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改總結(通用5篇)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新課改總結(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新課改總結1
時間如白駒過隙,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已經接近尾聲,在這緊張有序的高中新課程改革中,通過觀看視頻、發表評論、撰寫文章、參與在線討論,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課改對教師提的要求更高;也深深的明白了“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的道理;更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來本人就結合這些天來的新課改培訓和教材培訓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通過參加培訓,一線教師應該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和核心內容,在以后的教學中知道如何去施教,我認為教師施教的基本要素有:
①核心知識,也就是每節課包含了哪些知識點?其核心問題是什么?可培養哪些學習能力?
②就每節課的核心問題,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怎樣的程度。教師在分析和研究以上二個要素的基礎上,再去考慮其它各要素的問題:
③所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有怎樣的聯系?
④用怎樣的探究方式能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以上核心問題?
⑤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去滲透學科思想、學習方法?
⑥在落實核心知識的基礎上如何較大程度地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⑦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有否必要拓展有關知識?你拓展這些知識的用意是什么?
⑧課后要反思,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問題?應該編選怎樣的習題可幫助同學們達到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相關能力的目的。
以上8個要素的準確把握是關系到用好新教材和具體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關鍵,而其中的前4個要素,往往受舊的觀念、老教材和各種教輔資料的影響慣性較大,在此,有必要作些強調:
1.準確把握好新教材知識的深廣度
首先,現在的高中生腦子里已沒有了“語文”學科的概念,語文知識不成體系;其次,新課程的認知性和技能性學習目標水平在必修模塊教學中,基本處于中、低級水平,基于以上兩個原因,我們必須按照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嚴格控制必修課程知識內容的深廣度,排除原教材知識體系和學科知識體系的影響,細心地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知識目標的達成,千萬不能一步到位,務必要通過多次的學習,螺旋上升,逐步實現。超前超標,一竿子到底,一方面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會造成課時緊張,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一定要牢記,在選擇教學素材,拓展教學內容時,要反思三點:①是否核心知識?②你班里的學生能否接受?③最終能否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2.準確把握好評價度
所謂把握好評價度就是要要依據課標和新教材來精編、精選課外習題,出好考試卷。由于教學資料市場管理混亂,一些不負責任的出版社和編者改頭換面的功夫實在了得,現在新課程的教輔資料多得很,但大多是偏難、偏繁、偏舊,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我建議各位教師都要精選和自編習題。教師和學生千萬不能被課外習題牽著鼻子走,“勞命傷財”的事還是不做為好。
3.正確處理語文學科知識,改變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里有許多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主題和學習素材,它們是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最豐富的教育資源。但通常會出現一些不屬于該節課的核心知識,并與學生認知水平不相符的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不能太過于關注細節,不能隨意擴展或者“一步到位”。
4.注重實踐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注重探究過程的體驗。
高中語文新課程與原有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并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更需要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新課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體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新教材采取模塊式教學,分選修和必修兩類,采取學分制,因此新課程表現出模塊化、多元化和層次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語文知識溶解于實際生產生活中,再結晶出來。
語文新課程教學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有效地選取和組織素材,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掌握好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上的深廣度,充分有效地體現新課程教學設計上的功能與價值,要求我們必須關注課標與教材的聯系,關注教學素材選取與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根據不同的教材和學情做出不同的處理,從整體上把握其共性與核心觀念的形成。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學思路必須要清晰,從實際生活引課,設計一連串驅動性問題,探究式的實驗輔導教學,遵循學生認知上的發展規律,發揮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思維方式方法的形成,重點落在學生能力的提升上。
在專家們細心的講解和指導下,老師們結合輔導老師對我們的作業在細致耐心的審閱、批改后作出的詳細的、一針見血的批示,以及自身的教學特點做了很多獨特使用的教學設計,部分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的分析得到了輔導老師甚至課程專家們較高的評價,這無疑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課程發展是人的發展,需要全員參與。認識到新一輪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力圖體現“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理念,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語文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語文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十多天的培訓,即將過去,但他卻像一場及時雨,給我們這些渴望課改的老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對改革的期望,給每一位即將投身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充滿了電,讓我們每位教師都滿懷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新課程。這次新課程改革遠程培訓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語文教師都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盡管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新課程改革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但對于我們來說,改革更意味著機遇,讓我們有機會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強了改革的信心,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將堅持不懈,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
新一輪高中語文課改的大幕已經展開,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們任重而道遠。新課改之路剛剛起步,不會一路坦途,我們惟有迎難而上,知難而上,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才能將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扎實的推進,將我們的教育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學習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同樣的課標、同樣的主題,不同編寫者寫出了不同的教材,這就是創新。教學是藝術,藝術在于創新。愿我們所有的教師在剛開發的“新課程”這塊土地上,辛勤耕作,各顯其能,再創輝煌!
