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時間:2024-04-29 18:15:18 智聰 心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精選15篇)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

  20XX年6月14日,幼兒園組織我和另外兩位老師到杭州去進行為期5天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學習,很早就聽說過蒙氏教育的獨特性,記得我在初次接觸蒙氏時,便深深的被蒙氏教育的方法及操作而吸引。但真正的深入接觸學習蒙特梭利的理念和教學法還是第一次。通過這次學習蒙臺梭利教育之后,感受頗多。

  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完全區別于普通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既嚴格又讓你喜歡,既讓你放松又讓你不馬虎,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學,學中玩。

  首先蒙氏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它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教育特點,反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提倡不教的教育,讓兒童自發性得主動學習,自我教育。

  然后是把握兒童的敏感期,蒙特梭利把兒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詳細,根據兒童的敏感期引導孩子學習,掌握在該年齡段應掌握的知識。

  蒙氏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極為嚴格,她要求老師必須受專門的訓練,以便實現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則和方法。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扮演協助者的角色。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它還尊重智慧和品德的養成,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入小學做準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習慣。他還要求老師要相信兒童,熱愛兒童,對兒童要有耐心,不能急于干涉兒童!

  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對環境設計的重視,它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構所設計,在這樣的'環境里,兒童的人格和成長才會顯現出來。老師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環境教育孩子,體現出豐富性個別化。他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有什么不一樣,而是通過直接操作,不是灌輸,不是希望通過集體教學將一種東西告訴孩子,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個別化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因此教師依據五大領域所需的設施、空間及相關性;尋找最適宜的位置,并依據孩子的發展需求不斷投放、調整環境材料。這樣幼兒對每種教具均保持著良久的興趣。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們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夾子等,感覺就像在家里一樣。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圖畫、掛圖等給孩子看的東西,掛在孩子視線所及處,而不是成年人所習慣的高度。

  蒙臺梭利教育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語言教育、五大部分。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日常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他們之間注重培養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但又相輔相成,互相滲透。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蒙氏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蒙氏課程,所謂蒙臺梭利的課程就是幼兒操作教具的過程,因此教具的豐富是進行蒙臺梭利課程的必要條件之一,但這些教具并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這些工具,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中每一種教具只有一樣,當孩子沒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時,他就要學會等待。因為等待,當他拿到這樣教具時,他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會玩的更加認真,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會向那個小朋友學習,避免他所犯的錯誤,培養觀察能力。在此過程中學會尊重別人,同樣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蒙氏教育不僅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也可以從此改變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發性的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話我也是印象深刻的: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我會記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見操作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幼兒只有在專注的狀態下,才可以對某種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產生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從而會出現對同一種教具反復操作的現象。在反復操作的同時,讓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和探究,獨立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幼兒逐漸吸收和提高的過程,通過這次的學習為我在日后的實踐操作中會更加自信,讓我知道了我應該去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也使我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中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也讓我知道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把蒙氏教育開展好。

  最后,我得感謝幼兒園、感謝黃園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雖然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初級階段。但我相信我會不斷的努力,學習中級還有高級這些更深的理念。就像肖先生說的那樣,你不止是一個幼兒蒙氏教師,你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講師。自己所做的,所說的永遠是對的。永遠要相信自己,給予自己自信。更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2

  通過接觸“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法”,使我對兒童教育有了新的一層體會。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蒙氏教育的原則是以兒童為主,教師會為的孩子打造的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此外蒙臺梭利還注意到重點把握兒童的敏感期,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如:“語言的敏感期,2個月左右幼兒就開始吸收語言,他所獲得的語言是他從周圍環境中聽到的。當他說第一句話時,并不需要為他準備任何特殊的東西。在蒙臺梭利看來,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外部表現之一。”

  通過在蒙氏教育的課室里,令我體會最深的是“愛”和“尊重”。在蒙氏教室里教師和孩子是平等的。教師只是一個指導員,需要幫助孩子,協助孩子。而不是主導孩子的思想。不代替孩子思考和決定。并且體諒兒童身體發展不完善的錯誤,不批評孩子,教師需要幫助糾正。不厭其煩地為孩子示范他先前不愿意做的工作,幫助他克服困難。讓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間,通過和諧的教育,讓孩子懂得尊重自然生活。

  班上的蔚蔚寶寶是個討人喜歡的寶寶,最近到了模仿的敏感期,特別喜歡模仿,而且模仿的相似度很高。一天,我一如既往的在孩子面前展示學具的'操作。直到我完成我的工作并且把工作毯收好歸位后,像往常一樣請小朋友自由工作。當小朋友都紛紛去取鋪好工作毯,開始自由選擇學具的時候,我注意到蔚蔚寶寶的行動跟其他小朋友是不同的。蔚蔚寶寶輕輕的屈膝跪在地面,雙手整齊的擺放在小膝蓋上,然后小嘴巴好像在自言自語的說著什么,蔚蔚寶寶這個舉動令我感到非常好奇。我輕輕走到離蔚蔚寶寶身處的位置的一把椅子前坐下,然后一邊裝作正在做自己的工作一邊近距離觀察蔚蔚寶寶的舉動。發現了蔚蔚寶寶正在模仿我剛剛工作的整個過程。從我輕輕的屈膝跪地開始說出今天的日期,天氣還有我的工作名稱。然后再去取工作毯,取我剛剛在小朋友面前展示的學具(水果配對)。

  再到將學具擺放在工作毯上進行工作。先介紹水果的名稱,再將一一進行配對。途中當她完成了一組配對后便會點點頭表示確認完成一組配對。這時蔚蔚寶寶的模仿令我感到非常驚訝,她能夠完全模仿我剛剛展示工作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接下來幾天我都很注重的觀察蔚蔚寶寶的表現,卻發現除了在自由工作時間模仿老師的動作,而且有時候在自由活動的時候也會突然模仿老師的工作。最近蔚蔚寶寶喜歡上模仿班上年齡較大的哥哥做事。看到什么都會模仿一下,而且模仿得很像,我知道,她在通過模仿來建構自我。真是非常可愛又討人喜歡的寶寶。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3

