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精選9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科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學科前沿是指某一學科中最難代表該學科發展趨勢制約該學科當前發展的關鍵性科學問題、難題及相應的學說。我有幸聆聽了院里各位教授的學科前沿講座,八次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教授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向大家詮釋“前沿”的內涵,所謂前沿,就是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重復的科學發展事態。同時,他們也結合自身做學術研究過程中的種種經歷,以平實而又生動的語言講述著做學問要付出的各種努力以及要去接觸的各種問題。隨后,教授們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各自目前從事的學科前沿問題,同時強調“做學問需要結合時代的需要,符合時代背景,與國際接軌”,并告誡同學們要注重積累,拓寬專業知識。雖然僅有八次學科前沿講座,我被教授們清晰的思路和表達、嚴密的邏輯和證據、學者應有的良知與責任而折服。講座中,教授帶我們一起回望化學的發展歷史,展望化學未來,體會化學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在教授們提出的眾多學科前沿課題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為什么熱水比冷水在冰箱中結冰快,因為這一問題貼近生活,我們可以親自動手驗證,如此普通卻又高深的難以解釋。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資料搜集和思考。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是中學,1963年的一天,在地處非洲熱帶的坦桑尼亞一所中學里,一群學生想做一點冰凍食品降溫。一個名叫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學生在熱牛奶里加了糖后,準備放進冰箱里做冰淇淋。他想,如果等熱牛奶涼后放入冰箱,那么別的同學將會把冰箱占滿,于是就將熱牛奶放進了冰箱。過了不久,他打開冰箱一看,令人驚奇的是,自己的那杯冰淇淋已經變成了一杯可口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學用冷水做的冰淇淋還沒有結冰。姆佩巴把這特殊現象告訴了達累薩拉姆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奧斯博爾內博士。奧斯博爾內聽了姆佩巴的敘述后也感到有點驚奇,但他相信姆佩巴講的一定是事實。尊重科學的奧斯博爾內又進行了實驗,其結果也姆佩巴的敘述完全相符。這就確切地肯定了在低溫環境中,熱水比冷水結冰快。此后,世界上許多科學雜志載文介紹了這種自然現象,還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姆佩巴效應"。
從物理方面來說,致冷有四種并存的機制:輻射、傳導、汽化、對流,通過實驗觀察,對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引起熱水比冷水先結冰的原因主要是傳導、汽化、對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如果把熱水和冷水結冰的過程敘述出來并分析原因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盛有4℃冷水的結冰要很長時間,因為水和玻璃都是熱的不良導體,液體內部的熱量很難依靠傳導有效地傳遞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溫度下降,體積膨脹,密度變小,集結在表面,所以在水表面處最先結冰,其次是底部和四周,形成了一個密閉的“冰殼”,這時內層的水與空氣隔絕,只能依靠傳導和輻射來散熱,所以冷卻的速率很小,阻止內層水溫繼續下降的正常進行,另外由于水結冰時體積要膨脹,“冰殼”起著一種抑制作用。盛有100℃熱水那一杯冷凍的時間相對來說要少得多,看到的現象是表面的冰層總不能連成冰蓋,看不到“冰殼”的現象,沿冰水的界面向液體內生長出針狀的冰晶(在初溫低于12℃時,看不到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冰晶由細變粗,這是因為初溫高的熱水,上層水冷卻后密度變大向下流動,形成液體內部的對流,使水分子圍繞各自的結晶中心結成冰,初溫越高,這種對流越劇烈,能量的損耗也越大。正是這種對流,使上層的水不易結成冰蓋,由于熱傳遞和相變潛熱,在單位時間內的內能損耗較大,冷卻速率較大,當水面溫度降到0℃以下并有足夠的低溫,水面就開始出現冰晶。初溫較高的水,生長冰晶的速度較大,這是由于冰蓋未形成和對流劇烈的緣故,最后我們觀察到冰蓋還是形成了,冷卻速率變小了一些,但由于水內部冰晶已經生長而且粗大,具有較大的表面能,冰晶的生長速率與單位表面能成正比,所以生長速度仍然要比較初溫低的水快得多。
從生物作用方面來看,水要結成冰,水中需要許多結晶的中心,生物實驗發現,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結晶中心”。而某些微生物在熱水(水溫在100℃以下一點)中繁殖比冷水中快,這樣一來,熱水中的“結晶中心”比冷水中的多得多,加速了熱水結冰的協同作用,圍繞“結晶中心”生長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結晶的晶核,對流使各種取向的分子都流過子晶,依靠晶體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適取向的水分子,外延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許多晶粒,懸浮在水中,結晶釋放的能量通過對流放出,而各相鄰的冰粒又連結成冰,直到水全部結冰為止。
以上是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的一些結論和提出的一些解釋。但要真正解開“姆潘巴問題”的謎,對其作出全面定量的令人滿意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回憶起自己的化學學習史,在初高中時期,接觸到物質的定性測定,對于復雜的物質定量分析,淺嘗輒止,由于許多的理論雖然成立,卻對其意義無從深究,例如:酸堿指示劑的應用:酚酞的變色范圍是PH8.0~9.6,在強堿滴定強酸試驗中通常采用酚酞作為指示劑,理論計算得化學計量點時PH=7.0(室溫),而此值并不在酚酞的變色范圍內,為何依然選用酚酞作為指示劑,一起滴定的結果會產生怎樣的誤差?諸如此類的問題,由于自身缺乏詳細而周密的理論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強。專業的化學知識是作為一名化學人首先應當具備的,無機化學學習已經讓我們對于這門學科深奧的`知識內涵和龐大的知識體系有所了解,而接觸到有機化學課程學習,足以讓我們領會到一名化學人應該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我對這門課的感觸頗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背后,必然有著一套嚴密的數學推理過程。