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精選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1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xx〕1號)《xx省教育廳關于印發〈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號)和《xx市教育局關于印發〈xx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號)文件精神,為全面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現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方案公布如下:
—、實施目標
通過對區域骨干培訓團隊、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學校信息化骨干教師團隊的專項培訓,全面完成我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建立協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構建“實踐、實證、實效”的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整校推進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建強區級研訓團隊;以校為本,整校推進,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參培對象
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含所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以及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序列人員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認證
(一)合格認定
測評結果由20課時線上網絡課程培訓和30學時線下校本實踐應用(其中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兩個板塊構成,認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證書打印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合格證書。
五、研修階段安排
培訓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實踐”的混合模式。
第一階段:20xx年1—4月,xx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學校信息化團隊進行政策解讀與理念更新。
第二階段:20xx年4—8月,新區“項目辦”對試點校參培教師情況進行摸排,審核“整校推進”方案,進行全體管理員培訓。
第三階段:20xx年9—12月,基于試點經驗總結,組織學校教師(人數約為全區教師總數的60%)參與培訓,初步形成區域精品應用成果。
第四階段:20xx年3—6月,組織余下學校教師開始進行項目實施,完成合格認定,形成可推廣應用成果。
第五階段:20xx年6—12月,對全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打印證書,梳理各校優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個性化學科教學模式等實踐應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2、加大經費預算,確保經費投入;
3、開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2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xx〕1號)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結合我實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結合我校建設“省示范性高中建設學校”和“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學校”,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引導教師立足崗位,邊學邊用,學為所用,使教師所學適應學校發展需求。形成校本應用考核方案,側重評估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考查教師是否真學、真用、會用。
到20xx年,我校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采用整校推進的混合研修模式,對全校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50%(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課程培訓25學時、信息技術支持的校本實踐活動25學時),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培元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過程將結合我校“讀思達”課堂教學方式和學校評價體系研究的推進,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達成學生的深度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并輻射學校幫扶協作校。
二、 學校信息化基礎條件評估
教學硬件環境:學校共有100臺86寸希沃一體機,覆蓋所有教室和主要功能教室、實驗室、錄播室等。有5間錄播室。學校有500多臺電腦,含5間學生機房275臺和年段室辦公室近300臺。我校共有7間智慧教室,其中高一年4間,高二年3間。每間均按50人配置。高一年的四間智慧教室采用的是“清大紙筆互動課堂”,高二年的三間智慧教室采用“新東方”OKAY智慧課堂。學校還將建一間全自動微課制作中心和一間精品錄播室。另有一間容納700人的多媒體報告廳,一間容納200人的報告廳,還有一間容納100人的報告廳。
平臺環境:學校有AO辦公管理平臺、翼生涯學分認定平臺、希沃云平臺、福建省公共資源管理平臺等;網絡環境:學校有500M的光纖接入,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教師隊伍狀況:學校在創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設學校和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校的過程中,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大部分教師有了較好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大多老師都能熟練地使用希沃一體機,但部分年齡略大的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畏懼微課制作、數據分析、資源建設等,盡量在本輪的信息技術提升工程中讓更多老師更為嫻熟地使用一定量的APP,更為嫻熟地調用各種資源。
三、組織與保障
培元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將對2.0工程的實施給予大力的支持與保障,為此,學校將成立工作領導組、專家指導組、技術保障組和實施執行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2.0的順利進行。
1、工作領導組
組長:蔡向陽校長
副組長:郭國金書記、江毅副校長、曾建聰副校長、陳軫副校長、王仁杰校長助理。
2、專家指導組(待定)
3、技術保障組:王全井、林一珊、莊勇、許有津、曾俊雄、粘自力、沈小麗。
4、培訓組:教研處、信息組和骨干教師,省市專家。
5、實施執行組:教務處、教研處和政教處正職主任及分管副主任,各教研組組長。
6、推進監督組:校級領導
7、執行互助組:以備課組為單位,技術嫻熟老師帶技術薄弱老師。
8、硬件和資金保障:總務處、信息教育中心。
9、成果收集和資源建設組:每個教研組選若干骨干教師組成;確保研修成果要具有“可觀、可測、可分享”,且要上傳學校校本資源平臺。
10、成果考核評價組:學校學術委員會。
11、成果推廣組:教研處、幫扶校聯絡人;依托省市平臺,對壽寧二中、德化八中、嘉惠中學等幫扶校推送成果,落實精準幫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12、課題研究支撐組:教研處主導,學校名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骨干教師,先從校級課題做起。
四、進度安排
20xx年:遴選校級專家團隊和培訓團隊,遴選校級攻堅團隊,遴選攻堅教研組和備課組。
省市專家團隊和校級骨干教師培訓全校教師。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信息化總體要求,全面提升我學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根據《蕪湖市教育局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20xx]152號)和《無為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無教職成【20xx】54號)等相關要求,結合我學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借助信息2.0工程,提升辦學品質,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漸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高教學效率,讓全體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應用理念、應用習慣等方面提升。20xx年,完成整個學區教師每人不少于60學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各30學時)。學校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通過信息化管理團隊和培訓專家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的提升;學校積極探索基于新技術的教學新模式,推進信息時代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思路創新與方法創新;教師能充分利用新技術開展教師研修伴隨式數據采集與能力發展測評,提高測評助學的精準性,探索出適應新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校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培訓對象及時間安排
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的對象是學區全體教師(近兩年退休的教師除外)。20xx年完成全校教師總數的100%,按照整校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
三、工程實施主要內容
(一)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工作。
1.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
