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000字(精選17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最近讀了關于“動態生成”的兩篇文章,《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和《構建生成課堂,打造生命教育》,這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十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動態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課堂的真實性,它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不生動可變的,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這個資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據學生的真實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相互啟迪,共同研究與成長,唯有如此課堂才會始終充滿真實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問中促進“動態生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否創設條件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是實現學生發展自我、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創設活動情境、創造探究條件,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自動為學習任務定向,讓動態生成于學習活動之中。
如“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我在教學中并未遵循課本上的教學流程,先教面積定義,再研究表面積的算法,而是整體入手,大膽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過程。即直接讓學生根據測量自己所做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這三條信息思考探究:根據這些測量所給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決什么問題?以此統領全課,不斷地動態生成學習目標,并不斷地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獨立思考、分組研討之中,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學習問題:長方體上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體12條棱的總長是多少?長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總和是多少?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在提問的同時也思考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如果說學生自主提問是動態生成過程,那么學生在充分研討、在大組充分展示和教師適時參與誘導的過程也就是目標動態達成的過程。
二、在動手操作中促進“動態生成”
對小學生來講,真正的知識開始于客體的操作活動之中。因此,實際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法則的一種重要途徑,又是促進學生動態生成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學生的思想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里產生,我們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在實際操作時,要向學生說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驟,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
如教學“圓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紙片和剪刀,要求學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來幫助我們解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思路組織教學,并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把圓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在教學的啟發下,學生剪拼出近似于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等幾個圖形。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自己得出了圓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操作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結果,學到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是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看到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怎樣由已有知識探究出來的思維程序和方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動態生成”。
三、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動態生成”
轉變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在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得到運用。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教師應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同時要關注討論的進程,了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動態生成的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課堂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學生對有關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時學生提問“為什么有閏年和平年之分?”本來這個問題不屬于本學科的知識,我完全可以找個理由推脫過去,但看著學生渴望的眼神,我馬上在教室里的電腦里搜索出了有關閏年、平年的知識,帶著學生研究了為何公歷規定有平年、閏年之分,結合地球繞太陽公轉研究了為何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些較深奧的知識。雖然學生的問題打亂了原定的教學程序,但學生滿足的神情不正說明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正是源于這些不斷出現的“生成因素”。教師必須有動態生成的觀點、強烈的課程意識,把各種有意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要體現對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
四、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動態生成”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維品質。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僅僅考慮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突出學生自己鉆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注意綜合把握各個環節中學生呈現的信息,并即時做出判斷、歸納、引導,使學生的學習隨機動態生成。如對學生知道的角,引導歸納為圖形的角、物體的角、動物的角等;學生第一次畫角后,引導他們發現角的一些特點;學生第二次畫角后,請他們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既有共同的看法:兩條線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爭議:兩條線是否要一樣長?張口處要不要再畫一條線?這時投影書本上規范的角,請學生談新的認識,學生不僅對爭議問題有了清楚統一的認識,還發表了很有價值的觀點:角的邊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求知為主線,面對知識和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和探究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學生對角在認知上產生矛盾的沖突,在沖突中逐步建構角的概念。這時,學生對數學角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記憶、練習強化,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動建構完成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教師應不斷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2
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著讀著,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了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于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于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薄耙馕渡铋L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為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比绻闶球狎,看著這群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為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而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說他所說,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積極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斗,爭取時間最后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崩先松耙暫zt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喂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么的`焦急、憂慮!
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么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著”,它們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么?想對人們說什么?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于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于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余音繚繞之感。這種“余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余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內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余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后會發生什么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板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边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板的折磨,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范語言的吸納后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
因此,在學習本文后我馬上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寫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后,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于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后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于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3
《與體育教師談心》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叢書》中的一本。在閱讀這本書以后,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于“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這本書是編者在新課程改革中積極探索、共同努力的結晶,是廣大體育教師工作者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驗區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課程改革階段性成果的標志。這本書特別適合于在第一線工作的體育教師,因為書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實驗區體育教師自己積累的經驗,是發生在第一線教師身邊的事情,是新課程改革中生動的故事。具體心得如下:
一、爭做反思型教師
在這本書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廣大體育教師工作者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這將對我今后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并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后在課后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采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并使反思伴隨著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經常記錄并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需要我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做法如下:
1、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并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后在課后對上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采取補救措施。
2、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3、經常記錄并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
4、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二、深化師生教育觀念改變
這本書中還涉及了教師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行為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主動參與教學內容的構建、教學方法的創建等多方面內容。
