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15篇【實用】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著讀后感1
誰沒有過懵懵懂懂的童年?誰沒有過敏感脆弱的兒時?可疲于現實的我們現在都已經快忘光了,每天生活的瑣事、現實的殘酷讓人煩不勝煩。可靜下心來和兒子一起讀了這本《一百條裙子》,倒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了。
旺達·佩特羅斯基是一個敏感自卑而又自強的窮孩子,同學們那不無惡意的取笑讓她無所適從,一時想融入集體的沖動讓她口不擇言的說出了一百條裙子的謊言,從而一步步陷入了無法自圓其說的境地。而她的同學佩琪卻又無法設身處地的理解她的尷尬,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她的這句話來刺激她,瑪蒂埃呢,雖然同是窮孩子,能體會旺達的痛,卻不敢勇敢的站出來做出正義的選擇,懦弱也好,自保也罷,反正就是無所作為。最終事情以旺達不堪忍受而遠走他鄉告終。
雖然緊接下來的事情還算是比較喜劇的,佩琪和瑪蒂埃想找到旺達和她做好朋友,而且她們的努力也換來了讓她們心安的結果,可我認為,如果不是繪畫大賽上旺達的一百條裙子的作品是那么優秀的話,別人是不會在意旺達的離去的.,佩琪和瑪蒂埃也不會對旺達的離去產生自責的。孩子固然有孩子的思維,可她們心底的善良到底是有限的,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除了讓她懂得善待他人,還應讓她懂得理解別人的痛,就如同他自己的一樣。我是這樣想的。
總之,無可否認這是一本好書,謝謝劉老師的推薦!以后又有什么好書的話告訴一聲,謝了!(附:孩子自2歲起,我們就一直睡前一起看書講故事的,從沒間斷過,那是我倆最幸福的時候 !)
名著讀后感2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游記》。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我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游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很勇敢,每次都敢和妖怪作斗爭。他是唐僧的`徒弟中最厲害的一個,他會七十二變,并且一個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他天不怕地不怕,就連玉皇大帝都敢惹,所以玉皇大帝給他了個稱號,叫“齊天大圣”。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說起豬八戒,可就比孫悟空差遠了,他只會三十六變,還還比較貪吃貪睡,并且怕困難,有時還說謊。但他還是有優點的,他的力氣很大,是孫悟空除妖怪的好幫手,所以人們就不厭惡他了。
沙和尚是唐僧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忠心耿耿,又十分警覺,在關鍵時刻還是能夠保護師傅的。
師傅唐僧,不會七十二變,力氣也沒有豬八戒大,沒有沙和尚的勤快,可是他不怕千辛萬苦,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真經。
讀了《西游記》,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和缺點,可是只要發揮自我的長處,堅持自我的目標,取長補短,就必須能夠取得成功。我以后也要學習這種不怕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爭取做好每一件事情。
名著讀后感3
讀罷紅樓夢,只覺一股清風撲面,亦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作者以賈雨村開篇,道出了這出悲劇本就是夢游蠻荒之作,而賈府的繁華興衰也就自然是一場夢,可罷了,作者癡其味,讀者癡其事。
而我也是眾多癡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為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傷神,因為,大觀園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為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為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此人便是賈寶玉,他生的好皮囊,性雖鬧,骨子里卻不乏詩氣,不乏溫柔,他是一塊極具情感,極具靈性的頑石。依舊記得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他總說男兒是須眉濁物。他從不吝惜財物珍寶,只為一情字,他愿舍千金萬金。天下難得有情人,于是他便出家了。
此人便是薛寶釵,興兒說:“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兒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氣兒暖了,吹化了性薛的。”一個小廝的話折射出寶釵的模樣和氣質。寶釵是冰雪聰明的,也是人情練達的,她深受疼愛。可是,她又是不幸的,她終究是屈從于當時的社會背景的。于是,她少了那份不羈和仙氣。寶玉也一心只有林妹妹。
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思想毀了多少有情之人,然而,文筆卻是美好的,它是用金釵雕刻美玉而成的,掃帚掃去的塵土的都是玉屑。
名著讀后感4
故事中的獵人們將斑羚逼到了懸崖絕壁,唯一的出路是跳到對面的山峰,可是有6米的距離,成年的斑羚只能跳5米,小斑羚4米,斑羚陷入了絕境,沒想到斑羚們想出了辦法,那就是一頭老斑羚和一頭小斑羚配對跳躍,在小斑羚跳可是往下墜時候,老斑羚成了踏腳石,小斑羚得到了助力,再一使勁,成功的躍到了對面山峰,而老斑羚墜落深淵……斑羚們如此配對,除了一對失敗外,最終只余下了一只頭羊,獵人們射出了子彈,可是頭羊堅持著,沒有倒下去,自我走向了心中最美的地方。
書中有一個故事《老馬威尼》最讓我感動,在云南,交通不便。運送貨物全靠牲畜,曼廣弄寨村里的召光甩家里養了一匹杰出的馬,威尼。在一次運輸東西時,威尼憑著自我多年的經驗當起了領頭馬,一只虎竄入馬群,眼看著馬群亂作一團,貨物也即將丟失,主人召光甩焦急萬分,于是走進威尼的`身邊撫摸了它,在它的耳邊小聲的說:“僅有靠你把虎引開了,威尼。”沒想到威尼聽懂了主人的話,獨自向前奔去,狼也朝著威尼奔跑的方向追去。整個馬群又恢復了平靜,馱著貨物繼續往前走。不一會,遠處的山谷里傳來了陣陣虎的嘯叫,馬的悲鳴。