組建由校長領銜、教導主任、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負責人等人員組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采取以集中培訓為主、網絡研修為輔的培訓方式,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實現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的提升,學校管理團隊負責落實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強化混合式校本研修自主設計與組織實施、指導全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創新、組織全校教師進行校本應用考核并進行審核、創新信息化教學應用培訓模式、促進學校信息化教學的常態化應用。
2.開展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研訓。
各校要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專業教師、有一定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科骨干教師、電教人員,打造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團隊。開展培訓團隊專項培訓,推動培訓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能力。
3.整校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依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 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研制學校教師全員參與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計劃,合理配置學校培訓課程,采用自主選學、實踐為主的方式,組織開展教師全員培訓。
(1)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課程研修30學時。依托無為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學習研修平臺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培訓,組織教師在線上自主研修30學時的網絡課程。學校依據本校所處信息技術環境,從30個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應用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等,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2)信息技術支持的校本實踐活動30學時。學校結合教師選擇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點制定校本實踐活動方案并依托無為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統一的學習研修平臺開展活動。校本實踐活動分三個環節:
一是學校開展以基于網絡的聽評課活動為抓手的信息化教學研課磨課活動,每位教師上傳1節完整的課堂實錄課(涉及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到學習研修平臺,并在平臺上對其他教師上傳的課堂實錄課進行評價,每人評課數量不少于3節;
二是校本實踐應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師將不少于3個微能力點認證材料上傳到學習研修平臺,同時對本校學科教研組的其他教師上傳的能力點認證材料進行互評。
三是信息化教學案例展示、分享活動及學時認定。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展示活動,通過現場學習、網絡展示等多種方式開展信息化教學案例展示、分享活動,從中擇優選擇成果參加無為市的展示評比活動。
4.信息技術應用考核、評估活動。
以校本應用考核為形式,以微能力認證為途徑,以學分為衡量指標,鼓勵教師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信息技術應用類比賽,樹立“學以致用、以評促用、應用第一”的導向,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綜合衡量整校推進目標達成情況、信息化建設情況、校級管理團隊履職等情況的學校綜合評價體系。
(二)推進“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開展對口幫扶項目。
充分利用教師進修學校開展的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培訓,通過與優質學校“結對子”、開展對口幫扶、建立“雙師工作坊”等方式,利用智慧課堂、在線課堂、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采取線上實時互動、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實施教學,或者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結合等模式開展教學。創新學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模式,利用校本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完善教師能力提升常態化運行機制。
(三)信息技術應用資源建設。
依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和學校信息技術應用的實際需要,統籌協調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資源開發。激勵一線優秀教師參與研發視頻培訓課程資源。收集來自各教師學習、教學、教研的常態數據以及生成的優質資源,開展數據深度綜合挖掘,分類整理;收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的優質案例資源;收集信息技術應用微課比賽、示范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依托無為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資源服務平臺,對優質資源進行上傳和下載,共享優秀教學資源。
四、工程實施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
為加強對學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的指導,學區成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和學區管理團隊,負責工程實施過程管理和支持服務的具體工作。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由郭多文同志負責。同時成立學區管理團隊: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一)各校(園)相應成立組織,明確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負責本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具體實施與管理,成立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做好本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培訓、管理。以教導處為主管部門,切實開展信息化教學網絡學習和校本研修,制定校本研修方案,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校本研修學分登記。負責制定、完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相關制度;負責教師全員培訓和崗位實踐跟蹤指導;負責對學校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情況進行督查、驗收,及時萃取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廣泛開展成果展示和宣傳。學校管理團隊負責整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項目,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規劃和實施方案,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規范(30項微能力測評表),對教師提交的實踐認證材料進行評審,反饋評審結果并提出實踐建議。
(二)營造良好應用氛圍,推動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學校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扎實有效做好動員,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能力提升工程2.0,主動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發動教師依托學習研修平臺開展在線研討互動等網絡教研活動,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三)加大督導考核力度,強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市工程辦將定期或不定期對各校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將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作為校長任職考核的重要條件,將教師參與校本應用考核的目標達成率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納入校長(園長)任職考核的考核項目。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等。
(三)多方籌措經費,切實保障提升工程正常開展。
根據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積極統籌落實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開展骨干培訓與教師全員培訓。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4
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的國培培訓學習,這無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學成長上添上一道亮麗的彩虹。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結合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和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有效性的現實反思,在教師培訓期間,不斷學習,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提高業務能力,錘煉專業精神,豐富教學智慧,形成教學風格。并積極投身一線教學,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真正成為農村教學的業務能手。