  七八月份,我們進行了一次系統性的蒙氏培訓,整個培訓下來,我是受益匪淺的。

  來園一個多月的時間,第一次對蒙氏教學有了系統的認識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單單是知識,還有與同事建立的友誼,雖然有些時候培訓學習讓自己的自由時間少了點,但整個過程還是充滿歡樂與激情的,這雖是一個驕陽似火、酷熱難耐的暑期,但對我而言還是個充滿激情的夏季,因為這個夏天伴我同行的不再是酷暑難耐,更多的是我們老師內心渴望自我提升與學習的熱情。

  最初了解蒙臺梭利教育只是在書上翻閱到,這次培訓它讓我首次近距離的接觸了蒙氏工作,老師的精心講述與指導,讓我對蒙氏的教育內容與意義有了新的定位與認識。蒙氏教育的理念與其他教育思想的最大不同之處應該就是將抽象知識具體化的蒙氏教具了。

  蒙氏教育主張以兒童為中心,讓幼兒自己去做,去體驗與嘗試,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本次蒙氏培訓主要涉及了生活、感官、數學、語言與科學五大領域,由于入職的晚些,很遺憾沒能參加生活區的培訓,我會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再學習它的。蒙氏教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己去得到答案,在做的過程中,去理解,最終達到專心、獨立、秩序、協調的最終目的。利用各種具體的數學教具讓幼兒充分的去動手,動腦,在動手、動腦的同時也是在促進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蒙氏中這樣講到:“我聽見了,我就忘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這句話真的讓我體會是非常深刻的,本次培訓我們在理論中理解與探索,實踐中操作與練習。在培訓中,看著老師在認真耐心的操作,自己看著好像很簡單,覺得一目了然,真正到自己操作時候才理解到“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這句話,其實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眼高手低”。其實這些事情道理都很簡單:就是無論什么事情,自己親自做了才記得更清楚,做得更明白。這自然而然就讓我聯想到了日常的生活教學中,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與機會讓其自己動手去操作、去發現、去探索,讓幼兒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只是一個適當的引導者,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多點自由少點約束,讓孩子自己選擇并嘗試著去做。因為孩子跟我們是一樣的:“看到了也許就忘記了,聽到了就記住了,操作了才能真正的理解。”

  這是我在蒙氏中學習到的些許知識,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這樣學習機會,讓我對蒙氏有更深入與全面的了解與掌握。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4

  對蒙氏教育產生興趣僅僅是因為一個老師一句話,“孩子不教不會,不是像有些老人說的孩子現在還小,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就是這句話印象太深刻,因為自身有小孩的原因,家里也是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說這么小的孩子他懂什么呀,大起來自然就知道了。

  隨著后來越來越多的去了解蒙氏教育,慢慢的接觸蒙氏,覺得蒙氏教育的理念真的很好很受用。蒙氏的核心就是用愛心和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獲得心理、智力方面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受益的習慣性品質,真正實現全面、穩定發展。最主要就是一切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主導,而不是像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蒙氏中老師都是屬于環境的一部分。蒙氏更重視的是兒童自我為主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日常生活態度以及習慣養成,因為蒙氏培養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擁有知識,他更要懂得怎樣做人,怎么樣對待自己,怎么樣對待他人,怎么樣對待社會。

  蒙氏教育內容也非常豐富,涵蓋以下幾個領域:1、日常生活練習2、感覺教育3、語言教育4、數學教育5、科學文化教育6、藝術教育和教具以外的教育內容。

  還有就是蒙氏里的正面引導,請不要不停地對孩子說No,不要,要換一個角度方式或者方法來跟孩子講事情,避免使用"不能","不可以","不要","不準"和"錯了"。比如小孩子爬上了桌子,不是對他大吼說不要爬上去,而是要說請你爬下來,語氣要堅定溫柔。對于一些執拗的孩子,可以給他A或B的選擇,例如,有些孩子亂扔玩具,你要他自己收拾好,可不管你怎么說他就是不整理或者直接無視,這是就可以給他兩個選擇,這種選擇呢可以很靈活,你可以說你是自己撿呢還是我幫你一起撿,A或B,有趣點的話也可以說,你是學小兔子跳著過去撿呢還是學小烏龜爬過去撿,給出這樣的選擇往往孩子會樂意的就去做了。

  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蒙氏里面說的秩序感。家庭環境的布置環境整潔有序,這一點非常重要,蒙氏的孩子們有著非常強烈的秩序感。她所生活的環境中,物品都需要有自己恰當的位置。她希望在她的生活中能存在著一些常規,每天的生活都能有秩序。小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秩序而受到嚴重的困擾;她甚至會因一些東西不在原先的位置而哭泣,盡管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她如此困擾。孩子需要自由地去探索她的世界,在她的環境中,她需要一些她可以不受成人的干預,可以自由地予以處理與操縱的物品。關于這一點我覺的我自己的小孩做的還可以,我和爸爸一直教他們哪里拿的用過后就放回哪里,無論是玩具或者其他東西。

  最后談一下獨立這一塊,獨立這是蒙氏非常強調的一個理念。孩子們和成人一樣渴望獨立,有很強烈的自我,他們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發呆的時候。不要任何事都為他們安排好做好,有些老人甚至只要孩子一個眼神動作就知道小孩下面要干嘛就立馬幫他準備好。比如上廁所,有些家長總是迫不及待的幫孩子脫褲子,解好后也立馬幫他穿上,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慢慢來,年齡較小的寶寶可能在穿起來的時候在臀圍這個地方會卡住穿不上來,或者小內褲扭在一起,這時候家長可以稍微幫助整理一下,但還是要他自己把褲子提上去。其實我們大人不要這么著急,漸漸他就學會了脫和穿。任何事情都嘗試著讓他們去做。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5

  一學期即將過去,看著一年來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邁進,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我真的感到無比的欣慰。有付出就有回報,在蒙氏教研中讓我學習了很多知識。

