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用工保障方案范文(精選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員用工保障方案范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1
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保企業用工、穩就業局勢作用,有效緩解當前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決定在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的工作部署,把解決企業缺工問題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學黨史辦實事”的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全力搭平臺、提技能、強服務、促匹配、優環境,努力緩解企業缺工問題,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惫ぷ。
二、行動內容
(一)建立服務清單
1.建立缺工企業清單。通過主動上門、電話聯系、集中座談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缺工情況,深入了解企業缺工原因,摸清企業招工計劃,同步建立企業清單,做到企業缺工規模、缺工類型、技能要求、薪資水平“四清”。
2.建立人力資源供給清單。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摸排登記,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資源共享,了解勞動者求職、失業人員登記等信息,動態掌握本地人力資源現狀,建立本地區人力資源供給清單,并及時與缺工企業清單匹配。
3.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清單。完善人社用工服務專員制度,針對缺工企業情況,配備用工服務專員,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服務企業清單,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完善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響應,一對一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ǘ⿲嵤┲笥媱
1.實施“‘百千萬’招聘計劃”。利用100天時間,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策劃舉辦1000場以上招聘會,幫助至少1萬家重點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每市組織招聘活動不少于60場,對接服務企業600家以上。建立工作臺賬,落實企業招聘用工實名制,定期跟蹤匯總簽訂合同數、就業登記數、繳納社保數、解決空崗數等情況,確保活動效果。
2.實施“百家機構助千企計劃”。每市組織10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60家以上缺工規模較大的重點骨干企業、重大項目等,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有條件的市,可根據招工數量和效果,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定補貼。
3.實施“技工院校頂崗實習計劃”。按照地域就近、專業相近原則,根據教學計劃,組織進入實習階段的技工院校學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缺口。
4.實施“跨省勞務協作計劃”。加強與黃河流域8省的合作,主動對接勞務輸出大市、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開展勞務協作,開發一批勞務合作基地,設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務站,通過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駐點招工,更大規模引進省外優質勞動力資源。
5.實施“職業技能提升接力計劃”。根據企業技能要求,開展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短期培訓,大規模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廣泛征集開發“高精尖”“急緊缺”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加快開展產教融合型學徒制培訓,提高企業新錄用職工和轉崗職工的技能水平。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全面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開展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做大“金藍領”培訓項目。
6.實施“共享用工促進計劃”。支持企業開展共享用工,開展用工余缺調劑合作。加強共享用工指導服務,積極搭建共享用工服務平臺,及時匯集發布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余信息,按需組織專場對接,保障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
。ㄈ┙∪U蠙C制
1.健全人力資源市場機制。實施重點企業人力資源支撐計劃,鼓勵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用工指導、員工招聘、技能培訓、人才引進等服務。深化“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行動,構建人力資源信息庫和需求庫,搭建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平臺,實現供求信息無縫銜接、精準匹配。探索建立招工補貼機制,增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企業輸送勞動力的積極性。
2.健全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打造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鏈條培養的技工教育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指導技工院校全方位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各類培訓,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聯合企業廣泛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3.健全用工環境提升機制。引導企業轉變“重招聘輕培養”“重產品輕員工”“重效益輕保障”的做法,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企業薪酬調查分析,發揮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風向標作用,開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形成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用一流薪酬吸引員工、留住員工。督促指導企業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條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暢通職業發展通道,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探索開展“誠信雇主”培育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升用工形象。協調解決員工在子女教育、住房、衛生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高在企業工作幸福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為用工保障的牽頭部門,要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充分發揮就業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廣泛爭取有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機構的支持,協調行動,形成合力,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人員靠上工作,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完善工作機制。專項行動實行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廳成立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導,將解決企業用工人數、降低企業缺工率、指導督促企業改善用工環境、培養留住人才等情況列入考核內容,推動任務逐項落實。各市、縣(市、區)要建立相應機制,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建立工作臺賬,加強統計分析,分類精準施策,確保有的放矢。要制定行動方案,細化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推動問題清單化、舉措精準化、責任明晰化,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ㄈ┳⒅鼐C合施策。深入開展“人社政策暢通行”活動,打包就業、人才、培訓等政策,一體推進政策宣傳解讀落實,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提供政策保障。要以開展信息化創新提升行動為契機,搭建各類用工服務平臺,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推動數字賦能,提升服務質效。要發揮好市場靈敏度高、專業性強的優勢,采取獎補激勵等方式,推動市場化、社會化解決用工難題。
。ㄋ模┘訌娦麄饕龑А0研麄鞴ぷ髫灤⿲m椥袆尤^程,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舉,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提高宣傳層次。要大力宣傳專項行動的積極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務保障的經驗做法。要密切關注輿情,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回應、及時解決,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2
為深入貫徹“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切實做好重點企業和重特大項目用工服務保障工作,緩解部分企業“招工難”“技工荒”問題,助推淮安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制定本措施。
一、加強勞動力資源供需監測
。ㄒ唬┘訌娖髽I用工監測。建立完善基于企業用工需求、市場招聘、社會保險繳納、失業登記于一體的企業用工監測機制,動態進行用工監測分析和調度保障。對重點企業、重特大項目以及緊急缺工100人以上的企業,安排專人幫辦服務,通過余缺調劑、本地挖潛、勞務輸入等方式解決用工缺口。
