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研修觀課報告(精選17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研修觀課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研修觀課報告 1
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小學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里呈現卡丁車游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游戲,激發興趣——聯系自身,體驗左右——游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后,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游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設 “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研修觀課報告 2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摸”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研修觀課報告 3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節流暢,如行云流水,環環相扣。
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而后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補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后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
然后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并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了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里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后是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于這只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環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么,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復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范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節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系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并沒什么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致的分析,一篇課文里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于這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研修觀課報告 4
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研修走進尾聲,短短的幾十天,我們經歷了耕耘和收獲,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好的一個機會能夠分享到專家們的成果、心得和經驗。在這個平臺上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語文教學的觀點和想法,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思路,同仁們之間的研討以及老師們所提供的視頻和各種信息,這些都開拓了我的視野,充實了我的思想,同時也給我提供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得到同仁們的指點,真的是獲益匪淺!所以在這里首先感謝提供這個平臺的老師們和參與這次培訓的各學校的老師們,讓大家有了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機會。下面是我的感悟和收獲。
1、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換、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對學生的激勵與鞭策也都是今后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探究的問題,做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更是時代的召喚 。十天來我收獲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能,還收獲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從專家老師認真批閱每一篇作業中,從班主任對每一個學員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中,從每一位學員認真對待每一篇作業中,我進一步領悟了責任意識、敬業精神、進取精神,遠程研修真可謂是教師的精神家園。
2、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運用這門藝術。教師要用愛心去熏陶學生,要用恒心去對待學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學生。
3、聆聽、學習了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討論學習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積累、內化以及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的問題。
4、了解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積累與梳理中存在的問題,學習、掌握了積累的內容與梳理知識點的方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更新了思想,改變了觀念。
5、 課后反思進步的基石,經驗積累的過程。教師的反省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反省何來進步。每一節教案,每一節課都要反思,總結優缺點,站在課堂外看自己的課,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我們課堂,更重要的是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對于每個問題應該用什么樣的思路,什么樣的方法講解,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我們在課堂中的每句話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因為反思的過程就是經驗積累的過程,通過反思我們能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6、 通過閱讀、積累、內化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以充分重視和發揮。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已經成為教學理論界的共識。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收益無窮。”在此基礎上培養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 要求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作為教師,我們要讀比學生多幾十倍的'書,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做到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學無止境,要想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教師應該首先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必須有源頭活水。
7、用心實踐。研修學習,但那也只是給我們的日常教學的一個指導作用,具體如何實施?那就要靠我們將專家門的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將其轉變為能真正服務于我們日常教學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關鍵是看你如何將你所學到的理論性知識用來指導實際教學,真正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使學生樂學、好學、善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 教學質量。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上讓學生有發表觀點感受的機會。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意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在研修中我這樣不斷在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真正領略到了培訓的精彩:既有理論的高屋建瓴,也有實踐的品鑒入微;既有專家的專業引領,也有同伴的經驗互助……在學習中明白了這樣一種理念:課堂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不是以學科為中心,而是以問題為中心。討論、辯論等參與方式,促進了交流與分享。整個培訓過程清晰流暢,引人入勝,美不勝收,總是讓人戀戀不舍,流連忘返。研修的活動環環相扣,不看視頻,就無法有針對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
在學習中激發了自己的興趣,擴寬了自己的視野;在教學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遠程研修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學習遠沒有結束,我要有“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感謝指導老師,,感謝所有為此次研修默默奉獻的人們!
以上是我在這次遠程培訓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同行繼續指導和交流,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獲,使我們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研修的日子里我們思考著,成長著,收獲著,快樂著!享受著遠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在這二十多天里,我們交流出了經驗,交流出感情,雖然研修結束了,但希望老師們能多交流,多聯系,繼續共同品味教育事業中的苦與樂!
