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一) -名著讀后感
在進行艱苦卓絕的勞動創造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同樣不能落后。雖然在熱火朝天的打鐵日子里,沒多少閑暇時間。但是時間就像XX,擠擠總會有(實例參見《黃金甲》)。于是,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搞定了八本《明朝那些事兒》。爾后,應蓋頭同學的邀請,特寫下此讀后感,以交流心得體會。閑話少敘,正文開始。從小到大,老師就教育我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可他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鏡子,只能反射光線。也就是說它唯一能展現給你的,就是最現實,最同步的你。與過去和將來無關,唯一能"知"的,也就是現在的興衰。就算讀再多的歷史,也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你敢說崇禎是因為沒讀過《元史》,所以明亡了?溥儀是因為沒讀過《明史》所以清滅了?蔣中正是因為沒讀過欽定二十四史,所以夾著尾巴逃了?現實恰恰相反,他們都是飽讀史書之輩,只不過他們都是凡人,逃不開凡人的七宗罪,避不過歷史的輪回。以史為鑒,只是個別書呆子的癡念罷了。"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雙城記》。不是我想抄襲,只是這段話太經典,經典到就像四六級的作文模板,放到任何的文章里都能用,而且句句錙銖。所以,它被稱為名著。一個時代的起源都是相似的,再偉大的所謂盛世王朝,襁褓之時也離不開炮火、戰亂的洗禮。政治腐敗、民風不正、物價飛漲、在時不時來個天災人禍,想不出狀況都很難。此正所謂天怒人怨, 事業。元末如此,明末如此,清末如此,民國末期亦如此,現在…其實關于造反,一直是一項風險遠大于收益的投資,不僅盈利周期不確定,回報率不固定,職業風險巨大,同行競爭激烈(造反一般都具有跟風效應),而且一旦經營失敗,血本無歸不說,腦袋搬家也是在所難免。所以說,能太太平平地過日子,甚至只要是還能過日子,就沒人會熱衷于投身造反事業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殘酷到往往連屁民們最低的愿望都不能滿足。政治腐敗,所以強制拆遷、冤假錯案、魚肉百姓、橫征暴斂不斷;民風不正,所以社會秩序混亂, 稱霸一方,生活沒有安全感;物價飛漲,所以大蒜18塊一斤,土豆價超雞蛋,房價均價節節高升,油價一月一個樣;再加上地震、干旱、暴雨…,總之一句話"這日子沒法過了!"既然你不讓我過日子,那我也沒法忍了--"反他娘的!"而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相似的,在偉大的所謂盛世王朝,英雄遲暮也離不開炮火、戰亂的送行。…(重復上文相似內容)既然我不讓人過日子,那我也沒法過了--被人"反他娘"的了!以上就是無數人曾經經歷,無數人正在經歷,還有無數人即將經歷的現實,只是時間過了,就被稱作為歷史。每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后人來講,只不過是曾相似的幾頁紙--前一頁,他很牛,后一頁,他慫了。每個時代也是如此。但是,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說的很短暫,事實上,他很漫長,特別是對苦難中的人,漫長的想死!我們讀歷史,只是渴望找到那些曾經也有這樣遭遇的人,甚至混得更差的人那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就連他們都沒被歷史遺忘,那么我們也就更充滿希望。所以要堅信,你是一個勇敢的人,既然還活著,就要繼續前進。這就是讀史的意義。(未完待續)【讀后感(一) -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讀后感06-13
名著的讀后感09-13
經典名著讀后感08-16
經典名著讀后感05-15
名著讀后感[精選]07-17
經典名著讀后感范文07-25
[薦]名著讀后感07-12
名著讀后感(熱門)07-14
名著讀后感【精】07-01
名著讀后感【熱】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