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通用11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1
語文要背誦的東西很多,同時需要教師擁有很高的文學涵養,這樣進行教學的時候才會更加生動,在高考中,語文占的分數很高,所以學生要想順利通過高考,必須學好語文,這也讓老師有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讓學生取得優異的語文成績,我制定了如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新課程理念以及學校的發展需求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苦練教學內功,優化教學手段,索求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進步。
二、學情分析
1.基礎知識層面,高一(9)班總體基礎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并且書寫潦草,錯字較多。高一(1)班基礎薄弱,且學習習慣有待改善。
2.語文積累層面,兩個班閱讀面都較狹小,閱讀量少,只有少數學生有閱讀名著的習慣。
3.語文思想層面,除少數學生對語文有較大興趣之外,兩個班的學生對語文尚未形成積極的認識,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也夠高。
4.語文素養層面,除少數同學外,基本上只是為學語文而學語文,未想過語文與素養的聯系。
三、教學目標
1.鞏固學生所學,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2.從高考層面吸引學生對語文的重視,掌握學語文的方法,激發學好語文的愿望。
3.從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升角度,激發學生加強對語文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提升對祖國文化的認識及熱愛。
4.引導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5.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教材的學習為主線,適當擴大學習面,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積累,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認識。
2.精心設計教學,落實課前預習,精心設計課后鞏固作業,做到精要簡略,思路清晰,要點齊全,重難點突出。
3.適當開展課堂活動,在學生的說、讀、寫等能力上下足功夫,突出點,帶出面,從而在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
4.樹立讀書的榜樣,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并通過推薦書籍、組織讀書活動的方式,讓閱讀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教科研工作
1.確定本學期教科研的方向和目標。
2.確立一個小專題進行研究。
3.按科研部安排,積極組織或參與區級以上課題的研究。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本學年工作計劃為指導,全面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高中新課程實施為中心,轉化教學理念,苦練教學內功,優化教學手段,探索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學情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鑒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并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具體措施
1、精講實練,努力創設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講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2、取舍有度,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
本學期教學任務重,有些課文根本來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文言文教學上。主要以積累文言知識為主,進而增強學生文化功底。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并適當為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3、閱讀積累,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摘抄或點評或講座或串講,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
4、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
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要求學生定時定量完成寫作任務。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4、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利用好早讀課、課間和夜自修時間,加強學生自查、自我管理。作業精選精批,及時校對講解,表揚優秀,鼓勵后進。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與難度,注重學生活動能力培養,盡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會學生能力遷移。同時扎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礎。
6、加強對高考信息的研究。認真研究了新課改高考試題,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確保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注入高考的知識。
7、強化教學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積極撰寫各級各類論文。
8、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9、認真組織好單元考、模塊考試、期末考試的復習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10、加強與外界交流,及時了解教學、考試的最新信息。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整體把握課程內容,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落實常規工作,夯實基礎,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必修5》及選修模塊《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培養成學習語文的好習慣,為高三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和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的全部內容。
《必修五》分四個單元,分別是中外小說,古代抒情散文,文藝學論文和自然科學論文。教學重點放在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把握小說的情節與語言,把高二上學期的《外國小說欣賞》中學到的知識點重新復習一遍;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強化字詞句的積累。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學,教師輔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的重要信息以及答題技巧的點撥。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選取的是中國現代和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既體現文學史的標準,又體現教材的品味,還選取了一些當代優秀的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在“經典性”之外再添一些“多樣性”色彩。全書分為詩歌和散文兩大部分,各五個單元。由于時間的局限,我打算引導學生重點學習精讀部分的詩文,略讀部分更多的是學生自學。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對詩文的賞析,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再創新,要充分相信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煉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么”,又指導“怎么寫”,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大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夠主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課外遷移能力不強,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工作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全面理解編寫者的編寫意圖,探索新教法,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學情,綜合考慮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以現有的教材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二度開發”。
本學期語文組響應各級組織的要求而相應安排聽課計劃,同時進一步加大備課力度,促進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對任課老師課堂教學的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我組還將進一步完善聽課制度,加大聽課、評課的力度。首先,盡量多開展針對每一位授課教師的聽課和評課活動,并進行教學方法上的探討。其次,我們還采用集體備課的教學形式,探討最新、最優秀的教學方法,以提 高全組教師的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實施教學民主化,追求樸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學有所用。