  在每次的學習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但是在討論中我們又在解決問題。當然在教研活動中給我們下達的任務我們不能很好的完成,如:

  1、在探索活動中,在運用每一種教具時還不夠靈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2、進行蒙氏教具教學時,語言有的時候還不夠精煉簡潔。

  3、沒有及時的制作和投放了豐富的活動材料。

  4、教學形式沒有多樣化。

  在蒙氏的教室中,會有忙碌的聲音,因為那些教具的使用包括了很多動作,如:走路、搬運東西、倒水、說話,特別是要不停的使用雙手。然而,所有的進行都受一個紀律的'引導,而這都需要老師這一角色的引導。但有時會因個人沒能正確的引導,而是對他們嚴厲的批評。

  蒙特梭利強調說:“教師能夠追求自我成長,如果這個老師一成不變的話,她就不可能給幼兒創造一個有生命的環境。因此,作為一個蒙氏的教師不斷的自我成長。希望我通過以后的進一步實踐,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6

  時下,蒙氏教育有如一股流行風,已逐漸在我市幼教界蔓延,很多幼兒園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蒙氏班.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蒙特梭利(1870—]952年)是國際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認為孩子具有自發教育的本能,因而成人必須為幼兒準備—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中讓孩子自己動腦、自己思考的—種自我教育。蒙氏教具充分,—套完整的教具大約有1000多件,西方國家很推崇這種教育方法。現在某些幼兒園開設蒙氏班,都普遍存在—些問題,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一定要慎重。

  一、學費昂貴,收益不高

  目前所開設蒙氏班的收費都高出普通班的50%左右,這也是順應許多家長盲目認為:學費高,就—定好的道理。其實不然,據了解,有的.幼兒園蒙氏教具就只有一套,在班級中輪流使用,這本身是違背蒙氏教育要求的。而且每位蒙氏教師要想取得良的教學效果,最多只能帶5—6個孩子,可現在所開辦的蒙氏班都普遍超過規定人數,試問,蒙氏教學效果又該如何顯現呢?

  二、蒙氏教育雖好,但也存在先天不足

  蒙氏教育經過多年的時間證明,這種教育模式有它獨特的地方,但也存在先天不足:如蒙氏班的幼兒較普通班的幼兒在性格上趨于內向,甚至語言能力發展緩慢,在團結協作上也有所欠缺。有關專家認為蒙特梭利主張讓幼兒安靜“工作”,使用學具要有始有終,從拿到使用到歸還原處講求完整的過程,使用時要操作規范,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學會遵守秩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最初是針對殘障兒童的—種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幼兒的樂感和想象力都低于普通班的幼兒。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現行的幼兒教育思想中已包含了部分蒙氏思想。

  三、幼兒園的蒙氏教育存在“消化不良”的現象

  真正一位蒙氏教師必須接受半年到一年的正規蒙氏教育學習,才能勝任。可目前本地的幼兒園蒙氏教師大多只接受7—10天的教育學習,只能領會蒙氏教育思想中比較膚淺的內容,學好以后又擔任其他教師培訓任務,所以存在消化不良的現象。因此,蒙氏教育作為一種“舶來品”必須融入本土文化特點,吸其精髓,靈活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它的優勢。

  四、蒙氏教育成為幼兒園招攬生源的“招牌”

  近年來,幼兒園一窩蜂地流行過許多“招牌”:藝術班、體育班、閱讀班、雙語班等等。“蒙氏班”不過是最新的—個”招牌”而已。不可否認,這些班滿足了部分家長的多樣化需求,也體現了一些幼教工作者提高教育水平的努力。但是,這類班最大的驅動力是隱藏在背后的利益。許多班顯得華而不實,有的甚至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些幼兒園往往以所謂贊助費、開辦興趣班的名目,向家長收取高額的費用。所以家長應冷靜思考,不要過于迷信這些“招牌”。

  蒙氏教育不是貴族教育,家長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班級或幼兒園。有的一級和二級園,條件雖然一般,但教育思路不錯,也得得了家長良好的口碑。真正好的教育離不開三個因素:教師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敬業精神。這些幼兒園,完全可以成為家長的選擇。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7

  一、蒙氏思想的特色與優勢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創立了科學、可行、獨特的幼兒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蒙氏教育精髓與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導綱要》一脈相承,用于現代兒童的教育有各種優勢,它既重認知又重社會性發展,既重智力,又重非智力因素,是一種理想的兒童早期教育模式。它利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兒童成長的過程、規律、法則,打破學科限制,與其它領域教學相融合,將立體化活動內容貫穿始終,倡導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提出幼兒期的教育應該以動作發展及感官訓練為主,關注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團體合作能力與個性化的發展,使兒童通過自己的直接經驗和自我教育逐步發展,培養自主、專注、秩序、持續的學習工作習慣。

  蒙氏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理論具有科學性和普遍性,把蒙氏教育的真正價值充分體現在幼兒教育美術的改革與發展上,用科學的教育來建構幼兒潛在的創造力、獨立性、自制力和自信心,彰顯蒙氏教育的特色與優勢,讓孩子在自然發展為基礎,自主管理教育的環境下進行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活動,在寬松、自由、和諧的氛圍下培養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最終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二、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課程理念誤區

  傳統的藝術教育以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而把藝術課程人為分割成音樂、美術等學科來教學,無疑是“以知識為本”的,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為完成某一中心任務的從屬部分,但沒有自身的獨立地位和體系。學前教育專業配備的美術教師基本都是“純藝術出身”的美術專業教師,往往簡單地把美術教育同等于技藝教育,缺乏對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美術教師雖有著過硬的美術專業知識,但通常只是單純普及美術知識與繪畫基礎理論,把教學重點放在繪畫、設計的技能技巧培養,較高的專業標準與要求,經常使初學者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一般沿用傳統的美術教育理念、方式及內容,缺乏適應新形勢下的實用教材。傳統授課方式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大量使用灌輸法,使幼兒機械地接受,忽略了幼兒造型能力發展和身心發展規律,妨礙幼兒思維的主動發展,扼殺兒童潛在的自我創造意識,幼兒個性難以充分發揮。加之學校安排的美術課時有限,無法深入講解,定制好的教學內容猶如蜻蜓點水,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預期效果,使知識和美術技能嚴重脫節,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樣呆板乏味滯后的課程設置是不能夠達到當下教育教學的要求。