分析化學的任務是確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測量物質各組成成分的含量及表征物質的化學結構,形態等。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必然需要嚴格的公式推理,在我看來分析化學與其說是化學學科的一門分支,不如說它是架在化學學科和數學學科之間的一道橋梁。望著滿滿的數學公式,還有形狀各異的曲線,心靈的震撼足以讓我產生恐懼——如此多的公式要怎樣記憶,即使記住又該怎樣用?但是,隨著老師的詳細授教,我的認識有所改變,雖然有繁多的計算公式,但清晰的推理過程為我們的記憶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除此以為,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數據的微元也使得計算式變得簡單,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優化了數據的處理。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它將對我以后的化學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其所需求的嚴謹的治學態度,會使我們終身受用。
在講座中,我不僅感受到與世界接軌的濃厚科學氛圍,更對本院及自己所在專業——分析化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當今世界,分析化學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目前全球所面臨的各個領域中的問題上,都少不了分析化學的作用。食品,環境,新型材料,醫用藥品,冶金,化工,生物,臨床醫學等領域,都是分析化學應用非常活躍的地方。所以,分析化學未來的方向可能會影響到這些領域的未來動態。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論述了分析化學未來主要的新方向——環境分析。在環境,食品等方面的問題,我們通過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知道問題的所在,為解決問題帶來了根本的幫助。而化學反應方面講會朝著無害原料、綠色反應條件的方向發展。光化學和電化學分析在環境方面會得到高度的重視。化學發光分析具有測定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使用儀器簡單、分析速度快、易與多種分析技術結合、容易自動化等特點。
另外,化學為人類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對于許多學科分支的發展起了帶頭作用,但是其地位和作用一直受到忽視。但現在作為化工院的一員,以后將會成為化工人的我認為基礎研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術新發明的先導,也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基礎研究的核心在于創新,而創新就要允許失敗,創新是科研的靈魂,而創新又不可能脫離原有研究基礎,同時也有不同的模式和水平。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相信化工人將會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分析化學領域的科學方法,對環境污染源分析,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找到環境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生活在更清潔,更綠色的地球。回顧化學這幾十年的飛速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福音,相信在未來化學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福祉!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2
一、高中體育學生心理狀態的現狀
從傳統視角來看待體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幾種:能增強個體的身體條件。有助于形成群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諸如此類。對上述觀點進行考察,發現:這些都是從體育作用于個體的外部、宏觀的角度進行的理解。根據這種習慣理解,在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就體現為:以競技、力量的訓練為主。
近年來,隨著教育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同時,通過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個體在體育方面若堅持科學、合理的鍛煉,將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所謂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為: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由概念界定所規定的要件可知:體育與心理健康之間形成了一種映射關系,通過體育活動所形成的個體間的互動,將增進個體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運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體鍛煉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滿足他們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就如籃球比賽中的帶球上籃,由于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范圍,既要帶球前進,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學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種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者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就一個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說,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個體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個體心理的發展。
