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讀書心得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僅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我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樣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我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我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我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十分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后,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我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干什么,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能夠期待。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2
媽媽常常夸獎我,自從學了《弟子規》我長大了。今天我又一次坐在書桌前又一次打開《弟子規》這本書,“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讀著讀著,一幕幕的往事,在我腦海里一一閃現……
原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黃香九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夏夜,黃香用蒲扇扇涼父親的枕席,使辛勞的父親早些入睡。冬夜,黃香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焐熱,再讓父親睡下。黃香長大后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的孝行成為千古美談。”
那是發生在去年冬天里的事情。
“媽媽,快,快上床。”我再三催促著媽媽上床,你肯定以為我是擔心媽媽累了,其實你想錯了。我是想讓媽媽早點幫我把冰涼的被窩焐熱,這樣,當我寫完作業,上床睡覺時,外面是“寒氣襲人”,只要一鉆進自己溫暖的被窩,里面就“溫暖如春”,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對媽媽的冷暖,我卻全然不顧。
在經典誦讀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黃香的故事。放學后我再也忍不住了,任憑羞愧的淚水在臉上流淌,心里暗暗地說:“媽媽,您放心,我再也不會讓您為我暖被窩,而相反,我會為您暖被窩。媽媽相信我吧,媽媽,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又是一個寒冷的晚上,我早早地做完作業,漱洗完后,悄悄地睡到媽媽的被窩里。心里不停地說:“快點暖起來吧!快點熱起來吧!”當媽媽睡進暖和的被窩時,又驚又喜,一下把我摟進懷里說:“媽媽的好寶貝,謝謝你。”
誦讀了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這本書,像朋友一樣,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告訴我什么該去做,什么不該去做,我喜歡它!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3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圣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當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此刻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能夠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夠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當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當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當恭敬地聽而不能夠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悲痛。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云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5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么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我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我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應當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一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堅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可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里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后,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了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6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他的名字叫《弟子規》。這本書講的是做人的基礎,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要認真學習,誠實做人。要熱愛勞動,整潔衛生。
孝順篇:是講要孝順父母和長輩,還要愛護幫助比你小的人。
尊長篇:就是講的要尊敬長輩,比如說,在坐下或走的'時候要讓長輩先,自己后。大人叫你的時候是應該及時回答的,不能慢慢吞吞,或不回答。
慎行篇:穿衣服的時候,要穿的整齊,在小時候是不能喝酒的,早上起來的時候,應該疊好被子,才能下床。下床之后,還要刷牙和洗臉等。
交往篇:做人是不能胡說八道的,而要誠實,也不能撒謊說謊話,做事的時候不要急。
學習篇:在學習的時候,是要一心一意的,而不能三心二意。在看書的時候要安靜,而不能吵鬧。在寫字的時候要寫得漂亮,而不能寫的很丑陋。借來的書,看完的時候,如果還想看的話必須先還回去,再借來看。
這本書是教我們怎么做人的。希望同學們都認真的讀,認真的做,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7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那么,這些行為規范對于現代人會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帶著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弟子規》一書,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門,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后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
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么是“孝”。通過學習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有很大的啟發。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讓孩子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去領受。父母責罰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接受,好好檢討,反省改過。父母是用一分愛護我們的心,希望我們能夠增長德行,才會教育我們,責罰我們。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復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么,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么,又怎么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后,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結冰了,怎么辦?于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后,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著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發……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后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溫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為,一個好的成績,對于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為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他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他們去做一個子女所應該做的事情。
作為老師,我也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8
假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后,我體會非常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里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復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里。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范。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干凈整潔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說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夸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9
《弟子規》里面講了做人要有禮貌,這本書很好,它里面寫的是如何尊重長輩。還有一部分是說,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讀《弟子規》,想清楚里面講的事情。《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的將來有許多的好處,如果咱們覺得它不好,那就是錯了。
