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1
為了響應深圳市政府16號文件的號召,為了加強全市的安全生產,深圳市政府特選出部分企業在中介服務公司的技術指導下在規定時間里面進行整改,再由區領導對進行整改的企業進行驗收。
在這次企業的整改、驗收的過程中,我們深圳市世和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共技術服務5家企業,分別是:高帆高檔家私有限公司、嘉發高檔家私有限公司、紳士豪宅家具廠、富迪邦電鍍有限公司、金雋電子有限公司。為了我能讓這5家企業在很短的時間里面順利的通過驗收,我們公司特成立了標桿企業的達標小組,組長由我們公司的董事長直接掛帥,技術總監2人,專職的工程師10人,工程師7人,在人員的調配上、工作的分配上公司都作出了重要的舉措。
技術總監負責總個項目的進行,工程師按照工作的需求被分配到相應的各個小項目中,實習的工程師將按照要求對企業的每天的整改項目進行拍照,回來后將前后對比的照片做成文檔存檔。在企業的服務過程中我們會把他們在整改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及時的與工程師進行交流和匯報,再將他們提出方案提供給公司。我們還要向我們的技術總監匯報企業每天整改的近況,時常第二天我們會帶著工程師給我們布置的任務趕到企業。
在整改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還自己組織專家組對企業進行自評分,對于新發現的隱患我們將制訂不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在整改的現場、在電腦桌前都會看到世和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殷勤勞動的影子。可喜得是,我們公司負責的5家企業順利的`,提前的通過了區政府的驗收,在工作的評比中也得到了領導的表揚。
這就是我們公司的技術員,有緣和他們在一起同事我感到更多的是開心。
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2
學習也會學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時中國市場環境下諸多中小企業盲目學習病癥極可能導致的惡果,當我們把學習當作一種時尚、一種點綴、當我們感覺學習僅是一種形式時,企業收獲這種“惡果”的可能性正在大大提高,不能把握原則、找到方法、結合實際的學習是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危險陷阱,陷進去,暗無天日、迷亂彷徨,跳出來,陽光燦爛、海闊天空,我們要怎樣選擇?
一、中小企業當前的學習亂象及危害:
1、迷信標桿:迷信標桿是中小企業學習誤區中首當其沖的亂象,這些被迷信的標桿大多數是行業內的領先企業,盡管這種領先能否代表企業的綜合能力還非常值得商榷(多數是機會型成功的偶然性所致),但也并沒有影響到他們好為人師、指手畫腳的自我標榜,一些經過加工且含有大量水分的所謂管理理念和營銷動作往往被諸多行業內的中小企業當成圣經和行為準則,這些對標桿企業來說不用負責任及承擔任何風險的指點使中小企業本就不夠清晰的思路更加混亂,學習的結果要么是效果甚微,要么是多走彎路,使企業距離打造自身優勢的成功之路越來越遠。
2、盲目從眾:市場環境的變化是導致中小企業盲目從眾的重要原因,當大多數企業受這種變化的驅導向同一個方向前進時,中小企業的反應常常是從眾的,他們打著市場導向的名義學習其他企業的'發展方向甚至市場動作,粗看起來是必然,實則使企業尚失了通過對自身的清晰定位實現突破式發展的良機。
3、無知模仿:模仿不等于學習,它是學習形式下的無知變異,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很多中小企業對模式和市場動作的模仿沒有成效的原因了——如果不搞清楚學習對象的資源和能力條件,將主要關注點放在形式本身、進行生搬硬套,必然會使企業囿于這樣那樣的限制而事倍功半,我們要知道,即使在同樣的資源狀況下,管理者和執行者的管理水平、經營能力等的不同,也會造成千差萬別的結果,更何況企業運營的難點并不在于采用何種模式和采取什么樣的市場動作,而在于能否使它們成為企業優勢體系的一部分并產生持續效用。
4、迷失自我:當我們還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時候,試圖通過對外的參照和學習取得成功的想法只能是鏡花水月,很多中小企業的學習正是陷入了這種迷失自我的狀態中,它會使企業在缺乏對自身資源和能力的基本認識前提下無法有效辨識大量的外部資訊,于是,追隨潮流、人云亦云成了企業學習的常態,結果卻是企業發現自己轉了很多圈之后依然在原地徘徊。
5、舍本逐末:當狼性團隊、企業文化、執行力等相對先進的管理理念成為近年來中小企業熱烈追捧的焦點時,正昭示著我們陷入了舍本逐末的誤區無法自拔,中國的企業家和管理者是相當聰明的,但恰恰是這種聰明使他們容易跳過很多市場營銷與管理的基本常識,依靠在本就沒有多少根基的實踐上獲得的粗淺認識指導企業行為,這必然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發展感到力不從心,于是,學習成了明智的選擇,基礎當然不屑一顧,“先進”才是首選,殊不知,這樣的學習不僅大多無效,甚至有害。與追隨潮流和對不合實際的先進的膜拜相比,中小企業對基礎的營銷、管理常識的學習和進一步認知才更有重要——不搞清楚組織結構的設置、授權與分權、合理的激勵制度及企業戰略的制定、目標客戶群定位等企業運營的基本要素,我們就無法逐漸擺脫機會型成功的枷鎖、回歸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上來。
上述中小企業的學習亂象往往交叉出現,危害甚大,改變這些狀況不僅要有思想上的認知轉變,更要找到原則與方法,才能通過注重學習能力的提升來提高組織智商和內部協調、外部競爭的能力,使企業的學習真正能做到學以致用、用而有效。
二、中小企業如何學習?