  (三)教學評價不完善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評價觀念陳舊,評價標準機械、呆板,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靈活多變、體現能動性、主體性的評價的方式方法。一味強調學生作業的完整性,用優、良、中、差的嚴格等級來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可避免地帶有片面性,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美術學科的教學規律,與美術學科多元、獨特的自身規律不相適應,嚴重地制約了學生愛美的天性及學生的心理成長、興趣愛好的自由發展及求知欲。

  三、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的改革

  蒙氏教育理論和方法對于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可借鑒之處。在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應該正確把握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髓“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要將美術課程整合觀與蒙氏教育有機結合,把課程整合觀融入生活、融入教學、融入游戲。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是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強化未來幼兒教育工作者職前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之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感知力,便于今后對幼兒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質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協作精神及動腦、動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以蒙氏教育的新理念為指導,認真研讀世界各大美術教育體系,以融合性思想,多元化美術藝術元素的滲入,挖掘發展幼兒潛能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美術課程質量。

  (一)教學思想、理念的更新

  蒙氏教育打破了學科限制,順應兒童認識事物的心理順序而將相關藝術課程進行了綜合。在美術教育中,既要注意造型教學本身的體系和系統,也注意到各科間的相互聯系,及美術活動與各種其他活動的聯系,與整個教育的聯系;不僅注意幼兒美術知識經驗的積累、技能技巧的練習,而且注意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獨立性、自主性,重視情感因素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教育對幼兒情感的培養;不僅注意幼兒集體的美術活動,而且重視個別兒童的興趣、需要與個性的發展。根據學前教育美術專業特色,課程設置應符合大眾化、實用性、寓教于樂的特點,既不能機械地傳授知識,也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其掌握美術技能,而應該是在美術這門學科中學會觀察、思考和創造。把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基本規律,增強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了解,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認識美術和生活的關系,有效組織教學,創設環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斷進行學習,走個性化、合作式、創新型道路。

  (二)教學內容、方式的整合及應用

  蒙氏思想倡導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傳統教育,強調以孩子為課程組織的中心、動作發展及感官訓練為主,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發展性、實踐性、創造性原則因才施教,避免整個教學變成標準化、機械化的操作,流于形式,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避免成人功利化的美術教育取向,在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知道,對學前兒童實施合理的美術課程,促進他們美術才能的發展。

  1.理論與實踐結合優化課程結構

  進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時,要處理好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尊重學前兒童的個別差異,設立可持續發展的彈性美術課程。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前兒童積極參與美術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和培養他們的美術能力和興趣,讓學前兒童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進行美術活動,避免純理論和純抽象的思想內容說教。美術活動是一種手、腦并用的實踐操作活動,利用美術這種藝術活動本身所具有的創造性,發展學前兒童的創造力,豐富教育內容,幫助學前兒童積累多種經驗。

  2.加強師資隊伍素質

  學前教育教師除具備藝術素質外,應具有語言、邏輯、分析、寫作等方面的能力,還要密切關注學前教育發展新動向,使教學內容貼近學前教育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穿插運用,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美術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加強校際間合作交流,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和有專業教學經驗的幼兒園藝術教師請到學校講課或輔導,了解實際教學需要,到幼兒園觀摩學習、互相探討。

  3.建立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開設校本實用教材,在課程內容上通過基礎知識和拓展練習、不同美術門類之間的交叉融合,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教學,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統一。此外,還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文化習俗,發掘當地獨特的美術資源,對時尚前沿與民間美術的有效補充,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藝術魅力。針對課時少的問題,除加大美術課課時外,還可以采取短期作業與長期作業結合的方式來彌補。

  (三)教學評價的完善

  蒙氏教育提出要創設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不要以成人的權威或規范束縛學前兒童的藝術活動,面對美術課程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教師需要作出調整,運用賞識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圍繞創新和實踐能力價值觀進行多元化評價。對學前兒童進行美術教學時,適當運用表揚、贊許和挑戰、競爭來強化幼兒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快樂地從事美術活動的態度,將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給人生一個良好開端。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研究與探索正在路上,借鑒、融合東西方幼兒教育,不斷優化,共同發展,努力轉變美術學科教學模式陳舊等面貌,已成為當今世界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前專業美術課程會更加合理, 也更加符合社會對幼兒教師美術能力的要求。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8

  在今年的五月,我有幸參加了南京蒙臺梭利教育中心組織的為期十天的蒙氏培訓。對于我來說,雖然之前也接觸過一些有關蒙臺梭利教學的理念,但卻是粗淺的模糊的,我帶著對蒙臺梭利教育的熱忱,投入到這次緊張而又充實的培訓中。在這十天中天氣雖然很炎熱,但我們卻一點也沒有覺得,培訓講師一遍遍耐心的講解示范,同學們一遍遍認真的操作,大家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我也很快融入到這種氛圍之中,雖然每天很疲憊,但收獲卻是滿滿的,使我進一步了解了蒙臺梭利教學的新理念,基本掌握了整個蒙臺梭利的教學框架,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意識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蒙氏教師,需要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理念,熟練掌握每一種教具的操作方法,以兒童為中心,因材施教。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老師講述的一個個生動案例滲透出蒙臺梭利的優秀思想并深入我的.心靈,讓我深切感到什么是尊重幼兒,什么是科學地觀察和引導。

  現初步總結幾個要領與同行分享:

  1、心中永遠裝著兒童,熱愛兒童、相信兒童、尊重兒童獨立的意愿,讓兒童通過自身的努力自主地學習成長。

  2、遵循蒙臺梭利創設環境的基本原則,用心創設適宜的環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職責。

