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科普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充分顯現了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職業教育作為傳播實用性科學技術,提高廣大勞動者素質,尤其是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和動手能力的教育機構,始終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密切關注。職業教育呼喚教育創新,科技活動以獨有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特點在職業教育中所起作用是其它學科無可替代的,因而,我校作為成武縣科技特色示范學校,繼續以科技為特色,高起點切入,扎實地開展科普教育活動,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
在努力體現職教辦學特色的基礎上,學校樹立起科技興校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強了科普教育的投入和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動手動腦和創新能力培養。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創設科普文化氛圍
科普活動是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徑,是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動手能力鍛煉的有效手段,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科普活動,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務處、實習處人員為成員的科普活動領導小組,各專業組配合具體落實各項工作,教務處和實習處督查工作落實情況,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圍。
學校充分利用廣播、墻報、黑板報等形式進行科普宣傳,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推動學習型學校建設,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很受學生歡迎。
為了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參加科普活動,在活動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我們以專業為主線,挖掘各種蘊涵于專業教學、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中的宣傳陣地,耳濡目染、自然相機地滲透科普教育,使得科普教育看得見,摸得著,不僅具有雕塑的代表性而且更有實踐功能。
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展示櫥窗更是學校創設科普氛圍的“領銜設施”,早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時時吸引著學生、家長駐足觀看,嘖嘖贊嘆。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學生不斷更新的科普意識和科技能力,更加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開展科技創新的強烈欲望。
二、加強師資隊伍和科教園地建設,確保科普活動順利開展 我校現有一批專業教師,他們業務能力強、素質好、熱心科技教育事業。結合學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每年暑假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新技術培訓,每年選派部分教師參加省科協舉辦的科技輔導員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指導能力,高起點切入科普教育活動。
學校尊重教師的辛勤勞動和創造成果,不僅把他們的工作列為評選先進、評定職稱、晉級的業績考核之一,還對他們在各級各類重大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輔導老師,按照我校《犍為職中獎勵細則》的具體規定給予物質獎勵。教師在教學中,從實際出發,結合專業特點強化科技實踐活動,不斷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學校每年保證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動經費,確保科普教育和活動的順利開展。結合專業建設,學校組建了局域網、廣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動設備設施。由于客觀的原因,學校校園場地十分緊張,盡管如此,我們仍把科教園地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即將動工的綜合實訓大樓已規劃建立科普活動基地。
二、搭建活動舞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新生的科技產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為調動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我們組織了三個層次的科普活動,誘導學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創造力。
第一層面普及型科學活動
1、組織科普知識講座
一方面,學校定期組織全校學生進行科普知識講座。由各教研組輪流推薦業務素質高,科普意識強的教師,結合專業和行業特色介紹科技發展歷史、現狀、前景及科技應用實例等身邊的科學知識。
另一方面,積極邀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科普知識、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講座。本年度,我校積極邀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練、禁毒、預防艾滋病、法制等講座,同學們通過聽講座、觀摩,大大地提高了學科學、用科學、安全防范、遠離毒品的思想意識。
2、組織開展常規性課外科技活動。
學校每天下午第七節為常規性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時間,活動指導老師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設計、指導和服務。
平時的雙休日,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科學考察、調查、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
第二層面 技能訓練型活動
學科教育滲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而且也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它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發明創造才能。
為讓一些對科學有更多興趣和愛好的學生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能培養的機會,在普及的前提下發展孩子的個性。我們把科技制作活動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深入開展科技制作活動。我們主要集中專業優勢,在機械、電子、計算機
等三個專業進行創新和開發,組成課外科技制作活動小組,進行重點指導。每個組都完成了一項項很有創意的科技制作,比如機械專業制作的趣味七巧板、趣味魯班鎖、金屬工藝畫、電子專業制作的趣味電路、控制裝置、計算機專業制作的動漫作品、卡通人物、游戲軟件等都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在校園工藝節上大放異彩。
第三層面 創新作品制作活動
由于前面兩個層面活動的開展,許多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興趣得到激發。為讓每一個想做科學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導,并照顧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讓對科學有特殊愛好和有才華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讓學生帶著問題找導師。學生的小課題一旦得到導師的確認,就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并給予時間、空間和經費的支持。學生們只要向自己的導師提出申請,就會得到導師的全程指導。導師會鼓勵他們在科學課堂和生活中尋找研究的線索,了解已有的'概念和認識,提出各種問題,集中探究的項目。但導師不會給學生直接的指示,而會用問題引導他們參與到研究、制作和改進中去。
以上三個層次的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全校掀起一股學科學、做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使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實了普及科學的目標,提升了學校科學教育的質量。
三、讓科技成果遍地開花:
科技競賽的成績是反映一個學校科普教育情況的重要指征。近三年,我校參加了各級各類科技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科學是一個個疑惑不解的問號,是一個個耐人尋味的逗號,是一個個駕馭全球的感嘆號。”這是我們科技興校的理念。我們科技特色學校通過一系列科普活動培養出的學生是具有思維特別敏銳,雙手特別靈巧,性格特別執著的科學發展新一代。我校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的規章制度,規劃著新一輪的科技教育藍圖,相信不久將會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科技之花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2
長期以來,我校把科普教育工作作為提高全民科技素質的重要途徑加以實施,不斷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全面開展以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勇于實踐的良好氛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一、完善科普教育體制,創建科普教育特色
1、科普教育為每一位學生創設平等提高的機會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科知識基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專長和優勢,如有的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強,能根據某一原理制作出特別精美的作品;有的學生觀察能力特別敏銳,總是能發現別不易發現的問題等等。我們旨在排除以學科成績為依據的評價模式,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提高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校為他們創設的各種活動當中去,都有機會去實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提高自己,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即人人都能成才。學校科普教育的進行,科技活動的開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我校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
多年來,學校就學科教學必須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要求各學科成立了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學科教師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休息日組織學生開展和學科知識有關的實踐活動。
為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為主要內容的“三小”活動,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動領導小組,指派一位對指導青少年科技活動有熱情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學校科技活動總輔導員,并選派一些年富力強的教師擔任各年級的科技輔導員,使原來零散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規范化。“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是我們開展科普教育的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以創新教育為指導,廣泛開展學生科普教育,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的能力、實踐創造能力、生存發展的能力、共同合作的能力。
