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1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決策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做到“五個堅持”,全力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一)成立工作專班,統籌五大振興。根據《中共縣委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成立鄉村振興五個專班抓好工作推進落實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縣成立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工作專班,各專班由2-3名縣級領導同志任組長,2-3個部門為牽頭推進單位。各工作專班對照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振興五個專班重點任務清單》部署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制定落實方案,加強工作調度,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目前,五個工作專班都召開了調度會議,制定了工作規則,健全了工作機制,確保了鄉村“五大振興”工作有序推進。
(二)堅持農業奠基,推進產業振興。一是持續壯大現代農業。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培育“一鄉一業”專業鎮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96個,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種植板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2516家,家庭農場總數達3639家,種植大戶總數達406戶;全縣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6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37家;95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注冊涉農類商標108個,羅漢參、青山羊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羊肉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香瓜”、“蜜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圍繞做大做強“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制定出臺《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實施意見》、《羊肉湯產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同時與江蘇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青山羊產業研究院,把肉羊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二是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觀光型農業新業態,建設了方乘田園、君信農業、立源菌業、綠禾莊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余處;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打造省旅游強鄉鎮3個、鄉村旅游特色村11個;21個村被認證為中國“淘寶村”,46個村獲評市級電子商務專業村,全縣農村電商企業達到356家,今年實現電商交易額305億元,同比增長9.6%。三是全面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體”土地流轉保障措施,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4.84萬畝。其中,50畝以上成方連片土地流轉面積達23.7萬畝,20xx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為20.3萬畝;今年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資格認定、股權量化、股權設置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創新機制,農業農村局、中國人民銀行支行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銀農互動”助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文件,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作,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
(三)堅持引育并重,推進人才振興。一是突出人才支撐,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組織開展了“技能培訓田間課堂”、“新型職業農民”等“短平快”式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致富本領。截至目前,共開展培訓26期、6200人/次,為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奔康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加大農業農村人才選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學焦愛權教授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縣長;目前第四批269名縣派第一書記、13名下派村支部書記已對接入駐包幫單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員,通過筆試、面試、體檢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個鄉鎮,每個鄉鎮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導,全面掀起返鄉創業高潮。在全市率先出臺《關于加強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紅利”大的優勢,在去年成功舉辦“綠葉對根的深情”——我縣游子對話家鄉暨全縣返鄉創業簽約活動的基礎上,今年舉辦了“君心歸處是吾鄉”——第二屆返鄉創業大會,簽約返鄉創業項目239個,合同總投資額184億元。截止目前,共設立在外返鄉創業服務站24個,簽約項目295個、總投資324億元,返鄉創業人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1529家,帶動就業8975人。
(四)堅持鑄魂塑形,推進文化振興。一是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創新開展“農村垃圾分類”、“鄉村夜話”、“孝善敬老餃子宴”、“新時代文明實踐銀行”四個品牌工作,被《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衛視等媒體相繼進行典型報道和刊發評論文章,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目前,全縣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2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9處,市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18個,力爭今年全縣90%的村莊創建為縣級以上文明村。二是豐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基本實現了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縣502個行政村鄉村文體廣場、文藝隊伍實現全覆蓋。建設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點(村史館)22個,培育鄉土民間文化能人、文化活動帶頭人1000多人,20xx年初全縣62個村舉辦了鄉村春晚。