2、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生物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三、研修計劃:
1、勤于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并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并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3、立足課堂,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教學工作中進行教學反思。反思自己教學理念,反思教學的實際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學模式,思考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
4、提升業務,樂于動筆,揚長補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聽說讀寫之前,教師的自身業務也要能跟上。聽明家誦讀,說精準的語言,讀經典的著述,寫生活札記。每天堅持動筆,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轉化為教學的動力之源。
5、時刻不忘調整心態,始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學生。
四、具體措施
1、看兩本教育教學理論書。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研讀名家關于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著作。做好讀書筆記。做到認真研讀,讀有心得。結合教學實踐、生活點滴,撰寫學習感悟文字。把所讀經典作為反觀自身的明鏡,端正教育教學行為方式。
2、網絡平臺,積極學習研討。每天瀏覽教育類網頁1小時,進行網上交流和研討。
3、深入開展校本課題研究。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培訓心得滲透在具體的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團隊優勢,開展集體備課,集體研討。互相學習提高教學實效。立足學校實際,解決當前農村信息技術教學難題,以研促教。
4、認真聽課評課,積極備課做課。利用觀摩學習的機會,見賢思齊,學習提高。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教學活動,研修提高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藝術。
5、積極參加培訓,潛心學習研討,認真參與小組活動,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積極向專家請教,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學習機會。
有老師說,好學才能博學,博學才能讓教學生動有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背景,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5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XX〕1號)、《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意見》(xx教函〔20XX〕266號)、《xx市教育局關于印發〈xx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x教電〔20XX〕5號)等文件精神,全校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根據學校的基本現狀,特制定研修方案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參訓教師基本情況
我校是農村小學,位于xx鎮上,現有參訓教師41人,其中50歲以上教師有13人,約占32%,40歲以下教師僅19人,占47.5%,整體年齡結構兩極化;從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來看,50歲以上的比較差,40-50歲的稍微懂一些,40歲以下的要好得多。
(二)學校信息化建設情況
學校現有微機室一間,班主任教師、中層人員基本配備電腦,班班電腦聯網并有一套電子白板系統。但電腦使用年限較長,電腦運行慢,使用效果較差。
(三)存在問題
1、由于學校教師年齡的兩極化,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均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水平不足。地處農村,教師網絡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主動性不強。學校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教師,教師們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升系統培訓也很不足。
2、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3、學校信息技術應用氛圍不足,大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能力較弱。
二、研修目標
了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標和要求,通過培訓,能夠應用搜索引擎、圖片處理、視頻錄制等相關信息技術能力,并能夠按照要求提交認證材料,全體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
1、以學校整校推進為基礎,促進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與培訓團隊建設,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水平提升。
2、精準對接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意見要求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4個維度、3種教學環境中的30項能力點,學校全體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能力點,通過培訓和學習,完成線上30學習和線下校本研修30學時的學習任務。
3、通過信息技術2.0項目的全校推進,加快學校信息化發展進程,營造本校信息技術應用氛圍,促進學科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研修內容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在三個環境中選擇了2個環境,4個維度中選擇了三個維度中的8個能力點,具體內容為:
1、A1學情分析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
2、A2教學設計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
3、A3教學設計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
4、A5學法指導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5、A6學法指導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6、B1學情分析技術支持的測驗與練習
7、B2教學設計微課程設計與制作
8、B6學法指導技術支持的演示交流
四、研修方法
研修學習共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網絡研修,二是校本線下研修。
(一)網絡研修(30學時)
1、六月底組織教師進行線上進行微能力點選擇,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能力點。
2、七月15日以前按要求自主觀看通識課程及教師自己所選的能力點課程,累計學習600分鐘以上,其中通識課程200分鐘,4各能力點課程400分鐘。(各能力點視頻均要觀看,不能只看某一段或部分視頻)
3、在線討論活動:參訓學校管理者可通過培訓平臺,設置在線討論活動,本校參訓教師需選擇2個在線討論參與留言,對本校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建言獻策。
(二)校本線下研修(30學時)
學校信息技術2.0全員培訓+教研組為單位校本研修。
全員培訓:深刻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背景與價值意義;明確整校推進主要成果維度;培訓主要內容、作業解析。
教研組研修:骨干教師培訓;教研組選點;作業輔導、評價
1、7-8月各教研組組織進行校本教研活動。(包括集體備課、教研磨課、觀課議課等),形成活動成果材料。
2、9月按照所選能力點要求制作并提交認證材料,并對提交認證材料進行自評和互評。教研組活動形式,切記保留活動痕跡。
3、10月坊主對教師所提交的認證材料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各坊主對所在坊成員考核負責);學校對考核進行抽查、監督。
五、研修保障
(一)組織保障
建立管理團隊和指導團隊
1、管理團隊
組長:xx(校長)
副組長:xx(副校長)
成員:xx(教科室主任)xx(教導處副主任)xx(教務員)
2、指導團隊
組長:xx(提升工程2.0學校管理員)
成員:xx(語文組組長)xx(數學組組長)xx(綜合組組長)xx(體育組組長)
3、骨干教師團隊
組長:xx(提升工程2.0學校管理員、音樂教師)xx(語文教師)xx(語文教師)xx(數學教師)xx(體育教師)xx(英語教師)xx(美術教師)
(二)學習保障
1、網絡研修:在規定的時間里,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個人積極參與線上學習。
2、疑難解決:學校工作微信群、QQ群或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指導團隊成員尋求幫助解決。
3、硬件保證:學校給老師配的電腦,可以在假期對培訓教師開放。
(三)制度保障
1、晉級、提薪必須要有信息技術2.0合格證。
2、與年度考核、績效考核等掛鉤,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級抽檢不合格者,一律按學校規章制度處理。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6
為貫徹落實《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要求,順利完成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校本應用考核任務,根據《xx鎮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方案》,特制訂本方案。
一、考核目標
1、通過考核,完成每位教師30學分實踐應用學習任務。
2、通過考核,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
3、通過考核,提高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升各級培訓團隊的指導力。
4、構建“金字塔”學習共同體,讓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踐應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態。
二、考核對象
全鎮中小學幼兒園全體在編在崗教師。
三、考核時間
按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推進進度考核。