同時,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三、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
1、認知行為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思考,以此來削弱那些消極想法,改變沮喪和焦慮的狀態。盡管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把開始運動和堅持運動視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可一旦他們實現了目標就會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自我能力的認可。自我能力認可與努力和堅持密不可分,這兩種因素幫助參加者繼續健身鍛煉,并取得收獲。
2、注意力分散的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的增大和運動動作的發揮,可以分散人們對自己焦慮和沮喪的事情的注意,并且,把這種情緒在不斷地運動中得到發泄,從而使人身心輕松,大大受益。健身運動把人們從焦慮和抑郁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3、身體所產生激素的設定
健身運動之所以使人的個體生理、心理受益,是與運動后人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關。人的荷爾蒙激素,是大腦在外力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化學物質。大量的荷爾蒙分泌,可以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加強愉悅感,增強健康活力。這種健康感可以降低沮喪、焦慮和其他消極狀態的程度。一些研究認為,任何健身運動均具有以上三個方面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而高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高考壓力,各次考試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具體可以表現在這6個方面: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自我個體意識更為清晰;有助于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學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實現的途徑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的實現,需要體育與心理學兩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滲透來完成。
1、優化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運動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晨練的人們多數選擇在公園,因為那里鳥語花香、綠菌環繞,置身于這樣的環境,能夠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及時更新體育設備和器械,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么設想,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健美館,踏著柔軟的地毯,聽著優美的音樂,墻壁上的大鏡子映出他們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會產生激動、愉快、自豪、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樂于接受體育,對防止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或者,當學生們走出沉悶的教室,來到藍天開闊的操場,各種他們喜愛的體育器械一應齊全,學生們的心情該是多么愉悅,多么輕松。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我認為,高中體育學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心理衛生課是定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和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衛生常識,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診斷、自我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于未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檔案
實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非常必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應包括:大學生來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狀況(如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大學生氣質、性格特征;是否確定戀愛關系;有無焦慮、抑郁、孤獨、空虛、苦悶等不良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等。以此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做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項內容可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負責學生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3
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這些年一直是計算機應用方面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數據挖掘,簡單地說,數據挖掘是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或"挖掘"知識。我一直對這方面的知識頗感興趣,這學期學院開設的學術前沿講座的課程,很有幸聽到了文益民教授對于自己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方面研究的講座,讓我對這些知識有了深入淺出的理解,受益匪淺。