研修觀課報告 5
觀看了濟南市長清實驗中學張靜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節課堂實錄確實讓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當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完美,環節精巧,而是因為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因為學生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也與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產生強烈的共鳴。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基于此,在觀看本課時,我確定的觀察點為“學生學習”維度中的“目標達成”視角“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張靜老師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總共有13處學生活動(這里的學生活動指教師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由學生相對獨立地活動一段時間),從內容看,學生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學生活動的時間來看,總時間為30分鐘,占本節課總時間的67%。學生相對獨立的活動時間能占到這樣的比例,說明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從學生活動形式來看,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有口述,書寫,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組合作、測試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為主。本節課,集體回答26次,個體口答11人次,個體黑板演示展講3人次,個體板演展講4人次,小組合作交流3次,全體測試一次。
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張靜老師本節課的四點學習目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前三點目標著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后一點著重能力及情感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貫穿于在3和4這兩條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通過第二環節的自主探究中的'三個學生活動實現。從學生的活動設計來看,這些活動都有利于目標達成。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活動都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總體評價: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黑板板演展講呈現出來,讓學生原始思維可視化,以便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符合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彰顯活動有效之美。
研修觀課報告 6
本節課突出的優點: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溫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松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后,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著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么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征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于,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該生采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并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獲: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并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志。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研修觀課報告 7
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同時也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定——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有效的教學體現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并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專業與水平不斷地提升與發展。本文通過對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何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得預設的學習結果并學會學習,同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積極發展。具體表現在:在認知上,促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學生從不喜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熱愛到熱愛。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對教師來說,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與價值,同時享受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永無止境的數學教學。
二、探究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關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應用過程,是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技能與方法用于訓練和鞏固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得以體驗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問題的解決過程,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問題有挑戰性,要給學生留有做數學與思考數學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暢所欲言的機會。
案例:在教學“實數”一節時,教師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兩個無理數的和是否一定是無理數教師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要求他們先各自獨立思考再發言。大多數學生列舉了兩個互為相反數的數來說明問題,如與-、π與-π等,也有學生列舉了諸如-2與2-此類的相反數來解釋。在教師將要為這個問題畫上句號繼續教學時又見有學生舉手,在那一瞬間教師猶豫了,要讓這位學生再發言嗎?時間很寶貴啊!但最終還是讓這位學生發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與b都是無理數,但a+b=2.737373737…卻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是有理數,學生舉出了一個成功的反例,巧妙地從另一角度解釋了這一問題。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發言的機會,才使得學生有了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一種比一種巧妙,最終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生成。
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感受、去經歷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現的成功喜悅,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節《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教學時,筆者提早一天叫學生自己做了一個圓錐模型,上課時說:“這節課我們學習《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圓錐的側面積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圓錐模型為工具,運用已學的知識探究出圓錐的側面積嗎?能用字母表示圓錐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經過約2分鐘的時間,筆者看到大部分學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展平成一個扇形,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又問:“圓錐的側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積?”“利用轉化思想把曲面轉化為平面。”大多數學生齊答。一小部分學生欣然一笑,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又過約1分鐘,有一學生高興地喊:“老師我知道了:其實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剪開的扇形面積S圓錐側面積=S扇形面積=”,“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老師我的是S圓錐側面積=rl”,“我覺得是S圓錐側面積=πrl”,“我認為是S圓錐側面積=πl”學生搶著答。大概過了五分鐘后,我叫各種答案的代表站起來解釋。“沿圓錐的一條母線剪開,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根據扇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得到S圓錐側面積=”“能解釋n、R各代表什么嗎?”“n指扇形圓心角的度數,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樣,但得到S圓錐側面積=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長,r是扇形的半徑。”“我的方法也一樣,但得出的S圓錐側面積=πrl,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l是圓錐的母線。”“我得到得S圓錐側面積=πr,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h是圓錐的高。”“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作為公式該選哪個呢?為什么?”“第四種,求圓錐的側面積,就該已知圓錐的相關量,而第三種雖然也已知圓錐的相關量,但比第三種復雜,所以我覺得應該采用第三種作為公式。”筆者笑著為他鼓起掌。接著,教室里掌聲一片。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
研修觀課報告 8
本人學習了20xx年小學音樂遠程研修: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蘇婷婷教師執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和王曉爽教師執教鋼琴獨奏《捉迷藏》的優秀觀摩課,感觸根深,充分感受到小學音樂教與學的多樣化,以及教與學的樂趣,受益匪淺。三位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廣博的音樂知識、嚴謹的課堂語言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學習。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應從情入手,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表現美,創造美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先用談話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采菱》這節課淡化了傳統的音樂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把小學生體驗放在了整節課的核心地位,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能夠創設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這一點很好。
