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范文(精選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范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1
為了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試行),結合我們六(2)班語文學科教學實際,特擬定“小學語文課改革實驗實施方案”。
下面,我僅從我們六(2)班的同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習(生疑)、展示、反饋”三個模塊來作一交流。
一、預習(生疑)
預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創設了師生互動的平臺,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預習課,解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預習的時間根據文章篇幅的長短而定。
1.預習的步驟:
首先出示預習目標,明確預習方法。目標確定:師生共同研討確定目標,教師可以加進自己的指導性意見或建議性措施,學生也可提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根據個人興趣有選擇性的完成。教師的參考書、集備活頁等也可拿給學生參考。
目標由教師板示或口述提出,學生補充,師生共同提出。如果適合分到學習小組,可進行分配任務,以此提高預習的效率。
2.預習課的主體: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小組內同學對桌排位,以六人或八人為宜,選出有能力的一名學習小組長負責分配學習任務并監督完成。小組的成員組成均衡搭配,實現兵教兵、兵帶兵、兵強兵、兵練兵的目的。預習的方式主要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
作用:資源共享,疑難內化。
3.老師的作用:
在小組內巡視,做好預習指導。
疑難反饋:篩選有價值問題,班內共同解決。
成果記錄:利用(預習筆記(雙色筆記),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
4.預習的保障措施:
可以通過建立預習筆記課堂研究和得出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方法。
對一篇文章的第一感知往往會啟發我們的創新思維,激勵我們的求知欲望,而所有這一切都應歸根于“預習”。
預習的時間,可以擷取一節新授課的剩余時間,可以是晨讀的時間,也可以是單獨的自習課時間,隨時、隨地、隨堂預習。預習目標的達成,可以有以下這兩種方式:
(1)。各組不同目標,組內相同。
一篇文章先經確立目標,各個學生涉及大概后,可以肢解給不同的組來重點研究,這樣學生的各種學習參閱資料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各個學生都積極配合本組的“研究課題”,有利于問題的深入及達成簡單的共識,也大大分解了繁瑣內容的難度,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各組相同目標,組內不同。
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的合作優勢,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形成不同的見解和主張。例如在學習《古詩二首》時,可以讓組長在組內分配任務,兩名同學負責查閱作者簡介,另兩名負責積累整理作者的其他詩作,剩余幾名組員共同探討詩詞的內涵及詩旨所在。待各自收集整理、討論交流完成后,組內再一起修補完善、傳閱參考,既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又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求知欲。語文課堂是活躍的充滿熱情與激情的課堂,熱情與激情的源泉之一就是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話題性的作文,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并結合課文內容寫出自己個性化的文章。通過課堂上小組內的交流閱讀,互評互改,取長補短,并建議學生“走向講臺”積極展示自己的“美文佳作”。
二、展示
展示是課堂的靈魂,展示是整個課堂的主旋律,是師生共同體驗生命律動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這就要求教師面向全體,關注個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新課堂的視角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
展示的步驟:
1.回顧檢測,明確本節目標:
檢測各組,了解預習效果。
展示目標由學生提出,教師補充。
展示內容中的有價值信息板示于黑板,同步進行。
2.對文本內容的分析;
通過學生預習時的收獲,結合語句、語段、主旨等,各自談出自己的理解。
單個朗讀、多人配合讀、辯論等,注重結論得出的過程。
3.對文本的提升:
結合文本的小寫作。唱、演、畫、舞等多種藝術化手段形式的使用。
4.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5.當堂反思,掌握知識。
互相提問或“專家組”出題,實現語文課堂“人人參與,人人精彩,人人達標”的目的;學生的動應貫穿于整節課堂的始終。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來展示預習的成果,以達到活躍思維,鍛煉勇氣,培養課堂研究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師要有全員學生參與的意識,調動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無拘無束的“動”,隨心所欲的“說”,在課堂的零干擾狀態下主動求知,以學促教。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勇于闡述自己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只要敢想就要敢說,也只有敢說才能在生活實踐中敢為,努力去做“學習的主人,生活的`強者”。
展示是整個課堂的主旋律,學生的動應貫穿于整節課堂的始終。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來展示預習的成果,以達到活躍思維,鍛煉勇氣,培養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師要有全員學生參與的意識,調動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無拘無束的“動”,隨心所欲的“說”,在課堂的零干擾狀態下主動求知,以學促教。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勇勇地闡述自己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只要敢想就要敢說,只有敢說才能在生活實踐中敢為,努力去做“學習的主人,生活的強者”。
三、反饋
以單元為單位,兩課一反饋。
反饋目的:實現弱生的保底,優生的拔高;或者說解決“弱生吃得了,優生吃得好”的問題。
反饋作用:構建單元網絡,實現知識查缺補漏,達到能力的提升。
反饋形式:自我反饋;利用小組長檢查;課代表檢測;教師抽測;更多的是利用各班的幫扶對子,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扶。
反饋課特別突出了待轉化生同學,反饋課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別,實現“語文無弱生”“人人能過關”的目標。
四、作文
我在作文教學方面也放手發動學生,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題目,每周兩節作文連堂時間。
第一節課40分鐘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在小組內互批互改,寫好評語(批改要求提前安排好)。再由小組長對各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組內推薦優秀作品賞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做記錄,聽完每一篇文章后主動點評,還要對寫在黑板上的好句子進行點評。最后讓每一個同學暢說本節作文課的收獲。
五、操作辦法
1、分小組:每小組六或八人,選好學習小組長,組員按好中差,內向和外向型結合、男生和女生搭配安排座位,并面對面。每組每次上課前選好書寫員、發言人。安排座位,并面對面。
2、課桌擺放采取四張對面組合組成一組。組長分配好學習任務,檢查任務的完成,預習情況,督導差生積極發言,代表本組總結性發言、反饋、提升。
3、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各組預習任務,班級要選好小老師兩個,分別負責各組工作,安排預習,展示、反饋學習任務。
4、記錄工作
堅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5、獎懲工作
每組每人基礎分1分,一周內個別學生一次不發言扣1分,個別學生一周發言達到5次加1分,依次類推加分。每周統計獲最高分小組,此小組分值點占前4名學生獎勵每人本子1個(并在光榮榜內公示)。
各學生作業一周內各學科作業獲5次優或獲優+☆3次獎勵本子1個。
每周發言提問或答題有創意達到3次者(被老師認可)獲獎勵本子1個。
以上獎懲每周一班會總結并公示。(分別是發言之星、作業之星、創意之星、優秀組合小組等)。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2
一、劃分小組
從高效課堂上來講,小組學習是高效課堂上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常通過學習小組來組織完成,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也是主要通過小組學習來開展,所以小組學習在高效課堂實施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小組建設好,我認為它是決定高效課堂實施成敗的關鍵。
首先,我們三把全班40多名學生按學習成績、認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點、管理能力等依次分成A、B、C、D、E、五個層次,每個層次8人,其中A層中的8個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強,分別承擔我們要組建的8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然后再將B、C、D、E、F五個層次的學生分別按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學生性別、性格特點、習慣愛好等分到8個學習小組中,使每個小組中均含有A、B、C、D、E、F層次的學生。這樣,各組間的學生綜合水平相當,而各組內的學生的水平又有層次,這就達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這六個學習小組也就相當于8個小的平行班,“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公開競爭創造了條件。為了學生便于組內合作交流和學習活動的開展,我們給小組內的學生編了學號。
二、學習小組建設
1、組長的培訓:
(1)明確職責
①了解組內同學的思想動態,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打造團結向上、勤于鉆研、積極進取的學習小團隊。