掩卷深思,作為中學體育教師,面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注重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掌握的同時,要積極提煉體育的內涵與精神,并感化和指導十分喜愛體育運動的廣大學生,讓他們在增強體魄的同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領悟體育的內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引導學生去積極地參與,明白參與不是做做樣子,運動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卻是最關鍵的,運動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過程的體驗卻是豐富而深刻的。積極的投入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態度,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促進身心發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動的參與是無效的.,實質上也違背了體育的基本要求與精神。當然也要讓學生知道體育是中考科目之一,分數也很重要,要計入中考總分的。
對于學生,我們只有堅信學生能改變,他想成為好人,想有出息,這樣“誨人不倦”才有動力和基礎,我們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付出的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獲—向學生所付出的積極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使我們感受著加倍的綿延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著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這就是我們所需要,并應該教給學生的自由。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生成不能放棄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零碎的問題,一方面,教師不能打擊積極性,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整理問題,提高提問的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問題的輸理和提煉,以少量的關鍵問題研究和討論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師生間的德育滲透
1、學生需要的品德教育。
體育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其還有愉悅身心的功能,能調節人的情緒,化解緊張的心理壓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質,給人帶來快樂。要讓學生把積存的能量和緊張通過體育運動合理地釋放出來,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讓學生參與到喜愛的球類運動當中去,獲得運動的快樂,也要組織學生從事一些器械類運動,因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和智慧,一個技術動作的嘗試和把握,這種體驗更深刻,成功的快樂能迅速地轉化為人的自信。再如長跑運動,它同樣也能給人帶來快樂,只不過許多學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樂觀的心態。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盡之后喝一杯白開水;什么事情最開心?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超越了原來一直不能戰勝的對手;什么人最讓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來,再跌倒后仍能笑著爬起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要使學生面對困難與挫折,能積極應對,明白痛苦與壓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樂,在于不斷拼搏向前的快樂,在于勇于克服困難的快樂,能化苦為樂。
更快、更高、更強,是體育的精髓,也體現了人類的一種精神,不斷超越極限、超越自我,創造一個有一個人類奇跡的原動力。應該是面對現實,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通過自身每一次運動成績的提高,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改進,每一次拼搏中困難的面對、克服,去審視自己所蘊含的潛力,即是戰勝了自我的極限,超越了自我。在于拼搏的過程,依靠比別人多流的汗水和頑強不屈的意志,才能最終從失敗中崛起,勝利后也不會目空一切,努力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2、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情感
教師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暗示、每一個眼神都傳遞著教師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學生情感產生巨大的變化。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穩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
體育教師的具體情感包括:
一、熱愛之情(包括對體育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和對學生真摯的熱愛)。
二、期待之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期待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三、愉悅之情(教師帶著愉悅情感走進課堂并自始至終保持愉悅心情,能將學生帶進一個和諧、輕松、友愛的學習環境,對課堂氣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義)。
四、寬容之情(寬容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在體育課堂上和三操活動中積極進取,為我校的體育教育貢獻力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4
開卷有益,此話一點不假,甚至是至理名言!不管你閱讀什么書籍,只要你留心,你愿意去思考,你便能從書本中得到樂趣,從書本上的片言只語中得到對生活和人生態度的啟迪。
今天,我在《讀者》上看到一道智趣題:“紫羅蘭算式‘CLOVER+CROCUS=VIOLET’。這道英語算式譯成中文就是‘三葉草+番紅花=紫羅蘭’。如果算式是正確的,那么每個字母應該各代表什么數字?注意:相同的字母表示同一數字,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數字!边@不禁引起了我的一點點興趣,拿起書桌上的筆和紙,便推敲起來。結果,不出兩三分鐘,我竟然算出了答案:280516+260297=540813。哈,有趣,答案中從0到9九個阿拉伯數字全包括,真是有趣。雖然沒能看到參考答案,但我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是正確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得意地喊出聲來。得意之余,我猛然想起了前不久在《青年博覽》上看到的另一道智力題:“請挪動其中一個數字(0、1或者2),使‘101-102=1’這個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動其中一個數字,并且只能挪動一次,而不是數字對調!睂υ擃},我也曾躍躍欲試,可是經過苦思冥想,終究找不出正確的答案來,不禁使我的心情有點沮喪,不得已,我很不情愿地看了參考答案。其實,一切很簡單,你只需將“102”中的“2”上移,變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來你會看到這樣一個等式:“101-102=1”。在8月19日參加廈門市高三地理新課程教師培訓的午餐過程中,我饒有興趣地把這道智力題亮出來讓同桌的老師們做,期間還多次提醒大家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結果竟也無一人能答對,不得不要求公開答案。
為什么這道題讓許多人最終選擇放棄呢?這道智力題答案的結果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時常會困于某種思維陷阱,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來思考、分析和判斷問題,比如,一說到“挪動”,首先與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動,而如果你能不受制于這種約束,讓這里每個數字都東奔西突,活躍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會很快找到答案了。
其實,有關這道題的分析何嘗不能應用于我們的社會與人生。不得不承認,我們常常陷于一種橫向的思維,一種左右的思維之中,而很少有一種向上的維度、個體的維度、神性的維度和時間的維度。
世界就像一個廣場,如果只知道左右,而忘了站在高處張望,是很難找到方向的。什么時候,當你能超拔于時代的苦難之上,人群之上,能從自己出發,以內心的尺度衡量人生,才可能是自由的。
在享受閱讀的樂趣過程中,我記錄了這么一段文字:人們常說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人生亦有三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則是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在0°C以下,那么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只有他雙腳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么他也就是一汪常態下的水,蜿蜒曲折,流淌于江河,最終匯入大海;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C的熾熱,那么他就會變為水蒸氣,成為云朵,飛將起來,直上云霄。
三種狀態,三種人生。對生活和人生投入100°C的熾熱,他將實現凌云之志!
由此,我們不難認識到: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一個人將來擁有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于他的'人生態度。積極主動的態度為一個人帶來有意義的人生,相反,消極被動的態度只會使人生變得黯淡無光。所以,要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就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須有一個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沒有準確的定位,那是很糊涂的。要做好定位,首先要認識清楚自己,加深對自我的了解,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不僅要建立在反饋基礎上的動態調節,也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中肯意見。
一個成功的人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要有謙遜好學的精神,要有寬廣博大的胸懷,要有善良誠信的品質,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細節決定成敗,要善聽逆耳之忠言。
一個目中無人、驕傲自滿、時刻以自我為中心,不謙虛謹慎的人永遠成不了大器。一個只懂得享樂和虛榮的人,一樣無藥可救。一個自視過高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注定會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人的一生可以是轟轟烈烈,也可以是碌碌無為;可以是風風光光,也可以是平平淡淡,但縱觀其一生,就會發現,無論是風光,還是平淡,這其中總包含著一種人生的追求,只不過一種是出人頭地,一種是淡泊明志而已。
記得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以平常態,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我們的普通中有歡樂、有惆悵、有信念,如此完整了,我們也就不枉有此一生了。有時候我們也許會去思考,我們到底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著什么,年少時多半是別人強加的追求;年輕時是自己主動的,但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年老了我們又會為后輩的生活而追求,但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真的很少,追來追去感覺如同是一陣風,吹過了,不留痕跡,只留下我們這些追風者獨自的哀嘆。人生追求千百回,輝煌、平庸不過是過眼煙云,最后還是歸于了現實的平靜。人生是很短暫,但相對于追求來說,我們的人生又很長久,追求的過程會讓我們的人生發出一些光芒,沒有了這些光芒,那才是世界上最可悲的!
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想要生存,甚至生存得更好,就應該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指南針,知道正確的人生航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照明燈,照耀著寬闊的人生之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船舶,承載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
那么,要樹立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覺得對于一個人來講最關鍵是這樣幾點:
一、保持一種旺盛的斗志。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就是積極上進,永不滿足。積極進取,就是永遠保持一顆旺盛的心態,朝著人生的理想和目標進發,任勞任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隨時都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尤為重要。
二、克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要經受各種考驗,一生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的人要接觸,有若干的事要做,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逆境。怎么辦?退卻還是迎難而上?沒有“積極進取”態度的人,很容易被眼前這些東西所嚇倒。如果真正樹立起了“積極進取”的態度的人,就會坦然相對,并用智慧和勇氣的力量克服它、戰勝它。
三、養成自己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品格。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不是孤立的,與大千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無時無刻不在打著各種各樣的交道。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就會形成自己優質的品格,使其在與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言行舉止往往會給人陽光怡人的印象,受到人們的愛戴。
熱愛生活吧!讓我們一起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培養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
閱讀真好,它能讓我們享受生活,學會思考,感悟人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5
《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中的“建議”,來源于作者對日常教學實踐的感悟,從最常見的、最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細節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用生動的實例、質樸的語言以及巧妙的處理辦法,深入淺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靈活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建議內容主要涉及注重歷史認知方法的培養、在鄉土歷史教學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要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歷史人物、注重歷史學習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非語言溝通等等。本書就廣大歷史老師經常遇到和思考的問題展開研究、討論,涉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乃至課程資源、教學評價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時代目標和要求。書中每談一個問題,基本都有簡明而不失具體的事例、情景,每條建議都配有相應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創作的“教育詩”,使得本書的內容體系、編排體例、寫作風格、研究思維都顯得別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從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出發,對中學歷史教學種面臨的課程、方法、形式、手段、評價,以及師生關系、教師修養等提出了101條有啟發的、有針對性的,或有真情實感的建議。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沒有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于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
