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可以對一個活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活動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1
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探索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活動準備:
《蜂蜜蛋糕樹》繪本ppt、操作材料、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閱讀繪本,學習測量
1、閱讀繪本前幾頁
提問: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嗎?為什么沒有挖到?
2、出示圖片,了解量具長短與測量距離的關系
出示蜂蜜的路線圖
小熊貓從家門口走了五步,小老鼠走了也走了五步,誰來把小老鼠的測量的結果表示一下?
阿力走了幾步,誰來表示一下?
3、師小結:原來腳步的長短不一樣,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
4、了解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小老鼠的腳步最短,所以測量出來的距離最短;河馬的腳步最長,所以測量出來的距離也最長,因此,雖然都走了5步,但是和熊貓的都不一樣,就挖不到蜂蜜了。
5.欣賞后半部分
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和阿力有沒有發(fā)現?
師講述后半部分繪本內容
6、師小結: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樹》,好聽嗎?
三、幼兒測量
1、出示操作材料
你看,這就是熊貓的家到藏蜂蜜地點的距離,請我們小朋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來測量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遠?
2、交代要求
請幼兒選用一種測量工具,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操作
四、講評
1、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
2、為什么不同的測量材料,相同的距長度,測量的次數不一樣?
3、師小結:相同的長度,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次數越多。
小學科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2
一、主題的提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即原有認知結構)與從環(huán)境中主動選擇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學生總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來建構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他們在進行學習活動時,頭腦里并不是一片空白,通過以往的學習實踐或日常生活,他們已經歷史地形成了對于學習的'諸多問題的基本知識經驗,這些知識經驗有時與正確的科學概念并無沖突,但有時則與正確的科學概念大相徑庭,他們的這些知識經驗稱為教學中的“前概念”。
學生的許多前概念是潛在的,這對他們的許多科學活動如觀察、理解、應用知識及解決問題等都產生重要影響,有時起消極作用。而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只關注于新知識的傳授,但科學概念的傳授并不能自動地校正學生原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概念,在教學之后,學生往往仍然堅持原來的觀點,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由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必須尋找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及其特點,在此基礎上實施教學。
二、活動的目的
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進行成因分析,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思考和探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探討出有效解決學生前概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的合理辦法,也促使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能關注學生科學的前概念。
三、活動內容和步驟
1、組織討論擬訂校本教研活動主題。
2、理論學習。
教師根據自己對于主題的理解采取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饋的辦法來提高自己。教研組集體學習有關前概念教學有關書籍如《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及有關論文、案例,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與反思,同時將一些優(yōu)秀的資料在組內交流、學習,以實現資源共享。
3、邀請專家,專業(yè)引領。
鑒于目前學校教師對科學“前概念”教學的理解,缺乏專業(yè)引領,定期邀請教研員薛老師為我們指導解疑。
4、利用課例進行研討。
根據活動計劃確定開課教師,采用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制定教學設計,課后針對主題進行探討、反思。
5、小結反思。
要求教師將個人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一個教學片斷,并能通過論文、案例的形式撰寫出來,并在全組內進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動工作行事歷
預備周
校本教研主題確定
理論學習、確定課例題目內容
課例《能量的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探討
集體備課《能量的的相互轉化》主備人:
公開課《能量的的相互轉化》主講人:
集體備課《動能和勢能》主講人:
公開課:《動能和勢能》主講人:
理論學習、反思
集體備課《日食和月食》主備人:
理論學習、反思
公開課:《日食和月食》主講人:
集體備課《電流的測量》主備人:
同課異構《電流的測量》
校本教研總結、交流
如:周四下午校本教研時間與市、區(qū)教研活動沖突,時間調整為周三上午。
【小學科學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