12月5號,文益民教授做了題為“大規模數據的分類”的講座,在講座的最開始,文教授提到了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一書,皆在指導我們如何積累知識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如何去做研究,具有拋磚引玉的指導意義。在這之后,又對了解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首先要了解的知識做了簡要的說明,比如對于問題的'分類是分為線性問題和非線性問題;比如聚類的含義是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成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過程;比如對于這個世界上計算機的分類可以只分成工人(maker)和思考者(thinker)兩類。至此正式進入問題的討論。
對于這次講座,文教授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講授。第一,實際應用中的大規模數據分類問題。第二,大規模數據給機器學習帶來的挑戰。第三,大規模數據分類算法的研究。第四,展望發展前景。文教授主要是在第三點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機器學習的實際應用中,大規模數據分類問題一般會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在高速高精度的工業圖像檢測方面,在專利分類方面,在生物信息數據快速增長方面,在支持向量機參數選擇方面。
大規模數據給機器學習帶來的問題有:
1、算法一般不是收斂太慢就是難以收斂,訓練時間過長。
2、海量數據無法一次裝入內存。
3、算法可靠性得不到保證。
4、已經訓練好的學習器遇到心得訓練樣本時需要重新訓練。
在最重要的部分,文教授提到了幾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算法,這里面包含有:1、基于并行計算的算法,2、以并行計算方法求解工作集方法中每個迭代步中二次規劃的子問題,3、meta-learning,最小最大模塊化支持向量機以及快速模塊化支持向量機,4、cluster-svm,cluster-based-svm,cascade-svm。文教授在第三和第四點中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貢獻,在第三點中,他提出了分類面拼接算法,在第四點中,提出了分層并行支持向量機訓練算法。對于分類面拼接算法我進行了比較仔細的了解,并下載閱讀了文教授于20xx年3月份在湖南大學學報上發表的論文“基于分類面的快速模塊化支持向量機研究”,對于分類面拼接算法有了初步的研究,下面說說我對這個算法的理解。
信息采集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諸如公共健康數據、信用交易數據、國家經濟普查數據、網絡文本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等大規模數據集的產生。由于訓練時間很長和空間需求很大,現有的大多數機器學習算法很難被直接用于大規模數據的機器學習。
這個算法是針對大多數現有的機器學習算法處理大規模問題時需要的訓練時間很長和存儲空間很大的難點而提出的,英文名是psfnrsvms,
在訓練階段,psfm2svms采用一簇平行超平面對大規模問題實施軟劃分,然后針對每個子問題并行訓練支持向量機。在測試階段,測試樣本坐落于哪個子問題所在空間中,就由該子問題訓練的支持向量機給出判別結果。在4個大規模問題上的實驗表明:與采取硬劃分的快速模塊化支持向量機(fm2svms)相比,軟劃分能夠使psfm2svms得到更加光滑的分類面,因而ps2fm2svms的泛化能力較高。在不增加訓練時間的條件下,psfm2svms減少了由于訓練集分割導致的分類器泛化能力下降。
支持向量機方法的本質是在訓練集的一個高維像空間中尋找最大間隔分類超平面,這個分類超平面對應于訓練集所在空間的一個光滑曲面。如果采用訓練集分割的方法,將這個光滑曲面分段求出,然后進行連接,就可以得到這個光滑曲面的近似曲面。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4
聽了幾位老師所講的學科先沿講座,我的感想頗多。尤其是對林林老師的《智慧時代中的挑戰與機遇》頗有感觸。下面我談談自己通過聽講,查資料,經過思考后對這一問題的理解。當今的信息新技術主要包括這么幾類,即新息安全新技術:主要包括密碼技術、入侵檢測系統、信息隱藏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數據庫安全技術、網絡容災和災難恢復、網絡安全設計等。信息化新技術:信息化新技術主要涉及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城市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服務業信息化等。軟件新技術:軟件新技術主要關注嵌入式計算與嵌入式軟件、基于構件的軟件開發方法、中間件技術、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信網絡計算平臺、軟件架構設計、soa與ria技術、軟件產品線技術等。網絡新技術:網絡新技術包括寬帶無線與移動通信、光通信與智能光網絡、家庭網絡與智能終端、寬帶多媒體網絡、ipv6與下一代網絡、分布式系統等。計算機新技術:計算機新技術主要關注網格計算、人機接口、高性能計算和高性能服務器、智能計算、磁存儲技術、光存儲技術、中文信息處理與智能人機交互、數字媒體與內容管理、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等。
大膽的預測一下計算機技術往下怎么發展,因為形勢明白了,歷史規律搞清楚了,需求也明白了,該怎么做呢?我大膽做這么一個發言,中國計算機界必須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看一下處理器方面該怎么做,上個世紀我們關心的是每秒種可以完成多少指令,處理的速度。后來發現不對,應該做高性能的處理器,每花掉一塊錢可以處理多少能力,重要的是功耗要低,然后是無線,是互聯,我們更關心消耗每瓦功率處理能力是多少,大家關心的點開始轉移,從每秒處理能力,關心到每塊買到多少處理能力,到最后消耗每瓦功耗有多少能力。在處理結構上面有什么變化,從上世紀70年代左右,人圍著計算機轉,每個單位只要很好就有一個漂亮的機房,大家圍著機房轉,算題是通過一個小窗口把題遞進去,過一段時間里面算好,把題遞出來。那時候一切圍繞cpu轉,所以那時候cpu當之無愧,我的處理器是中心所以叫cpu。再往下可以看到計算機圍著人轉,我們口袋里的手表等一切一切,人走到哪里,計算裝備圍著我來轉,在機器內部不是圍著cpu轉,而是圍著存儲期,i/o,通道轉,因此不能光搞cpu,比如出現pim等新的名稱,所以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從cpu,c要改成無處不在的處理單元。