在文中每一個建議的開頭都有一句來自國外學者關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讓我受益很深。如在一個“學會忽略”的建議中,說到人無完人,孩子也一樣。確實如此,這對我們有時面對調皮的孩子時,常常覺得他們好不乖,越想越惱火,但是看了書中給我們的小方法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幾勺耐心、寬容、恒心,積極的期望和向上的態度,再澆上滿心的愛。確實,這樣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偸窍G髮W生有完美表現的老師是極端不現實的,得到的也只能是無盡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學中大多都是鼓勵孩子們,他們犯錯的時候盡可能的去鼓勵他們,他們學得興趣也就越高了,學進去的也越多了。
本書提供了一些幫助新教師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和建議。例如: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掌控課堂紀律;如何與“刺頭”學生相對;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安排時間。書中的方法簡單易學,并且作者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加以輔證。原來我在上課時課堂紀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學總是在竊竊私語,于是我沖著學生大罵,換來三分鐘的安靜,然后課堂又變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現在的學生這么不聽話,這么不守紀律?后來閱讀了此書,才知道我在課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據實際情況實踐了書中講述的方法:我不在課堂上大罵學生了,而是找了幾個上課經常講話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開導說教,在以后的課堂上因為他們幾個紀律有所好轉,我在課堂上大加表揚他們。于是其他愛講話的學生也慢慢收斂了,而我也及時進行了表揚。從此我的課堂紀律改善了許多。
本書還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規劃和課程指導,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醒教師要精心準備,井井有條。關于課程指導,本人從書中了解到作為教師要經常性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同時,教師的課堂內容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不斷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規范。的確,我曾在學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戳舜藭螅遗σ幏蹲约旱男袨榕e止,力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著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班級必定是一個良好的集體。本書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系的建議。其中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師要保持微笑,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當成“最愛”。同時,建議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學生進步等。這些建議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于行動。
另外,本書還向讀者傳遞了優秀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優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消極態度所影響,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著怒氣行事。優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取得事業上的進步。
閱讀這本書讓我收獲很多,它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的心靈滋養,心胸開闊,魅力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還將反復閱讀此書,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并在教育事業上取得很大成功。
閱讀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她的豐厚學識、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著你的心靈,提升了你的魅力。
閱讀此書,帶給我教學上許多的建議,相信也會給你們帶來很多益處,讓你的心靈滋養,讓你的魅力提升!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6
這是一篇極為杰出的短篇小說,文章雖短卻寓意深刻,在簡樸的文字背后蘊涵著許多道理。作者海明威以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這可以算是他一生的簡介,一生的縮影。在小說主人公圣地亞哥的身上,我們發現了許多隱藏在英雄,生命與命運背后的點滴,發現了一種敢于追求夢想,敢于面對挫折的勇氣,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這篇文章。 人的一生從娘胎里降生到離開這個人世,命運只不過是一個圓圈,有些人走了一輩子也沒有走出命運所畫出的圓圈,其實他們都不知道,圓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條騰飛的切線,而怕風怕浪的人是永遠走不出命運的悲慘,只有在海上堅持戰風斗浪,尋覓生存武器,具有任何風浪都打不垮的勇敢精神的人,才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之圈。
《老人與!分械睦蠞O夫圣地亞哥就是具有這樣的精神品質。在小說開頭,作者便以這樣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象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在我看來,他手上的傷疤是英雄的傷疤,象征著與命運的對抗及永不屈服的決心。這傷疤象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更是表現了老人歷盡滄桑后的容顏。然而,老人的眼睛卻是如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這眼睛在沒有遇到那條大馬哈魚時從來沒有絕望過,即使貧窮、饑餓、寒冷與孤獨接踵而至,他也仍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去期待。就在這位老人圣地亞哥的夢中:"夢見童年的非洲,夢見沙灘海岸、夢見褐色的大山和高聳的海岬",夢見在海灘上像小貓一樣嬉笑玩耍的獅子。八十四天未釣到魚的失落依然無法掩蓋老人對生活的夢想與追求,在老人眼睛里,心中,又暗藏了怎樣的熱血,怎樣的夢?
就在第85天,老人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天里,在別的漁民的奚落聲中,老人決定第85次出海,去尋找他自己的幸運之神。憑著多年的捕魚經驗,他獨自來到了魚兒成群,但極其遙遠的海域。在海風中,小船飛速地前進著,他發現了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大的麻哈魚,并開始了長達3天3夜的搏斗。他用他的背部和左右手,輪換著拉住釣索,太緊了就放出去一些,松了就拉緊釣索,餓了、渴了,就吃生魚、喝少量的水。他的背部和左右手都被釣索勒破了,他用海水清洗后,還是繼續拉著;左手抽筋了,就用右手。老人是那樣的無助、無力。他的臉上劃破了許多口子,手也開始不停地抽搐,而且他已兩天兩夜沒有合過眼了,他—顯得那樣疲憊不堪,但是他始終都沒有放開手上的那張網,堅持到底,終于,將那強悍的鯊魚制服了。他與大魚搏斗了三天,大魚才終于筋疲力盡浮上水面,被他殺死。他終于以他自己非凡的自信和勇氣,悍衛了自己勝利的果實,成為了一切惡戰的勝利者。
在老人的眼中,這是一場英雄與英雄之間的較量。他對每一條魚談話,對每一朵浪花談話,海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而這條魚,在他眼中,也理所當然地成了英雄。他有惻隱之心,他甚至在同情自己奮力捕捉的魚,可是出于職業習慣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去與魚抗爭,與他眼中的英雄抗爭。這兩種彼此矛盾的觀念皆源于圣地亞哥一人——一種出于人的本性,一種則出于人的社會性。某些時候可以協調,某些又不得不互相抵礪,他在征服魚的3天里也征服了自己、主宰了自己。
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后,考驗卻并沒有結束。魚有18英尺,比他的小船還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可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一再引來鯊魚的襲擊。于是,他用盡一切手段來反擊。他用魚叉叉,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上天似乎就不曾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他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圣地亞哥沒有屈服,他用一切他可以運用的方式來與命運反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勢力的增強,老人最終放棄了——僅僅希望能夠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覺,和孩子聊會兒天。在一次又一次與鯊魚的搏斗過程中,老人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出海太遠了。我把你和我都毀了。"老人依舊是英雄,因為他敢于與命運做斗爭。但這句話在有意無意之間將其生命奮斗的過程體現,老人終于失敗了。因為上天的'作弄而敗,也因為他自己而敗,他有能力抓到魚,卻無法將魚平安地帶回港灣。
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并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衫先俗詈笳f:"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在26個字間闡述了英雄?含義,生命的意義,也在剎那間烘托了全文,點明了文章主旨: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
在小說的結尾,作者海明威又這樣寫到:"那天下午,露臺飯店來了一群旅游者,有個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見在一些空氣酒聽和死梭子魚之間,有一條又粗又長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條巨大的尾巴,當東風在港外不斷地掀起大浪的時候,這尾巴隨著潮水瓶落、搖擺。
"那是什么?"她問一名侍者,指著那條大魚的長長的脊骨,它如今僅僅是垃圾,只等潮水來把它帶走了。
"Tiburon,"侍者說,"Eshark。"他打算解釋這事情的經過。
"我不知道鯊魚有這樣漂亮的尾巴,形狀這樣美觀。"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說。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在這段話里,作者通過老人的夢含蓄的表明,老人依舊有夢想,依舊有熱血及與生活抗爭的勇氣,他沒有倒下,沒有失敗。游客的無知也說明了一點:或許英雄會不為人知,但只要有與命運斗爭的勇氣,人人皆是英雄。
《老人與!芬步虝宋液芏。什么是失敗,失敗的真正意義是在遭遇了挫折之后沒有勇氣爬起,失去了再來一次的勇氣,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夢想。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戰勝挫折的人,他們有勇氣完成自己也許失敗了很多次的夢想,這才算得上是英雄。
一切大風大浪都已經過去了,老人渾身被海水打濕,臉上充滿了疲憊,被劃破的口子還滴著血,然而所有一切都無法改變的是那雙充滿自信的眼睛。正是它,給了老人出海的信心,正是它,支撐著老人在大海中整整搏斗幾天幾夜,發揮出在他生命中的所有極限。一個人生來不是總是失敗的,就算失敗也并非絕望,一個人可以被滅亡,但是他的精神是打不敗的,是永存的,只有戰勝自己一切的不可能,才能獲得勝利。
生活中,能壓倒一切的不算是強者,但不被一切所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拿破侖曾經說過:"默認自己的無能,無疑是給失敗制造機會!"所以,人最先應當戰勝自我。有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的失敗歸結于才能的有限,真實,才能往往得力于自我競爭。自我競爭,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的成績超過自己原先所創下的"最好成績"。人要逾越自己過去的最高度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只要你跨過這極難的一步,你就再一次戰勝了自己,你跨過這極難的一步,你就會更上一層樓。在現實生活中,人和自然是對立的,人總是要受到大自然的磨練,只有能夠堅持進行堅強不屈的斗爭的人,才能獲勝。雖然有時人們會戰勝自然,有時會被自然所打敗乃至于被毀滅,但是最重要的是,當自己被自然所打敗的同時,自己能否使自己的意志不消沉,重新回復自信,以更高的熱情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戰。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7
假期中,我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和《幼兒教育》中的部分內容,其中在“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這一章節中,包括了使幼兒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讓幼兒愛說會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幼兒做好書寫準備等相關內容。以及《幼兒教育》上關于幼兒閱讀活動的案例和指導策略。其中指出幼兒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有:
第一,觀察的有序性還不夠,不能很好地觀察每一頁畫面上的人物與背景,特別是與故事發展有密切關系的人物的動作、表情,因而無法理解關鍵性的故事情節。觀察過程十分依賴成人,結論也脫離不了成人的幫助;
第二,思維形象具體,盡管中班幼兒已開始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慨括分類,但思維過程常常呈現一種無序化的狀態,表現在還不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形成對故事的理解,語言表達還不連貫;
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發展,呈現出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的趨勢,但注意的穩定性不夠,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書的基本順序與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過主題鮮明、色彩感強的圖書畫面和生動有效的閱讀活動培養其注意的穩定性;
第四,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據前后畫面變化的比較,用想象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書中也指出針對以上特點,中班幼兒閱讀指導要點是:指導幼兒能對畫面作有序觀察并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理解故事內容;能對圖書畫面中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較閱讀內容的不同點;知道圖書中有頁碼和文字,了解不同符號的對應關系并愿意編畫情節簡單的圖畫故事書;能大膽地表述閱讀信息并能安靜地傾聽他人講述內容;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翻閱圖書的方法并能安靜地閱讀圖書。