3、社會的支持使我校開展科普教育的內容更加廣泛
學校向社會廣泛宣傳科普教育的意義和學生參加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使我校的科普教育思想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為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懷,支持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野外考察,支持學校教師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寬,支持學生做課外實驗,并為學校開展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設施設備、實踐場地、交通工具,學生每到一處參觀、學習、調查,都受到相關單位的歡迎,而且還派出相關人員給學生講解,解答學生在調查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對所調查的內容更深入。
二、轉變科普教育觀念,實施科普教育戰略
1、師生科普教育觀念的轉變
由于教師的教育工作受到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制約了教師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育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教師的教育觀是關鍵。學校在如何激勵教師的創造性、激勵教師思考、研究并實施依托科普教育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激勵機制。
(1)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開展科普教育的前提
建立有效的內在激勵機制是搞好科普教育工作的根本動力。科普教育的普及與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理論修養、豐富的情報信息、廣博的科技知識的教師隊伍,才能有效的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時代要求教師提高科技意識,增強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重視對科普教育理論的學習及知識的不斷更新。只有擁有新觀點、新見解、新信息,才能聯系各自的學科實際,了解本學科的科普教育發展狀況,在課堂內外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高素質的科普教育,使學生增長知識,啟發思維,激發學習創造的欲望。學校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外出參觀學習、聽專家作報告等學校一系列教師培訓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對科普教育的認識,對科普教育的研究不斷深入。
由于學校對教師的評估導向,加強了對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培訓工作,提高了教師對科普教育的認識,教師們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普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活動和升學并不矛盾,相反還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的增強。教師是學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實施者,對學校以科普教育為依托開展創新教育的思想給予了極大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學校教師積極主動的組織學生進行科技活動,成立了各類科技活動小組,如生物科技活動、物理科技與實驗、電子百拼、勞技與發明創造等小組,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外出考察,使學校科普教育活動得以深入開展,科普教育思想得以有效實施。
(2)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科普活動中
學校歷來重視實踐活動,學生也有參加課外興趣小組、課外活動、科普活動的傳統。為了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科技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校組織的各種科普教育活動中,學校在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工作中也把學生參與科普活動,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所取得的成績作為評選的依據之一。如對在科普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將優先錄取入我校學習等。
2、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管理措施落實有力
學校十分重視科普教育工作,成立了青少年科普教育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主任為副組長,學科教研組長、科技輔導員、團隊負責人等為成員。成立了科技活動中心,選派了一位有熱情有經驗的教師擔任總輔導員,每一個活動項目有專門的科技輔導員。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科技活動中心制定每年的科普教育工作計劃。各年級組根據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配合教學內容,擬定開展科技活動的項目,由學校教導處統一安排,落實各項活動的場地和指導教師,每次活動開展情況都有專人檢查考核。
三、創新科普教育方式,為學生提供探索和創造的空間
1、科普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課堂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活動場所,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過程,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進行科普教育,是我們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課堂生活的模式,使每天的課堂生活不僅能幫助師生傳遞與掌握基本態度、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創造性的闡釋、理解和運用這些東西,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進而解決問題的本領,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如結合《數學》教學知識點,從人口、能源資源、環境生態等方面編寫各種類型的科普教育題目,讓學生練習,通過計算,繪制統計圖,編制統計表,探討解決有關“祖國疆域”、“海岸線”、“森林覆蓋率”、“水土流失”、“城市美化綠化”、“垃圾清運”等問題,進行人口、資源教育和生態環境教育;結合《科學》教學知識點,進行環保課題的研究。如在玻璃箱內產生不等量的二氧化硫氣體熏不同植物,了解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危害;在密閉的容器中注入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然后在陽光的照射下測試溫度的變化,驗證“溫室效應”;不同水質飼養金魚試驗,了解NH3—N(氮)污染水質的危害,或含氮量不同水質綠藻試驗,理解水的富營養化污染;不同水質加洗滌劑(含磷和不含磷)靜置試驗,了解水和土壤自凈能力等等。
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必須立足于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教師本著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思考的原則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思想,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創造性的學習行為。鼓勵學生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破教師要求,能自覺地閱讀課外書,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參加科技探索活動,允許學生在探索和討論中形成的答案不唯一的現象存在,而使討論持久下去。
2、科普教育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何教育過程脫離實際,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作用甚微。教師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教學空間,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善于向實踐學習,善于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自己的才干,指導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我校教師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教學內容融入到生產生活實際中,如生物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煙草、六月芋、三月桃、紅柿等栽培技術;科學教師把水的認識內容與水污染防治上去,組織學生對巖太生態、嶺湖、蕉坑、十八塘水庫等大型養殖場的水污染進行調查,用化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等等。教學過程不滿足和局限于課本,而是把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每年的公益活動和節日,組織開展各類科技宣傳教育活動。如“6、5”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到社區宣傳、搞衛生,到附近調查“三廢”的治理情況,請縣環保局的同志作環境保護的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環保知識,加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思想,也促進了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結合“3、22”世界水日、四月的“愛鳥周”、“6、17”世界防治荒漠化日、“10、4”世界動物日等節日,組織學生出科技專刊、辦科技小報、辦科技黑板報,在校園內進行宣傳,通過這些學習宣傳,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積極性。
四、搞好科學普及工作,不斷深化科技創新教育
1、我校科普教育體現普及性。讓每一位學生在科普教育中得到體驗和提高是我們開展科普教育的目的,學校十分重視科普教育的普及性。
(1)普及性的實踐活動。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所有學生進行為一周的科普宣傳活動,如舉辦科普小報展覽、組織科幻小說展評、科幻繪畫評比等。寒暑假開展科技實踐活動,開學后每人交社會調查報告。
(2)參與的科技創新活動
深入的實踐活動,豐富而又有挑戰性的科技活動內容,使我校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為了更好的促進科技活動的普及,全面激發學生的科技意識,讓學生全員參與到科技活動中,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旨在展示學生創新能力,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的“科技節”,以“探索、發現、創新”為主題,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科幻繪畫、創新方案設計等為主要內容。
2、我校科普教育體現創新性。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創新教育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科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校在開展科普教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革新和創造,指導學生觀察、發現、思考、設計方案,解決問題,至于學生的方案是正確的、不合理的還是錯誤的,不是我們評估的重點,我們強調的是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是一個長遠的工程,它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旺。我們將不斷思考和探索,在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層面上做更多的工作。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宣傳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xx縣前開展了以“萬眾創新,擁抱智慧生活”為主題的科普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認真做好籌劃工作