  3、順應兒童個體自然成長的規律,可引導,不強求、不施壓、不包攬、不替代。

  4、兒童在自由的、獨立的“工作”中完成著自我成長。

  5、發揮蒙氏教具的獨特功能,同時利用教具以外的人類活動的領域,促進兒童整體的發展。

  6、教育伴隨生命開始。

  7、吸收中華文化和當代科技成果,使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在本土上、在時代中繼續發展。

  8、采用蒙臺梭利教育,不排斥其他教育模式,可接收、吸納,優化教育,走教育創新之路。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一下培訓期間心里的感受:

  第一,蒙氏培訓讓我知道了幼兒日常生活管理的一些知識:幼兒的刷牙,穿脫衣服,整理環境,遞交物品,日常交流等一些非常微小的環節應該怎樣去教導幼兒。

  第二,培訓中我能體會到對教師的要求也是非常全面的:教師自身的心態要平穩,有耐心,教師不能傷害幼兒心理和身體各方面,對教師的面部表情,說話時語態,聲音,語言的組織有著專業性很強的要求等。

  第三,通過培訓讓我提升了對幼兒教師的概念:那樣不僅在工作中我會很積極的去用這些知識來要求自己,而且這些專業性的知識也會給幼兒園帶來發展,我相信在這樣的幼兒園中我能體會到它發展腳步的速度之快。

  第四,我只能用虛心求教的態度來說,以后有時間,我還會來到這里學習一些別的方面的知識。

  蒙臺梭利有著它豐富的內涵,有待于我不斷地學習,挖掘和延伸。同時也真心希望以后有這樣更多的學習機會,讓我更深入的了解蒙氏,把最先進的理念帶給我的孩子們。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9

  蒙臺梭利的一系列教育著作與其教育主張對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在學習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然而,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蒙氏幼兒教師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通過科學地去學習借鑒優秀理論,不斷朝著既有的目標前進。

  蒙臺梭利對教師的要求相當嚴格,她強調教師要把觀察者的角色放在首位。因為通過觀察能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結合自己的已有學科知識與實踐經驗,決定如何正確并有效地對幼兒的活動進行示范和指導,總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必須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

  蒙臺梭利認為觀察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她指出,“生命本身在運動,為了研究它,探索它的秘密,指導它的活動,就必須觀察它,不帶先入為主地去了解它。”我們可以從這一理念中認識到:要良好地實施教育就必須去觀察,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從諸多幼兒活動、發展的現象中發現最本質、最真實的東西,從而察覺到幼兒發展的內在需求。只有當教育者洞察到幼兒內在需求的時候,才能根據這些內在需求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適合的材料、給與恰當、合理的指導,從而促進幼兒良好的發展。

  觀察是我們認識、研究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最初的觀察靠的是比較單一的感官,僅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等,獲得的信息是表面的,比較零散,因此對于不同幼兒的了解和區分也停留在表面階段。但是,要想對不同幼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就必須運用思維來整合多種感官,不斷將觀察深入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為不同幼兒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0

  近幾年,蒙臺梭利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興趣。希望能把孩子培養成為獨立自主、有一定的秩序感、有所作為的人。但老師及家長都遇到了同樣的困惑:為什么孩子在園里表現得獨立、有秩序感,在家里表現卻不一樣呢?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呢?經過六年的實踐與探索,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改變觀念,引導家長學習蒙氏教育理論。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教育知識與個人修養也各不相同,對于蒙氏教育大部分家長還不是很了解。為此,我們先讓家長改變觀念,通過聽報告、書籍、上網、看光碟等形式讓家長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理念。其次讓家長動手觸摸一下孩子的工作,了解蒙氏教具。如:在家長會上我們引導家長學習走線,讓家長來感受一下走線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要想走好必須保持平衡,走線不僅能讓孩子們精力集中,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平衡感。出示蒙氏教具“三項式”,把工作一件件地從盒子里拿出,再請家長“幫忙”把工作放回盒子。家長們擺弄了半天才把第一層擺好,費了好大的力氣,終于發現了個中的規律,依次把第二層、第三層擺好。家長們都感嘆:蒙氏教育真是深奧!再次,組織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實踐學習蒙氏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教學。每次邀請5——6名家長,要求家長盡可能在不打擾孩子工作的地方觀察,從而能直觀的、形象的學習蒙氏教育。

  二、實踐操作,指導家長進行家庭蒙氏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在幼兒園里有一整套的蒙氏教具,老師很容易開展蒙氏工作,而在家里沒有蒙氏教具,很難進行操作。針對這個些問題,我們及時地給予指導。如:生活方面的穿衣、脫鞋子、收放玩具、擰毛巾、倒水、泡茶、舀豆子、抓核桃等等;感官方面的認識彩筆的顏色、比大小、蒙眼猜味道等等;數學方面的蘋果排隊、分筷子、火柴拼圖等;語言方面的故事會、點名游戲、生日聚會等。許多類似這樣的,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都可以拿來進行操作。

  工作材料準備好了,那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進行工作呢?首先要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創設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和規則意識。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則,進行活動前必須和孩子建立游戲規則。比如,準時就寢、起床;把使用過的玩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進行其他的活動等等。再次,家長要學會等待。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會反復地擺弄,也許會不按父母預想的那樣去做,也許怎么弄也擺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等待,因為孩子正在堅持不懈、積極地探索,這個反復擺弄的過程遠遠比最后的結果重要。只有耐心的等待,才不會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

  三、積極反饋,及時調整教育方案

  家庭中進行一段時間的蒙氏教育后,要及時地把教育的內容、孩子的表現情況反饋給老師,老師結合孩子每天在園的工作記錄,分析其需要加強的方面及其今后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案,有針對性地向家長提供家庭蒙氏工作內容及建議,實施家園共育。

  幼兒園與家庭只有同步調、同方向,蒙氏教育才能充分實現它的教育價值,孩子才能自由、快樂、有序地學習和生活。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1