。ǘ┐龠M人力資源有效對接。分析把握城鄉勞動力供給狀況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外埠來淮務工人員等基本信息,統計發布全市人力資源市場供需信息和企業工資市場指導價位,促進未就業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返鄉人員等各類求職者與用工需求企業有效對接。
二、拓寬招工用工渠道
(三)優化公共招聘服務。常態化組織線上線下招聘,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適時組織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赴市外招聘,按省內不高于1000元/場/家、省外不高于3000元/場/家的標準給予經費支持,由招聘活動組織單位統一列支,用于招聘期間交通、食宿、展位、宣傳等支出。
。ㄋ模┕膭钌鐣α克]工。各類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其他就業服務社會組織介紹勞動者在我市企業(用人企業不得為勞務派遣公司)就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且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3個月以上(不含補繳)的,給予一次性補貼。其中,介紹客籍勞動者初次在我市企業就業的,給予薦工組織1000元/人的一次性補貼;介紹我市戶籍外出務工勞動者返回市內企業就業的,分別給予薦工組織1000元/人、返鄉就業人員1000元/人的一次性補貼。
(五)拓展區域勞務協作。深化與外省市勞務協作,對接當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技院校開展勞務合作,開發一批勞務合作基地,設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務站,通過駐點招工、委托招工等方式引進省外勞動力資源。“十四五”期間,全市勞務合作基地新增20個。根據年度勞動力引進活動開展情況及實際工作成效,給予勞務合作基地5-10萬元/年的運行補貼。
。┩七M在校生頂崗實習。支持在淮高校、職技院校根據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學生頂崗實習滿3個月并與企業簽訂工作意向合同(協議)的,從頂崗實習之月算起,按500元/人/月的標準給予學校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補貼。
。ㄆ撸┲С制髽I開展共享用工。將企業共享用工服務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疇,幫助開展共享用工的企業發布供需信息、組織對接活動、提供政策咨詢等。企業間開展共享用工的,給予輸出員工企業500元/人/月標準的補貼,每年不超過3個月。
。ò耍┌l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制定《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引進,建成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到“十四五”末,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穩定在100家以上,其中大中華區100強1家,省級品牌3家,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不少于10家。常態化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人力資源競賽,優勝的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認定為市級人力資源服務骨干企業的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三、促進技能型員工供給
(九)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實施“技能淮安”行動,促進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相互補充,大規模多層次培訓技能人才。實施重點群體專項培訓計劃,充分挖掘城鄉勞動力資源,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活動,每年開展返鄉人員、新生代農民工、城鄉“兩后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技能培訓2.5萬人次以上。動態調整補貼目錄和標準,深化“勞動者選單、政府買單”培訓機制,支持企業、在淮院校、培訓機構開展崗前、轉崗、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
。ㄊ┲С中F笕诤吓囵B。建立校企合作成本補償機制,支持龍頭企業與在淮高校、職技院校合作建設混合所有制院校!笆奈濉逼陂g,全市每年新建成不少于1所混合所有制院校,為企業定向輸送技能人才2000人。經認定達標的混合所有制院校,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用于師資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和培訓資源開發等;旌纤兄圃盒:a教融合型二級學院。
(十一)推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等培養輸送方式。支持企業每年與在淮高校、職技院校新開設“訂單班”“冠名班”不少于20個,合作培養技能人才不少于600人。經人社、教育部門認定的“訂單班”“冠名班”,按每年每班1萬元的標準給予在淮高校、職技院校補助。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促進招生招工有效銜接,年培養學徒2000人以上。
四、匯聚用工服務保障合力
。ㄊ┌l揮人社部門牽頭作用。人社部門牽頭負責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推進工作。負責落實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各項政策、組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班”、搭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平臺。負責對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情況進行研判分析,按月調度督辦。負責編撰“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報。
(十三)發揮聯席會議調度作用。人社、財政、教育、工信等部門加強協作聯動,統籌市內外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用工,推進企業應急招工與在淮高校、職技院校學生實(見)習聯動。建立企業用工服務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重大和難點問題,研究制定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目標,創優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方式。
。ㄊ模┌l揮企業用工主體作用。監督企業嚴格執行勞動法規,通過持續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薪酬待遇、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等措施,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增強員工歸屬感,降低員工流失率,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力。
。ㄊ澹┌l揮企業屬地兜底作用。加大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地段基礎設施投入,改善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等生活配套,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轉學,努力給予外來務工人員同城化待遇、均等化服務。各地要在年度預算中安排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資金。
本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3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幫助企業緩解招工難、用工難問題,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市十八屆人民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就加強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1133”工作體系和“全面攻堅年”部署要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政府促進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主動靠前服務,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要素保障,著力解決企業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提升服務企業能力,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和青島輻射帶動半島一體化發展橋頭堡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工作目標
以服務保障企業用工為重點,全面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建立健全精準、高效、優質、即時的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通過本地培育與外地招引,實現企業用工與勞動者求職信息有效匹配,有效緩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到20xx年,引進20家高校(含中等職業院校)來平設立實習實訓基地,新增城鄉就業40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00人以上,吸引高校畢業生來(回)平就業創業7000人以上,吸引外來勞動力6000人以上。
三、重點任務
。ㄒ唬┩晟破髽I用工精準對接機制
1.摸清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需求。以鎮(街道、園區)為網格,每季度開展1次企業用工需求及勞動者就業需求摸底調查,掌握轄區內企業缺工人數、缺工工種、崗位條件、工資待遇等用工需求情況,了解轄區內未就業勞動者就業需求、培訓需求等基本情況,建立企業用工及勞動者就業需求臺賬。
2.建立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數據庫。開發全市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數據庫,指導鎮(街道、園區)及時將調查掌握的企業用工需求、勞動者就業需求、培訓需求等數據信息錄入人力資源信息數據系統,實現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動態管理,信息數據準確無誤,為開展智能精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3.建立招聘信息智能精準推送平臺。發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優勢,開發建立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人社、教育、退役軍人等部門相關信息,對企業招聘和勞動者求職供需雙方進行精準畫像、自動匹配、智能推送,實現“人找崗位”與“崗位找人”的雙向互動服務。拓寬企業招聘信息發布渠道,繼續開展人力資源現場招聘、送崗下鄉和外出招聘等各類招聘活動,實現人崗有效對接。