3、落實基礎,精選練習。構建知識結構網絡,避免疲憊的、毫無目標的題海戰。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講析,形成解題思路,以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4、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引導學生適時復習、回顧、梳理已有的語言知識,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并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5、抓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做好高考必背篇目背誦與默寫的檢查。
6、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7、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要求堅持寫讀書摘記、周記隨筆、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筆。
8、每月進行兩次作文訓練,結合教材的作文專題訓練,有序進行訓練,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學生互批多種形式評改,快捷、及時反饋給學生,及時指導、評價、交流,激勵學生寫作,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9、做好試卷測試分析,掌握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及時鼓勵、表揚,及時對一部分較差學生指導、幫助。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培養學生一系列良好的學習習慣:(1)放聲朗讀的習慣 (2)預習新課的習慣 (3)記筆記的習慣 (4)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5)思考和說話的習慣 (6)課外閱讀的習慣 (7)勤寫勤練的習慣 (8)整理積累的習慣 (9)總結得失的習慣 (10)書寫清楚的習慣
我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出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有智慧、有能力的高新人才。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二、具體方法和措施
(一)必修課
1.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公開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并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系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后,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鉆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周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后要各抒己見,細致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教本與讀本相結合的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 ---- 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 1-8(小說); 第二單元 9 -20(雜文) ;第三單元 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 32-44(文藝論文和文化雜論) ;第五單元 45-55(古文1) ;第六單元 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 66-68; 語言運用、閱讀和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點難點、方式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a)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交流。要在讀本的閱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b)以寫促讀,布置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閱讀理解;
(c)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結合“研究性閱讀”實施;
(d)在練習、檢測時以讀本為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達標訓練,要求學生逐漸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鐘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5.作文教學重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6.鼓勵學生寫作文后記,做自我總結。
7.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課外活動
1.在“校園文化周”中舉行“背誦大賽”。
2.4月和6月分分別舉辦“魯迅小說賞析專題” “《紅樓夢》賞析”講座。
三、教研工作
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鉆研教育教學理論,鉆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學生,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備課的核心是備學生。
1.本學期教研重點是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2.組內交流探討“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的方法。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5
一、單元課文特點
1.本單元課文一篇選自《左傳》、一篇選自《國語》、兩篇選自《戰國策》,它們都屬于先秦歷史散文,記事全面翔實,寫人生動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本單元這些歷史散文對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生活作了廣泛而又具體的記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但由于時代的隔閡,文中所記載的文化習俗、典章制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熟悉,特別是有些文言詞語音義變化很大,學習時會有一些困難。
3.本單元課文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與安危,顧全大局、無私無畏的精神;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國語》、《戰國策》的作者(編者)情況、寫作背景、文體特點以及十三經、二十四史等有關常識。
2。了解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的地理形勢以及當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典章制度、官職稱謂、人物身份等有關知識。
3.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準確地掌握本單元中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音形義,能結合上下文揣摩某些詞語的含義,能聯系學過的課文,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4.了解并掌握本單元出現的四種文言句式的特點,掌握判斷句、疑問句及賓語前置句的某種規律。
5.區別疑問句中設問與反問兩種修辭方式的不同特點;了解比喻和委婉語的用法。
6.通過反復朗讀,加強理解,背誦其中重點段落。
7.能夠根據課文中的情節與對話,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歸納其性格特征。
8.能夠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結構層次并能簡要歸納各層大意,理解各層之間內在聯系。
9.能夠較正確地將某些文言句譯成現代漢語。
10.能夠學習古人,聯系現實,古為今用,寫出作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借助工具書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注意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語言材料方面古今變化較大,有些文詞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比如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官職人稱等,這些比較冷僻的詞語學習對參照課文注釋明白其意思即可,不必花費很大精力去記憶,有些詞語意義雖未消失,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或者已經換成另一個詞語來表述,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修(長)、服(穿、戴)謂(說、對說)以及公、君等尊稱。這類文言常用詞是學習積累的重點。還有些詞語古今意義沒有多大變化,而現代漢語常作復音詞語或成語中的一個成分,如形形體、容容顏、衣衣服、妻妻子、朝朝三暮四等。要注意積累時應舉一反三。
2.隨時注意積累總結特殊文言現象:通假字、一詞多義,要善于總結一般語法規律,從而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疑問句與現代漢語有何不同?在什么情況下文言句中的賓語常置于謂語動詞前邊?要摸索出一般規律,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本單元選人的課文,語言比較淺顯,內容生動有趣,篇幅也不長,可以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自己串講課文,教師只做重點、難點的點撥。
2.《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是教讀課文,要求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以培養閱讀能力。《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是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個別段落。