看到了那里,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總結出了3點:第1,威尼雖然是一匹上了年紀的老馬,可是它卻有著很強的凝聚力,能起到帶領馬群的作用。第2:威尼對自我的主人是忠心耿耿,一旦主人遇到了危險,它總是沖在第一個,幫主人化險為夷。第3:威尼十分的勇敢,當同伴有危險,它能犧牲自我的生命去保護自我的同伴,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威尼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佩服它的勇氣。
名著讀后感5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說沒有任何的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的虛偽的說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西班牙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只,與一群來自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了解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當他慶幸有了這些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于是那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去,并高吼到:“我不要說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挨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這樣的愛國者。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為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的健兒,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著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著無數國人奮發向上。
我們從小就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愛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愛祖國就一定要為祖國而奮斗,將來也像他們,要為祖國增光添彩。
名著讀后感6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占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后,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里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后,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里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
名著讀后感7
《暗店街》的故事主體很簡單,講述一個患了失憶癥的男子尋找自己真實身份的過程。從大框架上來說,這是一部偵探小說,事實上,這名失憶的男子也確實是一個偵探。只是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偵探小說,主角尋找真實身份只是小說的敘事憑借與表象意涵,在背后,透過這個尋覓的過程,呈現出來的其實是生命意義的短暫與渺小。
小說從一個結束開始,在為偵探社工作多年后,終于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刻,主角工作的偵探社就要結束營業了。在這人生的`岔口上,業已失去所有過往記憶的主角,決定回頭尋找自己的真實身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主角要尋找的不單單是一個名字,他要找的是一整段人生,一個置于“我”之下的生命故事。而這人生、這故事,必須從茫茫人海中、從別人記憶的櫥柜中、從泛著樟腦氣息的雜物堆中,翻找出來。
這是一段蒼涼而落寞的旅程。本以為,循著來時路,可以找到一段完整的生命故事,無論是美好還是痛苦,總能描摹出一個有血有肉、愛過恨過的生命形象。然而,當主角循著蛛絲馬跡尋找自我時,卻發現生命早已化成塊塊的碎片,或是落在別人記憶的角落、或是鑲嵌在某人生命碎片的邊緣、或是凝結成發黃相片里的模糊身影、或是濃縮成人物名冊里的冰冷陳述。
從生到死、每一次的交會過程中,我們都從別人手上拾得一些生命碎片,也將自己的生命碎片交付到別人手上。然而,當我們奮力地向前行走,努力譜寫下生命的篇章,這些生命的片段、記憶的碎片,卻已經開始在身后四處散落、終至消逝。傾其所有地活過后,迤邐你我身后的,只是發絲般細微、塵埃般輕碎的痕跡,無從拼湊出生命的全部重量、完整形貌,教人如何不感傷。
名著讀后感8
《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主要是講了:心儀的母親得了癌癥,這讓全家人瀕臨解體的邊緣。心儀為母親分擔家務,卻遭到母親的批判,直到母親死后,才發現母親的用心良苦。
在心儀的母親死后,心儀才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日記中顯顯露了母親的擔憂,擔憂女兒以后的生活。留神儀想起當時的埋怨時,才感到對不住母親。其真實母親去叫我做家務時,我也會像心儀一樣在心中埋怨,但當看見母親憔悴的樣貌時,又會泛起一絲心疼。我想,這可能就是血濃于水的證據吧。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發現了受過心靈創傷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在心儀母親逝世后,她的同窗紛繁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固然她剛開端非常排擠,但她的.同窗卻非常體諒。這一點,我要向她的同窗學習。我連同窗的家庭情況的不太理解。比起他們,正是自嘆不如呀!
