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通用11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運用教育理論及各種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注重各種技術與學生整合,提升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研究;堅持以問題為切入點,以科研為手段,以課題為載體,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手段,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與能力。
二、研究目標
(一)學生方面:
1、通過學科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的教學,使學生的書本知識學習同豐富的現實生活關聯起來,使學生運用不同生活中的社會閱歷、情感體驗去感悟書本,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去不斷建構新知識體系。
2、通過學科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的教學,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獲得快樂、成功的體驗。
3、通過學科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的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讓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個性、人格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學生適應發展和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方面:
1、通過課題研究,引領教師重視平時教育教學技能的實踐研究,完善技能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2、通過比較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技能與學科整合時間的有效方法。
3、建立完善的教師的學習機制,開成具有科研實力的教師隊伍。
4、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科內容教學生活化模式。
(三)資料方面: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活化教學課程,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經驗、成果。
三、研究內容
1、在新的學期,我校一如既往地進行課題研究。根據學校主課題,結合本校實際及現有成果,開展小課題研究。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個人課題研究,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2、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組、教研組的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聽課、案例分析等形式,集思廣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啟發、促進思考、分享經驗。
3、切實從教研入手,不斷深入研究課程改革的實際問題,激勵教師把教研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學與教研的統一整合。靠集體的力量讓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4、課題研究作為學校中心工作來抓,把課題研究工作與校本培訓、公開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講求實效的集體和教研探討機制。以課堂教學案例來及時發現總結實驗中涌現出來的創新點和好經驗。
5、認真做好課題研究工作的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材料收集,迎接上級課題研究階段檢查。
四、實施措施
1、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我校的工作實踐,研究制定工作計劃。活動過程中做好活動記錄,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通過試卷分析、反思、論文的形式體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2、通過開展集體備課、聽課、案例分析等形式,集思廣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啟發、促進思考、分享經驗。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工作計劃,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并邊實踐邊研究,不斷總結調整。從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能。
總之,語文教學要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就應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對學生的新發現,新創造,給予充分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2
研究的課題:
《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研究目標:
1、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誦讀是語言的藝術,激發他們想讀、敢讀、肯讀、樂讀的興趣,同時常掌握一定的誦讀方法。
2、根據中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通過開展語文實驗,確立研究誦讀的基本途徑,優化學生的語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條能以誦讀代講解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途徑。以期達到葉老所指出的“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帶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3、通過對實驗班級的研究,帶動其它班級,形成誦讀氛圍,創建校園特色文化。
研究內容: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落實課標對朗讀、背誦和閱讀的要求,力求做到課堂上讓學生多誦讀,課外多涉獵。教師要認真研究各種誦讀形式對優化學生語言感知過程的作用,把各種誦讀形式靈活穿插于課堂教學之中。本課題著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內容:
1、在課堂教學中,誦讀教學與其它教學(寫字、習作、口語交際等)的合理分配與密切關聯;
2、誦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形成誦讀教學策略;
3、如何提高學生的誦讀意識的.研究;
4、指導學生掌握誦讀技能的研究;
5、誦讀教學中文意的整體把握與精美語句的鑒賞;
6、如何創建以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工作安排:
十一月份:
1、寫好《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2、將計劃上傳到自己的博客,并豐富博客內容;
3、通過第一次課題會議,明確本學期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向,明確本學期自己的具體任務及分工。
4、開展第一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金丙芳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閱讀和課后的研討評議工作;
5、擬訂《語文教師誦讀現狀調查問卷》和《小學生誦讀能力及水平調查問卷》,并對分部學校師生實施問卷調查,并認真對問卷進行分析。
6、通過第二次課題會議,討論如何開展以誦讀為主的校園文化建設。
十二月份:
1、繼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2、繼續充實自己博客的內容;
3、開展第二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單廷霞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閱讀和課后的研討評議工作;
4、開展第三期誦讀教學課例研究,由從國艷老師上課題研討課,做好課前的網上閱讀和課后的研討評議工作;
元月份:
1、繼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2、繼續充實自己博客的內容;
3、寫好本學期個人課題小結,并進行交流;
4、及時撰寫研究材料,上傳到網站,充實自己的博客。
5、通過第三次課題會議,小結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及成果,收集整理自己的課題材料。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3
一、課題研究目標