二、重視音樂知識的探究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生動、形象。李帥教師執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通過聽賞《采菱》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繼而引導學生在聆聽、體驗、感受的過程中輕松主動地學會歌曲。最后將歌曲內涵逐步拓展延伸,仿佛身臨其境,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蘇婷婷教師執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由冬天情境的創設和背景音樂帶學生進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與音樂吻合的視覺圖片、肢體語言等手段進行有效設計,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聯系學生的生活。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讓音樂思維的靈光閃耀,讓小學生將踏著優美的節拍,在健康快樂的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我會認真的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以實現自我教書育人的跨越式飛躍。
研修觀課報告 9
一年一度的遠程研修又開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節觀評課,分別是萬峰厚老師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張龍龍老師的《一滴水經過麗江》和姚南南老師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后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豐厚的語文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下面就張老師的《一滴水經過麗江》一課,談點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人教部編版版八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第五單元《一滴水經過麗江》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阿來第三次來麗江受當地政府的邀請,為中小學生寫的有關麗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為線索和流動的“鏡頭”,串起了麗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文章恰似一滴水從玉龍雪山形成到匯入金沙江的真實時空歷程,構思之巧妙令人贊嘆。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經過麗江》的教學中,張老師始終圍繞觸發學生情感展開教學,字里行間閃爍著詩意的魅力,寄寓了對麗江的贊美和深情。這堂課,張老師想構筑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化的語文課堂,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文本、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花朵燦爛、果實豐碩”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張老師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張老師在舒緩的音樂《大美云南、秀色麗江》中,用充滿深情的美語,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小水滴的游蹤,并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討論和交流,體會作者詩意的語言,感受麗江的魅力。她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微信,貫穿課堂始終,建微信群,曬朋友圈,設計群公告等形式,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
初二的學生閱讀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游記散文是第一次接觸,缺乏類似的閱讀感受及深入的體會。同時麗江很多學生未曾親自到過,親眼看過,不能深入的感受到麗江優美的自然風光,建筑與人文的和諧統一,淳樸自然的民風,不能真正感受麗江的魅力。所以,張老師在教學時十分注意用音樂和圖片感染學生,同時引導點撥學生對文章具體句子的朗讀和賞析,激發學生感受麗江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懷。這節課她利用圖片、音頻資料、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將學生引入文本的情景之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教師點撥的方式,在品析詩意語言的過程中感受麗江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淳樸的民風,進而理解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熱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微信這一社交平臺來吸引學生學生,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積極的情感氛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悅的情感開啟了學生的心智,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熱情投入。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一篇游記散文,詩意的語言,麗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閃光點,于是張老師利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學生,而且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設計書寫少年情懷,由課內向課外的拓展、遷移,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說話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走進自然,熱愛自然。但很遺憾,課堂中老師并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閱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于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使其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設計中,張老師特別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閱讀,特別注重采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在閱讀鑒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學會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綜觀整堂課,張老師引導學生以讀貫穿始終,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目標。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堂學習的目標是具體細化、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學生經過一定行動,能夠順利實現目標。
2、問題預設形式簡潔,內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現出來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帶來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貫穿課堂始終,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表達欲望。
4、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教師的語言充滿語文特有的“美感”。
在點撥、評價環節有激勵性、啟發性。當然,我個人認為還有需進一步做好的方面:
1、對文章的寫作技巧,要進行歸納整理,落到實處。
2、學生的互助學習決不能僅僅流于形式,學生在合作探討中不僅僅是幾個人簇擁在一起,各抒己見,滔滔不絕,學生也應該在傾聽,在交流,在反思,在糾正,在質疑,這樣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應該在小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進一步的規范和指導。
3、老師的指導與評價要更及時,更具體,更有價值。
4、時間有限,學生展示的機會還是太少,如果給學生展示機會與時間,他們學習文章的積極性會更高。
研修觀課報告 10
這次觀摩一師一優課,不僅給了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更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不光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無論是說、唱、畫,還是課堂上所表現出的教育機智,都讓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優課當中體現出來的亮點值得我好好學習并反思。
首先,每位老師都是采取的全英教學。各個教師出色的口語表達讓我記憶深刻。標準的發音、富有親和力的表情和聲音,即使彼此第一次見面也能很好的`拉近師生距離。而且每位老師都會在自己的課中設置一個精彩的熱身導入環節,比如:flash動畫(加上動作,邊唱邊做),閃卡搶答,chant等,老師的課堂操控力和渲染力很強,將這些活動都做得很好,課堂氣氛很快被調動起來。
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有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袁海霞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講授的主題是《Weather》,主要是學習天氣的詞匯。在操練環節,她設計了“小小預報員”活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網絡資源,通過自主學習、教師示范、同伴交流等,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練習,再進行分小組比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住了天氣的詞匯,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第三,訓練方式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各位老師的訓練方式都多種多樣,尤其是張晨曦老師的《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設計了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并且任務型教學貫穿課堂始終,Job interview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廣告之后向全班同學進行調查,詢問誰能勝任所招聘的工作,練習運用所學目標語言,它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語言第四,創設情景與情感教學。楊雪老師的課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講授的四年級下冊的《What time is it ?》。
通過這次遠程研修,我收獲很多,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這次觀課,讓我近一步開闊了眼界,明白了教學上應該努力的方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上學生喜歡的英語課。為自己加油:Come on!
