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
這個月我認真閱讀了《小學數學教師》第10期,張述霞老師寫的《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情況分析》、葉土木老師寫的《由計算36+35想到的“臨界點”》、高月琴老師寫的《計算教學需要情景嗎?》這幾篇文章對我印象特別深刻。
計算存在于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計算,而這重要的一環,恰恰是老師們最為頭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學生們最不愿意學習的知識。學生明明會算,也非常清楚應該注意什么,可就是錯誤不斷。其實,即便老師不煩,學生自己也煩了,老師和學生都處在一種焦慮狀態之中。在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是深有體會的,尤其是我們在教的《現代小學數學》更體現了這一現象,2+4=8、20-8=18的現象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談“計算”而色變的情況,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自己嚇倒了。有人也認為現在計算機發達了,不需要計算了,但我讀了葉土木老師的文章,覺得很有道理,要正確處理計算器與計算技的關系。
計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計算技是內在的能力。掌握了計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幾個鍵會得到什么數字,而掌握了計算技,你就明白了“怎么樣”去計算,“為什么”要那樣計算。對少部分學數學的人來說,學習計算技,那是終身遨游數字王國的事,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盡管長大后可能并不用得著高深的數學知識,但弄通“怎么樣”和“為什么”的過程,既是了解事物間或事物內在微妙聯系的過程,也是培養邏輯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從中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教學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
這一個新課標下的實驗教材已經實現了,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把應用題打散,并且和計算教學相結合,利用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解決應用題以及計算的教學,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這方面獲得感受,體驗、認識運算的實際意義,并利用問題的現實背景經歷、體會探索算法的過程;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現實的問題,體會計算的作用和價值。這一個編排方式的好處在張述霞老師寫的《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情況分析》中已從教與學的角度分別加以比較,說明是比較可行的,充分說明計算教學也能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大踏步前進。
2、計算教學必須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面對一個計算問題時,解決計算結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樣的,它只要求思維的方法和過程是合理的、合乎邏輯的。而傳統的'計算教學,一般都是教師按教材的設計機械地、程序化地敘述算理、示范算法,學生模仿、記憶和強化算法,使計算教學成了學生的機械接受和反復操練的過程。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它要求學生在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中自主建構數學知識,自己去探索、“創造”和發現。同時,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受教育的影響不同,面對同一個數學問題時,解決的策略和思維方法必然會不一樣。因此,計算教學就必須依據數學課程的新理念,從學生的學習出發,引導學生調動計算方面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自主探索、交流和發現算法,實現算法多樣化。但同時也要正確處理好多樣化和優化的關系。
3、計算教學需要情景。
并且是有價值的情景,有價值的數學情景應該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系有密切關系的,能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數學聯想,比較容易呼喚起學生內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模式、感受和興趣的情景。如果教師呈現給學生的一個數學情景,學生只是停留在情景的表面,不能進入數學實質性的領域,感覺不到今天的數學問題的存在,或者無法挖掘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那么這種數學情景至少在相關數學教學中價值不大,甚至是毫無意義的。
新的教學理念對計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不斷思考,重新認識計算教學的功能,切實改革計算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計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促進數學思考,逐步形成數學意識,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
反映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反映最新的學科知識發展動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成果,反映現代教育技術和先進教學方法,在確保科學性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了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先進性和時代性。特別是書中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評價的部分,使我對課堂教學與評價有了新的思考。上學期四年級剛教完后接回一年級,感到應用題教學至關重要。一看到《小學數學教師》中“應用題教學研究”這篇報告感觸良多。
1、在小學教學應用題時采用目前流行的“分類型、給結語、給解題模式”的教法所產生的弊端和給學生造成的損害。這種損害在小學階段雖然不十分明顯,但是已經看到一些,到了中學就更清楚地顯示出來。因而問題也就更為嚴重。這說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學沒有真正給中學學習打好數學基礎,相反地給進一步學習造成了障礙。學生沒有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靠死記硬套公式,是無法進一步學好數學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并加以改進。
2、緊密聯系乘法的意義,加強用方程解應用題,不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學的銜接。從而也進一步說明,按照現行教材中對應用題教學的處理方法進行教學,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補充什么結語和解題公式。關鍵在于緊密聯系分數乘法的意義,加強應用題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具體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根據已知未知的不同確定解法。實際上有不少教師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現行教材也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進一步加強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加強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幾年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時,也要看到確實還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問題,乘除法應用題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題教法死板的問題很早就提出來了,《小學數學教師》連續幾年討論了數學教學要靈活的問題。但是應用題教學中的教法死板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正說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還需要深入開展。如果不徹底改變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出大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質,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而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不僅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就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我們要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必須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特別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的工作。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手段一組實體要素與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一組非實體要素按特定目的組成的多因素的動態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要素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課的類型、學生實際和學校條件,靈活地、綜合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途徑、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以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掌握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比如回答問題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對于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回答;對于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同學來回答。這樣所回答的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的正確率就高一些,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一些。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設計是極其重要的內容。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級學生對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如果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兒童興致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因而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和設計了很多新穎有趣的游戲與競賽活動,如找朋友、奪紅旗、對口令、小貓釣魚、小動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賽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或、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增長智慧。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全方位的,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還要在教學實踐中去探討運用,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可以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數學。