  記得蒙特梭利有這樣一句話給我印象特別的深,那就是“我聽到了,但隨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記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在培訓時老師說,不知道這句話就等于沒有學過蒙氏,這句話是蒙氏的精華。

  當時聽了也沒把它當一回事,可接下來的學習卻讓我更加深刻領悟了這句話的內涵,只有短短8天的時間要把蒙氏88套教具的操作方法學完,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老師從早上8點開始講課(除中午吃飯休息一個小時)一直到下午5點下課,每天要演示八九個教具,我們一邊看一邊記錄,老師要求我們課后自己重新操作一遍。當時我想:都記在筆記本上了,沒這個必要。第二天上課,老師請我們把昨天所操作的教具再自己操作一遍,卻怎么也弄不來不,洋相大出。從此每聽完一天課,我都要把當天老師演示的內容自己再操作一遍,以免再出洋相。

  我們都是如此,何況那些小孩?正處在發展智力的時期,我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不僅讓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也培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增加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記得在一次學習打蝴蝶結的活動中,我首先示范了打的方法,可沒等我演示完,許多孩子都說很簡單,我就讓他們自己嘗試,可試下來,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會,于是我再次配以兒歌進行示范,并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用皺紋紙進行練習,經過反復嘗試,孩子們都學會了。由此可見,只有讓孩子去親自動手做,并在做的過程中思索,才能完全正真地了解和掌握。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2

  今天早上,我們有幸請到了新概念的專家給我們做了一次關于“蒙氏”數學的講座,有些許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重視幼兒的常規培養。

  這是本次活動給我的最大感受,除了講課老師一直在強調外,在活動展示中,我又一次意識到了這一點。一開始的準備活動中,有大約5分鐘的時間是老師帶著孩子跟音樂走線,在走的過程中自己拿泡沫墊,跟著老師做動作,在這中間,老師不用說一句話。讓我覺得可以借鑒的是常規在無形中形成,不用老師用語言去表達,但令我疑惑的就是一個活動中用那么長的時間進行準備活動,而且似乎與活動的主題沒有多大關聯,這在我們的活動中是否可行?我覺得形成常規其實還是很重要的,可以讓老師覺得很輕松,不需要說太多的話,保護我們的嗓子。但是在時間上我覺得可以相對減少,大概用2分鐘的時間就差不多了,只要孩子們靜下心來就可以了,不需要做那么多的動作。

  二、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

  老師在活動中一般都會創設游戲情境,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嘗試進行操作,每個孩子都有操作材料,教師可以分組指導。在今天老師組織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特別的安靜,似乎完全融入到了老師所創設的`游戲情境中,我們覺得似乎過于安靜的活動,但卻從孩子們的嘴里發出:“太好玩了!”“真有趣!”的感嘆聲,不禁又讓我思考:是否只有轟轟烈烈的操作活動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是否有時候比較安靜的活動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我不禁想到,有時教師在創設游戲情境,提供操作材料的時候,不一定要熱熱鬧鬧的,有時候比較安靜的活動可能更加適合邏輯性比較強的數學活動,也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滿足他們的興趣。

  三、提供每位幼兒一套操作材料。

  我覺得這是“蒙氏”數學比較好的一點,每個孩子都有一套配套的操作材料,不僅可以省去教師自制學具的時間,而且可以讓孩子們在教師講解后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知識。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3

  如果將一個蒙臺梭利教室比作是一個人的話,日常生活區域作為人的身體骨骼,支撐著人的整個活動,感官作為人的雙手,為我們探索和發展提供了功能性的工具,數學是我們的大腦,讓我們不斷的思考,語言和文化是我們的兩條腿,帶領著我們不斷的向前走。

  現在呢,我們就來聊一下蒙臺梭利教室里的“雙手”——感官區,很顯然的一點,作為班級的一個區域,我把它比作我們的雙手,顯然就能夠看出其在教室中的重要性,為什么感官的教育在蒙氏教學中這么重要呢?這個我們就要到從蒙臺梭利博士創造這些感官教育的背景來去思考了。

  蒙臺梭利感覺教育的發展背景

  蒙臺梭利博士在1898年的時候曾在“啟智兒童訓練中心”擔任教學主任,開始與有精神缺陷的兒童在一起生活,這些孩子在這個訓練中心呢被當作是“問題孩子”來去看,他們的治療也被當作是“病人”來去看待,每天成人們要想方設法的讓這些孩子安靜下來,當孩子過于吵鬧的時候,就會給到孩子一些藥物讓孩子平靜下來。這種過程不僅對于孩子說是痛苦的,對于成人來說一樣是痛苦的。于是,蒙臺梭利就靜下心來觀察這些孩子,將這些孩子作為自己研究和探索的對象。

  在這個訓練中心中,有一位叫做“塞根”的博士,作為這里的成人,他對于這些“智障”兒童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的時間了,同時呢,塞根博士對這些孩子也有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并且呢,他還研究出了一些專門供這些孩子學習的教具出來,蒙臺梭利就發現,當孩子在操作這些教具的時候,會特別的認真,且孩子們能夠安靜下來,于是,她就跟塞根博士一起討論和探究這一現象。

  那后來大家都知道了,蒙臺梭利博士便開始了針對這些孩子的專門的教育,設計和制作了大量的.“教具”供孩子們學習和使用,當然,這些教具呢大多數都是感官和數學類的教育。最后,這些孩子參加了正常孩子的升學考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績達到了其它的正常的孩子一樣的水平。

  為什么這些孩子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孩子發展了孩子的感官,給孩子的學習和對周圍的生活的探索提供了“工具”,讓孩子們學會了探索這個世界的方法,那就是運用自己的感官。

  所以,什么是感官教育呢?感官教育是以具體的感官教具為依托,通過反復的感覺訓練,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自然發展的目的,進一步達到培養孩子完整人格的目的。

  感覺教育的目的

  我們進行感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將粉紅塔搭建成一個垂直的塔嗎?是將棕色體按照順序擺放嗎?是將色板一一配對嗎?是將三角形進行組合嗎?是也不是,是是因為這些都是感官教育的一些體現,不是呢代表的是這些只是感官教育的一些體現。

