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8-14 10:20:06 偲穎 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1

  一、物體在振動,我們“不一定”能聽得到聲音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

  2、人的聽覺是有一定的頻率范圍的,即:20~20000Hz,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次聲波,如發生海嘯、地震時產生的聲波是次聲波;而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是超聲波,如醫院里的B超。對于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是無法聽到的。

  3、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除了與頻率有關外,還更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如果距離發聲體太遠,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動,還是聽不到聲音。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密度大于水的物體放在水中有三種情況,下沉、懸浮、漂浮,到底處于哪種狀態,與物體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關:

  1、下沉。根據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為ρ水<ρ物,F浮,物體下沉,此時,該物體是實心的。例如:鐵塊放在水中下沉。

  2、懸浮,當該物體內部的空心所造成該物體的重力與它浸沒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重力相等時該物體懸浮。(在挖空的過程中,浮力不變,重力逐漸減小)。

  3、漂浮,當物體內部空心且空心較大時,該物體漂浮。(挖空的部分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鋼鐵制成的輪船。

  三、物體溫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物體溫度升高了,只能說明物體內部的分子無規則熱運動加快了,物體的內能增加了。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方法有兩個。

  1、讓物體吸熱(熱傳遞);

  2、外界對物體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鋸條溫度溫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爐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熱量;它也可能是剛剛鋸過木頭即通過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四、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

  物體吸收熱量,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物體內能增加,但我們知道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動能和是勢能的總和。

  1、如果吸收熱量后物體的狀態不發生變化,即分子勢能不變,只改變了分子的動能,則物體的溫度就會升高,如給鐵塊加熱,鐵塊的溫度升高;

  2、如果吸收熱量后,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如晶體熔化,液體沸騰,雖然都在不斷的吸收熱量,但溫度并不升高,溫度始終保持不變。非晶體吸熱時,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都在發生變化,所以狀態變化的同時,溫度也升高。

  五、物體收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不一定”發生改變

  第一,力有兩個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是由物體受到力的共同效果決定的。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一定改變(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一定不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六、有力作用在物體上,該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

  力對物體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有力作用在物體上;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兩者缺一不可。

  根據公式W=F.S得:有力無距離,不做功,所謂的勞而無功,最常見的現象是“推而未動”;有距離無力,不做功,所謂的不勞無功,最常見的現象是物體因慣性運動、物體運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垂直時。

  七、小磁針靠近鋼棒相互吸引,鋼棒“不一定”有磁性

  磁現象中的吸引有兩種情況:

  1、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2、磁體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所以和磁體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鐵、鈷、鎳等物質,也可能是磁體。

  八、“PZ220V,40W”的電燈,實際功率“不一定”是40W

  1、當U實=U額=220V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40W,此時燈泡正常發光;

  2、而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光較暗,不能正常工作;

  3、當U實〉U額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P額,此時燈泡發出強光,壽命縮短易燒毀。

  九、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力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之差,因為下表面浸入液體較深,受到的壓力始終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上的。

  當物體的.底部與容器底部緊密結合,無縫隙時(即相當于粘在了一起),物體不受向上的液體的壓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頭,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頭不受浮力作用。

  十、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內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P=F/S,是計算壓強的普遍適用的公式,而P=ρgh是專門用來求液體產生壓強的公式,由P=ρgh我們可以看出,在液體的密度一定時,液體產生的壓強僅與液體的深度h有關,再根據F=PS,不難看出液體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力是由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積決定的。

  即: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狀有很多種,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內部液體的體積v≠hs,所以F≠G液。

  容器內盛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和液重G液的關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

  2、非柱形容器:F≠G液(廣口式容器:F〈G液縮口式容器:F〉G液)。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2

  第一章物態及其變化

  1、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

  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

  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4、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5、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6、溫度計的使用:

  ⑴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面穩定不再變化時再讀數。

  ⑵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⑶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面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⑷測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體溫計:量程一般為35~42℃,分度值為0.1℃。

  8、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9、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固定熔點即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如:金屬、食鹽、明礬、石英、冰等。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變軟、變稀變為液體。如:瀝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1、蒸發是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12、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面的空氣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溫:在需要降溫的物體表面,涂一些易揮發且無害的液體,通過液體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14、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15、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16、沸騰的現象:從底部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氣泡中的水蒸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液面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氣壓越大沸點越高。高原地區普通鍋里煮不熟雞蛋,就是因為氣壓低,沸點低造成的。高壓鍋是利用增大液面氣壓,提高液體沸點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18、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9、所有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氣體液化放出熱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條件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液化儲存在鋼瓶里的。

  2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

  2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華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態變化:云: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霧和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

  24、衛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質的作用:物質熔化和汽化都吸熱,降低衛星溫度保護衛星。