精選教材根據中班孩子有意注意發展的特點,我們須重視閱讀教材的合理選擇,通過主題鮮明、色彩感強的圖書畫面和生動有效的閱讀活動進一步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其注意的穩定性,從而萌發幼兒獨立閱讀的愿望。
眾所周知,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影響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過難或過于簡單的內容都無法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尤其對于中班孩子而言,他們雖然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仍然對成人有著很大的依賴性。這與他們當前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是有密切關系的。因此,這一階段,教師應該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閱讀的現狀和愛好,并精心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進一步有效地激發孩子繼續閱讀的興趣,并逐漸過渡到幼兒獨立自主地完成簡單的閱讀過程。
巧設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閱讀并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了解孩子的閱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閱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閱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
為了更好的發揮幼兒閱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閱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后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說說“你還有什么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順著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即能有效地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系,又能引發幼兒進一步閱讀的愿望。
書中還指出,在設計提問時,必須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就應在活動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提問,使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的機會。尤其在中班年齡階段,如果能給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會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善用媒體媒體是傳遞信息和承載知識的工具,教學媒體是輔助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技術手段。傳統的教學媒體是指相對于現代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其他媒體——幻燈、投影、視聽設備、語言實驗室等。媒體與教學的融合,構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中,如果不采用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則教學質量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師為中心”的境況,孩子的學習依托教材,靠教師灌輸獲得知識,孩子缺乏積極主動的狀態,師生關系也無法達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談不上發展幼兒的個性。教學技術媒體的使用,則能幫助教師教學更直觀、生動、形象,有助于幼兒理解和感受,并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大大拓展教學的領域。
拓寬渠道閱讀活動絕不僅僅單指圖畫書的閱讀,其實在日;顒又,處處可見值得提供給幼兒閱讀的材料。
1、生活中閱讀如果說小班階段,我們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和興趣,會更多的選用圖畫書作為閱讀的材料,那么到了中班時期,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閱讀的不同材料,以進一步豐富孩子的閱讀感受,從而幫助孩子積累更多更有效的閱讀方法。如:我們為幫助中班孩子積累符號轉譯的經驗,不妨鼓勵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各類符號,制作成圖書,提供孩子閱讀并共同破譯符號意義;再如,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學會有序閱讀,并將書面知識轉換為實踐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簡單的折紙圖書閱讀,或是自制一些更適合孩子閱讀的小制作步驟圖,使孩子能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積累圖畫書中所沒有的有效經驗;另外,一些熟悉的廣告畫、公益宣傳畫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編制,提供給中班孩子進行閱讀,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拓展幼兒閱讀的渠道。
當然,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在開展這類閱讀活動時,一定要把握好難易程度,以幼兒的當前需要為條件,以幼兒的現有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為基礎,進行有的放矢的選用。這樣才能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2、家園合作閱讀家園合作拓寬渠道閱讀即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的閱讀教育活動,指導家長進行家庭親子閱讀教育,從而使家園閱讀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幼兒閱讀興趣的萌發、閱讀習慣的養成。
對幼兒而言,家長參與閱讀活動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對家長而言,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能了解自己孩子閱讀興趣、方式和特點等,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閱讀教育情況,并在教師指導下獲得如何觀察與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
親子閱讀指導,讓家長學會了真正關注幼兒的閱讀興趣,尊重幼兒的閱讀能力,傾聽幼兒的閱讀心聲,欣賞幼兒的閱讀表現,成為了孩子貼心的閱讀伙伴,家園合作促進孩子在閱讀活動中生動活潑的發展。
總之,中班幼兒閱讀活動指導是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下開展的。教師遵循幼兒的學習興趣、需要和特點,為幼兒精選教材、巧設提問、善用媒體、拓寬渠道等,幫助幼兒觀察、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方法等,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時,教師作為幼兒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啟發者、指導者,合作者,目的是讓每位幼兒都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使之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實現閱讀能力自我提升和習慣的自我養成,成為真正的自主閱讀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8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閑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后,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系,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閑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獲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
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并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后,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氐郊液,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愿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吹絻鹤优踔聬鄣臅x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后,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F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游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游。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床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扎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獲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運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讓我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成長。
好書能營造一種寧靜的心境,能讓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書海中我們中總能找到靈魂的歸宿,為我們指路的明燈。如果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會讀書則是一種享受。讓我們從讀書好的思想中轉化為好讀書。
書是精神的糧食,是人類進步的臺階。每當我翻開那精神的糧食,哺育我的是一個個妙詞佳句,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讀書猶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塊耽得太久也會膩味的,而書則不然。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與許許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這個時間上沒有書,那會怎樣呢?這個世界將不會發展那么快,還可能是原始。讀書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樂。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打開一本書看看,把不開心的事放下,書跟你交朋友。讀書使人從無知變成有知,從少知變成多知。有一首詩這樣寫道:“書是知識的寶庫,書是智慧的海洋!笔堑,正是有了書,社會才會進步,科學才會發展。朋友,讓我們一起發憤讀書吧!讀書使人有親密無間的朋友。書豐富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給過我不少的啟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讀書的時候應專心致志,除了了解書中的內容,好要對其進行分析,留下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讀書時時而在書上劃劃圈圈,留下些精華。每當我翻開書本,就會身臨其境,一坐就是兩個小時,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從那兒拽了回來。許多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里讀書,或是在溢滿書香的小屋,或是在萬籟俱寂的午夜,遠離喧囂、嘈雜,一個人獨享那份清凈與快樂。雖然書中未必有“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我卻還是常常捧書漫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流連于皎潔月光下,徜徉于整潔的書柜前。每至此,心靈得以平靜舒展,思緒得以馳騁縱橫。身處不同的環境對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艱苦的環境里讀書,沒有恒心和堅韌的毅力是徒勞的,至少是讀不好書的。“頭懸梁、錐刺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流傳千年的讀書“古訓”,反映出古人讀書的環境是多么地艱難。而追求名利的讀書,則變得過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顯。
當今社會,無論是在物質條件還是在讀書氛圍上,讀書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書的種類也多了,而人們學習的目標更明確了,書的專業性也顯現出來,我們要有選擇地來讀適合我們的書籍。無論讀書環境好壞,并不影響讀書人的執著和對讀書的熱愛。古人在最艱苦的環境里尚能專心讀書,在崇尚知識、崇尚讀書的今天,我們更應珍惜今天的時光,淡泊名利,遠離世俗,潛心讀書。書是人生的一個最最知心地伴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勺鳛橐幻胀ǖ慕處煛腋T谀睦?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群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教師成長”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圍繞著“教師成長”此書記錄了大量優秀教師的優秀案例,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我發現這些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更熟練,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每天擠出一點點時間,堅持、堅持、再堅持,日久天長,滴水石穿,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回顧我從教的這幾年,有得亦有失。在上課短短的40分鐘里,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想要上好一節課,就得做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教師成長密碼》,我懂得了要善教學生。善教有多條原則和多種形式,但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也并不是填鴨式的“灌溉”。老師一味地教,不停地“灌”,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更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喪失,那老師講得再精彩也無濟于事。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即合理的教學設計去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課堂里快樂、高效的學習。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于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小學英語學習應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培養學習興趣為首。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做一個教學有心人,及時反思教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工作做實做細,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0
很偶然的機會,打開了這本《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剛剛打開就被書中的精彩描述深深吸引,無法放下。深吟淺唱地翻過書中的每一頁,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了“生命化教育”。在字里行間不停地穿梭,就不由得把“生命化教育”當作一種信仰。這是一本讓人流淚著又微笑著、痛并快樂著的書,但不管你是流淚還是歡喜,這本書都會讓你迷戀上人的成長…….