4.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服務體系。加強市鎮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強化鎮(街道、園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服務企業用工的職責,發揮就業人才服務專員和村(社區)干部或網格員作用,每個鎮(街道、園區)配備2名以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專員,及時將企業招聘、就業政策等信息推送給轄區居民,打通企業與求職者信息交流的“最后一米”。
。ǘ┘訌娙肆Y源調劑引進工作
5.加大人力資源跨區合作輸入力度。以吸引外來勞動者為重點,加強與魯西部地區以及中西部省份的人力資源合作對接,強化與國內高校合作,形成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招聘企業赴外地和各類院校開展現場招聘、網絡招聘和人力資源對接等活動,為外地勞動者、高校畢業生來平就業搭建暢通的服務平臺。
6.鼓勵社會力量為企業招工。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以及社區(村莊)便民服務站為企業介紹或推薦勞動者,對介紹推薦非平度市戶籍勞動者初次在我市企業就業,或介紹推薦平度市戶籍外出務工勞動者返回我市企業就業的,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并按規定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3個月及以上(不含補繳)的,按照每介紹推薦1人500元的標準給予相關機構獎勵補貼。
7.支持建立企業用工余缺調劑平臺。發揮市人力資源產業園資源集聚優勢,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企業用工余缺調劑平臺,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開展淡旺季用工調劑,為階段性缺工企業提供供需對接服務。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我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企業淡旺季用工調劑(調劑用工時間滿2個月以上),年累計調劑50人及以上的,按照每調劑1人100元的標準給予用工調劑平臺一次性獎勵補貼。
。ㄈ┘哟笮F蠛献鞫ㄏ蜉斔土Χ
8.鼓勵本市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落實《平度市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青島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特色區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市技師學院擴容升級,支持市技師學院、職教中心優先與我市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圍繞我市產業體系需要設置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優先在本地就業。
9.支持市外院校設立實習實訓基地。鼓勵企業與外地院校合作,吸引市外的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在我市設立實習實訓基地。對與我市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成批(50人及以上)為企業輸送實習生且實習滿3個月的院校,按照每輸送1人200元的標準給予院校獎勵補貼。
10.鼓勵企業建立青年見習基地。對經認定的青年見習基地,組織派遣期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16—24周歲失業青年參加3—12個月的就業見習,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基本生活費,并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按照見習期間最低工資標準的60%給予見習基地就業見習補貼。其中,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70%以上的,見習補貼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對近三年每年度見習人員30人以上且見習期滿留用率70%以上的,見習補貼標準可提高到最低工資標準的80%。
11.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素質。組織開展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依托市技師學院、職教中心等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對企業職工、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實施企業新錄用人員崗位技能培訓、“金藍領”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ㄋ模┲С制髽I構建穩定勞動關系
12.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對我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就業,簽訂1年(含)以上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并按規定繳納職工社會保險的,按照每新招用1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1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13.鼓勵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對我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用人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勞務派遣機構)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以及小微企業招用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繳納職工社會保險的,按照現行政策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14.引導企業改善用工條件。發揮企業用工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用工理念,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合理提高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加強職工人文關懷,增強企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實現“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
。ㄎ澹┘涌焯嵘鞘衅焚|增強吸引力
15.建設“平度青年驛站”。按照政府引導、社會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建設運營“平度青年驛站”,為來平求職的高校畢業生提供短期免費住宿,提供政策咨詢、崗位推介、創業指導、城市融入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加強就業指導,引導求職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為高校畢業生融入平度搭建溫暖的交流平臺。
16.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四區八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空間優化、形象品位提升、人居環境改善、交通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對外輻射力。圍繞優質生活服務功能配套,積極打造集餐飲、購物、娛樂、醫療、教育、服務等于一體的園區商務生活圈,縮小城鄉生活服務水平差距,增強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17.營造良好用工環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新產業、大項目的引進力度,為勞動者個人發展提供空間和平臺。做好外來人員關心的交通、住房、落戶、就醫、就學等工作,開通定制公交和園區直通車,加快職工公寓建設,切實保障外來人員基本需求,為外來人員營造宜居宜業的務工環境,不斷增強對外來人員的吸引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行業主管部門、各鎮(街道、園區)要主動作為,進一步壓實責任,發揮聯動作用,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用工方面存在的問題。市財政部門要做好資金保障,全力支持服務企業用工工作,保障服務企業用工政策措施落地。
。ǘ┘訌娪霉けO測。鎮(街道、園區)作為服務保障企業用工的第一責任人,要充實就業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加強對轄區企業的用工監測,準確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力狀況,做到缺工情況早掌握、解決問題早行動,及時有效解決企業用工困難。
(三)建立聯動制度。建立“鎮街吹哨、部門報到”企業用工聯動機制,對因重點項目新開工或季節性等因素而產生的臨時大量用工問題,各鎮(街道、園區)要及時向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由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提交市級層面統籌協調解決。
本意見自20xx年12月1日起試行,有效期2年。補貼政策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財政局制定實施細則并負責解釋。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4
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保企業用工、穩就業局勢作用,做實做細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招工引才規模,促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現決定在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集中利用20xx年一年時間,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決策部署,把解決企業缺工問題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工作方針,著眼當前、放眼長遠,注重發揮有為政府職能和有效市場作用,深入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全力搭平臺、提技能、強服務、促匹配、優環境,努力緩解企業缺工問題,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健全四項機制
。ㄒ唬┙∪珝徫还┬栊畔⒚艡C制。
