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1
1.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于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生原因: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于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于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桿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桿。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4.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
1、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
2、接觸面不光滑;
3、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并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2、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后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
1、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進行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2、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max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5.物體的受力分析
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于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復分析。
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生怎樣的運動,然后審查這個力應在什么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
6.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點的兩個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幾個力。
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Fx=0,∑Fy=0。
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2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3
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按正弦規律變化的電動勢、電流稱為正弦交流電。
2.正弦交流電----(1)函數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線圈平面與中性面重合時,磁通量,電動勢為零,磁通量的變化率為零,線圈平面與中心面垂直時,磁通量為零,電動勢,磁通量的變化率。
(3)若從線圈平面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開始計時,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為i=Imcosωt。
(4)圖像:正弦交流電的電動勢e、電流i、和電壓u,其變化規律可用函數圖像描述。
3.表征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瞬時值:交流電某一時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與線圈的形狀,以及轉動軸處于線圈平面內哪個位置無關。在考慮電容器的耐壓值時,則應根據交流電的值。
(3)有效值: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規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跟某一交流電能使同一電阻產生相等熱量的直流電的數值,叫做該交流電的有效值。
①求電功、電功率以及確定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物理量時,要用有效值計算,有效值與值之間的關系
E=Em/,U=Um/,I=Im/只適用于正弦交流電,其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據有效值的定義來計算,切不可亂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電中,各種交流電器設備上標示值及交流電表上的.測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頻率----周期T:交流電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所需的時間。在一個周期內,交流電的方向變化兩次。
頻率f:交流電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角頻率:ω=2π/T=2πf。
4.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2)電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5.變壓器:
(1)理想變壓器:工作時無功率損失(即無銅損、鐵損),因此,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阻均不計。
(2)★理想變壓器的關系式:
①電壓關系:U1/U2=n1/n2(變壓比),即電壓與匝數成正比。
②功率關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系:I1/I2=n2/n1(變流比),即對只有一個副線圈的變壓器電流跟匝數成反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匝數多而通過的電流小,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匝數少而通過的電流大,應當用較粗的導線繞制。
6.電能的輸送-----
(1)關鍵:減少輸電線上電能的損失:P耗=I2R線
(2)方法:
①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如采用電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
②提高輸電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價較高,一般采用后一種方法。
(3)遠距離輸電過程:輸電導線損耗的電功率:P損=(P/U)2R線,因此,當輸送的電能一定時,輸電電壓增大到原來的n倍,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就減少到原來的1/n2。
(4)解有關遠距離輸電問題時,公式P損=U線I線或P損=U線2R線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況下,U線不易求出,且易把U線和U總相混淆而造成錯誤。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4
重視基本概念、基礎規律的復習,歸納各單元知識結構網絡,熟識基本物理模型。
注重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對稱法、理想法、假設法等,要認真領會并掌握運用。
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等形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用記圖方式快速做好筆記,整理易錯點,并經常性地針對筆記進行“看題”訓練,掌握重要物理規律的應用。
深刻理解基礎知識,構建了進階概念的.基礎,如果有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向老師請教。
積極參與課堂,參與課堂討論、提問問題以及進行實驗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概念。
創造性解決問題,嘗試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注重理解問題的本質。
定期復習和練習,建立自己的學習計劃,確保各個章節都得到足夠的復習時間。做大量的練習題,包括選擇題、計算題和解答題,以熟悉不同類型的問題。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5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
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
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6
1、牛頓第二定律的定義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F表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a表示物體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規定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為:使質量是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為1N,即1N=1kg·m/s2。
3、牛頓第二定律的六個性質
(1)因果性: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若不存在力,則沒有加速度。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數學表達式∑F=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體加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根據他的矢量性可以用正交分解法講力合成或分解。
(3)瞬時性:當物體(質量一定)所受外力發生突然變化時,作為由力決定的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要同時發生突變;當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同時為零,加速度與合外力保持一一對應關系。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瞬時對應的規律,表明了力的瞬間效應。
(4)相對性: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坐標系,在這種坐標系中,當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這樣的坐標系叫慣性參照系。地面和相對于地面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可以看作是慣性參照系,牛頓定律只在慣性參照系中才成立。
(5)獨立性:物體所受各力產生的加速度,互不干擾,而物體的實際加速度則是每一個力產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分加速度在各個方向上的分量關系,也遵循牛頓第二定律。
(6)同一性:a與F與同一物體xx一狀態相對應。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7
1、簡諧振動F=—kx{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8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mechanical wave)。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蕩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機械振動產生機械波,機械波的傳遞一定要有介質,有機械振動但不一定有機械波產生。
形成條件
波源
波源也稱振源,指能夠維持振動的傳播,不間斷的輸入能量,并能發出波的物體或物體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機械波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電磁波形成的必要條件。
波源可以認為是第一個開始振動的質點,波源開始振動后,介質中的其他質點就以波源的頻率做受迫振動,波源的頻率等于波的頻率。
介質
廣義的介質可以是包含一種物質的另一種物質。在機械波中,介質特指機械波借以傳播的物質。僅有波源而沒有介質時,機械波不會產生,例如,真空中的鬧鐘無法發出聲音。機械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率是由介質本身的固有性質決定的。在不同介質中,波速是不同的。
傳播方式與特點
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每一個質點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簡諧振動,即,質點本身并不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前進,也就是說,機械波的一質點運動是沿一水平直線進行的。例如:人的聲帶不會隨著聲波的傳播而離開口腔。簡諧振動做等幅震動,理想狀態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運動.阻尼振動為能量逐漸損失的運動.