這本書其實是福建20位教師踐行“生命化教育”以后得出的教育智慧的結晶。書中篇篇精品,當然如果你對此有所懷疑的話,你打開扉頁或是任意一篇都會給你一個很好的證明?梢院苊鞔_地說,只要你讀了《迷戀人的成長》,你心中就會充滿了對“生命化教育”的信仰。書中的20位教師都是眾人皆知的名師,他們是積極的生活者、真正的博學者和優秀的教育者。他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生命的珍視,通過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親切自然,讓我這個剛從高校畢業的新人在踏入教師隊伍之前就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師形象。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工作的愛,達到一種迷戀的程度,因此,能在如此平凡瑣碎的工作中得到如此多的精彩發現,F在選取幾個“發現”的片斷,與大家共同感受“生命化教育”的魅力。
發現一:“回想我十年來的教學生涯屯有不少理智控制不住感情的沖動行為,也有不少在情急之下所做出的莽撞行為,現在是后悔莫及呀!但我慶幸,參與生命化教育實驗,我不再粗暴,不再簡單,我變得成熟,變得有智慧了!在今后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個富有個性的人的發展為自己的價值取向!
一個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但很少有人能這樣勇敢地分析、解剖自己,這樣真誠地直面錯誤,立下要培養富有個性的人的諍諍誓言。
發現二:真誠的“美化”。
教師的愛能創設一個愉快的教育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煩惱、焦慮、緊張、害怕、反感等情緒是心理疲勞的主要因素,在這種脾氣和情感狀況下學習,將會抑制智力的活躍;相反,在愉快、心平氣和的心境下學習,則往往伴隨血液循環的亢進、大腦皮層得到豐富的營養,從而使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的狀態下而不易疲勞。當教師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學生們便也露出笑臉,教室里陽光燦爛,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因此,我想,任何一位教育者都應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用智慧、用技巧、真誠地去“美化”學生的過錯行為,用尊重、信任、激勵去喚醒每個生命個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具有說服力的批評,這些做法,乍看起來都是為了把學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動機,或者說僅僅靠善良的動機,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語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自己是壞孩子、惡劣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
如果所有的教師都能勤于研究,勇于實踐,把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運用于實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師生關系會更和諧,我們的課堂會更加富有人性。
發現三: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理解作為生命表達的教育;氐缴鸵馕吨氐搅私逃谋驹。
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說:“教育智慧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對孩子們的關心!苯逃姨K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孩子們的心靈。”教育的智慧,不在乎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在乎如何協助孩子培養智慧,因為知識都是舊的,生命卻是新的。學習是種邁向未知的智慧和勇氣,只有時刻注重孩子的體驗、感受,讓孩子們真正地“做自己”,教師才能因著孩子的快樂而快樂,師生才能共享生命化的教學課堂。
發現四:把課堂當成生命中的一種美麗探險。黃瑞夷老師說,其實教師日常上課在愚鈍和機敏之間往往也是這一念之差。全力關注學生我們就機靈了,全心關注教學環節我們就愚鈍了?磥硪屨n堂富有生命的活力,教師必須做到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的:只有當教師所要教的教材在他看來淺顯得如同識字課本一樣時,他才能把精力從教材上轉到學生身上,才是用一輩子來備課。
教師教學要從關注“錯”與“對”中轉向關注差異,只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才能成全學生,才算尊重個性,才是“目中有人”的教學,反過來學生的差異也成全了教師,一個教師的成長必是在錯綜的學生差異中獲得成就的。讓不一樣的學生都有相應的發展,是對教師的挑戰,挑戰使他變得敏感、聰慧、富有才華;關注學生差異的課堂是開放的、是無法預設的,它只能憑教師的才情、文化的底蘊、教學的素養、生活的積淀,依學生的個性藝術化、個別化地處置,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成長。關注“錯”與“對”的教學,只能使教師的匠氣日益加深,教學會讓教師沒有靈氣,甚至走向反教育的一面,自然對學生是一種摧殘。因此,生命化教育課堂提倡成全學生就是要成全學生的.個別、成全學生的差異,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學、生命飛揚的教學。
這20位老師的這些質樸真切的文字,來自于他們對生命及工作的深切感悟、智慧與激情。這些文字告訴我們:那個能夠不斷啟發、感動、刺激教師的課堂其實是教師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從哪一頁打開,都充滿了對人的成長秘密的感嘆和眷戀。教育的發端是愛和責任:對自己、對所有的生命、對探求未知的努力、對我們虔誠地期待又無法預知的未來。
生命化教育行動沉潛而細致地深入到這20位教師的課堂。他們的教育智慧和創造力,他們富有生命真情的文字,以他們的堅韌與耐心,預示著生命教育值得肯定的美好可能。
最后,我想用這本書的主編張文質先生的一段話與已經在教育崗位上奮斗和即將加入教育大軍的同學們共勉:
從關注每一位學生開始,從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始;
從善待每一位學生開始;
從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要求開始;
從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開始;
從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開始。
輕輕地合上書,另一個教育世界卻在我的世界打開!吧逃绷粝碌闹腔鄄挥傻卦谖夷X中激蕩。當然書中也有缺點,誠如體系比較混亂,沒有對“生命化教育”作系統詮釋。但這絲毫不損它的魅力。捧起書的瞬間感悟,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劃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輝”;追尋中的豁然開朗,就像“走進五月的果園,各色各樣的果子累累垂掛在枝頭,你打開你記憶的袋子,任意盛裝采擷來的美好的果實”;掩卷后的理性思考,又似“走進上帝的伊甸園,你大膽摘食了智慧的果子,于是你通曉了一切!