3.比較閱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體會這幾部歷史著作在結構層次安排、人物形象刻畫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如條件允許,可嘗試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如利用計算機網絡發送對課文學習中重點難點內容的總結知識,發送要求進行比較閱讀的典型文章,這樣可大大提高課堂容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閱讀后的網上作文,教師可進行單獨指導,也可與其他同學進行網上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可把板書設計成幻燈片、實物投影,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文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二)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七)怎樣認識本文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
今天尊師重道的傳統和謙虛好學的學風已經得到了發揚,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呢?《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韓愈的《師說》一文。
(三)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明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 或不焉 經傳 從師
讀書 不能 傳道 從容
聃 蟠 萇弘
冉 潘 無長無少
2.找出下列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 句讀 百工 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 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 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 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
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 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 以……為奇異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 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所”指代“老師”,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的?
第1段正面闡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考與練習的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論中的“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的結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時”的“于”相當于“被”。“作《師說》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的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的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I)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了二個對比,結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第二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備語氣;第三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強烈。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本文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的內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九)課文總結
《師說》真不愧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師”“重道”的觀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代社會仍有借鑒意義。除此之外,我們學習本文后,還應樹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氣,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
四、布置作業
1.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背誦全文。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7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海》是蘇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海》一文雖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 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么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 ---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8
在全球化加劇發展的過程中,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在發生著碰撞與融合,語文教學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考驗。所謂的教語文就是宣傳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的品質。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學生參加應試教育考試為主,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人自身品質的培養,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理念。所以,語文教學需要大力提升教學的品質。
從審美的角度提升語文教學的品質 教學活動品質的提高可以通過審美的方式。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時代的發展作為前提,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的提升作為重點,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健康的學習特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前需要對教學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教學方案,使語文課堂呈現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愉快的進行學習。
利用審美的眼光來提高教學的生活品質。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時,老師可以適當的給予學生指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審美能力來感受到作品中文化內涵,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在進行作品閱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將作品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主動的去體會自然的豐富性與人生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并從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總之,語文學習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必須以生活作為基礎來進行的。
從塑造人的角度提升教學品質 通過以教學作為平臺來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對于老師與學生來講,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所以課堂將會是他們人生中一段非常難以忘記的經歷。老師與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是由課堂教學為基礎的。教學課堂品質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也會影響老師的從業態度。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老師和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所以老師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
以教學作為平臺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人文性的教學課程。所以,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優勢。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選擇良好的語文教學方法。老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將作品內容形象的表述出來,并結合文中所特有的形象來對學習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次,把培養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作為重點。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首要途徑。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文章的審美因素,并對其進行展開,使學生從中進行審美的熏陶,培養了良好的思想情操。