1.建立缺工企業動態監測機制。通過主動上門、電話聯系、集中座談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缺工情況,深入了解企業缺工原因,摸清企業招工計劃,做到企業缺工規模、缺工類型、技能要求、薪資水平“四清”。建立缺工企業管理臺賬,完善缺工企業動態監控制度,實施分級監測、動態管理。為重點缺工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一對一協助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2.建立求職需求動態監測機制。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摸排登記,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資源共享,發揮安徽公共招聘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作用,動態掌握本地勞動者求職、失業人員登記等信息,建立求職者就業需求清單,并及時與缺工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匹配。
。ǘ┙∪袌稣泄び行訖C制。
1.完善崗位供需信息發布機制。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統計和“一網五點”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制度,提升數據的典型性、準確性和利用效率。定期發布全省“緊缺”職業排行,更好服務于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加強與滬蘇浙等地市場供求信息聯合發布。各市、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站要統籌開設招工復工服務專區。
2.健全市場化人崗對接機制。組織動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提供企業用工服務,搭建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平臺,實現供求信息無縫銜接、精準匹配。
3.健全人力資源共享機制。平衡企業淡旺季用工需求,支持企業開展用工余缺調劑合作,及時匯集發布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余信息,按需組織專場對接。指導開展共享用工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保障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
。ㄈ┙∪霉ひ龑Т龠M機制。
1.建立招工服務領導機制。落實重點企業用工“包!必熑沃,原則上,各市、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重點缺工企業不少于1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班子成員每人聯系重點缺工企業不少于2戶,一般干部聯系重點缺工企業不少于3戶。鼓勵各地人社部門牽頭組建招工服務專班、招工小分隊等,為重點招工企業提供個性化用工招工服務。
2.完善多方參與職業指導機制。充分發揮省、市職業指導大師工作室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鼓勵職業指導師、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高校就業指導老師、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有專長的社會人士等創建職業指導工作室,提供公益用工指導和職業指導服務。
3.探索重大項目用工服務聯動機制。地方政府在開展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時,人社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招用工服務,為保障企業招引創造好的用工環境。
。ㄋ模┙∪霉けU溪剳图顧C制。
1.建立企業招工服務調度機制。適時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調度,將解決企業用工人數、降低企業缺工率、指導督促企業改善用工環境、培養留住人才等情況列入考核內容,推動任務逐項落實。
2.探索建立招工補貼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統籌各類資金,對幫助用工急缺企業穩定招用工的組織和個人給予適當獎勵。對提供用工服務的各類主體,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三、實施五項助企專項行動
。ㄒ唬╅_展“春風行動”系列活動。1月25日至3月底,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以“春風送溫暖就業送真情”為主題的春風行動,因地制宜實施“穩崗留工”“接您回家”“送您上崗”等活動,廣泛動員社會機構、企業和勞動者參與行動,充分利用市場化資源,為有需要的用人單位提供用工服務和政策支持,為求職人員提供就業服務,優先支持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連續生產、保障供應!按猴L行動”期間,全省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策劃舉辦1000場次以上招聘會,幫助重點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10000人以上。
。ǘ╅_展人力資源機構助企行動。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各市按照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模式,積極組織本地AAA以上等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缺工規模較大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等,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根據招工數量和效果,按規定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定補貼。
。ㄈ╅_展跨區域勞務協作和跨省招工行動。加強與人力資源富裕省份勞務協作,按照“點對點、縣對縣、市對市、省對省”要求,簽訂合作協議,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探索建立“滬蘇浙皖結對幫扶市人力資源共享聯盟”,引進發達地區人才,實現高層次人才和人力資源共享。深化皖北、皖江地區勞務對接協作,輸入地要積極與輸出地定期共同舉辦各類招聘會,充分利用遠程招聘、網絡面試等互聯網技術,線上線下結合實現輸入地企業與輸出地求職信息跨區域共享、對接,提升對接工作實效。結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動,常態化組織有需求的企業組團赴外省高校、人力資源市場等招工,每個市每年不少于10次,并積極做好招聘信息對接、招聘宣傳、活動保障、跟蹤服務等工作。
。ㄋ模╅_展技能培訓助企行動。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或委托培訓機構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促進職工更加穩定就業。加強校企合作,每個市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技術工人培養對接活動,集中組織技工院校進園區、進企業,共同培養技能人才。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緊缺工種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定向培養、委托培養、短期培訓,并按規定給予補貼,擴大新成長勞動力在我省就業比例。積極組織院校畢業生來皖開展頂崗實習、上崗實踐,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缺口。支持企業舉辦技工院校,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按規定給予院校相應支持。
。ㄎ澹╅_展企業用工環境提升行動。綜合運用專家解讀、政策問答、在線訪談、媒體專訪、集中宣講等多種形式,全面宣傳解讀新發展理念、當前經濟形勢、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等。每市每季度至少組織1次人社部門專業人員、人力資源專家進企業,幫助企業應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術,提高識人選人的精準度、有效性。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積極協調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完善園區、企業員工住宿、就業、子女就近上學、嬰幼兒托管等配套政策、設施,指導企業不斷改善工作環境,提升企業文化,穩步提高薪資待遇,增進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真正做到“待遇留人、環境留人、事業留人、精神凝聚人”。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工作,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充分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廣泛爭取有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機構的支持,協調行動,形成合力。各地要成立企業用工服務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人員,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壓實工作責任。專項行動實行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市要細化行動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推動問題清單化、舉措精準化、責任明晰化,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拓展服務渠道。要運用網站、微信、微博、送崗上門等多種途徑,采用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發布各類企業需求信息。充分發揮安徽公共招聘網、人社公眾號、各類招聘會以及社會招聘中介作用,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人力資源供需有效對接。要發揮好市場靈敏度高、專業性強的優勢,采取獎補激勵等方式,推動市場化、社會化解決用工難題。
。ㄋ模┘訌娦麄饕龑。把宣傳工作貫穿專項行動全過程,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舉,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提高宣傳層次。要大力宣傳專項行動的積極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務保障的經驗做法。要密切關注輿情,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回應、及時解決,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5
一、目標任務
緊急解決前期110家失業動態監測企業缺工問題,優先解決其他“十強”產業、“四上”企業、制造業企業缺工的基礎上,逐步將轄區內所有用工企業缺工納入保障服務范圍,統籌全市人社部門和社會各方力量,全力搭平臺、提技能、強服務、促匹配、優環境,切實緩解用工難題,實行銷號制度,確保行動成效。努力實現保障企業用工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雙贏”,扎實做好“六穩”、“六!惫ぷ,以實際行動筑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