那種對生命意識的尊重,會使你在潛默化的被“生命化教育”感動直至把你的生命意識喚醒,同時又悄然地把“生命化教育”作為你對教育的信仰。打開《迷戀人的成長》,開始迷戀人的成長吧!讓我們一起體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喜悅,感受美麗的教育人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1
新課程的理念應當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所謂“學生為本”,就是指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這就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這個理念的解讀中,學生,這個元素無疑是居于核心位置,自然,相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應當圍繞著這個核心元素來進行。 傳統課程環境中教師的位置是處于中心,現在這個位置應由學生來占領;對學生發展變化的關注范圍也由單向發展變為多方面發展,這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狀態、學習反應,即由獨立學習變為合作學習,由接受學習變為探究式學習,由被動反應變為有計劃的行動;而教學活動內容也由固有知識的教學變為適應新形式的發展,我們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立足實際,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加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對此我的體會如下:
一、由重“教”向重“學”轉變
在以前課堂教學中,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不利于學生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新課程提倡,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的社會現象以及新鮮事、新難點、新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及爭論,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新課改中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堅信: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新課程帶給我們且要求我們做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由“一言堂”向平等融洽轉變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受教師的灌輸,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存在兩個心理。一個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只看重認知過程,卻忽略情感過程,丟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是當前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教師應通過特定情境的創設,著眼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想象進入一種情境,讓學生盡情體驗某個典型角色或特殊事件過程。教學中教師充分地接近和了解每一個學生,強化民主輕松的教學氣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看法、意見、疑惑、質疑,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學生尊重教師的勞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能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實現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統一的教學目標。
此時的教師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線路,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造,完成教學活動。
三、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
每個教師都知道,我們的教學對象既不是一個待灌的瓶,也不是一個無血無肉的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忽視 “人”的發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師應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發展能力,包括開發學生的一般能力,即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也就是智力。同時,還包括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特殊能力,主要有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創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要善于進行科學思維,能夠進行探索、開拓創新。也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學習掌握知識,又必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應該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從而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
四、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一刀切、統一要求、統一規格——這是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這是要把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化的人。顯而易見,一刀切、統一規格既不符合學生實際,又有害人才的培養,更談不上調動全體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積極性。人海茫茫、教誨無邊,既沒有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沒有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的差異,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教育方法。
五、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教學方法的大忌是單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現代教學卻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那么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呢?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而是勇于創新、積累、總結提高。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未來新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不拘泥于一種形式或一種模式,由于模式往往暗示了一種定勢,容易禁錮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影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只要達到教學目的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是可取的。教師要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情感體驗法、互動研究法、交流研討法等,對教材進行創造性處理,編制和優化教法,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培養有智慧、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
總之,21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外,還應更深化進行教學實踐,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成為實施創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質的重新型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2
有幸讀到了徐老師寫的《釋放你的教育智慧》一書,在幾天草草的翻閱中,我感受到了一個教育理想主義都對愛的沉淀。他對學生的愛,對教師的愛,對教育與民族的愛,在教育事業執著追求中的全部心路歷程記載在了這么一本沉甸甸的書中。
閱讀著那流暢而又充滿智慧的文字,當中處處透出作者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處處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質樸而深邃的育人理念。邊看邊思索著自己的為師之道,我該怎么去行動,怎樣使自己也成為受學生喜歡的一位老師?越琢磨越讓我豁然開朗對,微笑,他可以讓我擁有最的智慧。
在徐老師書中,第二輯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題目“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細細閱讀,慢慢回味,我越覺得我離這一點越來越遙遠,也越來越陌生了。
微笑,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他是人內在的人格魅力,乃是人的智慧。一個人能夠面帶微笑對待人生,有許多好處:可以讓人更有自信心,可以消除煩惱,心理得到放松,可以得到更多挑戰的機會等等。引用名人卡耐基的一句話:“不需資本,卻能收到很的利益,施與者沒有任何損失,收受者卻有豐富的收獲,驚鴻一瞥,卻能永久留在記憶深處!庇纱丝梢娨话
微笑,對教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那真誠而自然的微笑,那友善而禮貌的微笑,那喜悅而文雅的微笑,可以讓課堂更有磁性,可以縮短師生間心靈溝通的距離。有教育家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碧招兄壬灿美f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笨葱炖蠋煹倪@本書,給我最的感悟就是微笑也需要藝術,更需要運用智慧。
一、微笑的橋梁起于換位思考
在生活中,人們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最終的結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為改善和拉近人們之間的關系搭建起了橋梁。
書中于老師對于遲到的學生從來不批評,甚至懷有敬意,為什么?緣于他小時候的親身遲到的經歷。當于老師上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遲到了,在校門口徘徊了半天也不敢進,最終選擇了逃學。所以他佩服遲到的學生喊“報告”的勇氣,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理解與寬容,更是教師工作細節當中的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得用在課前,得用在課中,也得用在課后。作為老師,工作、生活當中,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而開始上班了,只要踏進教室門,掛在臉上的就只能是微笑。這時我得用含笑的目光掃視一遍學生,使他們緊張的心情松弛下來,然后微笑著向學生問好。為什么不能把生氣或不滿帶給學生?因為“換位思考”告誡我們,學生是快樂的年齡段,他們不是來聽你發牢騷或接受你的不滿的。我所要做的是把微笑帶給他們:“我喜歡你們,很高興看到你們,希望今天家都有新收獲。”在課堂中,有時自己精心準備的礁,上起課時卻教得特別費勁,學生學得也很被動。這時,我們又要“換位”思考,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理解能力等因素。如一個問題提出,學生不配合教師,可能是太深了,學生踮著腳也夠不著;也可能是太淺了,學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問得漫無邊際,學生無從回答。
換位思考使得老師掌握了主動,架構起了師生溝通的橋梁,也從內心帶動起了老師的微笑。微笑表現在我們的眼神中,表現在我們的語言中,還表現在我們的動作中。下課時,我會留在教室和同學們談談心,說說笑話,課余和同學們一起做做游戲……慢慢地,春風化雨,學生就會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敞開心扉,讓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
微笑需要老師學會換位思考。對老師來言,如果能常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作為前提,去感受學生的個性行為,去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就能正確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遇事才懂得更多的包容與理解,才能常帶微笑,常受感動。對學生而言,會微笑的面對他們的老師,意味著這老師有更寬廣的胸懷,有更豐富的涵養,能愛他們如子女,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喜歡的老師嗎?
二、微笑的潤滑劑來自激勵賞識
微笑可以為師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心境,更發揮出教師的教學水平。雨果說:“臉上的神氣總是心靈的映。”而微笑本身更需要潤滑劑,那就是激勵學生,賞識學生。
家都知道,只要心中有愛,那么表達愛意的理由總是會有的。于老師在他的書中鼓勵我們,激勵賞識的話只要能對一個人起作用,那就要毫不吝嗇地用出來,不要放棄給予人激勵的機會,因為善于激勵與賞識,會讓老師的笑容更燦爛,他絕對是師生間微笑的潤滑劑。看著書本,于老師激勵學生、表揚學生的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仿佛出現呈在我的眼前。他表揚一個錯別字王鄭文明,說他連續三篇作文中沒有出現一個錯別字了,如果再一篇作文保持無錯別字記錄,將送他一本書,并在扉頁上寫下“贈消滅錯別字王鄭文明!
他表揚另一個同學作文通順多了,說他跟重視朗讀有很關系,激勵他有很潛力,繼續努力下去,作文將會讓家刮目相看,并試著一個月后展示給家看看……于老師是多么懂得表揚呀,微笑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掌聲等等,他喚醒的不是作業中的一個問題,不是學生行為中的一個錯誤,而是喚醒了一位位個性鮮明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孩子。
這又使我想到了那富含哲理的話,教學藝術不管好壞,他的本質不變,不在于傳授多少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不管學生有多少缺點,一律施以愛心,一律找出他的.優點來表揚。這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不是將“問題”置之不理,更不是縱容生命的“雜枝”瘋長,而是教育思想中富有理性之愛的體現。
任何事情都是習以為常的,那老師的微笑也需要得到日復一日的鍛煉,需要習以為常,需要用激勵賞蝕潤滑他。對老師而言,當我們一次次激勵學生賞識學生時,素不知我們也正在一次次展現出微笑,一次次升華腦海中的自己。對學生而言,會經常激勵他們,表揚他們的老師,意味著這老師有更巧妙的辦法,有更精彩的課堂,能待他們如寶貝,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喜歡的老師嗎?