為切實組織開展好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xx小學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實施方案》。9月6日,召開了xx小學全國科普日主題宣傳活動安排部署會,對“xx小學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實施進行了布置。同時,通過與xx縣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的協商,確定將此次活動設置在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并專門到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進行具體的商議和安排。
二、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9月11日,我校組織170多名學生和十幾位老師,參觀了“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噴藥施肥靠無人飛機,采摘番茄機器人代勞,植物生長LED燈來搞定、蔬菜還能翻滾生長通過參觀實踐,引領孩子們親身感受新科技給現代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三、活動效果
以“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注重活動實效,推進科普進學校,真正形成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
此次活動,令同學們大開眼界,不但拓展了知識,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看不到的.知識,感受到了高科技的沖擊力!參觀實踐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建設新涇陽而不懈努力!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4
多年來,我校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及《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以“普及科技知識、提高科技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的思路為導向,切實加強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普及功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樂趣,收獲豐碩的科技知識,激發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了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組織網絡。
開展社科普及工作,組織建設是關鍵。學校成立了社科普及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主抓社科普及工作,下設科技教育總輔導員,組織各學科科技輔導員開展工作。我們的科技輔導員隊伍主要是科技興趣小組教師、科學課教師、美術課教師、信息教師和學生家長等兼職輔導員。學校將社科普及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學期初統一部署,統一安排。每學期開學初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一次“講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號召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科技活動,如科普書籍讀書活動,科普知識學習競賽活動,科技創新興趣小組活動等,通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在經費上為社科普及工作予以優先的保障,每年從公用經費中抽出一萬多元為貧困生訂閱《科學大眾》。
二、開辟場所,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保障。
青少年科技活動需要必要的場地、器材、人員等基本條件,為便于科技活動的開展,我校在經費十分困難情況下采用多種方式為青少年開展活動投入了一定資金(用于基地建設、活動器材、教師培訓、活動競賽),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一是為科技活動小組提供活動場所(實驗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并購置了必要制作器材;二是利用校現有圖書室、實驗室、電腦室等,在課余時間(每周1~2次)向科技活動小組開放;三是利用施教區先進衛生院、服裝廠多、養殖場靠近學校有利條件,把他們作為科技教育基地。經常組織學生走出去,參觀、考察和勞動實踐。
三、完善機制,促進社科普及工作落實。
學校社科普及領導小組認真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平時嚴格按計劃組織實施,年終認真總結得失,制定整改計劃。為社科普及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將社科普及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中,在評先、職稱晉級工作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因此在我們學校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師都以對社會對青少年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把科技教育列入重要日程。
四、因地制宜,豐富社科普及活動內容。
首先上好科學和綜合實踐課。在常規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教材的大膽創新和精心的材料準備,引領孩子們在課堂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科學探究,上好每一堂課,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讓孩子們喜歡科學,每一結課結束后,老師們認真總結得失,并將課堂情況總結上傳到《泰州市資產與裝備管理系統》中。我校科學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強、素質好、熱心科普教育事業,在他們的帶領下,我校的科學教學扎實而富有活力,孩子們置身于濃濃的科學學習環境之中,隨處感受科學教育的魅力。李鯤老師參加全市科學老師基本功大賽獲二等獎,他上的六年級科學課在城黃南區教研中心青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
其次開展好各種科普活動。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和平時的雙休日,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科學考察、調查、參觀等活動,科技指導老師在每周一、三、五下午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服務。他們以宣傳欄作為宣傳科普知識的主陣地;以與學生生活緊密相聯的事為導向,通過實驗讓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科學知識,通過“燒不著的手帕”、“燒不熱的粥、“給乒乓球療傷”、“做磁場游戲”、“做簡易單音門鈴”、“巧用雞蛋”、“有趣的聲控仿真鳥”、“組裝車輛模型”、“用牛奶盒學做筏子”等綜合實驗活動讓學生快樂接受科普知識。
學校每年組織“金鑰匙”科技知識競賽、節能環保書法比賽、科學素養問卷調查、科普繪畫與手抄報比賽、健康知識競賽、安全知識競賽、科普制作比賽等系列活動。特別是“金鑰匙”科技知識競賽,我們每年都搞得轟轟烈烈,從訂閱《科學大眾》抓起,讓學生有書讀,其次發動三-六年級全體學生訂閱專刊,取得參賽資格,各科技輔導員組織學生復習閱讀全年《科學大眾》,在此基礎上,進行閉關比賽評選出優勝者參加市級比賽。通過這些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科學活動的內容,提高了科學活動的互動性,及時展示他們的成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校每年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和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科普宣傳,例如:“百慕大三角謎中之謎”、“納米鼻子嗅出疾病”、“航空模型的分類”、“預防食物中毒”、“高溫防暑降溫知識”、“地震科普知識”等講座。組織學生觀看院土回泰講座,開展學院士,愛科學,樹理想,比貢獻活動,開展我與科學家面對面主題征文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對科學領域探求的興趣。
學校一直得到常周衛生院、學校周邊服裝廠、施教區居委會、村組的支持,讓我們的學生能參加他們的勞動和學習,為我校社科普及工作增添內涵和活力。
近年來,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普活動: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江蘇省青少年金鑰匙比賽”,印茜同學獲特等獎,多名學生獲小學組一等獎、二等獎;學校連續五年被評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在泰興市城黃南區教研中心“少兒科技”大賽中獲二等獎;在泰興市“龍芯杯”安全在我心中系列活動中獲得團體獎;多名老師和學生獲得指導獎和一、二等獎;在泰興市經信委、市教育局組織的20xx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少兒書法比賽中,多名學生獲得二、三等獎,多名同學參加全省“我愛數學”科普小論文比賽獲一、二、三等獎。徐小平、肖建華兩老師指導的〈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聽證會展示實錄獲泰州市二等獎,杜瑩、徐繼武、常宇陽、夏蘇輝等同學參加參加泰興市小學生縱橫碼漢字輸入選拔賽中均獲一等獎,并代表泰興市參加泰州市比賽喜獲二等獎。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后,我校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的規章制度,規劃著新一輪的科技教育藍圖,相信到時候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科技之花。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5
根據蘇州市教育局的有關精神,我們敬恩實驗小學在科普周其間積極組織全校學生開展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科技活動,開展了主題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健康”的敬恩小學首屆科普宣傳周活動。這次活動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領導重視,周密安排。
這次活動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科技組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認真做好籌辦工作。
二、發動宣傳,落實到位。
1、學校懸掛“熱烈祝賀敬恩實驗小學第一屆科普宣傳周活動隆重舉行”的橫幅,張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健康”“科技造福人類,創新引領未來”的宣傳標語,學校電子屏幕滾動倡議書,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科普宣傳氛圍。
2、學校校園網發出科普活動安排的通知,落實活動內容。
3、各班在發動的基礎上,根據學校活動方案,積極參與。
三、內容豐富,收效明顯。
1、“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健康”倡議書向家庭、社會發放。家長、社區群眾反響熱烈,紛紛在回執上留下自己的心聲,決心積極響應,提倡節約、環保。
2、全校各班出了一期以“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板報,以班級板報為主陣地,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科普宣傳和教育。
3、星期一下午三點,全校師生利用校園網絡直播觀看了以“安全教育”為主體的科普宣傳片,增強日常安全意識。
4、星期二下午三點,全校進行一次防空防災疏散演習。此次演習全校師生增強了防災意識,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切實提高了學校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變處置能力。
5、星期四下午三點,組織3—6年級舉行一次科普知識競賽。評比出了學校“敬恩科技之星”。學生積極準備,認真競賽,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閱讀廣泛、積極進取、發展全面的`良好風貌。
