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1
一、溶液
1.溶液的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組成、性質完全相同。
(2)穩定性:是指外界條件不變(溫度、壓強等),溶劑的量不變時,溶液長期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析出固體或氣體。
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概念: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溶解某種絨織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意義在于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且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三、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線
1.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
(2)溫度
3.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①溶解度曲線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
②溶解度曲線上的每一個點表示溶質在某一溫度下的溶解度。此時,溶液必定是飽和溶液。
③兩條曲線的交叉點表示兩種物質在該溫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該溫度下,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線的下方的點,表示該溫度下的溶液是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線上方的點,表示該溫度下的溶液是該物質的過飽和溶液,也就是說,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質。
(2)溶解度曲線變化的規律
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硝酸鉀;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表現在曲線的“坡度”比較“平緩”,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2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3。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2、水的污染來自于①工廠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后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等。
4、電解水實驗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電解水中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體積比(分子個數比)為1︰2,質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
(O2、H2、CO2、CO、C)
1、氧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氫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最小,難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體。(碳酸氣)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甲烷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俗名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生鐵和鋼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3
一、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六大營養素: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1、蛋白質:
①作用:促進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
②存在:肉類、魚類、乳類、蛋類、豆類等;
③CO中毒機理:CO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
2、糖類: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種子或塊莖中(如稻、麥、薯類、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需要。
3、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
4、維生素:
①作用: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動物肝臟、魚類、奶制品等。
③缺乏會引起夜盲癥、壞血癥等。
二、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1、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11種,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
2、C、H、O、N以水、糖類、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無機鹽形式存在;
3、鈣可使骨骼和牙齒堅硬;缺鈣會得佝僂病、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等病。
4、K+、Na+可維持人體內水分和體液有恒定的PH,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三、有機合成材料
1、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鹽)
2、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鹽)
3、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膠等。
4、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熱固性和熱塑性)、合成纖維(滌倫、錦倫、腈倫)、合成橡膠。
5、白色污染:廢棄塑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治理措施:①減少使用;②重復使用;③開發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初三化學中考重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月考總結10-31
初三化學所有實驗總結06-19
初三化學教學總結范文09-21
高考重點文學常識總結09-10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6-28
初三化學課本實驗總結10-24
初三化學工作總結10-01
績效管理重點知識總結07-11
火災重點總結(通用11篇)08-04
腎病專業重點科室總結范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