網絡將怎么發展,我們在上個世紀70年代所關心的就是互聯互通互操作,在這兒不是講互聯互通互操作不重要,它是一個基礎絕對重要,關心這個是數據和控制信號的傳遞,數據和控制信號可以傳過去。做了一些日子以后發現,需求不僅僅是這個,我們要提高網絡的帶寬,我們關心是信息溝通和處理能力的增強,光把信號傳過去是不是可以處理好呢?再往下又是怎樣的?我們應該關心網上有這些信息,有這么多人用,是動態的變化,所以我們要關心信息融合、信息確認等。要把消息傳給該給的人,該給的時間,該給的地方,該給的人,傳正確的東西,這個變化不承認不行的`,以往包括我個人在內,我和我同事們宣揚,看我家里環境,辦公室環境,我計算機有多少能力聯網,這已經過去了。下面關心的是這個網絡具有多少計算個算計的能力,算計要做推理更難,再往下要面對什么問題?我的網絡環境怎么樣有非常強的資源按需聚合,人機協同工作的協調能力,體系結構將怎么發展,70年代的時候,大家做體系結構設計,費勁腦筋是在計算機內挖掘可能的潛力,處理可能的矛盾,搞體系結構的人,什么是好的所長,廠長,它的學問是處理輕重緩急,這件事應該放得下,哪件事應該要處理,所以好的應該處理刪、增、減、抑、揚,在這種情況下發現,我們設計在機群中挖掘和平衡,我們要在網絡環境下怎么做挖掘和平衡,因為系統給人用的,機器的環境,是給銷售人員,管理者用的,所以把協同工作做好,就要驗證,所以從hpcs變成hpce,我們需要的不是高性能,需要的是生產力可用性,中國科學家預感比較早,因此1997年再一次會上,就決定當前做clieitserver,之后做cluster,之后做networking,之后是vse,基于網絡的虛擬服務含量是未來體系結構的發展方向。這是1997年8月25號,到1998年的時候,世界有名的計算機科學家isea發表了grid專著,我們要把grid定位了,而是要考慮你究竟想干什么?我們做一個好的系統,必須要看到定位準確,你在這個坐標上關于服務,你是要做計算服務,還是數據服務,還是應用服務,還是信息服務,還是知識服務,還是實用的服務。如果明確了你的目標,你的技術就明確,你的評價指標就明確了。如果要做信息服務,你就要了解你處的信息是多大一塊,這件事很重要,不能殺雞用牛刀,也不能殺牛用雞刀,如果系統力度大小這么大,最后生產的問題,究竟打算怎么交帳,是向投錢的單位交一個概念的設計,不是不可以的,還是交一個機理的設計,還是規則的設計,還是方法的設計,如果明確了,你的技術方案就明確了,你的機理就明確了,如果選定的方法層,你系統就要定位在這里,位置定對就滿足正確的需求。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5
盡管在實際的物流管理中,只有通過供應鏈的有機整合,企業才能顯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但是在實踐中供應鏈的整合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首先,供應鏈中的不同成員存在著不同的、相互沖突的目標。比如,供應商一般希望制造商進行穩定數量的大量采購,而交貨期可以靈活變動;與供應商愿望相反,盡管大多數制造商愿意實施長期生產運轉,但它們必須顧及顧客的需求及其變化并作出積極響應,這就要求制造商靈活地選擇采購策略。因此,供應商的目標與制造商追求靈活性的目標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時間而不斷地變化。事實上,不僅顧客需求和供應商能力隨時間而變化,而且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會隨時間而變化。比如,隨著顧客購買力的提高,供應商和制造商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來生產更多品種更具個性化的高質量產品,進而最終生產定制化的產品。
在聽講座的時候老師講得很認真,我也帶著解決以下五個問題嘗試著學習。包括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處理,物流企業和生產制造企業物流的視覺差異、物流管理戰略和戰術問題的區分與協調、反映物流領域的最新研究與實踐成果及理論性與實用性相合共五個問題。
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從被動地聽老師授課,起初就覺得講座理論性太強,而可感性又不高,難以更好的理解書中的理論,沒法更好地學習知識點,二對課本上所提到的案例加上老師的講解后,案例具體的指出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提出的對應的解決措施,我對課程理論的學習進入了半知半解的狀態,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感悟,通過聽講座我對書本的理論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感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對比自己本學期所學到的知識及能力,感覺自己再具體提出相關解決措施的時候,沒辦法更好的調研、分析,得出解決的方案,理論與實際的兩者結合不夠,沒辦法列出更為具體且行的方式以解決問題,提出方案的可操作性都有待提升。
自己學習方面的轉變由只是老師講解,轉變到了自己主動去了解、學習。通過自己上網下載相關案例,學習更多的東西。這就是我這學期有學習進步的地方。
不足之處:由于是第一次聽這一類的講座,自己沒辦法去了解到哪些途徑與方法能夠更好的解決我們的問題。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在看待問題,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心態上有些急切,很想學習相關方面的具體解決問題的知識,進一步提升自己。
在進一步學習的方面,我希望老師能再強化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旨在合適的時候指出學生的不足和問題,讓學生更好的.意識到問題,有何途徑去更好的解決問題,灌輸樹立學生們樹立這方面的意識或習慣。
學生和老師的溝通不足,導致學生上課沒辦法更好的與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能有知識。思想或思維上的碰撞,擦出思維碰撞的火花。在講座之前,老師能先提前跟下節課有關的案例,課后讓學生更好的在課前提出相關的問題,講座上引導學生更好的在課前思考提出相關的問題,講座上引導學生廣泛地參與到思考與討論中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問題,怎么去解決問題,為什么要這么去解決問題,如何具體的提出相關可行具體的方案去落實。這樣子就能更好地讓學生對理論與運用有更深地認識了。
通過這次講座我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知識,也使得我的視野更開闊了,學習能力也提高了。我覺得這是我踏上社會之前收獲的一筆財富。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6
軍訓之前,年級用一天的時間安排各科組長和優秀的畢業生來講高中各學科學習的方法,一是慣例,二是大有深意。因為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只有明確高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軍訓才有意義,軍訓的價值才能得到恰當的對待,不然直接去做軍人好了。所以,今天一天的內容至關重要,我一字不漏地仔仔細細地聽了其他各學科的學法指導,當然出于對語文科組長的熟悉和我自己對學科的熱愛,更多了一點對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的感想。簡單記述,準備再次在班級里詳細地講一講。
