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信,肯定對各類書信都很熟悉吧,書信是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的一種交際工具。那么一般書信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學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開學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1
尊敬的家長:
您好!
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我為有像您孩子這樣的活潑可愛的學生而感到自豪與幸運。在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里,我將用的我的愛心、責任心,悉心呵護您的孩子,陪伴他(她)一點一滴地成長。我會竭盡我所有的智慧和知識,教導他們學做人,學知識,學交往,學玩耍。我也殷切地盼望著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讓孩子在家、校這兩個生活、學習的主環境里和諧、快樂、蓬勃向上地發展。
我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最優秀的人才,并且愿意在培養孩子上花時間,花精力。我也深信,只要我和您能團結協作,多多溝通,時時交流,建立一致的培養目標,教育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實現“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成長”,那么您的孩子一定會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為了能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我真誠地草擬了如下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得到您的認同和支持配合。
一、入學準備:
1、備齊必需的學習用品
鉛筆最好選用鉛心為hb的鉛筆。這種鉛筆硬度適中,顏色適度;而h的鉛筆寫出字來不清楚,b的鉛筆鉛心軟,寫出字來又太黑,一旦寫錯字,擦起來黑乎乎的。最好不用自動筆,因為這種筆鉛心細,易折斷,而小學生寫字握筆緊,手僵硬,不靈活,稍一使勁鉛就斷了。鉛筆的數量最好是5枝左右,頭天晚上削好。
橡皮、尺子、削筆刀、鉛筆盒等應以簡樸、耐用與安全為宜。削筆刀最好用轉筆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級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情經常發生。要用一般橡皮,不要用修正液,因為修正液是用化學合成的,不僅有損身體健康,而且弄到桌子、手和衣服上擦不干凈。文具的選擇切忌花哨和追求時髦,因為5至7歲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5分鐘,花花綠綠的文具用品將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動作,影響學習。再說,小孩子特別愛攀比,看到別的同學有了花樣文具便向家長索要,如果家長輕易滿足孩子的這種要求,時間一長,還會養成孩子虛榮等不健康的心理。
書包的選用應輕便、合適,以能裝上書為宜,不要太大、太重。學校課桌抽屜較小,書包太大裝不進去,有的小學生只好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此外,書包里的兜不宜太多,書本用品放得太散,小學生往往因找不到東西而手忙腳亂。
請為孩子準備一個透明文件袋(中),用來做生字收集袋,裝會認的字。
課本一定要包書皮。書皮紙最好選用牛皮紙或掛歷紙,并在上面寫上學校、班級和姓名,這樣會顯得整潔而美觀。不要用塑料皮包書皮,因為塑料皮太軟,易折書角;由于書脊有塑料桿,攤開書寫字時不易放平,小學生只好一手摁書,一手寫字,效率很低。此外,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包書皮,這樣能養成小學生愛書的好習慣。
2、準備一個水壺和一塊手帕
小孩子容易口渴,要專備一個小水壺,水壺要實用,不漏水,易打開。另外要準備一塊小手帕和一塊小抹布,用于擦手擦桌椅。
3、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剛入學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時間較短,穩定性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里為孩子布置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書桌、椅子的高度要適中,在桌子上擺上課程表、小臺燈、小鬧鐘、地球儀等,為孩子創設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和優美的學習環境。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少孩子早晨起不來床,甚至來不及吃早飯,餓著肚子去上學,結果到了第三節課,精力不充沛,以致頭暈、肚子疼。接送時間:上午7:50上課,11:20放學;下午2:00上課,4:50放學。
二是書包里的書本文具要讓孩子自己收拾。第二天上什么課,頭天晚上要把書裝好,鉛筆削好,本子放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若家長代勞,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能會不知學習用品放在何處,經常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
二、您可以這樣輔導您的孩子
1、學生已學過的要求會認的生字卡片。每天晚上抽出5—10個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并在認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組詞,積累詞語。還可以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話或一段話,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當您抽出“草”字時,他能組詞“草原”,并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羊在草原上快樂地吃草。”這需要家長您足夠的耐心和一定的時間,只要您每天努力與堅持,您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就會有不斷的提高。
2、要求學生會讀的課文或會背的課文,在家里讀或背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讀或背的時間,并且家長要有傾聽的'時間,并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家長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3、關于拼音學習。今年的新教材把拼音作為拼讀認字的一個手段,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會拼讀,一定要會拼讀認字。所以說,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在帶拼音的童話故事中讓學生試著通過拼讀認字并閱讀,從而使學生達到會拼讀的目的。
4、聽寫寫字表里已學過的生字,堅持多聽寫,多練習,這樣學生就會積少成多。不會寫,不要責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但這并不等于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揚同樣重要。