6、星期五中午環保袋制作評比。通過活動,不但增強了環保意識,而且提高了動手能力。一件一件的優秀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不凡的創新意識,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會出現奇跡。
為期一周的首屆科普宣傳周結束了,我們將以此為起點,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同時,我們要繼續從興趣入手,在科技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各項活動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學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6
城東小學位于武進高新區賀北社區,現有中隊18個,隊員900人,教師40人。學校占地面積19000多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5687平方米,整個校園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如一座大花園。
20xx年,為了讓這個寶貴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學校和市國土資源局、地質博物館達成共識,把標房建成了具有科普、環境教育功能的科普館。校科普館先后被命名為市科普教育基地、常州市青少年地學科普館、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地球科學教學研協作試點單位、常州市環境教育基地、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成為青少年接受地學科普教育和宣傳環保知識的窗口。學校利用基巖標和科普館為切入口,因地制宜地開展科普環保教育。20xx年5月,學校向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活動專業委員會成功申報國家級課題《基巖標少年科學院的建設與活動研究》,在全國學會的領導下,開始少年科學院的建設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向各位領導、專家匯報如下,不到之處,謹請批評指正。
一、領導高度重視,保障活動開展。
學校科普工作由校長親自掛帥,大隊輔導員具體負責,精心挑選有一定特長的輔導員和隊員組成校級科技輔導員骨干隊伍,并且保持這支隊伍的穩定性。有計劃有選擇地派遣科技骨干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和能力。逐步組建一支由少先隊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科協、地質學會的專家、科研人員(包括學生家長)組成的校外科技輔導員隊伍。保障科普活動的經費投入,有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科普教育活動和改善科普設施。
二、加強組織建設,體驗活動快樂。
我們根據少年科學院組織機構與少年科學院建設與發展的要求,大力加強少科院組織建設。在少科院中下設“科普宣傳隊”、“基巖探秘隊”、“植物研究所”、“污水研究所”四個研究分院。每個研究隊、所,活動內容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基巖探秘隊側重于節水的重要性,通過活動讓每一個公民意識到節水迫在眉睫;污水研究所側重于水資源的重要性,水污染的嚴重后果;科普宣傳隊側重于科普宣傳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周邊的一切資源,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向社會宣傳科普知識;植物研究所側重于利用校園資源開展植物種養活動,提高隊員科技種植素質,增強隊員綠色環保意識。為了使“基巖標少年科學院”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要求各隊、所都必須落實一個中隊,一戶家庭,對口一個單位。這樣,每個研究院都拓展出多種多層多元的不同活動,活動時間充分,活動范圍寬廣,活動形式紛呈,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活動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每個小研究員沉浸在快樂的活動中,體驗到了開展研究的無限樂趣,提升了科研素養。
三、開發校本課程,完善活動研究 。
學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以及校本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理論,進行了以少科院實踐活動為基礎、開發少先隊校本特色活動的相關實驗研究,設計了“挖掘資源,開發潛能,創建特色,發展內涵”的少先隊校本活動課程開發方案,把培養隊員科學素養、人文精神以及實踐創新能力作為少先隊校本特色課程開發的總目標。20xx年,學校曾與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常州市國土資源局聯合編制了《我愛地球》的校本課程,分為低、中、高三冊。低年級主要是認識美麗的地球、海洋、高山、河流、地下寶藏、野生動植物等;中年級主要是認識地球的.內部構造、運動、生命的奧秘等;高年級主要是認識地球上的資源,并養成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在《我愛地球》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上,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學期學校計劃中,少先隊校本教研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時間,有要求,堅持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在課時安排上,教導處把少先隊校本活動課程納入正式課表,統一安排固定課時,各中隊每周一節。學校還進一步探討研發研究活動課程模式、評價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去完善。
四、增強學科滲透 ,提升科普素養。
學科教學也是普及、滲透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我們積極引導全體教師用現代化教育的理念指導學科教學,用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把握課堂教學,結合新課程的實施,營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教育氛圍,“潤物細無聲”地開展科普教育。課題組要求教師以“基巖標少年科學院的建設與活動研究”為基點,以學校的校本課程《我愛地球》為切入口,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為我們教育所用、及時反映我校的課題研究成果。堅持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有關節約用水、節能環保等知識的教育,增強隊員的環保意識,促進學隊員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校園網絡,設立了專題網站,開辟了課題概況、科普論壇、成果展示等欄目,在教師、中隊、家長、隊員中架起了網絡交流平臺,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環保習慣養成教育的好經驗,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作為學校、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標,統籌規劃,科學探究,有效實施,注重實效。
五、構建評價體系,培養“晨曉少年”。
學校結合科普教育實際,挖掘科普教育資源,在基巖標少年科學院中提出了“晨曉少年”評價目標,并逐步完善其評價體系,構建多元開放的評價機制。“晨曉少年”是我校“基巖標少年科學院”中特有的爭章活動,并伴隨著少科院的發展、壯大而越來越受到隊員們的鐘愛青睞。
“晨曉少年”評價內容分為三個色系,即“紅色達標卡”、“藍色升級卡”、“綠色魅力卡”,明確提出評比標準要求。“紅色達標卡”:用培養、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位隊員,在品行、學習、活動等方面較之原有基礎取得一定的進步,受到同學、老師、家長肯定,并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狀態。“藍色升級卡”:熱愛科學、積極參加校內外開展的低碳環保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大膽質疑,擁有較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創造意識;“綠色魅力卡”:善于動手,每學期有小發明、小制作等“五小”作品或“金點子創意設計方案”在活動組以上展示或科技競賽獲獎。
積分:每個研究隊可按“奪卡”目標要求,采用星級積分的方法(設計積分卡),并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基巖標少年科學院”目標內容為隊員獲取標準,凡符合要求的均可獲得“晨曉少年”星級積分,優秀的獲得加分。所有隊員、輔導教師、家長與鄰里均可根據該生不同的表現情況,授予不同的星級積分。
奪卡:每到月底活動結束時,輔導老師根據星級積分情況進行評選,每星積分滿10分(一般每星滿分為10分,其中7分為達標分,3分為加分)可獲一個“紅色達標卡”,輔導老師當場宣布并頒發“紅色達標卡”張貼在活動室里的“晨曉少年”積分、奪卡、爭章展板上,進行表彰,引導隊員自律自信,鼓勵隊員爭先創優。獲得三張紅色達標卡可以換一張藍色升級卡,獲得三張藍色升級卡可以換一張綠色魅力卡,獲得三張綠色魅力卡可以評選為“晨曉少年”,頒發“晨曉少年”獎章,并作為學校典型榜樣進行宣傳表揚,擴大影響力和效應度。
學校通過基巖標少年科學院的建設與活動研究,隊員的道德情操,在評價活動中得到了熔鑄;隊員的求知欲望,在評價活動中得到了增值;隊員的實踐能力在評價活動中得到了錘煉;隊員的審美境界,在評價活動中得到了升華;隊員的創新智慧,在評價活動中得到了開啟、生成與發展。他們講文明、勤學習、善思考,能創造,個性特長得到較好發展,創新創造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每年參加全國、省、市級各類科技、藝術、體育等競賽獲獎喜訊不斷。少年科學院的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校少先隊員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實現著每一個孩子心中的報國夢,科技夢。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7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舉行20xx年海門市第二十一屆科普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的有關文件精神,我校于5月16日~22日組織開展了以“探究身邊的科學”為主題的科普周活動。我們以舉辦科普宣傳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科學教育的全面深入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初步學會了觀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法。
現在,科普宣傳周活動已圓滿結束。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各項活動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預期效果,現將活動情況作簡要小結。
一、領導重視,周密安排
我們一接到教育局的有關文件,校領導馬上組織相關人員召開了會議,成立了以黃校長為組長,以分管教導、教務主任、少先隊總輔導員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了活動的實施方案,認真做好各項籌備工作。
二、內容豐富,成果顯著。
利用晨會、班會進行宣傳動員,組織學生學習科普知識,了解科學知識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組織開展了九個“一”活動。
即:要求學生收看一次科普知識電視節目,能講一個身邊的科學現象,能畫一張科學幻想畫,會做一個科技小制作,四~六年級學生會寫一篇科普知識小作文,各班出一期科普知識黑板報,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一次科普沙龍活動,利用信息技術課上科普網,進行一次科普知識教育,同時,周二以“探究身邊的科學”為主題做一次專題講座。
具體安排:
1、舉行科普宣傳周開幕式(5月18日周賽倍)。
準備:移動黑板“第二十一屆科普宣傳周開幕式”(黃菊平);主題演講(陸金華)。
2、組織一次科普知識講座(5月19日晨會杜建華)、出一期科普知識校刊(5月19日周賽倍)。
準備:移動黑板“科普知識講座”。(黃菊平)
3、組織科普宣傳周詩歌、美文晨誦活動。(5月20日,黃素娟)
準備:上網搜索有關科普知識的詩歌、美文,晨誦前板書在黑板上(注意美觀)或制作成PPT。(語文老師)
4、到瑞北村草莓基地參觀學習。(5月21日,黃琴琴六年級班主任)
準備:與瑞北村聯系,并確定好講解員。(黃琴琴)
5、科普幻想畫比賽。(5月22日,黃菊平)
準備:三至六年級每班在5月21日之前完成3張科幻畫的制作。(班主任)
6、報送信息、總結。(5月22日,杜建華)
三、活動反思
1、在整個活動中,組織的.有條有序,但缺少一本科普教育教材,如果自行編制,由于人手不足,加上師資水平有限,教材的體系不夠完善,水準不高。因此,我們的活動只停留在基礎上,缺少深入挖掘。