根據實驗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以和目前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本學期的課題工作目標,圍繞課題研究重點,扎實、深入開展研究,通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等的研究,著眼于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一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確定并圍繞課題研究的偏重點進行研究。圍繞“課堂教學時間設置和布置”和“寫作能力的快速提升”開展研究,各人根據子課題課題實驗方案,結合總課題研究的偏重點,確定下階段子課題的研究重點,切實有效地開展實驗。在注重課題研究的課堂實踐外,注重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提升,疏理、總結出較為幼稚的.理論觀點。
2、以“扎實、效果”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發現和培養優秀實驗教師,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以校本教研制度為依托,實現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有效對接。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4、進一步發揮課題指導組的指導作用。課題指導組成員、負責人要加強對子課題研究的指導,協助子課題進行理論引導和理論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現象,提高子課題研究水平。
5、加強“語文教學研究博客”的建設。目前博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博客日志上傳數量少,參與評論少,活動報道少,圖像資料少,互動研討少。下階段除了繼續發揮博客的信息傳送、資源共享、課題展示的功能外,還要進一步發揮它的互動性。活動結束后和時將優秀教案、課后反思、活動相片、活動總結和時上傳。各人在輪值時間要注意博客的維護和管理。
6、加強教學交流。每次活動做到有主題,根據事先確定的主題組織活動,其他教師根據這個主題進行考慮,提前以書面形式上交、上傳到博客中,有時間可以在會上交流,會議有紀錄,有互動,有提升,有總結,有報道、有資料匯編。
7、加強課題研究資料的匯編、建檔。各課題研究教師應認真負責,進行建檔。本學期要匯編的資料有:課題方案,學期計劃、階段小結、優秀論文設計案例。每次活動的資料應包括簽到表、活動通知、活動布置、優秀教案、課后反思、研討紀錄、一學期一次以上活動總結報道、錄象光盤、活動剪影。資料一式2份,并將相關資料上傳博客。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從小學培養目標看,目前人類正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整體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研究語文學困生的學習問題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當前應重視語文學困生學習問題。語文學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為制約學校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是一種人力資源,研究其開發的方法和途徑,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學困生的轉化顯得更為迫切。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的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對小學語文學困生語文學習的.新的認識,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對策。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扎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學困生的類型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工作經驗與理論,并切實促進學困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2、研究的具體目標
(1)調查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狀。
(2)分析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3)研究語文學困生學習的對策。
三、研究的內容
1、學生語文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
為了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明確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狀,對師生及家長進行了調查,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水平測試,并對調查結果和學習水平測試進行了客觀的分析,期望通過調查和測試對語文學困生語文學習問題進行診斷,并探索相應的策略。
2、語文學困生學習特點、類型、歸因研究。
3、語文學困生學習策略專題研究。
4、語文學困生個案分析。
5、語文學困生教學典型課例研究。針對語文學困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具體課例的研究。
四、具體活動安排:
十月份
1、共同商討并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組長、組員制訂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
3、學習有關理論書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十一月份
1、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方法等。
2、對調查結果和學習水平測試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3、在調查、測試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征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
十二月份
1、相關理論學習:教育如何對待學困生
2、學困生進步作業展
3、開展學困生字詞過關比賽
20xx年一月份
1、課題沙龍:學困生轉化大家談
2、成員上交相關的文章或論文、體會。
3、檢查實驗教師有關總結,做好評價工作。
4、課題階段性總結。
三月份
1、制定新學期課題研究計劃,明確各自任務。
2、檢查學生的假期作業,設立“進步獎”。
四月份
1、相關理論學習: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困生”的信心
2、課題組成員集體備課
五月份
1、及時反思,不斷積累、總結、交流,積極撰寫論文
2、課題沙龍:學困生轉化中的困惑。
3、學困生古詩背誦比賽。
六月份
1、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
2、整理課題資料,按序歸檔。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5
本學年我組課題研究將以校總計劃為指導思想,結合上學期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下一步研究計劃:
一、研究重心:
1.繼續結合課堂教學常規,以及信息與學科整合的原則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2.針對上學期研究課中呈現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理論學習,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在理論學習中加強教與學策略的學習。
3.建立校內教學資源庫。
二、研究方法:
1.課堂教學實踐觀察
2.經驗總結
3.理論交流與座談
三、實施過程:
1.理論學習
(1)定內容:根據我組課題研究的實際開展有關優化策略方面的理論學習,力求深度改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
(2)定時間:除規定的業務學習時間外,課題組成員每周安排1小時的理論學習時間。
(3)定要求:要求教師每學期完成共5000字的學習摘抄并有學習心得。
(4)定交流:組內經常進行交流活動,就課題研究過程的心得體會進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互助互長。
2.本學期課堂教學研究將側重以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加強課堂教學技能以及教學常規的實施為目的。有效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充分發揮組內老教師的領頭作用;從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開展展示研討活動,通過聽課、評課、座談等活動多方面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通過研討交流使研究回歸教學、為教學服務。