四、考核內容
以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四個維度的30項微能力為實踐應用考核重點,教師根據自選的微能力(合計不少于30學分),向學校提交能體現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學成果參與考核。
五、實施流程
在鎮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指導下,學校按照“鎮級規劃—團隊研修—教師實踐—學校評審”的流程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工作。
1、鎮級規劃。2.0信息化項目推進辦公室發揮規劃與指導作用,基于全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及實踐應用考核方向。
2、團隊研修。金字塔學習共同體發揮統整和協調作用,依據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與研修計劃,幫助教師結合實際制定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實踐應用考核申報點,結合本校選擇的研究模式,推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
3、教師實踐。教師圍繞學科信息化教學創新目標,找準能力短板,主動參與研修,積極實踐應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學實踐成果,提交給學校并申報參與實踐應用考核,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提出的`相關任務。
4、學校評審。學校管理團隊組建校內外結合的評審組(或委托鎮級培訓團隊),依據實踐應用考核規范,對教師提交的實踐證據進行評估審核,反饋評估結果并提出實踐建議。
5、鎮級監督。采取專家組成員逐校逐人督查的方式,檢查驗收各校實踐應用考核結果,確保考核的客觀有效。
6、考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在分項發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視為實踐應用考核不合格。
六、結果應用
1、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對實踐應用考核結果驗收合格率,納入考核學校能力提升工程開展情況指標體系。
2、對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考核合格的教師,由縣教育局印發教師所選各個微能力的認證證書。
3、學校建立教師個人應用能力提升電子檔案,記載實踐應用考核情況。通過制度建設、評優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豐富考核結果的應用,激發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和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整校推進與實踐應用落實情況,列入年度教育督導和校長年度考核內容。
七、鼓勵創新
學校可利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模式進行考核,學校也可以選擇自主設計的實踐應用考核模式進行考核。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7
教師信息素養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20xx年至20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總體部署,組織實施了首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意識明顯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初步具備,信息素養初步形成,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改變教育教學、優化課堂等方面進行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出現,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各級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為切實增強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根據教育部和我省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及xx省委省政府印發的《xx教育現代化2035》總體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xx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xx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下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促進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撐我省教育現代化。
二、目標任務
到xxxx年,全面構建適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打造信息化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
三、基本思路
一是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統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節和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目標,夯實責任,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調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進奠定基礎。做好“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管服務平臺”的建設,為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強隊伍,保障全員。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各部門力量,組建工程培訓團隊,打造“過得硬、靠得住、推得動”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隊伍。遴選培訓資源豐富,專家隊伍業務能力強,教師教學信息化培訓基礎好,管理團隊認真負責的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和教師培訓機構,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圍繞信息化教育教學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實施開展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確保工程實施各環節、各內容緊密銜接,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是以校為本,整校推進。結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圍繞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領、學科聯動、教師選學、整校推進的應用能力提升新路徑;形成校有規劃、組有計劃、師有清單的整校推進新機制。建立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批跟進、注重實效的示范帶動體系,保證推進有示范引領,實施有經驗借鑒。
四是測評并舉,推動應用。結合教育部校本應用考核有關要求,制定出臺符合我省實際的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縣區學校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督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建立監管評估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強化工作措施,發揮團隊上下聯動作用,加強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培訓團隊、各中小學的監督檢查力度,保障工程實施效益的高效發揮。
五是傾斜鄉村,鼓勵創新。以國家級貧困縣鄉村學校為重點,整合資源,重點扶持,因地制宜開展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培訓,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學應用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和學科骨干教師,開展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和名師培訓,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團隊。指導有條件的縣區和學校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和示范學校,推動信息化教學創新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試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確保信息技術應用與學校各領域發展緊密結合;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在示范培訓的基礎上,逐級逐年推進面向所有學校的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作為培訓主線,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支持學校管理團隊落實信息化發展規劃,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有效提升管理團隊領導全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的能力。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
發揮各級電教、教研、師訓以及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等專家的作用,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專兼結合,建強省、市、縣三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依據中省有關文件精神,面向各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一輪信息化教育教學及工程組織實施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學習工程實施先進地區的經驗,切實提升團隊規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建強培訓骨干隊伍;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學校骨干團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以及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三)開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