“語文,天生重要!”這是《語文報》的廣告語。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到的這樣一句簡約至極的廣告語,卻不得不膺服于《語文報》對語文的價值定位。當王老師也講到“語文,天生重要”的時候,我又不由自主地漫想起:“語文,為什么重要?什么樣的語文形態才重要?為什么當下的語文課堂、語文教材爭議如此之大,非議如此之多?該做什么樣的語文教師?學生學習語文的邊際在哪里?……”幾乎可以說,這些問題已經在我頭腦里已經糾纏、旋轉了近五年了。這近五年的時間里,我不斷地實踐,大面積的閱讀,不斷地和別人交流,興致勃勃地聽課聽講座,開闊學科視野,就是想解決我頭腦的這些問題,所以我特別認同梁簌冥對學者的分類概括:“學術中人”和“問題中人”,雖然我不是什么學者。經過幾年的自虐式追問,我個人覺著對高一新同學來說,語文大致可以做出如下歸納:
首先是考試語文。今天王老師講到的不少內容以及下午所有介紹學習經驗的同學所講的內容都屬于這個范疇。這個概念很淺白,內涵很容易理解,接受的范圍也最廣,很多同學或家長也都是圍繞這一語文形態來想象和理解語文的,我也認為考試語文確實非常重要。因為語文是一門學科,是一門重要的考試科目,對于高考來說,考試語文的成績能很大程度上決定高考人生的路徑和方向。所以,考試語文是語文的常態,一點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說不是常態才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無視考試語文的存在,我以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語文老師不僅不能輕視考試語文的存在,還要研究分析考試語文,找出應付考試語文的對策和方略,總結出技術與方法,提煉出技巧與攻略。
今天一天的講座內容幾乎都是圍繞這些來講的,王老師和各同學都講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我會在后面的備考時間里繼續補充一些,會更加完善一些。說實在的,掌握熟練這些攻略一年的時間足矣!我在高三連續待了兩年,寫了十五萬字的備考講義,全是借鑒、總結、歸納和分析得來的方法、技巧、攻略,細致到對每一道題、每一個答案的總結,所以大家對考試語文盡管放心,我從沒忘記,更不敢放棄。問題是,高中三年的時間里,如果我們不斷地在重復一年的學習內容,是不是有點可惜和遺憾。語文確實是如此的逼仄嗎?語文課非要如此的灰色、機械與僵硬嗎?語文作業非要面目全非、令人生厭嗎?我們對待語文能不能有另外一副面孔?當然,我有如此的想法是基于對語文學科的理解與反思,并不是一味地叛逆語文、作秀語文。
其次是課堂語文。課堂語文,簡而言之就是語文課堂上的語文。這一范疇雖然也是簡單明了,卻要補充解釋不少相關的內容。課堂語文,不只是簡單的課堂,還有課堂背后所支撐的語文教材、語文教法、語文內容、語文目標、語文課程等等內容,系統龐大而又繁雜。頭兩年的時間里,我讀了一系列的相關書籍,通過對倪文錦、錢夢龍、王尚文、潘新和、王榮生、李海林、黃厚江、韓雪屏、陳隆升等一系列名家著作的研讀,大致明確了語文學科的課程規定和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對語文有了一個理論認識,不再迷茫于語文備課時的不知所措和無從下手。基本能確定了語文課的存在依據。
當然,明白道理和理論是一回事,能上好語文課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對課堂語文的課堂興趣,就這一問題曾經是紀中青年語文教師成長課題組一兩個月內在反復探討的課題。為了生動課堂,在不傷及對語文課程理解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各種技術,幽默之法,故事之法,笑話之法,文采之法,視頻之法,題目之法,等等。一定程度上的深入細想和精心準備確實提高了課堂的活力和生氣,至少在現在還盡力去保持并繼續開發。再比如,對課文的處理,對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再開發,如何深度解讀,如何讀出思考,等等,解決每一個問題都要反復參考大家、名家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完成對我自己課堂語文的完整理解,這樣的課堂語文才能不失語文的本真和屬性。這樣的語文形態是語文教師的專業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關注的可能不是老師為什么這樣上語文課,而是享用老師把語文課上得怎么樣,有什么樣的收獲和感受,不管是對生命的領悟,還是對思想的垂釣,抑或是對文學美的欣賞,學生有所得才行,這才是課堂語文的真諦。
無疑作為專業技術的語文,從教師的立場來說,課堂語文才是語文教師的跑馬場和自留地,至于語文課程和語文教材,更是語文教師的私人訂制,從這個角度上說,基本上可以這樣概括:語文,即語文教師;課堂語文,即語文教師。
再次是生活語文。除了學業考試的結果和語文課堂的過程,我個人覺著語文對每一個同學還必須有一個延伸,有一個陪伴,有一個相隨一生的東西,這個東西我還不能確切地命名,因為它因人而異,有的認為語文可以帶給自己不斷地體驗和經歷,有的認為語文可以帶給自己能力和機遇,有的認為語文可以帶給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幸福,有的認為語文可以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不管怎樣,語文帶給我們審美、詩意和幸福,其存在是我們生活多必要的,我們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語文、感受語文、分享語文,這全都是這三年的高中語文課上所要積淀的。
所以,語文,天生重要。我的理解是,要先從語文的形態講起才行,這樣才能明白語文對于高一學子們意義的“前世今生”。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7
周特說“讀書是語文教師的行走方式”,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讀書無可厚非是我們的專業,職責所在。周特舉了兩個真實的例子,一個是周特在飯店吃飯時,遇到的一位服務員,利用業余時間寫詩的故事,而且這位服務員還是一位初中生的媽媽。另一個是周特家樓下菜場里的一位菜農在賣菜之余,身處于嘈雜的菜市中還能大聲朗讀唐詩的故事。讀書,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專業,并不是必需的,但他們仍能夠在工作之余沉浸在讀書的幸福之中。而我們,我們語文教師,則更應將讀書作為我們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在給孩子上語文課時,每當遇到那種歷史題材的,名人故事的課文時,我總是顯得有些窘迫。因為,面對孩子的眾多問題,我也是只知一二。然而僅僅對我這所知的“一二”,孩子們也是瞪大了眼睛,聽得津津有味。而對我毫無知曉的問題,我只能對孩子說“課后自己查查資料吧”。望著孩子充滿渴望的眼神轉化為失望的落寞時,我的心總是很痛,覺得對不起孩子。我后悔,自己為什么不多讀讀書呢?為什么不能解決孩子們心中的疑問呢?為什么不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百事通”呢?