②控制好組內同學自主學習、分層討論和高效展示的進程中,做好分工、明確任務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習段的學習活動有序進行。
③控制組內同學的課堂學習秩序和自習、自主學習秩序。
④及時分配學習任務,督促組內的同學自主學習,按時高質量完成導學案任務。
⑤對本組同學的學習狀況,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搞好評價和總結,提醒待優生確保學習效果。
⑥經常反思小組管理中的問題,組織組內同學開展每周一次的小組活動,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2)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洞悉他們一周來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并及時予以解決,讓組長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溫暖。
(3)給組長加“自助餐”。“自助餐”不僅僅體現在知識的擴充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總結上,還體現在管理上的指導、思想上的引導等方面。同時給他們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創造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4)給小組長們一定的“權力”。這也是樹立小組長權威的時候。
2、小組成員培訓
(1)做好各小組成員的思想工作,使學生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課改的宣傳工作。
(2)大力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
(3)對所有學生的自學、互動、展示、質疑、評價提出具體的要求。
(4)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進行改變。
(5)加強互助意識培養,要讓優秀學生明白,幫助別人的過程也是自己提升的過程。
(6)給潛能生更多的學習、答題、匯報、展示的機會。
3、完善小組的評價機制
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真正的評價應是引領發展,激發學習內驅力,增強小組凝聚力。完善評價記錄制度。完善監督機制。
三、設計實用的導學案
本備課組兩位老師,提前一周在集體備課時間探討導學案的編寫。編寫導學案以設疑激趣為先導,揭示規律為重點,精點精練為策略,主動參與為途徑,創新思維為核心,評價激勵為方式,整體高效為目標,實現導學案導引下的高效課堂。
四、充分發揮導學案的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講解題綱,對于比較容易的內容,學生通過課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師根本就不用浪費時間去講;對于重點知識和批閱中學生出現問題的內容,通過提問的方式邊檢查邊強調,這樣一來, 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去自主學生,激發學習動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合作探究】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到講臺上自我展示,小組和小組之間或者補充問題,或者以記者或者其它身份提出新問題,或者另辟新徑以解說員身份重新解說問題,教師適時點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生合作探究的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重點講解的內容是關于能力培養問題:高考題是最有說服力,教師可以借用高考題練學生審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自主檢測】自測,并小組之間互相批閱,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讓激情、熱情、感動、震撼、期望和信任洋溢于課堂。在課堂中教師采用的形式是盡量少集體提問,多個別提問,多讓學生動筆寫,少口頭檢查,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有點緊迫感,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能及時和大面積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每節課上學生至少動筆寫兩次,教師當堂反饋給不合格的學生,并加強個別輔導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3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旨在落實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大力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素質教育得以真正落實。要求學校教師認真學習外校課堂教學經驗,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有較明顯的提高,達到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積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教師、學生的發展,決不放棄一個學生,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育手段,著力提高40分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師學科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形成特色,見到效果。
二、課改領導小組:
組長:韓學謙
組員:全體教師
課改工作小組:高生智王銀環鄭玉仙司小利
三、工作設想:
1、在校內積極營造課改氛圍,明確課改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
2、語、數課堂教學嚴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在課程設置上開始突破,設立陽光體育課。大興閱讀之風,打造書香校園。
4、開展切實有效、全員參與的學生活動。力求綜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實踐性融于一體。
5、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進一步更新教師觀念。
6、做實集體備課,改寫教案為編學案。
四、遵循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課堂上著力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社會能力的人;樹立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發展觀,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差異觀。
2、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應反應所確定的學習目的,應體現學科課堂教學的內在規律,體現課堂教學自身多樣的個性,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對課堂教學評價不可能涵蓋眾多復雜的教學行為,因此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該具有開放性。
4、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要符合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有更多的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變化。
五、評價內容:
(一)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三看”、“三不講”
1、“三看”:
(1)看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否充足、合理;
(2)看師生的`情緒是否飽滿;
(3)看學生對重、難點部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2、“三不講”:
(1)不經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不講;
(2)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講;
(3)學生已經會的不講。
(二)各種課型的要求:
1、常規達標課:要求全體教師人人參與,全程落實,新學期要組織所有教師開展達標課聽、評活動。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做到:
(1)、講普通話;
(2)、教師講課不得超過25分鐘,學生活動不得少于15分鐘;
(3)、教學任務當堂完成,不壓堂、不拖堂;
(4)、教學過程體現新理念,并付諸于教學實踐;
(5)、教師能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促進相互間的交往和感情交流。
2、教改研討課:本學期在上好達標課的基礎上,組織骨干力量開展教改研討活動。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做到:
(1)、教師課堂上活動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為相等,各占20分鐘;
(2)、課堂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標理念。
(3)、教師有針對性地體現課題,圍繞課題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4)、教學效果好,當堂內容堂堂理解、消化、不留死角。
(5)、教后進行評課、說課、反思。
3、示范觀摩課: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典型引路,充分利用教學能手進行示范、引領,相關學科教師全員觀摩、學習,參與人數不少于三分之二。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做到:
(1)、教師教學有特色,教學設計科學,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2)、課堂上有創新,體現新思想、新理念;
(3)、活動中提供一篇有思考的教學論文,并結合教學實際作一次教學講座;
(4)、教學效果明顯,學生學得輕松;
(5)、教改課題研究有深度,有值得推廣、學習借鑒的東西。
六、具體實施步驟:
(一)組織學習階段(九月份)
九月份:制定課改方案,召開課改工作人員會議。
組織教師學習“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集體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啟動集體備課,開始編寫學案。
五年級新生課改動員會;學習小組長集體培訓,組建學習小組。
(二)對照分析階段(十月份)
學校組織各學科教師對照新課程標準查找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