三、微笑的智慧需要展現童心
微笑怎樣展現出來,更易受學生的喜愛呢?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于永正老師總結了他五十多年的教學經歷,他說他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歲月的刻刀可以在我們臉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皺紋,卻不會刻在我們的心上,這就是童心的絕佳體現。在于老師的一次習作課上,他和學生表演小品《傻小猴》,老師串起了“小猴”,而學生演了“猴媽媽”,課堂中的于老師抓耳撓腮、活靈活現,贏得了一片爆笑聲,令孩子們回味無窮。也因為一次次的“童心展現”,學生會圍著他轉,成為他們的“朋友”、“老頑童”。
身邊的一個個例子,也向我們展現出這個道理:只有當老師有了童心,才能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玫通;才能更寬容地對待學生的淘氣、任性、頑皮;才能重視學生們每一時刻的喜怒哀樂。
怎樣擁有一顆童心,怎么展現出自己的童心呢?我想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是最好的法寶。會放低自己和身段,與孩子們“平起平坐”,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參與表演,一起玩捉迷藏,一起“丟手巾”,一起打水仗,一起捉螞蚱……
對教師而言,在微笑當中展現出了童心,可以更好的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心理層次,貼近學生的時代年齡,站在他們的童心當中去理解學生,遇事能更體諒學生,在那燦爛的微笑背后更經得住孩子的“考驗”。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老師更親近、更富孩子氣,能與這樣的老師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意味著這老師更有“領袖味”,更有童年與同伴味,能待他們如同齡朋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更喜歡的老師嗎?
“微笑”,一個輕松而又沉重的話題,可以說沒有一位老師不推崇他的,可在現實的工作當中,我們又展現了多少微笑?又展現了多少智慧的微笑呢?
那么,讓我們靜下心來,學做甘草吧,學學書本知識,學學同行經驗,學學孩子生活,將內心的溫柔與寬容,將腦海的智慧與本領用微笑展示出來。記得,唯有微笑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
最后用充滿正能量的話勉勵自己與家:既然命運為我們選擇了教師,就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讓微笑寫在我們老師的臉上吧,因為微笑,可以讓卓越的教師更加卓越!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3
童心是走進學生的橋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于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在我從教的這幾年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他沒什么興趣,經常做小動作發呆。但由于他很聰明,所以成績還是可以保持在優秀。剛開始我一直在苦惱對于這樣一位聰明的學生要怎樣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呢?直到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多媒體室上課,我發現他從來沒有這么認真投入到課堂,積極發言,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我想難得他這么認真,應該好好表揚,激勵一下。突然他站起來問老師,那個是你做的嗎?怎么做的啊?(他指的課件里的動畫)一連串的追問,讓我發現他對電腦很感興趣。后來我就讓他加入電腦興趣組,他在興趣組里是年齡最小,但也是學得最勤的一個。我趁機與他談心:你要想學好電腦,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比如學好語文的拼音是打字的關鍵、學好美術配色是電腦繪畫的基礎、數學知識更是與電腦緊密聯系在一起。此后,我發現他在數學課上就比較注意聽了,其他老師也反映說他進步很大。經過這件事后,我發現只要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走進孩子的心里。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工倍。
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鉆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說,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事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著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一以種永恒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于我來說,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卓越的老師看齊。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里,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么樣的勞動,而是指復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系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于鍛煉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里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制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愿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說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于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說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么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里,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說,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么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系,但也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閱讀的書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么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里,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系,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里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著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了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皩W前期和小學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于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4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根底。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表達在實際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大量識字。但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對“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為重點”的認識產生偏頗,錯誤地認為以識字為重點,就是要多認字,其他內容與形式的語文訓練便可以削弱、無視,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識字數量的誤區——識字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識字過程脫離語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曉紅、任慶世主編的《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一書,當讀到“識字寫字教學”局部時,文中大量精彩的識字教學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師們在教學識字過程中都很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如劉淑貞老師的在生活情境中識字、陳美清老師的游戲穩固識字、王群老師的創編兒歌識字以及張曉慧老師的巧用偏旁指導學生歸類識字等等,這種種識字方法的運用,其實也是在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劉淑貞老師的識字課教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滲透直觀形象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孩子們變得聰明起來,使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生機勃勃,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識字的樂趣。
“語文教學的外延等于生活”,課堂的學習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以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背景和橋梁,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根本。實驗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展現生活的情境,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熱情倍增。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記敘事物的詞語,具體形象,易于理解,易于運用,效果顯著。在上一識字教學環節中,以圖畫再現生活情境,學生只要能將圖畫與文字掛起鉤來,憑借日常生活中對這些事物的先期認識,就可讀出字的音來,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為學生主動學習漢字,做到“無師自通”提供了途徑。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如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翻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根底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 的意圖、錘煉學生。 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 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開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過失,不成熟,令我汗顏。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將以別人的長出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雖然教學工作苦樂相伴。但是一定會讓我在成長的同時收獲到更所驚喜。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全市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研討會,真的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么一次珍貴的學習時機,聆聽了山東省德州躍華學校小學部校長—李懷源教授的課與報告,親眼目睹了四位曾參賽精英的課堂教學,以及劉洪星老師的精彩點評,收獲頗多,感受頗多。
名師不愧為名師,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置身于課堂教學中李懷源老師老師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握著學生的手,摸著的學生的頭,扶著學生的肩,引領學生在書海中暢游,她那扎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游刃有余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聽課的老師嘆服。
贊嘆、稱頌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么學生樂此不疲?