在學校管理團隊完成培訓,明確整校推進能力提升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單位申報研修主題和培訓需求,在縣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指導下,采取校本研修、區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依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規范》提出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三種環境下的四項能力為導向,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四)開展信息化教學幫扶行動
結合我省教育脫貧攻堅任務,根據省內深度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學科、多方式開展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培訓改革,加強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精準幫扶工作。鼓勵城鄉之間校際合作,發揮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及示范校等的引領作用,通過優質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子”、建立“雙師工作坊”等方式,利用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采取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或者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結合等模式開展教學。鼓勵合作校教師組成協同教研共同體,通過網絡研修加強集體備課、研課、交流,遠程授課教師對鄉村教師進行長期陪伴式培訓,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貧困、邊遠地區教學點及鄉村學校開齊國家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延長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訓機構教師培訓平臺向鄉村學校教師開放的時間,助力貧困地區鄉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能力。
(五)開展信息化教學領航隊伍培養行動
遴選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企業等組建高水平培訓團體,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積極發掘中小學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優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建設一批省級跨學科教學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重點面向學校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長和學科專業骨干教師開展引領性信息化教學研修,推動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革創新,優化課程教學結構,積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范培訓,幫助參訓校長、教師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識,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
(六)開展教師培訓資源建設行動
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依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和實際應用水平,統籌做好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資源建設。圍繞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能力點,遴選培訓機構優質資源,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慕課資源。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管服務平臺,建立優質培訓資源遴選機制,引入本省優秀教學案例,吸收本周期優秀生成性資源。向一線教師開放資源,推送能力提升相關資源,為教師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鼓勵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適合學校和教師自身發展需求的、涵蓋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信息素養、學科教學軟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庫。
(七)開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行動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范》,制定出臺《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市縣以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目的,以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式教學環境和智慧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應用能力評價等為主要內容,制訂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校本應用考核由縣區統一安排組織,采取教師組內互評、學校骨干復評、縣級專家團隊審核認定、省市專家團隊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參加完不少于25學時的線上培訓任務后,依據學校研修目標和教研組研修任務,至少選擇2個能力點作為線下實踐活動主要內容,通過研課、磨課、授課、評課等環節,最終將線下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提交到校本應用考核系統;校本應用考核結果以教師具有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式教學環境和智慧教學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的能力呈現;考核結果在教師教學評比、專家團隊遴選、教學名師評選等活動中作為重要依據,并且作為xxxx年以后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主要指標之一,并列入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評估、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評估指標體系中。
(八)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由各市向省級推薦參訓教師總數1%的教學應用優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示范縣區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各縣區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調動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激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每年定期組織全省工程培訓團隊、中小學教師赴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優秀縣區、學校進行現場學習,交流經驗。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強領導。省教育廳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師工作處,負責能力提升工程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執行辦公室設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負責工程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統籌規劃好本市各縣區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整校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做好本區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監管評估,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明確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和業務聯系工作。
(二)明晰職責。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部門力量,科學統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本地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和規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落實經費。省級充分利用“國培計劃”等項目,做好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訓,20XX年完成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214所省級試點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為全面推動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打好基礎;支持56個國家級貧困縣區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務,20XX年,完成貧困縣轄區學校總數30%學校(1874所)的整校推進,20XX年和xxxx年各完成貧困縣轄區學校總數35%學校(2186所)的整校推進。地市及區縣要建立經費分擔機制,將教育經費向能力提升工程傾斜,全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支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經驗推廣;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與企業和社會機構合作,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20XX至xxxx年,各市分別完成轄區內20%、50%、30%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省市嚴格按照任務分解開展整校推進工作,各市年度推進計劃和完成情況報省教育廳備案。中小學校要統籌整合多方資源,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提供良好條件。