周特在和孩子的課前對話中,當聽到孩子說“校服被你撐大了”時,立即推薦孩子閱讀《鼠小弟的小背心》。這是一種怎樣的智慧啊!更是一種閱讀量的顯露。如果周特沒有讀過這本書,如果周特沒有立即想到這本書,孩子很可能會失去一次閱讀的推薦,很可能會與一本好書失之交臂,那該是多大的損失啊!
如果,我們能多讀一些書,一些大人的書,一些孩子的書。那么,在我們身上所顯露出來的,將是一種閱讀的氣質。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將是無限的閱讀的幸福。多讀一些書,無論是對于我們,還是對于孩子,都是幸福的。我愿做一只琴鳥,歌唱讀書的幸福。
要做“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
該給孩子讀什么書?周特說“童年里沒有童話,人生就是蒼白的。”我們要給孩子讀童話,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我們要做“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心無旁騖地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情。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維,了解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
周特舉了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就是《黑貓警長》里,黑貓警長在追一只耳時,射出了一顆子彈,這顆子彈隨著一只耳拐了彎,射中了一只耳。對這枚“會拐彎的子彈”,成人們提出了質疑。他們又怎能想到,在孩子的世界中,子彈就是能拐彎的,就是能打中一只耳的,黑貓警長永遠都會成功的。世界就是那么簡單!那么純粹!
“誰讓子彈拐了彎?”成人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孩子們的想象力被一點點抹殺于無形。那兩個關于孩子想象力的中外案例,截然不同的態度,給我留下了太大的震撼。在我們的課堂上,在我們的習題中,總是習慣于給孩子一個固定的答案。“我們統一一下答案”,這是我們教研活動中經常說到的一句話。似乎沒有這個統一的答案,老師無從說起,學生沒有頭緒,考試也無法批改。久而久之,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回答,就越來越單一,他們總在揣摩老師心中的答案。這時,我又急了起來,“發揮想象力啊!”“愿怎么想,就怎么想!”……可悲,可憐!孩子們的想象力早已在老師的`統一答案中一點點消失殆盡,又怎能想象得出呢?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童年要有童年的樣子,如要擁有真正意義的童年,那么就做“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吧,心無旁騖地帶孩子讀童話,讓他們沉浸在童話世界的幸福之中。
我愿做一只琴鳥,歌唱讀書的幸福。
周特在短短的一小時里,為我們高聲歌唱著讀書的幸福。聽著周特充滿睿智的講座,真實而生動的例子,幽默詼諧的語言,我也由衷地想去做一只琴鳥,感受讀書的幸福,歌唱讀書的幸福。周特的學生是幸福的,他們會在童話的世界里茁壯地成長。聽周特講座的我,也是幸福的。我要帶著孩子們讀書,讀童話,讓我的孩子們也感受讀書的幸福。
今天星期六,沒有休息,去中心學校參加繼續教育“上好課”專題學習培訓,聽專家講座。這次主講的專家是至德小學的秦斌老師。秦老師是省教壇新星,人很年輕,30歲左右,戴著眼鏡,面容消瘦,顯得文質彬彬;秦老師普通話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兩個小時的演講很有激情;秦老師理論聯系實際,從一線教師的視角為我們詮釋了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的理論,講座深入淺出,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是真實的。有許多語文公開課、競賽課,教師在設計時就把追求完美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課前訓練學生的有之,課中“誘導”學生的有之。于是,教學變成了演戲。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殊不知,真實的才是最動人的,真實的也才是最美麗的。虛假的美麗只能取悅于一時,真實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動人心。讓語文課遠離虛偽的美麗,永遠煥發青春的活力與真實的生命力。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一節好的語文課還應該是科學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語文教學也不例外,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的語文課才是好的語文課。教學目標要科學,要體現三維體系,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突出教材的重難點;教學過程要科學,要過渡流暢、銜接自然;教學方法要科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形成能力。
一節好的語文課更應該是高效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講求效率。語文教學也不應例外。一節好的語文課,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賞與運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發展和提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對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樣的效果”是評價一節課的最終標準。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8
聽完王嶺老師的《有關語文教學生成問題的探討》,對語文課堂資源生成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生成與預設,可以說矛盾的統一體,如果說教案是預設的,那么課堂則是生成的;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則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課堂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學生的學習是隨機生成的。我們不能“活人圍著死教案轉”,而應從傳統的教學形態中走出來,努力構建新型的,富有活力的,生成的語文課堂。
在我的教學中,也時常發生學生的看法與老師、書本上不同,對于學生閃耀著思想火花的質疑或觀點,我多數會予以鼓勵,表揚他們會學習,善思考。比較尊重學生體驗,關注生成資源。
面對課堂生成,我主要是這樣處理的:
首先篩選信息,辨別課堂有效“生成點”。我會關注生成信息是否能促進學生發展,有探究的價值。如果生成信息的確能激發多數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我便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將課堂生成資源開展進一步探究,并與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甚至是課下查閱資料直到解決問題。對價值不大的信息和問題,我會及時地排除和處理,使課堂教學回到預設和有效的軌道上來,以保證教學的正確方向
其次把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用舊的知識去輔佐新的認識。主要是通過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如果新信息學生們都能興趣盎然的.參與,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情感,我也會改變前提預設,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提升。
例如,昨天在教學《陌上桑》一文時我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
詩中是怎樣描寫使君的可恥行為的?從中可看出使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備課時我看了教材簡析,說《陌上桑》采用喜劇的手法揭露統治階級的無恥。所以我的腦海里對使君的定位就是好色、無恥。
在課堂教學中,當我提出這一問題時,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使君是個無恥的好色之徒。就在我準備把“無恥”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有個學生卻提出不同意見:“為什么其他人看到羅敷失態的表現就不是好色,使君就是無恥呢?”當時班里就炸開了鍋,有學生說:“其他人其實也好色”;有學生說“其他人只是看呆了,卻沒有問羅敷:‘寧可共載不?’,說明其他人品德比使君高尚”;也有的說“羅敷又漂亮又高貴,其他人只敢看,不敢說。”
對于學生這樣的質疑與觀點,當時我認為質疑的學生問的很有道理,生成資源的確有探究價值。所以我并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于是我笑著問學生:“如果其他人也像使君一樣有地位,有權勢,他們會怎樣?”