問題并認真深入學習、積極尋找改進辦法,力求每一節課都能體現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新思想。
十月份:評選“優秀學習小組”。
課堂課改信息情況反饋。
五年級課改情況督查。
(三)經驗交流階段(十一、十二月份)
根據本校課改成效,組織教師分類、分批進行課堂教學成果互動展示,交流各自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將優秀課堂教學案例以紙質教案、課件等形式分類匯總起來,以此推動學校整體課堂教學改革。
十一、十二月份:
檢查課改實施情況:課堂教學成果互動展示
元月份:
校本研討:課改進行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課改工作人員撰寫反思,課題工作小結。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4
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完善,課改方法的不斷更新,面對我區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情況及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為了更好地地落實和體現課改的精神,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結合市“343”、區“一三三”課改模式,結合我校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課改工作,扎扎實實地搞好課程改革工作。
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實際,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適合學生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體系,不斷深化我校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強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改目標
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模式,以“訓練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潛力”為宗旨,以“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要質量”為總體目標,真正地利用好課堂40分鐘,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學有所得,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具體目標
要在倡導推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反饋練習、拓展升華的和諧而富具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具有鮮明特色的本校課堂教學模式,并產生我校課改標兵、教學能手,形成有利于教師成長、學生發展,有利于提高質量的課改經驗。
四、課改操作
(一)、成立課改機構
1、成立課改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的具體職責是:制定課改方案、負責具體落實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的組織,教育理論的學習研究,教師的培養,以及課改工作的評估。
組 長:李二有
副組長:吳計萍 王文斌
成 員:蔡 麗 王 佳
2、成立課改教研小組
根據課改需要,建立課改教研小組。成立低段教研組、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英語教研組、綜合教研組。具體分工如下:
課改小組應承擔下列任務: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改理念,新課程標準,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教師上課改達標課,開展聽、評課活動,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撰寫課改教學論文。
組 長:吳計萍
副組長:王 佳 蔡 麗
成 員:李 燕 王 芳 李 磊 韓晉萍 吳玉萍
(二)方法措施
1、以校本培訓方式為主,幫助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
創新教育方法,促進教師成長。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強力推進課改。以“校本教研”為切入點,以促進教師成長,學生發展為主要目標,全面實施課改方案。同時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各年齡段的具體要求,分步驟分層次實施新課改。在強化教師備課,學生課前預習的的同時,力求在課堂上實現“三個溝通”,即全員參與,人際溝通。教學整合,文化溝通。師生調試,心靈溝通。
課后要求教師做好反思:及反思學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顯,學生的學習地位是否得到激發,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激活。
2、構造科學的,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出發點,創設人人積極參與的“和諧課堂模式”,立足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融教、學、研為一體,并通過一些理論學習,制度激勵等鼓勵教師展示和提高個性化教學風格。
課堂教學要堅持溫故知新,自學、研討、展示、檢測的步驟進行。
3、結合班級學生實際,科學建立高效合作小組。
(1)合作小組以4人為宜,可自擬組名。
(2)合作小組中設組長和第一發言人。組長和第一發言人,要輪流擔任。
(3)開展優秀合作小組評選活動。班級每兩周開展一次優秀學習小組評選活動,以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4、堅持聽評課,為了檢驗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力水平。我校組織“輪教互聽”聽評課活動。同時加強教學研討,查找不足,總結經驗,尋找有本校特色的教學途徑。領導要深入一線聽評課,加強指導,教師之間要相互交流,做好反思,共同提高。不僅如此,要在課改常規方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三)、活動安排
1、每周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課改業務學習
2、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25節課,并對所聽的課程以“2+2”的評價方式進行公開、公正、客觀的評價,以求共同提高。
3、每位教師要積極撰寫課改論文與心得體會。
4、走出去,到兄弟單位去學習、聽課,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經驗。
5、積極培訓骨干教師,樹立標桿,典型引路。
通過學習培訓,努力在我校形成“敢于想名師,努力成名師”的氛圍,使大家學有典范,行有目標,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扎實的進行。
五、實施步驟
課程改革實驗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
通過宣傳啟動、外出取經、探討研究,科學制定學校新課堂模式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及各教研組新課堂教學模式。
2、探究實踐階段
試點班級:三年級 五年級
①實驗年級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改實施方案,進行新課程教材實驗,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新教材、新教學觀摩培訓活動。
②開展課堂教學和實驗專題研究,收集整理相關數據與資料。
③進行階段性總結,實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經驗。
4、全面推進階段
在實驗年級的帶領下,積極在全校推廣成功經驗,實施新模式,全面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力推進課改品質深化,真正達到“以研促教,以教帶研”促進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5、總結評估階段
總結反思:
召開師生座談會,匯報學校課改的做法和效果,對于典型的經驗和做法予以總結和提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和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新課改的實施,帶給我們每位教師一個全新的命題,使我們有了更廣闊展示能力、展示水平的舞臺,我們將在全面實施新課改與體現學校特色方面唱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主旋律,不斷研究與積累,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力爭成為新新課改的排頭兵。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5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觀念、目標、內容、方法、管理與評價等諸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為切實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工作,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深入研究各科《課程標準解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標
1、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交往與合作能力,獲取新知識,并進行創新的能力。探索與課程實驗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特別是要引導教師自覺實踐“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
2、探索新課程評價機制,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教師提高,推動新課程的發展。探索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素質和學校教育質量的科學評價體系,嘗試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評價。
3、注重學科整合,構建書香校園,改變以往學科缺乏整合的現狀,形成新型的新課程體系。
4、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促進教科研人員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導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師隊伍。