3.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確定本學期各年級組教學內容按單元分別集備,嚴格按個人備課——集體聽講——集體修正——-形成資料的步驟進行活動,定時監督上交資料。
4.積極參加總課題的研討,定期開展子課題研討會,注意收集過程性材料和階段研究成果。
5.建立本校體育教學資源庫,各組員將在備課組長帶領下,作好以下工作:
(1)各年級按單元搜尋與所教單元內容吻合的體育課件。
(2)搜集、整理與本人教學相關的游戲若干。
(3)完成一篇相關學習論文。
6.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運動水平,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體育比賽活動。
四、時間安排:
7月份
1.學習本學期校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計劃及研究課計劃。
3.組織好組內老師9月份的體育研究課活動。
10月份
1.聽取有關課堂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
2.組織好組內教師參加學校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
12月份
1.參與12月份的研究課活動。
2.參加校課題研究活動。
3.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4.準備本課題結題工作事宜。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6
一、任教班級學科:
三(2)班語文
二、研究的課題:
挖掘地方課程資源打造徽文化語文特色研究
三、研究目的:
宏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享有“中國畫里鄉村”的美譽,它的地方課程資源是徽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大力弘揚和繼承。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文化,如了解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了解精心設計的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了解宏村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的家訓、楹聯文化;了解宏村地方小吃、特產、民風民俗等,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感悟力和學生的個性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從小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情懷,使宏村地方文化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結合教材進行課題研究,本學期我任教的三年級語文教材有八個專題,其中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四個專題可以與課題結合進行研究。
1.宏村地方課程資源的挖掘策略研究
立足于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實地考察等途徑掌握宏村地方課程資源,然后在實際教學中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擴展語文教材的學習內容,創造性地開發宏村地方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2.宏村地方課程資源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利用宏村地方課程資源,拓展教科書的內容,“彌補”教科書的“缺點”,填補教科書的“空白”,嘗試以多樣、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和方式展示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創新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讓學生在宏村這個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語文。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培訓、提高自己、豐富自己,成為學習型的教師,走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
3.打造徽派語文教學特色的策略研究
要以20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為引導,以徽文化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句群教學等新策略為抓手,以課內外閱讀一體化為架構,來打造“徽派語文”,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特色的徽派語文教學,促進徽派語文的發展,促進學校辦學的特色發展。
4.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研究
創導生動活潑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講授文本為主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后搜集資料,組織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扎實的語文功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研究措施:
1.文獻研究法。
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體現地方課程資源的內容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2.調查研究法。
深入宏村,實地考察,了解黟縣的名人故事,了解黟縣的傳統文化習俗,欣賞宏村秋天的美景,并拍攝照片或用文字記載,為研究提供素材。
3.實踐研究法。
聯系實際,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致地研究。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課題組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不斷提出研究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中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通過一系列課內外語文實踐活動,如走進宏村,當小導游,介紹家鄉美景;了解黟縣的傳統文化習俗,撰寫有關習作等,尋求新語文與宏村地方課程之間聯系的橋梁,研究一條適合新形勢下徽派語文教學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對在挖掘宏村地方課程資源,打造徽文化語文特色的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進行總結,理論聯系實際,概括出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做法。指導學生習作,積極投稿,撰寫教學論文投稿或參加論文大賽。
六、研究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學習課題組研究計劃,明確研究內容。
2、結合本年級的教材,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十月份:
1、聽、評研究課,共同探討交流如何進行地方課程資源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2、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自學跟語文教學有關的雜志,并分享閱讀,把閱讀到好的文章推薦給其他組員閱讀。
4、為二年級開展《暢游童歌童謠》活動獻計獻策。
十一月份:
1、聽、評研究課,共同探討交流如何進行地方課程資源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2、積極參加課題組理論學習,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4、組織學生參加“我是魅力徽州小使者”書信比賽活動
十二月份:
1、上課題研討課《富饒的西沙群島》,通過課堂教學,嘗試把宏村地方課程資源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
2、跟蹤記載“學生成長個案記錄表”
一月份
1、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與同伴交流,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教訓。
2、撰寫個人課題研究總結。
3、撰寫心得體會或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必需實現保守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封閉性,引導同學遵循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綜合應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同學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實際社會的溝通和聯系,讓同學和時了解時代的最新信息,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的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發展。