總之:我們作為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更是應該多研究一些教學心得,把自己的教學感覺寫出來,同大家共同探討教材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3
最近讀了《成功的數學教師》這本書。在這本書中,優秀教師們用自己的職業成長之路,成功的教學思想、教學情節和教學反思,為我們邁向成功提供了一些法則?戳诉@本書,我的感受和收獲確實很多。
第一個感受,是我們每天面對繁雜地教育工作,卻從沒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學生,從沒花時間去了解自己。這些其實是最基本的東西,但它卻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成果,決定了我們的教學風格。而我們卻從沒想到在這方面下功夫。如果想在教學方面有所成績,不真正的去與學生交流與溝通,不針對自己的風格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學工作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現在,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要先了解它,再發展它。正如中醫講究對癥下藥,通過望聞問切,診斷病人病灶所在。凡是惟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也是這樣,教師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學生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因人而教,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個感受,我們應該多思考,我們的學生到底喜歡什么樣的數學教師呢?師生是兩代人,學生的觀點,興趣與老師差異很大,如果不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里,我們難以做到受學生歡迎,也就難以讓他們喜歡數學,學得好,學得快。在這本書中總結了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的幾個特征,很值得我思考:(1)嚴厲的、嚴肅的、老生氣的、拖堂的、粗魯的、隨便的、愛嚷嚷的.教師。(2)上課不嚴肅,下課又嚴肅的教師。(3)老批評同學,對同學不滿的教師。(4)上課要求同學坐得很直,和學生一點不像朋友的老師。(5)喜歡拿自己班和別的班比較的教師。反思我自己,常常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要求學生聽命于我。我應該是屬于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了,我現在應該怎么辦呢?我想:今后要努力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去關懷每一個學生,每天都高高興興地去上課,高高興興地下課。在課余時間里,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和他們聊天,談心。同時,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與學生融洽相處。
第三個感受,要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使我們的學生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所謂環境造就人才就是這個道理吧。環境對人的一生的發展與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數學環境能夠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只有數學學習環境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互動,才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當然我們營造環境要關注學生的特點,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物是美的,人是愉悅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樂于交往,美的環境是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悅,快樂的環境中,學生可以生動有趣地學習數學,孩子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數學學習環境應該是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思維集中心情愉悅地進行數學的學習。
最后用一位名人話來結束讀了本書的體會:一個教師應該:“一點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點”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或更靠近學科專業上的行家,同時不自傲不自封,終身學習,變有限的“一桶水”為不盡的“長流水”。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4
牛頓因為提出了“蘋果為什么只朝地上落?”這一著名問題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因為對亞里士多德的“重的物體先著地”這一“權威”結論產生懷疑才完成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實驗;李四光由于懷疑“中國貧油論”,深入研究后一舉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似乎在反復的說明著:發現并提出問題是一切創新行為的源泉;提出并解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將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其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它更難得一見,以至有的教育家認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
在現實教學中,大多數“問題”是由教師“設計”后交給學生思考,其中有些“問題”經過有效的組織、討論,教學效果還的確不錯。但總體來講,這種模式抹殺了學生在接觸新知時提出問題的機會,不利于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在探究學習中,“問題”是核心、是軸線,“探究”是精髓。它不斷的鼓勵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探究,自主驗證,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創設民主學習氣氛,讓學生“敢問”
由于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大多沒有自主提問的習慣,在課堂上怕提問,不知道怎么問的情況時常見到,也有的是教師“怕”學生提問!芭隆睂W生的提問“離題”、“不對點”而完不成教學任務。這里既有教育傳統的影響,也有學生不會提問,怕提不好不敢提問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素質不夠,對自己調控課堂的能力沒有自信,對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課堂教學老師還是“權威”。
因此,要真正讓學生敢提問,首先就要講究民主,消除學生緊張心理。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和藹的語言是學生敢提問的重要前提。例如在新接的班級中的開場白是這樣的:“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大家可以任意對我提問,有問必答!睂W生覺得很新奇、有趣,這樣初識的距離一下子就消除了。學生爭先恐后的提問:“姓什么?老家哪里?哪里畢業?教了幾年?……”問題層出不窮。其次,在課內課外經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如:經常在出示新知識,或新事物時要求學生針對它提問。學生開始時也會不知所措,這時教師要示范、引導,經過多次的訓練后,學生在課堂上不會提問的情形就少一些。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會問”
探究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牽強的要求學生一定要提問是肯定不合適的,學生不想問,就束手無策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教師喜歡“設計”好問題后再交給學生思考的緣故之一。要讓學生自主提問,問得有價值,就要創設問題情境。
1、利用新、舊知之間的顯性差異,制造“矛盾”
如在學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讓學生猜測: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學生就有可能受前二者的影響,往末位數字上去考慮,教師引導學生一一驗證后,他們就發現此路不通,必須另謀出路。新、舊知的矛盾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適當啟發就可使學生進入高一層次的認知體系。
2、挖掘學生認知體系中不完全處,制造“矛盾”
認知學派認為,個體在發現其認知體系的不完全后,將試圖使它完全起來。小學生的認知體系還很不完全,針對多數學生的知識空白引導學生質疑,將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后,我先要學生將6+6+6+6+6改寫為乘法算式,再出示6+6+6+6+4讓學生改寫。學生由于遇到了自己認知的缺陷,在“怎么改寫?”這樣一個問題的驅動下得出了6×4+4,(6+1)×4即7×4兩種結論。
3、提供多種可能性產生選擇沖突,制造“矛盾”
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三位數的口算除法”時,先出示“600÷20=()”,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有的學生說得300,有的說得30,有的說得3。由此學生自然產生了一個問題:哪種結果正確呢?為什么?