5、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家庭、學校、社會各種課程資源。開發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建立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的,體現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優勢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工作措施
(一)構建科學的管理體制
1、健全管理網絡。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學校的各個方面,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為此,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實施小組。
2、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工作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刻苦努力地工作,引導教師走正確的課改之路,在原有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術、后勤工作等條件考核的基礎上,增加新課改條件考核,主要包括新課程理念學習,課改實踐課,課改研究課,課改成果等方面,并制訂明確的考核細則,由課改實施小組負責考核,考核結果進行反饋,繼續實施教師自評。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6
我校有著典型的小班化課堂,為了讓“小班化”教學有所創新,創建“輕松、愉快和幸福”的課堂,打造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鞏固和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圍繞“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共同討論制定了我校本學期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宗旨,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教師教學行為為前提,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優化教學管理,深化課堂改革,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基本目標
1、教師觀念切實轉變。高效課堂構建對教師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通過這一工作的開展,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對有效教學理論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增強推進素質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學工作的理論水平,改善教學行為與管理行為。
2、課堂教學優質高效。構建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力爭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課堂,實現由教師的“講堂”變為學生的“學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探究的時間、空間得到保證;讓課堂由知識傳授的場所,發展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
3、教學管理全面優化。我們學校要抓住機遇,以高效課堂建設為抓手,統領學校教學工作,全面促進學校發展,在提高學校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和業務能力提高,促進學生學業水平普遍提高,最終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為學校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均衡發展逐步推進。高效課堂構建是一個促進教師學科教學、學校教學工作均衡發展的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學校內部能夠實現學科間、教師間教學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統籌協調,系統推進。高效課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學、管理、評價等許多環節,必須通盤考慮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所有要素、環節及其主次關系,突出重點,要堅持“學校統籌、學科實施”的推進策略。
我校繼續借鑒:安陽殷都區“主體多元,雙向五環”的教學模式,并結合本校實際,力爭創出本校的特色,讓“開辛五步教學法”向縱深處發展。本學期,我校積極響應區教育局精神,計劃四--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學科實施課改。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時間進行課改的“磨練-反思-實踐-總結-再實踐”,并及時收集整理課改日志,選編課改優秀導學案,做好課改階段性總結。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參與意識。學生是高效課堂建設的主體,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員、全程、全面參與高效課堂建設,要多傾聽、時刻考慮學生的需求與感受。
3、立足實際,自主創新。高效課堂構建沒有最高標準、最好標準,也沒有唯一標準、永恒標準。因此,我校要立足實際,形成自己的思想與模式:“開辛五步教學法”,在突出學科共同要求的同時,著力體現學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學研究。在高效課堂構建工作推進過程中,要尊重科學,講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不盲目實施,要積極穩妥,保持學校教學工作的穩定性。
(四)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體教師間周做課。教師共同聽課,共同評課,評出優點,找出不足,使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其二、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邀請有經驗的教師來我校指導教學工作,并且讓我校教師走出去,到外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業務能力,為我校的教學工作服務。
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繼續進行簡筆畫校本課程的實驗。學校要想辦法克服困難,挖掘教師潛力,鼓勵教師跨學科擔課,保證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課程。
其三、繼續做好我校的市級課題研究工作,務必在一年內圓滿完成課題的結項工作。
堅持開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師自主開展教研和科研,通過自主的教研發現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通過自主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自主進修的目的。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7
一、實施背景
新頒布的201x版課程標準較之以前的教學大綱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理念由“知識為本”到“育人為本”的轉變;課程目標由“雙基”到“四基”的轉變;內容方法由“結果性”到“結果性”加“過程性”的轉變;評價目標與方法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使得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以及評價不在適應也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不適應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目標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校決定在全校五年級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五年級數學為實驗年級進行課改實驗,在有了初步經驗和成果后全面鋪開。
二,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中過分束縛學生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201x版課程標準為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和“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力求我們的數學課堂達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使教師由“教會”發展到“會教”,使學生由“學會”發展為“會學”,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品牌。
三、具體實施環節
第一個環節:課前兩分鐘
課前兩分鐘是用來給學生們來展示的舞臺,展示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可以是口算比賽、數學古詩、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要聞、數學成語、數學符號的由來,或者誦讀數學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樣。在這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內,通過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現帶給學生快樂、自由和成長。這個環節組織的好的話會成為師生的最愛。