階段性的學習和培訓即將結束,但新的學習序幕才剛剛拉開,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投入到這正在到來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在新課改的征途上,上下而求索!
語文新課改總結2
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一班語文教學,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來說,優生特別適應教材的改編,注重了學生各方面的培養以及各方面的訓練,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但對于后進生來說卻加大了難度。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注意詞語的積累與課文結合
每篇課文都開辟了“我的詞語庫”這一欄。在課文的后面,把這篇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優美的或常見的詞語都摘錄在其中,學生邊學邊積累,既理解了,又牢記了。有的還會運用。對孩子說句子,寫短文大有好處。
二、將說寫與課文有利結合
語文園地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了雙方互動的交流。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去興趣。
三、 課文多,生字多,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現在的語文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生字特別多。一課二十幾個生字。學期結束學生認識200個生字,會寫300個。要知道識字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雖然課堂中花樣百出,學生似乎當堂學會了,可是課文太多,每天一課書,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鞏固復習。結果聰明的、記憶力強、家長負責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可少部分孩子學了就忘了。學得多就忘得多。使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語文書每課都有“我會寫”這一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并會書寫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學生正確書寫拼音了。
語文新課改總結3
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近幾年,我們的語文課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理念,上升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創設者。尤其是現代媒體的綜合使用,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學也開始逐漸活起來,靚起來。今天我想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能較好的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鍛煉設計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能滿足學生萌動的表現欲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自覺參與。表演內容的選擇非常廣泛,但力求要和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可以講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偉人的故事;可以配樂朗誦一首中外名詩或一篇優美散文;可以講一句我最喜愛的名人名言;可以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個人;可以以“環保”、“奧運”等為話題演講;可以講我最喜愛的一本好書、一位作家;還可以對對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為了這3分鐘的創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從材料的搜集、篩選、準備到課前展示,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充實自我,提高進步的過程。3分鐘的表演,為學生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創造了有效空間。每天的課前3分中,同學們都能欣賞到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在歡聲、笑聲、掌聲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
二、常備課堂PK戰
記憶是任何學習的基礎,且中學生正處于記憶力最旺盛階段。語文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積累,培養語感,鼓勵多讀,多背。規定初中階段背誦古詩文不少于80篇。因此,可以經常開展“接背名詩佳句”、“課下注解”、“成語接龍”、“名家名段”,“經典格言”等比賽。各組選手抽簽產生后進行現場PK。看誰在規定時間內背得最多。慢慢地,學生在每天晨讀,課間聊天,回家路上,睡覺之前……逐漸養成撿拾零碎時間背誦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古詩文和優美詞句,而且還可培養學生背讀,積累古詩文的好習慣。
三、巧設課堂競技活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善于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不同層面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如:哪些問題適宜搶答競賽;哪些經典片段適合朗誦比賽;哪些問題值得進行現場辯論;哪些文章適合縮寫,敘寫或排練成課堂短劇……教師都應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實際去引導。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松、愉快、自信的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
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復述美女蛇的故事;還讓學生上講臺表演捕鳥的動作,班上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頓時神采奕奕,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先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可是因為過于緊張,“竹簍”翻了,“捕鳥”失敗。同學主動幫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訓,鼓勵他重試一次,結果第二次表現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學的熱烈的掌聲,他從而也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
這些競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主動意識,進取精神,鍛煉思維,提高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作業的創新與延伸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農村校,過寄宿生活,課外資料又少,這些原因往往造成學生的視野狹窄,語文水平低。課外的補充就顯得重要了。教師就要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因此作業的設計尤為重要。簡單抄寫性和重復性作業最好不留,最好多設計一些課外知識的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如:學孫犁的作品《蘆花蕩》后,引領學生欣賞孫犁“一字不該”、“惜墨如金”、“淡泊名利”這三則軼聞趣事,學生從中可以窺見孫犁高尚的靈魂和品質。同時,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孫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淀》,擴大閱讀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每周一書,每月一報。
語文課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學習中為學生打開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知識天地。學生的所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上所獲,還要課內帶動課外,讓課外成為課堂的補充和延續。
每周一書,即每周全班同學都以某一話題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后經語文老師閱讀通過后,由課代表裝訂成書,再由班里善于畫畫的同學設計制作封皮,這樣每周一本新書就會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讀后感》、《我最喜愛的一本名著》、《蓮文化的魅力》、《請您聆聽我得心聲》、《讓世界充滿愛》等。學海無涯,學以致用,貴在持之以恒。
手抄報是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之一。學生直接參與編輯、撰寫、制作的全過程,深受學生的喜愛。每月要求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主題完成一張手抄報:比如教師節,慶國慶,綠色環保、迎奧運、交通安全、文明禮儀等。手抄報從資料的搜集、主標題的確定、報刊的整體設計、后期制作完成,能較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提升閱讀品位,拓展實踐能力。
語文新課改總結4