5、學生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老師給學生講故事,學生聽,并且要把聽到的內容講給家長。這時,就需要做家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聽,哪怕學生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作為家長的您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并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講得更好。”千萬別說:“什么呀,亂七八糟的,去去去,難聽極了。”“沒有時間,忙著呢,自己講一講。”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里時間有限,班額較大,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您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6、語文中的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比如走出校門、家門到外面觀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字。這個活動一定要實踐,這對于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生去發現、去了解。并且在滿街的廣告語中能認識很多字,這無疑又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這樣的活動并不是只有一次就可以了,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多觀察,多留心,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可以搞個認字積累競賽,把每次上街認識的生字寫在或貼在一個專門的大本子上,看看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下來認識了多少字。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再比如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培養搜集圖片、信息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檢索能力,會每星期布置收集資料的作業。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7、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一時顯現出效果卻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您最好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只是督促孩子讀,而是自己愛讀書的榜樣。還要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需要注明的是,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但希望家長暫時不要規定孩子必須看某樣書,低年紀孩子閱讀主要在與培養他的閱讀興趣,讓他看喜歡看的書,只要他在看就是一件好事,在適當的時候我也會向孩子推薦好書的。家庭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是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它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開學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2
尊敬的初一新生家長朋友:
您好!
首先祝賀您的孩子成為xx市xx中學的一名學生!真誠感謝您對孩子的精心培養,對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信任。
近幾年,在上級領導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我校全體師生努力拼搏,教學成績顯著。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20xx年8月我校遷入新校區。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是一所遠離城市喧囂、適合學生讀書求學的理想之所。
希望各位家長要忙中偷閑,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指導他們過一個安全、明、充實、有序的暑假生活,要督促他們繼續加強學習,努力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為新學期進入高中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此,我們希望家長朋友能夠督促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培養集體生活意識,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使您的孩子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初中學習,請你們合理給自己孩子安排好假期的學習,并給予監督、檢查,以便有效對接高中學習。
3、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注意飲食、飲水衛生,注意交通安全、旅行安全、用電安全,不要私自下水游泳,禁止孩子出入營業性游戲機房、網吧和歌舞廳,防止沾染不良習氣。
4、注重儀容儀表教育。家長要求孩子不要養成比吃比穿等不良習氣。學生到校后要統一著校服、不準穿拖鞋、戴首飾(如耳釘、項鏈、手鏈等);不準染發、燙發;不準在教學區使用手機。初一入學后,學校將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xx市xx中學日常行為規范》。
關愛孩子,成就學生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和心愿,愿我們家校聯合,齊心協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再次感謝您對xx市xx中學的信任,我們堅信,有您和我們的共同努力,學生三年的初中生活,一定會充滿快樂、健康、進步,您的孩子一定會有一個輝煌而燦爛的未。
最后,祝您及家人工作順利!合家幸福!祝您的孩子學習進步!健康成長!
【開學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相關文章:
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06-10
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09-29
開學致家長的一封信08-01
2022年開學準備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范文(精選7篇)10-30
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15篇)07-04
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15篇06-10
開學致家長一封信范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