時間;另一方面,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前的準備中盡量加入一些名人趣聞以及一些學生在書本上看不到的歷史真相,這樣之下,課堂學習氣氛雖然還算活躍,但同時在笑聲之中,對于知識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業批改方面。學期之初,我發現學生在作業中的抄襲現象相當嚴重,對此,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我將所有作業攤開而看,發現相似的就放在一塊,找出其中相互抄襲的作業,記錄名單,上課時公開指出,并制定相應規則:平時作業中累計抄襲三次以上者,作業本以后送達班主任處批改,并且平時作業成績為零,而期末成績分為期末卷面成績、平時作業表現、平時課堂表現,期末卷面占80,平時作業和課堂表現各占10,我會在期末成績旁加上一列教師評定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多次發現作弊同學之后,整體的作弊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尤其九年級(一)班,只有一、兩個“頑固派”仍是陋習不改。

  3、復習總結方面。歷史是一門知識點極其散碎的學科,所以復習總結很重要,在第一單元新課結束以后,我專門用來一節課進行復習,再次強調每課的重點知識,降低語速、反復提及考點,也對于當初筆記沒記完整的同學以機會補全。由于課時有限,僅僅是在第二單元講完之后用了一節課時間對第一、二單元的基礎知識點進行了一次檢測,由于試卷是自己所出,難免有不足之處,加之沒有時間進行以“做題”-“講題”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的環節,所以效果不明顯。

  (二)下半學期教學計劃

  通過這次考試,反映了許多問題,有來自學生自身的,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的教學環節出了岔子,對此,經過認真反思之后,我覺得下半學期的教學應該做如下的調整和改動:

  首先,就是對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堂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歷史事件經過的講授上,而對于背景和意義的分析,點到為止,不宜做過多的延伸和擴充,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在課堂快結束時進行必要的小結,尤其對于經過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應的在下一節課新知識講授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本節課小結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或是集體共同回憶,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其次,加強基礎知識點記憶能力的培養。起初,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所以平時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下記憶背誦歷史,現在看來是有必要采取“有選擇性”的抽查工作了,對于(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進行統計,征集自愿背誦者,如果人數偏少,則統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數稍多,則分組,選出負責人來考察組員,而由我考察各負責人。對于(一)班,采取課前、課后提問的方式,重點針對歷史成績處于50分至30分之間的同學。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內容則還是以歷史事件的經過為主,這點我會在課堂小結時針對課堂筆記做出劃分,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強記憶的。

  最后,加強材料分析題的訓練。這個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對于每一課的“想一想”以及課后的“材料閱讀”,盡可能在課堂上進行解決,當做材料分析題去做,啟發學生,最后讓學生給出答案。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要善于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比如“國家”、“人物”、“時間”等,并通過多次訓練,養成學生仔細審題、做提前先閱讀材料的習慣。===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8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5

  本次期中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初三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并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初一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后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說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后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于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9

  期中考試過后,總結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實際卻是很重要一步。通過總結,查漏補缺,找到新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學習正如吃飯,而考試失敗則就像是飯中的一粒石子,你總不能在人生中對知識最渴求時,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學習,正如你不會因為飯中有一粒石子而餓著不吃飯。你的期中考試成績怎么樣?兩個月的學習有了提高還是出現了退步,有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又將怎樣進行?這些都是靠總結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認真總結期中考試,不僅能為下一階段學習明確方向和目標,更是我們迎接期末考試的一次考前動員,從這一點來看,總結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現我就對本次期中考試進行一下總結。

  總的來說,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熟悉了這里的一切,老師、同學、環境等等;也已適應了高中生活,適應了老師的教學與管理;高一整體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很多同學在本次期中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年級的進步名次與入學相比有明顯的進步,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次期中考試的結束,我們欣喜的看到上課溜號、不學習人的少了,而認真學習、問題的人多了。本次期中考試總結的就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定位,查找不足,對癥下藥。

  當然,在此次考試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涂錯卡的人數較多。這足以說明有些同學上課不夠專心,甚至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所以老師反復強調的如何涂卡根本就沒聽清楚。

  2、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扎實。有些同學作業馬虎,差錯較多,選擇題亂猜,書寫不規范;學習的自覺性較差,講評過的練習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及時訂正的習慣,導致已做過的練習屢做屢錯。考試中再出現,還是一錯再錯,還安慰自己說這個題我會。老師上課講的知識沒有及時落實,造成知識堆積,不能及時復習,以至于越差越遠。到考試時遇到難題不會積極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憑感覺答題。