二、課程內涵
“綜合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增設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同學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同學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主要特征、以同學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它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把同學在校內的學習同校外和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使同學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
三、培養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性的實踐性課程,其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階段。
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目標是: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維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⑴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
⑵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他人與自身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⑷知道如何維護和改善自然環境,并身體力行。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加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⑴認識社會資源,并能有效運用。
⑵走入社會,熟悉并遵守社會行為規范。
⑶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⑷力所能和地參與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⑴注重生活衛生,料理自身的日常起居。
⑵認識各種災害和危險情境,學會自我維護。
⑶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⑷認識和了解自身,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⑴關注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⑵考察科學發現的歷程,感受并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⑶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⑷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置信息的能力。
四、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和庸,而是具有自身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
1、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目標上,不單純從知識著眼,而是從人的發展著眼。通過活動,使同學在情意、能力和認識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在內容布置上,與社會實際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強調學科間的滲透;在方法上,提倡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同學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并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是一種體驗教育。要充沛挖掘利用各種可供實踐的教育資源,讓同學進行有計劃、有效果的實踐活動。
3、活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針對同學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讓同學“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實施中強調遵循“開放”原則,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以和教育管理與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充沛尊重同學的需要和興趣,同學自身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指導教師;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身決定活動結果出現的形式,以培養和發展同學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只對同學進行必要的指導、點撥和協助,不包攬同學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但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著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著活動的不時開展,新的目標不時生成,新的主題不時生成。同學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時加深,發明性的火花不時迸發。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效果。
五、時間布置
每個月進行一次主題活動,各年級可自行選題。
六、活動模式
與保守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更關注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具體地講,“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可采用如下模式:
⑴知識背景的準備。內容包括:向同學介紹活動的性質、目標、實施步驟、意義等,使同學有一個概括性認識;向同學介紹一般的科學研究方法;給同學開設科普講座或一門短期的綜合課程,介紹一些有關當前人類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以開拓同學視野,誘發探究動機。
⑵指導同學確立課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同學根據自身的興趣、喜好、特長自由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對選題的社會價值和研究可能性進行判斷論證,一起確立研究課題。一般來說,與同學生活直接關聯的、切入口小的課題較受歡迎且易實施。如:“河水污染情況調查”、“壓歲錢使用情況的調查”、“校門口小攤小販的調查”等。
⑶組建課題小組,制定研究方案。每個
課題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采取自愿結合、適當調節的建組原則和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活動原則。課題小組確定后,要根據自身的課題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證研究活動的連續性和明確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具體方法、研究的步驟和程序以和研究的結果等。
⑷實施研究。學校和教師要給予同學一定的時間保證,提供必要的條件,并對同學進行操作方法和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指導。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實驗、調查、訪問、實地考察記錄、體驗學習等方式去收集有關信息。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要經常互相討論、交流和研究,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⑸處置信息,得出結論。課題小組將收集到原始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概括,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結論,提出自身的建議。