傳統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它以教師為圓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把書本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工具,把分數看成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惟一標準。其結果,嚴重的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利于現代新人的成長。而現代教學觀念完全摒棄了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試圖用嶄新的教學觀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在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教學改革。下面對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進行簡要的闡述。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科教學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其目標應全面體現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即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1)教學的基本價值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教學的基本作用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蘇南通李吉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以確定的對方為前提。只強調某一方,取消或忽視另一方,都不可能構成或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與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即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過程的轉化,從不知到知,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
首先,教師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決定了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這種導向、組織作用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對教學質量與效果全面負責。
其次,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的目的在于學生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過程。
②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復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于開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③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你來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完整的生命來看待。要認識到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是認知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創造性活動。現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內在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多方面功能,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轉變教學觀念是最基礎的一環。具體地說,要實現四方面教學觀念的轉變。
①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傳統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掌握,也就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因此,教學的注意點放在學生外在的活動與變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記憶的牢固,答題的準確。這些雖然也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現代教學論把教學的注意點轉向了學生內在的變化上。
②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轉向能力型。為適應這種情況,教學相應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識?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句話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學習的過程。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較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和條件下去尋求未知的東西,這就需要思維能力。長期以來,由于強調學習的結果,在學習解答問題時,只要求做出一個惟一正確的標準答案,而這個問題的情境往往與書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記憶和背誦上。強調學習的過程,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尋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導學生重視思維的方法,經過長期訓練,達到發展智能的結果。
③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特征,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其教學方法是單純教師教的方法,講授幾乎占據全部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學過程中信息是按照師——生的形式單向傳遞,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為改變這種狀況,陶行之提出“教學合一”,并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合一”的觀點越來越為教育界所接受,并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布魯納認為,現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前蘇聯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們指出,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人際合作關系”,認為“在今天,正是師生關系的問題已被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傳統的認為教學法只是教師教的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合作的過程,這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為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單一的講授法難以勝任。學生智力和技能地培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④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教學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傳授知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一種開放性、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它在空間形態上、綜合運用集體教學、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等多種形式,在時間流程上,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教學環節與結構。素質教育是一種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這個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3.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的情景,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有“灌輸”一詞。而現在,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科學愈來愈呈現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綜合的格局,人們的智能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只是陳舊、更新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它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學生的創造性屬于創造性學習一樣,是使個人和社會做好準備。為了在行動上與新情況相協調的一種讀書模式,它能使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預測、模擬、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來考慮趨勢,制定計劃,評估目前決策的未來后果。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造性的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語文新課改總結5