二、行動時間
3月29日——6月30日
三、主要措施
。ㄒ唬┙⑷惫て髽I清單。各縣(市、區)要通過采取主動上門、電話聯系、集中座談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缺工情況,特別是“四上”企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缺工情況,了解企業缺工原因,摸清企業缺工數量、招工計劃、缺工類型、技能要求、薪資水平等用工信息,建立不少于50家企業缺工清單(附件2),確保全市缺工清單企業數不少于500家。
。ǘ┙⑷肆Y源供給清單。各縣(市、區)充分發揮鄉鎮街道人社基層服務平臺職能作用,對富余勞動力開展摸排登記,全面了解掌握轄區內勞動者求職、失業人員登記等信息,建立轄區內人力資源供給清單(附件3)。結合實際,加強與當地大數據部門、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資源共享,摸清應屆畢業生就業求職情況,切實做到供需有效對接。
。ㄈ┙⒂霉し⻊諏T清單。建立人社用工服務專員制度,針對缺工企業情況,配備用工服務專員,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服務企業清單,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完善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響應,一對一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ㄋ模┙⑷松缯叻⻊涨鍐巍6ㄆ谑崂砣松绮块T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政策,形成人社政策清單及時對外公布。對符合條件的重點企業,根據人社政策服務清單,協助辦理政策申請,跟進辦理進度,及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對重點企業招用工后辦理職工參保登記、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就業登記等相關服務事項,要主動服務,一并辦理。
。ㄎ澹⿵娀衅赣霉し⻊铡3浞掷谩熬下+線上+直播”等多種方式,積極搭建用工對接平臺。在濱州就業人才網設立重點企業招聘專區,推行視頻招聘、遠程面試,優先發布重點企業崗位信息。線下結合“2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牽頭,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每縣(市、區)組織不少于6場招聘會,確;顒悠陂g全市解決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舉辦50場以上,幫助至少500家缺工企業解決用工需求。
。┏掷m開展“三進四送”活動。針對登記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等重點群體依托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為主體,加強與基層社會組織的配合,深入開展“三進四送”活動,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為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或失業居民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送服務,促進他們通過此次行動盡快實現就業,緩解企業用工壓力。
。ㄆ撸┩貙捊鉀Q用工渠道。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等社會力量為缺工規模較大的重點骨干企業、重大項目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對招工數量多和效果好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符合條件的,簡化審批流程,及時落實職業介紹補貼等各項就業服務政策。
。ò耍┕膭顚W生實習實踐。按照地域就近、專業相近原則,組織各級各類技工院校、職業培訓學校在校生,通過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緩解用工缺口。
。ň牛┘哟舐殬I培訓支持力度。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聚焦“十強產業”,廣泛征集開發“高精尖”、“急緊缺”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品牌建設,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特別是,對重點企業長期缺口較大的職業(工種),依托技工院校、職業院校以及備類職業培訓機構等,采用訂單培訓、定向培養等方式,組織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開展產教融合型學徒制培訓,提高企業新錄用職工和轉崗職工的技能水平。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全面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開展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做大“金藍領”培訓項目,解決企業缺乏技能型人才問題。
。ㄊ┩苿訉嵤┢髽I間共享用工模式。市縣兩級人社部門要支持企業建立共享用工聯盟,開展共享用工,提供共享用工政策咨詢、勞動合同示范文本等服務,保障好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市人社局要積極推動全市共享用工平臺搭建,及時匯集發布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余信息,按需組織專場對接。
(十一)加強人力資源區域協作。選擇人力資源豐富的地市,加強城市間人力資源流動。在活動期間,組織全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主要負責人、重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負責人、重點企業代表等赴黃河流域人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市加強溝通交流,建立長效協作機制,有效解決我市企業缺工難問題。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將其作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人社部門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切入點,作為檢驗黨史的學習教育成果的實際行動。各縣(市、區)要整合相關力量,抽調精干人員,成立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班,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ǘ┘訌娬{度督導。各縣(市、區)要建立工作臺賬,全面摸排轄區企業缺工、勞動者求職情況,按照企業性質和規模、缺工數量和類型等內容,加強統計分析,分類精準施策,確保有的放矢。市人社局將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請各縣市區確定一名聯絡員(聯絡員名單和聯系方式于4月8日前報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科),每周四匯總員工規模、企業類型等重點企業基本信息,解決用工數量及渠道、缺工數量及原因等重點企業用工情況以及“四張清單”報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科,市人社局每月通報各縣(市、區)用工服務情況,推動問題逐個解決,任務逐項落實。市人社局將對縣(市、區)報送的“四張清單”逐項分析,對政策清單及時調整并通過局官網、市就業人才網,濱州人社發布微信公眾號以及濱州智慧人社App對外公布。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縣(市、區)要及時總結攻堅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舉,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提高宣傳層次,突出正面宣傳,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營造濃厚的`輿論環境。同時,宣傳一批吸納就業數量較多,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示范效應的重點企業,樹立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良好形象。
各縣(市、區)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困難和其他重大情況及時報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科和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科。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6
為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區、制造強區之路,加快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發揮政策的引導支持作用,提升企業用工保障力度,為江門市打造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勇當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力軍提供持續穩定的人力保障,特制定以下保障企業用工工作措施。
一、完善招聘服務平臺建設
(一)建設公共人力資源招聘市場。20xx年建成我區首個室內公共人力資源招聘市場,為用人單位、求職者搭建招聘、求職、崗位發布、職業指導的公益性服務平臺。在區內流動人口較為密集地段建設戶外招聘市場,滿足企業藍領工人招聘需要。定期舉辦區內、區外、校園公益性招聘會,每年舉辦場次不少于10場。(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建設智能化人力資源信息發布平臺。探索與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作的模式,打造人社智能化人力資源發布平臺。信息化平臺具備系統集成、招聘信息發布(實現國內知名招聘網站同步發布功能)、工資指導價位、人力資源動態監測、勞資糾紛信息動態監測、就業補貼申領及精準推送信息等多種智能化、人性化功能,為企業提供用工指導,減輕企業發布招聘信息成本。(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三)建設村居招聘發布平臺。切實發揮村居的終端末梢作用,在勞動力較多或人員密集的村居建設招工信息發布宣傳陣地,通過戶外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設施及時向轄區居民輸送企業崗位信息和相關就業補貼政策,暢通招工就業渠道。對建設專門招聘信息發布平臺(含宣傳欄或戶外電子顯示屏)的街道、村居,按每個2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經費補助。(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街道辦事處)
二、強化校企合作
