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范文(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吧。可是讀書心得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1
看到《新京報》刊載的20xx年獲獎熱銷書評,就在網上買了排名第一的《羊道——春牧場》,網上確實買一套書,我只是想先買一本看看。誰知這本小書很快就吸引了我。她帶你到了遙遠荒漠的新疆北部的游牧地區,看到了世上少有的一支較為村正的游牧民族。正如李娟所說,他們一年之中的遷徙距離之長,搬遷次數頻繁,令人驚嘆。
李娟自述中說,“關于描寫哈薩克游牧民族的文字堆聚如山,所有這些文字都是描寫他們與我們的不同,這些文字在制造距離,而我更感動于他們與世人相同的那部分。相同的歡樂,相同的憂慮與相同的希望"。
春牧場是描寫作者在扎克拜媽媽家生活,從吉爾阿特居住地到塔門爾圖草原,不斷遷徙。最后看到冬庫兒的一段生活經歷。作者以羊道為主線,是因為游牧民族是以養羊為生,隨著四季變化,他們追逐太陽、牧草、溪水,順從自然界,與羊為一體、為自己創造安寧富裕生活。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草原、戈壁灘生活非常艱苦,他們沒有怨言地承受著,當陽光灑下,大地蘇醒時,他們只有短暫的歡愉,就又投入到勞作中,年復一年。
李娟文字細膩,有人評論說,“她讓日常生活童話,也讓童話變得日常,多少奇觀和平淡,成了她送給你的萬花筒”。
向往那我們永遠去不了的地方,就讀書。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2
關于這本書,自序寫得足夠清楚。
之所以命名為《羊道》,最初時,對有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人們——的節制的生活方式的贊美。但寫到后來,態度漸漸復雜了,便放棄了判斷和駕馭,只剩對此種生活方式誠實的描述。
關于哈薩克的文字堆積如山,“知道了這些,又和一無所知有什么區別呢?”
又想到卡西帕那些寂靜微弱的夢想和幸福,它們本如浩茫山野里一片草葉般春榮秋敗,夢了無痕。
向北的路漫長悠遠,歡笑和淚水都被埋在風中,上天要找一個幫他唱歌講故事的人,李娟是幸運的被選中的。我始終偏執的認為,文學上的天賦真的是上天贈予的禮物,他冥冥中選中幫自己發聲的人,讓那個人的語言有鬼魅一般的神力。李娟的形容和比喻用得極其優美,渾然天成一般毫不造作。我學會了一些有趣的表達,有熱度或者寒意的形容詞。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透明的火苗轟然爆發,像經過漫長睡眠后猛地睜開了眼睛無限美好的錦衣獨行,寂寞而滿攜熱烈的希望……
這本書適合快快得讀一遍,像新疆的壯美劈頭蓋臉砸在臉上,然后再慢慢翻翻有趣的章節,韻味綿長得很。記得當時去新疆,開車的師傅告訴我們,哈薩克人討厭廣東人,因為他們拿著假金子騙牛羊肉吃,牧民傷心得很!其實哈族人很好的,就算不給金子,你路過也會邀你喝口熱茶歇歇腳,騙子真是太可惡了!
李娟的書勾起很多回憶,關于新疆的。那時候我們從那拉提離開,路上見到一片湍急的水流,枝椏干枯,美得十分有意境,停了車,遠遠的有個孤零零的氈房,水邊一只羊媽媽帶著小羊羔吃草。可把我這個內地人高興壞了,想摸摸小羊,但即使是小羊羔,橫沖直撞都很是有力氣,我又想又怕,終于趁著小羊羔舔地的時候小心翼翼摸了摸她的小犄角。那種心滿意足的喜悅,到今天都生動極了。
李娟也寫了很多羊,大的、小的,她這么孱弱,竟然很是勇敢的把頑皮的小羊揪到懷里,摸小羊的嘴唇,真是厲害啊!