2、在科普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立足于培養青少年的創造性,尤其應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獲取知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和技巧,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但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我們只滿足于開展一次活動,而缺少讓學生真正地去探索知識。
3、要扎扎實實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學校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科技輔導員隊伍,依靠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并不斷使用新理論、采用新方法、探索新方式,來滿足本地區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接受水平的青少年的需要,使全體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普遍得到提高。我校雖然已經配備了兩名科學老師,但他們更多的是重視科學書上知識的傳授和實驗,缺少課外知識與學生的交流,學校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對科普教師多加具體指導,可采用培訓、觀摩、研討等形式,進行學習和交流,以盡快提高教師的科普教育能力。學校也需要得到社會(社區)、學生家庭的更多理解和幫助。只有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學生家庭的共同努力與積極配合,才能使活動卓有成效。
一周的“科普知識周”在學生和教師的積極參與下落下帷幕,望著孩子喜悅的笑臉,我想:孩子們滿足了,獲得了新知識。同樣,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廣大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同時,我們更應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8
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技教育,發展科技教育成果,我校積極參與——區科普宣傳周活動。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活動緊扣“攜手建設創新型城市”—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推動五個——建設”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整個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成績顯著,活動現已告一段落,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充滿創新知識和創新事業的信息時代,開展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這是我們下一代立足于現代社會的最起碼的條件,創新型人才需要用創新的方法來培養,活動是培養人的重要載體。科學的價值在于普及,科學經過普及才能得到傳承、應用和發展。為了增長學生的科普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我校多次召開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學生座談會,各班還利用班會、晨會進行宣傳發動,使學生明白了科普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了學生參與科普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本次活動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使科普宣傳周的各項活動健康有效的開展,學校成立了“科普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科學教師為組員。學校少先隊負責活動安排,制定計劃,總結經驗,配套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各項活動都做到了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有計劃、有安排、有過程記錄、有經驗總結,完善過程管理和檔案資料管理,總結了經驗教訓,促進了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活動豐富,形式多樣
1、“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在“科普宣傳周”期間,我們以升旗儀式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渠道,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宣傳周”和科學文化知識。在組織形式上,我們廣泛發動學生寫發言材料,以每班為單位,各評出一名同學到學校參加評選,優中選優,評出一名同學進行國旗下講話。這種活動,既擴大了教育的范圍,又讓廣大學生加深了印象,增強了教育效果。
2、科普專題講座,講解“科普”。我校全體學生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個組分別觀看了科教短片,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學知識,培植科學精神,激發創造欲望,將全體學生帶入了無邊無際的科學海洋。
3、主題班會,議論“科普”。我們利用每周星期一的班隊會時間,進行了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以“科技在我心中”、“展望未來科技”、“我的科學小常識”、“我的未來”等為主題,讓充分學生參與。有些班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談了自己的認識;有些班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收到了預期效果。
4、進行校級科技創作比賽,實踐“科普”。在“科普宣傳周”期間,我校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科技創作比賽,通過比賽,發現了一大批科技愛好者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四、存在的問題
1、由于學校規模小、內涵不夠豐厚,對科普活動只是處在探討摸索階段,在科普活動的某些環節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師生對科普工作的意義認識不夠,存在對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現象。
3、科普活動還未能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完全認同,給學校的科普工作帶來一定阻力。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加強對科普活動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師生、家長、社會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努力提高科普活動的實效,爭取形成廣泛的共識,進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強勁合力,推進科普工作。
2、加強對科普教育的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師從事科普教育的素質和能力。
3、加強對科普活動的常規管理,加強科普教育的校本開發,走出一條有橫港學校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9
平泉縣xx中學是燕山深處的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校始建于1956年,有著50多年的辦學歷史。半個多世紀來,學校歷屆領導、教師勵精圖治、嘔心瀝血,使得一個原本薄弱的農村學校傲然崛起,成為塞上教育的一顆璀璨明珠,不斷聚焦著世人的目光。xx年完成校區合并,校址由原校址遷到xx村。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2363名學生,170名教職工。學校先后獲得“全國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文明單位”、“河北省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北省優秀業余少年軍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河北省依法辦學示范校”、“中華傳統美德百佳示范校”、“十二五中華美德,民族精神實驗基地”、“河北省優秀少年軍校”、“承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承德市國防教育樣板單位”等40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十分重視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積極響應省、市提出的“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要求,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全面動員,人人參與,以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實踐活動,把防震常識、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求生技能、應急設施、工程防震等普及到廣大師生中,宣傳工作的扎實開展為應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輿論和思想基礎,師生應急意識得到極大提高。
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創建工作認識
1、明確分工,密切配合。為了確保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更好的起到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上級領導下組織實施,成立了“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學校班子人員組成,政教處、總務處主任為防震減災辦公室主要成員,主要負責防震減災具體事務,校長室為指揮部。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格局。
2、師資隊伍:各班主任作為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輔導員,每學期要求做到“四個一”即:召開一次防震減災主題班會,出版一期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板報,舉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練,觀看一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影片,為我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學科滲透:學校教導處每學期的教學常規中明確要求各學科教師必須將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與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學資料,加強地震科普與學科知識的滲透,找準切入點,拓寬學生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保證學生對防震減災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由于分工責任明確,工作力度大,加強了對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組織領導,提高了學校師生對防震減災教育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師生積極參與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創建工作的積極性,也有力提高了師生對防震減災的認識,深刻認識到防震減災事業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公益事業,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我校在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活動中,緊密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開展了以防震減災為主題,以災害防御科普知識教育為主線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師生的防災抗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1、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科普教育。學校推薦xx、xx兩位老師為專職科普教師,具體負責本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由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兼職科普教師,具體落實開展班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學期初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確定防震減災知識作為專題教育的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安排兼職科普教師定時、定點、定內容,有條不紊的開展地震知識教學實踐活動。