(四)監管評估。省教育廳將加強對各市縣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情況的監測、督導,定期匯總各地各校整校推進情況,并進行公布。通過招標遴選前組織專家對各培訓機構的資質、資源、上年度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審核,培訓過程中,組織專家到縣區、學校對機構專家力量、課程設置、資源提供等進行檢查;培訓結束后,結合調查問卷、各級培訓團隊實地檢查及各縣區優秀課例參評情況等對培訓機構培訓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中小學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由區縣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區縣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管和督導。省、市培訓團隊根據各縣區工作安排,在培訓期間每縣區抽查3-5所學校檢查學校全員培訓的組織實施情況。檢查發現的問題通過現場、書面等形式作以反饋。必要時進行復查,確保培訓質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規劃及整校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規劃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報省教育廳審核;各縣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和工作計劃總結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省教育廳備案。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自我測評,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督導和質量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8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xxxx〕1號)《xx省教育廳關于印發〈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號)和《成都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成都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號)文件精神,為全面提升我區中小學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現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方案公布如下:
—、實施目標
通過對區域骨干培訓團隊、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學校信息化骨干教師團隊的專項培訓,全面完成我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建立協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構建“實踐、實證、實效”的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整校推進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建強區級研訓團隊——以校為本,整校推進,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參培對象
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含所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以及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序列人員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認證
(一)合格認定
測評結果由20課時線上網絡課程培訓和30學時線下校本實踐應用(其中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兩個板塊構成,認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證書打印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合格證書。
五、研修階段安排
培訓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實踐”的混合模式。
第一階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學校信息化團隊進行政策解讀與理念更新。
第二階段:xxxx年4—8月,新區“項目辦”對試點校參培教師情況進行摸排,審核“整校推進”方案,進行全體管理員培訓。
第三階段:xxxx年9—12月,基于試點經驗總結,組織學校教師(人數約為全區教師總數的60%)參與培訓,初步形成區域精品應用成果。
第四階段:xxxx年3—6月,組織余下學校教師開始進行項目實施,完成合格認定,形成可推廣應用成果。
第五階段:xxxx年6—12月,對全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打印證書,梳理各校優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個性化學科教學模式等實踐應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加大經費預算,確保經費投入
開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9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xxxx〕1號)總體部署,結合我省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發展實際,為組織實施好我省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下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xxxx年,通過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網絡研修20學時、校本實踐應用30學時),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一)立足整校推進,形成整校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校本模式。組建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制定并落實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校本研修主題,指導教師開展基于課堂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組織校本應用考核評價,提升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發展規劃領導力和信息化指導能力。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校本研修新機制,整校推進、全員參與,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應用信息技術解決課堂教學實際問題,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等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聚焦教育扶貧,建立提升“兩區”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精準幫扶體系。以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開展對口幫扶“兩區”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面向革命老區,通過幫扶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開展鄉村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形成常態化信息技術應用課堂的教學模式。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通過建立“雙師工作坊”帶動形成“雙師教學”的有效模式,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村教育質量提升。
(三)推進教學創新,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學新模式。以名校長和名師為培育對象,引導主動應用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學新模式,提升名校長和名師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領導力和教學創新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四)強化校本應用,形成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常態化機制。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為引領,中小學校要對照能力標準找準方向,教師要對照能力標準找準問題,整校推進中要以方向為指引,以問題為導向,在校本研修中去應用,在校本應用中去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優選公共服務平臺,形成教師選點、選學、應用、測評的工作機制,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常態化機制的形成。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應用指導,打造各級培訓團隊。
由高等學校專家、教師培訓機構專職培訓者、教研員、電教技術人員、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校長及學科骨干教師等專兼結合,組建省、市、縣三級培訓管理指導團隊。由校長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組建由校長領銜、教務主任、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等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