從求效的角度提升教學品質 以高效為目標,建立動人的教學情境。語文老師在教學課堂上,需要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創立出豐富多樣的情景內容,使學生產生切身體驗的實際感受,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的,在課堂朗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深情并茂的朗讀來營造動人的意境,讓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另外,老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情景問題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習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分組并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可以分工合作,積極交流與溝通,最后獲得感悟。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需要對學生的特性進行分析并且制定相應的趣味活動。例如:知識競賽活動,自編短劇等,這些活動對于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的提高都有著促進作用。總的來講,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老師在課堂上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創造力。
以高效為目標,建立起心靈世界的觸動。新的教學改革要求每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與幫助者。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教學要求,老師必須要與學生建立起心靈上的溝通,真正達到心靈的了解。首先,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樹立起平等、民主的思想觀念,認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其次,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真心實意地對學生傾注愛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學生對老師的真情。愛是師生之情的升華,也是老師開啟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在教學中,老師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拋棄一些陳舊、粗暴的教學方式,多親近與關愛學生,使學生主動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為了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需要對學生的特性進行了解,并學會欣賞學生的特性,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提升。
語文教學品質的提升過程是需要長時間積累與嘗試的,所以需要語文教學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專心研究,不斷進行實踐與反思。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建立起扎實的文化功底,并結合實踐情況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案,從而使教學課堂的效率得到較大的提高。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9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介紹《詩經》。(略)
2、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據課文注解梳理文意。
4、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 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伙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癡情的小伙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么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制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于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后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里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10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2.了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了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挨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里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里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征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于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于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著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挨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為曲折矛盾復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征。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總是重復某種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著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里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著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著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鑒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鑒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并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 篇11
一、單元課文特點
本單元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四篇課文分別選自《論語》、《孟子》、《荀子》和《莊子》,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不同階段的特點。《論語》、《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典籍。《論語》為語錄體散文,簡樸直捷、用意深遠,《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長于雄辯,重形象性和感染力。它們都類似談話記錄,但《論語》簡括而《孟子》詳明。《荀子》類似系統的理論著作,很重視邏輯推理過程。道家著作《莊子》接近專題論文,善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觀點,文章汪洋恣肆,想象豐富。
《季氏將伐顓臾》是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一事跟學生冉有、季路的談話,主要表明他維護魯君地位、反對季氏吞并顓臾的立場,又借機闡明了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治國主張。《寡人之于國也》是記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孟子通過設喻暗示梁惠王好戰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又因勢利導,勸梁惠王發政施任,行王道。《勸學》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依次談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秋水》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課文涉及的孔子、孟子、荀子、莊子亦即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治學思想的基本內容。
2.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培養自己的意識,同時感受先秦諸子散文生動、優美、各具特色的語言,增強對我國古代漢語言文學的熱愛之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進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學習比喻、對比、類比等寫作手法。
5.背誦本單元四篇課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掌握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上,放在熟讀背誦課文上,這樣可使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語感。此外,課文不同的寫作手法也是教學的重點。
2.孔子、孟子、荀子、莊子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各自的哲學觀點、政治主張和治學思想,即每篇課文的思想性、邏輯性是教學的難點。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初步理解重點實詞、虛詞和常用句式,然后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2.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了解文章的思想性、邏輯性以及寫作特點。
3.學習本單元后,可指導學生對四篇課文不同風格作一番比較,為他們閱讀諸子散文打一定基礎。
4.課時安排:本單元共用9課時。其中《季氏將伐顓臾》3課時,《寡人之于國也》3課時,《勸學》2課時,《秋水》1課時。
【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線上教學方案04-11
大班線上教學方案04-13
線上教學培訓方案04-13
聲樂線上教學方案04-13
學校線上教學方案04-14
假期線上教學方案04-28
中班線上教學方案04-29
學校線上教學指導方案04-11
線上教學評估方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