(五)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振興。一是突出連片打造,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全縣22處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每個片區含4-6個村莊)進行重點打造,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80余個,其中A級示范村達到50個,A級示范村覆蓋率12.8%;緊緊抓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全縣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55個,合并村莊269個,涉及人口8.2萬人,復墾土地約1.8萬畝,節余掛鉤指標1.4萬畝。今年正在實施的增減掛鉤項目43個,合并村莊196個,涉及人口8.4萬人,可復墾土地2.3萬畝,節余掛鉤指標1.7萬畝。同時對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請了北京綠十字規劃公司,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以舊修舊,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以不同風格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二是突出問題導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著力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和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縣22個鄉鎮(街道)配建保潔隊伍,城鄉全天候不間斷保潔、生活垃圾隨產隨清,垃圾日產日清,衛生保潔實現城鄉全覆蓋。鎮駐地已建成污水處理站9個,新型農村社區建成污水處理站18個。全部完成20xx年全縣4500戶改廁任務。三是突出統防統治,大力開展污染源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88%,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6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90%。大力推進“綠色革命”,完成植樹造林5.1萬畝,新增省級森林鄉鎮1個、森林村居4個,全市創建森林城市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大力推進水源地綜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三級河長定期開展巡河行動,水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
(六)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組織振興。一是突出激勵保障,促進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對全縣502個村黨支部進行了評星定級,評定出五星級黨支部92個,四星級黨支部240個,三星級黨支部141個,二星級黨支部25個,一星級黨支部4個,評選二星級“頭雁”書記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37名,參照試用期公務員落實經濟待遇,7名二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915元,3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300元,激發村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二是多舉并措,持續壯大經營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經營性村集體經濟,鼓勵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頭創業興業,通過發展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利用招商引資政策、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依托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發展二、三產業實現、對接市場需求、利用“互聯網+”等方式實現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萬元,60個村突破10萬元。
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2
按照通知要求,匯報我縣20xx年上半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工作推進情況
我們先后召開3次縣委常委會議、3次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召開2次全縣領導干部大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制發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五年規劃,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思路。
(一)產業振興方面
一是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全縣雜糧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調減玉米種植面積4.57萬畝;新增設施農業440畝;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小區48個;新建標準化示范果園15個。
二是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移。鞏固和完善1個農產品加工園區、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建設成果。目前園區內標房建設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新增投資額達3.63億元。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組建注冊并正常運營土地股份合作社248個,成員總數達11900戶,入股土地18萬畝。新建農業綜合服務超市3家。
四是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助力鄉村振興。已爭取項目資金2.6億元。包括耕地輪作、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等十幾個項目。
(二)人才振興方面
一是把“大學進園區進企業”工程緊緊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個校企、院企項目對接與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8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950萬元;引進高科技項目4項,新增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雙創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業4家,大學與企業新增簽約項目3個;正在開展老企業轉型升級和對外合資合作項目7個,已完成投資1.06億元。
二是緊盯已經開展合作的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高校與園區、企業實現深度融合。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的“秸稈炭化與炭基肥生產”技術,已完成與xxx興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實質性對接。省農科院8名博士正在進行土壤改良、玉米種耐旱機理研究、作物超高產群體創建等實驗。
三是加強農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優化農業從業人員結構。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按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三)文化振興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領,豐富百姓生活。在全縣260個行政村建設“大喇叭”工程,實現縣域全覆蓋。建設和完善文化廣場280個、文化墻6萬延長米、農家書屋245個、文化活動室289個。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風。開設農村道德講堂,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學雷鋒先進個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道德模范70人,有1萬余戶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
(四)生態振興方面
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鎮村組街(巷)戶”同步推進,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裝路燈6200多盞,栽植樹木500萬株,栽植花草60萬平方米,建農村飲水工程1227處,建成特色示范村35個、推進村150個。
(五)組織振興方面
一是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通過清理退出一批、調整退出一批、選拔進入一批,將8名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對32名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調整21人;選拔26名選派干部、致富能手擔任村書記職務。
二是發展黨組織引領鄉村產業。新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經濟實體26個,黨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5個。
三是發揮選派干部在鄉村一線作用。在向上爭取扶持、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鄉鎮財政增收、抓班子帶隊伍、壯大集體經濟、創新社會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縣選派干部共幫助派駐鄉村協調項目294個,協調資金1.73億元。
二、存在問題