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是遲子建,當初看李娟,自然而然想到是一派的風格,看完這一本,還是很不同的。李娟不是一股腦的溫暖,她有小脾氣、有孤零零、有失望,當然也有很明亮的希望,所以她是豐富的。
童年時漫無邊際的,勞動是光榮的,長大成人是迫切的。胡安西的世界只有這么大的時候,他的心也安安靜靜地只有這么大。他靜止在馬不停蹄的成長之中,反復地揉練著這顆心……
這樣的相會,盡管每天都會有一次,但每一次都如同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一般。
李娟寫斯馬胡力很厲害,分羊時只消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羊。后來她也認得好幾只羊了,因為她目睹小羊初臨人世的模樣,一個個是與眾不同的。又緩慢耐心的目睹了他們的成長過程。
“伴隨”這個詞,總意味著世間最不易,也最深厚的情愫。這一切令人記憶深刻的事務,往往都與“伴隨”有關。
這樣柔軟的,撫摸人心的話很多。要再看好些本才夠,真是有意思的故事哇。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3
沒有哪本書能夠一個故事、一群人把一個民族講的清楚和透徹,《額爾古納河左岸》不能,《我的阿勒泰》不能,《春牧場》也不能。但是這些隨水草而居的牧民,在遲子建和李娟的筆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近他們,走近那個與自然關系最為緊密的群族。
在回京的高鐵上,我看完了《我的阿勒泰》,在陰雨連綿的周末,讀完了《春牧場》。當我讀到“這里是荒野,所有的苦難都要承受,所有的挫折都要吞咽”時,列車剛剛駛過濟南市區,到了一片叫不出來名字的地方,高高在上的列車呼嘯而過,橋墩下的植物已經開始枯萎凋謝,有著幾分蒼涼感。
但這樣的蒼涼與阿勒泰的荒野相比,是那么的局限,渺小,甚至有點情緒化。
荒野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看天吃飯”,他們既尊重自然,順從四季規律,又不聽天由命,奮力反抗。不似城市里桀驁不馴年輕人的狂妄宣言“天不尿我,我尿天”,更不似唯唯諾諾只求一切太平的和事佬。
《春牧場》里,卡西救馬的片段從某個角度說明了這一特點。一匹木馬失足掉入沼澤,小馬在旁邊急的團團轉,李娟也急的活蹦亂跳,但是這一人一馬面對這樣的狀況絲毫沒有辦法。卡西回家取了套馬繩子,嘗試了很多次后還是失敗,相比之下,她還太稚嫩,無法準確地套住母馬,更別提有力氣把母馬從沼澤中拽出來。
于是,卡西回家了,撿起牛糞生火,架上鐵鍋準備晚飯,等待家里的男人回來。好在,天黑前,男人們回來了,并且成功營救了母馬,場面看上去“一切都會過去”。整個過程中,一點沒見過卡西擔心的樣子,只見她盡可能地想辦法去營救那馬,最終把馬脫離沼澤的斯馬胡力和阿依恒別克也都是無所謂的笑著好似游戲一般的態度。他們真正的付出努力和善意,甚至沒心力去展示心急,這是一種感情的節制。
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一定無法容下這種:不表現、只真正付出努力和善意的人;不會表演,就沒有亮點。于是所有人都戴上并不喜歡的面具,跳著自己并不擅長的舞,到頭來,誰都不知道起初是誰規定的要成功就一定要會跳舞?難道下棋不可以開心、難道享受美食不可以開心、難道心無旁騖不可以開心?
在豆瓣的影評里,看到有豆友說羨慕游牧民族的生活。不知道她是否只看到了肥沃的水草、清澈的人心、簡明的人際關系,那些頂著風霜雨雪舉家遷徙的日子,面對自然災害無力反抗,在荒野中迷路沒有明燈,只能低頭向前的磨礪,不知道她是否能夠吞咽。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4
讀《羊道春牧場》是因為女兒游了新疆,在她旅程中與她的互動、從她的朋友圈、到后來看了她的游記,都提及了一個名字:李娟。于是我去了趟圖書館,一口氣借了李娟的四本書。(這里還有個題外話:以前找書都是在圖書館借閱廳的公共電腦查詢的。這一次居然找不到電腦,原來放電腦的那個位置空空如也。倒回前臺詢問管理人員,答曰,微信掃碼關注,自助服務!哈!與時俱進!)