第二個環節:預習性作業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性作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合理的設計“預習性作業”。預習性作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預留預習性作業,也就是課前要完成的預習性作業。在預習性作業的設計要注意目標明確,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題目問的是什么,如果好的預習性作業的話,設計要盡量富有啟發性、 開放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做預習性作業的過程中,能得到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也能暴露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引發討論。二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預習性作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預習”移到課堂中,即在上課開始時,就讓學生緊緊圍繞著學習目標,按照教師的“預習性作業”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主學習。這時的學生學習是在老師指揮下的統一行動,是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的探究、實踐與學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增強了時間觀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給每一個孩子創新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體現了這個原則。
教學流程是:1、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6—8人小組成員開始小組學習課前小研究,結合本組成員感受最深的部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準備好上臺向全班匯報。小組成員以 6人小組為宜,組成一般按優良中差搭配。選出成績優秀,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組長的任務有分工、協調、幫助、評價等。
第四個環節:小組匯報
小組內達成一致的建議向全班匯報是一堂課重要的也是最能張揚學生個性的環節。小組匯報時的要求是:1.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發言。2.發言完畢,組長要承擔和臺下的同學 交流互動的任務。發言完,組長要問: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疑問? 3.組長還要承擔或指定其他同學提煉出發言內容的中心詞在黑板上板書的任務。4.每個小組要認真傾聽其聽發言,及時針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補充或質疑, 補充時切忌重復。在小組向全班匯報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點撥。點撥要掌握以下兩點:
1.點撥的語言要盡量精煉,盡量少點用時間。
2.點撥要起到表揚、激勵和“收”(不要讓一個問題沒完沒了擴展出去,注意收局) “放”(比如有些重點或難點可以拓展)“引”(引導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往本節課想要 達成的目標方面作點撥)的作用。
第五個環節:師生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提到:“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學中,通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口述式、文字式、評“星”式、稱號式等,評價的標準應多維、評價方法應多樣、評價主體應多元、尤其突出對學生合作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第六個環節:自我挑戰
設計數學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設計有挑戰性習題,可以通過游戲、猜謎、闖關練習等形式,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當學生沉迷在問題的情境之中時,他們的'無意注意就會轉化為有意注意并趨于主導地位,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的目的。
當然,數學課堂教學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據課型的不同進行刪減,但“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的核心部分應在教學中體現出來。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作業既是加深理解和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有環節。作業批改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又是獲取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
1、作業種類
可分為課堂作業、家庭作業、計算本。
2、作業數量
(1)數學課堂作業本。配合每天課堂教學布置有代表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要求課堂上留出10分鐘時間當堂完成。
(2)家庭作業。一二年級原則不留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作業量不超過45分鐘。
課外作業應當能使學生的知識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他們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教師要告訴學生,怎樣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跟完成實踐作業結合起來;分析、研究、比較——這些積極思維活動應當貫穿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
(3)計算本。每個同學都要有一個計算本,把每天做的計算題寫在上面,并及時訂正,老師要做到當天批改。
3、作業要求。作業的內容要精選,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重視系統訓練,體現梯度,做到題量適當,難易適度,并注意分層要求,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適當的必做題作業和選做題作業。
4、作業格式、書寫用筆
(1)學生書寫要工整,字跡清楚,如有作圖、制表、橫線必須使用直尺畫。
(3)1-4年級作業一律用鉛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用碳素筆書寫,要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
5、作業的批改
(1)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適當加入批語,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字跡要工整。
(2)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錯題本應全批全改,當天的作業做到當天批改。
(3)教師批改作業一律用紅鋼筆或紅圓珠筆,且書寫要規范,字跡要清楚工整。批改符號大小要適中(2厘米左右)。
(4)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幫助,對他們能按時完成作業要給予鼓勵。批改他們的作業要側重于面批面改,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其增加信心,不斷進步。
(5)作業要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教師要做好摘記,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講評并予以糾正。對好的作業要加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個別輔導。
四、實施步驟
為了在全校扎實推進數學課堂改革,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避免只是形式上適應,缺少實質上的改變,準備分以下三個步驟實施:
(一)準備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嘗試教育理論、生本教育理論等知識,做到更新觀念,明確目標、清晰理念。了解本班學生的學情,做到對學生以前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心中有數,并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課堂改革的實施打下基礎。
(二)實施階段(201x.10——201x.6)
在實驗班級嘗試應用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的教學法,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并逐步改進完善。
(三)階段性總結(學期末)
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驗證效果,和兄弟學校間交流,制定改進措施,以便向其他年級和學科推廣。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洋思中學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努力構建理想的教學課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同時,在構建理想課堂的探索實踐中,積極倡導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的工作方式,讓教師成為“實踐著的研究者”,真正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二、實施的目標:
1、借鑒洋思“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25+20”課堂教學模式。
2、創設優良的課堂學習環境,打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建立健全科學的合理的多渠道的最有效的課堂反饋機制。
3、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4、通過理想課堂的研究和構建,打造我校教育特色,使學校成為全體師生的“精神家園”。
三、實施策略: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小組
成立戍上中學“學洋思”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
組員:全體教師
組長進行全面的組織協調工作,副組長負責具體的領導和實施,各組員具體進行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抓住課改中出現的問題組織交流和匯總,有機結合,推進學校“學洋思”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學觀念
1、加強理論提高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通過講座、培訓、研討、反思、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及理論修養,從而為實驗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上支持。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轉變。首先將學習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通過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充分理解新的思想、明確新的做法,取得一致認識。其次對全校教師進行新課改理念的全面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教師理解新課改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環節的目標、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項等。