  25、電冰箱的電動壓縮機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把氣態制冷物質壓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熱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質通過節流閥進入冰箱內部的蒸發器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

  第二章物質的性質

  1、長度的測量,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2、誤差:是指測量值與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在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的產生跟測量的人和工具有關,只能減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而錯誤是應該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水銀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

  4、質量: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物體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變化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臺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盤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把標尺上的游碼撥至左側零位置,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將物體輕放在左盤上,右盤放砝碼。用鑷子撥動游碼,使指針指在中央刻線上,記錄數據。砝碼用畢必須放回盒內。不能用手捏砝碼。

  7、密度: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公式:ρ=m/v。

  8、納米材料:將某些物質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較大尺寸時發生了異常變化,稱為納米材料。納米方法處理后的領帶具有自潔性,不沾水也不沾油。納米方法處理后的物質也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

  9、鋰電池的特點:體積小、質量輕、能多次充電、對環境污染小。

  10、記憶合金:主要成分是鎳和鈦,它獨有的物理性質是: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

  1、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照物,這個選中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

  2、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3、位置變化:一指兩個物體間距離大小的變化,二指兩個物體間方位的變化。

  4、相對靜止: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物體稱為相對靜止。

  5、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國際單位制是米/秒,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3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哦,好好學習吧。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質應用:

  u>2ff<υ<2f倒立縮小實像照相機

  u=2fυ=2f倒立等大實像(實像大小轉折)

  f2f倒立放大實像幻燈機

  u=f不成像(像的虛實轉折點)

  uu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4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⑴曲線運動。⑵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換算:1m/s=3.6km/h。

  Ⅱ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⑶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五、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5

  一、杠桿

  1.杠桿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當有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杠桿上時,杠桿能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則我們說杠桿平衡。

  (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二、滑輪的應用

  1.定滑輪

  (1)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支點是轉動軸,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輪的半徑。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

  (1)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支點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繩子與動滑輪相切的點,動力臂是滑輪的直徑,阻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2)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

  (1)連接:兩種方式,繩子可以先從定滑輪繞起,也可以先從動滑輪繞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3)省力情況:由實際連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決定。繩子段數:“動奇定偶”。拉力,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其中n是繩子的段數,h是物體移動的高度。

  4.輪軸和斜面

  (1)輪軸: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的杠桿,是一種省力機械。輪和軸的中心是支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軸半徑r,輪半徑R,則有F1R=F2r,因為R>r,所以F1

  (2)斜面:是一種省力機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學中的功: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功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兩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①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②物體由于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③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2、功的計算

  (1)計算公式:物理學中,功等于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W=Fs。

  (2)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單位是牛頓(N);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

  (3)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①分清是哪個力對物體做功,即明確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F、s的單位分別是N、m,得出的功的單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號“P”表示。單位是瓦特(W)常用單位還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W);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s)。

  (4)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別:

  ①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們之間的物理意義不同,也沒有直接的聯系,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大,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們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時必須做的功。在提升物體時,W有用=Gh。

  2、額外功——W額外:

  (1)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2)額外功的主要來源:①提升物體時,克服機械自重、容器重、繩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機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總功——W總:

  (1)人們在使用機械做功的過程中實際所做的功叫總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即:W總=W有用+W額外。

  (2)若人對機械的動力為F,則:W總=Fs。

  4、機械效率——η :

  (1)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2)公式:η=W有用/W總。

  (3)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①減小摩擦,②改進機械,減小自重。

  六、動能和勢能

  1、能量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單位:焦耳(J)。

  2、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3、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4、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單位:焦耳(J)。

  (3)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七、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1)定義: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量。

  (2)單位:J。

  (3)影響機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動能的大小;②重力勢能的大小;③彈性勢能的大小。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2)在分析動能和勢能轉化的實例時,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是在哪一個過程中,再分析物體質量、運動速度、高度、彈性形變程度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能的變化和轉化情況。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6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3、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4、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當溫度為790℃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時,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0℃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5、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

  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7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堿、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

  (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㈠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堿、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5.識別電路串、并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并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并,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并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征判斷連接情況。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8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s=aT2{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二、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三、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四、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r/T2.角速度=/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2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六、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9

  一、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對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浮力的大小由液體密度ρ液和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兩個因素決定。浮力大小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及物體的'形狀無關。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不隨深度的變化而改變。

  (2)阿基米德原理對浸沒或部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適用。

  (3)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V物,當物體部分浸在液體中時,當液體密度ρ液一定時,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其計算公式是:F浮=ρ氣gV排。

  二、如何判斷物體的浮沉:判斷物體浮沉的方法有兩種:

  (1)受力比較法: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體上浮;