在心儀母親的死去后,讓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無時無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都有人由于不同緣由而死去。固然世界上生存著許許多多的生命,固然他微乎其微。但他關于不同的事物而言,可能意義嚴重,也有可能輕如鴻毛。
我不斷在沉思著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愛?在看完這本書后,我明白了。愛就是在風險時不離不棄;愛就是在對方身邊默默守候;愛就是讓對方快樂。這些都是我在心儀爸爸身上悟出來的:在心儀媽媽生病時,他不顧一切去借錢找醫生為她治病;不論多么累,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可思議,他們的愛是多么的深沉啊!
名著讀后感9
一、二、三、四、五,五只螢火蟲,朝爺爺飛來,此時,爺爺心中活下去的希望又重新點燃……在這個世界里,螢火蟲成了爺爺最重要的東西。在爺爺的眼里沒有什么可以跟螢火蟲所媲美――她們的美是一種行動,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這只美得詭異的豆娘將天真的爺爺引入這一望無垠的蘆葦蕩里,引入黑暗無邊的死神的世界。在我看來,天真的爺爺和美得詭異的綠豆娘就如故事中純真的`男主角和撫媚惡毒的反派一般,從人物性格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爺爺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的男孩,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走出了死神的世界,戰勝了自己。在爺爺的童年里,這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這段故事已經深深的印在了爺爺的心里,爺爺用行動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即使現在的處境不為人意,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秋虎跟爺爺一起長大,可性子卻和爺爺本末倒置。后來因為一系列的故事也和爺爺一起保護螢火蟲。
第12篇《鐵窗》,爺爺才過半百,惡霸離爺爺而去。爺爺的心里是多么孤單、凄涼,爺爺有一種快要走到盡頭的感覺,在我看來爺爺的命運是跌宕起伏的。讀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會想到大仲馬和季羨林寫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盡管這些螢火蟲都不是人,但“他們”卻有人的善良,人的友好,和人的團結,這幾種品質讓人們感慨不已。
這本書的最后,開發商奪去了螢火蟲的家,一個個小生命就這樣流離失所了。螢火蟲也是我們的好伙伴,所以請不要再傷害“他們”,令“他們”流離失所了。
名著讀后感10
《三國演義》讀后感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魏蜀吳在爭分天下,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桃園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有上百個人物,主要描寫的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心胸狹窄、忌才好勝”的周瑜,“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威風凜凜,智勇雙全”的關羽,還有趙云他赤膽忠心,驍勇善戰。
我有兩個最喜歡的英雄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趙云,趙云對劉備十分忠心在“單騎救阿斗”中,趙云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后他們都回到了劉備身邊了,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有很多英雄事跡比如他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傷、單刀赴會等英雄事跡。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問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明智,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孩子讀的'書多了,對事物的理解也就更全面,更深刻了,在共讀中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體會,有時,孩子和我們也會為各自的觀點爭論不已,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去讀好書,讓孩子和我們共同去感悟書中的知識和哲理。
總之,我深深體會到,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并且對家長也是一種提高,讓我們和孩子們在共同讀書中一起成長吧!
名著讀后感11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系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斗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給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么殘忍的暴行!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名著讀后感12
文中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片段充分表達了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顆愛國心。
《詹天佑》一文描寫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國工程人員獨立修筑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在英俄等多數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
在勘測過程中,詹天佑常勉勵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開鑿隧道時,山頂的泉水往隧道里滲,詹天佑身先士卒,帶頭提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于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估價的五分之一。
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么還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詹天佑一樣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像詹天佑那樣有著精密的要求,還會有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么?