《弟子規》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學習。要好問、要好學,不要因為學習有了困難就放棄。孔子非常好學、好問,咱們要成為向孔子學習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都有孔子講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樣就無可挑剔了。咱們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講的那樣學習。因為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響力,一些到中國的外國人專門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學習要注意三點,一個是禮貌,一個是好學、好問,第三個是尊敬。咱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因為家長慣著咱們就改變主意。還有讀書也很重要,無論什么書,只要有知識對我們有益處,就一定去讀。
還有一句話,是媽媽給我講的,意思是:你多一份愛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禮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0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規;接著,按公司要求,寫心得體會。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規時,我感到迷茫無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寫時,我覺得確實有一些有意義的話要記下來,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規只是一個基礎,但它將帶給我們一個真正的人生。
從很早時聽說弟子規開始,我就是一個不喜歡弟子規的人。因為我最不喜歡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歡拘束自己的思維。我認為社會的創造性來自對格局、對細節、對具體、對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對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會貫通。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這個思維導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敗與小成功于一身的綜合體。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為指導原則,做了很多值得記憶的事情,但也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規的過程,我突然發現,其實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維里,缺乏一個基礎的生活工作準則。這是影響現在的深層次原因。因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決不是工作。否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以至延伸至工作問題。
弟子規只是一個做人的基礎,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這個基礎的生活原則,我們將走進一個真正的人生。看看我們的.許多誤區吧
“有余力,則學文”,而我們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則孝悌”。工作忙成為不回家的極為正當的理由。總敘說得好,首孝弟,次謹信。也就是說,“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是排在余力學文前的;對父母的“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也是排在余力學文之前的;“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也是排在余力學文之前的;“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學文之前的;“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也是排在余力學文之前的。而我們,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違反著這一大的原則。
弟子規不是信仰,是一種做人的準則。換句話說,不做好它,不能說沒信仰,可能會沒了做人的底線,或說可能會缺德。
第二感:弟子規十分細致。看短實長,看粗實細。
1080字看似短,其實它包含了長達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謹信,愛人親仁,余力學文──可以作為我們幾十年生活的基礎準則。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每一細節。它告訴我們“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它告訴了我們“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它告訴了我們要“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它告訴了我們“房室清 墻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你難道沒有一種細致入微的感受嗎?
第三感:背,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說:“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過。”其實錯了。背過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這句話──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沒完全接受,何談理解?當你背過,當你能合上書,依然說出來原話時,你會感到這是一個十分奇妙的過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樣。其實,我們很多人,同丟失了很長時間的弟子規一樣,也把“背誦”丟失了正是對背誦的丟失,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說不上來。
第四感:綜合感覺。
禮節是多么的重要。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對好壞善惡的態度。等等。
其實,有了這個做人的基礎,成功將會水到渠成。也許,成功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觸發完了。再背一遍吧。背過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1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生活規范編寫的,那里面提出要做到友愛兄弟姐妹和孝順父母、做到言行細心謹慎和誠實無欺;父母呼喚要及時回答、父母吩咐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要拖延、父母教導應當恭敬的聽從、父母批評應當順從的理解;要學會做到用心去體貼父母、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即便是小事也不要不告訴父母自我擅自做主;不要私藏公物,那樣品德就有了污點,父母明白了也會很悲痛。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并不是件難事,父母不愛我我也要孝敬父母、愛父母,即便父母有了過失,我們也要做到和顏悅色的勸告。
經過背《弟子規》我懂得了很多事情、也教會我很多好的生活規范,原先我在看電視時媽媽和我說話我沒有回應,此刻我能夠做到立刻回答;原先我有些挑食,此刻我什么都吃了;原先我和誰都不主動問好,此刻我能做到主動打招呼了;原先我很任性,憑著自我的性子做事情,此刻我學會了聽從父母的教誨。此刻媽媽說我長大了,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2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當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應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教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我。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3
假期時,我按照教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我也按自我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禮貌,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們此刻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后要多讀書,異常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4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總是愛鬧別扭,委屈了還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訴說,想想自己多不該啊,不擔沒有關心父母,相反卻總是帶給他們煩惱。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發愿:無論爸媽還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盡一份孝心,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快樂!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在單位里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總是很難相處,關系不和睦,總是在抱怨不公平,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上下級的關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比前的學習只是明白道理而沒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已見,昧理真。”曾經的我便是那樣的人生。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于心的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5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后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這本書。要報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并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以眾生之苦為己苦,幫助更多有緣人。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書心得07-11
弟子規讀書心得05-07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讀書心得范文04-25
【精】《弟子規》讀書心得01-07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01-07
《弟子規》讀書心得【薦】01-03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12-28
《弟子規》讀書心得【推薦】12-26
【薦】《弟子規》讀書心得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