2、依托現有教育資源,深入開展學習活動。譬如利用周校長從考察杜郎口中學等帶回來的學習資源,如相關內容的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光盤,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觀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駕馭能力。
3、加強教師之間的橫向交流與合作,及時交流在實驗中的經驗教訓,以溝通作為教師合作的有效方式,從而使課改的實驗實現教師合作,互動提高。
4、為教師外出培訓提供機會,使教師能夠及時補充知識與技術,為課改的實施提供有益的補充。
5、加強校本培訓,通過培訓達到以培訓促提高,以培訓促發展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能力。
(三)、認真落實“25+20”教學模式,即: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核心,學生活動不少于25分鐘,教師講解不大于20分鐘,師生全程、全面合作,真正做到“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教學時間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組織教學(3分鐘左右):
包括三項內容:①板書課題;②揭示目標;③自學指導。
1、板書課題,簡稱“板題”,包括導入和板題兩部分內容。
操作要領:
上課以后,教師先用一兩句具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話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同步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顯示),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例如語文教師上課時一般不解題,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也不范讀。課文標題的含義,等學生讀完教材上的相關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師不必先講;至于作者和時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釋上有的,學生在自學時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師也不講;有的時代背景教材注釋上雖然沒有,但是在歷史課上已經學過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整合歷史知識,一般能夠理解,所以教師也不講。課堂上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要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本節新授知識的學習上。
2、揭示目標,簡稱“示標”。
按新課改的要求,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知識目標,②能力目標,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操作要領:
(1)要明確具體、能夠測量。教學目標的內容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下課時,用一份試卷就可以測量出當堂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否達到,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容易測量,所以,教師每堂課只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由教師自己來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情感滲透來達到,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例如復習課的目標就比新授課的目標要求高,既不能重復新授課的目標,更不能降低新授課的標準。
(2)要準確、實事求是。即在廣度和深度上應與教材和課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隨意拔高,也不能隨意降低。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卻拔高為掌握、運用,要求掌握、運用的,卻降低為“了解”;要求熟讀的,又設定為當堂“背誦”,這些不實事求是、當堂不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沒有意義,就是搞形式主義。教師制定教學目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3)語言表述要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內容不宜太多,一兩句話即可,要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實也是對教學大綱確定的學科總目標的具體分解。如果每節課都能達到教學目標,那么最終也就達到了學科總目標。
(4)出示目標的方式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內容簡單,就用一兩句話口頭表述,內容多的就用書面形式表達(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無論用哪一種方式出示目標,出示的時間都不能太短,應該讓學生聽完或看完之后還有思考的余地。目標出示之后,教師一般還要用一兩句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緊張高效地投入自學。
3、出示自學指導,簡稱“示導”。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指導不當,就會無序、無效、甚至把自學引入歧途。
操作要領:
(1)、讓學生明確本課自學的時間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自學時間,一般為6-8分鐘,不宜過長,要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地完成自學任務而不拖拖拉拉;時間也不宜過短,例如有的老師讓學生認真讀一分鐘書,既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又只給一分鐘時間,學生還來不及認真讀,時間就到了。
(2)、給學生以自學方法上的指導。怎樣學得好就怎樣學。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在答案下劃線,在重點詞語下加著重號,難點、疑點劃雙線或“?”號。可以質疑問難,但不宜邊讀書邊討論。如果班內有學生基礎特別差,剛開始自學就學不下去時怎么辦?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教會這些學生使用工具書,遇到生難字時就查工具書。如果查了工具書還不懂,那就用第二種方法:小聲與同學討論。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用第三種方法:舉手問老師。
(3)、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才有針對性。思考題要考慮概括性、典型性,每一道思考題都要對應著教學目標,思考題的問題解決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檢測題題型、難度應與例題相當,題量不宜過大,一般以兩三道為宜。也可以是課后習題,但要選擇富有啟發性,便于學生理解新知識或能夠運用新知識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先學”環節(12分鐘左右):
出示自學指導以后,進入第一個主要環節“先學”。先學分為兩步:第一步,學生讀書或看書;第二步,教師檢測自學效果。
1、學生自主學習:讀書或看書(6---8分鐘)。
“先學”,是學生按照自學指導,從讀書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注釋、做試驗、發現難點做記號、模仿例題做習題等等。文科一般是讀書,要帶著問題讀,邊讀書邊思考,語言類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一遍就能感覺出句子有沒有語病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書,邊讀書邊思考,既要記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題,還要能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理科重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操作要領:
(1)、學生自學時,教師以不干擾學生自學為原則,一般不說閑話,不做閑事,不板書,不東張西望,不隨意走來走去,更不能離開教室。但是,教師要巡視、關注學生,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專注地自學,沒有一個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比如,對認真自學的同學表示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后進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說上一兩句悄悄話,促進他高高興興地認真自學。如果有學生遇到困難舉手求助,老師要馬上給以幫助,當然,不能干擾其他學生學習。如果發現幾個學生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教師就要告知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跳過去,到后教時再統一解決。
(2)、全面了解學情,了解學生自學進度,適時引導,為下一步的檢測和“后教”做好準備。教師根據對學生自學情況的了解,在自學時間快到時,可以問學生“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完成了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未舉手,教師就要適當延長時間。
2、檢測自學效果(5分鐘左右)。
學生完成自學任務之后就及時轉入檢測。檢測的方法,一般以練習板演為主,這樣更容易暴露問題。教師檢測的內容就是學生自學的內容。為了最大限度地了解學情,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后進生作為檢測的對象。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可以把培優補差落實到課堂上。如果教師只讓優秀生回答或上臺板演,那就會掩蓋問題,后進生的問題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很好解決。如果等到課后再去補差,又會耗時費力不見成效。一般來說,好學生出錯的情況,都可以在后進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來。后進生答錯了,板演錯了,問題暴露了,教師對學情就心中有數了。