。ㄋ模┲С中F蠛献鬓k班。支持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我區企業開展訂單班、項目班、頂崗實習班等產學融合項目,向我區企業輸送實習學生。對與我區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開設訂單班、項目班或頂崗實習班等產學融合項目,輸送學生到我區企業實習3個月及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職業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補貼,每家院校、企業或負責組織對接的第三方機構每年獲得校企合作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海區教育局)
。ㄎ澹┕膭罴脊ぴ盒W生到我區企業實習就業。對與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到我區企業實習3個月及以上的技工院校學生,一次性給予1500元/人的實習補貼;對實習期滿留在實習企業就業(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的勞動合同,購買社保滿3個月)的技工院校學生再給予1500元/人的實習留用補貼。(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海區教育局)
三、拓寬勞務對接渠道
(六)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跨區域勞務對接宣傳活動。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轄區企業進行跨區域勞務對接、赴外招聘或校園宣講活動,對經與區人社部門簽訂合作協議,組織10家及以上轄區企業赴外開展的相關對接活動,按照省內市外1萬元/場、省外2萬元/場標準給予活動經費補貼。(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ㄆ撸┙ㄔO勞務輸出服務站。支持與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作,在勞動力輸出大省設立勞務輸出服務站,服務站主要功能為宣傳我區就業創業環境、為本區企業代理招聘和組織轄區企業到當地招聘。每個服務站每年總服務費用不超過20萬,服務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為我區企業輸送務工人員50人以上,劃撥首期即50%工作經費,成功幫我區企業招聘員工達300人以上的(需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在職購買社保一個月以上為條件),再給予總額50%工作經費。企業與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代理招聘協議,職業介紹費、員工往返企業交通費由雙方協商解決。對集中組織異地務工人員乘車到本區企業就業的,據實給予交通費補貼。(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四、營造優質就業創業環境
(八)提升企業員工歸屬感。加強對企業務工人員關愛,定期組織企業員工開展文體交流、聯誼活動,區內公共娛樂設施可適時向企業員工免費開放。鼓勵轄區商家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企業員工提供消費折扣服務。(責任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各部門、工業園公司)
(九)安居保障。對夫妻雙方均在我區企業就業,非江門戶籍人員,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在我區繳納社會保險滿3個月及以上,且在我區租賃房屋居住的(不包括企業提供住宿的人員和在三區自有住房人員),給予夫妻雙方每年5000元的住房補貼,補貼期限最長2年。(責任部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ㄊ┳优逃U。對夫妻雙方均在我區企業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非江門戶籍),并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在我區繳納社會保險滿6個月及以上,其子女可統籌安排就讀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責任部門:江海區教育局)
。ㄊ唬┘訌娋蜆I援助。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脫貧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援助力度,建立服務跟蹤臺賬,根據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優先向區內重點企業推薦。(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ㄊ⿵娀畔,暢通企業招聘渠道。積極與企業對接,及時掌握企業用缺工信息,在網上用工平臺登記的同時,多渠道匹配人力資源,通過設點擺攤、線上招聘以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調臨時用工等方式,暢通企業招聘用工渠道,切實保障企業生產經營。(責任單位: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街道辦事處)
五、經費保障
本方案提及的保障企業用工措施所需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從區級就業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企業及個人已享受其他同類型補貼的,不得重復享受本措施所提及的補貼。(責任部門:江海區財政局,江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六、實施期限
本措施自20xx年xx月xx日起實施,實施期至20xx年12月31日止。國家、省和市新出臺的政策,對上述政策有調整的,按照國家、省和市的規定執行。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7
為貫徹落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八部門《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若干措施》(遼人社發〔20xx〕19號文件)精神,支持和規范我市發展新就業形態,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現就我市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若干措施》,依據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深化對新就業形態的認識。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統籌平臺經濟發展與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共同促進,適應平臺用工形式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方式,優化權益保障服務,健全制度機制,不斷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標
全市快遞、網約配送、網約車、貨車、互聯網營銷等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合作企業用工規范,員工隊伍穩定,薪資待遇合理,社保權益得到維護、專業技能有效提升,從業環境明顯優化,職業認同持續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三、工作任務
按照省級對口部門出臺的配套政策措施,集中解決我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的突出問題,堅持一個平衡,壓實三個責任,做到五個明確,創新五項服務,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即:合理平衡企業和勞動者雙方利益;壓實平臺企業責任和平臺企業對平臺合作企業的監管責任、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相關職能部門職責;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范圍、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用工關系規范、明確維護勞動者權益具體舉措、明確提高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水平具體要求、明確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機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互聯網平臺企業提供人崗對接服務、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統一服務平臺服務、打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服務、優化城市綜合配套服務、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教育服務。)形成重視、關心、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四、工作內容
(一)指導企業依法規范用工
1.摸清底數,建立監管臺賬。開展全面調研,切實摸清本地區平臺企業及用工合作企業用工數量、用工形式、從事新就業勞動勞動者數量和勞動權益保障有關情況;對全市各類平臺企業數量進行匯總,指導平臺企業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臺賬。(市人社局和行業主管部門)
2.建立平臺企業用工報告制度。對本地新就業形態企業戶數、勞動者數量、用工形式等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定期對臺賬進行更新,及時掌握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和平臺企業用工動態。(市人社局和行業主管部門)
3.指導平臺企業與勞動者勞動用工關系。依據情形確立企業與職工的用工關系:對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指導企業依法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或電子勞動合同;對于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要做好監督和指導。(市人社局和行業主管部門)
4.加強對企業的政策指導。抓好對平臺企業、用工合作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政策宣傳解讀和培訓,推動相關責任主體準確理解政策,增強依法合規用工的意識。(市人社局和行業主管部門)
5.加強對重點平臺企業的用工指導。指導企業按照《若干措施》,梳理、整改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定和做法,切實履行好用工主體責任。(市人社局和行業主管部門)
6.加強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對合作企業依托平臺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的,要建立平臺企業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承擔工資支付保障責任。加強平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違法拖欠勞動報酬行為納入信用記錄管理。(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中法、市總工會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ǘ┍U蟿趧诱吆戏嘁