2、成立“防震減災”科普興趣小組。為了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進“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學校成立“防震減災”科普興趣小組,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動。
3、設立防震減災知識科普場所。為了促進創建活動正常、持續、有效地進行,我校還設立相對固定的防震減災科普場所;平時還經常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向學生進行大型的地震知識宣講。設有防震減災知識科普宣傳欄,還結合黑板報、校刊等陣地,定期及時更換宣傳內容。學校備有防震減災活動指導用書及科普資料,配備了防震減災科普展板、科普圖書以及光盤等,數量充足,能夠滿足師生們了解地震科普知識的需求。
4、聘請專家作講座。我校特別邀請縣地震局的專家專程來校舉辦防震減災專題講座,通過豐富的圖片資料向學生講解了地震形成、海嘯的形成、防震抗災的方法等知識,學生在專家的深入淺出的講解中,生動了解地震相關知識,深刻認識防震減災的重要意義。
5、開展緊急避震、疏散演練。根據校情的動態變化編制了詳細的、切合實際的“xx中學地震應急避震預案”。在學校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后,我校重視活動體驗原則,多次有組織地開展緊急避震、疏散演練,兩學期來大型的應急演練有3次,對培養學生緊急避險的意識與技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8、組織學生觀看系列防震減災錄像。學生通過錄像資料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識,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識等,拓寬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使學生在歷史事實面前認識到防御自然災害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小就樹立防災減災的意識。
三、凸現內引外聯,推進工作長效發展
我校還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站等公用媒體向社會宣傳,增強廣大師生、社區群眾自覺識別地震謠傳,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我們發動學生自愿擔任義務宣傳員,組織了社區防震減災宣傳實踐活動,號召學生與家長共同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共同編制防震減災手抄本,以帶動周邊社區居民提高防震減災意識,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并取得了一定效應。
目前,科普教育活動正在我校蓬勃開展,通過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活動,普及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探索中學防震減災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強了學生防震減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學生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良好校風的形成。
回顧一年多的創建活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普活動形式以傳統型為主,創新型活動較少;組織發動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科普活動的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大型活動的組織開展的實效性值得繼續研究;社會化社區科普平臺有待進一步擴大。我們深知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將不斷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將防震減災工作引向深入,促進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工作躍上新臺階!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0
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技教育,發展科技教育成果,我校積極參與xx區科普宣傳周活動。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活動緊扣“攜手建設創新型城市”—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推動五個建設”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整個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成績顯著,活動現已告一段落,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充滿創新知識和創新事業的信息時代,開展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這是我們下一代立足于現代社會的最起碼的條件,創新型人才需要用創新的方法來培養,活動是培養人的重要載體。科學的價值在于普及,科學經過普及才能得到傳承、應用和發展。為了增長學生的科普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我校多次召開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學生座談會,各班還利用班會、晨會進行宣傳發動,使學生明白了科普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了學生參與科普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本次活動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使科普宣傳周的各項活動健康有效的開展,學校成立了“科普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科學教師為組員。學校少先隊負責活動安排,制定計劃,總結經驗,配套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各項活動都做到了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有計劃、有安排、有過程記錄、有經驗總結,完善過程管理和檔案資料管理,總結了經驗教訓,促進了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活動豐富,形式多樣
1、“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在“科普宣傳周”期間,我們以升旗儀式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渠道,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科普宣傳周”和科學文化知識。在組織形式上,我們廣泛發動學生寫發言材料,以每班為單位,各評出一名同學到學校參加評選,優中選優,評出一名同學進行國旗下講話。這種活動,既擴大了教育的范圍,又讓廣大學生加深了印象,增強了教育效果。
2、科普專題講座,講解“科普”。我校全體學生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個組分別觀看了科教短片,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學知識,培植科學精神,激發創造欲望,將全體學生帶入了無邊無際的科學海洋。
5.開展學校科普活動總結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在中心校的正確領導下,我校開展了科普活動日系列活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努力下,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現總結如下:
1、舉辦科技活動周開幕式
我校舉行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少先隊大隊部發出了“攜手創新促進和諧節能減排共享藍天”倡議,最后,師生在“攜手創新促進和諧節能減排共享藍天”的長幅上集體簽名,將大會推上了高潮。
2、出科普板報、櫥窗、畫廊
科技活動周期間,我校組織各班出一期科普板報、畫廊,均選擇學生看得懂、感興趣、長見識的科普內容。同時五、六年級同學出了一期以科技活動為主題的書畫墻、櫥窗。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評比,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3、開展環保知識普及活動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環保故事競賽活動,向學生普及環保知識、培養環保意識,提高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4、讀科普文章、寫科普文章、畫科幻繪畫
3-6年級學生閱讀優秀科普文章800余篇;3-6年級學生寫讀書筆記600余篇;5、6年級的學生參加畫科幻繪畫活動,共完成科幻繪畫220幅,幅幅精彩、內容豐富。
5、參加科技實踐活動
我校緊扣科普活動日的主題,組織專題講座2場次,寫主題講稿20多篇;組織參觀、實踐等形式的活動800多人次,讓學生通過活動,親身經歷科學,親歷環保的重要性,增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1
我校一直對科普教育予以高度重視,20xx-20xx年一年里,扎實地開展科普教育活動,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在努力體現火炬點亮夢想特色教育的基礎上,學校樹立起科技興校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強了科普教育的投入和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動手動腦和創新能力培養。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創設科普文化氛圍
科普活動是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徑,是學校學生進行動手能力鍛煉的有效手段,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科普活動,科學技術學科組的老師們齊心協力互相配合,具體落實各項工作,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圍。
學校充分利用廣播、墻報、黑板報等形式進行科普宣傳,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推動學習型學校建設,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很受學生歡迎。
為了讓學生自始至終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參加科普活動,在活動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我們以專業為主線,挖掘各種蘊涵于專業教學、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中的宣傳陣地,耳濡目染、自然相機地滲透科普教育,使得科普教育看得見,摸得著,不僅具有雕塑的代表性而且更有實踐功能。
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學生不斷更新的科普意識和科技能力,更加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開展科技創新的強烈欲望。
二、加強師資隊伍和科教園地建設,確保科普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在教學中,從實際出發,結合專業特點強化科技實踐活動,不斷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學校每年保證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動經費,確保科普教育和活動的順利開展。結合專業建設,學校組建了局域網、廣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動設備設施。像即將投入使用的未來教師和比特教室,極具特色,給孩子們提供了無限的'夢想空間與創造能力。