板演練習是教師了解學情,發現問題的重要環節,一定要組織好。
操作要領:
(1)、上臺板演的學生人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三個人,這樣既便于教師安排,又便于講評歸納。
(2)、給板演的學生劃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學生只能在規定位置書寫,還要預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學更正和老師總結規律、歸納結論的位置。
(3)、明確板演的書寫要求:書寫端正,格式規范。
(4)、同時,教師要巡視,收集好、中、差各類有代表性的學生做題當中的錯誤,并認真分析是傾向性問題還是個別性問題,是屬于舊知識回生出的錯還是新知識未掌握出的錯,或者是粗心大意計算錯了還是書寫不規范的問題,對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根據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或者說是“二次備課”。學生做檢測題或者在板演練習時,教師不宜輔導后進生,因為這既不利于培養后進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也會影響全班同學獨立思考,緊張練習的效果。
第三部分:“后教”環節(17分鐘左右):
檢測是進入后教的前提或橋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師講,而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合作學習。它可以分為兩步:一是學生訂正,二是教師點撥。
1、學生訂正,生生合作(5分鐘左右)
臺下的學生做練習,臺上的后進生板演,教師巡視了解學情。臺下的學生做完檢測題以后,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觀察臺上學生的板演,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驟,四看結果,五看規范。從這五個方面看有無問題,準備參與更正或討論。教師應啟發盡量多的學生上臺更正。一般情況下,如果檢測題難度不大,所有學生都發現了問題,教師應先讓后進生上臺更正,凡后進生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叫中等生、優秀生,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后進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優秀生上來更正。既要找出做錯的地方和原因,又要講清為什么錯,學生可以質疑問難,這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在這時充當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這個“兵教兵”的過程中,后進生的錯誤得到了糾正,疑難和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就把教師原來要在課下完成的補差任務移到課堂上由師生共同來完成了,可以節省師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后進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優秀生和后進生各得其所。這就把面向全體、培優補差落到了實處。長此下去,好學生能說會道、思維敏捷;后進生也能逐步趕上來,當堂學得懂,學得好,可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教師點撥(12分鐘左右)
凡是后進生能正確解答的問題,就不用再浪費時間。學生不能更正的問題,難度小的組織學生同桌討論,會的教不會的;難度大的問題組織小組討論,提高討論質量;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組織全班討論,各小組發表意見。全班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參與討論、師生合作學習。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幫助歸納總結,并及時把結論板書出來,讓學生當堂記憶,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理論上來講,全班有一個學生能解答,教師就不要急于講,教師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操作要領:
(1)、補充:教材上不足的,學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師要適當補充。
(2)、更正:學生理解有錯誤的,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錯誤思路、原因給于分析、更正、指導。
(3)、點評:教師的點評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一是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通過老師來解決。二是規范學生的專業用語,學生在自學和討論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基本會了,但表述和書寫不夠規范,老師要予以糾正并培養學生用專業用語表述和書寫的習慣,如數學語言、化學語言等。三是擴展學生的思路,給學生提出多種解題的思路,擴展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思維。四是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內在的規律和邏輯線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五是就學生回答問題的不良方式和習慣做出指導、矯正,尤其是要針對影響學生今后發展的問題作精當點評。
(4)、歸納總結:不要就題講題,一題一題地講,而要一類一類地講,一步一步地講,由個別到一般,即由這一道題或幾道題歸納出理論知識,總結出解題步驟或規律,再指導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按順序講解:按問題的時間、空間、邏輯等順序分類,一類一類邊討論、邊講解,邊板書,合二為一,合三為一,這樣講有序,省時,高效,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6)、拓展延伸:教師既要把學生領進教材,讓他們學得懂、記得住,又要根據教材的范例總結出一般規律,再用這個規律去指導實踐,把學生領出教材,讓他們學得活、用得好,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
第四部分:“當堂訓練”環節(13分鐘左右)
“當堂訓練”是指運用所學知識,當堂完成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的內容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背記重要知識點,二是完成作業題;訓練的形式則是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教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學生之間也不允許進行討論。這對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做到作業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極為有利的。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通過批改學生作業反饋回來的信息,了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課后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并針對學生作業當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一。
操作要領:
(1)、要保證訓練時間不少于10分鐘,讓學生能在做題的實踐中,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要注意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所以教師務必精心設計習題,要出有價值、高質量的題,不要粗制濫造的題。
(3)、要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根據學情,把作業分為“必做題、選作題和思考題”,重點設計好必做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
(4)、要指導學生做題方法,先復習再做題。在做作業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題,先消化理解所學的內容。不要一拿過作業本就做,這樣往往容易出錯。
(5)、要強調學生當堂獨立完成。教師不輔導學生,不干擾學生,確保學生聚精會神地做作業,如有錯誤,待課外輔導。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牢固地掌握當堂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業,或者抄襲別人的作業,那就起不到做作業的作用。做作業如同考試,限時當堂獨立完成,就很好的保證了學生能及時練習,獨立練習,快節奏練習,解決了學生因課下做作業時自覺性差,隨意性大而導致的抄襲作業或不做作業等問題。
(6)、課堂作業要有代表性,適度和適量,確保能在下課之前完成。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讓學生多練、精練。教師一般不當堂批改作業,下課時,把課堂作業收走,到課下再認真批改。對沒有當堂完成作業的學生,要記下姓名,作為課下補差的重點對象。
(7)、要強調學生糾錯。有題必做,有錯必糾。除作文外,作業都要當天批改完畢并發給學生糾錯。教師批改以后的作業,學生如果做錯了,必須更正,要指導學生認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時更正錯誤。教師和學生都要建立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含測試和考試)之后,將其中做錯的題目及時記錄下來。教師既要重視這些錯題,從中找出教學難點和規律,又要督促學生經常看看這些錯題,反復練習,可以有效防止類似錯誤再次出現。
以上四個主要部分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不能截然分開,在時間分配上也不能死板分段執行。這只是“25+20”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序,在應用時,不必生搬硬套,必須靈活運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強宣傳,統一思想,促進教師教育觀念更新,人人參與課改工作。同時,爭取社會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2、以評價為導向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組織教師認真參加上級舉行的教研活動及全面的校本培訓,認真開展教法、學法的研究。
3、教研組定期組織觀摩課、示范課的展示,召開研討活動,研究課改進展情況,并收集有關資料。
4、學校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和硬件支持。