中小企業的學習的原則是學以致用,具體方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認識需求:對中小企業來說,學習學什么是如何學習的首要問題,這需要中小企業對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狀況進行梳理,要詳盡分析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結構和狀況,結合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現有的優勢能力,切實了解企業需求和員工的個人成長需求,為進一步制定學習目標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以避免企業盲目從眾、模仿或迷信標桿等學習亂象的出現。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對自身營銷管理等企業運營常識的再認識,這能有效防止舍本逐末、使學習成為學而無用的形式。
2、制定目標:學習目標要與企業目標及員工個人的成長目標緊密結合,這種結合是建立在認識需求基礎上的,重點應放在對目標和目標與現實的差距的統一認識上,在實施上則要在企業的學習目標框架下逐步分解,使部門、個人的學習目標及成果都能為企業目標的達成做出貢獻,為使學習能夠成為一種體系和能力提供保障性依據。
3、確定學習內容:學習內容的確定是以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目標和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的動態過程,就中小企業而言,應避免對空洞概念和潮流的追捧,以實用且能落實到企業的營銷管理行為中去為準則,設置系統而非龐雜的學習內容,如市場營銷基礎、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管理等,既能幫助企業逐漸理清思路,又能補上大多數中小企業落下的營銷管理的基礎課程,為企業更高層次的學習和應用鋪平道路。
4、明確學習的參與范圍:中小企業在確定學習內容后,需進一步明確學習的參與范圍,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全員學習,錯位的學習參與對企業有害無益(如管理層學執行、員工層學戰略),而一旦明確界定了參與者,就需要在參與者范圍內進行學習目的、目標、意義等的充分溝通,以形成共識,如此,方能有效增強學習效果,并為下一階段的吸收內化打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狀態。
5、吸收和內化:中小企業學習的原則是學以致用,不是學而不用,因此,吸收和內化階段才是決定學習是否能夠獲得成效的關鍵,這包括對所學內容的分析,比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實施策略、選擇試點、總結及改進、建立有效配套的監督執行系統、全面應用與推廣提升等步驟,可由人力資源部門或企業成立的專門小組負責協調與實施,要與創新結合起來,以使學習成為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助推器和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吸收和內化要切忌以上級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代替下級的理解而強力推行,這既不利于組織智商的提高,也會給吸收內化本身設置重重障礙。
行業標桿大多是“害人精”,盲從和模仿也沒有出路,中小企業在這些學習誤區中取到的往往不真經,而是遺害無窮的繆論,它們成了束縛企業發展的緊箍咒,會使企業走向更加曲折和不可控的道路。
警惕學習學死,改變勢在必行。
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3
4月21日至26日,為期6天的標桿企業學習,先后到過廣東兩家具有典型特征的民營企業,分別是深圳華為和順德美的集團。雖然都是兩家民營企業,有很多類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自己能夠親身體驗,再加課堂老師講解,深有感觸。
兩種截然的不同發展戰略
華為至始至終堅持技術領先戰略。從人力物力到財力,大量投入技術研發研究。員工總人數15萬,將近一半都是研發人員。
美的集團采取低價格成本領先戰略。一開始并不是做電器,而是從塑料起家。80年代初期,通過買電風扇技術,開始加工生產電風扇,之后一直堅持通過購買技術,快速進入市場,通過迅速擴張,贏得成本領先。比如,有的產品,低價格進入市場可以5年不賺錢,目的就是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但隨著市場規模繼續擴大,市場容量總有一個上限問題,成本總是存在下限問題。美的集團發展進入了一個成長瓶頸,近三年銷售收入始終保持在1200億元左右。為此,從20xx年開始,美的集團開始戰略轉型,準備開始成立中央研究院。
一些啟示:成本領先戰略對占領市場是有效的,但從可持續發展而言,存在一定局限性。
華為堅持技術領先戰略,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耐人尋味。
招聘喜歡校園招聘,更愿意招聘大學畢業生,沒有行為習慣,易于培養。當然,很看重是否符合企業價值觀,因此,面試官有一個是“聞味官”,主要負責新招聘員工是否符合團隊文化,具有一票否決權。一般由老員工擔任。
培養人才始終貫穿華為的每個崗位,特別是管理崗位培養人,是很有特點的。對于管理人員,需要從三個方面考核,一是培養接班人,二是成為企業內部講師,每年有60課時授課考核標準,三是穩定骨干員工。任職資格培養體系很有特點,能夠有效推進,企業內部培訓師培養和課程體系建設分不開。當然,敢于應用考核結果,做到考核責任落實,真正體現執行力。
用人不拘一格,這是成功企業用人之道。不論資歷、學歷。在華為,學歷不是問題,年齡不會成為阻力,全憑業績和能力。典型例子是李一男,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
華為始終以高薪吸引人才,同時,也不讓雷鋒吃虧。在任正非眼中,華為是“三高”企業: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他堅信,高工資是第一推動力,重賞之下才有勇夫。其實,華為給員工的不僅有高工資,還有股權和其他待遇。當然,如何保持組織活力,避免利益群體固化,華為經常“搞運動”。任正非常掛在嘴邊的詞匯中有一個是“沉淀”。在他看來,一個組織時間久了,老員工收益不錯、地位穩固就會漸漸地沉淀下去,成為一團不再運動的固體:拿著高工資、不干活。因此他愛“搞運動”,任正非認為,將企業保持激活狀態非常重要。
從此次學習,不管是華為,還是美的。人才是關鍵,這眾人皆知。但這兩個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做法,那就是善于“裁人”。
一是如何裁剪人才,那就是善于培養人才,靠競爭,靠培訓,靠制度。
二是如何裁減人員。華為提供高工資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高壓力,從而促使企業能夠在高待遇的前提下,始終保持著高壓狀態。也就是說,不僅提供胡蘿卜,也在使大棒。按另外一種說法,改變一個人行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趨利,二是避害。
【參觀標桿企業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