7.保障勞動者公平就業權益。各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平臺企業招用勞動者,發布招聘信息、廣告、簽訂勞動合同或書面協議,不得在國家統一規定實行職業資格和準入制度外設置限制性規定,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切實落實公平就業制度,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權益。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按照《勞動合同》、《協議》,按時足額向勞動者支付(結算)勞動報酬;企業制定的勞動定額標準,不得低于我市最低工資標準。引導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勞動報酬合理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水平。(市人社局、市中法、市總工會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保障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益。按照國家、省工作部署,推動行業明確勞動定員定額標準,科學確定勞動者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服務時長。服務時長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可通過停止派單等形式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休息權利。督促平臺企業落實并指導其合作企業落實國家關于職工工作時間、全國年節及紀念日假期、帶薪年休假等規定,在法定節假日工作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合理報酬。(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保障勞動者勞動安全保護權益。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標準。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不得制定損害勞動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標,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定期對勞動防護用品配發和勞動工具的安全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加強對企業服務規范、安全生產、職業衛生和應急處置等方面教育培訓,重視勞動者身心健康,及時開展心理疏導;要強化高溫、低溫、雨雪等惡劣天氣情形下的勞動保護,最大限度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市應急局、市衛健委、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保障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權益。省內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可自愿在戶籍地或我市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外省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可自愿在我市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引導并鼓勵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引導和支持企業對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鼓勵企業給予長期穩定完成平臺工作的勞動者提供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保障勞動者參加醫療保險權益。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全面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工作的通知》(阜醫保發〔20xx〕7號)文件政策。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和有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穩定參加職工醫保;允許參保人隨個人就業形態變化在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之間切換參保關系;具有我市戶籍的在國家規定勞動年齡范圍內的農村居民和持我市居住證的外市居民可以按靈活就業人員參加我市職工醫保;持我市居住證的非本地戶籍居民可依照我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市醫保局、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保障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權益。平臺企業或其合作企業要依法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對能夠確定工資總額的,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對用工靈活、流動性大并難以確定工資總額的,可統籌按照全省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繳納工傷保險費。有序開展我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工作,促進多層次工傷保障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平臺企業參加工傷保險的,建議辦理補充工傷保險,未參加的,鼓勵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水平。(市人社局、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保障勞動者民主協商權益。全市工會組織和行業主管部門督促企業制定修訂平臺進入退出、訂單分配、計件單價、抽成比例、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直接涉及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充分聽取工會或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將結果公示并告知勞動者;工會組織指導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者申訴機制,保障勞動者的申訴得到及時回應和客觀公正處理。(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灮瘎趧诱邫嘁姹U戏⻊
15.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構建覆蓋城鄉、線上線下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加強市級集中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面向各類企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按規定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有關政策措施,按上級要求及時發布職業薪酬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統籌提供便捷化的勞動保障、稅收、市場監管等政策咨詢服務,全方位提升勞動者求職就業和企業招工用工服務質量,滿足勞動者個性化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服務需求。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將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互聯網平臺企業提供人崗對接服務作為評估本地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納入就業工作專項考核指標體系;對符合條件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基地,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開展新就業形態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的評估。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將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互聯網平臺企業提供人崗對接服務作為評估本地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納入就業工作專項考核指標體系。對符合條件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基地,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提高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補助資金及時到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適應新就業形態發展需要,探索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模式;加強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社會保險經辦網上辦事功能,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統一服務平臺,優化參保繳費、權益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等服務,更好保障參保人員公平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緊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發展,將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相關職業納入培訓項目補貼目錄,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就業技能培訓;支持平臺企業(電商企業)以及新就業形態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優化培訓補貼申領、發放流程,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組織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技能競賽,按照有關規定對獲獎選手予以獎勵。將新就業形態相關職業工種按規定納入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范圍,打通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優化工會組織服務。推廣“網上入會”小程序,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方便找到工會,積極吸納勞動者加入工會。加強勞動者教育引導,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政策,幫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了解勞動保障法律體系,提升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的意愿。