讀《羊道春牧場》字里行間非常親切,猶如自己就處身于荒野中、氈房里、馬背上!如若在以前,坐慣辦公室格子間朝九晚五,主要作息不外是工作——家庭,家庭——工作的我更多的喜愛是家長里短,應該不會喜愛這隨性從容,自由奔放的文字的。而在完全退下來,一心一意只顧小家的今天,我愛上了這份逍遙自在的鄉野日子(請原諒我忽略了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特別是遷徙過程中的各種艱辛)。哈薩克牧民,逐水草牧羊的游牧族的艱辛是南方小鎮住了大半輩子的我無法想象的。難得的是他們的那份無論到了哪里都能隨遇而安的情懷。每一次的遷徙、每一次的長途跋涉都充滿了艱辛。
牧民們不會因為天氣惡劣、路途險惡而抱怨,大家默默無語,有條不紊地照管著駝隊,并不因為寒冷和大雨而煩躁,或貿然加快行進速度。春天,積雪從南往北漸次融化,牧人們追逐這融化的進程,追逐著水的痕跡,從干涸的荒原趕往濕潤的深山。秋天,大雪又從北往南一路鋪灑,牧人們被大雪追趕著,一路南下,從雪厚之處去往南方的戈壁、沙漠地帶的雪薄之處。恭敬地遵循著自然的安排,馴服地穿梭在這片大地上。或許,久居于天大地大間的牧民,心也是大的吧。讀《羊道春牧場》有數也數不完的感動點,最為感動的是這一篇:每天一次的激烈相會。大羊和小羊是分開牧放的。
每天早上,牧民先把大羊趕遠,一直遠到一時半刻回不了家為止。然后才把小羊放出來往相反方向驅趕。到了中午時分,母羊們惦記著哺乳的孩子,急急忙忙往家趕;小羊們開始饞奶水了,也不知不覺扭頭向來時的路。就這樣,母親們和孩子們會在駐地下方匯合。那一刻!群山震動,咩叫轟天!每一個奔跑的身影都有準確的,毫不遲疑的目標,每一雙眼睛都筆直地看到孩子或母親。不顧一切!那驚狂的喜悅如同已經離別了一百年。兩支羊群猛地撞合到一起后,母親疾步跑向孩子,孩子奔向屬于自己的乳房。遍野的呼喊聲慢慢沉淀下去。多么的激烈,又是多么的溫馨!更多的感動在心底,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讀這本書,好似在童話的仙境里,卻又覺十分的日常;好似離我很遙遠,卻又有近在身邊的'親切!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去北疆走走,去牧場住住,用我弱小的雙手捧起掉落在草地上的云。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5
我曾經去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做客,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只記得繽紛的花氈、滿桌子的糕點和因為語言不通只能面對面微笑示意的氈房主人了。直到最近,聽迪瑪希唱的《Daididau》,讀李娟的《羊道·春牧場》,文學和音樂施展神奇的魔力,喚醒了我記憶深處的往事,我雖然記不清當年的經歷,但是當時的感受卻像幾分鐘前剛剛體會過一般。只不過我對哈薩克牧民的認知是淺薄的,李娟的書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民族,他們與大自然共生,生活更加不易。城鎮已經借由機器和社會分工,將個人的生活工作最大程度地簡化了,而游牧民族的男女老少,無一不參與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幾乎自給自足,他們周而復始的放牧遷徙,每一次都是挑戰和冒險。也許正是因為生產方式原始、物質相對貧乏,游牧民族將可利用的資源都工具化了,駱駝之于遷徙,羊群之于生計,狗之于牧羊。反觀作為城鎮居民的我們,就特別有閑情逸致去感嘆駱駝的調皮和羊羔的可愛,更有無盡的愛和關懷給予作為家庭成員的狗(讀完《春牧場》的同一天,我正好看了電影《ADog’sPurpose》),所以我心疼摔個大劈叉、鼻子受傷流血的駱駝,《精絕古城》的安力滿大叔對駱駝多好,所以我無法忍受懷特斑因為缺乏勇氣過河而慘遭遺棄的命運,亦不能理解哈薩克牧民對狗的嫌棄和虐待,哪怕表現出一絲絲親昵都如此的吝嗇。
李娟說自己的憐憫派不上用場,在野性的曠野中生存,沒有力量,不夠堅毅,就只能陷入豐富而無用的情緒里,寸步難行,所以扎克拜媽媽他們很少表露情緒。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情緒起伏最明顯的時候就是搬家的時候了,除了務實的李娟,其他人個個都盛裝打扮,穿最貴重最好看的新衣服,把值最錢的家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騎著駱駝,趕著羊,浩浩蕩蕩,一路上驕傲地炫耀富裕和體面。他們值得這樣的快樂和驕傲。
《春牧場》描寫游牧生活和往來的牧民,而《城里的姑娘阿娜爾罕》這一章我覺著有些許微妙。在這兒,李娟猜想沙阿爸爸和扎克拜媽媽對這個獨自生活在城里的女兒阿娜爾罕是“稍帶敬意的”,“畢竟自己放了一輩子羊,從來不敢設想離開羊群后的生活。但這個女兒卻能”。“大家都暗地里欽佩她,信任她,并且微妙地依賴著她”。而我作為讀者,則明顯感覺到,對來自城市的李娟,扎克拜媽媽他們有時候愛理不理,特別是在勞動的時候。一個是生于牧區,去城市發展,另一個是生于城市,選擇在牧區生活,為什么要差別對待呢?除了親疏以外,這也許和扎克拜媽媽他們對游牧了如指掌,對游牧之外的世界并不熟悉有關吧。
“羊道”系列的書我會繼續看,哈薩克牧民生活……我傾向于遠遠地遙望和祝福,他們的游牧生活和我們的城鎮生活無需相交。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春牧場》有感2000字01-11
朱自清《春》讀書心得04-07
《春》讀書心得(通用6篇)10-21
牧場05-16
春夜讀書,春夜讀書陸游,春夜讀書的意思,春夜讀書賞析 -詩詞大全01-01
仙山牧場05-30
《春田狐的愛》讀書心得10篇03-14
春夜讀書感懷,春夜讀書感懷陸游,春夜讀書感懷的意思,春夜讀書感懷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春》讀書筆記11-05