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8-24 14:15:20 偲穎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總結1:

  一、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1)定義:重力勢能和動能統稱為機械能。

  (2)單位:J。

  (3)影響機械能大小的因素:

  ①動能的大小;

  ②重力勢能的大小;

  ③彈性勢能的大小。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2)在分析動能和勢能轉化的實例時,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是在哪一個過程中,再分析物體質量、運動速度、高度、彈性形變程度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能的變化和轉化情況。

  二、功的計算方法

  定義: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功=力×距離,即W=F·s。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W的單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義:1N的力,使物體力的方向上通過1m的距離所做的功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運算過程中,力F的單位:牛(N);距離s的單位:米(m)。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在你知道路程和時間項要求取速度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公式。(注意必須是總路程和總時間)

  2.有用推論Vt^2-Vo^2=2ax:這個公式一般是用來變形求取加速度,即式子當中的a,在你知道速度,初速度,總路程的時候可以使用。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一般用于平均速度/中間速度的求取,當然你必須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才可以使用。

  4.末速度Vt=Vo+at:這個是末速度的求取。當你知道時間、初速度、加速度的時候就可以求取末速度。

  四、內能

  1.內能:

  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溫度:②質量③材料:④存在狀態及體積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做功: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機械能)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五、熱學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7.燃料燃燒放熱公式Q吸=mq或Q吸=Vq(適用于天然氣等)

  知識點總結2:

  一、密度知識點總結歸納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質的一種固有性質的物理量,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性質表現為: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質具有的質量不同;或者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不同物質的體積不同。

  2.定義式:P=M/V

  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某種物質的密度跟由這種物質構成的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均無關,所以上述公式是定義密度的公式,是測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決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質密度和外界條件的關系

  物體通常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即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而質量與溫度無關,所以,溫度升高時,物質的密度通常變小,溫度降低時,密度變大。

  二、質量知識點總結歸納

  1、質量的定義: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4、質量的測量:常用測質量的工具有桿秤、案秤、臺秤、電子秤、天平等。實驗室常用托盤天平來測量質量。

  5、托盤天平

  (1)原理:利用等臂杠桿的平衡條件制成的。

  (2)調節:

  ①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零刻線處。

  ②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橫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橫左、右兩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們的使用方法是一樣的。當旋轉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動時,相當于向左盤增加質量,或認為從右盤中減少質量。當旋轉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動時,情況正好相反。

  (3)測量:將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4)讀數: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5)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稱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大質量數。“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稱量和感量這兩個數可以在天平的銘牌中查到。有了這兩個數據就可以知道這架天平的測量范圍。

  三、初速度知識點總結歸納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3、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4、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8、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于。

  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杠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17、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9、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20、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10-4㎡。

  知識點總結3:

  一、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若同時具備,則力做了功。

  2、功的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對應的單位是焦耳(J);F表示力,對應的單位是牛(N);s表示距離,對應的單位是米(m)

  4、功的單位:主單位:焦耳(J),1J=1N?1m常用單位:千瓦時(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理想情況下:W機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義:物體(力)在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對應的單位是瓦(w);W表示功,對應的單位是焦耳(J);t表示時間,對應的單位是秒(S);

  4、功率的單位:主單位:瓦(w)常用單位:千瓦(kw)換算:1kw=1000w某小轎車功率66kW,它表示:小轎車1s內做功66000J。

  5、測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驟、表達式)

  三、機械效率

  1.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3、機械效率公式:η表示機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對應的單位是焦耳(J);W總表示總功,對應的單位是焦耳(J);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5、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影響η滑輪因素:動滑輪和繩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貨物的重力。

  測斜面的機械效率:影響η斜面因素:斜面的傾度、粗糙程度。

  知識點總結4:

  1、內能

  (1)概念: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①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不是指少數分子或單個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內能與溫度有關,但不僅僅與溫度有關,從微觀角度來說,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有關。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內能與物體的質量、溫度、體積都有關。

  ③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2)影響內能的主要因素: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及體積等。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的溫度越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就越慢。內能也常叫做熱能。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①物體的內能的多少與物體的溫度、體積、質量和物體狀態有關;而機械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形變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有些物體可以說沒有機械能,比如靜止在地面土的物體。

  ③內能和機械能可以通過做功相互轉化。

  ④內能的單位與機械能的單位是一樣的,國際單位制都是焦耳,簡稱焦。用J表示。

  2、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與熱傳遞

  (1)做功:

  ①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

  ②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與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的過程。

  (2)熱傳遞:

  ①熱傳遞的條件: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分)存在溫度差。

  ②物體吸收熱量,物體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

  ③用熱傳遞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熱量

  (1)概念:物體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所改變的內能叫熱量。

  (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熱量反映了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多少,是一個過程量。所以在熱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絕對不能說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也不能說某物體的熱量是多少。

  (3)熱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焦耳(J)。

  知識點總結5:

  第一節電路

  一、電路的組成: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

  1、電源:提供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

  3、導線:傳輸電能;

  4、開關:控制電流通斷。

  二、電路的三種狀態

  ①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叫做開路;

  ③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的極上而不經過任何用電器的電路叫短路。是絕對不允許的。

  三、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連接情況的圖叫做電路圖。

  1、用規定的元件符號

  2、導線畫線做到橫平豎直

  3、元件不要畫在電路拐角處

  第二節電路的連接

  一、串聯電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首尾相連的電路;

  1、電流只能一條路徑,無干路和支路之分;

  2、電流通過每一個用電器,相互影響;

  3、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一樣。

  二、并聯: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的電路叫并聯。

  1、電流有兩條及以上的路徑,有分支點和匯合點,即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2、各支路的用電器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3、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只控制本支路用電器。

  三、組合電路:電路中既有串聯又有并聯

  四、集成電路:在較小面積的單晶片上構接了數千萬個電子元件的電路。

  知識點總結6:

  液化:霧、露、雨、白氣。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照相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u。

  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六種物態變化。

  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

  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串聯和并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表。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并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并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

  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換算。

  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數。

  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可根據R=U2/P計算電阻。

  磁盤、硬盤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盤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電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制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制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

  知識點總結7:

  一、壓強

  1.壓強是描述壓力產生的效果的物理量,這種效果不僅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也有關。

  2.壓強是物體和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壓強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壓力的方向相同。

  通過上面對壓強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二、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

  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1-17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8-14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2-02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02-03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9-17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2-15

物理知識點總結03-02

初中物理電功率知識點歸納09-23

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