  感覺是神經的依托,我們一切的經驗的獲得都是通過感覺來去完成的,大家可以仔細的想一下,我們知道的所有的信息的獲得都是通過我們的感官來獲得的,這些經驗的獲得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然后我們的大腦再不斷給出指令再去接受外界的刺激,以獲得更多的刺激,這樣不斷的進行刺激——習得——精進——再刺激——再習得——再精進,這么一個完整的過程,不斷的刺激就會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我們要習得更多的知識的話,就要更加深的去進行自己感官的精煉。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進行感官教育的目的第一就是教會孩子如何使用自己的感覺器官,第二是為了精煉孩子的感覺器官,使用感官可以獲得獲得知識及經驗的方法,精煉器官可以讓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知識,一個是方法,一個是過程,都很重要。就像上面說的,只有不斷的精煉和使用,我們的感覺器官才能越來越靈活,使用起來也越來越方便。所以,我們強調感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顯而易見了。

  感覺教育與敏感期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敏感期這么一個概念,關于敏感期,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寫到過,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0-5歲為其感官發展的敏感期,大概在2-3歲左右,這種敏感期的發展會達到頂峰。

  我們都知道,處于敏感期中的孩子會在學習某一項能力上表現出超強的能力,感官的也是一樣,在孩子處于感官的敏感期的過程中,我們給到孩子相應的感覺教育的刺激,這個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刺激自己的大腦,精煉自己的感覺器官,從而可以達到促進大腦發育的目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特別的喜歡去進行各種各樣的感官發展的活動,會容易對一些事情感興趣,我們會發現,在孩子6歲之前基本上他的興趣發展傾向就能夠有一定的體現了,那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的一種主動的學習的傾向,所以這段時間的感官刺激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檢測出自己的強項和發展方向。

  所以,感覺教育就成了孩子在敏感期(0-5歲)這個階段學習的主要方法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孩子學前的這幾年里,我們是否給到孩子充足的視覺活動呢?是否給予到孩子充足的聽覺活動呢?

  感覺教育的內容

  人的的感覺分為五個方面——視聽嗅味觸,對應的是我們身體的五個方面——眼耳鼻舌身,這五個方面的學習和發展是相互獨立的,我們在進行學習和訓練的時候可以不按照順序進行學習,但是,不管那個能力的學習,都有著其相對應的方法。下面咱們分別來介紹一下這五個方面:

  1、視覺能力:孩子的視覺能力包括是比較廣泛,視覺辨別能力、(辨別的內容包括:尺寸、顏色、形狀)、視覺記憶能力、視覺存儲能力等。

  2、聽覺能力:聽覺辨別能力(聲音大小的辨別、聲音原因的辨別、聲音方位的辨別、聲音高低的辨別,聲音源的辨別等)、聽覺記憶能力、聽覺存儲能力等

  3、觸覺能力:觸覺辨別能力(溫度的辨別、重量的辨別、材質的辨別、粗糙程度的辨別、壓力感的辨別、軟硬度的辨別等)、觸覺記憶能力、觸覺存儲能力。

  4、味覺能力:味覺辨別能力(酸甜苦辣咸的感知能力)、味覺記憶能力等

  5、嗅覺能力:嗅覺辨別能力(香臭的辨別,不同氣味物品的辨別等)

  那這些的能力完成是通過什么來進行的呢?很簡單,就是通過豐富多樣的感覺教具來完成的,孩子應該發展的每一個能力都能夠在蒙臺梭利教室的感官教育活動中里找到相對應的工作或者教具,并且鍛煉同樣能力的教具或者工作可能還不止一個。這些就是我們感官教育的內容。

  所以,蒙臺梭利感官教育就是不斷的發展和精煉我們五感的一個地方,讓孩子學會使用他們,讓五感不斷得到精煉。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4

  1.日常生活練習

  包括基本的動作、社會行為、對環境的關心和對自己的照顧。如:對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的拿、抓、倒、夾、舀、擺等動作的練習;禮貌行為、語言、活動、飲居等好習慣的訓練;掃地、擦桌椅器具、澆水、開關門窗等動作的訓練;洗、穿、疊的訓練等等。

  目的是通過對生活中熟悉事物及動作的操作練習,培養其獨立生活意識、自理能力、自信、有耐性,促進意志力、理解力、專注力和秩序感的發展。

  2.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和智力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認知的發展完全依賴感覺,感覺的發展是促進智能發展的'因素。感覺教育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覺地訓練。還有對物體形狀的認知、配對、排列、分類和組合。感官教具目的在于接受“五覺”刺激的同時,培養幼兒感官的精確、敏銳,觀察時所必要的能力(比較、分析、判斷及專注能力)和方法,發展“自我教育”。

  3.語言教育

  包括聽、說、看、運筆、識字和閱讀。目的是通過講故事、唱兒歌、對話、復述、提物品認知等方式刺激幼兒聽、說、讀的意識,誘發其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口語的發展是幼兒在語言的環境中自然習得的,在自然習得的語言的過程中,蒙臺梭利特別提出運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掌握一些詞匯;把詞匯和動作、一些現象結合,這是蒙臺梭利語言教育的特色。

  4.數學教育

  包括認數、進位法、連續數、計算與記憶、四則運算與分數、平方與立方等。讓幼兒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號、數與量、概念與計算轉化為對實物的操作。由淺到深地開發幼兒的數學心智,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對數學的愛好興趣,讓孩子喜歡學習數學。

  5.科學文化教育

  包括音樂、美術、歷史、地理、動物學、植物學、地球天文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目的在于培養幼兒觀察、探究、辨別、分類歸納的興趣,使其增長才藝,陶冶情操,拓展知識面,從而激發起幼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健康美好的人生觀,為將來從事喜愛的專業或學科打下有益的基礎。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 15