整合“國培”、“省培”、“市、縣培”等培訓資源,采用分級負責、分批分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對培訓管理指導團隊和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專題培訓,切實提升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市、縣培訓管理指導團隊負責指導學校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指導學校開展基于信息化教學的校本研修,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
(二)突出示范帶動,建優建強試點學校。
建立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批跟進、注重實效的示范帶動體系,省、市、縣分級遴選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校。試點校要涵蓋不同類型、不同技術環境、不同發展水平的城、鄉(鎮)、村學校,以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為目標,精心打造,生成經驗,保證各級各類學校推進有示范引領,實施有經驗借鑒。
構建“學校有規劃方案、教研組有研修計劃、教師有學習任務”的整校推進機制,建立“應用驅動、成果導向、骨干引領、教師選學、組內互助、學校推動、整體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師應用能力、教研組應用效果、學校應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經驗。
(三)突出經驗推廣,分批推進全員培訓。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教師培訓機構,指導培訓管理團隊總結試點校經驗,通過舉辦交流會等方式分享成果,形成示范帶動、分批推進、分類指導、全員覆蓋的有效機制。xxxx年試點先行,省教育廳遴選100所試點學校實施整校推進、全員參訓,打造試點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骨干教師和未來教育引領團隊。xxxx年分批推進,繼續擴大試點范圍,由試點校帶動小規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培訓。xxxx、xxxx年按照試點校帶動與批次間結隊滾動相結合方式,大規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培訓。xxxx年兜底總結,力爭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四)突出問題解決,提升校本應用能力。
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導向,以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標,學校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和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個人自診問題點、自定技術應用點、自主選學課程,學科骨干指導,教研組同伴互助,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難點問題,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創新融合,推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五)突出精準幫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遴選一批優質學校依托研修平臺,采取一對一精準幫扶的方式,對100所革命老區學校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根據老區學校信息化發展現狀,幫助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幫扶老區學科骨干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指導能力,指導老區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推動老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形成常態化信息技術應用課堂的教學模式,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以貧困地區鄉村學校教師需求為導向,采取鄉村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相結合等形式,開展多層次、分類別、全覆蓋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培訓。通過市(縣、區)優質學校與貧困地區鄉村學校“結對子”的方式,建立100個“雙師工作坊”,助力深度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及教學點開齊國家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突出教育創新,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面向學校信息化基礎好、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強、教師信息素養高的地區,遴選50位名校長和100位名師,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的示范培訓。采用項目驅動、深度體驗、行動研究等相結合的方式,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以及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校長、教師的信息素養,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通過迭代開發、優化升級,形成100個智能化教育管理與教學優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課程,融入最新技術內容和應用成果,形成“產、學、研、培、用”為一體的多方協同參與機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引領我省教育信息化發展。
整合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校外科技活動中心、企業等多方資源,組建培訓團隊,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培訓。通過實施專項培訓、組織多校協同的跨學科教學研修活動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培育100所跨學科教學示范校,建設一批優秀的本地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
(七)突出應用考核,促進校本應用實效。
省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統籌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應用考核工作,制定《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評價指標》,建立“省抽檢市、市抽檢縣、縣普查校、校測評教師”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監測評價體系。
省、市重在抽檢所屬地區各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校本應用研修方案和教研組計劃落實情況,檢查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研修成果。縣區普查重在抓嚴進口、抓實出口,“進口”采取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校本應用方案報備審核制度,嚴把質量關;“出口”依據《校本應用考核評價指標》,對教師應用能力、教研組應用效果、學校應用水平進行嚴格考核。抓實校本應用考核,以評促學,以評促用,以評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實效。根據抽檢和普查結果,及時調整和干預實施計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全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八)突出過程監測,構建監測評價體系。
建立應用成果導向的能力評估模型,通過測評系統,充分利用教師網絡空間、教育教學案例、教學情境等開展測評。重點考察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及教研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程度、課堂應用效果、自主學習與專業發展等能力,使發展測評成為促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構建過程性監測評價體系。
(九)突出成果導向,實施“十區百校千人萬課”工程。
培育10個示范縣為同類區域的發展提供參照,引領全省教育信息化提質升級發展。根據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分類打造100所示范校,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條件下實現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的典型途徑。遴選1000名學科骨干教師,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管理模式創新,培育信息化教育教學標桿,引領未來的教育發展。依托“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成果,遴選10000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示范課,生成萬堂優秀課堂教學案例,充分發揮示范課例的輻射效能,促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總結典型經驗,匯聚優秀成果,出版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集,通過開設專欄、召開現場會、舉辦優秀作品展覽等方式進行成果推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負責能力提升工程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省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公室負責過程管理和支持服務等工作,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級專家指導團隊,為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的規劃、評審、驗收、評獎等工作提供咨詢和服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整體規劃,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轄區內項目的'組織管理。結合實際編制本地區培訓規劃,做好與中小學教師其他專項培訓的融合與銜接,并納入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和教師教育績效考核體系范圍。