“一村一品”產業沒有亮點,產業附加值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指合作社)運行不規范;農村人居環境較差;鄉村人才資源匱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新亮點。依托本地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訂單農業,發展商貿物流、雜糧種植加工、蔬菜種植銷售、生豬和肉驢養殖加工、生態觀光旅游等產業。
(二)穩步構建農業共營制體系,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傾斜,力爭到20xx年底實現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蓋,規范達標土地股份合作社150個。
(三)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閑、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訓和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提升農民農技水平。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職業經理人90名、新型職業農民450名培訓培養任務。
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3
20xx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長沙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定不移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水利部等國家部委的充分肯定,《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中央主要媒體多次報道和推介長沙“三農”工作經驗。
一、主要舉措
(一)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定期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會議、辦公會議對重點工作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協調,10月26日組織各級黨組織書記召開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觀摩推進會,切實加強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統籌領導。各市直部門明確“一把手”負責,縣、鄉兩級均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工作領導機構,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嚴格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堅定不移落實“四個優先”原則,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擇優調任市直農口部門負責人到區縣(市)黨政班子,將17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破格提拔為鄉鎮班子成員。在要素配備上優先滿足,對引進的農林領域高精尖領軍人才給予100萬資金獎勵,安排年度建設用地計劃的15%保障農業用地需求。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20xx年市級安排財政資金21.88億元支持鄉村振興,同比增長23.8%;啟動全省首支市場化運作的農業投資基金,落實股權投資1億元;聯合螞蟻金服實施農村惠金融項目,累計發放貸款約15億元。
(三)充分發揮鄉村振興規劃引領作用。出臺《長沙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加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突出抓好村莊規劃修編提質,制定《長沙市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啟動鎮村國土空間規劃全覆蓋兩年行動計劃,按照“多規合一”的思路在3個鄉鎮、61個村開展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試點,預計到20xx年底可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
(四)全面建立實施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機制。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要求,出臺《長沙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建立對各區縣(市)黨委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體系。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接到各級績效考核,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清單,組建11個專項推進組開展常態化督導,采取評優、獎補、通報、約談、問責等多種方式,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二、工作成效
(一)脫貧攻堅全面推進。統籌推進本市脫貧和對口幫扶“兩個戰場”脫貧攻堅戰,預計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764人,幫扶的8個貧困縣20xx年有望脫貧摘帽。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整改中央巡視和督查考核發現問題,落實貧困學生資助2067.3萬元,累計救助大病患者4.4萬人次,落實1578戶存量危房改造,每月發放29825名兜底保障對象補助資金897萬元。大力推進“兩業”扶貧。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53個,認定就業扶貧車間95家,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360人。切實擔當省會扶貧責任。落實對口幫扶龍山縣項目302個,到位幫扶資金1.6億元;組織7個區縣(市)實施“攜手奔小康行動”幫扶項目77個。
(二)現代都市農業全面發展。以“一縣一特”產業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六大強農行動”。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長沙綠茶、寧鄉花豬、瀏陽油茶、望城蔬菜、小龍蝦和花卉苗木六大“一縣一特”產業鏈,新改建萬頭寧鄉花豬養殖場7家、標準化長沙綠茶優質茶園2萬畝、望城蔬菜基地2萬畝和小龍蝦養殖基地6.8萬畝。穩定發展基礎產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20.7萬畝,全市高標準農田總面積超過250萬畝;落實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規范禁養區劃定,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恢復生豬產能。加快發展融合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業銷售總收入預計超過2500億元;累計創建星級農莊187家,長沙縣潯龍河村獲評全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市鄉村旅游年接待旅客量預計超過3000萬人次。
(三)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以“五治”為切入點,高水平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聚焦力量“治廁”。完成無害化廁所改造22萬戶,改廁數量全省第一。寧鄉市改廁五統一、四不準、三必改、兩底線、一原則的“54321”工作標準在全省推介。分類減量“治垃圾”。行政村垃圾分類減量覆蓋率達到92.8%。長沙縣獲評2018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在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疏堵結合“治房”。大力推進“一戶多宅”“空心房”清理拆除,2018年來累計拆除27263戶,拆除復墾面積5766.89畝。綜合施策“治水”。大力實施生活污水、小微水體、江河流域“三水同治”,全面推廣三格化糞池+堆漚池+隔油池+人工濕地的“三池一地”治理模式。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14家中央網絡媒體對長沙“治水”工作成效進行了全方位報道。全民參與“治風”。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全過程,瀏陽市書香村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望城區靜慎村“九賢治村”成為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典型。