三、搭建活動舞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新生的科技產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為調動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我們組織了三個方面的科普活動,誘導學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創造力。
1. 普及科學活動,組織科普知識講座。
一方面,學校定期組織全校學生進行科普知識講座。由各教研組輪流推薦業務素質高,科普意識強的教師,結合專業和行業特色介紹科技發展歷史、現狀、前景及科技應用實例等身邊的科學知識。
另一方面,積極邀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科普知識、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講座。本年度,我校積極邀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練、禁毒、預防艾滋病、法制等講座,同學們通過聽講座、觀摩,大大地提高了學科學、用科學、安全防范、遠離毒品、遠離浸害的思想意識。
2. 組織開展科普綜合實踐活動。
學校有意識地利用春、秋游或節假日的時間帶領學生外出參觀像科技館、開心農場等地,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及感受科技的魅力。
3. 技能訓練型活動。
學科教育滲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而且也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它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發明創造才能。
為讓一些對科學有更多興趣和愛好的學生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能培養的機會,在普及的前提下發展孩子的個性。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許多的孩子都制作出了漂亮的模型及手工作品,比如精致的航空模型、自制水果拼盤、自制蛋糕等等,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日益漸濃。
以上三個方面的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全校掀起一股學科學、做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使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實了普及科學的目標,提升了學校科學教育的質量。
總之,一年來,我校科普領導小組和各項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更加努力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為提高我校師生素質和促進我區經濟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2
沐川縣利店中學位于馬邊利店地質斷裂帶,防震減災教育工作對于學校師生尤為重要,能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有效降低人員傷亡。我校校內擁有地震數據測試收集站一個,能直觀的給予學生教育作用。
在樂山市地震局、縣應急辦、縣教育局的領導和關心下,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20xx年被認定為樂山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現將本學年防震減災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思想,統一認識
定期召開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每年兩次)校領導小組成員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有關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總結近年來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經驗及教訓;討論部署我校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階段計劃;研討我校防震減災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等。
二、防震減災科普工作重在宣傳和普及
在縣應急辦的.指導幫助下,我校將地震相關資料張貼到班,并每學期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學習地震和其他應急知識,讓學生們充分討論,在討論學會正確的避震和逃生技能。
三、直觀教育、獨立思考
按上級部門要求,組織學生收看了防震減災專題片,并寫出觀后感,升華對地震知識的了解,強化地震發生時的正確應對方法。
四、有案可循、有路可撤
我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訂了全校師生緊急疏散預案和住校生夜間疏散預案,讓每個老師明確當災難降臨時自己的崗位和職責,讓每個學生知道當災難降臨時自己的逃生路線和安全區域,確保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不慌亂,最大限度減小人員傷亡。
五、正確面對地震,科學樹立地震觀
組織學生參觀地震檢測臺,邀請相關專業人員為學生做專題演講,利用校內資源,最大限度的用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介紹國家對地震監測、預防工作所作出的努力,牢固樹立地震不可怕,關鍵是正確的認識和逃生技巧的觀念。
六、組織應急疏散演練,強化逃生路線、培養學生的鎮定能力
本學年在開學初期(20xx年9月),我校就在開學第一周組織了一次應急疏散演練,用防空警報聲代表地震來襲,警報結束后開始撤離,全校三層樓近800學生全部撤離到安全區域僅用時32秒,達到預期演習目的。4.20蘆山地震發生后,我校相繼組織了一次全校學生的疏散演練和夜間住校生應急疏散演練;20xx年6月11日,我校做為沐川縣中考考點學校,在考前教育會后組織了一次全體考生的應急疏散演練,防止考試時如出現緊急情況發生慌亂,三次演練均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教師防震減災能力顯著提升。
眾所周知,防震減災事業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公益事業,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認真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澤千秋的大事。認真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不斷提高防震減災意識,是防震減災工作的一項永恒主題。盡管我校今年來在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上做了不少工作,但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將在今后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不斷探索、勇于創新,認真學習,努力將防震減災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3
為培養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樹立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根據鄰水縣教育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我校組織了的以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特色科技的活動,在學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學科無可替代的。現將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科技教育意識,確保科技教育落實到位。
端正學校辦學指導思想,落實科技教育的實施辦法。學校把科技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并把它納入學校的年度和學期工作計劃,納入班主任、學科教研組工作任務之中,做到”人人參與,時時參與”,把科技教育滲透到學科教育中,滲透到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通過開展系列科普活動,綜合推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在此基礎上,學校逐步把科技教育納入校本課程進行開發的范疇中,目前已形成雛形。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動,做好普及與常規工作。
1、學科滲透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只有結合日常教學教育活動,才能真正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青少年的心中。我校高度重視這種滲透的`意義,各學科的教師都積極利用各自的教育資源進行科技教育。生物組的李老師在學生學習《天氣和氣候》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了空氣質量的研究,對校園的空氣質量進行了調查;化學組活動中,老師指導同學們進行了水質分析的實驗,既加深了知識內容的學習,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更增強了環保意識。
2、把科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中的一個亮點,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課程。我校堅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并把科技教育作為其中的核心內容,對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的技法指導,鼓勵幫助或指導動手實踐制作完成”小發明”,小制作
3、加大科普的宣傳推廣工作
我們把課外科技活動分常規性活動和專題活動兩種。常規活動,主要是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教室的黑板報等進行科技宣傳,利用各種環境日等進行環保科普宣傳活動,達到普及科技知識的目的。
三、組織開展專題性課外科技活動;
1、綜合實踐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1次“吸煙有害健康”的社會調查。
2、進行了1次“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環境調查。
3、理化生教研組組織了一次以“身邊的科學”為主題的系列科技知識專題講座。如地震小知識、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簡介、體育運動與生物力學、節約水用水,保護河流湖泊、合成塑料制品與健康、農藥污染的危害健康等。
4、微機課教師組織了學生“科學上網、文明上網”專項教育。
四、今后的打算:
1、繼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2、繼續抓好健康與環保科普興趣小組活動。
3、常年堅持學生科幻畫興趣小組活動。
4、制作科技作品與小制作
總之,科普月校園活動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程,它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興旺。我們將不斷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礎上,發揚優勢,彌補不足,有所創新,在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層面上,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4
我校依據祿教震聯發(20xx)1號文件精神以及《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普及地震災害防災知識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在縣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協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師生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現呈上撒營盤中心小學創建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防震減災科普示學校申請報告。
目的:通過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
一、學校基本情況