(二)明確主體責任。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是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規劃、組織、實施、監督和管理。整合培訓、教科研、電教等機構資源,建立縣級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指導團隊,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打造本地骨干培訓者和項目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示范帶動、分批推進、分類指導,確保整校推進、全員參與;嚴格落實學校信息化教學規劃和校本應用研修方案備案審核制度,嚴格普查學校信息技術校本應用實施情況和培訓實效,推動全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建立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制定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規劃和信息技術校本應用研修方案,指導教研組制定研修計劃,指導教師自診課堂教學問題、自選技術應用點、自主選學,組織全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為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提供支持。要嚴格檢測評價過程,制定“教師自評——教研組互評——學校總評”的工作實施細則和評價量規,確保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實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落實經費保障。省級依托“國培計劃”“省培計劃”重點支持省級試點校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依托省級財政資金保障省級能力測評抽檢和全省高中學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市、縣要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確保開展全員培訓,為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省教育廳將各地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價體系和教師教育工作績效考核重要內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學時納入繼續教育學時范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參訓情況和運用水平納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通過信息技術應用示范課評選、教學技能競賽、評選信息化教學優質課和命名整校推進示范校等活動,充分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圍繞廣大教師的實際需求和項目實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確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實施。
(五)做好監管評估。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報教育廳審核備案,省教育廳采取專家評估、參訓教師網絡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測、督導。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托縣級培訓機構和信息化管理團隊,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校本應用培訓進行過程性督導和質量評估。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承訓單位項目實施進度和效果,各市縣參訓學員選送率、報到率和結業率等情況,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實施效果等作為教師教育項目計劃分配的重要依據,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 篇10
按照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總體部署,結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及黑龍江省教育工作大會精神為指導,貫徹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黑龍江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xxxx市第一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動我校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深入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到xx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開展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xxxx年6月啟動階段。
第二階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推進階段
第三階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考核階段
第四階段xxxx年下半年驗收階段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分工
1、組織機構
為確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順利實施,我校成立了xxxx市第一中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書記
副組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員:學年及其他各部門負責人
2、職責分工
教務處負責工程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協調,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業務管理與支持服務等具體工作;教研處負責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等指導工作,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工作;信息技術中心負責培訓工作,網站設置等技術支持;其他部門具體實施。
四、實施路徑
(一)健全工程管理機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機制,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統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節和內容。
(二)組建骨干培訓團隊。積極配合各方力量,同時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建強校級培訓團隊;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實施團隊培訓,同時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有序實施整校推進。分年度實施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xxxx年6月,啟動提升工程2.0工作,xxxx至xxxx年完成整校推進及考核任務。
(四)測評教師應用能力。按照“省市統籌、學校自主、全員參與”的實施路徑,結合省、市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規范,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實現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精準測評。
五、主要措施
(一)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由校領導擔任組長,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采取集中培訓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方式,開展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著重提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指導學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校本應用考核能力;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提升團隊規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三)開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采取校本研修、區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
(四)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逐級上報,最終向xxxx市推薦教學應用優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激發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校成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二)明確職責任務。我校將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學統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市級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制訂本校信息化發展目標和規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做好監管評估。我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由市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市級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管和督導。
總之,信息技術2.0工程關系到教育長遠發展大計,我校認真實施,提前準備,精準落實,推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2.0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2.0研修計劃08-02
信息技術2.0能力計劃09-18
信息技術2.0研修計劃05-18
信息技術2.0的研修計劃11-19
(實用)信息技術2.0研修計劃07-09
信息技術2.0研修計劃推薦10-21
信息技術2.0校本研修計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