一、我校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新課改對所有的老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學校信任年輕教師,把他們放在課改前線,這一年來她們也是不敢有絲毫懈怠,不斷學習借鑒先行課改老師們的經驗,積極探索,努力尋找適合本校生源的語文教學路子,經過一年的教學,有了一些想法和共識,現總結如下: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暑期里,開學初,組織全體任課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門開展的各級課改培訓。通過普通高中課改專題培訓即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教師提高了對新課改、新課程理念的認識。除積極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己還利用各種講座,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教師的觀念。
2、加強領導和宣傳。學校成立了以一把手張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相關的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配合新課改研究制定了系列綱領性文件,分別是《武都八一中學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教師培訓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武都八一中學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關于我校高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選課指導方案、《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生成長檔案袋管理、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服務方案,模塊考試方案等文件。同時,在校內外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務室出了四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3、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其中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由專任教師任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改的重要特征之一。學校先后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為副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綜合實踐課專任教師、信息技術課專任教師、各科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為成員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暨研究性學習的業務指導小組。我校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主要分為準備階段(包括成立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通識性培訓,學生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確定指導教師,精選參考性研究課題。選題可以選取老師提供的參考課題也可以是自主選擇的其它領域的課題)、實施階段(包括組織學生開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匯總、交流、小結等)、結題階段和總結反思階段。目前,在學校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已順利完成上級文件要求的高一學生上學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管理及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結題工作。
4、常態化教研活動和分階段專題教研活動相結合,通過舉行一系列新課改現場研討課觀摩活動,加強新課改研討交流。學校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每一學期至少提供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并寫好一篇關乎新課改的反思總結。對于有特色和見地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和校報《小白楊》上進行推廣。開學不久,學校果斷決策,邀請市教科中心全體教研員赴我校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研究周"活動,校長張福團、副校長郭志祿、宋國強、焦小平、教育主任李青云、政教主任王江等領導同全體教師一道深入課堂與教研員一同聽課并在課后及時評課議課。許多老師對自己的公開課精益求精,上了一節又一節,不如人意誓不罷休,涌現了一批諸如曾娟、靳陽泉、張明霞、張亞妮等新課改教學積極分子。在整整兩周的活動中,聽語文的53人次、,創造了我校語文教研活動前所未有的盛況。通過一周來的摸爬滾打,老語文師們對新課標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在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革。
5、以新課改為契機,學校不僅在高一年級認真開展新課改課堂教學研究活動,而且以高一年級為龍頭,在高二、高三年級同時引入新課改理念并著力開展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效課堂"教研活動。我們的做法是:
(1)深入細致展開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實踐。學校領導和學科教研組長堅持聽課,深入到課堂中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分階段進行教學交流總結。學校對課改年級每學期組織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這些調研活動在幫助學校了解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情況起到了積極的反饋作用。另外,邀請外面的語文課改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和幫助,以便對新課程教學理念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理性的認識和理解,有力促進學校課堂改革的深入進行。
(2)注重引導教師優化教學方法。發揮教師"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的興趣;"教"必須效力于"導",服務于"學"。著眼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力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加強集體備課,加強教學反思。新課改對于所有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工作,充分發揮備課組的積極作用,堅持案例式的集體備課,加強組內聽課和評課,使教學研究"日常化"、集體智慧最大化、不同課型模式化。配合課堂教學改革,改革學生管理方法。即:
a、大力開展小組內學生互助活動。
b、嚴格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c,開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活動,確保知識即時落實。
d、大力開展對學生的激勵和表彰。
二、高中新課改遭遇的困惑
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他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具體而言,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面對大班人多的情況,怎樣使反饋及時到位,怎樣在一節課中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或者絕大多數學生。
2、教師在充分保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的同時,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
3、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是課改成敗的關鍵。對于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了解不少,但太虛,而教學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么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把教師培訓與教學實踐直接接軌也是一個問題。
4、選課制難以實施。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后,教學模式應怎么確定?選課制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因學校條件尚未成熟,目前這一工作也難以開展。
5、關于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比如,新課改后高考怎么考,一考不再定終生怎么體現。
三、對高中新課改的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可組織學校多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加強交流以獲得好的經驗,少走彎路。
2、統一課改特色工作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性學習、學生成長檔案袋管理等的操作進程,出臺有關政策協調如學業水平考試、實驗操作考查、模塊考試等的時間、方式,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以上是我對我校開展語文新課改工作一年來的情況總結和反思。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精神,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使我校新課改工作更順利地進行,也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語文新課改總結(通用5篇)】相關文章:
1.新課改培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