為了說明機械波在傳播時質點運動的特點,現已繩波(右下圖)為例進行介紹,其他形式的機械波同理[1]。
繩波是一種簡單的橫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拿起一根繩子的一端進行一次抖動,就可以看見一個波形在繩子上傳播,如果連續不斷地進行周期性上下抖動,就形成了繩波[1]。
把繩分成許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個質點,相鄰兩個質點間,有彈力的相互作用。第一個質點在外力作用下振動后,就會帶動第二個質點振動,只是質點二的振動比前者落后。這樣,前一個質點的振動帶動后一個質點的振動,依次帶動下去,振動也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從而形成了繩波。如果在繩子上任取一點系上紅布條,我們還可以發現,紅布條只是在上下振動,并沒有隨波前進[1]。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介質中的每個質點,在波傳播時,都只做簡諧振動(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機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的傳播,質點本身不會沿著波的傳播方向移動。
對質點運動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對比前一個質點的運動;還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進行判定,即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向上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下運動,向下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上運動。
機械波傳播的本質
在機械波傳播的過程中,介質里本來相對靜止的質點,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發生振動,這表明這些質點獲得了能量,這個能量是從波源通過前面的'質點依次傳來的。所以,機械波傳播的實質是能量的傳播,這種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來發電,這是維持機械波(水波)傳播的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機械波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蕩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9
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系。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動量守恒
所謂“動量守恒”,意指“動量保持恒定”。考慮到“動量改變”的原因是“合外力的沖”所致,所以“動量守恒條件”的直接表述似乎應該是“合外力的沖量為O”。但在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際表述中,其“動量守恒條件”卻是“合外力為。”。究其原因,實際上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予以解釋。
(1)“條件表述”應該針對過程
考慮到“沖量”是“力”對“時間”的累積,而“合外力的沖量為O”的相應條件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情況與之對應:第一,合外力為O而時間不為O;第二,合外力不為0而時間為。;第三,合外力與時間均為。顯然,對應于后兩種情況下的相應表述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在“時間為。”的相應條件下討論動量守恒,實際上就相當于做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無效判斷―“此時的動量等于此時的動量”。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恒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恒定,那么相應的條件就應該針對過程進行表述,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沖量為O”的相應表述中所包含的那兩種使“過程”退縮為“狀態”的無價值狀況。
(2)“條件表述”須精細到狀態
考慮到“沖量”是“過程量”,而作為“過程量”的“合外力的沖量”即使為,也不能保證系統的動量在某一過程中始終保持恒定。因為完全可能出現如下狀況,即:在某一過程中的前一階段,系統的動量發生了變化;而在該過程中的后一階段,系統的動量又發生了相應于前一階段變化的逆變化而恰好恢復到初狀態下的動量。對應于這樣的過程,系統在相應過程中“合外力的沖量”確實為O,但卻不能保證系統動量在過程中保持恒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證了系統在過程的始末狀態下的動量相同而已,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恒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恒定,那么相應的條件就應該在針對過程進行表述的同時精細到過程的每一個狀態,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沖量為。”的相應表述只能夠控制“過程”而無法約束“狀態。
‘彈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彈性正碰”的“碰撞結果”
質量為跳,和m:的小球分別以vl。和跳。的速度發生彈性正碰,設碰后兩球的速度分別為二,和二2,則根據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和彈性碰撞過程中系統始末動能相等的相應規律依次可得。
“碰撞結果”的“表述結構”
作為“碰撞結果”,碰后兩個小球的速度表達式在結構上具備了如下特征,即:若把任意一個小球的碰后速度表達式中的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必將得到另一個小球的碰后速度表達式。“碰撞結構”在“表述結構”上所具備的上述特征,其緣由當追溯到“彈性正碰”所遵循的規律表達的結構特征:在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和碰撞始末動能相等的兩個方程中,若針對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方程不變。
“動量”與“動能”的切入點
“動量”和“動能”都是從動力學角度描述機械運動狀態的參量,若在其間作細致的比對和深人的剖析,則區別是顯然的:動量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久,動能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遠;動量是以機械運動量化機械運動,動能則是以機械運動與其他運動的關系量化機械運動。
光子說
⑴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電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傳播的光也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稱為一個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現出波動性,又表現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少量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高的光子表現出的粒子性強,頻率低的光子表現出的波動性強。
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稱為德布羅意波,也叫物質波。滿足下列關系:
從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種概率波。
電子的發現和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電子的發現: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對陰極射線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從而發現了電子。
電子的發現表明:原子存在精細結構,從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念。
⑵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湯姆生設想原子是一個帶電小球,它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而帶負電的電子鑲嵌在正電荷中。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其光譜也最簡單。
1885年,巴耳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的14條譜線作了分析,發現這些譜線的波長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這個公式成為巴爾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后來發現的氫光譜在紅外和紫個光區的其它譜線也都滿足與巴耳末公式類似的關系式。
氫原子光譜是線狀譜,具有分立特征,用經典的電磁理論無法解釋。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10
1、簡諧振動F=—kx{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物理知識點總結05-09
物理知識點總結03-02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8-14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2-02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1-03
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1-03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12-10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5-14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5-19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