撒營盤中心小學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農村一類小學,占地面積24012平方米,建筑面積12070平方米,全校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93人,專任教師78人。我校的辦學宗旨是:一切為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近十幾年來,在上級相關部門的領導下,我校獲得了以下一系列榮譽:1998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學校;1999年被縣人民政府、教育局評定為“辦學水平一級三等學校”(全縣僅兩所)同年被昆明市教委評為市級文明學校;1999年被昆明市政府評定為“市級文明單位;20xx年被教育局評為“常規管理先進單位”;20xx年被評為縣級“教育管理示范單位”;20xx年被評為云南省小學民族團結示范學校;20xx年被評為“青年文明校園”;20xx年在省級督導評估中被評為二級乙等學校。
二、我校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情況
1、每學期組織全校生觀看一部防震減災宣傳片。
2、利用校園四塊展板專門進行防震減災科普宣傳。
3、每周一次的校會都有防震減災知識教育。
4、利用“三生教育”及安全課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防震減災知識教育。
三、科普設施
校園建筑設施達到國家標準抗震設防度,安全疏散標志齊全;校園運動場占地8000平方米,可以作為應急避險場所。學校開展科普活動設施設備較為齊全,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專題的科普教育活動;校園內設立了宣傳櫥窗和專欄,各班設有科普教育專欄,定期更新更換科普教育內容。
四、工作計劃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創建工作認識
1、明確分工,密切配合。為了確保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更好的起到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上級領導下組織實施,成立了“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工作領導小組,由莫開能校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學校班子人員組成,政教處、總務處主任為防震減災辦公室主要成員,主要負責防震減災具體事務,校長室為指揮部。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格局。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各班主任作為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輔導員,每學期要求做到“四個一”即:召開一次防震減災主題班會,出版一期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板報,舉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練,觀看一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影片,為我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加強學科滲透:學校教導處每學期的教學常規中明確要求各學科教師必須將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與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將科普教育與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依托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主渠道,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學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學資料,加強地震科普與學科知識的滲透,找準切入點,拓寬學生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保證學生對防震減災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我校在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活動中,緊密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開展了以防震減災為主題,以災害防御科普知識教育為主線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師生的防災抗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1、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科普教育。學校推薦孫如專、雷紹卿兩位老師為專職科普教師,具體負責本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由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兼職科普教師,具體落實開展班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學期初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確定防震減災知識作為專題教育的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安排兼職科普教師定時、定點、定內容,每班雙周一節安全教育課,每學期防震科普教育4課時;有條不紊的開展地震知識教學實踐活動。
2、成立“防震減災”科普興趣小組。為了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進“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學校分年級組建了多個課外興趣活動小組,指定老師輔導,定期開展活動,每學期開展活動不少于4次,每學期舉行防震減災知識競賽一次。特別是結合每年的'《防震減災法》實施日、省科普宣傳周、國際減災日和“7.28”唐山地震紀念日、“5.12”汶川地震紀念日的等教育時機,重點舉辦教育活動;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動。
3、開展緊急避震、疏散演練。根據校情的動態變化編制詳細的、切合實際的“撒營盤中心小學地震應急避震預案”。
4、組織學生觀看系列防震減災錄像。學生通過錄像資料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識,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識等,拓寬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使學生在歷史事實面前認識到防御自然災害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小就樹立防災減災的意識。
(三)編制預案,建立志愿者隊伍
為了搞好防震減災工作,根據我校所在的地形及板塊的分布狀況,編制學校的地震應急預案,定期不定期由總務處負責對疏期出入口進行隱患排查,成立了有30多人參加的防震志愿者隊伍。同時,每年組織兩次地震應急演練,提高師生防震減災意識。
(四)實施保障
目標明確、責任分工,加大資金投入,搞好專題宣傳,配備相應設施,定期學習、交流、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開展防震減災教育,提高師生地震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人員及物質損失、保障社會和諧、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大的、積極的、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五、學校校舍抗震設防情況的文件
六、地震應急演練以及設置地震應急避險場地情況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15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活動扎實有效
成立全國科普日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科普日活動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高度重視,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學校對此工作高度重視,在行政會議、班主任會議上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全體師生統一思
想,統一行動。
三、多管齊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我校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
2、學生為主體,教師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只適時的指導。
3、以學生動手為主,理論教育為輔。
4、成功舉辦了科技創新評比活動。
5、全校師生組織了防恐演練和舉行健康、環保、法律等科普培訓講座。
6、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的實驗方法、科學的思維、科學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設計、制作小作品。
四、注重科普知識的積累
多年來,學校就學科教學必須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要求各學科成立了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學科教師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休息日組織學生開展和學科知識有關的實踐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是我們開展科普教育的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以創新教育為指導,廣泛開展學生科普教育,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的能力、實踐創造能力、生存發展的能力、共同合作的能力。
五、搞好科學普及工作,不斷深化科技創新教育
1、我校科普教育體現普及性。讓每一位學生在科普教育中得到體驗和提高是我們開展科普教育的目的,學校十分重視科普教育的普及性。
(1)普及性的實踐活動。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所有學生進
行為一周的科普宣傳活動,如舉辦科普小報展覽、組織科幻小說展評、科幻繪畫評比等。寒暑假開展科技實踐活動,開學后每人交社會調查報告。
(2)參與的科技創新活動
深入的實踐活動,豐富而又有挑戰性的科技活動內容,使我校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為了更好的促進科技活動的`普及,全面激發學生的科技意識,讓學生全員參與到科技活動中,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旨在展示學生創新能力,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的“科技節”,以“探索、發現、創新”為主題,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科幻繪畫、創新方案設計等為主要內容。
2、我校科普教育體現創新性。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創新教育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科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校在開展科普教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革新和創造,指導學生觀察、發現、思考、設計方案,解決問題,至于學生的方案是正確的、不合理的還是錯誤的,不是我們評估的重點,我們強調的是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
總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是一個長遠的工程,它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旺。我們將不斷思考和探索,在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層面上做更多的工作。
【學校科普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關于科普宣傳活動的總結04-13
全國科普日活動總結04-03
關于全國科普日活動總結04-07
全國科普日活動總結15篇04-03
全國科普日活動總結(20篇)09-21
家長學校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04-26
XX年學校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04-26
學校XX年就業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04-26
學校總務處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