、俪酝附滩氖亲罡镜。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扎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了解詩詞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隈{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③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擬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根底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潑,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名師們的課真正表達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時機,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5
暑期,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完后深感這是一本值得我們教師研究的好書!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教師,從書中獲取知識,提升各方面的修養尤為重要。
下面我就書中的好建議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對學困生應該怎么做:
一、心存關愛,因材施教,絕不放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彼嬖V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循序漸進、引導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三、改進方法、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于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采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并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游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采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后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加強閱讀、發散思維、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后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系實際看來,這里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后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認識,還遠不能涉及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今后我將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嘗,深入地感悟,把其精華結合實際靈活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6
教育傳播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共同活動組成的教學信息傳遞和交流系統,其目標是幫助學生實現預期的行為改變,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個性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教師魂牽夢繞的境界。為此,教師們都想方設法,期望提高教學效益,圓滿達到預期目標,但往往事與愿違,效益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忽視了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干擾(以下簡稱“干擾”)的研究。下面我擬就課堂教學干擾的特點、表現及對策思考做粗淺分析,與各位同仁相互探討。
一、干擾的涵義、特點
從漢語詞義上來看,干擾是指(對某種秩序的)干預和擾亂。而作為一個教育傳播學名詞,干擾是指影響教育信息傳播(傳遞與交流)效果的各種消極因素。
小學數學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四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其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可能出現干擾。在教學過程中,干擾總是作為教學信息的對立物而存在的,是一種不可避免、不可預見而又不易確定的現象。它使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有所耗損,產生彌散,導致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遲緩、阻滯,不能被對方完整接受或接受失真,導致教學效益低下。
二、干擾的主要表現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學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途徑和場所,是連接信息發出者與接受者的中介,聯系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的橋梁,使二者間能夠實現信息的傳通。教學傳播過程主要由教學媒體的使用,空氣中的光波、聲波、電磁波的運動,人的感覺器官的刺激與反映以及信息的傳輸和處理等環節組成。上述環節的配置、使用或處理不當,均可能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及心理構成干擾。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筆者以為干擾表現有四類共16種。
。ㄒ唬﹤鞑シ柛蓴_
傳播學家宣韋伯認為:符號是人類傳遞活動的要素,符號代表事物,它能脫離參加傳通關系的雙方而獨立存在,符號是可以“譯”成“意義”的.傳遞因素。符號一般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種。前者如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后者如動作、音響、圖像符號等。傳播符號干擾主要表現為:
1、語言含義模糊。如:亂用方言(將“上午”、“下午”說成“上晝”、“下晝”),用語不當(將“求一個數的倒數”說成“求倒”),邏輯錯誤(隨意增加或減少概念的內涵,致使概念外延縮小或擴大,將“三角形”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方程”說成“含有X的等式”)等造成理解困難。
2、板書形式不當。如板書出現錯別字、計算錯誤、圖示不規范、比例失衡(將長度、面積、體積、重量相差懸殊的比較對象表示成近似相等)等造成認知錯誤。板書字跡潦草、模糊、排列雜亂,造成辨認困難。
。ǘ﹤鞑ッ襟w干擾
教學傳播媒體是指承載、傳輸與控制教學信息并介入教和學過程的材料和工具的總稱。按媒體作用的器官和信息的流向來分有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覺媒體、交互媒體、綜合媒體物種。有關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取的信息量占信息總量的比例分別為83%(視覺)、11%(聽覺)、3.5%(嗅覺)、1.5%(觸覺)、1%(味覺)。這表明視覺與聽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傳播媒體使用不當主要是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造成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3、媒體質量欠佳。書籍缺頁、倒裝、字體過大或過小、印刷不清,幻燈片和投影片、掛圖畫面模糊、色彩失調,音像媒體圖像抖動、變形、聲像異步、串音、噪音等造成學生辨認困難。
4、媒體運用不當。媒體運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變化過多,造成學生視覺與聽覺疲勞;媒體的刺激程度過高、形式過于新奇,導致學生注意力被媒體所呈現的表面現象吸引,忽略認知過程;媒體運用時機選擇不當,不能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化解疑點、激活思維、引導探索,導致媒體運用徒勞無功,渙散學生注意。
(三)傳播方式干擾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共同活動形成的信息傳遞和交流系統。如果教學信息的傳遞與交流的過程或方法選擇不當,也會造成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5、操作設計不當。操作(包括實驗、演示)選材不準、指導不具體、要求不明確、程序不規范,導致實驗、操作的結果精確性及可信度差,使學生對結果產生懷疑。
6、教法選擇不當。教師沒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校實際及學生特點,過多地采用缺乏反饋的單向傳輸方式,引起學生情緒消極;片面理解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音像教材播放時間過長,使學生視覺、聽覺疲勞;以電教手段代替教學,搞電教的“滿堂灌、注入式”,師生之間得不到及時的信息溝通,降低信息接收效果。
7、情境創設不當。創設的情境局限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脫離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情境中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背景太多、太雜,創設情景的過程太長,內容堆積。既失去創設情境的教學價值,又不利于學生的觀察、感知、抽象與概括能力的發展。
8、問題設計不當。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或討論次數過多,選擇時機不準;問題太難、太易,或不具有思考與討論價值;操之過急,教師提出問題后后學生立即進行反饋與交流;或者當學生思維正活躍時卻中止對問題的討論;組織不嚴密,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的人不少,但對討論的結果卻沒有歸納總結等。這樣的安排浪費了學習時間,達不到問題設計的目的,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
9、活動組織不當。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劃分隨意性大,小組人數太多或太少(從二、三人到十幾人),小組成員學習水平的搭配同質化(優生組、學困生組、中等生組),成員分工不明確,角色定位混亂,活動的程序設計可操作性不強等。諸如此類,既妨礙了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切磋以及互助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10、練習安排不當。練習難度把握不準:練習太容易,學生不經過努力就能完成,產生自滿情緒;練習太難,學生經過積極的思維活動仍不能完成,則產生畏難情緒,散失信心;練習形式單調、機械重復,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同時感到枯燥無味、降低學習興趣;練習形式變化過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效果不理想。
11、評價方式不當。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新奇、與眾不同的想法或結果,教師不能正確把握,輕易否定,抑制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對學習中的錯誤,不分緣由橫加指責,甚至諷刺挖苦,傷及學生的自尊心。
12、教師活動不當。教師教態過于夸張、變化過于頻繁或者形式呆板單一,使學生的注意渙散;講課的語調、語速缺乏變化,語言缺乏通俗性和兒童情趣,導致學生疲勞,學習興趣下降;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解決問題時,教師不停地在行間走動或喋喋不休的提示,打亂了學生正常的思維活動。
13、偶發事件處置不當。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對于正常學習來說是干擾,而對此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不加理會或強制學生轉移注意等不當處置行為則會使干擾程度加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7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上海市北郊學校的鄭杰校長寫的,這本書是站在現代化、信息化時代從教師的角色對教師的建議,而不是教育教學的某個領域。鄭杰校長把他的“一百條新建議”分為四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
“做自己的主人”
書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們做自己的主人絕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認識自己;二、自己選擇;三、按自己的方式教書;四、自己評價自己。在第三點“按自己的方式教書”中,我感觸頗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使是同一個教案,不同老師來上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如今網絡信息發達,有很多資料可以共享和借鑒,但借鑒歸借鑒,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別人的影子!白髌肥菤v史,教材是傳統,學生是時代人”,社會在發展,我們在傳統教學上還應該多加入現代的元素,與時代接軌,這樣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會學得更好,而對于我們也是一種學習,在準備和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開闊我們的視野,不固步自封。
“學會贊美真的很難”
我們對學生總是挑剔、批評多于贊美,或者說我們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贊美過學生,我們對他們總是抱有審視的眼光,想在他們身上挖掘更深的潛力卻不由自主地運用了高姿態的談話語氣。我們擔心學生得到贊美會驕傲自滿“翹尾巴”,增長虛榮心,而更多時候,是學生偶爾得到一兩句好話就出現“受寵若驚”、“不知所措”的表情。書中說:“這種力量來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們其實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贊美!辟澝缹W生并不難,重要的是我們能放下心里的懷疑,對于孩子來說,你的一句話可能改變他的一生。
“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
現在都在提倡學生要減負,這是讓老師給學生減負,而給自己減負也非常重要,關鍵在于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做同樣的事,有的人覺得是負擔,有的人覺得是幸福,我們一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去學,這樣就不會覺得負擔沉重,有興趣了,就不會覺得累了。二是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的東西是有用的,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不是空洞乏味,只是一堆理論性的東西,只有這樣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才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幸福的”。
“學會傾聽不容易”
與“學會贊美真的很難”一樣,學會傾聽也很不容易,所謂傾聽,就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動。試問,我們連朋友之間的傾聽都很難時時做到,更何況是對著學生。老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老師也真的`很難,即使是有各種原因導致的狀態不好,也不能表現在學生面前,必須壓抑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到靜下來傾聽學生的想法。還有礙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位置,也有不愿意去傾聽學生想法的老師,而傾聽又恰恰是交流的第一技巧,如果做不好,就會在教學和班級的日常管理上出現問題。
在這一百條建議里,還有很多其他不錯的內容,比如,“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把困難當做機會”等等等等,這本書給了我這個新教師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問題,包括教育、學校、學生等各個方面,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師值得讀的好書。
本學期抽空重讀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里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一樣糟!焙髞碛謥砹肆硪晃荒贻p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說:“這里也同樣好!币慌缘娜撕茉尞惖膯柪先思,為何前后說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說:“你要尋找什么?你就會找到什么!”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皟炆庇腥秉c,“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系,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贊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里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于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于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于“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淀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么,怎樣教?
好書是常讀常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值得一讀再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5-26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2-24
教師的讀書的心得體會06-23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6-09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01-13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最新09-25
教師在假期讀書的心得體會11-07
教師讀書主題心得體會11-17
教師讀書交流及心得體會01-06
教師讀書活動的心得體會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