(四)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壯大。鋪排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四型”項目352個,消除“薄弱村”291個。夯實發展新基礎。全面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理核實集體資產276.85億元,清查經營性資產81.69億元、建設用地162.28萬畝;基本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完善發展新組織。有序開展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開展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專項培訓,“帶頭人”經營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探索發展新路徑。長沙縣探索形成物業經營型的“抱團”等六種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瀏陽市沙市鎮東門村以村級經營性資產入股企業發展體育運動休閑農莊,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80萬元;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發展土地合作型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100萬元;望城區喬口鎮盤龍嶺村采取“龍頭企業+土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荷花蝦”養殖,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帶動8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五)鄉村治理全面加強。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寧鄉市大成橋鎮、望城區茶亭鎮靜慎村、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基層黨組織“堡壘指數”、黨小組“活力指數”星級管理,推行農村黨員“先鋒指數”星級管理,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創建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中心2個、所112個,建設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100個,持續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鎮(鄉)”等創建活動,打造形成瀏陽市“幸福屋場”、長沙縣“樂和鄉村”、望城區“時代鄉賢”和“十美”鄉村、寧鄉縣“善行楚溈·幸福寧鄉”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治安防控體系,配備專職駐村輔警888人,實現“一村一輔警”全覆蓋,有效鞏固農村地區掃黑斗爭成果。
(六)城鄉融合全面深化。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初步打通,城鄉發展差距逐漸縮小。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全面推廣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建立村級土地合作社463家。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自愿退出、有償使用、跨村跨鎮流轉。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瀏陽市累計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169宗、2610畝,成交總價款3.82億元,農村集體和農民獲得收益1126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質。新增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1.91萬人,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936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500公里,實現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100%、光纖寬帶通達率100%。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76所,新(改)建鄉鎮衛生院16家、村衛生室83家,建設60個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702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當前,長沙市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鄉村規劃整體水平不高。有的規劃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公共事業等與實際脫節;有的'規劃和執行“兩張皮”,沒有發揮引導約束作用。二是農業產業有待提質增效。上市農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企業數量不多,經營主體支撐帶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優化作用還不強。三是鄉村基層治理基礎仍然薄弱。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群眾主動自覺參與村組自治的積極性不高。
三、下步工作
20xx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長沙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加快推進長沙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進一步強化政策精準落實,確保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著力健全長效扶貧機制,提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易地搬遷后扶工作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防止返貧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開啟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二)聚焦補齊農村短板。全面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無害化廁所覆蓋率超過90%,行政村垃圾分類減量覆蓋率達到100%,推廣普及“三池一地”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一戶多宅”“空心房”全面整治到位,鄉風家風民風持續改善。著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農村水利設施,加強鄉村通信網絡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升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補齊農村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聚焦發展富民產業。建設和提升長沙綠茶、寧鄉花豬、瀏陽油茶、望城蔬菜、荷花蝦和花卉苗木六大現代農業產業鏈,聚力打造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規模養殖場,建成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一批支撐“一縣一特”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上市企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品牌。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完善企業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四)聚焦夯實基層基礎。鞏固和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實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增強基層組織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能力。深化農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提升村規民約積極作用。
(五)聚焦深化農村改革。深入實施鄉村人才引進培育行動,支持農民創新創業,鼓勵各類專業人才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干部隊伍。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廣土地合作經營,穩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健全農業農村投入保障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整合涉農資金,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工作完成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戰略完成情況報告(精選5篇)04-07
振興鄉村情況報告08-28
村委會鄉村振興情況報告08-31
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報告范文(精選18篇)06-23
鄉村振興進展情況報告范文(通用12篇)05-26
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情況的報告(通用5篇)06-19
鄉村振興產業貸推進情況報告(通用6篇)10-14
鄉村振興實踐報告04-07
鄉村振興專項報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