  F浮=G物,物體懸浮。

  (2)密度比較法: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只要比較物體的密度ρ物和液體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可以判斷物體的浮沉。

  ρ液ρ物,物體上浮;

  ρ液ρ物,物體下沉;

  ρ液=ρ物,物體懸浮;

  對于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如空心球,求出物體的平均密度,也可以用比較密度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浮沉。

  三、正確理解漂浮條件:漂浮問題是浮力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浮力問題的關鍵是理解物體的漂浮條件F浮=G物。

  (1)因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為F浮=G物(漂浮條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體漂浮時V排ρ物,即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將浮在液面上。此時,V物=V排+V露。

  (2)根據漂浮條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ρ物、V物不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與液體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四、計算浮力的方法一般歸納為以下四種:

  (1)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形狀規則的物體。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這個公式對任何受到浮力的物體都適用。計算時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據力的平衡原理:將掛在彈簧秤下的物體浸在液體中,靜止時,物體受到重力,浮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這三個力平衡:即F浮=G物-F拉

  (4)根據漂浮、懸浮條件:F浮=G物,這個公式只適用于計算漂浮或懸浮物體的浮力。

  運用上述方法求浮力時,要明確它們的適用范圍,弄清已知條件,不可亂套公式。

  五、浮力綜合題的一般解題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判斷它所處的狀態。當物體浸沒時,V排=V物,當物體漂浮時,V排+V露=V物。

  (2)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畫出力的示意圖,在圖中標出已知力的符號、量值和未知力的符號。

  (3)根據力的平衡原理列方程,代入公式、數值、進行計算,得出結果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10

  一、熔化現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二、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三、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四、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當溫度為790℃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時,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0℃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五、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六、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11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1.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2.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3.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4.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1)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能夠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怎么移動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動蠟燭B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透鏡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實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三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12

  單位助記

  能量功熱焦或度,流安壓伏阻歐姆。功率瓦特電荷庫,我國溫度攝氏度。

  國際溫度開爾文,時間國際秒已定。小時分鐘也常用,計算必受國際統。

  計算結果兩部分,數據單位齊上陣。數無單位沒意義,算對也不把分給。

  質量

  物質多少叫質量,要用天平測質量。狀態位置溫形狀,四變不變物質量。

  密度

  質量除以物體積,等物密度物屬性。不管將物怎樣分,物質密度永恒定。

  密度不受質量控,同物質體比恒定。氣體永遠滿容器,有氣出容密降低。

  除水之外的物質,都有熱脹冷縮性。所以物質的密度,還要受到溫度控。

  溫度升高密度減,溫度降低密度增。壓強增減質量恒,壓增體減密度增。

  托盤天平三字經

  用天平,放水平。看量程,看分度。游歸零,調橫平。左下沉,調向右。

  針分中,橫已平。左放物,砝放右。撥游碼,到橫平。砝加游,等質量。

  物錯右,砝減游。

  判杠桿

  要把三種杠桿判,首先要把力臂看。支點到力作用線,作條垂線看長短。

  動長阻短省力桿,動短阻長費力桿。動阻等長等臂桿,省力費距是特點。

  杠桿勻旋或靜止,說明杠桿已平衡。動力臂與動力乘,阻力臂與阻力乘。

  積等杠桿已平衡,國際單位要常用。若要說起定滑輪,動阻相等力不省。

  改變方向把它用,省力要用動滑輪。拉力恰等物半重,動拉方向都相同。

  省力改向滑輪組,判斷拉力繩段數。動定之間虛線分,認真數出繩段數。

  手拉一端來于動,所數段數得全用。手拉一端來于定,所數段數減一根。

  物重除以終段數,商為拉力記在心。

  滑輪組(一)

  動定滑輪,配對使用。定始定出,偶段承重。動始動出,奇段承重。

  若不成對,缺一繞起。始定出動,偶段承重。始動出定,奇段承重。

  承重段數,出端決定。動定相隔,數出段數。定出減一,動出全用。

  承重段數,拉力相乘。積等物重,理想時用。摩擦輪重,暫不計用。

  滑輪組(二)

  定始偶段繩,動始奇段繩。定出要減一,動出要全用。

  繩段乘拉力,恰等物體重。

  滑輪組(三)

  定始偶承動始奇,動出全算定減一。重除承段等拉力,阻移承段積動移。

  偶段繩承除以二,奇段減一除以二,商為動滑輪個數,繩段出端定定數。

  偶承定出動定等,奇承動出動定等。偶承動出動多一,奇承定出定多一。

  定出動下物上移,動出動上物上移。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2-02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02-03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1-03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2-15

物理知識點總結03-02

物理知識點總結05-09

初中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08-24

初中物理電功率知識點歸納09-23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