研修觀課報告 11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員老師來我校聽課,三種課型各聽了一節,借此機會,我們全體地理組成員也跟隨魯老師聽了三節課,并聽取魯老師評課,收獲甚多。
在聽課過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課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課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師們的課與原來所聽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
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并在一節課中,根據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恰當教學情境,激發并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2、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材、教師、學生融為一體,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傳統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文字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的作用是講解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為教學成敗的標志。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是“學生帶著教材和問題走向教師”,教師更多時間是成長發展中的觀察者,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解決疑難問題的幫助者,是向導和顧問。
3、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僅是掌握,更重要是運用,讓教材成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由“教本”轉為“學本”。賀貴山老師在本節課教學中,真正把教材當作了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調整了教材順序。
4、教師不再獨霸課堂,留下時間和空間給學生。
老師“講”的時間在減少,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間,師生互動有序,課堂效率提高。
5、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
劉洋的復習課上,能夠在學生區域地理知識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授人以漁”,講方法、理思路、歸納模式和規律,有講有練,突出重點,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懂學透一個區域可以面對全世界的任何區域,實屬不易。
教研室魯老師聽過課之后,提出建議,把預習的環節提前布置給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更多地討論和回答,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只要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插手,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兩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鉆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進一步發揮學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先鋒。
研修觀課報告 12
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朱紅甫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并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于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云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么……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朱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仿佛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于學習古詩,樂于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研修觀課報告 13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優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呢?聽完這一節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生成,培養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是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摸”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研修觀課報告 14
在本次小學數學遠程觀課評課學習中,我收獲頗豐,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觀課中我認真學習了四節不同特色的小學數學課,各位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受益頗深。授課老師嫻熟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養,使我受益匪淺。
四位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他們的教學基本功扎實,都認真研究了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學目標明確,三維目標的設定準確,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突出,使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學會知識。
他們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教師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使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拉近了師生距離,活躍了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們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運情境,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系,著重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情分析,將教學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新知識的建構更加自然順暢,真正是水到渠成。采用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靈活多樣,寓情感教育于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
在教學中,從課堂組織來看,四位教師對教學理論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并做了大膽的嘗試。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的運用,使我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領悟。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效果顯著。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在課堂上老師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設條件;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銳地捕捉學生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抓住教育的契機,并時時加以指導、點撥。吳老師每節課都是讓學生自己探究,找到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們真的是把教給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模式技巧做為一節課的中心,孩子們能把一節課的時光用在學習這樣的事情上,真好。 其實無論問題從哪來,無論是什么問題,過程都一樣: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策略,解題,分析。這些基本的步驟能夠幫助孩子們解出這一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們課堂上學到的那幾道題目孩子們會忘記。而他們學到的這套解決問題的技巧都將派上用場。
通過此次的觀課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生的興趣,設計分層次的練習,延伸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我認識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不僅分析教材還要分析學生。在活動設計的時候,以教學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關注。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和空間,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會得到了不同程度培養和發展。通過教師的有序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就能培養學生創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研修觀課報告 15
觀看了三位老師的課,感到他們為了上好課下足了功夫,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的則用“秧田式教室布置”的傳統標準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傳神的應用到了課堂上使得課堂生動直觀豐富多彩。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他們對教學兢兢業業的專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學最值得尊重的資源。
我在這里不對他們在課件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評價,也不對他們在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徹到位做評價,也不就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技術規范等培訓資料里羅列出來的方面條分縷析的做評價。我只就教學方式(模式)的選擇對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和影響發表一點基于我教學實踐和思考的淺見。