  3、考試過程中出現的答題不規范現象。.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4.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5.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6.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7.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同學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晚上睡得晚導致上課打瞌睡,影響課堂效果;自習的效率不高,課間之后上課無法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自習課上總有人借問題為名說閑話。有的同學想提高成績,但方法不對又不積極主動問老師。

  ……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對著那一本本厚重的書、呆望了一會兒,從中撿出一本,亂翻了幾頁,從中挑出一道題,結果半個小時也沒能做出結果,然后只有沒好氣地把它再丟回書堆中去,再撿起一本……,在這簡單的重復勞動中,時間匆匆而過。

  就目前學生的狀態生活態度而言,當務之急應也是的解決方法,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合理規劃、利用時間,提供時間的利用率。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合理地利用了時間,誰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學時間=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真正利用的課余時間-發呆時間-閑聊時間-借東西時間。一天時間的利用率=學習(工作)時間/24小時。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學習環境,即,盡量保持桌面整潔,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學習中經常要用到的用品應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應擺放在固定的位;把各科的教材、資料分好類;把不再需要的東西堅決扔掉。

  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應是具體的、可執行的。年.級前10名、級前50名、級前100名、級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學生習具有“計劃性”。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前提,沒有計劃,目標就成了水上浮萍,沒有根基。做事沒有計劃,結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能根據自己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努力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主要是明確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礎知識,要落實老師講的知識點,及時復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才能持續進步提高1.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增強自制能力,認真聽講,學會捕捉關鍵信息,會聽講。2.及時鞏固知識:當天學習內容,一定當天鞏固;當周學習內容,一定當周鞏固;復習時一定要靜心看書,理解知識。

  最后送給同學們幾句話,與大家共勉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你每天早上起床時,試著對著鏡子告訴自己:“今天我要盡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生命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你要是主動前進,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你鎖定目標,永不退縮,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讀書改變命運;勤奮贏得未來;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不要為失敗找借口,要為成功想辦法!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0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范等問題。

  二、今后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復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范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前5

  組內前7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1

  本次歷史試卷難易適中,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能與當今社會聯系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而且很注重靈活運用,但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為60分,選擇題中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2、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3、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的地方沒點明確,只講到到達了哪些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聽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28分。許多原因在于我講解的時候不到位。因為是初執教者,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中考試后,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象。

  六、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2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干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二)非選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 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后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初一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占參考人數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初三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復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干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于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于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復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形成知識網絡。 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復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范、答題技巧的訓練。

  初一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范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3

  一、前段教學總結

  1、學生學習現狀:

  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歷史學科是副科,平常只要對付一下,考試前突擊搶背一

  下就能考一個不錯的分數,為此,他們課后根本不可能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連一個星期一節的晚自習等不能專時專用,每次都是老師進去后才紛紛拿出歷史書,等老師一走又干其他的(因為一節晚自習老師要看兩個班),根本不按老師講的注重課前預習上課集中聽講課后及時消化做題,一個星期就把那節晚自習充分用好(用來預習與消化)都做不到;這種心態再加上初中養成的考前背提綱等不良習慣使大多數同學不會聽課、不會看書、不會記筆記,還停留在被動學習和死記硬背上,學習方法不對。

  2、歷史學科高考要求:

  “全國新課標下”的《考試大綱》規定:“歷史學科考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

  掌握程度,考察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察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古今貫通、中外聯系,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可見當今高考歷史試題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命題已由原來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發展到“學科素養立意”。假若高一時期一點都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不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打下堅實的基礎,進入高三以后,老師和學生面臨的歷史教學任務都很重,不僅要完成高三自身的教學任務,還要彌補高一高二甚至初中學習時所欠下的學習任務,尤其是要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將高中歷史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注重三個年級教學任務各自的側重點。

  3、備課組工作措施:

