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縣魔芋產業“十五”規劃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
我縣地處大巴山南麓,是魔芋生長的適宜區域,特別是我縣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北部高寒山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發展魔芋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它是北部山區鄉鎮調整產業結構,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過去由于栽培技術落后、耕作粗放、種芋退化和受病害的嚴重威脅,魔芋單產長期低下,阻礙了魔芋產業的發展,致使長期以來,我縣一直以農戶小規模種植和房前屋后的零星種植為主,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為此,為了加快魔芋產業的發展,促進貧困山區早日脫貧致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縣委縣府對八大產業“十五”規劃的統一布署,結合魔芋生產的實際,我局由副局長熊良體同志牽頭,率領四名高中級技術干部,分赴到北部高寒山區的貧困鄉鎮,對魔芋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于后:
一、魔芋產業發展現狀
(一)種植規模。雖然我縣魔芋種植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由于在魔芋生產中,魔芋繁殖系數低,加之生產投入嚴重不足,致使魔芋產業至今發展緩慢。通過對北部山區鄉鎮調查統計,2001年,全縣魔芋種植約0.5萬畝,主要種植在非耕地和房前屋后上,集中成片種植面積不大。
(二)常年產量。按照目前魔芋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栽植,每投入1斤魔芋種,可繁殖3-4斤魔芋,即每畝投入500斤魔芋種,能收1500-2000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著“本大利大風險大”的情況,山區農民投入種植怕無收,沒有將魔芋當作主要經濟作物來抓,只是在非耕地、洋芋行中隨意栽植,畝用種量嚴重不足,一般畝產只有200-500斤,有的畝產甚至更低,常年魔芋產量為200萬斤。
(三)分布區域。我縣魔芋主要種植在北部山區的梓潼、關坪、紅園、滿月、白泉、關面、大進、錦竹、譚家、巖水海拔800米以上的區域;正壩、高橋、麻柳、敦好、紫水、河堰海拔800米以上的區域也有零星種植。這些區域,7-8月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日溫25℃的左右的時間較長,極利于魔芋的生長。
(四)加工運銷能力。全縣現有魔芋精粉加工1千多噸的能力,2001年,重慶里茂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縣農業局、大進鎮政府三方合資入股,在大進鎮建立了1個年產1千噸魔芋精粉的龍頭企業;同時,大進鎮還有5家私營企業,也能加工魔芋精粉幾百噸;此外,還有許多加工芋角的私營企業。我縣大進鎮是目前西南地區魔芋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可輻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陜西等省市。
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一)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我縣魔芋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調種資金,由于魔芋生產用種量大,若全縣在“十五”期末發展到3萬畝,僅靠本縣的種芋難以發展,需資金從縣外調入種芋才能滿足縣內的發展。二是軟腐病發生重,軟腐病對魔芋生產威脅最大,導致魔芋大面積生產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魔芋易感軟腐病,該病是細菌性病害,屬世界性難題,一般發病后難以防治。三是生產基礎薄弱,我縣魔芋生產目前仍然處在原始的栽植方式,雖然起步早,但起點低,無生產規模,加之農民科技意識薄弱,積極性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二)解決的辦法。一是爭取國家及相關部門對魔芋產業的資金投入,采取國家、市(縣)幫扶部門和農民自籌的辦法,解決在縣外調種芋資金的問題。二是加強對軟腐病的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魔芋生長期間,抓好選種、播種、施肥等田間管理技術;同時,采用農用鏈霉素開展統一浸種和在發病初期統一開展預防,以控制其流行。三是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對農民認真開展適用技術的培訓,宣傳魔芋栽植的目的和發展潛力,以提高農民的種芋積極性。
【開縣魔芋產業“十五”規劃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飲品調研報告03-17
行業調研報告03-09
調研報告模板03-10
走訪調研報告04-11
學校調研報告04-11
需求調研報告04-11
公司調研報告04-12
印刷調研報告04-21
社區調研報告03-12
旅游調研報告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