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八上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八上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八上知識點總結1
一、動物的類群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征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干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恒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海葵、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并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二、動物的運動
16、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17、關節的構成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關節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19、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產生運動。
三、動物的行為
20、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1、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2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24、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25、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2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四、動物的作用
27、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8、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9、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它的優點是少成本,少環節,少污染。
30、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明雷達,據長頸鹿發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明薄殼。
五、細菌和真菌
31、區別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應該看大小、形態和顏色三方面。
32、培養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養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
33、細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34、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學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青霉的發現是弗萊明(英)。
35、細菌的形態有三種: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故細菌也有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
36、細菌的結構類似于植物細胞,即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還有運動的鞭毛,起保護作用的莢膜,有的還有為抵抗不良環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態各異,原因是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結構都相似,即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故真菌也稱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細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時,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風吹散。
39、細菌有的對人類有利,少數對人類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狀桿菌,根瘤菌能為豆類作物提供含氮的無機鹽,大腸桿菌能為人和動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為和動物患病,如痢疾、霍亂、破傷風、鼠疫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菌能使蔬菜變壞。
40、真菌同樣如此,有的真菌對人類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釀酒、制作醬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對人類有害,如腳癬、甲癬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此種營養方式又分三種類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區別寄生、共生和腐生:若寄居對象是死的,如枯枝敗葉,即為腐生;是活是,即為后兩種。后兩種中,若對寄居對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桿菌、使患甲癬的真菌;若雙方互利互惠,即為共生。
44、熟記幾種共生的例子:
(1)豆類作物和根瘤菌:豆類作物為其提供有機物,根瘤菌則提供含氮肥的無機鹽。
(2)動物和大腸桿菌:動物為其提供有機物,大腸桿菌則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3)地衣:藻類植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則提供水和無機鹽。
45、區別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態,掃帚狀的為青霉,放射狀狀的為曲霉;二看顏色,青綠色的為青霉,其它顏色的為曲霉。
46、酵母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殺死細菌或控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此有許多防腐的具體辦法,如高溫滅菌、腌制、滲透保存等。
48、污水處理時,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能分解為甲烷。
六、生物的多樣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和種子。
50、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的單位是界。
51、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種類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52、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
53、桃在分類上的地位是()。
54、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的多樣性。
55、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鄉”的美稱。
56、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57、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現我國已建立1500多個,其中有保護大熊貓的臥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系統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58、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濫砍亂伐、濫捕濫獵、環境污染、生物入侵。
60、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破壞。
生物八上知識點總結2
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1)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
(2)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大多數病原體起到防御作用。
人體抵御病原體的三道防線分別是第一道防線:皮膚和粘膜;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
(3)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后天形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進行的免疫,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到防御作用。非特性免疫中依靠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消滅病原體。
(4)淋巴細胞的分化過程: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為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為漿細胞。造血干細胞在胸腺中分化為T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為效應T細胞。
(5)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異物性和特異性的性質。抗原不一定是異物。
(6)抗體是抗原刺激下產生,能夠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生態系統的結構
有生物群落和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基本類型有海洋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兩方面。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四部分。
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建立起來的聯系叫做食物鏈。捕食鏈不包括分解者。
2.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及應用
生態系統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
能量流動特點為單向,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個營養級,因此是單向不可逆轉的。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并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生物八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09-29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5-19
初二的生物知識點總結12-10
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2-01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23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9-30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9-30
湘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26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26
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