  一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我要學會”為“我要會學”。要讓學生養成自主看書學習復習的良好習慣,即課前預習課堂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后及時復習消化鞏固。平常多看文史類書籍,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速度,提高歷史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為高考文綜取得好成績奠定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轉變學習歷史的方式方法,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學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是歷史學科知識繁雜,縱橫古今中外,包羅萬象,特別需要理出一條條線索將相關知識串起來,要理出線索就需要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養成在思考狀態下看書學習。主動將初中高中知識銜接起來,培養“通史”意識。主動思考教材中的“學思之窗”、“本課測評”、“學習延伸”之類的問題,并高質量地寫出來,就會提升我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三要加強老師精心備課和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針對高一年級科目多學生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我們加強備課研究,精心備課,盡量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為此,在備課時,老師花了很多心思思考:一是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構;二是怎樣引導學生在思考狀態下聽課和學習,怎樣盡快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聽課、學會做題,提高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三是思考如何讓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讓學生容易懂容易學會變通學會運用;四是將重點難點內容運用一些簡單圖示或材料突破并思考如何變通運用,通過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知識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為此老師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從而老師們備課所花的時間大大增多了,備一節課有時需要花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這么精心備的課,學生容易理解,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就是老師們的負擔太重了。

  二、期中考試總結

  1、本套試卷特點:

  一是符合教科室和歷史新課標的要求;

  二是覆蓋了本期所學的重要知識點,覆蓋面廣,如:宗法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羅馬法、英美法德政治體制、開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國運動等;

  三是突出考察了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所應具備的基本解題能力與技巧。如:三個材料題主要考察了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及其之間的關系,通過概括歸納、分析比較、評價說明等題型考察學生的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考察學生基本的答題能力,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和能力。2、考試結果:班級名稱高458班高459班高460班高461班高462班高463班高464班高465班高466班高467班高468班高469班高470班高471班高472班高473班高474班高475班高476班高477班全體總人數65666667665064666565666666666465656566661295參加人數65666667645064666563666665666465656566661290平均分68.4666.3265.4570.8165.1183.8262.8359.6273.5162.9861.9173.3861.7165.1568.0671.3560.5465.269.0364.3666.79排名7910513116202151731812841911614最高分979189949498898894928493848192918689868498最低分難度區分度0.312527412123681434352531432842404525344635140.673、教學反思:

  一是一如既往地狠抓備課質量和課堂效率;

  二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思考狀態下學習,轉變學習歷史的態度和方式;三是加強解題方法的講解和運用,落實好學易;四是督促學生專時專用,自覺用好歷史晚自習。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4

  一、試題綜合分析:

  這次考試的題量適中,大部分學生四十分鐘就能把會做的題做完。難易程度也比較適中,能真正考察學生的能力,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試題的區分度也比較適合。涉及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既有綜合的知識點,也有細小的知識區分,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總體上來講,這次試題能考查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學生的做體審題能力及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是比較符合課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掌握知識不牢固,即使教師用對比法,

  圖示法,線索法等方法讓學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學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變化學生就出錯。再有第21、22、24題學生根本不審題,僅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對歷史這門課不重視,雖然是九年級,但學生仍然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這門科也抱著馬馬乎乎的態度,成績不夠理想。有些學生甚至揚言,歷史這門課平時不用用功,考試以前看看書就可以。

  3、審題不仔細,做題能力差。雖然通過階段性檢測,二次過關,

  學生的做題能力仍然需要加強,有些學生,兩問答成一問,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4、學習習慣不夠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

  知識聯系起來思考,錯別字較多。

  三、措施:

  1、繼續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具體的措施落實到人。

  2、課中注意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竅門,由繁化簡,讓他們樂于接受。

  3、注意個別輔導,通過寫來培養學生的習慣,解決錯別字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做題,練題中自己掌握做題技巧,實戰出真知。

  4、通過階段性檢測及二次過關查缺補漏,做到由面再到點。

  5、繼續探索新課改方式,讓學生感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

  四、感想:

  本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自由散漫。加上對歷史不重視,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不會復習,對知識的記憶不連貫,因此成績還是不夠理想。雖然經過我的努力,學生已經有了很大改觀,課堂教學效果,成績也在一步步提高。總之,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試卷分析,期中考試,基礎知識,覆蓋面,知識點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5

  期中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復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復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占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幸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采取及時反饋抽查。期中考試后,我改變了教學方法,采取邊復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復后,然后,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后的鞏固記憶程度,采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扎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斗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復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相關文章: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2-2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精】12-29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熱門】12-29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熱】01-02

【熱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01-0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薦】01-0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推薦】01-02

【熱】歷史期中考試總結01-02

【薦】歷史期中考試總結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