⑹效果交流、總結反思。將自身的研究效果以小優秀論文、圖表、科技制作、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不同形式展示出來。通過交流研究分享效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從中獲得一定的“高峰體驗”。同時,對整個研究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效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和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反思,以獲得更進一步的理性認識。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8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背景
(1)時代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呼喚。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教育,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以知識經濟為標志的21世紀的信息化、網絡化的開放社會,呼喚著學校教育的開放。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是21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標。建立開放教育正是順應人的和諧自然發展的需要。因此,開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3)學習者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必然需要。
改變兒童學習起步階段主體地位不受尊重的現狀,讓學生參與選擇決策,以適應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要求。因此,開放教育是適應學習者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必然需要。
2、課題提出的意義
(1)重新構建學校主流文化。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質是重構學校文化,學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淀、提煉、培育而成。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辦學效益起著關鍵作用。學校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展,以適應課改的需要,已成為每個學校所面臨和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能營造學校良好的氛圍,能穩固學校發展的基礎,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開放閱讀教學是重新構建學校主流文化的具體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課題研究立足于廣闊的時代背景,依托開放的社會環境,從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特征出發,引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探索開展小學語文開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打破學科界限,探索語文向自然、向社會、向現實生活開放,拓寬語文教育途徑,開發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實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的結合,建設起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使學生在開放的生活實踐中用語文,學語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語文素養。
二、課題的界定
關于“開放式教學”。
所謂“開放”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開放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自覺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開放的環境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達
成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的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它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需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改革模式。開放式教育注重教育與社會生活的溝通,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的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
開放教學體現在教育信息空間和溝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時空上的縱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網絡化,教育組織形式上的彈性化,教學評價的個性化和師生關系上的民主化。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廣泛閱讀的興趣
2.拓寬學生課外閱讀的渠道,擴大閱讀面
3.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合作閱讀的能力,
4.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6.發展學生閱讀評價和審美的能力
7.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開放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開放,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主動發展。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主要包括閱讀認知、閱讀技能、閱讀
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目標主要由老師來確定,且比較重視閱讀認知目標的完成,而閱讀技能、閱讀情感等目標,還處于不被重視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師沒有去深入思考學生學習的方法、技能、興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養。語文閱讀教學不能使學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獲取方法有培養興趣。而開放性教學目標除了體現認知、技能、情感目標之外,還要體現出目標的.發展規律和目標的多元化,體現閱讀目標由學生自主確定和教師指導確定相結合的方向。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開放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開放,要體現學生閱讀選擇的自主性和閱讀內容的多樣性。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放意識,教師必須打破閱讀教學內容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閱讀教學要憑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因為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語言文字。要使語文知識都滲透于實際生活之中,就必須開放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易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再創造。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開放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開放,要體現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連貫性,體現學生發展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師不能將閱讀教學局限于語文課堂中,要打破以課堂為中心的局面。閱讀教學要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將校內和校外相結合,注意學科間的融合和有機整合。閱讀
教學的過程除了抓好課堂教學,還要抓好課外輔導和實踐,向課前和課后延伸。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境的開放
開放的閱讀教學環境,就是指開放的閱讀教學空間、開放的課堂師生關系和開放的課堂教學氣氛。在閱讀教學空間上,為了便于學生多向交流、主動探索,在編排學生座位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圍坐的形式,以便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協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課堂學習模式,也可根據需要將課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閱覽室、室外等。在課上,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教師應信任、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平等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