  蒙臺梭利教育作為一種優秀的教育方法之一,它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我在沒有接觸她的教育思想的同時,自己的腦海里也曾問:蒙臺梭利究竟意味著什么?她有什么樣的教育理論而被當今教育界所稱道以及在我們實際工作中應本著什么樣的態度看蒙臺梭利呢?通過暑假蒙氏班的理論以及實踐培訓,現就我的理解談談對蒙臺梭利的認識和自己的體會。

  一、蒙臺梭利要求她的教師必須受專門的訓練,以便實現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則和方法。

  1、教師教育兒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兒童。為此,她將教師這一名詞改稱為“指導員〞。但教師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說,指導員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為她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她要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而不僅是教會兒童一些知識。

  2、蒙臺梭利認為教師的精神狀態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師的準備工作不能只靠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備道德方面的品質,如機敏、穩重、耐性、愛心和謙遜,其中最重要的是時刻考慮到兒童。她指責傳統的教育過多地考慮傳授知識,無視兒童個性的內部開展。

  3、教師要相信兒童、熱愛兒童

  蒙臺梭利說,生命的成長必須有“愛〞的感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兒童正是因為愛他的周圍環境才產生了一種壓制不住的沖動,在整個的敏感期,將自己和周圍事物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緒感覺,而是一種愛的智慧,通過愛來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構自己。正是這種愛,使兒童對周圍環境有那樣的熱情和細致的觀察態度,而成人那么往往表現冷淡,視而不見。

  蒙臺梭利還反復強調教師對兒童要有信心,相信兒童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天性。對各種類型的不正常的兒童都不能動搖信心。應當看到一個表現不同的兒童的精神狀態,并相信當有興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時候,他會到達正常化。她號召:“要體驗從兒童那里得到更大的精神快樂〞,這就是教師的最高報酬。

  4、教師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預兒童

  蒙臺梭利認為教師不應當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兒童的智慧,應當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活動,不要做兒童的仆人,替他們盥洗、穿衣、喂飯。兒童需要開展自己的獨立性,自己選擇志愿,自己選擇工作,并且堅持下去,盡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當他戰勝了力所能及的困難時,那么將獲得最大的快樂。這時,教師就會發現兒童有一個要開展的個性。當然,對于兒童的有害的表現,應毫不猶疑地去制止。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知道什么時候對兒童的活動應該加以禁止,而且要盡力防止這種禁止,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對于進步慢的兒童要有無止盡的耐心,對他的成功要表示熱情和歡迎。當發現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成人如果不是去幫助他實現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兒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動,這樣就將成為兒童主動開展的最強大障礙。她對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在觀察的同時要耐心等待〞。

  二、蒙臺梭利對教學環境的要求

  蒙氏班的教室也稱"工作室";,是孩子們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而學習的刺激那么來自于整個環境。蒙

  臺梭利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對環境設計的重視,"它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構所設計,在這樣的環境中,兒童的人格和成長才會顯現出來"。老師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環境教育孩子,表達出豐富性、個別化。它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有什么不一樣,而是通過直接操作,不是灌輸,不是希望通過集體教學將一種東西告訴孩子,更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在個別化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因此教師依據五大教學區(日常生活區、感官區、數學區、語文區、文化藝術區)所需的設施、空間及相關性,尋找最適宜的位置,并依據孩子的開展需求不斷投放、調整環境材料。這樣幼兒對每種教具均保持著良久的興趣。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們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夾子等,感覺就象在家里一樣。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圖畫、掛圖等給孩子看的東西,掛在孩子視線所及處,而不是成年人所習慣的高度。

  三、蒙臺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覺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語言教育五大局部。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日常生活教育,感覺教育,數學教育。

  1.日常生活教育注重培養以下能力:

  a.培養幼兒掌握根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b.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自信心

  f.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

  g.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h.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開展

  i.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2.感官教育注重培養以下能力:

  a.訓練幼兒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c.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培養注意力

  d.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組

  3.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于理解。

  b.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 c.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d.學習空間、時間概念

  四、關于蒙氏教具的特色

  這是蒙臺梭利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所謂蒙臺梭利的課程就是幼兒操作教具的過程,因此教具的豐富是進行蒙臺梭利課程的必要條件之一,但這些教具并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這些工具,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蒙臺梭利強調感官訓練必須由兒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來進行。為此,蒙臺梭利特別設計和制作了一整套進行各種感官訓練的教具。例如,蒙臺梭利為專門訓練兒童視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塊木板上有十個大小不等的孔,每個孔相對于一個圓柱體,每個圓柱體的直徑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這套教具進行訓練時,要求兒童能正確地把混雜在一起的各個圓柱體放入相應的孔中。兒童如果把一個圓柱體放入一個比它小的孔時,那么放不進;如果把它放入一個比它大的孔中,最終至少會留下一個圓柱體放不進某一個孔里。

  通過反復運用這套教具進行練習,不斷比較判斷,不斷糾正視感知控制的錯誤,其視感知能力的精確性和敏銳性就會得到訓練和提高。蒙臺梭利要求對兒童進行每一種感官訓練,都要有與之相適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漸進的練習組成。因此,根據每個幼兒的特征,蒙臺梭利都設計了相對應的教具,可見教具的豐富性。蒙氏教具中每一種教具只有一樣,當孩子沒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時,他就要學會等待。因為等待,當他拿到這樣教具時,他更加珍惜這個時機,會玩得更加認真。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會向那個小朋友學習,防止他所犯的錯誤,培養觀察能力。在此過程中學會尊重別人,同樣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一點體會,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幫助。蒙氏教學有著它豐富的內涵,有待于我們一起去挖掘、去延伸,相信我們會越做越好。同時,真心地希望以后有這樣的學習時機,多派老師去聽一聽、學一學。這比我們走馬觀花似的參觀幼兒園要來得豐富得多,深刻得多,實在得多。

【蒙臺梭利教育學習心得與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石利穎的心得體會09-03

心理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4-07

現代教育技術學習心得體會11-10

安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9-08

遠程教育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6-04

繼續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7-27

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5-21

2023年教育法學習心得體會10-31

安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