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范文500字(精選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書信都不陌生吧,書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文體。還是對書信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范文5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1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您為了大多數人能夠吃飽飯,在水稻吐穗揚花的時候,親自踏遍了當地所有稻田,只為找到能攻克水稻不具有雜交性這道世界難題的重要方向之一“天然雄性不孕株”。
您為了這個樸素的夢想,不顧自己的身體,四處奔波。皇天不負有心人,您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大多數人都吃上了飽飯。
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試驗田,那我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雜交水稻的研發救了很多人。如果沒有您,人們現在說不定還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死亡人數也會日漸增多。如果沒有您日復一日的堅持,雜交水稻也不會研發成功,我們如今也不能過得這么幸福安逸。
您讓我真正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的含義。《憫農》這一首詩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平時掛在嘴邊,也不知用了多少遍。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理解詩人心中的憤懣呢?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地堅持工作才得來的,有些人只知道吃米,卻不知道這一顆顆米飯后面,含著多少人的辛苦啊!我們又有什么資格浪費呢?
讀了您的那些名言名句后,我深有感觸。以前,我給自己盛飯,因為不知道自己這一頓到底要吃多少,所以一般都盛滿,可每次都吃不完。現在,我每次只盛半碗的樣子,如果不夠,再加。這樣,雖然麻煩一些,但卻可以制止浪費。
盡管我一個人的微小努力起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人們都能領會到您的用心良苦,我相信,大江南北都不會再有浪費的跡象。
“禾下乘涼夢”總是能讓人想起一副愜意的景象:插滿禾苗的稻田外,一棵大樹下坐著一個休息的老人,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慈祥的面孔,炯炯有神的雙眼,這就是您,袁爺爺。
祝
一路走好!
感謝您的:彭希萍
2021年5月29日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2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您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記得第一次聽說您的時候,還是幾年前在課本上看見的。當時我還想著,哇!這個人和我一樣姓袁啊!我當時就很興奮,逢熟人就說:“你看你看,雜交水稻之父袁爺爺和我一個姓!”
在您那個年代,生活貧苦,不像現在有很多好吃的,那個時候能吃上點東西都很不錯了,畢竟那是抗日期間啊。就是因為吃不上飯,一個一個的百姓在饑餓中倒下。那時的您立志,要做一個讓中國富強,不受帝國主義欺辱的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但幾億人口的溫飽,還是一個大問題,您學習農業知識,把畢生心血都投入到研究水稻之中,嘔心瀝血,卻從不有怨言。您與泥土為伍,和水稻為伴,和農民交談,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舉世聞名的貢獻,為解決人民的溫飽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在網上看到您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不可能不可能,袁隆平爺爺身體那么好,準是誰又在造謠。直到我看見新聞,仍舊不敢相信。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離開了我們,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日子。袁爺爺,您至晚年都在不斷學習,為中國,為全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值得我們尊敬。
您說您有兩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雖然不在了,但是您的夢想,我們一定能實現。
祝
一路走好!
袁肖玉琳
2021年5月29日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3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您樸素的衣著、慈祥的面孔、勞動的身影一直浮現在人們眼前,您勞動后喘氣的輕聲、課堂上親切的話語、田野間歡快的笑聲永遠回蕩在人們耳邊。
可現在,人們將再也見不到您,不能再聽您講話了。您這一走,讓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絞。
您這一生,都在為實現您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而努力奮斗,直至你永遠閉上眼睛的最后一刻。為解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您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說一聲謝謝。
袁隆平爺爺,您一生榮譽無數。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許下登天之夢,一直努力奮斗。您為他人著想,總是心系祖國,心系人民,不顧自己。您還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可我們雖然學過李紳寫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卻不懂得這首詩的真正含義。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為自己生活得太好,沒有嘗過苦頭。
您總是感嘆時間不夠,用“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來勸告我們認真讀書,將來報效祖國。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頭縫里的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無論面對什么困難,你都毫不動搖,努力為自己定下的夢想而奮斗。
袁隆平爺爺,通過對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以后,我飯前會想到您和其他農民伯伯的辛苦,飯后,我的.碗里將一粒不剩。
一路走好!
崇拜您的人:楊俊杰
2021年5月28日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想起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衣著質樸、臉色黝黑,頭上戴頂草帽,執著于研究水稻的農民伯伯。但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更多的是對您深深的懷念。
您知道嗎?小時候坐在桌邊,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爺爺端起一碗顆粒飽滿、散發著濃濃香味的米飯,不由得感慨:“這碗米飯,來之不易啊!”
當時的我聽了十分疑惑,不解地問道:“爺爺,您不是一位農民嗎?區區一碗米飯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是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嘛!”爺爺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那你知道為何如今的米飯顆粒飽滿、香氣四溢嗎?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勞啊!”
袁爺爺,聽說在您做農業科研的這些年中,曾見過餓殍,也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之類的話語,因此您下定決心,立下兩個遠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解決全人類的溫飽問題,胸懷大志的您,一刻沒有停下腳步。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您孜孜不倦,潛心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爺爺,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的英雄。您雖離開了我們,但您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一定努力做光盤行動的先鋒,不辜負您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禮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5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后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并且在學校的植物園里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谷的奧秘嗎?
此致
敬禮!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2021年5月22日下午,當您去世的噩耗傳來時,看著手中捧著的白花花的米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天地同悲,14億中國人民同泣。袁爺爺,您是永遠讓后人銘記景仰的燈塔!
初識您時,是在外婆所講的童年故事里。難以下咽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面窩頭是外婆小時候的主食,遇到逢年過節,兄妹幾人才能吃點黃米飯。外婆曾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黃米飯里有白白的東西,聽大人講那叫大米,兄妹幾人圍著飯桌歡呼雀躍。后來,黃米飯就變成了白米飯,再后來,白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當我上學后,才逐漸讀懂了您——國之脊梁,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您用畢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試驗田,忙碌在實驗室。為了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了更多的人吃飽飯,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自此以后,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為我的心中住進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爺爺。
看著群眾為您送行的場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爺爺,我一定牢記您的教導,傳承您的精神,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努力前進。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周彥宏
【致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范文500字(精選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