5.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開放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開放,要體現評價指標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體現評價方式和評價目的的多樣化。教師要打破自己作為評價的唯一主體和評價權威的局面,應注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讓家長來參與學生的閱讀評價,發揚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濃厚的閱讀興趣,有效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理論學習法;
2、實踐操作法;
3、經驗總結法。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嚴格按照課題計劃實施研究,做好研究工作,加強對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全體參研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各學科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課題實驗工作能夠正常順利地開展,達到預期目標。
回顧上學期的研究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理論水平還不夠,理論學習還應深入有效。
2、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指導與評價方法,目的有待進一步明確。
3、課題成員的參與意識,問題探討意識還要強化。
4、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待創新,研究成果的總結、推廣和輻射工作還要加強。
為了使我組課題能更好開展,又能體現學科的特點,特制定本學期的實施計劃:
二、工作重點
1、在前期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研究方案與計劃,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本學期的研究工作重點。
2、在學校常規教研活動中,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研究理論,鼓勵教師進行探討與交流,倡導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要求重視感悟、理解、內化。
3、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有關專家到我校作講座,授經驗;同時選派課題組骨干教師外出觀摩聽課、聽講座。拓展研究多種策略,注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和素材。
4、課題組引導每位課題組成員一邊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一邊把經驗運用于實踐,把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5、結合學校常規公開課活動滲透、整理、提煉本課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6、課題組教師認真實施課題計劃,做好個案觀察記錄,積極參與課題研討活動,并勤于反思,撰寫教案、案例、論文和經驗總結,參加學校論文、案例匯編,各級課題征文比賽等。
(一)、繼續加強相關理論學習,為開展課題實驗夯實基礎做課題研究,必須具備比較精深的專業知識、比較深厚的理論功底,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或假設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實驗和研究,才能真正取得實在的研究成果。以科研帶教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研與科研有機相融。
1、參研人員必須保持持久的教育科研理論學習時間;并做好學習筆記。完成不少于10次的學習摘記
2、課題組分期、分階段布署與課題有關的學習內容,并做好學習過程記錄,寫出心得和總結,參研人員每學期至少寫出一篇有一定質量的研究論文,爭取每年至少有一篇圍繞課題研究的科研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得獎項。
3、課題組每學期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派骨干教師外出考察學習;參加各級教育學術研究活動;或請專家講學指導,做到學習理論和學習經驗有機結合。
(二)、突出課題的實踐性,將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有機結合學校努力以科研引領教研,將學習和實踐納入到校本研究中,努力提高課題研究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1)以課堂為陣地。
認真落實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備課中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進行練點設計;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提高學生練筆的能力;課后加強學生練筆的批閱與展評。從而讓學生樂于練筆,善于練筆、熟練練筆,真正達到減負增效,閱讀和習作雙豐收。
(2)以交流求共進。
同學科的教師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努力滲透科研元素,在共同研究的過程中開展合作,談觀點、說想法,述反思,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長,補已之短,利用集體的力量實現合作和共同提高。
(3)以活動促提高。
本學期將開展課題組匯報活動,進行優秀論文、優秀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案例)的評比活動,開展各科課堂教學的研究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通過學習觀摩和對比,實現自身的提高。
(4)以借鑒謀發展。
學校將利用走出去、請進來作為常規的培訓方法,在走出去學習、借鑒兄弟學校先進經驗和邀請知名專家和骨干教師進學校指導的過程中相互比照,找到自身差距,借鑒別人的方法,結合實際,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三)、加強課題過程性管理,促進課題規范扎實地開展。學校課題組每月集中活動一次,匯報、交流活動內容;教導處定時檢查課題組過程性資料;要求教學反思、案例及備課組研究課都要緊緊圍繞課題來進行;每學期一次課題論文、案例評選交流,一次課題研究課交流匯報,保證課題規范、有序進行,并且表揚、獎勵課題研究中突出教師,努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研究實效性。
九月份:
1、收集階段性論文、案例,結集學校專題匯編。
2、研究探討上學期存在的經驗與問題,制訂本年度課題研究工作計劃,明確分工。
3、組織骨干教師外出觀摩聽課、聽講座。
十月份:
1、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的課題研究理論,并進行探討與交流。
2、發放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相關的數據。
3、開展課題匯報交流課。
十一月份:
1、組織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案例,并組織投稿,本學期重點匯編一期學生的練筆作品和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體會小冊。
2、結合學校教研活動,對課題進行階段性成果小結。
1、組織課題相關理論學習,交流學習心得。