學生又議論開了,經過一番交流與爭論,最后得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其他人和使君一樣被羅敷的美貌所傾倒,只是種種原因使他們不能說或不敢說“寧可共載不”。這樣看,使君被說成“好色、無恥”,實為冤枉。他之所以說出“寧可共載不”只是緣于他優越的權勢和地位。作者寫c使君應該也是一種寫作技巧。
我又提出問題:那么作者到底要表現什么呢?
于是學生很快得出:作者寫使君也是為了反襯羅敷的美麗。說明羅敷的美麗不僅讓黎民百姓動心,也讓見多識廣的達官貴人傾心,足見羅敷之美。
在這節課上,當新的教學資源生成時,我并沒有按照預設繼續教學,而是順應了突發事件,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讓興趣盎然的學生展開討論。體現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啟迪思維,明辨是非,從而明確課文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走向大雅文化。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 篇9
所謂進步來自學習,今天有幸聆聽了兩位來自北京教育專家的兩節語文課以及關于語文教學方面的講座。通過學習讓我感觸頗深,對于自己的教學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自己從事十幾年的教師,每天都面對著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課間在操場上快樂,無拘無束的玩耍著,而上課時卻總有那么一些無精打采,溜號,不喜歡學習知識的孩子。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又能學到知識?今天在陳延軍老師的課堂上讓我看到了什么是寓教于樂,什么是真正的語文味。學生快樂地學者,教師輕松地講著,學生在課上不僅學到了知識,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用陳老師自己的話說:“學習的結果重要,過程與方法更重要。”
在陳老師的課堂上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個字——“透”。
一、學生學得透,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透,陳老師對字、詞、句、段、篇的分析,每一處的點撥都很透徹、清晰,有著教師語言的精煉、幽默。豐富的詞匯量從未離開過這篇課文,陳老師在報告中也指出:課本上的內容還沒有理解,還怎么學習課外的東西呢?怎么能學得會呢?
二、方法點撥透,教師對教學的理解透。例如:對課題的分析,《鄉下人家》這是一篇四年級的課文,陳老師先讓學生整體讀題目,再分開讀題目,看看課題中都含有什么要素?“鄉下”是地點,“人家”是人物,地點是寫景,人物是寫人,從而在整體上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特別是生字的教學,陳老師更是一絕,指導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記憶字形,把不用書寫就能一輩子記住的生字畫上對號。不要求學生書寫全部的生字,學生自學后是學生向教師提出認為最難寫的字,考老師,這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學生考教師的過程中,教師邊寫邊講述要注意的地方,“冠”字是用手把帽子戴在頭上,“聳”字是聳著耳朵聽。最后讓學生總結老師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從而學生掌握了記字的方法。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教學生如何創新詞語?如何概括文章中心?如何把握作者的寫作手法?如何進行口語交際?如何學以致用?總之,在陳老師的課堂上,我實實在在的學會了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語文教學的教師,因為在與孩子的學習中,自己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就是陳老師在課上對學生說的:你們是我的學生,我也是你們的學生,我們都在互相學習。他對學生的尊重卓然可見。在他的報告中,提到:教學要時時顛覆自己,減輕負擔,就是減輕學生的身心壓力,搞好師生關系。
最后陳老師還告訴我們:語文,文無定法,有規可循。語文是學生讀會的,不是講會的,要在課堂上重視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要選擇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就是選擇了吃苦,因為你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二次聽來自北京優秀教師的課,第一次是xx老師的課,至今難忘,而今天我會受益終生。
【學科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講座心得體會08-17
優勢學科或興趣學科心得體會范文06-19
學校講座心得體會09-04
聽講座的心得體會05-24
考研講座心得體會09-08
法制講座心得體會10-10
聽講座心得體會07-23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6-09
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6-05
消防講座心得體會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