五、本學期工作安排:
二月份:
制訂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與“學洋思”課改工作方案。
三月份:
1.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訂校本培訓計劃。
2.申報區級教科規劃課題。
3.啟動課改工作,各學科教改帶頭人開示范課。
四月份:
1.“學洋思”課改理論學習專題研討。
2.第一次教研活動周活動。
3.迎接市“教學規范四項達標”檢查驗收。
五月份:
1、區學科教科研論文案例評比
2、“學洋思、杜郎口”教學主題展示。
3、第二次教研活動周活動。
六月份:
1、各教研組按照要求匯總上交課改材料,教科室進行資料歸檔。
2、教師課改工作情況反饋,教研組上交工作總結。
3、學校課改工作及教科研工作總結。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9
一、教學環節的整合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傳統教學中,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用來講授、灌輸知識點,學生被動地接受。筆者認為,語文的學習重在實踐,學生參與是培養和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的關鍵,應得到足夠重視。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基本知識點,如作家生平經歷等,留給學生自學;教師重點講授作家創作風格、作品主題意蘊與社會意義。對于經典作品,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指導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并形成書面材料。作家的文學創作活動和他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思想等關系密切。教師系統講授知識點的同時,結合作家、流派,介紹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如:精神信仰、價值觀念、思想態度等。這樣既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現象,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本次綜合課改中,我們將通過教師的精講,學生的參與,盡量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逐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良
教學方法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市場化、功利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環境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所以改革《大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大學語文》綜合課改中,我們將采用板書與多媒體結合、播放影片、改編話劇等多種方式,寓教于樂。
1.文史結合——大學語文課程基本授課模式
作家作品離不開特定背景,因此分析作品應結合文學史。當代大學生最欠缺的是系統的文學史知識。屈原、李白、蘇軾、李清照、魯迅、郭沫若,學生耳熟能詳,但文學史的知識零碎而片面。授課教師需簡明講述中外文學史的框架體系,包括文學類型、代表作家與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與得失。
2.與學生加強互動,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
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環節,課前預習至關重要。授課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教學、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告知學生課前預習的主要思路及課堂討論提綱。學生按照既定提綱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研究現狀,提出問題,寫出討論的概要。經典作品的改編,也是學生參與和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網絡、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的經濟生產與社會生活,在現代教學中也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動態的影像畫面、有聲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直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點,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另外,本課程綜合課改,要求搭建師生交流平臺,如建QQ群、微信等,以延伸第二課堂。
二、授課方式的改革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課件信息量豐富,形象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識記。多媒體課件通過鏈接方式,授課教師可將自己的教學、科研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介紹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簡潔明快,切忌太過花哨,否則可能會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傳統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授方式,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
(二)影像教學
播放由中外文學作品改編的經典影片,運用所學知識,對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進行賞析,分析文學作品的特色,形成獨特的見解;同時通過影視作品,直觀地感受作家筆下的世界和人生,對當代大學生的現實生活起到指導作用。
(三)精講多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課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查閱資料,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每節課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環節,討論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做到各抒己見,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見解;定期進行寫作訓練,將學生的感想通過文字展示出來,師生探討對人生的見解和認識,使語文的課堂教學得以延伸,發揮大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和指導性意義。語文學習不僅局限于課堂,借助文學作品,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現實、個人的思想、人生本質等結合,這將成為新時代語文教學的重心。
三、綜合課改的關鍵步驟
(一)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量化考核系統
為扭轉“學習是為了考試,考試是為了升學”的傳統觀念,本課題組嘗試采用多樣靈活的考核體系,將提高學生能力作為教學關鍵。
1.考核方式多樣化
除閉卷考試外,撰寫論文、讀書報告、研究綜述等,都可作為考核方式。調整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的比例,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將學生的上課發言、討論、讀書筆記、小論文納入平時考核中。讓學生充分重視《大學語文》平時的學習和積累,而不僅僅是應付期末考試。
2.增加試題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度
基于傳統教學觀念和形勢的需要,除考慮傳統考試內容外,我們要增加可供學生任選的考題,檢測學生課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傳統考試所引起的高分低能的弊端,防止應試教育的傾向,也可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和知識面,有助于文學課程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定期安排學生閱讀代表作家的經典作品。通過課堂提問、討論方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和啟發;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閱讀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加強實踐環節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學生根據授課教師的指導,閱讀相關作品、文獻或研究論著,了解學術前沿信息,運用各種電子數據庫和電子書籍,查閱相關資料,撰寫學術論文。因為文科知識的獲得不局限于課堂,應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以上是《大學語文》綜合課改組反復摸索,擬定付諸實踐的思路和實施步驟,我們會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作為綜合課改的重中之重。通過對教學環節的整合,授課方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改革行動方案】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06-27
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行動方案范文11-20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方案(通用5篇)07-25
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通用26篇)09-06
新課堂教學改革方案(通用10篇)09-21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方案范文(精選9篇)05-22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措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05-20
有關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通用8篇)09-15
小學校本課堂教學改革方案10-07
實驗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方案(精選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