2、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準備撰寫研究報告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在中小學教育實踐活動中,現代信息技術一般指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它是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加強信息技術教育,促進教育技術現代化。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為教育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語文教育而言,新課堂教學方式發展趨勢將是“以教為輔”,以學生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知識和能力為主的“人本主義”教學方式。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將信息技術課程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外信息技術之所以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并在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同時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課業環境和時空條件。目前國內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主要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作為信息主要載體,它的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和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以適應信息化社會,否則就會失去它在基礎教育中的應有地位。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實現教學的網絡化,不僅是21世紀教育現代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也是語文學科克服自身弊端,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語文學科必須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采用信息技術來解決以往語文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優化語文教學,推進課程改革,這是時代發展對語文學科的必然要求。
本課題以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學與心理學理論為指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教學效益,建構有效教學的策略和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如何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尋求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最優應用的一般規律及其具體操作方式;尋求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提高整合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經驗和管理評價機制。
(2)通過研究,培養教師的現代教育意識,促進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語文科教學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師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等,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研究,弄清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對硬件、軟件建和潛件建設的基本要求,研制開發出一批適應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總結出應用信息技術研究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手段。確保研究期間,出優秀課例、課件和論文等。
三、研究內容
(1)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學習過程,促進課文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
(3)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閱讀體驗,激發學生想象。
(4)加強個性化指導,利用信息技術突出知識運用能力的學練結合,發展學生多種能力。
(5)課內外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拓展延伸語文學習的`外延,提高學習效率。
四、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具體實踐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問題。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3)分層練習,反饋矯正,注重應用。
(4)拓展延伸,利用資源
五、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在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搜集研究資料,歸納整理,不斷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信息,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思,修正研究計劃,將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起來。
2、文獻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運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理論,以及本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3、經驗總結法:通過總結,全面深入、系統地提高經驗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到要吧運用和借鑒的規律性的東西。
4、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實驗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5、在研究的措施方面,我們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學習實踐,提高課題組老師教育教學理論和平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充分發揮老師們的“主體”意識,以新課程的學習為重點,更新觀念,提高理論水平。把集中學習與個別學習相結合,學習與討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筆記,寫好心得,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活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鼓勵每一位教師在認真學習理論的同時,大膽創新,上好研究課。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課題組成員都認真上好研究課,對課題進行研討,發揮群體優勢,抓實課改工作,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順利發展。都注重對學期計劃、學習記載、個案分析、實驗課記載、階段總結、課題論文、成果記錄等研究第一手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注重培養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學設計能力、信息與學科整合利用能力、科研能力、評價能力。
(3)注重過程管理,堅實研究工作。研究過程中,把制定實驗計劃的、研究匯報課、研討活動,課題的進度,資料收集整理和論文心得寫作有機結合來開展研究,確保課題組按計劃進行活動。
六、課題研究初步制定的研究步驟及時間安排為: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主要進行課題調研、選題確定及可行性研究。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依據實驗方案進行課題全面研究;收集過程性資料和數據,進行階段性檢測;定期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在前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修改、補充、完善研究內容,使研究向深層次發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撰寫課題結題報告與研究論文,評估、研討、交流課題研究形成的成果。上報課題研究成果請求課題結題驗收。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篇11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課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二)課題實驗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06-19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06-20
語文課題研究計劃09-30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精選11篇)03-14
小學課題研究個人計劃10-13
小學語文小課題研究計劃(通用11篇)03-18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方案09-15
小學語文微型課題研究報告10-01
課題研究計劃06-22
[經典]課題研究計劃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