三位老師盡管從形式上看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我感覺其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傳授式”的教學思想和套路,課堂上“五段論”的結構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顯,細微處的差異不足以分別其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管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生動的物理現象還是凸顯隱匿處的不直觀的物理規律,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讓學生登臺演示實驗,都本質都是讓學生“看”的;不管是教師講授,還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抑或是詢問學生問題,都是讓學生“聽”的。只要學生“聽懂”了或“看懂”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看,學生就學會了、該部分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所以,當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然后指定一個舉手的學生回答,如果該學生的回答表示他“學懂”了,該部分的教學就完成了;其實,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師不問學生問題、不讓學生回答問題,只是一路順風的“講授”下去,教學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舉手的學生回答了問題,只不過是教師“講授”過程找個人來證明,證明他講的或學生學看的東西“懂了”,教學進度基本上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教學總是“條理清楚,結構合理”,整堂課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無懸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從“教師講”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查看;雖然三位教師的課都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的`教學環節,這樣也確實“面向全體學生”了,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就跟教師講授時確實是讓每個學生都聽的“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實質上的差別,因為學生的問題總是自覺不自覺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齊劃一所掩蓋,或者說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體推進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學結構所掩蓋。可見,這樣的教學模式,再講求什么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再講求什么思維的品質和深度廣度以及科學素養之類——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說某種教學方式的采用“鉗制”了教師,同時也“鉗制”了學生。“講授式”教學的長處就是教學結構完整清晰、知識體系完備,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效率高。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同樣的評價結論,而是恰恰相反;這個“長遠的視角”即便不從教育史不從國家發展戰略或人的精神發育這樣宏大的視角來看,僅僅是從學生一定的學段,比如三年的初中或三年的高中來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輸式教學鉗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鉗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了大面積的學生棄學厭學(雖然某個教育現象,比如學生的棄學厭學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顯然是,在探討某個因素時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促進的還是鉗制的,卻是可以有較確定結論的)。對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有深切的體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個常識,比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本的看法,單單這一條,真要實施它就必然要對“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因為事實上,當一個教師采取了或默認了“講授式”教學 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鉗制”學生講,不讓他發言,至多讓他說自己想說的——尤其是當學生提問了“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了教師不想講的,打擾了教學進度”,此時教師就毫不猶疑的“鉗制”住學生,不讓他們講,就如三位教師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的:學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師想講的,于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就順利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事實上,問不問學生,學生回答還是不回答,都無關緊要,因為教學程序是設定好了的,沿著這樣的程序行進才被人們認可。
教學模式(方式)其實是營造出一種教學環境,對學生而言就是營造出一種適宜于學習的環境,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皆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基于一定的價值選擇和良知,或者基于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學方式的;這個教學方式是這樣一種的教學環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讓自身發展的環境,它在本質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價值選擇;它顯然絕非一個人的問題,猶如時下中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一樣,需要全社會在各個層面上的革新。對學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對一個班級的教學而言,這個教學環境不止需要“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場所有人的配合和積極主動的建構,因為那是觸及到個人實際生活及存在意義的人所選擇的環境。
做它顯然不易,但并非不能做到;真慶幸我們遇上了大時代。
研修觀課報告 16
針對陳錦青老師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
第一,他的課程基本按照課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
1、充分利用學生自制器材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2、通過發笑臉貼紙,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能夠分清起跑時腳和手的姿勢,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陳老師能夠根據水平一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等特點,建立清晰的動作感覺,讓他們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勢,把容易混淆的事情變得簡單,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教學方法。
3、關注學生心理,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的重點與難點把握的不夠準確,本課為第一次課,其教學重點應為:身體重心前移,教學難點為:異側手在前,再根據重、難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的整體性不夠注重,本節課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方法新穎,但是教學內容不夠突出。從準備活動到小游戲再到練習,沒有突出學習的重點,過于一般。內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學生興趣。
2、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得到發揮。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不過教師在剛開始的準備活動中應該充分注意安全,由于水平一的學生對于安全意識還是很欠缺的,教師應該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兩個學生對著站立搶位置的輔助練習還是存在一定安全問題。如果在進行練習前強調一下會更好
3、課的器材有所創新:每人兩個笑臉貼紙,但是水平一的學生在對貼紙的練習中,還是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是不是在課前或者發貼紙的時候跟學生強調一下要求,然后能夠縮短這一時段的用時,提高課堂的練習密度。
4、教師應精講多練,減少集中講解的時間,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練習時間。
總之本節課條理清晰,節奏明快,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比較扎實。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烈,積極主動性較高。可以看出陳老師在課前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新穎,既有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的設計上具有獨特的一面,通過游戲與各種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學們都表現出了好勝的一面。這節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學生通過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節有趣的體育課,在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意識。
研修觀課報告 17
隨著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贊賞。提倡、引導并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體育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并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游戲,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于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著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盡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研修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研修觀課報告04-14
英語研修觀課報告04-25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6-04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6
關于生物研修觀課報告04-01
數學研修觀評課報告01-18
體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13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2-02
美術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1-15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精選23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