圍繞勞動規則、勞動定額、工資計價、勞動保護、休息休假等內容,積極組織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簽訂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推動行業用工規范。建立健全困難職工主動發現機制,加大工會幫扶政策宣傳力度,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工會幫扶救助和送溫暖走訪慰問范圍。(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優化城市綜合配套服務。加快城市綜合服務網點建設,積極推動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居住區、商業區設置臨時休息場所;支持無接觸配送模式并推廣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遞柜等智能設備的鋪設和運營;推進解決末端服務車輛進小區、進校園、進寫字樓等“最后100米”通行問題;建設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解決停車、充電、飲水、如廁等難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總工會、市直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優化文化教育供給服務。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完善以居住地為主的入學政策,切實保障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在常住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要積極推動公共文體設施向勞動者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晟苿趧诱邫嘁姹U瞎ぷ鳈C制
22.加強勞動保障權益案件處理。法院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持續加強勞動爭議辦案指導,暢通裁審銜接,逐步統一辦案標準;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加大辦案指導力度;根據用工事實認定企業和勞動者的關系,依法依規進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對于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引導勞動者或企業依法向轄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與工會等部門的調裁銜接,開展新就業形態金牌調解組織培育工作,推動打造“1+X”聯動調解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調解”平臺提高化解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糾紛的實效。各類調解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及其他專業化社會組織要依法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市人社局、市中法、市司法局、市總工會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和監管力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督促企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加強治理拖欠勞動報酬、違法超時工作等突出問題,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全市交通運輸、應急、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及時約談、警示、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企業。(市人社局、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建立健全協調治理機制。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是穩定就業、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具體措施,切實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各項工作。全市發展改革、教育、司法、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旅游、衛生健康、應急、市場監管、體育、醫保、法院、工會等部門和單位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納入數字經濟協同治理體系,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工作協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全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努力營造良好環境,確保各項勞動保障權益落到實處。(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強化黨建工建工作
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企業和勞動者參與、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成立阜新市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人社局局長擔任,成員由市政府相關部門、市中法和市總工會等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組成。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人社局。各行業主管理部門要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企業建立黨組織和工會建家工作,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支持基層黨組織、工會組織參與企業決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工會組織在新就業形態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市級、各縣區、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重要意義,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確保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ǘ┟鞔_工作任務,壓實各方責任
各縣區、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壓實責任落實,切實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人社部門要統籌負責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工作,將勞動關系、社會保險、職業培訓、就業等各項保障制度落到實處;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規范企業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司法、法院等部門,要加強裁審銜接,統一辦案標準,加強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各級工會組織及和諧勞動關系三方四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對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文化旅游、衛生健康、應急、市場監管、體育、醫保等部門,要將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納入本部門工作重點,完善相關措施,確保各項勞動保障權益落到實處。
。ㄈ┘訌姕贤▍f調,堅持協同治理
各縣區、各級人社、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工會、法院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不斷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協同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進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要充分發揮工會、企業代表組織作用,積極開展集體協商,制定行業勞動標準,推動企業簽訂行業自律公約和企業行為守則。要暢通企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溝通渠道,健全協商機制,推動雙方通過自主協商調整雙方利益、調處矛盾糾紛。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
(四)廣泛動員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各級人社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平臺企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樹立利益共同體意識,推動雙方形成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理念。要引導平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關心關愛勞動者,自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要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訴求、維護權益。要繼續支持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為拓展勞動者就業渠道、提升勞動者就業質量奠定堅實基礎。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和示范引領,大力宣傳平臺企業關愛勞動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辛勤勞動的先進典型。要引導消費者等社會公眾尊重、理解和體諒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高勞動者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良好氛圍。要適時公布查處的嚴重違法違規案件,發揮警示震懾作用。
【人員用工保障方案】相關文章:
用工保障方案范文(精選8篇)10-29
用工保障方案(通用8篇)10-28
春節期間人員保障方案12-30
企業用工保障措施方案(精選6篇)10-27
勞務用工保障方案范文(精選11篇)10-27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通用5篇)10-28
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方案(精選5篇)10-27
人員用工管理方案范文(通用7篇)10-30
工業園區企業用工保障方案(通用8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