4、體現用新知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制造“懸念”
如在教學“分數化小數”時,由學生任意報一些分數后和學生比賽,看誰能最快的說出它們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當學生才算出兩三個時,我已經判斷完畢。學生“驚訝”之余,“這里面會不會有什么規律?”的質疑將隨之而來。
三、適當調控學生的提問方向,讓學生“善問”
學生的“善問”體現在提出的問題有創見,有價值。讓學生開放性的自由提問并不是說教師就不予控制,教師有效的調控也是學生提出有創見的問題的重要條件。因而探究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調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無價值的.問題常見,有些問題學生難以發現。這時,教師的調控作用就更為明顯。
1、問中藏“問”,適時導向。教師的提問要針對怎樣使學生提問來設計,使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出自己的問題。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將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教師提問: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學生就會發現要先分別求出兩種圖形的面積才能準確比較。由于沒有學平行四邊形面積,他們自然會質疑:平行四邊形面積怎么求?
2、指出(明示或暗示)重、難點,把握方向。
學生的“善問”體現在“問題”提在知識的重、難點的突破口上。即我們常說的“問在點子上”。教師在知識的重、難點處給予若明若暗的點撥,學生也就會心領神會,朝這個方向思考。
3、樹立“榜樣”,調控方向。首先教師平時的提問要在點子上。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包括提問的方式、角度。因此教師平時對學生的提問要多角度,方式也要多樣化,著力在關鍵處,不能總是一個模式或不著邊際。其次,對學生有價值的提問予以表揚,或以其它方式表示重視,如板書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觸動、激勵作用是巨大的。不過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在模仿,剛開始訓練時可以多用,學生提問能力提高后就要避免用得過多,以激勵學生有創見的提問。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再問”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探究學習中,是由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探究,自主驗證,學生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是自主進行的。成功的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對學生來講是一個多么大的激勵。以后再讓他提問,相信會樂此不疲的。
總之,讓學生自主提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怎樣讓學生自主提問,使其敢問、想問、會問、善問,以及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不斷的問,我們還需不斷探索。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5
假期里,我讀了《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讀完后使我感受頗多。在平日的聽課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由自主的贊嘆: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學總是那么平淡,談不上激情,也說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的蒼白、學生的無神,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識生成。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于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于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么、我們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么。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并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數學家張景中《感受數學的力量》,讓我進一步了解了數學思想的魅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就是策略。這種策略無不受到數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數學思想指導著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能會非常強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簡化甚至忽略一些過程性的東西,直接給出答案、方法,學生反復練習,機械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我們不必給學生講這是集合,這是函數等概念,但老師首先要有函數等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做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名師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為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6
讀《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的感受。在自己平日的聽課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由自主的贊嘆:特別是去年去永嘉實驗小學聽一年級數學老師的課,她們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在平時的教學總是那么平淡,說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無起色、學生無激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識生成。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到:一節好課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于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和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在數學這條道路上,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么、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應當關注什么。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并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數學思想指導著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教學中可能會非常強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簡化甚至忽略一些過程性的'東西,直接給出答案、方法,學生反復練習,機械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不必給學生講這是集合,這是函數等概念,但老師首先要有函數等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他們為什么學不好數學,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怎樣的幫助才是有效的?在讀了俞正強老師對學困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學困生,面對某個知識點,無論你怎樣教,總是掌握不好,但過一段時間后,會突然發現這個知識點他也掌握了,自己也會感到奇怪,原來這是學生的“成熟”。有些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學生暫時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著急,給他成熟的時間,自然他就會了,這也是對生命的等候。對于學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使他進步,那我不能傷害他,要給他持之以恒的關懷與守侯,讓他處于一種等待的狀態,等著可以改變他的人出現。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12-02
中學數學教師讀書心得02-18
關于中學數學教師的讀書心得05-05
中學數學教師述職報告06-12
中學數學教師述職報告01-07
中學數學教師述職報告04-30
中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04-20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04-27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