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么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
名著讀后感13
《海蒂》這本書是講一個叫:海蒂的小姑娘成長的故事,《海蒂》讀后感。
海蒂出生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帶到五歲。后來阿姨為了自己的生計,把她送到山上的爺爺那兒。海蒂的爺爺是一位外表嚴厲而內心情感非常豐富的人,因為不愿聽到人們對他的流言飛語,他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高山牧場上。從此,純潔質樸、天真無邪的小海蒂就每天與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還與彼得的媽媽、奶奶相識。后來,阿姨又把海蒂帶到一個叫"賽賽曼先生"家與體弱多病的克拉拉作伴。后來因為海蒂太想家了,就回到爺爺身邊,讀后感《《海蒂》讀后感》。而且還使心情壓抑、性格古怪的爺爺重新煥發出生命活力;使克拉拉戰勝了疾病,重新站起來;使雙目失明的彼得的'奶奶心中充滿陽光。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生活的幸福、美好。
書中的小海蒂從小就失去父母,缺少父母的愛。但我們,天天有父母陪伴著。可以得到父母的教導、父母的關心、父母的愛護…
同時,我們也要學習海蒂純潔善良,只有善良才可讓我們得到更多的友誼,得到別人的尊重。
海蒂還有許多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學習海蒂的美好品質,創造出一個真的小海蒂。
名著讀后感14
只要讀文章,就能寫出讀后感。狼來了的故事是我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的,產生了一些讀后感。這則故事其實挺深刻的,它并不只是在教導孩子們不能撒謊,不能戲弄別人,它還提到了誠信。
這個故事中的小孩,因為戲弄大人,不僅被狼吃光了羊群,還讓大人們產生了一種“小孩子說話是不可信的”這樣一種想法,哪怕是真話,由孩子們說出來也會變的不再可信了,他們會以為你是貪玩,或者也是在戲耍他們,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你所說的話有多么的`不可信。這就是說謊后的代價。這就和商家在買東西一樣,如果你去超市買東西吃,結果因此食物中毒生病了,那么你還會再去那里買東西吃么?而其他的顧客也會因為食物中毒事件而再也不去光臨那家超市,畢竟沒有人愿意被欺騙,這也是商家一直在強調的誠信為民的原因。
昨天我把這則故事講給了4歲的侄子聽,他奶聲奶氣跟我說起自己的讀后感—故事里的那個小男孩真笨。我愣了一下,問他為什么會覺得小男孩笨,他一板一眼的說:“想耍大人,多簡單啊,男孩用得著用這么笨的方法。”他這么理直氣壯的說完,我竟然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去反駁他。
想想也是,畢竟只是一個小孩子,惡作劇是可以,但是不管年齡如何,一旦觸及到原則問題,就不是一句“惡作劇”就可以解決的了。
名著讀后感15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名作,塞萬提斯的時代,很多人都因為癡迷騎士小說而盲目地癲狂,使社會變得弊端重重,他因而寫下這本書,表達了對吞噬精神的騎士小說的痛恨及對社會的不滿。本書主要寫了拉·曼卻的窮鄉紳阿隆索·吉哈那迷戀騎士小說上所說的,改名為堂吉訶德·臺·拉·曼卻,與老實風趣的侍從桑丘·潘沙三番五次地出門做游俠騎士(桑丘做騎士的侍從),勵志扶貧壓強,但堂吉訶德卻把風車當巨人,把牛羊當軍隊,把客店當堡壘等,桑丘也不懂裝懂,十分搞笑,兩人干出了許多瘋狂的傻事。直到臨終前,他才覺悟自我之前的過錯并痛罵騎士小說,因而遺憾地死去。
那在現代社會中,有沒有類似于堂吉訶德所作所為的人呢?有。他們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模仿游戲中的暴力鏡頭,打架斗毆,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甚至還會出人命,這不就與堂吉訶德迷戀騎士小說的后果一樣嗎;有的'迷戀功夫電影中的飛檐走壁,嘗試去模仿,結果往往是遍體鱗傷,這不就與堂吉訶德和別人拼殺總是輸的很慘一樣嗎;更有甚者,愛看兇殺片,并學電視中的情景,鋌而走險,外出奔走,到處殺人,成了名副其實的殺人犯(當然十分少),這不就和……有些人自我本不清楚某些事,但還假惺惺地談論,這不就和桑丘的不懂裝懂一樣嗎?總之,這樣既影響社會風氣,又影響了社會安全,所以十分不好。還有一點,堂吉訶德直到臨終前才悔改自我原先的行為,已經晚了,所以我們也不應當這樣做,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這樣才是對的。另外,作者精細的,寫作手法也值得我們學習。
統而言之,與其像堂吉訶德那樣,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人,勤勤懇懇地生活,比如打打球呀,聊聊天呀,散散步呀,多好呀!
【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讀后感06-13
名著讀后感[精選]07-17
經典名著讀后感02-22
名著的讀后感03-06
名著讀后感【精】07-01
名著讀后感【熱】07-02
【薦】名著讀后感07-03
名著《活著》讀后感04-11
名著讀后感范文06-09
名著簡愛讀后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